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牦牛是在高原及半沙漠地带生长的健壮动物,但是它们也会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
这些疾病可能会严重威胁到牦牛的健康和生殖能力,因此及时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牦牛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口蹄疫口蹄疫是牦牛常见的病,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及蹄部溃疡、喜欢站立不愿意躺下等等。
预防方法是保持动物的安全和卫生环境。
对于牦牛,母牛应该及时给幼牛喂乳,饲养站的卫生应该加强,防止野生动物等入侵,控制人流。
如果疫情爆发,需要尽快将患者隔离,并使用预防和治疗口蹄疫的药物。
2.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牦牛的另一种常见病。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肠道线虫和肺吸虫。
这些虫子会导致牛的食欲不振、腹泻、消瘦,严重时会出现呼吸道疾病等。
预防方法包括定期驱虫、保持饮食清洁和食品卫生等。
驱虫期间,可以给牛添加营养补充剂以促进恢复。
3.血吸虫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
它会导致牛的消化问题,肝脏病和排泄问题。
预防措施包括如果寄生虫病是区域性的,就需要在农场和牧区等地定期驱虫,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控制老鼠数量,并对受感染的牛进行隔离治疗。
4.气管炎和肺炎气管炎和肺炎是牦牛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
它们的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呕吐、发热等等。
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动物的疫苗饮食,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5.眼部疾病眼部疾病可能会导致牛的视力损失,甚至使它们失去生产能力。
常见的眼病包括眼翳和眼炎。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牦牛在光线明亮、干燥和干净的环境中,定期检查并保持兽群卫生。
总之,为了确保牦牛的健康,需要定期检查,以及根据需要给牛注射疫苗。
同时,要监测牦牛的行为并注意是否有任何症状的出现。
如果发现任何症状,应该立即联系兽医进行治疗,以便尽快恢复牛的健康。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牦牛嗜肺军团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菌主要侵害牛只的上呼吸道和肺部组织,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和肉、奶质量。
该病病原菌易于在牛只间传播,传染性强,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对于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尤为重要。
一、环境管理对牦牛的环境进行管理是预防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牛棚内的空气清新,定期清洁牛棚地面,定期消毒牛棚设施和器具。
要做好牦牛舍外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牛棚周围的环境清洁整洁,防止各类害虫的滋生。
二、饲养管理牦牛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饲料,确保饲料质量。
适当控制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比例,增强牦牛免疫功能。
要确保牦牛的饮水安全卫生,定期清洁饮水设施,保持清洁水源。
三、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控制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疫情高发时期,可以采取定期对牦牛进行牛嗜肺军团菌疫苗接种。
牦牛在出生后第一个月龄即可接种牛嗜肺军团菌疫苗,刺激牦牛产生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原菌的能力。
四、合理用药当牦牛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选择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
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残留。
并且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用药和用量控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用药,确保牦牛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五、定期检测为了及时了解牦牛的健康状况,要定期对牦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是否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
一旦发现有病害情况,要及时向兽医进行报告,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隔离防控在发现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例时,要立即进行隔离防控,将患有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牦牛与健康牦牛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要对隔离牦牛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直到病原菌被彻底清除。
七、加强免疫力为了提高牦牛抵抗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牦牛的免疫力,比如增加营养,提供合理的饲料,保持良好的住房环境,避免受到环境污染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摘要】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牦牛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这一疾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防控。
本文从病原学特点、疫苗预防、药物治疗、兽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病原学特点与流行病学调查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疫苗预防技术和药物治疗技术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兽医管理技术和环境控制技术则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同时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对于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综合防治技术、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疫苗预防技术、药物治疗技术、兽医管理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展望。
1. 引言1.1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概述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发热。
该病在牦牛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疫苗预防、药物治疗、兽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方面。
通过疫苗预防,可以提高牦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是在疾病出现时的有效手段,可以缓解症状并减少病情恶化。
兽医管理技术包括定期体检、合理饲养等措施,可以提高牦牛的抵抗力。
