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设计论文之反倾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论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政策_新建3
![论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政策_新建3](https://img.taocdn.com/s3/m/f4ed0314964bcf84b9d57ba8.png)
论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摘要】反倾销是指某一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某一进口国进行出口,并且损害或者威胁了其已建立的产业,或者阻碍了其正在建立的产业的发展时,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来实现产业救济。
反倾销被一些国家不当使用从而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和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商品的低价位,导致中国的出口产品被一些国家视为反倾销的关键目标。
自从反倾销措施实施以来,中国遭受的损失越来越大,若要保持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中国必须认清这一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本文基于反倾销现状、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的分析上,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如何面对反倾销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反倾销;出口企业;现状;原因;对策On the impact on China's export enterprises and theirresponse to anti-dumping policyjs1004316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3 class Li YanAbsrtact: Anti-dumping refers to a exporter on the world market at a price lower than the normal value for export to an importing country, and the injury or threat of it has established industry, or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being established industries, the import national anti-dumping duties to achieve industry relief. Anti-dumping is the improper use of a number of countries in order to become the primary means of trade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s, as well as low-cost Chinese goods, leading to China's export products are considered some of the key objectives of the anti-dumping countri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China suffered increasing losses, to maintain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China must recognize this situation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abroa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nti-dumping situation, causes and impact of China's export enterprises to face anti-dumping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Anti-dumping Export enterprises Reason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1)(一)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 (2)(二)涉案产品范围逐渐扩大 (3)(三)反倾销关税税率日益增长 (3)(四)涉案金额不断提高 (4)(五)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 (4)二、中国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投诉的原因 (4)(一)贸易保护的再次兴起 (4)(二)出口秩序的混乱 (5)(三)低价销售的客观存在 (5)(四)国外对中国实施歧视性政策 (5)(五)中国企业对国外倾销指控的消极应诉 (6)三、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应采取的对策 (6)(一)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创建品牌 (6)(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减少贸易摩擦,开展国际化经营 (7)(三)实施外贸出口多元化战略,完善营销策略 (8)(四)企业增强反倾销意识,积极应诉 (9)(五)培养人才,健全反倾销应诉的机制 (9)(六)建立反倾销调查的预警机制 (10)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1)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日益增长,在对外出口贸易中,我国出口企业遭受到国外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起诉,涉案的金额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纺织、服装、海鲜等都是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现在却成为国外对华反倾销的“重灾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下,如果企业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对中国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5efa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5.png)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出口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较低,质量高且竞争力强,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和惩罚措施。
本文将探讨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并分析对策。
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在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时,被其他国家认定为以不公正的低价销售,并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罚的行为。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偏低。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以及经济规模大的优势,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的竞争力很强。
这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也引起了其他国家企业的不满和抱怨。
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中国出口商品更具竞争力。
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高端技术产品,提高整体竞争力。
加强质量监管和产品认证。
加大对出口商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力度,提高产品的合规性和可信度。
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处理贸易纠纷,提高国际市场的声誉和形象。
加强国际合作和谈判。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贸易规则的制定,建立更加公正和透明的贸易体系。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进展,为中国出口商品提供更加稳定和公正的市场环境。
加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提高国内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由重工业向创新型经济发展,减少对低附加值出口商品的依赖,降低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风险。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寻找解决的对策。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质量监管和认证、加强国际合作和谈判以及加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减少遭受反倾销的风险。
反倾销毕业论文范文
![反倾销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2c4a5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9.png)
