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复合絮凝剂制备工艺研究-

复合絮凝剂制备工艺研究-

2008年第12期广东化工复合絮凝剂制备工艺研究向群,邓勇林(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聚硅酸硫酸铝铁是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

通过复合共聚法,以硫酸铝、硫酸铁、硅酸钠、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并研究不同Al/Fe/Si摩尔比对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 Al/Fe/Si的摩尔比对絮凝的影响作用比较显著,Al/Fe/Si=1︰1︰1制备的产品其稳定性和有效性较佳。

[关键词]复合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铝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摩尔比[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0812-0023-03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omposite FlocculantsXiang Qun, Deng Yonglin(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Abstract: Poly-aluminum-ferric-silicate-sulfate is inorganic polymer composite flocculants. By using aluminum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sodium silicate, oil of vitrioL, sod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s, the poly aluminum ferric silicate-sulfate(PAFSS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And the Al/Fe/Si molar ratio was studied on the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effect of PAFSS. A1/Fe/Si the ratio of silicon flocculation behavior of the role than the more notabl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crease it,flocculation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By A1/Fe/Si = 1︰1︰1 sample of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can be the best combination.Keywords: composite flocculants;poly-aluminum-ferric-silicate-sulfate;inorganic polymer coagulant;molar ratio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供水紧张和污水净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复合絮凝剂APAC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复合絮凝剂APAC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S t ud y o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Ch a r a c t e r f o r a Co m po u n d F l o c c u l a n t
Xi a De q i a ng Ch e n Xi a o l o n g Ga n Li mi n g Le n g Ba o l i n Z ha n g Yu a n x i n Wa ng S h o u we i ‘
除水 中的重金属 离子 , 在相同的条件下, A P A C净水效果远好 于聚合氯化铝 ( P AO。
关 键 词 凹凸 棒
絮凝剂 水处理
残留 铝
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 : X7 0 3 。 1 ; T D 9 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8 0 9 8 ( 2 0 1 3 ) 0 6 - 0 0 7 4 . 0 3
o b ai t n e d b y t e a t i n g d o me s t i c s e wa g e . h e T t r e a t i n g e f ic f i e n c y o f t u r bi d i t y, CODc a r e t h e b e s t wh e n t h e do s a g e o f AP AC i s 1 6 mg / L a nd p H v a l u e i s 8 ,
h e a v y me t a l c o n t a i n i n g wa s t e wa t e r i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p u r i f y i n g t h e wa s t e wa t e r c o n t a i n e d C a n d Ni 2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h e a v y me t a l i o n s i n t he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无机絮凝剂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但易产生二次污染;而有机絮凝剂具有高效、低毒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无机和有机絮凝剂进行复合,以发挥二者的优势。

目前,已有多种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被成功制备,并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三、实验方法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制备方法,以无机材料和有机单体为主要原料,通过接枝、共聚等方法制备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无机材料和有机单体,进行预处理;2. 采用接枝或共聚的方法,将无机材料与有机单体进行复合;3.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制备得到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4. 对制备得到的絮凝剂进行性能测试和表征。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制备得到的絮凝剂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稳定性;2. 通过对不同水质的处理实验,发现该絮凝剂具有优异的絮凝效果和快速沉降性能;3. 与传统的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相比,该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如较低的用量、较高的去除率和较低的二次污染;4. 通过表征手段,如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絮凝剂的结构、形貌等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其优异的性能。

五、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具有优异的絮凝效果、快速沉降性能和较低的二次污染等优点。

与传统的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相比,该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絮凝剂作为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水质、减少水体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水处理絮凝剂概述水处理絮凝剂是一种用于加速水中悬浮颗粒物凝聚、沉降的化学药剂。

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能够使水中的胶体颗粒物通过电性中和、吸附架桥等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从而便于从水中去除。

