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丰强教授简况-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名单

体育科学学院(15 人): 刘晓光 杨忠伟 谭 华 吴东明 李佐惠 何跃春 赵海军 温键德 郭 荣 李 柱 陈爱萍 李志胜 周妙珍 黎建泷 李焕春
经济与管理学院(16 人): 李如芳 莫国梅 陈琼贞 罗双发 黄楷胤 程振源 董志强 曹宗平 李健英 黄炳坤 朱 琪 徐向龙 林秀丽 张 勇 高 波 刘 青
附属小学(7 人): 范夕高 黄江燕 林海鹏 马桂芳 姚霞晖 张文娟
幼儿园(3 人): 李月瑛 梁杏燕 李碧莹
梁承穗
华南师范大学 二OO八年五月十三日
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室 —10—
2008 年 5 月 16 日印发
历史文化学院(6 人): 黄佳明 郝际陶 夏 蓉 左双文 张淑一 李 凭
旅游管理系(4 人): 邓盛梅 蔡晓梅 方远平 黄 玲
教育信息中心(4 人): 李丽萍 柯铭健 张效严 杜炫杰
网络中心(1 人): 郑凯 —5—
学报编辑部(1 人): 林利藩
图书馆(14 人): 陈桂容 王玉波 黄小芬 朱桂花 黄胜国 陈冬阳 郑永田 方丽娴 何灵芝 张华宝 聂建霞 崔宗熹 赖金榜 罗 丹
学校办公室(4 人): 陈 甫 王 丰 邓静薇 赵红全
纪检监察处(1 人): 侯延年
组织部(2 人): 刁振强 林伟涛
宣传统战部(2 人): 林伟健 王 颖
学生工作部(4 人): 冼德庆 王 岩 郑秋萍 王 庚
校工会(1 人): 陈海静
校团委(1 人): 赖莹莹
—6—
保卫武装处(3 人): 余怀忠 李晓云 林辉萍
—4—
计算机学院(11 人): 陈剑飞 王 敬 邬家炜 李 岩 陈振洲 马昌社 刘 海 徐清振 王兴芳 钟群锋 葛 红
音乐学院(10 人): 常 春 刘静怡 陈俊生 孔义龙 白小琴 任丽华 蒲亨建 王温豪 王艺波 魏海波
科研-教学共享型综合实验教学项目开发与实践

科研-教学共享型综合实验教学项目开发与实践作者:舒霞罗派峰昝祥鲁颖炜孙甲古寅生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5期摘要: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作用,应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一线转化,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在借鉴同行实施模式的基础上,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与器件制备、表征及性能实验为例,介绍挖掘科研资源开发新实验项目及落实本科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引导型综合实验项目的具体做法,包括理清实验流程、先行模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研究生参与教学及线上线下教学延伸等步骤,旨在探索教学硬件条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采用一种科研-教学共享型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切实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科教共享;科研转化;实验教学;线上线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5-0082-05Abstrac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the frontlin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so as to improve the advanced nature and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orm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peers, taking the experiment of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 thin-film materials and devic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pecific steps of excav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to develop new experimental project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ter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guide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projects, including clarifying experimental processes, prior simulating teaching, designing teaching resources,post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teach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extension and other steps. The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a 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shar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latively laggard teaching hardwar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Keywords: sha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nline and offline; perovskite solar cell大学教育的质量,首先体现为本科教育的质量,而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层次的关键。
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名单