反倾销(Anti-Dumping)是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针对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不同的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公平竞争,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促进公平贸易。
本文将从反倾销的定义、原理、国际反倾销现状、反倾销对产业的影响、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对反倾销问题进行探讨。
一、反倾销的定义和原理反倾销是指一国政府采用的,以惩罚倾销行为为目的的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税、反倾销限制措施和反倾销调查等。
倾销是指某些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或低于出口国市场价格的价格向其他国家出口货物。
倾销行为扰乱了国际市场的正常秩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和市场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引入反倾销制度可以保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稳定。
二、国际反倾销现状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反倾销制度主要由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各国自身反倾销法律构成。
根据WTO的规定,成员国只有在符合反倾销协议规则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反倾销行为。
目前,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反倾销制度,其中包括美国、欧盟、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WTO统计,全球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已经从1980年代的数百起,增长到了2019年的超过2500起,其中大部分是由欧盟和美国发起的。
三、反倾销对产业的影响反倾销可以有效防止倾销行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促进公平经济贸易的发展。
而对于被反倾销制度影响到的企业,则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
反倾销税的加征将使被征税产品的价格上涨,进口商需要支付额外的税费。
这可能增加了进口商的成本,也让本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
此外,反倾销调查所涉及的律师费、调查费用等也可能对企业造成财务压力。
四、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成为了全球贸易的重要节点,也面临着来自其他站在全球贸易顶端的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和压力。
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一度处于弱势地位,曾经遭到过许多国家的反倾销行为。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加强国内产业改革,提高质量效率水平,逐渐走向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
2024年我国反倾销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反倾销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ff8d1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8.png)
2024年我国反倾销研究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时常被一些国家用来遏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反倾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维护我国贸易利益、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反倾销的发展历程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以来,经历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更加注重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逐步完善了反倾销法律体系。
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反倾销条例、反倾销调查规则、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反倾销法律体系。
二、我国反倾销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反倾销意识不足:一些国内企业对于反倾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对反倾销的经验和策略。
反倾销调查程序复杂:反倾销调查涉及多个环节,程序繁琐,耗时较长,给国内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倾销逐渐成为各国常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反倾销调查的风险增加。
三、我国反倾销的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应对反倾销挑战,我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提高反倾销意识: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能力和意识。
完善反倾销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体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为企业提供更加明确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我国反倾销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
例如,某家电企业在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时,积极应对,充分展示自身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最终成功化解了反倾销风险。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a5c66058fafab069dc02cc.png)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倾销使进口国同类企业或产品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压力,甚至造成进口国同类行业难以起步的恶果。
各国政府这本国同类产业集团的压力下,,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以抵消出口国对进口国市场的强烈冲击,保护本国同类产业的发展。
反倾销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恢复公平贸易的政策行为。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措施出口国目录一、反倾销的含义 (1)二、我国商品遭到反倾销的原因 (1)(一)国际环境方面原因 (2)(二)国内整体经济环境方面原因 (3)(三)出口企业自身原因 (5)三、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6)(一)反倾销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6)(二)对中国实行反倾销的国家越来越多,商品也越来越多.. 7 (三)对中国产品价格确定具有明显的歧视性 (8)(四)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大 (9)四、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9)(一)对企业产品的影响 (10)(二)影响我国产业结果调整 (12)(三)反倾销诉讼的增长导致恶性循环 (12)五、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13)(一)政府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13)(二)企业应对措施 (16)(三)行业协会的对策分析 (17)参考文献 (20)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随着世界经济中保护主义思潮的强化和我国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外国特别是西方主要贸易国家对华出口商品的反倾销不断增多,涉及几千种商品,并有继续增强的趋势。
在整个国际贸易中,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阻止都大大减少的情况下,各国普遍采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随着我国与全球经济的接轨和相互渗透,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中国出口商品当成反倾销首要目标。
一、反倾销的含义倾销是指一国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输入到另一国的流通领域的行为。
反倾销是指当上述这种行为确实存在,并对该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威胁,或对建立该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则该国可通过调查确立倾销行为的存在,由此该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及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规则对中国出口影响的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规则对中国出口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be6f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9.png)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规则对中国出口影响的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不断加强。
