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第三节骨骼肌
运动系统-肌
![运动系统-肌](https://img.taocdn.com/s3/m/7a279a9fc77da26924c5b004.png)
颈阔肌:阔而薄的肌片,起于胸 大肌上部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 上行,止于口角和面部皮肤。颈阔 肌变异较大,可一侧或双侧缺如。 收缩时,颈部皮肤出现斜行皱纹。 其前部纤维可协助降下颌,后份纤 维可牵下唇和口角向下。
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 为强有力的长肌。起自胸骨柄 前面和锁骨内侧端,肌束斜向 后上方止于乳突。单侧收缩使 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双 侧收缩使头后仰。
有三个头,分别起于肩胛骨关 节盂下方及肱骨后面,三肌头 合为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 骨鹰嘴。收缩时伸肘关节。
前臂肌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 及内侧,主要为屈肌:屈肘, 屈腕,屈指,使前臂旋前。
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 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中层:只有指浅屈肌; 深层: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两肌远侧深面为旋前方 肌。 旋前圆肌:两头分别起自肱骨内上髁与尺骨冠突,二者之间有正中 神经穿过,尺头的深面有尺动脉穿 过。肌纤维止于桡骨中1/3的外 面及后面,此处近端有旋后肌附着,远端有旋前方肌附着。当桡 骨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或以 下,其错位结果不同。 掌长肌:肌腹很短,肌腱细长,可屈腕并紧张掌腱膜。临床上可取 其腱作肌腱移植用。
2)弹性。
3)粘滞性。
2.生理特性:
1)兴奋性。
2)传导性。
3)收缩性。
三、骨骼肌的收缩
1.按张力变化:
等张收缩:张力保持恒定而长度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人体实
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的基础。
等长收缩: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肌肉的 这种收缩是支持、固定和保持特定人体姿势的基础。
2. 按刺激特点: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的 上外侧部。有两头,上头 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下 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 两束肌纤维均斜向外后方, 止于下颌颈前面的翼肌凹。 一侧收缩,则使下颌骨转 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 使下颌骨向前,并参与张 口。
骨骼肌
![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a358188edd88d0d233d46ac8.png)
上肢局部结构
• 腋窝:又称腋腔,是臂上部与胸侧壁之间 的四棱锥形深腔,内有血管、神经、脂肪、 淋巴结等。 •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的三角形深窝。内 有血管、神经、肱二头肌腱等。 • 腕管
二、下肢肌
前群:髂腰肌、阔肌膜张肌 1、髋 肌
2、大腿肌
3、小腿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等 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 后 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前 群 外侧群 后 群:小腿三头肌 足背肌 足底肌:内、中、外三群
第四节 四肢肌
一、上肢肌
三角肌
1、肩 肌
冈上、下肌,大、小圆肌,肩胛下肌 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2、臂 肌 均为屈肌 后群:肱三头肌,为伸肌 前群: 浅层6块,深层3块 3、前臂肌 后群:浅层5块,深层5块 外侧群:鱼际4块肌 4、手 肌 中间群:11块
内侧群:小鱼际3块肌
1、肩肌
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
前臂前群肌名称
前臂前群桡向尺
掌长指浅尺屈腕
肱桡旋前桡腕屈
拇长指深深方居
3、前臂肌
(2)后群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浅层5块 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旋后肌
深层5块 拇长、短展肌, 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作用:伸腕、伸指、前臂旋后。
4、手肌(手和手指的精细、技巧性动作)
(1)外侧群:又称(大)鱼际
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
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
全长被3—4条腱划分割成数个肌腹。
• • • • •
(2)、腹外斜肌: 位置:腹肌前外侧群的浅层。 起于:下8肋外面。 止于:白线、髂嵴。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下缘增厚附于髂前 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 •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 上方,腱膜形成的一小三角形裂孔。
骨骼肌概述
![骨骼肌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5e39ff0b8f67c1cfad6b824.png)