环境控制技术包括保持牛舍清洁、通风良好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需要兽医、养殖户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有效控制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与流行病学调查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mycoides)是一种由特定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牦牛等牲畜。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
牦牛是高原地区的重要养殖动物,但在养殖过程中,它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
其中一些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因此,牦牛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本文将介绍牦牛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以影响到牦牛的蹄子和口腔。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口蹄疫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预防口蹄疫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牦牛饮食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以提高它们的免疫力。
此外,及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措施。
二、鼻泡疮
鼻泡疮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会导致牦牛鼻子周围出现水疱和溃疡。
预防鼻泡疮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消毒饲槽和饮水设备,避免牛群之间接触。
另外,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饮水环境有助于增强牦牛的免疫力。
三、肺炎
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在冬季尤为常见。
预防肺炎的方法是保持牦牛舒适的饲养环境,防止过度拥挤和通风不良。
此外,及时发现和治疗任何疾病可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四、脐炎
脐炎是由脐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可能会导致牦牛的生长受限和其他健康问题。
预防脐炎的方法之一是定期为牦牛进行消毒,避免移动牦牛或曝露在不干净的环境中。
五、肠炎
肠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腹泻、腹胀和虚弱等症状。
预防肠炎的方法包括保持牦牛的饮水和饮食环境清洁,以及及时治疗任何感染。
总之,预防各种牦牛疾病的最佳方法是维持其健康和舒适的饲养环境,并及时检测和治疗任何感染或疾病。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牦牛的健康和高产。
牦牛疾病防控与兽医保健管理
牦牛疾病防控与兽医保健管理牦牛作为高寒地区的重要畜牧业资源,具有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的复杂性,牦牛也面临与其他家畜相比更多的健康问题。
因此,牦牛疾病防控和兽医保健管理对于牦牛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在牦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瘟疫、白喉、牛瘟、弓形虫病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疫苗接种:根据兽医的建议,定期给牦牛接种疫苗,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疫病的疫苗,如瘟疫、牛瘟等。
接种疫苗能够大大降低牦牛感染相应疾病的风险。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牦牛圈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杂草,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使用消毒剂对圈舍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寄生虫,预防疾病。
3.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喂和营养补充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牦牛需要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高质量的饲料,以增强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避免过度饲喂和过量补充营养物质,以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4. 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定期对牦牛进行体检,并监测其体温、呼吸、食欲等生理指标。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5. 封锁和隔离:一旦发现牦牛患有传染病,及时将其隔离并进行相关治疗。
同时,封锁病毒源头,不让疾病扩散蔓延,保护养殖场的其他牦牛免受感染。
兽医保健管理在牦牛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兽医保健管理的关键点:1. 兽医定期巡查:定期请兽医来养殖场巡查,检查牦牛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关的兽医保健指导。
兽医可以根据牦牛的需求,制定适合的养育计划,确保其健康成长。
2. 疾病预防控制培训:在养殖场中进行牦牛疾病防控培训,教育养殖人员如何识别常见疾病的症状,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和疫苗,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通过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疾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3. 养殖环境管理:兽医可以评估养殖场的环境状况,提供相关的改善建议。
例如,改善牦牛的休息环境,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为牦牛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牦牛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动物之一,常见病的防治对于保护牦牛的健康和促进牧民收入至关重要。
以下是牦牛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 传染性胃肠炎:通常由病原菌引起,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
预防传染性胃肠炎的方法包括加强牦牛的生活环境水平,保持牲畜圈干燥清洁,饲喂干净的饲料和水源。
抗生素也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2. 传染性角膜炎:常见于牦牛眼部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眼睛红肿、眼屎增多。
预防角膜炎的方法包括注意牦牛的眼部卫生,防止牛眼受伤和避免与患病牦牛接触。
3. 传染性胸膜肺炎: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如支原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
预防胸膜肺炎的方法包括加强牛群的管理,注意保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牲畜圈,并定期接种疫苗。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做好患牛的护理工作。
4. 病毒性腹泻:常由牦牛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腹泻、食欲减退等。
预防病毒性腹泻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加强牛群的管理,注意饲喂清洁无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5. 羊痘:常见于牦牛、绵羊等动物,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疱疹和溃疡。
预防羊痘的方法包括及时接种疫苗,注意牦牛的生活环境卫生和管理,如清理牲畜圈的残留物,消毒用具等。
7. 牛瘟: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牛瘟病毒引起。
预防牛瘟的方法主要包括牛群隔离、消毒,注意控制虫媒传播等。
