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础概念最易混淆的15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的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期末考试成绩自然越高。

以下是必备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1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计数单位数字表示2、多位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多位数的写法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万”(亿)做单位的数。

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6、求近似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近似数的取值范围:近似数+4999(最大)近似数—5000(最小)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9、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角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小学数学学习有哪些难点?

小学数学学习有哪些难点?

小学数学学习有哪些难点?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但小学数学学习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概念理解的困难1. 抽象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大多是抽象的,例如数的概念、几何图形的概念等,学生难以理解其本质含义,容易混淆概念之间的区别。

2. 符号语言的理解: 数学符号语言是抽象化的表达,学生要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学意义才能有效学习。

应对策略:多感官教学: 利用实物、图画、模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用实物演示加减运算、用图画解释几何图形的特征等。

注重实际概念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分类、总结概括,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概念,并通过练习巩固概念理解。

语言表达的引导: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概念,帮助他们解释符号的含义,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计算能力的困难1. 算理的理解: 学生如果不理解算理,只注重机械记忆,很容易出现错误。

2. 计算方法的选择: 学生在面对相同的计算问题时,无法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效率不够高。

3. 计算的准确性: 学生很容易出现粗心大意、马虎计算,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应对策略:强调算理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每种计算方法的原理,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机械训练。

引导多种解题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高效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鼓励学生检查计算结果,及时纠正错误。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困难1.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尚不成熟,难以理解和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2. 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 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应对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并逐步提高问题的复杂程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研究数学是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正在建立,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易错点并提前进行干预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易错点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易错点的分析1. 算术运算在小学数学中,算术运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包括加减乘除等。

在进行算术运算时,学生易犯以下错误:(1)对进位、借位的理解不清,导致运算结果错误;(2)运算顺序混乱,未按照加减乘除的顺序进行计算;(3)加减法中,容易出现横向计算错误,导致错误的进位;(4)除法中,容易出现竖式计算错误,导致结果错误。

2. 数量概念数量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易出现错误的重点。

在数量概念上,学生易犯以下错误:(1)对数的大小关系理解不清,例如认为3大于30;(2)对数的大小单位概念混淆,例如认为3个百分比大于5个百分比;(3)在计数时容易出现遗漏、多计等错误,导致数目错误;(4)在分数中容易出现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混淆,导致分数理解错误。

3. 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形状、空间等概念。

在图形与几何上,学生易犯以下错误:(1)对图形名称和性质的记忆混淆,导致辨认错误;(2)在绘制图形时,容易出现尺寸、比例失误,导致图形偏差;(3)对图形的分类理解不清,导致分类错误;(4)对图形的空间关系理解不到位,导致位置错误。

二、小学数学教学易错点的干预策略针对上述易错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干预策略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1. 算术运算干预策略(1)通过具体的实物、教具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进位、借位的概念;(2)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按照加减乘除的顺序进行运算;(3)进行横向计算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的规则;(4)进行竖式计算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计算方法。

2. 数量概念干预策略(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情境来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来理解数的大小单位;(3)进行计数游戏,培养学生细心、准确地进行数数;(4)通过可视化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进而理解分数。

小学数学1-6年级各10道易错重点题(附答案)

小学数学1-6年级各10道易错重点题(附答案)

一年级十大易错重点题【重点1】小芳拍球拍了50下,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

(1)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请打“√”)(2)小明最多拍了()下。

【分析】因为“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这就说明小明拍的球比“50下”少一点。

“12下”比“50下”少得多,而“52下”是比“50下”多一些,都不符合要求。

所以比“50下”少一些应该是“47下”。

“小明最多拍了()下”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最多”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在比“50下”少的范围内的一种“最多”情况。

故而因比“50下”只少“1下”,才算“最多”的情况,即“49下”。

【重点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页开始看起。

【分析】小朋友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

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的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

【重点3】王叔叔收了一批鸭蛋,前3天卖出30个,还剩8个。

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分析】此题关键要理解“前3天卖出30个”这个条件的意思,它是指前3天一共卖出30个,而并不是前3天每天都是卖出30个。

因此,这题要求“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只要把“共卖出的30个”和“还剩的8个”合起来就行。

题中的“前3天”在解题时不起作用。

【重点4】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可以表示多少?最小呢?先画一画,再填空。

最大是()最小是()【分析】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应该把这5颗珠都放在十位上,即50;最小的话应该尽量多的把珠放在个位上,但由于是两位数,十位上必须得保留一颗,即14。