反倾销措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不仅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影响,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就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规则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反倾销规则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反倾销是指在进口国采取可保证公平贸易的办法来制止进口倾销行为,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利益。
其适用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钢材、化工、纺织、鞋业、机械等制造业领域,以及农产品、鱼类、木材等传统领域。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反倾销规则制度是国家间协商的结果,各国自身的利益考虑也是对其实施的重要原因。
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反倾销的主要国家有美国、欧盟、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
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多数来自美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
二、反倾销调查的程序与后果反倾销调查流程繁琐,时间长,费用高,从立案到最后决定往往需要数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
具体程序包括:控告书-询问书-提交案例-SGP-初裁-复裁-最终裁决-上诉-执行等。
而对出口企业而言,反倾销调查结果不容忽视,最严重的后果是贸易壁垒、加征关税和动荡市场。
在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配合披露公司财务、运营、出口等相关信息。
在裁定出反倾销措施后,由进口国政府设置倾销关税,用于限制进口公司的价格,或采取数量限制或禁止进口等措施。
由于倾销关税的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市场份额缩水,甚至可能被淘汰。
三、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被频繁使用,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被美国、欧盟、印度、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超过400起。
最显著的例子是在2018年,美国进行了301调查,对中国多个行业发起451项反倾销和67项反补贴措施调查,中国出口受到了大幅度的限制,出口企业利润大减。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出口经济的影响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出口经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40e662b941ea76e59fa04cf.png)
谈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的分析摘要: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政策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由于世贸组织对反倾销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严重受害国,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试图探讨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倾销;经营理念;价格承诺一、反倾销问题的发展现状反倾销是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原本是对立的,但发达国家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和它扩张性的本质,决定了现在推行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意志的体现。
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他们自己的经济制度,作为要求他国参加国际经济的准则,从而达到掠夺他国资源和财富的目的。
同时,发达国家又利用制度上的优势,以合法的理由为借口,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设置贸易障碍,以保护其本国的自身利益,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因此,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国家既掠夺了他国又保护了自己。
所以,对于国外的反倾销,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一种贸易保护的措施,而应将其同现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联系在一起,认清其实质。
反倾销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贸易保护的最高级工具之一,行之也最有效。
它具有高度隐蔽性的特征,能够利用反不正当竞争的合法行为作掩护,实施贸易保护。
二、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首先,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3年我国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12.7%降至约11.5%,其中工业品由11.7%降至约10.6%,农产品由18.5%降至约17.4%;在非关税措施方面,将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与许可证,提高进口配额增长率和非国营贸易配额量。
因此,在世界市场供求失衡、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口宏观调控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e029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8.png)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反倾销措施可能导致我国商品出口量下降。
由于受到高额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我国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降低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减少了我国商品出口的数量。
其次,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价格压力。
在面临国际反倾销措施时,我国出口商往往被迫降低商品价格以保持竞争力,这不仅可能减少出口商的利润,还会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国际反倾销也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
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一些中国产业可能面临关闭或减产的风险,进一步导致产业结构的扭曲,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
针对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缓解影响。
首先,我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寻求互利互惠的合作机会。
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商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可以降低我国商品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风险。
其次,我国可以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来应对国际反倾销。
我国应加大对关键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国还可以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服务贸易等高附加值的产业,来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降低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风险。
另外,我国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反倾销调查和争端解决机制。
通过参与反倾销调查和争端解决机制,我国可以有效维护自身的利益,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合理的贸易限制,并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做出贡献。
总之,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非不可克服。
通过加强贸易合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反倾销带来的挑战,实现我国商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27724c7aa00b52acfc7cabc.png)