需重视牛群接种疫苗,尽量避免牦牛患病。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牛群的管理,提供干净的饲料和水源,及时接种疫苗,防止病原菌和病毒感染,定期进行体检等。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畜和谐共处,提高牦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牦牛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牦牛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从病原学、疫苗、环境改良和养殖管理四个方面介绍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原学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对病原体的控制是防治的基础。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免疫屏障,对感染牦牛实施严格的检疫制度,对疫区牦牛实施定期排查,尽早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开展病毒排泄物的监测和病毒灭活方法的研究,有效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二、疫苗疫苗是有效预防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双价疫苗,能够同时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对预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在牦牛出生后尽早接种,按规定的时间进行补充和强化免疫。
还应加强疫苗的疫苗株的筛选和鉴定,提高疫苗的抗原性和免疫效果。
三、环境改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改善牦牛养殖环境对传染病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应加强牦牛的隔离管理,建立健全的隔离区和隔离制度,对新引入的牦牛实施观察检疫,防止感染源的进入。
在饲养设施和场地的设计上要注重通风和卫生,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
还应定期检查牛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和治疗,避免病情的扩散。
四、养殖管理良好的养殖管理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关键。
要做好牦牛的饲养管理,提高牦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合理配置饲料,保证牦牛的营养均衡。
要加强牦牛的育种管理,选择抗病性强的种牛进行繁育,提高牦牛的免疫水平。
还应加强牦牛的日常管理,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牦牛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牦牛的异常情况。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影响牦牛健康和养殖业发展的疾病,为了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传播,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
在病原学方面,建立健全的免疫屏障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是基础。
青海牦牛常见疫病综合防控的有效措施总结
青海省具有低气温,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的特点。
牦牛是一种耐寒性强,适用粗粮养殖的牲畜,属于青海省常见的养殖牲畜。
为了保证牦牛健康生长,要推广相关疾病防控措施,保证养殖户收益。
目前,从牛犊常见病、中毒诱发疾病、寄生虫诱发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疾病的特点出发,总结了青海地区牦牛常见疾病综合防控的有效措施。
希望通过传播相关病害知识,使养殖户能够对牦牛常见疾病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在最佳治疗时机开展防治,保证牦牛健康,保证养殖人员收益,推动青海省牦牛养殖产业发展。
一、犊牛常见病防控1、牛犊胎粪滞留牛犊胎粪滞留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眼睑发黄、惊恐不安。
这是由于牛犊在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排出胎粪,造成胎粪滞留。
如果犊牛的胎粪不能及时地处理,可以选择用温水或者肥皂水进行灌肠。
2、牛犊断脐发炎犊牛断脐发炎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因为犊牛在出生后没有正确的处理方式,或者是在断脐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消毒,从而造成了犊牛断脐发炎。
此外,犊牛的饲养环境不卫生,以及犊牛脐带经常接触粪便、污水等污染物,造成脐带感染。
化脓坏死,体温上升,继发性感染,对犊牛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犊牛脐带炎时,可以选择碘酒、松露油等。
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用消炎药物包裹并做好护理,及时治疗,预防继发性感染。
如果能得到及时治疗,15天后就能完全恢复。
3、综合防控———做好犊牛护理工作犊牦牛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强。
一般情况下,新生的小牦牛都会努力站起来,不需要任何人的照顾,就能喝到初奶。
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小牛犊的照料,从而导致了无谓的伤亡。
初生犊牦牛耐寒、抗病能力较弱,其护理方法有三个方面。
初产的母牛也需要做一些辅助生产工作。
①清除黏液犊牛出生后,应用清洁消毒的毛巾擦拭犊牛的鼻子和嘴巴,防止其窒息。
先让刚出生的小牛呼吸,然后用毛巾擦拭身体(头和脖子除外),以保持身体的温度。
由母牦牛舔舐头部和颈部黏液,有利于母子间的联系。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1. 引言1.1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牦牛疾病,由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菌引起,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为了有效防控这一疾病,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技术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研究、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全面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原菌特性和传播途径,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
针对临床症状和检测手段的改进,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在治疗方面,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辅以营养支持和合理饲养管理,可以提高患牦牛的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预防措施是防治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强化免疫力、改善生活环境和加强卫生监管等方面。
综合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对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群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疫情分布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疫情流行情况,确定疫情的高发区域和人群,为针对性防控提供指导。
2. 疾病患病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患病率的调查,了解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情况,进一步掌握疫情的发展趋势。
3. 病例溯源:对发病患者的病例进行溯源调查,找出不同病例之间的联系和传播途径,帮助确定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宿主调查:了解宿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为控制疫情提供重要信息。