其实这题还可继续思考:5颗珠还能表示出哪些两位数呢?可以有序地拨一拨,从最大的50开始,每次把一颗珠拨到个位,直至14。

也就是说,用5颗珠表示的两位数有:50、41、32、23、14。

【重点5】学校有55个篮球,五年级借走16个,六年级借走25个。

小学数学易混概念辨析手册全解

小学数学易混概念辨析手册全解

小学数学易混概念辨析手册一、整、小数部分【自然数和自然数列】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1、2、3、4、5……等叫做自然数。

自然数列:从“1”起,顺次加上“1”,就得到1、2、3、4、5……这样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与自然数列的关系与区别:自然数的单位是“1”,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列包含了所有的自然数,自然数列是从“1”起由小到大排列的自然数。

在自然数列中,每一个自然数的后面都跟着且跟着一个自然数自然数列可以无限制地延续下去,在自然数列中,任何两个数都不相同,排在前面的数较小,排在后面的数较大。

注意:新的教材规定,“0”也是自然数。

【数字和数】“数字”是用来写数的符号如1、2、3……0十个数码。

“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某几个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或多少的。

数字与数的关系及区别:“数”是用“数字”表示,“数字”是构成“数”的要素,“数字”只有十个,但构成的数则无穷。

同一个数字所占数为不同所标示的数也不同。

例如:2015是一个四位数,这个数是由2、0、1、5四个数字构成的。

【数位和位数】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

如个位、十位、百位……位数:一个数中数位的个数,如125是三位数。

关于位数,小学数学课本中已做了明确的说明,并给出了整数数位顺序表。

又给出了整数和小数的数为顺序表。

有这个数为顺序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数位就是在用数字表示数时,各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所占据的位置。

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他们各自占据的数位被形象地称作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整数数位是由右向左依次排列的,有了数位,我们就可以用数字记数和读出所记的数了。

“位数”一词不是单独出现的,我们常说“几位数”(如两位数、三位数、多位数),说“几位数”是自然数而言。

用一个数字记出的数(不是0),叫做一位数(如1、3、6、9)、两位数(如10、99)、三位数(如100、999)……。

所以,在一个自然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数字不为0),这个自然数就是几位数,对于小数,其小数部分占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05是两位小数,32.1是一位小数,如1.95保留一位小数,其近似值是 2.0。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倒数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倒数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倒数的认识知识点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倒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数学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认识倒数吧!一、倒数的定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比如说,2 和 1/2 互为倒数,因为2×1/2 = 1;3/4 和 4/3 互为倒数,因为 3/4×4/3 = 1。

需要注意的是,0 没有倒数,因为 0 乘以任何数都等于 0,不可能等于 1。

二、求倒数的方法1、分数的倒数对于一个分数,只需要将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得到它的倒数。

例如,5/7 的倒数是 7/5;8/9 的倒数是 9/8。

2、整数的倒数整数(0 除外)可以看作分母为 1 的分数。

求整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整数作为分母,分子为 1。

比如,5 的倒数是 1/5;10 的倒数是1/10。

3、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按照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求出倒数。

例如,05 可以化为 1/2,它的倒数就是 2;025 化为 1/4,其倒数为 4。

三、倒数的性质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为 1。

这是倒数的基本性质,也是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重要依据。

2、 1 的倒数是 1,因为 1×1 = 1。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符号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它的倒数也是正数;如果一个数是负数,那么它的倒数也是负数。

四、倒数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1、分数除法在计算分数除法时,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即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例如,计算 3/4 ÷ 5/8,就可以转化为 3/4 × 8/5 = 6/5。

2、简便运算有时候,利用倒数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比如,计算99×9/100,可以将 99 写成 100 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 99×9/100 =(100 1)×9/100 = 100×9/100 1×9/100 = 9 9/100 = 891/100 。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共36页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共36页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Hale Waihona Puke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精确性和逻辑性的学科,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犯一些计算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入或者粗心大意所致。

下面将分析一些常见的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方法。

一、进位和退位错误进位和退位是小学数学中经常涉及到的概念。

进位是指在计算加法或乘法时,某一位的结果超过10(或100、1000),需要向前一位进位;退位则相反,指的是某一位的数字不够减,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但由于小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进退位错误的情况。

对于计算37+48,有的学生可能会将个位数7和8相加得到15,进而直接写下5,而没有向前进位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矫正方法:1. 强调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进位和退位的原因和作用,帮助他们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必要性。

2. 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多进行进退位的计算,加深他们的理解和熟练度。

3. 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进退位,可以画出计算的步骤,帮助他们逐步进行进退位的操作。

二、竖式计算错误竖式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但在长时间的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技巧,或者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所致。

矫正方法:1. 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技巧,包括竖式对齐、从右向左依次计算、进位和退位等。

