岩溶地区岩溶勘察报告
地质勘测报告地下岩溶地貌与地下洞穴勘查结果
地质勘测报告地下岩溶地貌与地下洞穴勘查结果地质勘测报告地下岩溶地貌与地下洞穴勘查结果一、引言地下岩溶地貌与地下洞穴是地质勘测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勘测,并详细描述地下岩溶地貌与地下洞穴的勘查结果。
二、地下岩溶地貌概述地下岩溶地貌是指在地质历史长期作用下,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洞穴、地下水系、地下水沉积物等一系列地下特征。
岩溶地貌的形成与溶蚀能力强的地下水、可溶性岩石存在密切关系。
岩溶地貌可分为洞穴型和溶槽型两大类。
三、地下岩溶地貌的勘查方法1. 地面勘查方法地面勘查方法主要通过地质勘探、地貌学调查等手段,获取地下岩溶地貌的一些表面特征,如塌陷坑、沉积物等。
地面勘查为地下岩溶地貌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2. 钻孔勘查方法钻孔勘查是通过在地下进行钻探,收集岩石样品并记录钻孔资料,以确定地下岩溶地貌的存在与特点。
常见的钻孔方法有岩心取样法、气动钻法等。
3. 高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高技术手段在地下岩溶地貌勘查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地震探测、地电阻率勘测等,能够深入地下进行勘查,提供更加准确的岩溶地貌信息。
四、地下洞穴勘查结果在本次勘查中,我们成功发现了以下几处地下洞穴:1. 位置:XX地区,坐标(经度,纬度)特征描述:该洞穴位于山脚下,进入洞穴后可见多处钟乳石、石笋等地下溶蚀特征。
洞穴内湿度较高,有水滴从顶部悬垂而下。
2. 位置:XX地区,坐标(经度,纬度)特征描述:该洞穴位于高山深处,进入洞穴后发现了大量地下河流。
洞穴内湿度极高,有沉积物覆盖在地面上。
3. 位置:XX地区,坐标(经度,纬度)特征描述:该洞穴位于平原地区,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地下洞穴系统。
洞穴内部呈现分支状结构,且有危险的裂隙存在。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勘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该地区存在多处地下岩溶地貌,其中主要表现为地下洞穴的形式。
2. 地下洞穴内具有丰富的岩溶地貌特征,如钟乳石、石笋等。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相对复杂,常常会受到岩溶发育不确定、具有较强隐蔽性等因素的影响而较困难,勘察的难度较大,严重情况下会引发山体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问题,所以要充分研究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确保该区域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
一、引言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岩溶地质,这种较为特殊的地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建设工程的实施,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岩溶地区实施了勘测以及研究,了解到了岩溶的发育情况,同时收集到了相应的地质数据,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安全提供了保证,所以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岩溶地区的地质勘察工程成为了勘察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随着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岩溶地区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地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发展勘察方法,使得勘察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1.工程地质调查以及测绘此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岩溶地区的地层岩性、水文情况等内容实施测量和实验,从宏观层面了解岩溶的具体分布以及特点,将其作为基础实施深入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此种方法相对简单且实用,可以直观获取野外工程地质资料。
2.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此种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方式确定出溶洞内部填充物、岩溶塌陷堆积物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地基土承载力等内容。
此种技术措施应用相对简便,并且施工成本低,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进入到我国已经有几十年时间,其中航空遥感、热红外遥感、地球资源卫星遥感、侧视雷达遥感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些技术所具有的重复性好、调查面积大等优势能够在岩溶层组划分、地貌形态构造等方面获取较好成果,可以广泛应用在岩溶地区地质勘察方面。
此技术主要用在大型工程选址方面,而在普通的民用建筑方面应用相对较少。
4.管波探测法此种方法主要就是在钻孔中通过管波实施探测,能够获取孔旁范围内部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
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通过桩位中心的勘察钻孔进行管波发射,通过对管波反射信号的采集记录来探测整个桩位范围内的岩溶、软弱夹层及裂隙带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同时能够对嵌岩桩基桩持力层的完整性实施评定分析。
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
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2019年8月,全球自然遗产喀斯特地貌南岳区首次亮相,也是首次被申报为全球地质公园,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的岩溶地貌旅游业的发展。
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其中包括几乎遍及全球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项自然史奇迹。
在中国,贵州是岩溶地貌分布面积最大,最为靓丽的省份之一,这也为贵州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中,我们详细地阐述了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
一、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1.生态保护价值岩溶地貌是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地,它们适应了独特的环境,比如喀斯特地貌上的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因此被赋予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价值。
贵州的岩溶地貌保护到位,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人们依靠岩溶地貌为生,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
2.风景旅游价值岩溶地貌景观自然壮观、玄妙无比,吸引着大量游客来此游览、观光、探险、拍照等,形成了贵州岩溶地貌的独特风景旅游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了解贵州岩溶地貌的独特之处,在游览它的同时,也增长了对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文化历史价值贵州岩溶地貌是一门巨大的文化宝库,分布于不同的区域,陆续揭开了它们的时代面纱。
从遗址上可以看到先民们是如何利用洞穴生活、采集食物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都展示着贵州历史文化的轨迹。
岩溶地貌还记录着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和使用经历,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二、旅游开发的前景1.旅游市场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渴求休闲旅游的增长,岩溶地貌旅游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