2.2 病原学研究病原学研究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综合防治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该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通常被称为Mccp(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 capripneumoniae)。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牦牛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资源之一,它们生性顽强,适应力强,适宜于高原草地的生长环境。
由于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牦牛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扰。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牦牛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一、高原疟疾高原疟疾是由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是牦牛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烧、贫血、多尿、黄疸、肝硬化等。
高原疟疾对于牦牛的生长和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其生产性能。
预防高原疟疾对于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高原疟疾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接种。
目前,对于高原疟疾尚无特效的疫苗,因此只能通过定期注射抗菌素来预防。
2. 环境卫生管理。
牦牛舍的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理粪便和尿液,避免传染源。
3. 饲养管理。
牦牛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定期做好驱虫工作,防止外部寄生虫的感染。
4.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发现牦牛出现高原疟疾的症状,应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疾病扩散。
二、肺部疾病肺部疾病是指牦牛呼吸道感染等引发的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
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牦牛环境条件恶劣、生活习性差等因素所导致的。
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涕、发烧等,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 注重营养。
加强牦牛的饲养管理,合理配置饲料,保证其充足的营养供给,增强牦牛的自身免疫力。
3. 定期体检。
对牦牛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预防注射。
对牦牛进行定期的注射疫苗,提高其针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
三、胃肠道疾病1. 环境卫生管理。
牦牛饲养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定期清理排泄物和废弃物,避免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繁殖。
2. 饲养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避免饲料受到污染,保证牦牛的饮食卫生。
3. 注意饲养技术。
对于腹泻的牦牛,可适当添加些许食盐、食糖、碳酸氢钠和泰山石油,或者使用益生菌来预防和治疗。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以下简称牦牛肺炎)是由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了牦牛的生产和健康。
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止和控制牦牛肺炎的关键措施,本文将从预防和控制两方面介绍牦牛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预防措施1.提高牦牛的免疫力:牦牛肺炎是由感染体内致病菌引起的,因此提高牦牛的免疫力是预防牦牛肺炎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给牦牛接种牦牛肺炎疫苗,加强牛群的免疫力,减轻病发率。
2.保持牧场的清洁卫生:保持牧场的干净卫生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牦牛肺炎支原体主要在牦牛的鼻腔和咽喉部定植,因此清理牦牛床膜和粪便,消毒牦牛圈舍,可有效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3.牦牛的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牦牛肺炎的重要环节。
要确保牦牛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防止疲劳和应激引起的免疫力下降。
加强饲养管理,如合理的圈养密度,避免牦牛之间的互相传染。
4.加强牛群的监测和筛查:定期对牛群进行监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症的牦牛,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在牛群中发现有患有牦牛肺炎的牦牛,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控制措施1.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牦牛肺炎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素等,但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选用,以保证治疗效果。
2.加强局部的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牦牛肺炎的牦牛,可以实施局部的治疗,如使用抗菌药物和消炎药物进行局部喷洒,促进病情的恢复。
3.加强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控制牦牛肺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监测牦牛群体的健康状况,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4.强化病原菌的消杀:对于病原菌的消杀可以采取物理消杀和化学消杀相结合的方法。
物理消杀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辐射等;化学消杀可以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外消毒洗剂等,对牦牛圈舍和日常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5.加强养殖环境的改善:改善养殖环境也是控制牦牛肺炎的重要措施。
牦牛的常见疾病与防控措施分析
牦牛的常见疾病与防控措施分析牦牛是我国高寒地区重要的畜牧业资源,其肉、毛和乳制品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牦牛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针对牦牛常见的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牦牛常见的疾病可以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类。
传染病包括牛瘟、口蹄疫、炭疽病、布鲁氏菌病等,非传染病则主要有脚蹄病、弓形体病等。
1.牛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它能够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牦牛感染牛瘟后,主要表现为高烧、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出血等症状。
为了预防牛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选种环节要选择免疫力强的品种进行繁殖,其次,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在孕妇牦牛分娩前后以及断奶期进行加强免疫,最后,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场地和畜舍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2.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会导致患牛口蹄疫的牦牛发生典型的蹄部损害,并影响食欲和生产性能。