2. 每次进行竖式计算时,仔细检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3. 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提高竖式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三、易混淆数字和运算符号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混淆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例如把加号和减号混淆、把乘号和除号混淆等。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些符号的概念没有很好地理解,或者在书写过程中粗心大意所致。

矫正方法:1. 强调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意义和区别,让学生明确记住每个符号的作用。

2.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混淆符号的练习题目,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于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数学概念辨析

小学数学概念辨析
第10页
1.数与数字
数字:是用来记数旳符号。如:中国数字、阿拉伯数字、 罗马数字 、英文数字等等。 数:是表达事物旳量旳基本数学概念。如:自然数、 整数、有理数等等。
教学时要对旳使用这两个概念: 如:3+2=5不能说成是3和2两个数字相加; 十位上旳数相加,不能说成十位上旳数字相加。
第11页
数和数字是两个不同旳概念,它们有区别,又有联 系。 1.写数时,离不开数字; 2.用数字记数时,有一定旳记数办法和组数规则; 3.不同旳记数系统可以使用相似旳数字;(如十进制和二
循环节:一种循环小数旳小数部分,从某一 种数开始,有一种数字或者几种数字,依次不断 反复浮现旳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旳循环节。 例 如: 3.99 ……旳循环节是“ 9 ” , 0.5454 ……旳 循环节是“ 54 ” 。
第31页
思考与讨论
小学数学中涉及哪些数?这样分类有什么问题?
整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8.质数与合数 一种数,如果只有1和它自身两个约数,这样旳数叫做质 数(或素数)。 一种数,如果除了1和它自身尚有别旳因数,这样旳数叫 做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旳个数旳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 合数和1.
第18页
9.质数与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旳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成互质关系旳两个数,有下列几种状况旳一定互质: ①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②相邻旳两个自然数互质。 ③两个不同旳质数互质。 ④当合数不是质数旳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 质。 质数是针对一种数而言,如5是质数; 互质数是针对两个数来说旳,如3和4是互质数,8和9是 互质数。 如果几种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种数两两互 质。
第35页
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化分数旳办法: 1、纯循环小数旳化法,如:

对小学数学新教材16个易混淆知识点的解析

对小学数学新教材16个易混淆知识点的解析

对小学数学新教材16个易混淆知识点的解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数学教师所接受。

对处于微观知识层面的一些现实性“诘问”,诸如“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最大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等等,看似“细节”的问题,却是彰显数学教学“科学性”“严谨性”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1“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小学数学易考知识点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易考知识点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易考知识点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一、乘法运算法则在小学数学中,乘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运算符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运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乘法运算法则: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因式的顺序可任意交换,积不变。

例子:2 × 3 = 3 × 2 = 6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再乘以第三个数的积与三个数同时相乘,积不变。

例子:2 × 3 × 4 = (2 × 3) × 4 = 6 × 4 = 243. 乘法零律: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例子:5 × 0 = 04. 乘法单位元:任何数与1相乘,积等于这个数本身。

例子:3 × 1 = 35.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以括号中的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括号中的两个数再相加。

例子:2 × (4 + 3) = (2 × 4) + (2 × 3) = 14二、除法运算法则在小学数学中,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等分成几等份。

以下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除法运算法则:1. 除法定义:如果a能被b整除(即没有余数),则称a是b的倍数(整倍数),b是a的约数。

例子:12÷3 = 4,4是12的倍数,12是4的约数。

2. 除法的逆运算:被除数乘以除数等于商。

例子:12 ÷ 4 = 3,3 × 4 = 123. 除法分配律:一个数除以括号中的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除以括号中的两个数再相加。

例子:12 ÷ (6 + 2) = (12 ÷ 6) + (12 ÷ 2) = 2 + 6 = 84. 如何判断能否整除: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当且仅当这两个数互为约数和倍数。

例子:15 ÷ 5 = 3,15和5同时成为对方的约数和倍数。

小学数学1-6年级典型易错难题集锦

小学数学1-6年级典型易错难题集锦

小学数学1-6年级典型易错难题集锦十大易错重点题【重点1】小芳拍球拍了50下,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

(1)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请打“√”)(2)小明最多拍了()下。

【分析】因为“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这就说明小明拍的球比“50下”少一点。

“12下”比“50下”少得多,而“52下”是比“50下”多一些,都不符合要求。

所以比“50下”少一些应该是“47下”。

“小明最多拍了()下”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最多”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在比“50下”少的范围内的一种“最多”情况。

故而因比“50下”只少“1下”,才算“最多”的情况,即“49下”。

【重点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页开始看起。

【分析】小朋友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

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的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

