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浅析墨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墨子的主要思想(一)兼爱一一人道精神之阐扬。

“兼爱”是墨家最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墨家能够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

墨子的无私“兼爱”,首先是针对儒家的亲亲之“仁爱”提出的。

墨子认为,要使天下人相爱善,就要“爱人若己”。

但即便如此,墨家的兼爱并不排除现实功利的考虑。

墨子曾引进“义”的观念来解释“兼爱”,他所说的“义”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所以,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强调“义即利”。

这表达了一种义利统一的思想,其“利”并非一己一时一事之利,应是对他者、天下人有“利”,是谓“公利”。

为此,墨子常“爱人”与“利人”并提,提倡“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实现了兼爱精神和功利主义的紧密结合。

平等之爱,在“人以群分”的古代,实难以推行。

然而墨子“兼爱”思想的提出,依旧人道精神阐扬的体现。

它可以为现代人的价值追求注入平等观念和道德理想的因素,足以为人们所珍视。

(二)非攻一一无义战争之消弧“非攻”的理论依据仍是“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战争不仅对个人有害无益,而目_对百姓大众、社会国家也是最大的不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反对一切战争。

而对喜好攻伐征战、粉饰主张的国君以夏禹、商汤、周武王为例的话难,墨子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

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非攻下》)由此可见,墨子反对一切劳民伤财的侵略性、非正义战争,却明白无误地提倡正义的战争。

而正义之战,就是以暴制暴、以战比战的手段。

要真正实现以战比战,墨子认为既要提倡“非攻”,也要加强军备、处理好邻国邦交关系等等。

此外,墨子倡言“非攻”,不仅只限于曰头宣传,还义无反顾地身体力行,这一点在《墨子》一《公输》、《鲁问》等篇中都有记载。

(二)尚同与尚贤一一政治伦理之建构。

墨子生活于诸侯争霸的乱世,天下“尚同”成为他的道德理想国。

墨子认为,为了实现天下“尚同”,消除混乱状态,就要由天子颁布是非善恶的统一标准,这就是道德和法律,诸侯国君通过卿大夫和乡镇里长加以执行。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与实用主义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与实用主义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与实用主义中国古代的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支重要思想流派,以其独特的墨子思想和实用主义立场而著称。

墨子思想强调“兼爱”、“非攻”,注重实践和实用性,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墨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实用主义在古代中国的重要作用。

墨家思想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兼爱”。

“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家族和种族之间的界限,平等地关爱他人。

墨子提出:“无己之心,非恶人之心”。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和平、友爱的心态对待他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兼爱”观念,对后世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非攻”。

墨子主张不攻伐他人,以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伤害,只有通过和平与互利,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墨子认为,战争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只会导致无尽的杀戮和痛苦,因此强调要避免战争,讲求和平。

这种“非攻”观念在古代中国的军事策略和外交政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哲学和外交思想。

墨子的思想还非常实用,注重实践和应用价值。

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工程师。

墨子关注农业、兵器制造、建筑工程等实践领域,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

他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发展的理念和建议,例如改善农田灌溉系统、发展防御性兵器等。

墨子观察周围的现象并进行实践探索,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用主义是墨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墨子认为,一切追求都应该以实际的效果和应用价值为标准。

他强调实践和实用性,主张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追求真理的同时也要追求实用性。

墨子通过实践验证他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这种实用主义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墨子思想和实用主义理念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兼爱”和“非攻”观念,强调和平、友爱和避免战争的重要性,为后世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哲学奠定了基础。

墨家思想和总结

墨家思想和总结

墨家思想和总结墨家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墨家的创立者是墨子,他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支持和谐、和平的社会秩序。

墨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即广泛的爱。

墨者,即墨家之人,认为兼爱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基本态度。

他们主张所有人都应该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建立起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社会。

墨主,即墨家的主要思想家,提出了“兼利以和为贵”的原则,强调了爱与和平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墨家思想还提倡实用主义,强调实际的行动和实际的效果。

墨者们认为,只有通过真正的行动和实施,才能使社会真正维持和谐。

他们提倡“实施”,即通过实际的工作和实际的行动来改善社会。

墨主们强调实际的效果,他们认为只有尽可能地达到最终目的,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墨家思想还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和平和谐。

墨者们发起了反对战争的运动,他们认为战争是毁灭性的,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苦难。