八、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衡量肌肉的发达程 度。 2、概念: 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之和。 它有别于“解剖横断面”,后者只是简单的沿 肌肉纵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横切每一条肌 纤维。
(二)肌肉的初长度
概念: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 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除增加肌肉收缩 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3 4.6 5 8
4.骨骼肌中的神经
骨骼肌中分布的神经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内脏神 经三类。 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元以及它 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 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一般的运动单位约有100条 肌纤维,而较大的运动单位则有1000-2000条肌纤维, 运动单位愈大、收缩力愈强。大块肌肉由大运动单位 构成。 感觉神经起于肌梭和腱梭等本体感受器,向神经中枢 传导运动器官的痛、温等一般感觉外,主要负责将肌 肉张力状况传导至运动神经中枢。 肌肉中的内脏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其兴奋可开放毛 细血管,改善肌肉营养,又称营养性神经。
肌的形态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多腹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腹肌
二、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 1. 肌腹 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每条肌纤维长度在1毫 米到15厘米之间。 较长的肌肉,是由若干肌纤维 连接而成。每条肌纤维的外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 膜,称肌内膜 。由100-150条肌纤维集合在一起 形成肌束,外面包有肌束膜。由若干肌束组成整 块 肌腹,外面包有肌外膜。在肌内膜、肌束膜和 肌外膜中都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肌肉的 营养 和神经支配有关。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efbfd70915f804d2b16c197.png)
球窝关节
三轴
肌肉
屈、伸肌群内、外 回旋肌群
屈、伸、展、收肌 群 屈、伸、展、收、 内、外回旋肌群
八、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所谓“生理横断面”就是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横断面 的总和。它有别于“解剖横断面”,后者只是简单的沿肌肉纵 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切割每一条肌纤维。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浅筋膜 深筋膜 肌间隔
2 .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 的鞘管,存在于 活动性较大的部 位(如腕、踝、 手指、足趾)
作用:固定腱的 位置,减少摩擦。
腱鞘
纤维层
腱鞘
滑膜层
肌腱
指骨
3 .滑膜囊 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触处
臀大肌 滑膜囊
股骨
4. 籽骨
籽骨由肌腱骨化而 成,通常位于肌肉 止点腱与骨之间。 例如,髌骨就是股 四头肌止点腱与股 骨髌面之间的籽骨。
5. 滑车
滑车的作用有两个, 一个是防止肌腱向 旁边移位。另一个 是肌腱通过滑车后 改变拉力方向。
四、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 收缩性
长度缩短和张力的变化 肌纤维长度可缩短1/2 等长收缩 肌紧张
(二)肌肉的长度
一根普通的肌纤维能够缩短它安静时长度的一半,同样也能伸 长它安静时长度的一半。肌纤维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就 是它的收缩幅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 除增加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
(五)肌拉力角
从肌肉的动点(肌肉在运动骨上的附着点)到关节中心(转动 支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肌拉力线之间的夹角,叫肌拉力角。 肌拉力角大,则力臂就大。力臂增大,肌肉的做功效率就高。
《骨骼肌》教案
![《骨骼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9e86ef46527d3240ce024.png)
第三节骨骼肌教学目标1.理解骨骼肌的收缩特性的知识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了解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2.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依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综合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实验的活动能力。
3.通过学习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骨骼肌的收缩特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协调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来得到体现的。