预防口蹄疫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免疫接种,早期发现和隔离患病牦牛,加强场地环境的消毒和控制感染源。
3.碳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牦牛一旦感染会出现发热、纳差、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预防炭疽病的措施包括严格消毒养殖场和牛舍,避免野生动物入侵,注意放牧区域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
4.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会导致牦牛的生殖障碍、流产及乳汁减少。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对产后牦牛进行隔离检疫,患病牦牛要及时治疗,同时加强养殖场环境的卫生管理,防止细菌传播。
5.脚蹄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牦牛的脚蹄部位,会导致行走困难和食欲减退。
为了预防脚蹄病,平时要定期清洁牦牛的脚蹄,保持脚蹄干燥,预防湿气积聚。
同时,合理饲养和管理,确保牦牛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
6.弓形体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传染病,在感染的牦牛体内可以引起病原体沉积在多个器官,破坏牛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牦牛是我国西藏地区的一种常见牲畜,也是当地农牧民们的重要生计来源。
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牦牛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
要想有效地提高牦牛养殖的效益,必须加强对牦牛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针对牦牛常见病的防治进行介绍,以期为广大牧民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牛瘟牛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牛只或者其排泄物。
牛瘟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患病牦牛会出现高烧、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下降等症状。
一旦牦牛患上了牛瘟,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为了有效防治牛瘟,牧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注重牦牛的养生,保证其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牦牛进行消毒或清洗。
2. 定期为牦牛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牦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对于患病的牦牛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的传播。
4. 注意控制牦牛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二、疟疾疟疾是由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虫的方式传播。
牦牛患上疟疾后会出现贫血、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和肉、奶品质。
三、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不爱吃草等症状,并且容易蔓延传播。
口蹄疫对牧民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口蹄疫至关重要。
四、肺炎牦牛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牦牛患上肺炎后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鼻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和产奶效益。
五、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牦牛饲料不合理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拉稀或腹泻等症状。
瘤胃酸中毒不仅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牦牛的生产性能下降。
为了防治瘤胃酸中毒,牧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配置牦牛的饲料,保证饲料的多样化和均衡性,避免饲料过多的精料和过少的粗料。
2. 控制牦牛的进食速度,避免过度进食和饥饱不均。
3. 提高牦牛的饮水量,保持其瘤胃内的酸碱平衡。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牦牛是其主要宿主。
该病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极大地影响了牦牛的生产和健康。
因此,对于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十分重要。
一、安全饲养1. 环境治理:要保证饲养场干净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清除垃圾和粪便等污染物。
2. 饲料卫生:要保证饲料的卫生质量,禁止给牦牛喂食有霉变、变质、浸泡过久的饲料。
定时更换饲槽,保证饲槽的干净卫生。
3. 饮水卫生:要保证牦牛饮用的水源清洁卫生,不要将水龙头接在地上,要使用清洁卫生的水盆或饮水器。
4. 疫苗接种:科学合理地对牦牛接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提高牦牛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二、药物治疗1. 抗生素治疗:针对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抗炎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3. 免疫增强剂治疗:通过增强牦牛的免疫力,帮助牦牛快速恢复健康。
三、病例隔离发现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后,要及时隔离患病牛只,并妥善处置牛只排泄物,避免传播病原体。
隔离期一般为一个月以上,确保患病牛只的病情得到控制。
四、环境消毒对于患病牛只所在的饲养环境,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保证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通常采用喷雾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方式进行。
五、疾病监测定期对养殖场的牦牛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疑似患病症状的牛只要及时隔离治疗,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安全饲养、药物治疗、病例隔离、环境消毒和疾病监测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科学养殖管理也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养殖场要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牛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与控制策略
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与控制策略牦牛是我国高原地区广泛饲养的重要畜禽之一,但由于其生活环境恶劣、饲养管理条件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的侵害。
寄生虫对牦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导致牦牛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生产性能下降、繁殖受限等方面,严重影响了牦牛的经济效益。