墨主们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和冲突,通过给予对方的友好和善意来实现和谐。

他们提出了“非攻”和“非杀”的原则,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墨家思想还对传统的礼教观念提出了批判。

墨家认为,传统的礼教是不公正的,是用来维护社会等级差异的工具。

他们主张以公正和合理为准则,以兼爱为前提,来建立起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墨主们批评了传统的礼教观念,提出了新的道德准则。

总结起来,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墨家主张兼爱、和平和实用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追求实际的效果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他们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和冲突。

墨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派别,其主要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爱与无为。

首先,墨家的核心价值观是爱。

墨家主张以爱为中心,认为爱是社会和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提出了“兼爱”观念,即所有人应当像爱自己一样,以同等的爱心对待他人。

墨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兼爱原则,就能减少战争和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墨家的兼爱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后来儒家和道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墨家强调无为而治。

墨子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自有规律,人们无需过度干预,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安静和平衡的状态。

墨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干扰或改变事物的自然发展,因为这会导致混乱和不稳定。

他认为,宇宙运行有固定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并遵循它们。

墨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似,但墨家更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维护。

墨家的主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需要。

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观念给了人们一个改变社会状况的希望,提醒人们共同追求和平与福祉。

同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对当时统治者极权主义行为的反抗和批判,倡导一种相对宽松和平衡的社会秩序。

然而,墨家的思想在古代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和流传。

墨家提出的兼爱观念与儒家所倡导的“仁”的概念有部分重合,但墨家对于无差别的普遍爱被一些儒家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墨家对于无为而治的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影响力的发展,因为其与儒家及其他学派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冲突。

总的来说,墨家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对和平与福祉的追求和对统治者行为的批判。

兼爱和无为而治是其核心概念,虽然并未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但墨家的主要思想仍然为后世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所关注和探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墨家思想的特点与发展

墨家思想的特点与发展

墨家思想的特点与发展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股重要的思想流派,兴起于战国时期。

其代表人物是墨子,也是整个思想流派的名称来源。

墨家思想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墨家思想的特点1. “兼爱”思想强调“以爱为本,无差别的关爱所有人”“兼爱”即指深爱万物,不分贵贱贫富。

墨家将其渗透到自己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形成了完整的“兼爱”思想。

“兼爱”不但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呈现,更是进一步呈现出人与自然的道德的关系和社会道德关系。

2. “非攻”思想强调“以和为贵,通过非官路径解决纷争”“非攻”是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他们提出了“兼并无用之功罪之国”,主张用“非攻”代替“攻战”。

在士人之间的争斗中,墨子张扬默化的“和平奉行”以及讲究非攻精神,他们倡导将和平作为处理纷争的首选策略,而战争则是不道德的。

3. “反对仪礼”思想强调“裁减礼制,减轻负担”在战国时期,礼仪之邦的楚国在各国中取得垄断地位。

各国的人士都认为礼仪非常重要,而墨家则反对仪礼,认为太过追求仪式方面的细节和形式,不但白费功夫,而且还会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复杂。

二、墨家思想的演变1. 墨子创始墨家思想发扬光大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将“兼爱”,“非攻”等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发扬光大。

虽然墨子自己并没有写下什么著作,但是他的言行举止成为了墨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2. 墨家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墨家思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当时代表思想之一。

在秦汉时期,墨家思想被逐渐边缘化,所以在这个时期,他们主要的支撑者就是“流民”以及一些江湖朋友,他们依然坚守着墨家思想的理念,为此不断奋斗着。

3. 墨家思想的“复旦之后”20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视,墨家思想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誉。

“复旦之后”成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思想之一有根据之一。

它不但为现代中国社会提供了很好的道德基础和思想借鉴,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结墨家学派及其影响思想

总结墨家学派及其影响思想

总结墨家学派及其影响思想墨家学派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支学派,由墨子创立。

墨子提出了以非攻和兼爱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也被称为"兼爱非攻"学派。

墨子主张的非攻即主张不使用武力解决争端,强调人们应该通过道理和仁爱来化解矛盾。

墨子认为战争是一种破坏和伤害,而非攻则是一种和平和协调的方式。

他反对战争和压迫,主张以道德为准则来统治国家和社会。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后世和平主义有着深远影响。

墨子提出的兼爱即主张人人平等、无论贵贱、近远应该相互关心和帮助。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