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以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做好骨胳肌收缩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为了确保实验效果,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预做,因为此实验是解决难点3的一个重要步骤。
3.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因此这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师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逐渐深入的探讨。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的参考授课时数为1课时。
【引言】复习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关节合理地解决了人体骨胳系统牢固性与灵活性的矛盾。
关节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呢?出示肘关节模型。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骨胳肌的形态特点后回答:骨骼肌由哪两部分组成?骨骼肌与关节是如何连接的?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白鼠的后肢骨骼肌肉标本,探讨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用镊子夹动肌腱部分,用放大镜观察肌腱的结构。
描述你看到和感觉到的肌腱特点。
如:色泽?纤维排布方向?弹性和韧性?附着状况?肌腱应当属于哪种组织?2.学生仔细观察肌腹部分,用镊子分开肌肉束观察肌腹内部结构。
描述肌腹的结构特点:肌腹的颜色?肌纤维的物理特性?肌腹内除了肌纤维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结构了?如何区分血管和神经?(色泽不同、挑起来是否变形等)。
由此可以看出:骨骼肌是以肌肉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
肌肉内的血管的作用是什么?肌腹中的神经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新课】1.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索骨骼肌的功能特点。
解剖学
![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6da306cc17552707220890.png)
运动解剖学第五课2007-11-14 09:51:06| 分类:解剖课程|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三节骨骼肌教学内容:一、肌肉的分类和命名二、肌肉物理特性三、肌肉的结构四、肌肉的配布规律五、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六、影响肌肉力大小的解剖因素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肌肉的结构和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教学步骤:肌肉(muscle)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肤者,称为皮肌。
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的支配,所以每块肌肉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肉的形状肌肉的形态多种多样,可概括地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图2-8)。
图2- 8 肌肉的形态二、骨骼肌构造每块骨骼肌的外形结构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图5-53)。
中间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组织组成,色红而柔软。
(一)骨骼肌的结构1、骨骼肌的基本结构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图2-8)。
肌腹venter是肌肉的主体,由横纹肌纤维组成,色红而柔软,具有一定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腹的两端为腱性部分(肌腱tendo)呈索条或扁带状,腱性部分主要由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形成)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但能抵抗很大的拉力。
骨骼肌借肌腱(或腱膜)附着于骨或筋膜。
2、肌肉的辅助装置肌肉的辅助结构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图2-9)。
(1)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图2-9 大腿中部水平切面(示筋膜)(2)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擦。
(3)腱鞘(图2-10)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套在肌腱上。
骨骼肌与运动
![骨骼肌与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4367851b307e87101f69629.png)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三)辅助结构生物力学特性
影响肌腱生物力学特性的因素
解剖位置 锻炼和固定
年龄
激光和热治疗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三)辅助结构生物力学特性