随着人们对质量生活的追求,岩溶地貌成为了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将来应当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景区设施建设不仅有着自然风光的岩溶景区,还有了更多的拓展附加值的设置。
随着设施的逐渐改进,游客在岩溶地貌游览中的体验感也越来越好。
中国岩溶地质调查报告
中国岩溶地质调查报告(2016年)在国土资源部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岩溶地质调查项目,完成1:2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78万平方千米,1:5万水文地质调查30万平方千米,1:5万岩溶塌陷调查3万平方千米,建立了10处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调查具有开发价值的岩溶洞穴和天坑3000多处,在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
牵头承担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建立全球岩溶碳循环监测站,为推动全球岩溶合作研究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岩溶地质调查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石漠化治理示范、洞穴探测、碳汇调查、塌陷易发区评估和岩溶油气储层评价等6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一是查明西南8省(区、市)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534亿立方米/年,实施地下河开发利用示范工程20多处,钻探成井8000多眼,解决了1500万人饮用水困难,为抗旱找水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发现西南8省(区、市)岩溶石漠化面积由2005年的13万平方千米减少到2015年的9.2万平方千米。
总结出4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可在西南岩溶区300个县石漠化治理中推广应用。
三是调查了3000多个岩溶洞穴和天坑的开发利用条件,指导建设52处岩溶国家地质公园、7处世界岩溶地质公园、11处世界岩溶自然遗产以及500多处旅游洞穴开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评价得出我国岩溶地质碳汇潜力为4000万吨/年,近10年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增加的岩溶碳汇量为2500万吨,查明不同生态环境背景条件下岩溶碳汇差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是圈定岩溶塌陷高易发区面积34万平方千米,年均发生岩溶塌陷灾害150多处,涉及41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43个县级城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油气管线等重大线性工程受岩溶塌陷影响的总长度达7200多千米。
岩溶地区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目录文字部分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
2勘察技术要求 (1)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2)1。
4 勘察方法及勘察质量控制评述 (2)1。
5工作量及完成情况 (3)1。
6几点说明 (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
1气候特征 (3)2。
2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4)2。
3区域地质构造 (4)2。
4地层岩性 (5)2.5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7)2.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 (7)3 水文地质条件 (7)3。
1地表水 (7)3.2地下水 (7)3。
3腐蚀性判定 (8)4 场地地震效应 (9)4.1抗震设防烈度 (9)4。
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9)4。
3砂土液化评价 (9)5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0)5。
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均匀性评价 (10)5.2地基岩土评价 (10)6 结论及建议 (14)图表部分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2.标贯试验统计表…………………………………………………………………………………………2张3.勘探点一览表……………………………………………………………………………………………1张4.图例………………………………………………………………………………………………………1张5.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平面图……………………………………………………………………………1张6.工程地质剖面图…………………………………………………………………………………………7张7.微风化基岩顶板等高线图………………………………………………………………………………1张8。
钻孔柱状图………………………………………………………………………………………………11张9.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1张10。
水质简分析报告…………………………………………………………………………………………2张11。
地质勘测报告岩溶地质调查与洞穴勘探
地质勘测报告岩溶地质调查与洞穴勘探地质勘测报告岩溶地质调查与洞穴勘探一、引言地质勘测是对地球表层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地质信息并评估地质风险。
岩溶地质调查与洞穴勘探是地质勘测的重要方向之一,涉及岩石的溶蚀、地下水流动以及洞穴系统的形成等内容。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岩溶地质情况及洞穴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位于某地,地理坐标为XX度XX分XX秒,总面积约XXXX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处XX山脉腹地,地势较为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
该地区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和砂岩,具有较高的岩溶发育潜力。
三、岩溶地质调查1. 普查方法和技术岩溶地质调查是基于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的结果,采取了XX方法和XX技术等。
在野外调查中,我们对研究区域的地貌、岩石类型、岩溶风化程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测量,并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样本进行室内实验分析。
2. 地貌特征研究区域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醒目的山峰、错综复杂的河流系统以及丰富的岩溶地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系统。
我们对这些地貌进行了详细测绘和分类,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3. 岩石类型和岩溶发育程度石灰岩是该区域主要的岩石类型,其岩溶发育程度较高。
我们通过采样和实验分析发现,石灰岩中富含可溶性矿物质,例如方解石和石膏等。
这些矿物质的溶解作用是岩溶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洞穴勘探与资源评估1. 洞穴勘探方法和技术为全面了解研究区域的洞穴资源,我们采用了XX方法和XX技术进行洞穴勘探。
在实地勘探中,我们对已知洞穴和未被发现的洞穴区域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并记录了洞穴的尺寸、形态和地下水情况等。
2. 洞穴资源评估通过对洞穴样本的采集和实验分析,我们评估了研究区域的洞穴资源潜力。
根据洞穴的尺寸、形态和地下水状况等,我们分析了洞穴形成的机制和演化过程,并对其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价值进行了评估。