他强调爱的普遍性和无私性,批判人们之间的偏见和歧视。

墨子的兼爱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也对后来的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子学派的影响思想首先体现在政治思想方面。

墨子主张以道德和仁爱为准则统治社会,强调行为的正义和公平。

这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的儒家学派也强调仁爱和人伦关系。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和平主义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为后来的和平思想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墨子学派对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墨子主张兼爱和无私的道德观念,强调人的平等和互助。

这种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墨子学派的影响,儒家注重仁爱和人伦关系。

最后,墨子学派的影响还体现在宗教和伦理观念的发展上。

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佛教产生了一定影响,佛教也强调普遍的爱和无私的奉献。

墨子学派对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形成和宗教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墨子学派以其兼爱非攻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道德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子提出的非攻和兼爱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一思想也具有普遍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和平、公正和道德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墨家哲学的特点与影响

墨家哲学的特点与影响

墨家哲学的特点与影响墨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

它以墨子为代表,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原则,并追求社会和谐、和平与公平。

墨家哲学具有独特的特点,它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墨家哲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一、墨家哲学的特点墨家哲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兼爱思想墨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它主张所有人都应当平等地受到关爱,不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

墨子认为,如果人们都能相互关爱、互助合作,社会就能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因此,墨家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与友爱,反对争斗和战争。

2. 尚实用墨家哲学注重实践,强调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

墨子认为,人们应当努力创造实际利益,而不只是空谈理论。

墨家哲学主张实践为重,以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反对浪费墨家哲学强调节约和防止浪费。

墨子认为,人们应当节约资源和精力,避免过度奢侈和浪费。

他提倡节俭,抵制奢华生活,认为这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推崇技术墨家哲学对技术的重视也是其特点之一。

墨子认为,人们应当学习并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提高生产力和社会效益。

墨家学派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各种实用技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墨家哲学的影响墨家哲学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伦理墨家哲学的兼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友爱。

这对中国古代社会伦理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尊重他人、关爱弱者、追求公平等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崇。

2. 和平观念墨家哲学反对战争和争斗,提倡和平共处。

这对中国古代政治观念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墨家的兼爱思想强调通过友善和合作来解决冲突,推动了和平与稳定的追求。

这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科技推广墨家哲学对技术的推崇和实践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墨子创造了众多实用的技术发明,如对策车和霹雳车等。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含五篇)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含五篇)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含五篇)第一篇: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尚贤兼爱,非攻交利,大同以容世界——浅论墨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本是一个善于制造器械的能手。

后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但他认为儒家思想所重视的周礼烦琐不容易实行,厚葬既浪费钱财又贫民害事,另立了一个与儒家不同的学派——墨家。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形成的《墨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墨子和墨家思想。

《墨子》书中的《兼爱》、《天志》等篇反复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这是墨子的主要主张。

墨子认为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使得“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成为天下的大害,而战争与掠夺的根源就在于缺失“兼爱”精神。

他说:“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必不忠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所以墨子认为“兼爱”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唯一办法。

墨子的“兼爱”亦为“仁”,把具有“兼爱”精神的人称为“仁人”,与孔子提倡的“仁”字面相同,但具体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孔子主张的“爱人”是依照宗法制度的“亲亲”原则,对亲疏不同的人有先后轻重之分。

而墨子主张爱无差等,爱无厚薄。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它是“兼爱”思想在国与国关系上的运用。

在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普通百姓对此痛恶不已。

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

他指责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都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批判其对被侵略国家的“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

残酷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对发动战争的国家也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

最终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墨子的“非攻”也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也区分进攻战争和防御战争,还区分“伐”与“诛”。

他的“非攻”实质上是“非战”、“和平”,这与他的“兼爱”思想是一致的,并且是“兼爱”思想的最集中地体现。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支思想流派,其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兼爱”、“非攻”和“尚实”。

墨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如墨子、墨翟等代表人物。

墨家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获得普遍认同,但其广泛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思想。

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主张消除等级差别,主张人人平等。

他认为人应该互相扶助,追求共同的利益,并以实际行动来落实这种理念。

墨子以自身为例,放弃了读书学习的机会,选择了为天下苍生服务。

在墨子看来,“兼爱”是一种社会道德,是每个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在“兼爱”的基础上,墨子提出了“非攻”思想。

墨子认为,战争是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理由去伤害他人。

他反对战争,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他认为国家之间的争斗只会带来无尽的伤害和痛苦,因此主张废弃战争。