影响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因素
负荷加载速度
温度
机械应力
年龄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四)肌的做功
◆
肌肉收缩的机制: 骨骼肌细胞接收到神经刺激,产生兴奋性电冲动,
①
!
通过肌管系统引起肌浆中钙离子(Ca2+)浓度升高,
② ③ ④ ⑤
细肌丝与Ca2+结合,暴露出与粗肌丝结合的位置,
!
粗肌丝伸横桥与细肌丝结合,拖动细肌丝往中央滑动, 肌节变短,肌原纤维收缩,引起肌纤维收缩。
◆
肌肉收缩的机制: 骨骼肌细胞接收到神经刺激,产生兴奋性电冲动,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
(四)肌的做功 肌收缩的机械效率 ❖ 从能量的转化来说,还必须考虑有效的机械效率。肌收缩 时产能总量包括机械能和热能两部分,机械能可转化为有 用用功,而而热能对肌收缩无无用用。! ❖ 人人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当负荷与收缩速度都 达到最佳时,所实现的机械效率才会最高高。
A带
暗带
H线
一条肌原纤维是由粗、 细肌丝排列形成的
肌节
肌节
肌原纤维模式
肌原纤维
明/I带
偏振光显微镜 暗/A带
Z线
H带 M线
Z线
肌节
2.3µ
⑶ 肌小节: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 区域。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① 粗肌丝:肌球蛋白(myosin,肌凝蛋白)
03肌学
![03肌学](https://img.taocdn.com/s3/m/99471af3960590c69ec376bc.png)
肌
后斜止 角肌 于
2
肋
肋
围
成 提1、2肋,助吸气, 颈椎侧屈
三、颈深肌
(一)外侧群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 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 动脉和臂丛通过。
(二)内群侧
前斜角肌
锁骨
四、颈部筋膜
(一)颈筋膜浅层 (二)颈筋膜中层 (三)颈筋膜深层
8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斜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总论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体表的肌性标志
1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每块骨骼肌包括 肌腹 肌腱
红肌主要由红肌纤维组成, 较细小,收缩较慢,但作用 持久; 白肌主要由白肌纤维组成, 较宽大,收缩较快,能迅速 完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 持久
36
耻骨肌 长收肌 缝匠肌 股直肌 股薄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股中间肌
二、大腿肌 (一)前群
21((..二 三股缝))四匠内后侧群头肌群肌
屈髋屈膝
小腿旋内
起自髂前上棘
止于胫骨 上端前内侧
2.股四头肌
股直肌 起自髂前下棘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下端腱包髌骨
主 要 伸 膝
股 止直 于肌 胫还 骨可 粗屈 隆髋
髂前上棘 腹外斜肌腱膜
从腹股沟韧带
内侧端分出F 弯转向后下 止于耻骨梳
腔隙韧带
耻骨结节
3.腹内斜肌
居腹外斜肌深面
起自胸腰筋膜 髂嵴 腹股沟韧带外侧1/2 至腹前壁移行为
腹内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腱膜下部与腹横肌腱膜下部 结合成
腹 内 斜 肌
腹股沟镰(联合腱) 腹 横 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分出提睾肌
骨骼肌功能学
![骨骼肌功能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7885f931b765ce050814ec.png)
运动生理学主讲:邱振刚第一节骨骼肌的结构特征节骼肌横纹肌(striated muscle )骨骼肌(skeletal uscle )横纹肌( striated muscle )肌肉平滑肌(smooth muscle )心肌(cardiac muscle )平滑肌(smooth muscle )肌纤维(myofiber):直径60μm,长数毫米到数十厘米。
含数百到数千肌原纤维数百到数千肌原纤维。
1~2直径15nm,长1.5μm。
借细胞细肌丝(thin filament):直径5nm,长1μm。
借细胞骨架51借细胞骨架蛋白固定在Z线,两端游离。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长1.5μm,粗肌丝。
没有插入粗肌丝的细肌丝部分。
带没有细丝插入的粗H带:没有细肌丝插入的粗肌小节(sarcomere):两条(部分细肌丝)组成安肌肉生长是增加新的肌小节是增加新的肌小节,不是增加肌小节的宽度。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收缩:细肌丝插入粗肌丝。
暗带不变,H带、明带变窄。
舒张:细肌丝滑出粗肌丝。
暗带不变,H带、明带变宽。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粗、细肌丝的空间排列:每条粗肌周围有条细肌,每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丝,每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细肌丝是粗肌丝的2倍。
二、肌管系统肌管系统:包裹肌原纤维的膜性囊状结构。
横小管系统(系统(transversetabular system),又称T小管-系统(T tabular system):肌细胞膜在Z线部位内陷,包绕肌原纤维。
与细胞外液相通。
作用:兴奋扩散内部。
二、肌管系统纵小管(longitudinal tabular system),又称L小管系统(L tabular system): -系统(L tabular system):是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
纵行包绕肌原纤维的部分是纵行肌质网(longitudinal SR,LSR)。