五、风险评估与建议基于对研究区岩溶地质和洞穴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以下风险评估和建议:1. 岩溶地质风险研究区岩溶地质风险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下水突现以及洞穴塌陷等。
嵩山地质岩溶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岩溶实习报告一、前言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地质公园。
本次实习主要针对嵩山的地质岩溶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深入了解嵩山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岩溶特征。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地质岩溶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质岩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地点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地质公园。
四、实习内容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岩溶的观察和分析、地质结构的调查和地质岩溶的形成机制的研究。
五、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嵩山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观察嵩山的地质地貌,发现嵩山地区的地质结构复杂,地层出露清晰,岩性变化多样。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嵩山地区存在大量的岩溶现象,如溶洞、溶槽、溶丘等。
为了深入了解嵩山地质岩溶的形成机制,我们进行了室内分析。
通过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观察和测试,发现嵩山地区的岩石主要由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组成,这些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容易形成岩溶。
此外,我们还发现嵩山地区的地下水活动频繁,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也是岩溶形成的重要因素。
六、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嵩山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岩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嵩山地区的地质岩溶现象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地质岩溶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对嵩山地区的地质岩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实习,我们认识到地质岩溶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由于岩溶发育的不规则性、多变性而存在较多的难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水平,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开展探讨。
关键词: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1.前言岩溶地貌在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地貌,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岩溶地貌,由于岩溶发育的不规律性,在勘察过程中,只能依据现场钻孔施工资料去判定场地岩溶发育情况,同时根据现场已有资料再去判定是否还需要其他的辅助勘察手段继续对场地岩溶发育情况进行探查。
针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分析岩溶地区勘察技术及注意事项。
2.工程概况本次选用案例为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冶炼厂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中的部分区域的工程勘察。
丹霞冶炼厂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污水处理站及浓密池、雨水池等)建设场地位于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丹霞冶炼厂厂区东南部,场地北侧为丹霞冶炼厂生产车间及道路,东侧、西侧、南侧均为空地,西北侧为车棚。
3.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勘察场地位于区域性塘洞大断裂上盘,断裂走向为NE45°。
上盘主要为硅化碎裂岩、块状硅质石英脉、糜棱岩、硅质石英脉等组成。
勘察场地附近区域内构造主要有NNE向组及近EW向组构造,为硅化碎裂岩;北面有一组山字形构造,主要为石英脉;西面近SN向组构造为硅化碎裂岩;距勘察场地约5km。
勘察场地区域构造无后期构造运动,区域性断裂对场地的稳定性无大影响。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通过,未见活断层等危害建筑安全稳定的构造运动。
拟建场地附近的断裂活动或区域地质作用,对场地的表现形式是基岩层面起伏较大、岩石较破碎及溶洞洞隙局部发育。
4.工程地质条件、区域气象特征及水位地质条件4.1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场地位于丹霞冶炼厂厂区东南部,拟建工程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属风化剥蚀残丘地貌,经早期建厂人工堆填平整,现状为空地,地面高程为101.16m~111.64m,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地势相对较平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岩溶
实习报告:岩溶地质实习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岩溶地质问题在工程建设中愈发凸显。
岩溶地区地质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繁多,如岩溶发育、岩溶裂隙水、岩溶地面塌陷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岩溶地质特点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高自己在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方面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岩溶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岩溶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岩溶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掌握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调查方法,学会识别岩溶地质现象。
3.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仪器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
4. 培养自己团队合作、吃苦耐劳、艰苦努力等优良品质。
二、实习地点及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本次实习选择在XX省XX市某岩溶地区进行。
2. 实习内容:(1) 岩溶地质基本知识学习:通过阅读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了解岩溶地质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实地调查:实习小组成员共同前往实习地点,对岩溶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岩溶地质现象,如岩溶洞穴、岩溶裂隙、岩溶地面塌陷等。