墨子还主张公平正义,认为人们应该公平共享资源,避免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

他的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给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借鉴。

墨家的第三个主要思想是“尚实”。

墨子主张实用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

他认为只有实际解决问题,才能够产生真正的效果和好处。

墨子强调实际的价值,反对虚假的表现和华丽的言辞。

他主张人们应该注重实际行动,追求实际利益。

墨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例,通过实际建造工程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展现了他对“尚实”思想的追求。

墨家的主要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触及了当时社会的利益和权力结构。

当时的社会注重权力和地位,而墨家提出的兼爱、非攻和尚实的思想,挑战了现有的权力结构。

然而,墨子的思想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认可和广泛传播,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的主要思想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反映,他们反对战争和压迫,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公平。

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不被接受,但却影响了后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墨家思想的特点与贡献

墨家思想的特点与贡献

墨家思想的特点与贡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墨家思想是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从墨家的基本思想、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墨家思想的特点和贡献。

一、墨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及其门人所建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墨家思想以“兼爱”为中心,主张“兼爱非攻”,即“以天下为家,而恤万民之情”的包容和平等。

在墨家看来,世间万物都有其本源,这种本源称为“无名之物”,是一种没有表象的本体。

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去不义”、“尚同、去异”、模范讲学等思想,主张实施以道德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以消除人们之间的种种社会矛盾,消弭战争,实现和平与安定。

二、墨家思想的思想体系墨家思想的思想体系由“兼教、非攻、尚同、去异”四个基本原则组成,这四个原则互相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兼爱非攻”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它主张根据人性本善的思想,以“兼爱”代替“爱我者,民人也;爱人者,民我也”的原则,要求人们不论贵贱、仁还是不仁都应该平等相待,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墨家的思想理论主张综合利用各种物质和技术,推进社会化生产和科技发展。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规范审查、科举、分科等教育制度,以前代规范、实践为驱动力,发展教育、提高知识水平,以提高人民对正义和道德的认知和理解。

三、墨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墨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墨家都是文化大宗师,他们开创了以德治国、以道统治的全新思想,没有墨家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稳定和创建的方式也将不可能存在。

其次,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强调“发扬人性、厚爱人心”,表现了墨家的思想情怀。

墨家提倡社会和谐稳定,强调道德和仁慈,他们对中国爱国主义、家庭伦理、道德品质、尊重文化、教育论述、科技发展都有很深的影响。

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和思想习惯,都可以看到墨家哲学的影子。

墨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体系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价值主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家思想与管理应用总结

墨家思想与管理应用总结

墨家思想与管理应用总结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种重要派别,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墨子。

墨家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制度的探讨,也有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在近现代的管理应用中,墨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墨家思想的背景、核心观点及其在管理应用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墨家思想的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核心观点。

墨子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家,目睹了战国时期的战乱与社会不公。

他对于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不公感到深深的痛心,遂以“兼爱”为核心观点,提出了墨家思想。

这个背景使得墨家思想具有关注公平正义和全人类利益的强烈情感色彩。

其次,墨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兼爱”、“非攻”、“尚同”等。

其中,“兼爱”是墨子的最高理想,他主张人们应该彼此关爱、互助,而非攻击和争斗。

墨子提出了“非攻”的原则,认为根除战争是最重要的,否则社会无法获得持久的和平。

此外,墨子还强调“尚同”,主张尊重多样性,相互学习,吸纳有益之处。

这些核心观点在管理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墨家思想在管理应用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墨子的“非攻”理念可以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处理组织内部的冲突。

在现代组织中,由于利益冲突、意见分歧等原因,内部冲突时有发生。

墨子提倡的“非攻”理念告诉我们,避免使用暴力和恶言恶语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对话、妥协来化解冲突,实现和谐共处。

其次,墨子强调的“尚同”观念可以指导我们在团队管理中关注和尊重多样性。

一个团队中成员的背景、能力、经验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贡献。

墨子的“尚同”思想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掘不同人的长处,吸收有益之处,实现团队的多元化和协同效应。

再次,“兼爱”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员工的福祉和发展。

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爱护、互帮互助,追求共同利益。

在管理应用中,领导者可以以墨子的“兼爱”思想为指导,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墨家思想还提出了“兼听则明”、“兼顾则和”等管理原则,这些原则强调的是平衡和整体利益的考虑。