【重点3】王叔叔收了一批鸭蛋,前3天卖出30个,还剩8个。

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分析】此题关键要理解“前3天卖出30个”这个条件的意思,它是指前3天一共卖出30个,而并不是前3天每天都是卖出30个。

因此,这题要求“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只要把“共卖出的30个”和“还剩的8个”合起来就行。

题中的“前3天”在解题时不起作用。

【重点4】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可以表示多少?最小呢?先画一画,再填空。

最大是()最小是()【分析】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应该把这5颗珠都放在十位上,即50;最小的话应该尽量多的把珠放在个位上,但由于是两位数,十位上必须得保留一颗,即14。

其实这题还可继续思考:5颗珠还能表示出哪些两位数呢?可以有序地拨一拨,从最大的50开始,每次把一颗珠拨到个位,直至14。

也就是说,用5颗珠表示的两位数有:50、41、32、23、14。

小学数学易混淆的概念

小学数学易混淆的概念
我们对学生的质疑,应给予肯定. 但 同 时 我 们 还 要 做 到 对学生解释说明:为什 么 不 写 “倍 ”,“倍 ”指 的 是 两 个 数 量 之 间的关系.“倍”不是单位名称.在解 答 应 用 题 时,得 数 后 面 一般要写上的是数的单 位 名 称. 如:一 筐 苹 果 24 千 克,3 筐 苹果多少千克? 24×3=72 千 克,72 千 克 的“千 克”.一 个 数 只有带上单 位 名 称,才 能 准 确 地 表 示 出 一 个 物 体 的 真 正 含 义.再如,上面的计算结果“5”,表示小 兔 只 数 (15)是 小 狗 只 数(3)的 5 倍,就 是 小 狗 只 数 (3)的 5 倍 等 于 小 兔 的 只 数 (15).因此在算式里是不写“倍”的,以 免 与 “单 位 名 称”出 现 混淆. 三 、整 数 与 除 尽
倍:和某数相等的数,就叫做某数的 1 倍. 倍 就 是 “照 原 数倍加.”例如,一倍 就 是 和 某 数 相 等,二 倍 就 是 原 数 乘 2 的 积������������.求某数的几倍时,就用“几”去 乘 某 数. 求 某 数 是 另 一个数的几倍时,就用某数除以另一 个 数. 所 以 在 数 的 后 面 不能写倍.
○ 数学教学与研究
������������������������������������������������������������������������������������������������������������������������������������������������������������������������������������������������������������������������������������������������������������������������������������������������������������������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易错易失分的知识点,以下是26个常见的知识点及其容易出错的地方:1.数字的认识:容易混淆数字的大小和位置,如将十位和个位数字颠倒;2.加法和减法: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进位和借位的处理,尤其是多位数的加减法;3.乘法和除法: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乘法口诀和除法运算规则的记忆,以及对不规则除法的处理;4.数量比较:常常混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需要注意符号的位置;5.分数的认识:分子和分母的理解容易混淆,如将分子理解为总数,导致计算错误;6.分数的加减: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运算,需要找到通分的方法;7.倍数和约数:容易混淆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导致计算错误;8.分配律和结合律:在多个数的加减乘除中容易迷失顺序,导致结果错误;9.单位换算:容易在不同单位之间转换时出错,尤其是涉及到倍数和进制转换的情况;10.平面图形的认识:容易混淆正方形、矩形、圆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导致计算错误;11.周长和面积:容易忘记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导致计算错误;12.十进制和分数的转换:容易在十进制和分数之间转换时出错,尤其是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13.时钟和日历的认识:容易混淆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以及年、月、日的概念;14.数据图表的理解:容易在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中读取和比较数据时出错;15.位置与方向:容易迷失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导致问题的理解错误;16.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单位换算:容易在不同单位之间转换时出错,尤其是涉及到倍数和进制转换的情况;17.连续数的加减:容易在连续数的加减运算中迷失顺序,导致结果错误;18.分解因数和最大公约数:容易在分解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时出错,需要掌握奇偶性和素数的基本概念;19.分数的比较:容易在比较不同分数大小时出错,需要通分并比较分子;20.成倍背数:容易在成倍背数的问题中理解错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21.百分数和整数的转换:容易在百分数和整数之间转换时出错,尤其是百分数的换算和计算;22.简单方程的理解和计算:容易在解方程时迷失顺序和方法,导致结果错误;23.几何图形的投影:容易在图形的投影中迷失方向和理解深度,导致结果错误;24.大数的加减和乘法:容易在大数的加减和乘法运算中迷失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法,导致结果错误;25.阶乘和质因数分解:容易在求阶乘和质因数分解时忘记规则和方法,导致计算错误;26.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容易在判断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时出错,需要理解对称轴和旋转角度的概念。