在接近横小管出形成膨大扁囊,称连接肌质网(juncdonal SR,(j d l SRJSR)或终池(terminalcisterna )。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828972d915f804d2b16c1f5.png)
九.肌肉力量练习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一)肌肉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1 影响伸展性的因素 关节的骨性结构: 1) 关节的骨性结构 对关节伸展性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两
个:一是两个关节面之间的面积差和弧度差,差别越小,关节 一是两个关节面之间的面积差和弧度差,差别越小, 的灵活性(伸展性)越差;二是关节窝周围的骨突, 的灵活性(伸展性)越差;二是关节窝周围的骨突,对关节的 活动有限制作用。 活动有限制作用。
3)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脂肪的厚度和温度等对机体的伸 其他因素:年龄、性别、
展性都有影响。其中温度和脂肪厚度是可变因素。 展性都有影响。其中温度和脂肪厚度是可变因素。
发展伸展性的训练方法: 2 发展伸展性的训练方法
发展伸展性可按照超负荷原理,采用拉伸的方法分为两类, 发展伸展性可按照超负荷原理,采用拉伸的方法分为两类, 超负荷原理 静力拉伸法; 持续的拉伸,如耗腿等。 静力拉伸法;是一种缓慢 持续的拉伸,如耗腿等。 动力拉伸法。是一种节奏较快并多次重复的练习,如连续踢腿等。 动力拉伸法。是一种节奏较快并多次重复的练习,如连续踢腿等。 超负荷静力拉伸法,其方法是训练者在拉伸软组织时, 超负荷静力拉伸法,其方法是训练者在拉伸软组织时,迫使被拉 伸的软组织达到“ 的位置并略微超过一些, 伸的软组织达到“酸、胀、痛”的位置并略微超过一些,停留约 10秒钟 每天重复15次左右,可分数次进行。 秒钟, 15次左右 10秒钟,每天重复15次左右,可分数次进行。 静力拉伸法有四个优点: 静力拉伸法有四个优点: 能量消耗少。 第一 能量消耗少。 软组织不会因突然受力或用力过猛而发生拉伤。 第二 软组织不会因突然受力或用力过猛而发生拉伤。 不会激发牵张反射,即不会引起肌肉被动收缩。 第三 不会激发牵张反射,即不会引起肌肉被动收缩。 第四 拉伸效果比较理想。 拉伸效果比较理想。
骨骼肌教案初中生物
![骨骼肌教案初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eb3dd55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3.png)
骨骼肌教案初中生物
目标: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骨骼肌在人体中的作用。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一下自己的手臂肌肉,感受一下这些肌肉的形状和硬度。
2. 引导思考:大家知道我们身体里的肌肉分为哪几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骨骼肌。
二、学习内容
1. 结构:骨骼肌是由肌纤维组成的肌肉,每个肌肉由多个肌束构成,每个肌束由多个肌纤维构成,每个肌纤维内又包含许多肌小丝。
2. 功能:骨骼肌主要用于人体的运动,它负责让我们能够做各种动作,比如走路、跑步、举重等。
3. 作用:骨骼肌和骨骼有关系,它们通过肌肉与骨骼之间的连接点(肌腱)实现肌肉的收缩和伸展,从而让我们的身体得以运动。
三、活动设计
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比如骨骼肌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2. 演示:请一名学生来前台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同时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该动作涉及到的骨骼肌。
3. 游戏:设立一个小小竞赛,看哪组能够最快找到人体上哪些动作是由骨骼肌控制的。
四、总结
1. 总结学习: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了骨骼肌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思考问题:骨骼肌和其他类型的肌肉有什么不同?骨骼肌如何与骨骼协调工作?
五、作业
1. 绘制骨骼肌的结构图,标注各个部分的名称。
2. 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下骨骼肌的作用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能够加深对骨骼肌的理解,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人体生物学奠定基础。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三章肌组织
![第三章肌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7471bc08ad51f01dc281f1ec.png)
• 肌原纤维(myofibril):
• 与细胞长轴平行,直径1~2 nm,。每条肌 原纤维上均有明暗相间的带,各条肌原纤维 的明带与暗带均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所以肌 纤维上呈现明暗交替的横纹(cross striation)。
• 肌原纤维上着色浅的带叫明带(I带)。着色 深的称暗带(A带)。在暗带中有一条浅染 的窄带,称H带。暗带中央有一条线称M线。 明带中部有一条细线,称Z线。
肌原纤维
肌细胞 肌束膜
肌内膜 肌膜
肌膜
( 2)
肌细胞 肌内膜 肌束膜 肌细胞核 成纤维 细胞 肌外膜
( 1)
肌原纤维
肌细胞 肌束膜
肌内膜 肌膜
肌膜
( 2)
一、骨骼肌纤维的 光镜结构
1、外形:长圆柱形,不分支。 2、胞核:多个,扁椭圆形,靠近
肌膜。 3、肌质:含大量与肌纤维长轴平
行的肌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
闰盘
线粒体
缝可处 隙见的 连此 特 闰 接处 化 盘 。有 的 :
中细心 间胞肌 连连纤 接接维 、。端 桥电端 粒镜相 和下接
心肌闰盘
横位: 中间连接, 桥粒
纵位: 缝隙连接
第三节