总结墨家学派及其影响思想

总结墨家学派及其影响思想

总结墨家学派及其影响思想墨家学派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支思想学派,由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创立。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尊称为“墨子先生”。

墨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

据《墨子》一书记载,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兼爱,即平等地去爱所有人,不分贵贱、亲疏、友敌。

他主张“爱人则人争爱而道义崩坏,”强调人们应当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人。

在墨子看来,兼爱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仇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墨子的“非攻”思想是他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仁德和道义来解决争端。

墨子认为,战争只会导致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破坏,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他主张诸国应共同努力,建立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后来中国的和平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学派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墨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对传统的封建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他反对贵族专权,主张平民的权利。

墨子还提倡实事求是,反对空洞的学说和虚无的研究,强调实践和应用价值。

这些思想为后来中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基础。

墨家学派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对世界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墨子的“兼爱”思想和“非攻”思想体现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普遍的意义。

墨子的思想也与基督教的“爱他人如己”和佛教的“慈悲为怀”等教义存在相似之处。

因此,墨家思想是世界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支学派。

然而,墨家学派的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很大。

由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墨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

而墨家学派与当时其他学派的竞争也导致了它的影响力衰落。

墨子的爱护他人的思想与孟子强调的“仁者爱人”、老子强调的“无为而治”等思想相抵触,使得墨家学派在政治舞台上逐渐边缘化。

然而,墨家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完全消失。

后来的王阳明思想受到了墨家学派的影响,他强调“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提倡实践和道德的统一。

墨家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墨家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墨家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墨家思想自墨子创立于西周末年至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流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深入探讨墨家思想的背景及其影响。

一、墨家思想的背景墨家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墨子以及墨家学说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庄园的庄主的儿子——墨子被赋闲而无所事事,因此致力于研究社会思想,同时,战国之后中国处于烽火连天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烽火狼烟四起。

这也为墨子创立墨家思想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础和社会实践的需要。

二、墨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墨家思想最突出的思想体系是以“兼爱”、“非攻”、“明施”和“务实”为核心的思想。

墨子将“兼爱”作为他的思想基石,认为兼爱可以消除各种阶级、民族与国家间的矛盾;“非攻”是墨家的武器,墨子反对采取主观意志决定战争的冒险行为;“明施”主张树立合理的规范和标准,用理性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务实”是墨家强调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主张人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抽象原则出发。

这些思想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墨家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特点,符合古代农业社会的实际需要。

首先,兼爱的思想基石增强了人们对于合作的意识并倡导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其次,非攻思想反对冒险主义和武力推销;再者,明施主张合理规范和标准对于社会治理也有重大意义;最后,务实主义主张着眼于实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科学思想打下了基础。

三、墨家思想的影响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宗教和科学方面。

墨家思想兼爱的思想在孕育了中国的战国乱世中弥足珍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资源,可以消除各种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而非攻则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得到了全新的转变。

此外,在宗教方面,墨子所反对的宗教形态将神圣化的个人感情转化为人伦关系,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批判旧有文化,实施改革的重要力量。

墨家思想的科学范畴则涉及了“光学器具”、“声学器具”和“几何学”,并对后来的科技有过重要的启示。

《墨子》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墨子》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墨子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简介《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之一,也是墨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墨子》中所体现的墨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墨子思想概述墨子的理念主要围绕“兼爱”、“非攻”和“尚同”的核心观点展开。

•兼爱:墨子强调所有人应该相互关怀和宽容,主张无私的关爱所有人类,而非仅限于自己的亲友。

•非攻:提倡避免战争,坚持和平与和谐。

墨子认为战争只会带来伤害与破坏,因此主张通过道义劝说而不是武力来解决纷争。

•尚同:强调推崇共同价值观,并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分裂。

墨子认为只有在实行共同价值观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墨子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墨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 影响国家治理墨子对于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明君爱民”的观点,强调国家领导者应该关心人民的福祉,通过之道来治理国家。

这种理念在中国古代王朝执政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并被一些历代帝王所倡导。

2. 推动科技发展墨子强调实用主义和工程学,他主张进行实证研究,推动科技发展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墨子学派在兵器、农业、建筑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对中国古代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影响儒家思想墨子与儒家学派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也产生相互影响。