(3) 测量工作: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仪器等工具,测量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貌、岩层产状等参数,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4) 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岩溶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岩溶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三、实习成果及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岩溶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如下:1. 理论知识方面:学会了岩溶地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岩溶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实践技能方面: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仪器等工具,提高了自己在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3. 团队合作方面:在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4. 品质修养方面:在艰苦的实习环境中,锻炼了自己的吃苦耐劳、艰苦努力等优良品质。
四、实习总结本次岩溶地质实习让我对岩溶地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程中的岩溶地质处理能力。
岩溶地貌研究报告
岩溶地貌研究报告1. 摘要本文对岩溶地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探讨了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特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研究表明,岩溶地貌是由于地下水在富含碳酸盐的岩石中溶蚀作用的结果。
2. 引言岩溶地貌是指在含有可溶性岩石的地质构造的区域中,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地形景观。
岩溶地貌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和典型的地貌类型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景观特征。
岩溶地貌的研究对于了解地质历史、水文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方法为了研究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野外考察:选择了具有典型岩溶地貌的地区,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记录和观察了各种岩溶地貌景观。
•实验室分析:收集了岩溶地貌地区的岩石和水样,进行了化学分析和显微观察,以确定地下水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4. 成果与分析4.1 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岩溶地貌是由于地下水在富含碳酸盐的岩石中的溶蚀作用所引起的。
当地下水渗入到岩石中时,会与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出离子。
这些离子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被带走,当地下水达到地表时,通过溶蚀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如溶洞、喀斯特地形、地下溪流等。
岩溶地貌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地质过程和大量的地下水运动。
4.2 岩溶地貌的特征岩溶地貌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凹凸不平的地表:岩溶地貌地表常常呈现出起伏的地貌特征,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和塌陷槽等地形景观。
•地下水系统:岩溶地貌地区通常存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在岩石裂隙中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包括地下溪流、地下湖泊和地下河流等。
•高岗峻壁:岩溶地貌地区的山体常常呈现出陡峭的高岗和峻壁,由于溶蚀作用侵蚀了岩石表面形成的。
4.3 岩溶地貌与环境的关系岩溶地貌在地球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岩溶地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对于水资源的供给有重要作用。
其次,由于溶蚀作用的存在,岩溶地貌地区容易形成地下洞穴和地下河流,这为地下水储存和地下水循环提供了便利。
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
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作用时,以化学溶蚀为主,水的机械作用冲蚀、潜蚀等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称,也可叫做喀斯特。
因为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
目前许多的研究者已经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
但是,随着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勘察时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虽然工程技术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是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繁杂多样,地质勘察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岩溶地基的类型岩溶在发育的过程中,可溶岩的表面常常会出现石芽、溶沟,并且表现的参差不齐,在底下的溶洞又常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岩溶的覆盖土层又受到溶水动力的变化而产生开裂、沉陷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的方面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因此,对岩溶地基的类型加以区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碳酸盐岩出露条件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将岩溶地基分为以下三种:1.1埋藏型的地基在碳酸盐岩之上覆盖着的厚度大小不一的非可溶性岩,当其厚度和强度能够支撑起建筑物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对于下部所发生的岩溶情况可不加以考虑。
1.2裸露型的地基裸露型主要指的是由于地表只有较少的植被和土层覆盖,碳酸盐岩大部分裸露在地表的情况。
按照具体的情况细分,它又可以分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
石芽地基:它所形成的的原因是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碳酸盐岩裸露,在节理、裂隙溶蚀的扩展作用下形成的。
这种石芽主要分布在山岭的斜坡上、岩溶洼地的边坡上和河流谷坡,石芽的表面表现的非常陡,而且溶沟和溶槽的深度有超过10米的,且与下部的溶洞裂隙相互连在一起。
这就大大的导致了地基的不稳定,加重了施工的困难。
溶洞地基:它主要是由溶洞顶板的稳定性来决定的,而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又主要是由岩石的性质、顶板厚度洞内充填情况以及溶洞形态和大小等决定的。
1.3覆盖型的地基根据碳酸盐岩所覆盖的泥土,如风成黄土、残坡积红粘土等的厚度大小,可分为深、浅两种覆盖型。