三、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进展1. 无机絮凝剂研究无机絮凝剂因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等特点,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无机絮凝剂的缺点,如产生大量污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改进制备工艺、优化使用条件等手段,提高了无机絮凝剂的性能,降低了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有机絮凝剂研究与无机絮凝剂相比,有机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和较低的污泥产量。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有机絮凝剂的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合成新型有机分子、改进制备工艺等手段,提高了有机絮凝剂的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3. 复合型絮凝剂研究为了充分利用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研究者们开始研究复合型絮凝剂。

复合型絮凝剂结合了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具有较高的絮凝效果、较低的污泥产量和较好的生物降解性。

目前,复合型絮凝剂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四、水处理絮凝剂的应用进展1. 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饮用水处理中,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胶体物质等污染物。

随着新型絮凝剂的研发和应用,饮用水处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确保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2.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絮凝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本论文以制备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污水处理、净化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该研究通过对制备过程的控制,优化了絮凝剂的分子结构,提高了其絮凝效果和稳定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絮凝剂对于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因其优异的絮凝效果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制备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无机原料、有机原料、溶剂及其他辅助试剂等。

所有试剂均需符合实验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制备方法(1)合成路线:本文采用共聚法,将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通过化学反应共聚,形成高分子絮凝剂。

(2)制备过程:详细描述了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等参数,以及后处理过程。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 制备结果通过共聚法成功制备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该絮凝剂具有优异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稳定性。

2. 性能分析(1)絮凝效果:通过实验对比,发现该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在污水处理、净化等领域具有优异的絮凝效果。

其絮凝速度快,絮体大且密实,有效提高了水质的澄清度。

(2)环境友好性: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无害。

同时,其制备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产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3)稳定性: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在贮存过程中无明显的分解或变质现象。

同时,在不同温度、pH值等条件下,其性能稳定,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结论与展望1. 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污水处理、净化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并探讨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

通过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复合,以及合理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使得该絮凝剂在处理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时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絮凝能力和剪切稳定性,且在较宽的pH范围内均有效。

1.引言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是导致水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等往往效果有限,且产生的污泥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研发高效、环保的絮凝剂成为了当今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2.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的无机物为聚合氯化铝(PAC),有机物为聚丙烯酰胺(PAM)。

聚合氯化铝作为常用的无机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絮凝能力,而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絮凝剂。

2.2 实验方法首先,将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以一定比例混合溶解在适量的水溶液中,经过搅拌和过滤后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絮凝剂的形貌进行表征。

最后,利用浊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和剪切稳定性进行测试。

3.结果与讨论3.1 絮凝剂的结构表征经过SEM表征,发现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呈现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多多孔结构的特点,这使得絮凝剂能够更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

3.2 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通过测定水样的浊度值可知,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絮凝能力,浊度值能够迅速降低至合格范围内。

同时,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无机絮凝剂。

3.3 絮凝剂的剪切稳定性絮凝剂的剪切稳定性是衡量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否保持絮凝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过实验测试,发现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具有较好的剪切稳定性,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絮凝能力,适用于长时间运行的水处理系统。

纳米TiO_(2)-PFS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纳米TiO_(2)-PFS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 50 卷 第 6 期2021 年 6 月Vol.50 No.6Jun. 2021化工技术与开发Technology &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项目基金: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010742092)通信联系人:尹奋平收稿日期:2021-03-10纳米TiO 2-PFS 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邓博文1,海文杰1,王梓浩1,姚铭栩1,谢 颖2,尹奋平1(1.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四川 都江堰 610081)摘 要: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了纳米TiO 2,再与PFS通过超声波分散法制备得到纳米TiO 2-PFS复合絮凝剂。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配比的影响远远大于温度,当质量分数为15%的纳米TiO 2与85%的PFS复合,合成温度为65℃时,COD去除率达到了最大。

将PFS与制得的纳米TIO 2-PFS复合絮凝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对有机废水COD的去除远远大于PFS,当复合絮凝剂的投入量为4mg·(200mL)-1时,有机废水的去除率达到80%。