对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与控制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疫病防治策略:1.牦牛疫病的病理学特点:牦牛可能感染多种疫病,如肠道寄生虫感染、肺炎、白鼻疽和炭疽病等。
一旦疫病发生,会造成牦牛严重的损失。
2.疫苗的使用:针对不同的疫病,可以使用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
牦牛饲养户应咨询当地兽医,按照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并定期进行疫苗补种,提高牦牛的免疫力。
3.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牦牛舍内的清洁卫生,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减少疫病的传播。
1.定期驱虫:定期给牦牛进行驱虫,可选择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2次以上的驱虫。
2.选择环保驱虫药物:尽量选择环保型驱虫药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牦牛健康的危害。
3.合理草场轮牧制度:对草场进行合理规划,实行适度放牧制度,避免过度放牧引起的感染。
1.改善饲养条件:加强牦牛饲养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提供清洁的饲料和饮水,改善饲养条件,减少牦牛身体受到外界刺激。
2.选用适合的药剂:选用疥螨的有效药剂进行治疗,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并防止药物对牦牛的毒副作用。
3.隔离患病牦牛:对已经感染疥螨的牦牛进行及时隔离,避免疥螨传播给健康的牛群。
1.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定期请兽医对牦牛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寄生虫感染等问题。
2.合理饮食: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饮水,增强牦牛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侵害。
3.定期消毒:灭菌处理饲养设施,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4.科学驱虫: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科学驱虫,避免驱虫药物的过度使用。
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与控制策略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加强疫病的预防与治疗,又要注重线虫和疥螨的防治措施,同时还要注意综合策略的实施,包括定期兽医检查、合理饮食和消毒等措施,以提高牦牛的健康水平,保障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牦牛饲养管理及常见疫病防治
2021年第07期疫病的频繁发生是目前影响牦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养殖户在严格执行饲养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同时,应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进行防疫防治工作。
1牦牛饲养管理要点由于部分养殖户养殖的重心始终集中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视,消毒、杀菌、清洁作业随意性较为严重,饲养环境的不卫生在滋生各类病菌的同时,也增加了牦牛疾病的发生率,由此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进行饲养管理中,为保证预期养殖目标的达成,养殖户需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化的饲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对养殖场和喂养器具进行消毒杀菌(2~3次/周)处理,并每天做好圈舍的清洁工作、光照作业和通风工作,由此在有效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同时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在牦牛养殖过程中,机体免疫力的强弱与疾病的发病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确保预期养殖目标的达成,养殖作人员还要提高对“饲料”选择的重视度,即在考虑饲喂成本的基础上尽量多投喂一些有营养的饲料,在满足牦牛生长需求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
养殖户需结合牦牛的年龄、性别、体重等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喂养,保障其养需求得到满足。
检疫规章制度的缺失,也是影响目前牦牛养殖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由于一些牦牛疾病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威胁。
目前,对外来引进的“品种”,在混养前需将其单独隔离观察,确认无疫后方可混养;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时需做好全面消毒处理,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养殖户需对牦牛做定期检疫,对检查出的患病牛和疑似牛都需进行隔离。
2牦牛常见疾病的有效性防治措施牦牛感冒作为常见疾病,在影响牦牛生长速率的同时,给养殖户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临床上牦牛的感冒症状主要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虽不具备高传染性,但影响牦牛生长,为有效规避“感冒”发生,养殖户需做好如下工作,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圈舍的保暖防寒工作、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杀菌清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合理膳食来增强牦牛的身体抵抗力以及保证牦牛有充足的的休息时间。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
牦牛常见病的防治牦牛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常见的牲畜,其肉、奶、皮等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生长环境和饲养管理的原因,牦牛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保护牦牛健康,防治常见病是每个牦牛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牦牛常见病的防治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疫病防治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治牦牛常见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常见的牦牛疫苗主要包括牛痘疫苗、结核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
在牦牛出生后的适当时间内,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疫苗接种,能够有效提高牦牛的免疫力,预防牦牛常见的传染病,减少疾病爆发的风险。
2. 疫病监测定期对牦牛进行疫病监测也是预防疫病重要的环节。
可以通过专业的兽医团队对牦牛进行定期体检,观察其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牦牛,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
3. 疫病隔离发现牦牛患有传染病后,应当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牦牛。
要对患病牦牛进行有效的治疗,直到康复为止,避免疫病的传播。
1. 驱虫防治牦牛身上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蟲蛔虫等多种类型,这些寄生虫会给牦牛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疼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牛只衰弱,影响产奶和肉质。
定期进行驱虫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通过喂食驱虫剂、牧草消化道驱虫等方式,对牦牛进行驱虫,减少寄生虫的危害。