岩溶报告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 场地地理位置及概况: (1)1.2 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 (1)第二章、勘察工作及技术要求 (1)2.1 勘察依据 (1)2.2 物探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 (1)2.3 工作布置 (1)2.4 勘察手段及技术要求 (3)2.5 勘察工作量 (3)第三章、物探资料处理 (3)第四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4.1 位置和地形 (3)4.2 地层性质及分布规律 (4)第五章、岩溶分析及评价 (4)第六章、结论和建议 (6)图表部分1 ***陶瓷厂钻探及物探工作布置图……………………………………1张2 简易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图………………………………………………12张3 工程地质柱状图…………………………………………………………12张4 ***区构造地质图………………………………………………………1张第一章、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为***,受筹建方委托,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岩溶专项勘察。
1.1 场地地理位置及概况: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大城山南侧,紧临北新东道,交通便利。
1.2 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及其有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的位置、规模、埋深,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治理提出建议。
第二章、勘察工作及技术要求为保证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现场勘察工作量的布置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地区有关技术规定进行,同时结合了建(构)筑物性质和地方建筑经验,以多种手段综合勘察、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原则布置工作量。
2.1 勘察依据(1)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3) 拟建建筑设计总平面图;(4) 物探报告;(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1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2 物探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1、方法技术原理简易地震反射波法,是在距震源一定距离的点上,测定由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从不同弹性地层分界面上反射回到地面的旅行时间,当地层倾角不大时,反射波的路径几乎是垂直的,因此,在测线的不同位置上法线反射时间的变化就反映了地下地层的构造特点。
岩溶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
岩溶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岩溶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对岩溶地区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岩溶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减灾措施,保护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财产安全。
本次报告将对岩溶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首先,对岩溶风险进行分析。
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岩石溶解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洞穴和地表水系统。
然而,这种地质特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岩体崩塌、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等。
另外,由于岩溶地区的土壤和植被较薄,极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表灾害。
因此,岩溶地区面临着较高的自然灾害风险。
其次,对岩溶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岩溶风险需要结合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需要对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估,包括岩体裂缝的发育程度、岩体结构的紧密程度等指标。
其次,需要评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补给的情况,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最后,还需要考虑岩溶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状况对地表灾害的影响。
最后,根据岩溶风险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措施。
首先,对于岩体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下灾害,可以采取加固岩体、排水降水位等措施,提高岩体的稳定性。
其次,针对地表灾害如滑坡和泥石流,可以开展植被恢复、排水导流等工作,降低地表水的含量和流速。
此外,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对岩溶地区自然灾害的预测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综上所述,岩溶风险分析与评估是保护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岩溶地区的综合评估,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岩溶地区带来的损失。
在实施防灾减灾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岩溶地区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预测能力,为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岩溶塌陷调研报告
岩溶塌陷调研报告岩溶塌陷调研报告引言: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貌地区,由于地下溶蚀作用导致的地质层发生塌陷现象。
该现象在许多岩溶地区广泛存在,给当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岩溶塌陷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成因和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一、调研目的:1. 了解岩溶塌陷的成因和特征;2. 分析岩溶塌陷对当地环境的影响;3. 提出防治岩溶塌陷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1.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岩溶塌陷现象的特征,如地面下陷、地下沉降等。
了解当地地质结构、水文情况、土壤条件等基本情况,并收集相关的地质和水文数据。
2.数据分析:利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岩溶塌陷的成因。
可能的成因包括地下水溶蚀、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管网渗漏等。
通过分析地下水位、水质、水流速度等指标,评估岩溶塌陷的危险程度,为防治提供依据。
3.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岩溶塌陷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可能的影响包括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土壤侵蚀、建筑物和道路损坏等。
通过评估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岩溶塌陷成因: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发现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引起的。
在岩溶地貌地区,地下水经过长时间的溶蚀作用,会使地下岩石变得脆弱,导致塌陷现象的发生。
2. 环境影响评价:岩溶塌陷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地表水资源的减少,给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带来不便。