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迅猛发展。
但同时,国外对华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案件也迅速增加,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出口贸易面临严重威胁,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出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给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反倾销;影响:应诉策略一、倾销与反倾销概述(一)倾销“倾销”一词,原意指低价抛售商品,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者带来损害,是一种不正当的贸易行为。
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倾销很早就产生于商品的市场交易之中。
现代意义上的倾销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
(二)反倾销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政府对倾销商品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倾销产品采取价格承诺或征收反倾销税的一种法律制度;传统上是“抵制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贸易”的重要手段。
现代意义上的反倾销已演化为WTO体系内的一种“特殊保护工具”和“国家间的战略行为”。
二、中国面临反倾销的形势分析(一)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占世界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我国从1996年起就成为全世界出口产品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1995年至2005年,中国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是同期世界反倾销立案调查总量的16.5%。
从1998年开始,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占世界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上升,且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仍在加剧。
(二)诉倾销的产品品种多、范围大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反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品种越来越多,且科技含量高的商品也遭到倾销指控,对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前对华反倾销所涉商品已达四千余种,涉及到五金矿、化工、机械、家电、工业、纺织等多种产品,其中又较明显的集中于化工、钢铁、其他金属和纺织产品,这些商品正是我国出口最多、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政策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政策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055a0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0.png)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政策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一、反倾销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反倾销政策是指针对进口商品进行的补偿性措施,用以维护国内产业的利益和市场秩序。
所谓倾销,是指向一国出口商品时,以低于其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进而破坏进口国市场秩序、伤害进口国产业。
反倾销政策原本是一个对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角度来看,反倾销政策的主要作用有:1、刺激国内产业发展。
因为反倾销税对倾销品有效,减少了进口商品的市场份额,造就新兴产业的机会,支持出口商业,为本国就业提供了保障。
2、保护消费者权益。
倾销品可破坏均衡的市场情况,阻碍消费者享有多样性选择。
3、维护市场秩序。
倾销品人为地操纵市场价格,威胁了市场经济的正义性和竞争力。
二、反倾销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反倾销政策有多重利用。
一些国家通过将反倾销税作为对外逆差的制衡手段。
进口国使用反倾销税调整取得的价值,以及用倾销税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愿望。
一些国家则借助反倾销税的威力赢得更公平的贸易条件,促使出口国改变造成逆差的倾销性行为。
反倾销政策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一方面,反倾销措施的使用有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
另一方面,倾销的实际影响也要考虑到,如会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进口国即便不采取打击型的政策,它们也会受到损失。
三、反倾销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大型的出口国家,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出口过程中,中国企业也会遭遇一些打击型的反倾销政策。
最严重的案例就是美国缘故改变计量方式,把钢材及铝料视作国家安全产业,启动钢铝关税。
反倾销政策对中国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被打压的中国出口企业需要承担额外的经济成本,包括支付税款和进行调整生产线,其次,打压似乎不会因为打击企业而终止,而是有治标不治本的趋势,最后,打击中国出口企业的带有不公平性,阻碍了中国走往平等互利同胞之路,推迟了全球贸易大环境的公正性建设。
综合来看,中国政府过去对反倾销税屡次表示强烈反对。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d545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9.png)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本文将从问题的本质、造成问题的原因和中国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要解析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必须了解反倾销的定义。
反倾销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以远低于其市场价的价格销往其他国家,对进口国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时,进口国政府会对这些出口商品作出限制和征收额外反倾销税。
反倾销措施往往会带来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
造成中国遭遇反倾销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受到许多国家的贸易壁垒的打压。
第二,中国的出口商品大量涌入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的某些出口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给其他国家的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四,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存在过量产能和补贴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以上原因综合起来,导致了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
针对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中国可以加强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合理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避免通过单边行动来解决问题。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改革和更新,减少不合理的贸易壁垒。
中国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挑战,其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价格竞争、品质问题和知识产权等。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合作与谈判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技术创新等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和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逐步提升。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a20bc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8.png)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企业的不断壮大,中国出口商品也越来越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