关键词:复合絮凝剂;纳米TiO 2;正交实验;有机废水中图分类号:TQ 31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905(2021)06-0052-03环保与三废利用有机废水的特点是强酸强碱性、污染大、毒性大、COD 值高,对水中的藻类鱼类有巨大的伤害,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传统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氧化法、生物降解法、吸附法、光催化法等,但因成本太高等原因,很难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寻找高效廉价的处理方法。

絮凝沉降法因设备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容易操作、间歇或连续运行均可等众多优点,在有机废水处理中获得广泛应用[1]。

絮凝剂根据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天然絮凝剂、生物絮凝剂以及由多种絮凝剂制得的复合絮凝剂。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摘要本论文着重研究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以期通过科学的制备工艺及良好的性能达到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再利用的目标。

文章详细探讨了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合成方法、结构特性、应用效果及环境影响,为该类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及悬浮物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高分子絮凝剂作为有效的水处理剂,近年来备受关注。

然而,传统絮凝剂多以单一的无机或有机高分子为主,难以同时解决处理效率和处理后水的回用问题。

因此,开发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无机与有机组分,设计出高效的反应工艺,利用适当的催化剂及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制备出目标絮凝剂。

其中,反应机理的探究及工艺条件的优化是制备过程的关键环节。

三、结构特性分析本部分通过现代分析手段对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结构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包括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的应用,揭示了其分子结构、官能团分布及空间构型等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其性能及优化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四、性能研究本部分主要研究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性能,包括其絮凝效果、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

通过实验室模拟及实际水样处理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絮凝效果及较高的处理效率。

同时,对其稳定性及环境友好性进行了评估,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应用效果及环境影响本部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探讨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同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包括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对环境的长期影响等方面。

结果表明,该类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环境友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环境工程题目: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011 届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姓名:毛龙飞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英文: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New-style composite flocculantⅡ原始资料本实验所用的焦化废水浓度880mg/L,pH值为6.9,浊度(NTU)为452.8;高岭土废水为实验室自制的,浓度为2g/L.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1、课题研究的意义:污水是一种复杂、稳定的分散体系,单一的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或者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各自存在优缺点,往往无法满足处理的需要,二者在性能和成本上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考虑将二者复配制成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可克服各自缺点,强化效能,拓展水处理应用领域。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将锌盐、铝盐等无机低分子盐类按一定的比例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组合成新型高效复合絮凝剂,通过实验研究找出其最佳配比。

(2)通过对某焦化废水的处理,来研究其性能,并确定新型复合絮凝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

3、提交的成果:(1)毕业设计(论文)正文;(2))至少一篇引用的外文文献及其译文;(3)附不少于10篇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批准日期接受任务书日期完成日期接受任务书学生(签字)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论文论述了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研制工艺,然后探讨了它们应用于污水处理情况。

该新型复合絮凝剂是利用无机低分子盐类氯化锌和氯化铝按一定的比例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组合,再在一定条件下,配制出的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通过对其性能试验研究,确定了新制备的絮凝剂最佳制备条件为:ZnCl的加入量为10%,2加入量为10%,PAM的加入量为絮凝剂总量的0.015 % ,HCl加入量为3%,配制絮AlCl3凝剂过程中稳定剂的适宜加入量为0.005%。

此外,实验室还以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对该复合絮凝剂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处理浓度为880mg/L、pH值为10的焦化废水250ml,絮凝剂的投加量为0.3ml,先以300r/min搅拌2min,再以75r/min搅拌5min,静置20min,对废水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7%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