其次,地面的下陷和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和道路的损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此外,岩溶塌陷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影响农业生产。
四、防治对策和建议:1. 加强水资源保护: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限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避免地下水位的过快下降。
2. 建设地下管网: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管网的渗漏,减少地下水对岩石的溶蚀。
3.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岩溶塌陷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和地下岩石状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塌陷的发生。
岩溶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岩溶地质实习一、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岩溶地质实习,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岩溶地质的特点、形成机制和发育规律,熟悉岩溶地貌的识别和分类,掌握岩溶地区的调查和观测方法,提高自己的地质实践能力。
二、实习概况本次岩溶地质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0日,实习地点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桂林市区的岩溶地貌景观,以及周边的岩溶洞穴、峰林等地质景观。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岩溶地貌的观察和描述、岩溶洞穴的探险和调查、岩溶地区的地质测量和采样等。
三、实习内容1. 岩溶地貌的观察和描述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桂林市区的岩溶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桂林的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形态多样,包括石峰、石笋、石柱、溶洞等。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这些地貌形态,并了解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发育规律。
2. 岩溶洞穴的探险和调查我们还参观了桂林周边的几个岩溶洞穴,如芦笛岩、七星岩等。
在洞穴探险过程中,我们观察了洞穴内的岩溶形态,了解了洞穴的发育过程和地质结构。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仪器等进行地质测量和采样。
3. 岩溶地区的地质测量和采样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岩溶地区的地质测量和采样。
通过实地测量,我们掌握了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信息。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岩石、土壤等样品,以便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岩溶地质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岩溶地质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对岩溶地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掌握了岩溶地区的调查和观测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地质实践能力。
最后,我在实习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实习时光。
五、实习总结这次岩溶地质实习让我对岩溶地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地质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地质素养,为我国的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措施庞彬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措施庞彬发布时间:2021-09-16T08:00:54.92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8期作者:庞彬[导读] 岩溶在我国比较常见,岩土工程建设时会受到特殊地貌的影响,为了确保达到质量标准,必须要加强勘察和地基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岩溶在我国比较常见,岩土工程建设时会受到特殊地貌的影响,为了确保达到质量标准,必须要加强勘察和地基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勘察收集到全面、准确信息,为工程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具有可行性。
文章先介绍案例概况,再分析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最后论述地基处理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地基处理前言:根据研究发现,岩溶地区的地基土结构会出现土洞,甚至会有岩溶洞,这对岩体强度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建筑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在岩溶地区开展建筑工程时要注重地基处理,积极开展勘察工作,对实际情况有全面了解。
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建设面积不断扩大,会面临更加复杂问题,所以要加强研究,完善地基处理方案,为岩土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案例概况项目位于广西某市,层高33层,2层地下室,建筑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竣工后将用于商业办公、住宅,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场地为岩溶地区,项目建设面临不小的难度,需要克服技术、工艺等方面的难题。
对调查结果分析,准确掌握实际状况,进一步优化地基处理工艺,配置专业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主要目的是增强地基稳定性、强度等,为工程建设做好准备。
二、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岩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卡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水中发生化学性溶蚀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态和现象的总称。
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就出现了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在我国比较常见,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这种地貌具有特殊性,大部分岩石都有碳酸盐类的特点。
岩溶地区对自然环境会造成不利影响,限制了工业、农业的发展,同时相比较于普通地区而言,建筑工程施工难度会更大,需要解决很多难题。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摘要:岩溶地区由于其本身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水平,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工区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现场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发现场地适宜性为较适宜,地基稳定性为较好,对勘察现场揭露岩溶分布情况及土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场地内溶洞见洞率为62.16%,中等风化岩f rk值为10.0 MPa,微风化岩f rk值为28.0 Mpa,综合所有资料对场地提出了合适的地基基础施工方案。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质勘察;处理方法;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本次选用案例为东平地铁站综合开发地块东平村留用地项目中的部分区域的工程勘察。