公共管理学院(7 人): 胡中锋 王 红 杨爱平 陈友芳 陈开先 于奇智 胡敏
国际文化学院(4 人): 王莉陈珺吕蔚汪兰
继续教育学院(4 人): 林静新 潘若子 张 萍 陈文光
网络教育学院(2 人): 赖显明 张妙华
化学与环境学院(16 人): 陈红雨 袁 敏 杨丽庭 许 旋 吴宏海 李伟善 张秋云 杨 挺 杨定乔 肖常磊 吴 岚 吴德云 汪朝阳 舒 东 孙丰强 莫名月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17 人): 陈小健 余 庆 郑 华 朱诗亮 李丰果 程敏熙 宋 晖 李 萍 周卫星 王笑君 李德安 钟清华 唐志列 杨冠玲 李 榕 何惠玲 陈溢杭
生命科学学院(14 人): 赵 俊 林晓凤 李韶山 李娘辉 高 峰 李洪清 肖 鹏 陈文利 李楚华 万日融 马俪娜 郭丽仪 郭丽荣 黄儒强
教育科学学院(16 人): 黄珍明 罗品超 卢晓中 葛新斌 叶苑秀 黄甫全 马欣川 何先友 金志成 王穗苹 张积家 陈 俊 张 卫 郑希付 郑 雪 张敏强
政治与行政学院(14 人): 陈金龙 熊 明 刘卓红 邓南海 郭台辉 刘学勇 吴巧瑜 刘同舫 唐 昊 王学风 关 锋 谈 方 黄楚文 赵 文
—2—
华师〔2008〕58 号
关于公布我校 2007 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人员名单的通知
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 我校 2007 年度考核工作已经结束,现将年度考核中被确定
为优秀等次的教职工名单予以公布,以资鼓励。
附件:华南师范大学 2007 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名单
华人事处(3 人): 王中向 吴正洋 陈 妍
教务处(4 人): 陈启买 陆小媚 麦月颜 张旺君
招生办(1 人): 杨茂雄
论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论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作者:张禧瑞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08期摘要: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的历史演进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互作用中最终确立起来的。
就历史渊源而言,与传统认知恰恰相反,原始的国家认同是近现代民族认同形成的基础,是其不可或缺的特性;民族认同则催生了民族国家,其本身也就成了现代国家认同的基本底色。
因此,在处理现在多民族的民族国家形态稳定性问题上,需要着重处理二者的关系,确立国家认同的优先原则,但同时也不能抹杀和否定民族认同的存在,这里的民族认同包括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
关键词: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C9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8-0037-03民族国家是现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作为一种政权存在形式被历史所选择、社会成员所接受。
但随着二战结束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概念(即单一民族所组成的政治共同体)被重新定义。
多民族国家的出现不仅重构了民族国家的概念,也给这一现代国家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冲突使得维系国家统一稳定成为了当务之急。
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准确把握矛盾的根源;要维护民族国家形态的稳定,就要找到其形成的历史条件。
认识其历史和理论依据,并根据这些认识对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提出建议,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具有争论的民族国家建设理论影响民族国家存续的主要矛盾来自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冲突,因此如何处理这一冲突是相关民族国家理论的着手点,由此产生了两大相互对立的理论派別。
(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矛盾的根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冲突,在现有的主流研究中主要源于二者利益的不一致性。
首先是随着移民和多民族国家的增多,族群的地域边界与国家边界重合度不断降低,但对于民族关系和文化的认同仍然强烈地存在,即民族认同明显地表现为“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1],这与以政治性和理性为主要特征的国家认同发生了冲突,对于国家归属感的缺失使得国家认同被动摇。
具有广义Kratzer势的三维薛定谔方程的精确解

() χ′0,λ y () χ ,0 λ y
(12)
( ) (,) d
A+
λ
= -W dy
yλ
(13)
( ) (,) d
A-
λ+1
= +W dy
yλ
因此可将算符 D-(l)因式分解为
( ) (()) ( ) ( )
D-
λ
d2 =-
dy2
χ″0,λ χ ,0 λ
y y
展,当 a = Dere ,2 b = 2 De ,re c = 0 时式(3)变为式(1),
广义 势变为传统的 势 当 , Kratzer , 时式( )变为式( ),广义 势 b = 2 Dere c = De
Kratzer . a = De re 2
3
2
Kratzer
变为改进的 Kratzer 势. Durmus 等人分别用渐近迭代法(AIM)、因式分
β2
=
8μ3 b2 6
c-E
2
;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17 - 07 - 16
2017 - 09 - 15.
作者简介:傅美欢( — 1966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
28
大 学 物 理
第 37 卷
可得
( )
了许多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后来,有人提出了改进的 Kratzer 势,并用不同
方法求解了其本征问题 ,这 [2,3] 种改进的 Kratzer 势
为 () ( )
V r = De
r-re r
2
(2)
该势能函数实际上是在原 Kratzer 势的基础上加了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理路