然而,在出口商品中,中国也常常遭遇到反倾销的问题,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本文将对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政治及经济压力反倾销往往会在国家之间产生贸易争端,这种争端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在一些国家政界和贸易界中,反倾销往往被认为是维护本国企业的一种手段,通过对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措施,能够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来竞争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品遇到反倾销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国际政治和经济背景所致。
2、技术封锁另外一种原因是技术封锁。
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很多产品的技术含量都十分高,并且技术难度也很大。
对于国外的一些厂商来说,如果想要掌握这种技术并生产同类产品,需要经过很多年的研发和实践,花费也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反倾销的方式来达到技术封锁的目的,防止中国出口商品对它们的市场产生威胁。
3、贸易玩弄还有一种情况是贸易玩弄。
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有很多企业会通过低价出售产品来获取市场和订单。
对于国外的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出现不公平竞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选择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1、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首先,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应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来避免反倾销的问题。
在中国出口贸易中,有很多企业会通过低价出售产品来获取市场和订单。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的企业也会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进行竞争,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会加剧。
因此,提高产品价格和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是应对反倾销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2、积极应对贸易争端另外,中国也应该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反倾销的问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99c52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b.png)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已成为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1. 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是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如设立关税壁垒、采取反倾销措施等,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入。
这样的措施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出口商品受到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2. 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和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和知识产权问题也是中国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对中国商品的质量和知识产权问题表示担忧,认为中国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侵犯知识产权,因此对其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减少反倾销调查至关重要。
3. 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中国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也是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中国企业不得不依靠出口来消化产品产能。
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入国际市场,引发了国外企业的贸易摩擦和不满,从而增加了中国商品受到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二、对策1. 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为了解决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反倾销调查问题,中国企业应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增强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减少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同时,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中国商品的附加值,也可减少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商品的限制。
2. 推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企业还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
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对外依赖,减少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的技术成果和创新成果,提高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防范和解决能力。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71d433b14e852459fb578e.png)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反倾销是世界性“困局”按照目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反倾销。
而在世界反倾销行动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
根据WTO的统计显示中国出口受到国外反倾销损害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与其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非常不相称,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该如何面对,减轻或防止其损害,发挥出更好的优势。
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发展和稳定对外贸易环境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反倾销、对外贸易、应对措施反倾销是政府采取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或者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来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了与其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对外贸易更是飞速发展。
至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抵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取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
我国也成为该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一、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及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一〕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1、反倾销调查数量居高不下。
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时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
其中反倾销6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l6起,特保调查5起。
2、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增多。
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
据统计,1995年至2006年,这些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已占我国反倾销调查案数量的60%以上,而且以后还会增加。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cba9c6e783e0912a2162a98.png)
倾销分为国内倾销和国外倾销。国内倾销指的是企业清
算或清仓甩卖时低价出售商品的行为 。 是较常见的贸易手
段。 国外倾销指的是以低价将国内有限市场无法容纳的商品
高。只有纳税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 才能对税务筹划提出更 多的要求。
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使
税务筹划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 或者使税务筹