浅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概念部分

浅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概念部分

浅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概念部分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它是思维的基础,也是分析、判断、推理的依据。

在小学数学中,概念多,也比较抽象,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那么怎样复习才能掌握好概念呢?一、理解概念含义复习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每一个概念,对于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要认真琢磨它的意思,这才有可能把握住概念的含义。

如只是对概念的意义有个大概、模糊的了解,那么,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就很有可能出现错误。

例如:“分数”是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它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由分数的意义可知,只有把单位“1”(即要分的事物)平均分成若干份,那么,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才能用分数来表示。

如果忽略“平均分”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如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一份就是这个圆的2分之1 。

这个题应判为错,原因是题中未说是把一个圆“平均分”。

而有些学生判断为对,就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平均分”这一点。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准确地把握住每一个概念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类整理概念在复习单个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有联系的概念加以分类整理,便于理解记忆。

例如:“小数”这个单元,可引导学生把概念整理如下。

有限小数 小数 无限小数 又如,除法、分数和比虽然不在同一年级所学,但三者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被除数÷除数= 分子分母=前项:后项 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前项,除数相当于分母、比的后项,商相当于分数值和比值。

根据它们的关系,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迁移到分数和比,就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因而可出一些有关试题。

如: 15÷( )=( )6 = 13 = 4︰( )三、区分易混概念在诸多概念之中,有些概念是容易混淆的。

如:整除和除尽,质数与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和互质数,约数、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比和比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分数和百分数等。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28 最大公因数是( )4; 最小公倍数是( )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 、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67、71、73、79、83 、89、97共25个。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 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 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 ,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 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 、合数和1。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易混淆概念分布在: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等
数与数字
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
数:是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 例如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分数与百分数
联系:都是分数,只不过百分数是一种 特殊的分数;
区别: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如二分 之一米、三分之二千克,又可表示两个 量间的倍比关系。如男生人数是全班人 数的五分之三;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 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 比、百分率。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 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 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 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 小数。例如:π(圆周率,它是一个无理数)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的数。如:10、20...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而且各位上的数字的
和是3的倍数或能被3整除。

小学数学知识点:质数、质因数和互质数的区别

小学数学知识点:质数、质因数和互质数的区别

小学数学知识点:质数、质因数和互质数的区别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成绩是用大量的题堆出来的,其实不然,要想提高数学成绩,我们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因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小学数学知识点:质数、质因数和互质数的区别,以供大家参考。

质数、质因数和互质数这三个术语的概念极易混淆,因为它们都有质和数两个字。

正确地区分这几个概念,对掌握数的整除性这部分基础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质数: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称素数)。

例如:1的约数有:1;2的约数有:1,2;3的约数有:1,3;4的约数有:1,2,4;6的约数有:1,2,3,6;7的约数有:1,7;12的约数有:1,2,3,4,6,12;从上面各数的约数个数中可以看到:一个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有三种情况:①只有一个约数的,如1。

因此,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②只有两个约数的(1和它本身),如2,3,7③有两个以上约数的,如4,6,12属于第②种情况的,叫做质数。

属于第③种情况的,即:除了1和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一般地说,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就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例如:18=233这里的2、3、3都是18的因数,而2和3本身又都是质数,于是我们就把2、3、3叫做18的质因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8也可以写成3与6的乘积,即:18=36,无疑3和6都是18的因数,但3本身是质数,可以称做18的质因数,而6是合数,则不能称做18的质因数。

(3)互质数:两个或几个自然数,当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的时候,这两个或几个数,就叫做互质数(也叫互素数)。