墨子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促使儒家思想进行了整体性的发展与完善。

4. 人道主义影响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人道主义,激发了后来中国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和人道精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理念也与其他宗教和哲学思想产生交流与融合。

总结墨子的墨家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倡导方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关注人类福祉、谴责战争、推进科技发展和儒家思想批判等观点,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并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同于物,继续引领着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探索更加包容、和谐与进步的方向。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主要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墨家思想提出了兼爱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互助。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冲突,墨家思想主张以和平、互助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社会阶层分化、种族和宗教矛盾等问题,如果能够秉持墨家思想的兼爱理念,促进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平等和谐相处,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墨家思想强调非攻原则,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墨子认为,战争只会带来伤害、破坏和混乱,而不会解决问题。

这一观点对于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和各种冲突的频发,墨家思想提供了一种和平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墨子的建议是通过互助、仁爱和理性的沟通,实现和平共处,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稳定和谐的局面。

墨家思想的第三个现代意义是推崇实用主义和实践导向。

墨子主张实事求是,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迷失于各种理论和抽象的思考,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墨家思想提醒人们,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和平相处。

他还提倡实用主义和实践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实际问题的解决。

墨家思想还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价值观念,推崇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命运。

这些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运用。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的“墨家”是儒家之外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其思想内核包括反对战争、信仰非神秘化、守望互惠等,而其影响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儒家之前。

墨家的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大陆分裂为多个国家。

在这个时期,墨子(公元前480年 - 公元前390年)创立了自己的学派,并成为儒家、道家之外的第三大思想流派。

墨家的思想观点主要是反对战争,他们认为战争只会带来伤亡和痛苦。

这一理论被视为古代中国反战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墨家的信仰体系也十分特殊。

他们崇信天命,但却反对把天命神秘化。

在他们的观点中,天命虽然不可抗拒,却不表示天命的紧密联系以及基于此所产生的无为而治主义。

另外,他们还崇尚实践主义,即通过实物来检验对存在的信仰和理论。

这一思想也是他们质疑儒家经典中注重文字、对实践视而不见的理由之一。

互惠理论也是墨家思想的核心。

墨家认为人类应该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并视之为“兼爱”的体现。

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平等地享受权利和机会,任何形式的歧视都应该被消除。

墨家思想虽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远不如儒家和道家,但其质疑战争、实践主义、互惠等思想仍然在社会中传承至今。

墨家的思想追求实践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实用主义的基调,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中的非神秘化信仰。

此外,互惠理论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彼此信任的重要理念,并影响中国现代公共政策的制定。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墨家与战国时期同时代的儒家和道家文化相比,具备一定的“普世主义”(即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的观点)的色彩。

在当时缺乏全民自由的传统中,墨家的这一理念能够成为批判现行政权的切入点,对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演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虽然被后来的主导思想所取代,但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墨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如反战、实践主义、互惠等理论,仍然为中国的文化提供了基石和启迪。

墨家思想:了解《墨子》等墨家作品的理论与实践

墨家思想:了解《墨子》等墨家作品的理论与实践

墨家思想:了解《墨子》等墨家作品的理论与实践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及其学派的代表作,对于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墨子作品中所包含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探讨墨家思想在《墨子》等作品中所呈现的理论与实践。

一、墨子思想的来源和特点墨子思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墨子本人。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姓墨名翟,又称墨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道德伦理和和平思想。

墨子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兼爱”。

他认为,人们应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主张将个体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统一起来,通过“兼爱”推动社会的发展。

墨子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非攻”。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和争端。

他主张推行防御性的军事思想,并提出了众多的军事器械与工程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

二、墨子思想的理论内涵墨子的作品《墨子》是对于他的思想理论的集成与总结。

以下将对《墨子》中的重要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1. 天志:墨子认为天地万物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万物都有自身的目的和追求。

这种目的和追求被墨子称为“天志”。

他主张人类应该顺应天志,按照天意去生活、去行动。

2. 兼爱: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思想,即要关爱他人,追求社会的和谐。

他认为,个体的利益应该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利益之中,以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3. 非攻:墨子强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和争端,反对侵略和战争。

他主张建立国家的防御性军事力量,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和平。

4. 施政理念:墨子认为政府应该以道德为基础,推行公正合理的政策与措施,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和谐生活。

三、墨子思想的实践成果墨子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实践中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还带来了一系列具体的成果。

1. 工程方面:墨子在军事工程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发明了许多军事器械和战争工程。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并称当世两大显学。