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 从而避免税务筹划风
3 . 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 作为企业管理层 , 应该高度重视 纳税风险的管理 , 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 更要体现在领导 者管理意识中。由于税务筹划具有特殊目的。 其风险是客观
收政策精神的同时, 时刻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
动, 是集法律、 税收、 会计、 财务、 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 体的组织策划活动。 税务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
质, 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 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
各部门合作配合的协作能力。 税务筹划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方 面有赖于个人 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纳税人素质的提
口, 冲击国内市场, 恶化中国外商投资环境, 阻碍中国产业结
构调整和技术改进的进程。其应对策略:
( 政府度 一)
1 . 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反倾销的本质。我国政府应引导企 业认识清楚反倾销的本质,不应总是在遇到反倾销指控时, 再临时抱“ 佛脚”平时就应该具有反倾销意识。遇到反倾销 ,
不变的, 国家的税制、 税法、 相关政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地调整或改变, 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必须保持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8c030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5.png)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货源国之一。
然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反倾销。
倾销是指企业出售产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或者低于在本国出售产品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反倾销是指其他国家对中国倾销产品进行的惩罚性关税。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措施主要来自美国、欧盟、印度、巴西等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采取措施应对反倾销的威胁。
一、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1. 减少出口收入目前,中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主要包括纺织品、电子产品、钢铁制品、化工产品等。
如果这些商品遭受反倾销,中国的出口收入将受到影响,导致减少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不平衡。
2. 扰乱行业发展反倾销能够扰乱出口行业的发展节奏,导致出口商失去市场优势,客户转向其他国家的出口商,而中国的出口行业将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
3. 影响就业和经济发展中国出口行业的发展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反倾销对出口行业的死亡将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降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反倾销的应对措施1. 争取贸易伙伴的理解和支持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
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便在遭受反倾销打击时,有足够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市场变化而不至于垮掉。
3. 调整出口结构中国在出口方面依赖单一的市场,而把出口市场分散化可能是一项有效的政策。
中国应该加强面向新兴市场的出口,如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这些市场在进口方面仍然相对开放。
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可以降低对某些市场的依赖和对某些商品的依赖。
4. 加强对反倾销工作的研究和规划反倾销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应该全面深入地分析反倾销问题,并进行长远规划,并制定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反倾销的战略和策略。
同时,中国应该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有力的反倾销战略体系,以应对反倾销的问题。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7eec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e.png)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倾销的方式进行竞争,对本国产业造成不正当竞争的损害,从而采取相应的反倾销措施。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将从反倾销的原因、对中国出口商品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反倾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外国厂商通过倾销的手段将商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到中国市场,破坏了中国本土产业的正常竞争秩序。
中国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反倾销措施也是一种手段。
一些国家认为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例如汇率操纵等,导致中国出口商品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反倾销措施对中国出口商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反倾销措施使得中国出口商品面临更高的关税和限制性措施,导致商品进入其他国家的成本上升,减少了出口的利润空间。
反倾销措施也会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直接的竞争压力,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反倾销措施还可能引发贸易争端,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双边关系。
针对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中国可以积极应对反倾销调查,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合作,推动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合理解释和应用。
中国可以加强与进口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采取过激的对抗性措施。
中国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升级、创新和质量提升等方式,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减少对价格竞争的依赖。
中国还可以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做好应对准备。
中国还可以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放和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被反倾销的可能性。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中国需要通过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加强与进口国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及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放和改革等措施,应对反倾销带来的影响,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34186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a.png)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一直存在。
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在其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商品价格低于本国生产同类商品的成本价格,并且对本国的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因此采取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市场。
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规模经济优势,使得其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低廉。
这也导致了中国出口商品价格较低,容易被其他国家指责为倾销。
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平衡。
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品、家电等。