关键词:复合絮凝剂;制备;焦化废水毛龙飞: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bstractThis thesis discussed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flocculant technology, then appli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their situation. The new composite flocculant is used of Inorganic chloride and aluminum chloride salt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which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polyacrylamide with a combination of organic polymer flocculant, the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here comes out a new type of inorganic / organic composite flocculant. Performance through its pilot study to determine the new best prepared floccula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ZnCl2 added amount of 10%, AlCl3 addition is 10%, PAM flocculant adding the amount of the total 0.015%, HCl added volume of 3%, stabilizer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flocculants appropriate dosage of 0.005%.In addition,I am also has coking wastewater for the study in the laboratory, the composite flocculant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factor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oncentration was 880mg / L, pH value of 10 coking wastewater 250ml, flocculant dosage of 0.3ml, the first to 300r/min mixing 2min, then75r/min stirred 5min, static set 20min, water turbidity removal rate of 97%, COD removal rate reached 75%.Keywords: composite flocculant; preparation; coking wastewater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插图清单 .. (V)表格清单 (VI)引言 ....................................................................................................................................... - 1 -第一章概述...................................................................................................................... - 2 -1.1供水危机与水处理概况 ......................................................................................... - 2 -1.2絮凝剂的分类及研究应用现状 ............................................................................. - 2 -1.2.1无机絮凝剂 .................................................................................................. - 3 -1.2.2有机絮凝剂 .................................................................................................. - 3 -1.2.3 微生物絮凝剂 ............................................................................................. - 4 -1.3 复合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现状 ................................................................ - 5 -1.4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 5 -第二章实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 7 -2.1 化学试剂 ................................................................................................................ - 7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 7 -2.3 浊度测定 ................................................................................................................ - 8 -2.4 COD测定 ................................................................................................................. - 9 -2.5 实验安排 .............................................................................................................. - 10 -2.6 本章小结 .............................................................................................................. - 10 -第三章新型复合絮凝剂的试验研究............................................................................... - 11 -3.1 试验试剂 .............................................................................................................. - 11 -3.2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 - 11 -3.2.1复合絮凝剂制备方法 ................................................................................ - 11 -3.2.2复合絮凝剂制备条件的确定 .................................................................... - 11 -3.3复合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 - 12 -量的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12 -3.3.1 ZnCl23.3.2 AlCl的量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12 -33.3.3 PAM的量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 13 -3.3.4 HCl的量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 13 -3.4 复合絮凝剂稳定性的讨论 .................................................................................. - 14 -3.4.1 试验方法 ................................................................................................... - 14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 14 -3.5本章小结 ............................................................................................................... - 15 -第四章新制备复合絮凝剂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 16 -4.1试验方法 ............................................................................................................... - 16 -4.2试验药剂 ............................................................................................................... - 16 -4.3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 16 -4.3.1废水pH值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6 -4.3.2废水温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7 -4.3.3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8 -毛龙飞: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4.3.4搅拌速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9 -4.4 本章小结 .............................................................................................................. - 20 -结论与展望 ......................................................................................................................... - 21 -结论 .............................................................................................................................. - 21 -展望 .............................................................................................................................. - 21 -致谢 ......................................................................................................................... - 22 -参考文献 ............................................................................................................................. - 23 -附录A 题录及摘要.......................................................................................................... - 25 -附录B 翻译 ................................................................................................................... - 28 -插图清单图2.1 浊度标准曲线 ............................................... - 8 - 图3.1 氯化锌的加入量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 12 - 图3.2 AlCl的量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12 -3图3.3 PAM加入量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13 - 图3.4 HCl加入量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14 - 图3.5 絮凝剂絮凝性能随时间的变化 ................................ - 15 - 图4.1 pH值对絮凝剂作用的影响.................................... - 17 - 图4.2 温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8 - 图4.3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9 - 图4.4 搅拌速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20 -表格清单表1.1 絮凝剂品种分类 ............................................. - 3 - 表2.1 试验药剂 ................................................... - 7 - 表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 7 - 表2.3 浊度与吸光度原始数据 ....................................... - 8 - 表3.1 主要试剂 .................................................. - 11 - 表4.1 主要试验试剂 .............................................. - 16 - 表4.2 pH值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17 - 表4.3 温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7 - 表4.4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8 - 表4.5 搅拌速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 .................................. - 19 -引言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人们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要不断地寻找水质处理的对策,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就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