第12卷第1期V ol.12No.12021年2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Feb. 2021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理路孙竞(深圳大学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教研室,广东深圳,518060)[摘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展开,高校生涯教育也迎来了合作发展的新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涯教育、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和合作,为大湾区城市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从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的未来协同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机构保障为推动力量、以科研合作为创新基础、以师资培养促进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创新制度的引导,促进大湾区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的协同共进、合作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就业创业[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1)01−0088−06“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的湾区发展战略,将全面推进内地9个城市与香港、澳门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大湾区战略的合作范围包含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生物医药、交通运输、环保能源等方面,教育作为大湾区合作战略的重要部分之一,为粤港澳地区的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19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达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教育发展意向书》,建立了良好的教育伙伴关系,大湾区的教育事业从而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
生涯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对生涯教育的定义不一,我国将其解读为:“在系统方法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和人生发展的内涵,让其在成长期间懂得如何选择、对各种变化进行积极应对、学会规划未来的生涯发展,而组织和开展综合性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1]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生涯教育的合作发展路径。
一、高校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瓶颈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了《加强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的科学关注及其历史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党重要的理论创新,究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观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吸收已有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正确地关注时代,进而形成科学的时代观?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又如何不断地守正出新?合理解析这些问题,不仅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何以提出所必需的基础性工作。
一、哲学何以关注时代特定意义上的“时代”,不过是人类全部生活活动及其创造的生活世界具有相对的质的区别的社会发展阶段。
a 它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其一,它是具有社会历史秉性的时空,有别于纯粹自然、物理意义上的时空。
其二,它具有社会主体生存论意蕴,是人的生存境况、活动状态以时空浓缩方式进行界划的表征。
其三,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人的生存、活动和人类历史演变各个领域、各个维度。
其四,它实质上是以某种尺度对历史进行较长时段的区隔和界划,是把握人类历史演变基本的路径和参照。
对自身创造的历史进行较长时段划分,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
人类文明初期,人们就很重视这种划分。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风胡子就把历史划分为以石为兵的三皇时期,以玉为兵的黄帝时期,以铜为兵的大禹时期,以及“作铁兵”的“当此之时”;b 商鞅学派则提出“上世—中世—近世”三段说。
在西方,古希腊诗人赫希俄德将人类历史依次划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紫铜时代、*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研究”(20&ZD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地、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基地特约研究员;韦珍凤,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广东 广州,510631)。
a 孙正聿:《哲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6页。
b 袁康、吴平辑录:《越绝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81页。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2007年修订)

第一层次:3T 第二层次:1T 第三层次:1A
获奖成果 科研项目
国家级奖项
国家级项目及有重 大影响的项目
省部级奖项
省部级项目及有 较大影响的项目
广州市、省厅局级 及其他重要奖项
广州市级、省厅局 级项目及较有影响 的项目
第一层次: 50 T~200T
第二层次: 1T~15T
第三层次: 1T~5T
第一层次: 2T~20T
4
学学报(中、英文版)》、《运筹学学报》、《光学学报》、《力学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理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动物学 报》(含《动物分类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报》 (含《菌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Neurosience Bulletin》(《神经科学 通报》)、《生理学报》、《药学学报》、《营养学报》、《病毒学报》、《土壤学报》、 《林业科学》、《水产学报》、《园艺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 《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 究与发展》、《材料研究学报》、《半导体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子•激光》、 《生物工程学报》、《遥感学报》、《分析实验室》、《应用化学》、《通信学报》、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自然科学进展》上的学 术期刊论文,作为 A 级论文。
华师〔2007〕117 号
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 (2007 年修订)》的通知
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 现将《华南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与业绩评价方案(2007 年修
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 二OO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室
张敏强教授简介 - 华南师范大学人事处

张敏强教授简介
张敏强,教授、计量心理学(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时还兼部分国家专项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学术专长:主要从事心理与教育统计测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在考试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术著作:《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术论文:《中国IT行业从业人员非技能胜任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发报告》《心理学研究的统计功效分析》
项目:“计量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省级
有多项横向课题
博士后合作课题:计量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进站要求:要有较好的心理统计、心理测量专业知识。
有较好的数理基础,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Email:zhangmq1117@。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清单