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竞争激烈,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竞争的侵害。
这些措施也被其他国家视为不公平贸易行为,并进行反倾销调查。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避免出现价格偏低的倾销行为。
加强国际贸易的规范性。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秉持自由贸易的原则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消除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行为。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协商。
中国可以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和对话,解释自身出口商品价格的合理性和竞争力,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质疑和反倾销行为。
中国可以继续推进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风险。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外交手段、贸易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手段来解决。
通过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国际贸易规范、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协商以及推进国内供给侧结构改革,可以有效应对和解决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8861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9.png)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国出口商品面临反倾销的背景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情况愈发严重。
主要是由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和出口规模庞大,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一些国家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限制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形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加强对反倾销政策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化解这种风险。
1.2 反倾销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一种体现。
当中国出口商品受到反倾销的限制时,将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
反倾销措施会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受到影响,导致市场竞争能力减弱。
由于反倾销措施往往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这将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和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
反倾销措施也会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由于反倾销调查的程序繁琐,时间长、成本高,一旦中国出口企业受到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将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和经营风险。
受到反倾销限制的中国企业可能需要调整自身生产和出口策略,寻求新的市场和竞争优势,这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反倾销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中国政府和相关产业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反倾销挑战,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反倾销调查的程序与规定反倾销调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进口商品涉嫌倾销进行的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是否对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
反倾销调查通常由进口国的贸易部门或相关机构负责进行,并根据国际贸易规则和相关法律程序进行。
反倾销调查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立案调查、调查公告、调查问卷、现场调查、立案审查和最终裁定。
立案调查阶段主要是贸易部门接受申诉,并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是否需要展开正式调查。
调查公告阶段贸易部门会发布公告,征集相关证据和意见,并向涉事企业发放调查问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倾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经济与工商管理经济系05021013陈芷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也迅速增加,中国出口商品由于廉价劳动力导致的低成本产生的低价位,使得一些国家将我国的出口商品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这一问题也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影响,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反倾销、出口、政府和企业的对策一、反倾销的概念反倾销是指某出口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进口国市场,并对其已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威胁,或对其正在建立的产业发展造成实质阻碍时进口国通过征收反倾销税等方式实施的产业救济措施。
反倾销的初衷是抵消不公平竞争,但是目前反倾销被一些国家不当使用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根据的《反倾销协议》,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成员方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⑴存在倾销。
倾销是指一个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出口方旨在用于本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价格,在确定一个产品是否倾销时,必须比较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于出口方的国内消费价格。
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即被认为是倾销。
但是如果出口方国内市场销售行为不正当或者国内市场销售量较小时,倾销的确定不能根据出口价格和出口方的国内消费价格的比较,而应给把出口价格同一下两者之一进行比较:①同类产品出口到第三国的可比价格;②在进口产品生产成本上加上一半费用、销售与管理费用和利润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推定价格。
⑵存在实质损害。
实质损害是构成法律倾销与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条件。
实质性损害有三种表现,或是指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实质阻碍,或是指对进口国产业产生实质威胁,或是指对进口国新兴产业产生实质阻碍。
以下内容构成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或受到损害的威胁:①倾销进口大量增加,相对于进口国的生产或消费而言,或是绝对增加或是相对增加;②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或阻碍其价格的提高。
⑶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进口方如果要采取反倾销行动,除了证明进口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和对国内产业存在损害之外,还必须证明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证明进口国国内相同或相似产业的损害是由于进口产品的倾销造成的。
由于WTO对于倾销和反倾销的界定过于笼统和模糊,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经常假借反倾销名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频繁地采用反倾销手段处理与他国的贸易纠纷。
二、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1、反倾销案件数量与出口贸易额同步增长(如下图)世贸组织成员对华反倾销数量102030405060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年份数量数量摘编自《中国经济贸易年鉴2006》(1995-2005) 中国历年出口额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年份出口额数额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4(1993-2003)2、指控我国出口商品倾销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制裁的国家和地区只有2个,即欧盟和美国;80年代,指控我国出口商品倾销的国家和地区增为7个,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制裁的国家和地区急剧上升为40个,除了上市发达国家和地区外,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韩国等都纷纷加入对我国的反倾销行列。