• 广泛分布 于内脏器 官、血管、 淋巴管等 器官的壁 内。也可 分布于腺 体。
平滑肌
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三种肌纤维光镜比较1名称名称骨骼肌骨骼肌心肌心肌平滑肌平滑肌形状形状长圆柱形长圆柱形短圆柱形短圆柱形细长梭形细长梭形细胞核细胞核细胞核细胞核多个多个多个多个cc周边周边有明显有明显一个一个个个cc中央中央有不明显有不明显一个一个个个cc中央中央没有没有横纹横纹闰盘闰盘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没有没有有有没有没有明显明显不明显不明显没有没有三种肌纤维电镜比较2名称名称骨骼肌骨骼肌心肌心肌平滑肌平滑肌tt小管小管有有ai界处界处发达发达发达发达发达发达ai交交有有zz线水平线水平小凹小凹ll小管小管ll小管小管终池终池纵横小纵横小管连接管连接肌节肌节稀疏稀疏稀疏稀疏稀疏稀疏很少很少很少很少无无形成三联形成三联体体形成二联体形成二联体没有没有有有有有没有没有三种肌纤维特点比较3名称名称特殊特殊结构结构骨骼肌骨骼肌粗肌丝粗肌丝细肌丝细肌丝心肌心肌粗肌丝粗肌丝细肌丝细肌丝闰盘闰盘平滑肌平滑肌粗细肌丝粗细肌丝中间丝密斑中间丝密斑密体密体分布分布附着于骨骼附着于骨骼心壁心壁内脏内脏血管壁血管壁不随意肌不随意肌缓慢持久收缓慢持久收缩缩功能功能随意肌迅速随意肌迅速有力收缩易有力收缩易疲劳疲劳不随意肌不随意肌持久有节律持久有节律收缩收缩
第三章 骨骼肌
![第三章 骨骼肌](https://img.taocdn.com/s3/m/c01c52c633d4b14e852468ad.png)
√
2015/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53
30
2、后群(10块)浅、深两层 浅层:有5块肌
肘肌
桡侧腕 长伸肌
桡侧腕 短伸肌 指伸肌 尺侧腕屈肌
(1)桡侧腕长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指伸肌
(4)小指伸肌 (5)尺侧腕伸肌
尺侧腕伸肌 小指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2015/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31
深层:也有5块肌
(1)旋后肌 (2)拇长展肌 (3)拇短伸肌
C.头偏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D.头前屈 E.头后仰
√
2015/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51
练习
7.使肩关节内收的是()
A.三角肌
B.冈上肌 C.大圆肌 D.胸大肌 E.冈下肌
√
2015/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52
练习
8.关于肱二头肌,正确的是() A.长头起于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 B.短头起于肱骨体前面 C.止于桡骨粗隆 D.只能屈肘关节
足背肌 足底肌 外侧群 中间群 小趾展肌 趾短屈肌 踇展肌 小趾短屈肌 踇短屈肌 足底方肌 4条蚓状肌 踇收肌 3块骨间足底肌 4块骨间背侧肌 内侧群
2015/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42
小 结
1.肌的形态学分类及肌的辅助结构。 2.枕额肌的位置、起止。 3.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 4.咀嚼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5.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作用。
2015/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40
(2)深层 腘肌
有4块肌
腘肌
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骨骼肌
教学目标
1.理解骨骼肌的收缩特性的知识和骨胳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了解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2.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依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综合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
动脑、观察分析实验的活动能力。
3.通过学习骨胳肌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骨胳肌的收缩特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协调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来得到体现的。
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以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做好骨胳肌收缩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为了确保实验效果,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预做,因为此实验是解决难点3的一个重要步骤。
3.人体内骨胳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因此这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师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逐渐深入的探讨。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的参考授课时数为1课时。
【引言】
复习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关节合理地解决了人体骨胳系统牢固性与灵活性的矛盾。
关节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呢?