卿小兵(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骆志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黄颖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张辉(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3-
彭宣宪(中山大学)
李惠(中山大学)
彭博(中山大学)
重要水产病原菌耐药的 林向民(中山大学) 3
代谢与逆转调节的研究 苏玉斌(中山大学)
一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省委教育工 作委员会)
二等奖
-1-
李述体(华南师范大学) GaN 基半导体载流子输
尹以安(华南师范大学) 7 运机制及对发光效率的
王幸福(华南师范大学) 影响
范广涵(华南师范大学) 非多面体对称锥优化与
潘少华(华南理工大学) 8 互补问题的 FB 型非光
贲树军(华南理工大学) 滑映射的研究
刘秋香(广东工业大学)
蒋艳平(广东工业大学)
张江水(广州大学)
王均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河外星系脉泽的多波段
2
陈曦(广州大学)
研究
王金(广州大学)
王洪光(广州大学)
王彪(中山大学)
郑跃(中山大学)
罗鑫(中山大学)
光电功能结构物理特性
3
李晨亮(中山大学)
设计与力学调控研究
王海(中山大学)
罗劲明(中山大学)
林曙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广东省卫生健 一等奖
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
一等奖 康委员会 广州市科学技
一等奖 术局
-5-
余学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gA 肾病遗传学发病机 艾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
制及临床关联研究 陈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胡中锋;王友涵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2023(11)1
【摘要】现代化本身是动态发展的,但也存在相对稳定的内涵与特征。
对于“教育现代化是什么”的阐释,可归纳为过程论、水平论、特质论等几种基本观点,每一种认识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视角,但也有局限性。
我们必须赋予教育现代化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或区域特征。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战略目标、政府主导的跨越式发展、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主导的世界先进水平、融合现代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总页数】9页(P27-35)
【作者】胡中锋;王友涵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
【相关文献】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历程与特征
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价值意蕴
3.中国式教师队伍现代化:内涵、特征与走向
4.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义、本质特征与推进路径
5.内涵·特征·价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清单

