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原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原创)
————————————————————————————————作者:————————————————————————————————日期: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摘要:自然观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中国古代自然观和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古代自然观有诸多共同之处与差异。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对照比较。本文着重于从多方面分析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所在,并对中西方自然观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自然观;天人合一;主体;客体
1. 引言
通俗地说,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严格上来说,自然观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中国古代自然观与西方古代自然观分别代表了人类两种典型的文化发展方向,两者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及差异。
2.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相似之处
西方古代自然观以古希腊为代表。古希腊自然观特征有:(1)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统一于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自然界是一个变化不停的过程;(3)万物变化有自己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可以言说的。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共同之处在于:(1)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2)都是从某种浑沌到秩序的变化发展过程。(2)是有规律的,客观世界有统一性。(3)事物普遍联系着,自然界是演化发展的。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均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勾勒了自然界的总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但两者有着自身的局限性:(1)质朴性,具体表现是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2)思辨性,具体表现是圆圈式的简单循环;(3)猜测性,具体表现是有启发性,但幼稚,有神秘色彩。
3.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不同之处
3.1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本质区别
现代中西方在很多文化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区别,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古代中西方自然观体现在哲学层面的差异性。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以天人关系的命题表述出来的。“天”是指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世界,即大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1]。对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西方有不同的取向。如果说,西方强调对立的一面,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那么,中国哲学则强调天与人统一的一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协调。具有典型意义的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
笔者认为,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可以用两方面的关系来概括: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可概括为:前者强调人和自然的融合,表现为“天人合一”;但人与人之间有着严格的秩序划分,因此社会阶级严密,很自然就有了“三纲五常”。后者强调人和自然的对立,因此自然作为人研究的对象,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因此有“城邦公民”的类似说法。
正是由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长期居于中国古代科技观念和思想的中心,跟西方“天人相分”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中国科技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还是在理论建树上都走上了与西方科技发展完全不同的道路。
3.2古代中西方自然观差异表现
3.2.1中西方哲学差异
中国古代儒家主要是从人伦道德意义上阐发天人合一思想,把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道德的内在超越,实现天道、天理与人性的和谐统一。古希腊自然哲学作为理性主义开端,其最大的特点是关注自然,把人作为研究客观世界的主体。即要把客观世界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来研究客观世界分为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目的是通过认识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来揭示客观世界的性质[2]。
在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可认识、可言说方面,前者不可言说性强,而后者可言说性强。在把自然观作为认识自然的框架还是作为社会行为实用基础方面,前者以为社会服务的特征更强,后者以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在自然的始基方面,前者提倡一元论,比较无形(如气);后者比较有形(如水,土,原子等)。在自然哲学推理方面,前者在五行和阴阳学说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但是没有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后者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且为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同时有种类繁多的、鼓吹极端的见解。在辩证法方面,前者对辩证法中的某些辩
论技巧和合法性感兴趣,后者对形式逻辑和对论证的纯抽象分析感兴趣。在哲学科学风格上的总倾向方面,前者更重实效,追求圆满、中庸的解释与答案,不大关心基础性的问题,也没有为了理论而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后者更专注于基础性问题,有为了理论而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追求极端、激进的答案。
3.2.2中西方科技差异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还可以在两者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可以窥见一二。公元5世纪~15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标志是形成了:四大学科体系(农、医、天、算)和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与古希腊比较:由定律、定理表现的理论自然科学不如古希腊,而实用科学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与技术没有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中国古代从事理性研究和非理性研究的分野,是汉代以后开始,到宋代才基本以理性思想为主。这种五行、阴阳学说在中国民间特别流行,迄今仍然与民俗文化一起发挥着作用。
不妨将医学作为例子阐述二者的具体区别。中医不但强调人体脏腑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与自然是和谐为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这个思想在降一个规模以后,可以认为人体内部的器官也是互相影响的,是一个整体。因此中医善于综合病人全身的症状来诊断,也善于利用人体内部某个器官的症状来诊断其他器官的病变情况,例如“望闻问切”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同时由于这个合一性,中医没有发展成像西医那样种类繁多的临床医学,一名中医往往是所有病都治,因此中医医术真正称得上精湛的并不多。
西医则习惯于将人与自然隔离,同理,也习惯于将人体各类器官分离,而且最后很自然将人视为一台机器。这样的好处在于,他们确实可以找到一些对口性较强的临床诊治方法,但却忽视了人体是一个整体的事实,忽略了生命过程中微观与宏观、机体与环境、结构与功能、控制与反馈、内因与外因、本质与现象、局部与整体、必然与偶然等一系列的辩证过程。
自然中存在着分形理论,即自然界存在着自相似性。假如这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推而广之,不难看出中医的合理性所在。即整体出现病变时,所有的局部也会呈现不同的症状,反之亦然,因此不宜“脚痛医脚,头痛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