如下图所示:对华提出反倾销的部分国家和地区020406080100欧盟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加拿大韩国国家件数件数数据来源:《国际商报》3、反倾销案件涉及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国外对我国反倾销不仅种类繁多,几乎涉及了我国出口的各大类产品,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遭反倾销指控的有46类,如鞋、布、帽、轴承、磷酸、相册、自行车链、罐头等,基本上是劳动与资金密集型的传统商品;90年代以来则有超过150类的商品如钢缆、电风扇、硅铁、硅锰合金、金属镁、锰、聚乙烯醇、草柑膦、自行车、服装、机床、塑料餐具等遭到反倾销指控,其中还包含有一定科技含量、作为我国出口升级且出口增长的商品,如彩电、电脑软件、微波炉、照相机、传真机等,涉及出口产品的金额巨大,其中很多我国拳头产品在被反倾销后,被完全逐出外国市场。
这无疑将对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4、反倾销示范效应日益增强我国一些出口商品在一个国家遭到反倾销投诉后,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纷纷对其进行反倾销调查。
下表显示我国频遭外国反倾销指控的出口商品清单: 商品首控年 首控国 续控国 鞋1981 加拿大 欧盟、智利、南非、哥伦比亚、新西兰、秘鲁、墨西哥 刷子 1983 加拿大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陶瓷餐具 1983 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美国、巴西 罐头 1982 美国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巴西 布料 1982 美国南非、墨西哥、阿根廷、美国 钢管接头 1985美国 以色列、阿根廷、欧盟、美国 铸铁件1988 澳大利亚 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 自行车1990 南非 加拿大、美国、阿根廷、欧盟、墨西哥、韩国 服装 1991 南非 智利、新西兰、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普通锁1992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浮法玻璃1992 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阿根廷打火机1990 欧盟美国、墨西哥、土耳其、波兰、新西兰、韩国、阿根廷纺织品1993 日本哥伦比亚、乌拉圭、南非铅笔1993 阿根廷美国、巴西、墨西哥5、反倾销案件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反倾销案件的金额多在几十万美元,几百万美元的已是大案,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则属特大案件。
90年代,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的扩大,反倾销案件涉及的金额也相应增大。
据统计,90年代发生的千万美元的案件达38起,占总数的%;而超过1亿美元的案件也打15起之多,占总数的%。
6、20世纪80年代外国对我国商品反倾销征税率一般都在40%以下,40%~80%的5起,120%以上的2起。
90年代以来,反倾销税率40%以上的有54起,占已结案的%,使80年代11%的2倍多。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权威经济学家的计算,我国出口商频遭外国反倾销所造成的损失约为年均100亿美元,近乎2个三峡工程所投入的成本费用。
7、外国对我国实行歧视性反倾销措施绝大多数国家对我国实行歧视性反倾销措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确定我国出口商品的正常价值时采用“类比国”或“替代国”制度;⑵对我国某一被控产品不论出口实际价格的高低,不分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均实行统一税率。
这些歧视性政策近年来虽然有所修改,但其限制条件极为严格,所以在实际操作上与以往相比几乎没有太大的改观。
三、从理论上分析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反倾销政策的主要做法是课征“反倾销税”,它是一种相等于倾销差价的额外进口税。
设某国对外国出口某商品,数量为Q2,价格为P2,低于其国内售价。
这引起进口国对其征收反倾销税T,是出口国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由MC上移至MC+T。
在新的边际成本=边际收入(MC+T=MR)的条件下,出口国的出口将减少:Q2→Q1,出口价格上升至P3,市场均衡点由A移至B。
对征收反倾销税的进口国来说,其得失为:政府获得T×OQ1(面积C)的关税收入;消费者剩余减少,部分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但此处仍有b+d净损失。
所以,征收反倾销税的社会福利净效应,取决于c与b+d的比较结果。
为便于比较,把c上移,可得到另一矩形P1P3×P3B,即a+b。
因为中一部分与b抵消,c与b+d的比较可转化为a与d的比较,如果a>d,则征税的净效应为正;如,a<d则净效应为负。
结论是,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提高进口国的社会福利。
而且,它与一般进口税不同,即使是小国也可能从中受益。
不过,从世界范围看,反倾销将减少社会福利。
出口国因进口国实行反倾销税可从提价中获得额外收入b,但要支付反倾销税c,相互抵消后有数额相当于a的净损失。
此外,出口国还将因出口减少损失OP2×Q1Q2的收入。
所以,出口国的总损失(a+OP2×Q1Q2)大于进口国可能的净收益(a﹣d)。
综合两国净效应,世界福利的总损失为梯形面积Q1BAQ2。
以下就具体分析中国面临的反倾销的原因及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四、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1、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WTO关于反倾销的定义是: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关于正常价值的确定通常有两种不同方法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值”的确定有三个标准,即出口国国内市场销售价、第三国出口价和出口国结构价;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则选择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市场经济第三国,即所谓“替代国”同类产品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
由于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承诺了15年的经济转型期,因此在反倾销案件中正常价值的确定采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
从欧美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来看,巴基斯坦、印度、墨西哥常被选为替代国,而这些国家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资源成本远远高于中国。
这样一替代,本来没有倾销,容易被裁定为倾销,而且倾销幅度可能还很高。
如中美彩电反倾销案件中,美方选择印度作为替代国,而印度的平均原材料价格是中国的6倍,必然高估了中国电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美国对中国彩电征收78.45%的关税。
2、对外出口增长迅速,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市场相对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出口贸易势头强劲,平均年递增13%,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近一倍。
我国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世界第15位攀升至2005年的第3位,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贸易国。
但是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顺差,1994年至2005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
出口市场的快速扩张、与主要贸易国家贸易顺差较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产品实行控制。
我国虽然长期以来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但对外出口市场仍然相对集中,出口产品70%销往美、欧、日三大地区,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产业产生冲击,容易引发反倾销。
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特别是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持续疲软,导致世界性的贸易保护再次盛行。
在关税壁垒日渐削弱的情况,一些国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90年代,世界反倾销案平均每年发生232起,2000年增加到251起,而2002年则猛增至348起。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且产品销售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容易成为反倾销的目标。
3、出口秩序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经营权不断下放,但有效的宏观调控及行业自律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出口,或骗取出口退税,竞相压价出口,往往导致恶性竞争和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