出示肘关节模型。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骨胳肌的形态特点后回答:骨骼肌由哪两部分组成?骨胳肌与关节是如何连接的?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白鼠的后肢骨胳肌肉标本,探讨骨胳肌的结构和功能。
用镊子夹动肌健部分,用放大镜观察肌腥的结构。
描述你看到和感觉到的肌腱特点。
如:色泽?纤维排布方向?弹性和韧性?附着状况?肌腱应当属于哪种组织)
2.学生仔细观察肌腹部分,用镊子分开肌肉束观察肌腹内部结构。
描述肌腹的结构特点:肌腹的颜色?肌纤维的物理特性,肌腹内除了肌纤维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结构了?如何区分血管和神经?(色泽不同。
挑起来是否变形等)。
由此可以看出:骨胳肌是以肌肉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
肌肉内的血管的作用是什么?肌腹中的神经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
【新课】
1,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索骨胳肌的功能特点。
(1)简要说明实验装置中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及原理。
简介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2)骨胳肌在接受刺激后才能收缩。
什么样的刺激会引起收缩呢?(机械刺激、电刺激、化学刺激等)教师用玻璃探针轻轻接触骨胳肌;较重地刺激肌腥部分骨骼肌都不收缩。
当刺激肌腹时骨骼肌发生了收缩,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刺激要达到最低阈值;骨胳肌的肌腹部分有收缩的功能;直接刺激可引起收缩。
)学生观察骨骼肌的收缩状况。
教师连续刺激骨骼肌,骨骼肌如何收缩?(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引入“不应期”的词语。
)
(3)用电流刺激骨骼肌观察实验现象;用沾有稀硫酸的小棉球刺激骨胳肌观察实验现象。
还有什么不同性质的刺激源、试用小激光器、冰块、声音等进行刺激。
依据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骨骼肌在直接接受有效刺激后会发生反应——收缩。
“收缩”是骨骼肌的唯一功能形式。
(4)在做刺激坐骨神经的实验之前提问:刺激坐骨神经与前面的实验有什么不同:将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不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效果是否相同?(让学生预期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机械刺激、电流刺激。
学生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结果:为什么在没有刺激骨骼肌,只是刺激了一下与其相连的坐骨神经时也会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呢?神经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冲动。
)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冲动”。
由于神经末梢遍布骨骼肌各处,所以骨骼肌各部分都能接收到神经传来的冲动。
“冲动”使骨骼肌兴奋起来,骨骼肌兴奋的具体体现就是收缩。
不同的刺激为什么只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呢?凡是能够引起神经系统兴奋的刺激,在神经细胞内都被统一成为一种形式——可以传导的兴奋。
而兴奋只有强弱之分。
当兴奋传导到骨骼肌时,便使骨骼肌也处于兴奋状态——收缩。
人体内的骨骼肌在生活状态下只能接受来自神经系统的兴奋。
2.骨骼肌的收缩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呢?(带动关节完成运动)骨骼肌是怎样带动关节运动的呢?演示人体肘关节模型:表示屈时,伸时运动。
学生认真观察后描述: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哪些骨胳肌参与?这些骨胳肌在关节附近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在完成屈、伸运动时,它们是如何协调统一的?学生活动体会关节附近各个骨骼肌群间的协作关系。
教师适当讲解伸肌肌群和屈肌肌群。
人体骨骼肌只有在完成运动时才进行收缩吗?当人体长期保持一种静止姿态时会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了什么,“抽筋”是怎么回事?人体内还有一些骨骼肌不是分布在关节处,如舌肌。
竖毛肌、头部的轮匝肌等。
它们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引起复杂的自主运动。
当人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骨骼肌的收缩将会受到影响。
如运动失调和瘫痪等。
3.在青春期我们的骨骼肌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做才可以使我们具有健美的肌肉?为什么动员一般都有发达的肌肉,教师简要讲解骨骼肌发达的原因,以及体育锻炼对
骨骼肌发展的促进作用。
【小结】
简单回顾本节课的要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通过屈时运动复习骨骼肌的功能以及骨骼肌群的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