2. 畜舍清洁寄生虫的滋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因此畜舍的清洁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对畜舍进行消毒和清理,保持干燥卫生的环境,能够有效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减少寄生虫对牦牛的侵害。
三、消化系统疾病防治1. 合理饲养牦牛的消化系统相对脆弱,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炎、胃溃疡等。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需要给牦牛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饮水,并且避免给牦牛过于嘈杂的环境,保持它们的情绪稳定,避免消化系统因压力而受损。
2. 定时喂食对于牦牛来说,定时喂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让牦牛进食过量,特别是刚吃完草后。
这样容易导致牦牛消化系统受压迫,引发消化不良等疾病。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
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以下简称MIP)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短时间内在牦牛群中爆发,并且能够迅速传播。
MIP对牦牛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MIP成为了牦牛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来控制MIP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牦牛MIP综合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预防措施1. 加强牦牛群的饲养管理对于牦牛群的饲养管理是MIP预防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加强牛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干燥,每天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定期更换牦牛的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和营养成分的均衡,增强牦牛的免疫力。
2. 做好牦牛群的防疫工作对于MIP的预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疫措施,比如定期对牦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减少MIP的感染率。
定期对牦牛进行健康检查,对有病症的牦牛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
3. 控制MIP的传播途径MIP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需要采取控制传播途径的措施。
首先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牛舍空气清新;其次是对饮水和饮食的卫生进行管理,保证牦牛群的饮水和饮食的卫生安全。
二、治疗技术1. 早期发现并隔离病畜对于MIP的治疗,关键是早期的发现和隔离病畜,一旦发现有牦牛出现呼吸困难、咳嗽、鼻涕等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2. 给予药物治疗对于MIP的药物治疗,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
对于病畜进行相关的支持性治疗,保持病畜的营养供给和生理健康。
要对隔离的病畜进行密切观察,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环境管理技术1. 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干燥MIP的发生和传播与牛舍的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进行地面和墙壁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病原体在牛舍内的传播。
2. 空气消毒MIP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预防MIP的传播过程中,空气消毒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如何防治牦牛主要传染病
如何防治牦牛主要传染病1)牦牛炭疽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病。
本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夏秋温暖多雨季节和地势低洼易于积水的沼泽地带发病多。
多年来,牦牛产区有计划、有目的地预防注射炭疽芽孢茁,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过去的地方性流行转为局部地区零星散发。
发生疫情时,要严格封锁,控制隔离病牛,专人管理,严格搞好排泄物的处理及消毒工作,病牛可用抗炭疽血清或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治疗。
2)牦牛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在牦牛布病免疫学预防方面,先后用布氏杆菌M5号菌苗、19号菌苗、S2号菌苗等进行气雾或饮水免疫;用MB32弱毒菌苗,进行皮下接种,室内、外气雾免疫,免疫期达1年以上。
3)牦牛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的特征,急性经过时呈败血性变化,慢性经过时则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早期发现该病除隔离、消毒和尸体深埋处理外,可用抗巴氏杆菌病血清或选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
4)犊牦牛大肠杆菌病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犊牛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脱水、虚脱及急性败血症。
犊牦牛大肠杆菌病在牧区普遍存在,多发生于生后1-4日的犊牛。
国内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颇多。
晏哲生等应用抗生素、呋喃类药物和分离的致病株自制高免血清;四川甘孜灌服三颗针液防治犊牦牛下痢;西藏昌都地区用复方黄连治疗犊牛拉稀病,疗效均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牦牛主要疫病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的兽医防疫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甘孜州牦牛的主要疫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T 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 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规程》DB51/T 476《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DB51/T 782《家畜炭疽防治技术规范》DB51/T 575《牛羊猪布鲁菌病防治技术规范》DB51/T 1105《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牦牛 Yak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牛属、牦牛种,是世界上生活海拔最高的哺乳动物。
在甘孜州18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3.2预防性驱虫 Preventive deworming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按照预先拟订的驱虫计划,在每年的一定时间进行驱虫工作。
3.3治疗性驱虫 Therapeutic deworming以治疗一种或多种寄生虫病为目的进行的驱虫。
4 主要疫病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炭疽(anthrax)、布鲁菌病(brucellosis)、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disase)、线虫(nematode)、吸虫(trematode)、焦虫(the focal worm)等。
5 环境卫生条件结合我州实际,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应除毒杂草,棚圈、用具进行定期消毒,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防止污染环境。