项目拟建一栋27F高100米超高层写字楼,一栋4F高24米商业裙楼,地下室暂定2层。
地下室开挖深度:9.5米,正负零标高:23.65米;结构类型:写字楼为框架剪力墙,单柱最大荷载初步估计15000 KN。
商业裙楼为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允许范围:平均沉降量小于等于20厘米,整体倾斜小于等于0.0025。
2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广州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单元),粤中-粤北、粤东北拗陷带(二级单元),粤中拗陷(三级单元)的中部,即三水断陷盆地与广花凹陷、增城凸起的交汇处,在印支运动的作用下晚古生代地层发生过渡型褶皱,走向断裂发育,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次之,两者常常联合在一起,形成“S”形弯曲,中、新生代以断陷盆地发育为特征,并追循深大断裂带分布[1-2]。
3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基岩为石炭系沉积岩,岩性为石灰岩等,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纪冲积成因的粉质黏土、中粗砂、残积层。
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和岩性特征等将场地内岩土按时序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粉质黏土、中粗砂)、残积层(粉质黏土)和基岩(石炭系石灰岩)等4层,各层按岩性特征、稠密度或风化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亚层,基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石灰岩、中等风化石灰岩、微风化石灰岩。
岩溶地区地质勘察综述
岩溶地区地质勘察综述[摘要] 基于多年从事岩溶地区工程勘察的相关工作经验,探讨了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传统钻探和物探的特点。
[关键词] 岩溶地区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探1、引言岩溶地区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以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最为发育, 其余如湖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等地均存在规模大小不同的岩溶地区。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和岩溶形态, 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
岩溶勘察的目的在于查明对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有影响的岩溶的发育规律, 岩溶形态的分布、形状、规模, 岩溶水情况对土层的工程性质等, 并对建筑场地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不同地质时代的可溶性岩层,由于岩溶在时间和空间上发育的不均一性,造成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因此在进行岩溶勘察时,仅靠传统的地质方法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而采用合理的勘察方案和勘察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多年来在岩溶地区工程勘察的经验的基础上,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研究, 总结出适用于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2、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地质方法2.1 钻探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最直接的勘探手段。
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铁路工程勘察,交通和机具搬运、安置等都很困难,因此物探对于铁路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交通方便的地区,几乎任何条件下均可使用钻探方法。
钻探工作是了解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 尤其当地表无岩溶现象或有覆盖层时, 结合地质调查和物探资料,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布置钻孔。
工程地质勘察中使用的钻探方法较多, 因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钻探方法和机具, 此外,为了利用钻孔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配合钻探, 往往要进行钻孔压水试验或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工作。
2.2 静力触探静力触探手段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主要是用来确定软土、粘性土和砂类土的承载力。
静力触探用于覆盖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查明第四系覆盖层中有无隐蔽土洞存在、土洞的规模及埋藏位置、疏松裂隙带的分布及其范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的“**”位于**,建筑面积约28840m2,拟建大楼为地上19层,设有2层地下室,地下室停车位197个,±0.00=1083.5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075.8m,地下室总高度为7.7m,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个建筑平面呈矩形展布,长边呈东西向展布,长为60.7m,短边为57.9m,本工程塔楼最大柱荷重为21000kN ,对差异沉降敏感。
拟建筑物由**设计。
受**委托,我公司接受了该工程的主体及基坑边坡(报告另出版)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邻近建筑场地勘察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经过综合分析研究,拟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为二级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工作任务及内容根据设计要求及勘察委托,本次勘察内容和要求为:(1)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
(2)地貌成因类型及地貌单元的划分。
(3)查明建筑物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提供不良地作用防治工程所需要的计算指标及参数。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层的渗透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5)判断建筑场地类别和地基土类型。
根据以上技术要求,结合拟建物结构、荷载特征和场地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研究的问题如下:(1)拟建物地基持力层选择及其强度问题;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预测;(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三)使用的标准、规范及依据本次勘察评价根据委托、按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规范及业主提供的《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勘察技术要求》,结合以往勘察经验及当地建筑经验开展勘察工作。
(四)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在充分收集邻近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拟建物的结构类型特征,采用如下勘察手段及方法。
