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牦牛主要疫病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的兽医防疫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甘孜州牦牛的主要疫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T 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规程》

DB51/T 476《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DB51/T 782《家畜炭疽防治技术规范》

DB51/T 575《牛羊猪布鲁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DB51/T 1105《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兽药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种畜禽管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牦牛 Yak

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牛属、牦牛种,是世界上生活海拔最高的哺乳动物。在甘孜州18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3.2

预防性驱虫 Preventive deworming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按照预先拟订的驱虫计划,在每年的一定时间进行驱虫工作。

3.3

治疗性驱虫 Therapeutic deworming

以治疗一种或多种寄生虫病为目的进行的驱虫。

4 主要疫病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炭疽(anthrax)、布鲁菌病(brucellosis)、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disase)、线虫(nematode)、吸虫(trematode)、焦虫(the focal worm)等。

5 环境卫生条件

结合我州实际,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应除毒杂草,棚圈、用具进行定期消毒,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防止污染环境。

6 主要疫病防治技术

6.1 疫苗使用

牦牛免疫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实施计划免疫。使用疫苗等生物制品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

6.2 消毒规则

建立科学的消毒程序和制度,定期对圈舍、用具、环境消毒。宜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圈舍和器具消毒。消毒应按GB/T 16569的规定执行。

6.3 调运检疫

养殖场(小区)内,应坚持自繁自养,确需引进牦牛时,应从非疫区引种,应按GB 16567的规定进行检疫,经隔离观察15d-30d后由县级动物防疫部门确定健康合格后方可合群饲养。

牦牛离开饲养地前,应按GB 16549的规定进行产地检疫。

7 兽药使用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兽药及生物制品应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兽药质量标准》、《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不应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所列的和其他禁用兽药或人用药物,不应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作为兽药使用的药物。

8 传染病防治技术

8.1 口蹄疫

应按照DB51/T 476的规定执行。

8.2 炭疽病

应按照DB51/T 782的规定执行。

8.3 布鲁氏菌病

应按照DB51/T 575的规定执行。

8.4 巴氏杆菌病

8.4.1 诊断

可根据病理变化进行鉴别诊断,如有需要可进行实验室监测。

8.4.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经常发生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地方,要坚持注射牛出败疫苗。确定牛发生牛出败病后,对村寨里的牛,也要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防止扩散。

8.4.3 治疗

病牛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天。重症病牛在用磺胺药物的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钾,四环素配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疗效也较好。

8.5 沙门氏菌病

8.5.1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或采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

8.5.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牛群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治疗病牛和带菌牛,对其停留过的场地、圈舍和使用过的用具等进行消毒,死亡牛深埋或焚烧;疫区可选择犊牛副伤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8.5.3 治疗

抗血清治疗,抗沙门氏杆菌病血清100ml~150ml,肌肉注射。

药物治疗,氯霉素,每千克体重口服20mg,每天4次,连服4d,初次剂量加倍。磺胺甲基异恶唑,每千克体重每天20mg~40mg,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每天10mg,分2次口服,连用1周。由于沙门氏杆菌常出现耐药菌株,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换另一种药。有条件的最好先做药敏试验。

9 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9.1 驱虫药物选择

临床上一般采取组合用药对不同虫种进行驱虫,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驱虫效果,根据流行特点可选用长效伊维菌素组合丙硫苯咪唑片、硝氯酚组合阿维菌素、双羟萘酸噻嘧啶组合吡喹酮、阿苯达唑组合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组合氯氢碘硫铵钠等。

9.2 棘球蚴病(包虫病)

应按照DB51/T 1105的规定执行。

9.3 消化道线虫病

9.3.1 症状

各类线虫的共同症状,主要表现明显的持续性腹泻,排出带黏液和血的粪便;幼畜发育受阻,进行性贫血,严重消瘦,下颌水肿,还有神经症状,最后虚脱而死亡。

9.3.2 诊断

本病诊断多采取综合诊断(如: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尸体剖检、粪便检查、虫卵数量等)。

9.3.3 防治

宜改善饲养管理,合理补充精料,棚圈要通风干燥,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饲料及水源。牛粪应放置在远离牛舍的固定地点堆肥发酵,以消灭虫卵和幼虫;根据病原微生物特点的流行规律,不宜在低洼潮湿的牧地上放牧。不宜在清晨、傍晚和雨后放牧,防止第三期幼虫的感染;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4 肝片吸虫

9.4.1 症状

主要表现为慢性渐进性消瘦,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鼓胀,前胃迟缓,被毛无光,贫血消瘦,如果有继发感染时,机体会加速衰弱,加速死亡。成年牛感染后生产力下降,犊牛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

9.4.2 诊断

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只靠症状不易诊断,应将临床诊断与粪便检查结合起来,采用显微镜检查有无虫卵,才能确诊。

9.4.3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选择干燥、通风、向阳的地带进行放牧,饮水选择干净、流动的河水;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5 肺线虫

9.5.1 诊断

在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注意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但一般体温不高,在夜间休息时或清晨,能听到牛群的咳嗽声,以及拉风匣似的呼吸声,在驱赶牛时咳嗽加剧。病牛鼻孔常流出粘性鼻液,并常打嚏喷。被毛粗乱,逐渐消瘦,贫血,头、胸下、四肢可有水肿,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犊牛症状严重,严寒的冬季可发生大批死亡。成年牛如感染较轻,症状不明显,呈慢性经过;用粪便或鼻液做虫卵检查,如发现虫卵或幼虫,即可确诊;剖检病死牛时,若支气管、气管粘膜肿胀、充血,并有小出血点,内有较多粘液,混有血丝,粘液团中有较多虫体、卵或幼虫,也可确诊。

9.5.2 防治

强饲养管理,尽量选择干燥、通风、向阳的地带进行放牧,饮水选择干净、流动的河水;经常打扫圈舍,粪尿、污物要发酵,以杀死虫卵;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