例如:5和7,4和11,8和9,7、11和15,12、20和35。

上述这几组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都是1,因此,它们都是互质数。

在以上两个互质数中,如7、11和15这三个数,7和11是互质数,11和15是互质数,7和15也是互质数。

这类情况,我们就叫做这三个数两两互质。

小学数学中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

小学数学中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

小学数学中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

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

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

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

新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易犯的四大错误

新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易犯的四大错误

㊀㊀㊀㊀㊀160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4新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易犯的四大错误新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易犯的四大错误Һ黄美华㊀(厦门市同安区西洪塘小学,福建㊀厦门㊀361100)㊀㊀ʌ摘要ɔ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新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容易犯的四大错误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在概念教学中给新教师一定的启示.ʌ关键词ɔ新教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错误在数学教材中,概念随处可见. 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有500多个[1]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㊁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新教师作为教育队伍的新生力量,刚走上工作岗位,相对缺乏教学经验,不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把握相对不到位.一㊁肤浅地教学概念,缺乏对概念本质的应有挖掘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通过相关学习素材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②通过分析㊁抽象和概括,使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的本质;③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应用概念.新教师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往往缺乏对概念本质的挖掘.首先,概念的引入不当或无效,没有扣住概念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感性材料是学生感知概念的基础.例如,教学 倒数 时,有的教师以 倒说汉语 引入新课,这样可能误导学生,认为倒数就是把分子㊁分母颠倒位置,只有分数才有倒数,小数没有分子㊁分母,学生可能会认为小数没有倒数,像135这样的带分数,学生找到的倒数可能是153.其次,对概念的理解没有抓住本质特征.例如,关于 角 的认识,许多新教师都会让学生讨论 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长短的关系 .实际上,角的两条边本质上是射线,可以无限延伸.判断角的大小并非看角的两条边的长短,而是看这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张得越小,角就越小.教师要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注意学生对角的概念产生的误区,及时地进行纠正,并且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的概念,通过角的度数㊁角的图形㊁角的大小等重要的维度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角的概念的过程中出现的理解性的偏差,让学生对角的认知从 由一个顶点㊁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上升到 两边之间的空间区域 .最后,对概念的应用没有凸显本质.如在画三角形的高的练习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三角形都是水平放置的,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认为高都是竖直的,这不利于学生对高的本质的理解.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三角形应该是不同类型的,如锐角三角形㊁直角三角形㊁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位置也应该有所不同,正放㊁斜放㊁倒放,通过画不同的三角形的高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本质,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 ,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一条垂线段,而非竖直线段.二㊁孤立地教学概念,缺乏对 概念框架 的应有把握概念具有发展性和阶段性.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新教师由于对教材不熟悉,钻研不够或缺少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的意识,往往会孤立地进行概念教学,只注重当下正在教学的概念,而缺乏对 概念框架 的应有把握,忽视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一,搞不清概念之间的顺序和内在联系[2].如对 数 这个概念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一年级认识1,2,3, ,三年级上册引进了分数,三年级下册引进小数,六年级下册引进正㊁负数,初中引进有理数和无理数 又如,对 0 的认识,开始时只知道它表示没有;然后又知道0可以表示起点,可以表示它所在的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起到占位的作用;可以表示温度,0ħ是水结冰的温度,而不是没有温度;可以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界限.第二,缺乏对近似概念的对比㊁辨析.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相对接近,但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如,周长与面积,面积与体积,体积与容积,数位与位数,奇数与质数,偶数与合数,化简比与求比值,分数㊁除法与比 对这些概念,学生不易区分,教师要及时把它们加以分析对比,从而避免概念的混淆.例如,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我们知道,可以分为1,质数和合数三类.在教学中,不少新教师没有对质数和合数两个概念加以对比㊁辨析,没有强调0和1这两个特殊数,学生就可能得出 质数和合数 或 0,1,质数和合数 这两种错误的分类.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有整体意识.所谓 整体 不单单是指一节课㊁一个单元的数学概念之间的系统性问题,更多地是指整个小学阶段的 概念框架 ,甚至是数学这个学科的 概念框架 .我们要清楚所教学的数学概念所在的 概念框架 中的具体位置,并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能够联系不同年级对概念的表述,知道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概念应该掌握到哪个程度,让学生在 概念框架 中获得概念,而不是单纯.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161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4地追求所谓的 知识点 的掌握.正如帕斯卡所言: 我认为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各个部分,同样地,不特别地认识各个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 故离开 概念框架 ,任何数学概念的教学都将失去教育意义和思维意义.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对众多互相关联的数学概念的辨析与再联结,然后形成系统,而不是对单个数学概念的记忆或认知.三㊁过多地动手操作,缺乏对数学概念的应有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探究式㊁动手操作㊁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中.新教师重视学生在 操作 中学习,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以及操作完成后对数学概念的思考.其一,动手操作的要求缺少对概念的思考.没有思考的操作活动,无异于机械活动,会失去教学的意义.其二,动手操作后没有让学生去思考㊁讨论概念的本质,而是直接揭示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在不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缺少引导学生去思考㊁讨论概念的本质,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概念的环节,省略了学生逐步舍弃事物非本质属性㊁挖掘本质属性的思考过程和概括过程.如此,既不利于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于表面,而无法触及本质.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有的新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没有经过观察与思考,就直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边做边思考,并积极交流.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与课堂的分组交流,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达到推导出公式的课堂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观察,主动发现图形出现的变化,并且就不同图形间出现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圆的形状.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在学习这一公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过于干涉学生的观察与讨论,只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在这种相对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可以更加自如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就圆与长方形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四㊁过快地形成概念,缺乏对学生接受程度的应有考虑数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数学概念本身就是过程与对象的辩证统一.所谓过程是指可操作性的法则㊁公式和原理等,而对象则是数学中定义的结构关系.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概念过程的 凝聚 和概念对象的 展开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由 过程向对象转化 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新教师往往容易忽视 过程向对象转化 时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转化得过早,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获得与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单位12时,新教师在引导学生用12来表示生活实例 圆的一半,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一米的一半,4个苹果的一半,12颗糖果的一半时,往往没有对诸多的12进行区分㊁比较,就概括出12的内涵.事实上,大量举例之后,教师还需要对12进行分析㊁比较,得出12可以表示 不同的量 面积㊁周长㊁长度㊁数量等. 量 虽不同,但 数 却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就形成了12的 不同又相同 的表象,即某个具体量的一半.要获得12的本质意义,还得继续引导学生舍弃 量的不同 ,关注 数的相同 ,即 某个抽象量的一半 或 单位1的一半 .又如,教学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时,有的新教师直接抛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使得学生的接受度降低.事实上,教师可以尝试设置一个图形的分类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图形的边的特点并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对概念的接受度会更高.比如,教师可以出示长方形㊁正方形㊁三角形㊁圆形㊁梯形㊁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让学生根据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长方形㊁正方形㊁梯形㊁平行四边形均由四条线段围成,从而揭示了四边形的概念.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继续对长方形㊁正方形㊁梯形㊁平行四边形进行分类.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刚学的平行线的知识进行分类,把长方形㊁正方形㊁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至此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内涵包括:两组对边分别平行㊁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㊁两组对边分别相等㊁对角线互相平分.概念是从边的特点揭示内涵,它的外延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形㊁正方形㊁长方形㊁菱形.总之,新教师在建构概念时,要尽量避免以上四种错误,教学时,不要肤浅地理解概念,而要挖掘概念的本质,围绕本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感知有关事物的表征,引导学生探究概念本质;不要孤立地进行概念教学,而应具有整体意识与系统性,理清概念之间的顺序和联系,并及时对近似概念加以辨析,让学生在 概念框架 中习得概念;不要过多地动手操作,而忽视学生对概念的应有思考,要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结束后思考㊁讨论㊁概括概念的本质;不要忽视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过快地形成概念,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为 过程向对象转化 创造条件.ʌ参考文献ɔ[1]闫天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2]张德才,左清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2):102..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易混淆的15条小学数学基础概念,你都清楚吗?01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