墨子作为墨家的始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十大思想主张。

其中的“兼爱”思想是其思想核心,其它九项主张都是在这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正如梁启超《墨子学案》所言:“墨学所标纲领,虽说十条,其实只从一个基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

“兼爱”是墨家思想的精华,它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和对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在墨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

《墨子·兼爱中》有言:“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他认为天下混乱的真正原因是人不相爱。

既然人们不相爱是世间战乱、灾难的根源,那么墨子便提出他“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的“兼爱”思想,他认为只有这样天下的“祸篡怨恨”才会“不起”,只有这样才可以“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从而人们对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种无差等的爱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世间太平,天下大治的局面。

儒家推行的“仁爱”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墨子·非儒》)的差等之爱。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这种随着亲缘疏远而递减的亲亲之爱与墨家的无差等的兼相爱大相径庭。

所以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墨子也认为儒家推崇的“执有命者”是“天下之大害”(《墨子·非命上》),二者似乎水火不容。

但据《淮南子.要略》中的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丧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

学院:法学院班级:10级(3)班姓名:***学号:************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人生于世,俯仰之间,微如沧海浮游,人于造化太过渺小。

然而,张若虚在其千古名著《春江花月夜》中却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其与天地同在。

静心沉思,畅游整个中华历史长河,忆起那百花争鸣,群雄涿鹿惊心动魄的春秋时代。

谁人伏蛰三载,一鸣惊人,东向挥剑,恣意笑谈,敢问天下九鼎,轻重几何;谁人卧薪尝胆,忍辱含垢,三千越甲可吞吴;谁人痛削三指,勿忘国耻,,举国高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又是谁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又是谁兼爱,非攻,行走天下。

不错,这些令人鲜血滚动,畅想膜拜都存在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春秋战国时期。

于我看来,若是将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比作一片波涛汹涌汪洋,那么楚庄、勾践、秦皇等便是那浪遏飞舟,江头弄潮的健儿,时势造就英雄;百花齐放的诸子百家正是那汪洋浪起时的朵朵浪花。

占不得兵家时代的主流,却也不能为之忽略,潜移默化,丝丝入扣,牵动时代格局。

然而,比之于刑罚苛刻的法家思想,儒家的仁爱更得人心,比之于脱离兵家时代的儒家,墨家的兼爱,侠义更令人欣赏。

因此,本文便是围绕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思想及其应用展开论述。

一、墨家及其形成发展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墨家创始人是墨子。

而对于墨子的身份却是众说纷纭,记得在大型历史剧《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墨子出场便是一身白衣,一双赤足,又在神秘的商山之中,给人感觉便是遗世独立,飘若谪仙。

而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

《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法学院班级:10级(3)班姓名:***学号:************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人生于世,俯仰之间,微如沧海浮游,人于造化太过渺小。

然而,张若虚在其千古名著《春江花月夜》中却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其与天地同在。

静心沉思,畅游整个中华历史长河,忆起那百花争鸣,群雄涿鹿惊心动魄的春秋时代。

谁人伏蛰三载,一鸣惊人,东向挥剑,恣意笑谈,敢问天下九鼎,轻重几何;谁人卧薪尝胆,忍辱含垢,三千越甲可吞吴;谁人痛削三指,勿忘国耻,,举国高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又是谁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又是谁兼爱,非攻,行走天下。

不错,这些令人鲜血滚动,畅想膜拜都存在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春秋战国时期。

于我看来,若是将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比作一片波涛汹涌汪洋,那么楚庄、勾践、秦皇等便是那浪遏飞舟,江头弄潮的健儿,时势造就英雄;百花齐放的诸子百家正是那汪洋浪起时的朵朵浪花。

占不得兵家时代的主流,却也不能为之忽略,潜移默化,丝丝入扣,牵动时代格局。

然而,比之于刑罚苛刻的法家思想,儒家的仁爱更得人心,比之于脱离兵家时代的儒家,墨家的兼爱,侠义更令人欣赏。

因此,本文便是围绕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思想及其应用展开论述。

一、墨家及其形成发展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墨家创始人是墨子。

而对于墨子的身份却是众说纷纭,记得在大型历史剧《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墨子出场便是一身白衣,一双赤足,又在神秘的商山之中,给人感觉便是遗世独立,飘若谪仙。