6 主要疫病防治技术6.1 疫苗使用牦牛免疫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实施计划免疫。
使用疫苗等生物制品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
6.2 消毒规则建立科学的消毒程序和制度,定期对圈舍、用具、环境消毒。
宜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圈舍和器具消毒。
消毒应按GB/T 16569的规定执行。
6.3 调运检疫养殖场(小区)内,应坚持自繁自养,确需引进牦牛时,应从非疫区引种,应按GB 16567的规定进行检疫,经隔离观察15d-30d后由县级动物防疫部门确定健康合格后方可合群饲养。
牦牛离开饲养地前,应按GB 16549的规定进行产地检疫。
7 兽药使用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兽药及生物制品应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兽药质量标准》、《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不应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所列的和其他禁用兽药或人用药物,不应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作为兽药使用的药物。
8 传染病防治技术8.1 口蹄疫应按照DB51/T 476的规定执行。
8.2 炭疽病应按照DB51/T 782的规定执行。
8.3 布鲁氏菌病应按照DB51/T 575的规定执行。
8.4 巴氏杆菌病8.4.1 诊断可根据病理变化进行鉴别诊断,如有需要可进行实验室监测。
8.4.2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
经常发生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地方,要坚持注射牛出败疫苗。
确定牛发生牛出败病后,对村寨里的牛,也要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防止扩散。
8.4.3 治疗病牛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天。
重症病牛在用磺胺药物的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钾,四环素配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疗效也较好。
8.5 沙门氏菌病8.5.1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细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或采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
8.5.2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牛群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治疗病牛和带菌牛,对其停留过的场地、圈舍和使用过的用具等进行消毒,死亡牛深埋或焚烧;疫区可选择犊牛副伤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8.5.3 治疗抗血清治疗,抗沙门氏杆菌病血清100ml~150ml,肌肉注射。
药物治疗,氯霉素,每千克体重口服20mg,每天4次,连服4d,初次剂量加倍。
磺胺甲基异恶唑,每千克体重每天20mg~40mg,分2次口服。
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每天10mg,分2次口服,连用1周。
由于沙门氏杆菌常出现耐药菌株,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换另一种药。
有条件的最好先做药敏试验。
9 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9.1 驱虫药物选择临床上一般采取组合用药对不同虫种进行驱虫,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驱虫效果,根据流行特点可选用长效伊维菌素组合丙硫苯咪唑片、硝氯酚组合阿维菌素、双羟萘酸噻嘧啶组合吡喹酮、阿苯达唑组合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组合氯氢碘硫铵钠等。
9.2 棘球蚴病(包虫病)应按照DB51/T 1105的规定执行。
9.3 消化道线虫病9.3.1 症状各类线虫的共同症状,主要表现明显的持续性腹泻,排出带黏液和血的粪便;幼畜发育受阻,进行性贫血,严重消瘦,下颌水肿,还有神经症状,最后虚脱而死亡。
9.3.2 诊断本病诊断多采取综合诊断(如: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尸体剖检、粪便检查、虫卵数量等)。
9.3.3 防治宜改善饲养管理,合理补充精料,棚圈要通风干燥,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饲料及水源。
牛粪应放置在远离牛舍的固定地点堆肥发酵,以消灭虫卵和幼虫;根据病原微生物特点的流行规律,不宜在低洼潮湿的牧地上放牧。
不宜在清晨、傍晚和雨后放牧,防止第三期幼虫的感染;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4 肝片吸虫9.4.1 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渐进性消瘦,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鼓胀,前胃迟缓,被毛无光,贫血消瘦,如果有继发感染时,机体会加速衰弱,加速死亡。
成年牛感染后生产力下降,犊牛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
9.4.2 诊断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只靠症状不易诊断,应将临床诊断与粪便检查结合起来,采用显微镜检查有无虫卵,才能确诊。
9.4.3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选择干燥、通风、向阳的地带进行放牧,饮水选择干净、流动的河水;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5 肺线虫9.5.1 诊断在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注意本病的临床症状。
主要是咳嗽,但一般体温不高,在夜间休息时或清晨,能听到牛群的咳嗽声,以及拉风匣似的呼吸声,在驱赶牛时咳嗽加剧。
病牛鼻孔常流出粘性鼻液,并常打嚏喷。
被毛粗乱,逐渐消瘦,贫血,头、胸下、四肢可有水肿,呼吸加快,呼吸困难。
犊牛症状严重,严寒的冬季可发生大批死亡。
成年牛如感染较轻,症状不明显,呈慢性经过;用粪便或鼻液做虫卵检查,如发现虫卵或幼虫,即可确诊;剖检病死牛时,若支气管、气管粘膜肿胀、充血,并有小出血点,内有较多粘液,混有血丝,粘液团中有较多虫体、卵或幼虫,也可确诊。
9.5.2 防治强饲养管理,尽量选择干燥、通风、向阳的地带进行放牧,饮水选择干净、流动的河水;经常打扫圈舍,粪尿、污物要发酵,以杀死虫卵;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6 牛皮蝇蛆9.6.1 诊断幼虫在皮下移行时形血肿、窦道,最后形成结缔组织包囊,继而化脓菌侵入,形成脓肿,初时可摸到硬结,继而出现肿胀、小孔及流出的脓汁痂块等。
在幼虫近于成熟小孔较大时,用力在四周挤压,可使虫体蹦出。
9.6.2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灭蝇;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7 牛焦虫9.7.1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镜检可确诊。
9.7.2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不到有脾的牧场放牧,对圈舍定期消毒灭脾;每年5月-6月和11月-12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8 驱虫注意事项9.8.1 粪便处理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9.8.2 驱虫要求不同年龄的牦牛应每年定期驱虫,重点对1岁-2岁的牦牛驱虫。
9.8.3 驱虫方式鉴于牦牛特殊的养殖方式,建议在牧民搬草场之前进行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
10 病死牦牛无害化处理应参照GB 16548的规定执行。
11 疫病防治档案建立11.1 建立档案应建立主要疫病防治档案,并佩戴耳标,严格录入信息,确保牦牛养殖的可追溯性。
11.2 免疫、驱虫档案建立并保存牦牛的免疫、驱虫的档案记录。
牦牛免疫档案见附录A、牦牛驱虫档案见附录B。
11.3 兽医处方、用药记录建立和保存患病牛的全部兽医处方和用药记录。
兽医处方笺见附录C、用药记录见附录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