1、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了解和收集场地附近地质构造概况,地层分布,岩层产状,岩溶发育情况,水文地质概况等资料。
2、钻探:土层钻探采用冲击法,岩层采用回转钻进的方法,保证土层采取率85%以上,岩芯采取率65%以上。
3、勘探点的布置:本次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拟建物勘探孔根据底层平面图,塔楼及地下室按一柱一孔及剪力墙的角点布置。
共布置82个勘探孔(钻孔编号为ZK1-ZK82),由于ZK23、ZK32、ZK81、ZK82位于堡坎及配电室变压器附近,无法施钻,待该处设施拆除后进行施工勘察。
由于在施工过程,在钻孔ZK11、ZK26、ZK49、ZK80号孔内发现溶洞,对其进行了加孔(ZK11加1个,ZK26加1个,ZK49加1个,ZK80加3个,共6个)勘探,共计完成84个勘探孔(注:基坑勘察报告不在本报告内)。
4、勘探深度:钻孔深度满足钻入中风化完基岩10—15.0m的同时,亦满足孔深=地下室深度+基础埋深+5D(地下室底标高根据业主提供的二层底标高(1075.8m)推算,D:预计桩径=1-2.0m)。
如遇溶洞、溶蚀裂隙或岩体严重破碎部位,则加深钻孔深度。
5、钻孔定位、测放钻孔测放定位根据总平面图、柱位平面图,以甲方现场指定的A(**):X=2940562.459,Y=373303.153,H=1086.10;A2(公路边):X=2940563.360,Y=373345.186,H=1081.78作为测放依据,使用DJ-620型全站仪进行测放各孔位。
6、钻孔超声波测试:为了判断地基岩体的完整性,便于对岩体质量单元的划分,本次勘察在场地中共布置超声波测试钻孔30个,对场地内基岩层采用SD-1型声波检测仪进行单孔岩体纵波波速测试,测点垂直间距按0.2m控制。
7、孔内剪切波测试:为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对(ZK18、ZK21、ZK60、ZK62)4个勘探孔进行土层剪切波测试。
8、地微震测试:为掌握场地的地震效应,对场地进行三个点(ZK18、ZK21、ZK60附近)地微震测试。
9、勘察期间,该大楼的浅层地热试验孔正在施工,孔深80-120m,因此利用距拟建场地约20m的浅层地热孔进行了抽水试验,该孔位于贵州有色地质招待所门前,孔深80-120m,由于地下水位较深,且水量较小,故采取简易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作一次降深,并作好相关记录。
10、岩土样试验:为获得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本次勘察采取土样23件,采取岩样20件,,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测试,取地下水水样2件作水质化学分析。
本次勘察使用全站仪一台,超声波测试仪一台,机械岩芯钻七台进行勘察作业,勘察工作于2010年5月9日进场,2010年5月11日施工,截至2010年6月1日结束外业工作,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完成工作量情况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一)气象按照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标准》(黔DBJ22-01-89),贵阳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3℃,最冷1月平均4.9℃,最热7月平均24.0℃,极端最高37.5℃,极端最低-7.8℃,年平均降雨量1197~1248mm,集中于下半年,年平均风速2.2m/s,全年以北东风为主,年平均日照时数1277.74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无霜期261天。
(二)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拟建工程项目场地位于**,交通方便,场地地势较平坦,场地分为南北两个台阶,均为旧办公楼拆除重建,相对高差约 5.2m左右,在区域地貌上位于贵阳盆地边缘,为低中山溶丘地貌。
据现场实地调查及访问:拟建工程东面基坑开挖边线距**2层食堂(澡堂)及5层办公楼最近为5.0-6m,该两栋大楼基础为条形基础,以红粘土作地基持力层,基础埋深约1.5m左右;南面基坑开挖边线距离现有5层及8层住宅楼8-10.0m,该两栋住宅大楼基础为条形基础,以红粘土作地基持力层,基础埋深1.5m左右;西面基坑开挖边线距冶金厅8层住宅楼9m,该住宅楼地面标高为1079.2m,基础为条形基础,以红粘土作地基持力层,基础埋深约1.5m左右;西北角基坑开挖边线距冶金厅9层住宅楼5m,该住宅楼地面标高为1082.5m,基础为条形基础,以红粘土作地基持力层,基础埋深约1.5m左右;其北侧为原办公室活动用地,无重要建(构)筑物。
宽15-20m,且在红线范围内。
根据调查及访问了解,拟建场地中无重要管线通过。
(三)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贵阳市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拟建场地位于贵阳向斜仰起端东冀,场地内未发现大型断裂构造,东侧600m地段有一条次级断层通过,岩层为单斜产出,产状为倾向225°,倾角40°,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白云岩。
(四)岩土构成经钻探揭露,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杂填土(Q ml)、第四系红粘土(Q dl+el)、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白云岩。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填土(Q ml):主要组成物有粘土、碎石、砼碎块等,结构松散,不均匀,厚度在0.50— 1.00m之间,其中0.00-0.50m为砼地面。
2)第四系红粘土(Q dl+el):褐黄色、棕黄色,结构致密、质细、均匀、富韧性,偶见裂隙,含铁锰质氧化物及母岩风化残块,层厚为 2.2~20.4m,本次钻探最薄为2.2m,最厚为20.4m,埋深标高为1061.24-1079.88,呈硬~可塑状。
硬塑状红粘土层厚为2.2~11.9m,场地内均有分布;可塑状红粘土层厚为0~10.8m,褐黄色,厚度极不均匀,最厚10.8m,场地内局部有分布。
4)安顺组(T1a)基岩:灰-灰白色、肉红色白云岩,以中厚层为主,夹部分薄层,细-中晶结构,时夹溶塌角砾岩,节理较为发育,按其风化程度分强风化及中风化。
强风化白云岩:镐可挖掘,岩体为软岩,呈鳞片状及土状。
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土状、粉砂状,厚度为0.5-5.7m,多数在1.0m左右,岩心采取率40%-70%之间,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中风化白云岩:浅灰色、灰白色、肉红色,中厚层状,细-中晶结构。
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被泥质、铁锰质胶结,见方解石脉,溶孔(2-1.2mm)、溶隙较发育,溶孔局部粘土充填。
岩芯呈块状、短柱状、长柱状,局部砂状;岩心采取率70%-90%之间,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 rk为27.36MPa,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五)岩溶发育基本特征场地岩溶较发育,岩溶各向异性明显,竖向、侧向溶蚀交替出现,沿其岩溶发育走向、倾向追踪呈条带状分布特点较明显,以垂直溶蚀为主。
经统计钻孔遇溶洞(隙)达36个,塔楼部分38个勘探孔中有16个钻孔遇溶隙(洞),钻孔遇洞(隙)率42%;基岩钻探揭露厚度为1692.00m,本次钻孔遇洞(隙)总高度83.6m,平均线线洞隙率为6.00%,表明场地岩溶发育程度为强发育。
除了已经形成空间形态的溶隙、溶洞外,地层中还有一些微小溶蚀晶洞发育,破坏岩体质量,降低岩体工程性能。
场地岩溶形态发育特征如下:1、基岩表面溶蚀:基岩表面经长期溶蚀风化形成由溶槽、溶沟、石牙组成的起伏面。
是在古地貌基础上发育的结果。
2、溶洞(垂直高度大于0.5m):钻孔遇到的溶洞有32个(详见溶洞、裂隙统计一览表,表2),占洞隙的86.0%。
其中绝大部分为全充填或半充填,充填物为可塑—软塑状红粘土,局部由风化碎块充填。
溶洞、裂隙统计一览表表2(六)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该区属于乌江水系**流域汇水范围,拟建场地北侧约600m处为**,河面标高约1048m,与拟建场地(1082.5m)高差35.50m,拟建场地历年来未被洪水淹没,场地四周无较大地表水系。
故,地表水体对拟建场地影响小。
2、地下水根据调查、钻探、初见水位,终孔水位及静止水位观测成果:场地土层孔隙度相对较高,基岩强风化层因风化裂隙发育,使上覆土体、基岩强风化层成为赋存地下水的良好介质。
按含水介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动力特征的不同,场区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上覆杂填土和红粘土体中,初见水位埋深4.0~7.0m,无统一稳定水位,主要来源于降雨及当地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