而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

《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

《元和姓纂》明确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

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

另外,在《孟子》中也提到墨子名墨翟(与杨朱并提)尊称为墨子。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想大大改变周的制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

其具体表现是,以“巨子”为首领,徒众的进退出处,都听命于他,不得违反。

墨翟是第一代巨子,据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这种为实现学派宗旨而义无返顾的精神,是墨派显著的特点。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

现存《墨子》书中有些篇,同一篇有大同小异三种版本,可能是因三派所传不同而形成的。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汇,全书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篇至第七篇,对墨子思想进行了概述。

第二部分从《尚贤》至《非儒》,共二十四篇,是墨子的讲学录。

第三部分有《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主要讨论认识论和逻辑问题。

第四部分有《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五篇,记载了墨子的言行。

第五组《备城门》至《杂守》共十一篇,讲城防问题,为军事著作。

第一、第二、第四部分是研究墨子本人思想的主要材料,第三、第五部分属墨子后学之作。

二、墨家核心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所以能够有个明确的流派划分,其关键是在于各流派之间的核心思想,即创派宗旨不同。

而墨家则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等核心思想脱颖而出。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三、墨家思想的应用(一)兼爱、非攻——大道墨者前文叙述过墨家兼爱、非攻是指人人平等、反对侵略战争。

同时,墨家倡导艰苦节约,自力更生的价值观,又有行走天下,替天行道的侠士精神。

墨家的兼爱思想确定了他的非攻思想,是家核心思想的体现。

《史记》中记载商鞅变法初期为了震慑贵族,立新法之威,曾经斩杀违法新的百里士七百余人,一度让天下哗然。

纷纷谴责秦国新法为暴政,墨子便让其徒弟下山诛杀秦孝公与商鞅。

与此同时,韩国申不害变法,魏国吴起变法都遭到墨门诛杀。

由此可见,墨家不光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对于任何形式的暴政、兵乱都会干涉。

其中最典型并为大众熟知的就是墨子救宋。

话说公输班(鲁班)为楚国造了云梯,将要攻打宋国。

墨子昼夜不停赶到楚国,力图阻止战争。

于是,墨子与公输班这两位奇才,在楚国宫廷里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

公输班攻,墨子守,以鲁国民间不成文的工匠隐语作为规则,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次挫败了他的进攻。

公输班技穷智竭,投械认负。

面对墨子的高超智慧,以及数百墨家弟子在宋国严阵以待的现实,楚王不得不哀叹:“无攻宋矣。

”墨子一人单枪匹马,兵不血刃,使得楚国最后放弃攻打宋国。

成为千古美谈,更是墨家思想的最高体现和应用。

而在当今社会中,墨家非攻贵和思想依然得到应用,例如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此外,随着王略文学的发展,很多网略小说将墨家定性为天下和平的维护者,替天行道,除恶扶弱,号称大道墨者。

(二)尚贤、非命——用贤使能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

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

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

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

兼士还必须“好学而博”,而且所学不仅是墨家的中心思想,并且包括技术的掌握。

总的说来,墨家所要培养的贤士或兼士,必须具有“兼爱”的精神,长于辩论,明辨是非,又是道术渊博,有益于世的人才。

(三)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机械设计三大定律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

《备城门》以下多篇,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有湛深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

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就反对楚王攻宋,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 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作为机械制造大师的墨子,第一个提出机械设计三大定律,以规范机械师的设计标准。

这三大定律在《墨子》中称“三表”,说的就是,一要根据历史的经验,二要考察人们的反应,三要考察实际效果是否有利于国家人民。

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

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

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

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的“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

以“墨守”闻名的墨子,在军事器械的设计上自然不遗余力。

通过他的著作,我们不难窥见先秦战场上华丽的机械化作战场面。

“赣车”乃攻城战车,覆盖有生牛皮,里面可以装载十人,推动它直抵城墙,可以挖掘破坏墙体,堪称古代坦克。

“连弩车”,结构极其复杂,一发数十箭,反力甚大。

故制造连弩车的木材两端须一尺见方,长度视城墙厚度而定。

需十人操作。

“籍车”,全车由纯铁打造,一部分埋在地下,由多人操纵,能够投掷炭火、石块等。

籍车就是古代的大炮—投石机。

此外,在《墨子》中还记载了“云梯”、“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墨家是中国科学较早的启蒙者,其在科学上的成就还有逻辑学等;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