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

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

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

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

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

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

于此,从“自然数的基数性”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2.2 把“0”作为自然数,不会影响自然数的“运算功能”“0”加入传统的自然数集合,所有的“运算规则”依旧保持,如新自然数集合{0,1,2,…,n,…}中的任何两个自然数都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而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

同时,加法、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0”加盟到自然数集合实属理所当然,而不仅仅是人为的“规定”。

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数和它的功能,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时不仅要知道和记住数学的“定义”和“规定”,还应该思考“规定”背后的数学涵义。

有效数字是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而提出的。

同一个近似数如果在取舍时,保留的有效数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数字少更精确。

一般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到那一位上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近似数0.00309有三个有效数字:3、0、9;0.520也有三个有效字:5、2、0。

而0.00309中左边的三个零,0.520中左边的一个零,都叫做无效数字。

“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这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例如:加法“2+3=5”,其逆算为“5-2=3”,“5-3=2”。

故此,加法的逆运算只有减法;减法“5-2=3”,其逆算有“5-3=2”,“2+3=5”。

故此,减法的逆运算有减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综上可知,只能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而不能说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理,也只能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不能说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时,很多小朋友会自然提出这样的疑问,如:“饲养小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为什么“12÷3=4”的后面不写“倍”呢?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质疑(学生有较强的解题规范意识)。

但同时又该对学生说明:在解答应用题时,得数后面一般要写上的是数的单位名称如:12只的“只”;8克的“克”。

一个数只有带上单位名称,才能准确地表示出一个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轻重等等。

但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例如,上面的计算结果“4”,表示12里面有4个3,就是12只小鸡是3只小鸭的4倍。

所以,在算式里不写“倍”,以免“倍”与单位名称发生混淆。

在第一学段我们学习了“倍的初步认识”,认识了概念“倍”,而在第二学段,我们又学习到“倍数”这个概念。

那么,“倍”和“倍数”这两个词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这两个词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倍”指的是数量关系,它建立在乘除法概念的基础上。

例如:男生有10人,女生有30人,因为“10×3=30”或者“30÷10=3”,我们就说,女生人数(30)是男生人数(10)的3倍,也可以说,男生人数(10)的3倍等于女生人数(30)。

勿宁说,“倍”其实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商(这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等各种表现形式)。

“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它建立在整除概念的基础上。

例如,30能被6整除,30就是6的倍数。

可见,“倍数”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具有特定的指向性),而且对数的形式有特别的要求(必须为整数)。

同时我们又看到,30也是6的5倍,因为6×5=30,“6×5”表示6的5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倍”的涵义应宽泛于“倍数”,后者可以视为前者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种表现。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小〕时并非国际时间单位。

在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我国统一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把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把非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作为辅助单位。

(注:〔〕里的字,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这样,在我国范围内使用的法定时间单位就有:天(日)、〔小〕时、分、秒。

由此,“时”既可以表示时间,又可以表示时刻。

由于“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在实际应用时间单位“时”时,现行教材作了如下处理:7.1当列式计算出时间的长短时,在得数的括号里写上时间的单位“时”。

例如:超市营业时间:21-9=12(时)。

(此处可省略“小”字)7.2在用语言表述时间的长短时,为避免“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则在“时”的前面加上一个“小”字。

例如:超市营业时间12小时。

7.3在用语言表示时刻时,一律不得出现“小时”字样。

例如:公园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园(而非7小时30分)。

从形式上看,此例将“改写”与“省略”两种对数的变化置于了同一个要求之下(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真希望编者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改写”与“省略”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表现在:8.1目的不同。

“改写”的目的是方便对大数的读写,而“省略”则是取数的近似值。

8.2方法不同。

此处的“改写”是去掉“亿”位后面的0,再写上一个“亿”字,而“省略”除了要找准“亿”位,还要考虑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是几,然后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8.3符号不同。

“改写”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大小并未改变,所以用“=”号连接;而“省略”既改变了数的形式,又改变的数的大小,所以用“≈”连接。

这两个词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语言中是替代使用的,其实不然。

“路程”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路线的长度;而“距离”则指连接两个地点而成的直线段的长度。

“路程”所经过的路线可以是曲形线,也可以是直形线,还可能是折形线。

一般情况下,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程”要大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当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线为直线时,路程和距离才相等。

虽然老师们都知道这个等式是成立的,但我们的学生却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怎样绕开”极限”寻找能为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证明途径。

先看看分数单位的含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显然,在分数意义中,关键是“分”,没有“分”,就没有“份”。

因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最少份数是2份(如果是1份,也就无所谓“分”),由此得到的分数单位是1/2,所以1/2是最大的分数单位。

尽管就广义的分数来说,1/1也可视作分数,但它已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识的与整数对立的那种分数(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所产生),故此,最大的分数单位应以1/2为宜。

分数的定义明确告诉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其中,分成的份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要表示的份数叫做分子。

由此可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应该是非零自然数。

从这个意义来说,以上这几个数徒具分数的形式,而不具分数的实质,因此都不应该视为分数。

进而,在考查学生对“分数”涵义的理解时,应着眼于通常意义上的分数,将上述这些变异形式纳入思考的范围,其本身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且会令诸如“分数都大于0”等命题的真与假陷入尴尬。

6要弄清这个问题,先得弄清“6”的性质。

显然,此处的“6”其实质是一个“数”,而非一个“量”,求“比6多1/2的数”应属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范畴,问题中的“多几”都是确定的具体数,这里的“几”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所以,这里的“1/2”是指在6的基础上“多1/2”这个“1/2”数的本身,而非“6的1/2”。

所以,“比6多1/2的数”应该是“61/2”。

当然,如果题目确定为“比6多它的1/2的数”,那答案则属于后者。

先来看看新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类似问题的理解。

同一课程标准下,不同的教材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这给执教者带来了困惑:到底可不可以不乘100%呢?笔者以为,求“××率”其结果必定为百分率。

以出勤率为例,就是求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如果公式只写成: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我们说这只是分数形式(也即是求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几分之几”),并不是百分数。

因此,在公式后面乘上“100%”,既可以使计算数值大小不变,又能保证结果形式满足百分数的要求。

因此,计算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的公式中,都应乘“100%”。

同时建议各版本教材的编委统一思想,以免给一线教师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根据课标教材定义: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由此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0度的角是什么角,也是锐角吗?事实是,锐角定义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小学数学中所讨论的角都是正角。

习惯上,我们把射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的角叫做正角,射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的角叫做负角,当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时,就把它看成零角。

如果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大小的角,就应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