刘秋香(广东工业大学)
蒋艳平(广东工业大学)
张江水(广州大学)
王均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河外星系脉泽的多波段
2
陈曦(广州大学)
研究
王金(广州大学)
王洪光(广州大学)
王彪(中山大学)
郑跃(中山大学)
罗鑫(中山大学)
光电功能结构物理特性
3
李晨亮(中山大学)
设计与力学调控研究
王海(中山大学)
罗劲明(中山大学)
5
一等奖
运研究
龙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州分院
郭璟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刘文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赵丹芸(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包飞翔(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秦大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关燕清(华南师范大学)
赵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王鹏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斑节对虾基因资源挖掘 郭志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农
7
二等奖
及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 杨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村厅
林黑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江世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何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EB 病毒相关胃癌临床病
12
成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理学特征及发病机制
张娜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周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董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朱永红(中山大学)
王海军(中山大学)
毛志钢(中山大学)
2008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日程11月2日(大会报告,东部礼堂)8:00-8:35 开幕式李和兴教授主持李进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致辞付贤智教授(专委会主任)致辞李灿院士致辞王春霞处长(基金委)致辞李钟华院长(中化化工总院)致辞8:35-11:45 大会学术报告付贤智教授主持8:35-9:20 李灿院士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的基础科学趋势9:20-10:05 Masakazu Anpo New Trends in the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of Titanium Oxide-based Photocatalysts forEnvironmental and Clean Energy Production Issues 10:05-10:15 茶歇施利毅教授主持10:15-11:00 赵进才教授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1:00-11:45 余济美教授Porous Photocatalysts from Mesoporous toMacroporous Hierarchical Structures13:30-17:30 大会学术报告林原教授主持13:30-14:15 卢云峰教授Designing Better Catalysts from a Structure-FunctionPerspective14:15-15:00 翁羽翔研究员由时间分辨光谱研究揭示的TiO2纳米晶体光电及光催化界面性质的物理化学15:00-15:45 吕功煊教授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新进展15:45-15:55 茶歇许宜铭教授主持15:55-16:40 邹志刚教授光催化材料与太阳能转换和环境净化16:40-17:30 傅文甫教授分子基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进展411月3日(A会场)8:30-11:30 分会学术报告(光催化反应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向)A 会场(会议中心1号报告厅)王德军教授主持8:30-8:55 朱永法教授清华大学新型光催化剂及其光电催化研究8:55-9:07 刘同旭香港理工大学硝酸银介导光催化降解甲硫醇的机理研究9:07-9:19 安太成广州地化所介孔Cu2O的水热还原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9:19-9:31 张高科武汉理工大学溶胶凝胶法合成Bi2WO6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9:31-9:43 孙琼浙江大学染料敏化TiO2可见光催化降解4-氯苯酚机理研究9:43-9:55 胡军成中南民族大学新型金属氧化物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9:55-10:05 茶歇马廷丽教授主持10:05-10:30 王绪绪教授福州大学光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10:30-10:42 朱海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半导体光催化薄膜的研究10:42-10:54 沈先涛华中科技大学假模板人工抗体型光催化剂选择性快速降解与矿化五氯酚的研究10:54-11:06 刘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p-Cu2O/In(OH)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11:06-11:18 刘岗沈阳金属研究所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natase TiO2with Two Atomic Configurations of Iodine Dopant for Photocatalysts11:18-11:30 肖海燕华中师范大学L-羟基脯氨酸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棒的低温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3:30-17:30 A 会场(会议中心1号报告厅)余家国教授主持13:30-13:55 李芳柏教授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二氧化钛光催化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13:55-14:07 石建稳城市环境研究所聚乙二醇的加入对二氧化钛纳米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14:07-14:19 王靖宇哈尔滨工业大学低温制备Ag-TiO2纳米粒子及煅烧活化14:19-14:31 赵莲花延边大学光电流法研究TiO2薄膜表面吸附氧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14:31-14:43 底兰波大连理工大学大气压薄层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TiO2光催化膜的研究514:43-14:55 李远志武汉理工大学三维有序染料聚合物/纳米TiO2薄膜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14:55-15:05 茶歇朱永法教授主持15:05-15:30 付宏刚教授黑龙江大学提高纳米TiO2和ZnO性能的合成方法研究15:30-15:42 王世铭福建师范大学有机-多酸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15:42-15:54 王学文沈阳金属研究所可见光催化剂AgTa0.5Nb0.5O3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15:54-16:06 李丽中科院理化所无模板简易合成锐钛矿相TiO2介孔纳米结构16:06-16:18 纪荣昌华东理工大学低温制备可见光波长区域响应的二氧化钛自清洁薄膜16:18-16:30 张苗中科院化学所可见光染料敏化体系用于醇类的选择性氧化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16:30-16:42 陈欢大连理工大学TiO2-Pt纳米管电极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6:42-16:54 范玉尊中科院物理所离子注入法制备氮掺杂TiO2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11月3日(B会场)8:30-11:30 分会学术报告(光催化反应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向)B会场(会议中心2号报告厅)熊亚教授主持8:30-8:55 李湘中教授香港理工大学Development of a microwave-powered UV/VUV process for gaseous odour treatment8:55-9:07 杨昌军武汉大学FePcCl16敏化处理纳米TiO2固相光催化降解聚氯乙烯塑料9:07-9:19 王建福州大学BiOF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9:19-9:31 胡芸华南理工大学含钒介孔分子筛光催化选择氧化甲烷的性能研究9:31-9:43 吕康乐中南民族大学混晶效应和氟离子表面修对二氧化钛光活性的影响9:43-9:55 余志勇复旦大学阳极氧化TiN制备N掺杂纳米TiO2薄膜及其可见光活性研究9:55-10:05 茶歇李芳柏教授主持10:05-10:30 张金龙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新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机理研究10:30-10:42 Wong Po Keung香港中文大学Integration of photolysis and biodegradati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mixture10:42-10:54 叶冬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anorods6福州大学CdWO4 Catalyst via Lanthanum Doping10:54-11:06 郭森浙江大学TiO2纳米管阵列的阳极氧化制备及降解气相甲苯的研究11:06-11:18 陶霞北京化工大学固载Fe的天然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1:18-11:30 金轶上海师范大学乙醇超临界条件下制备高活性CdS-TiO2可见光催化剂13:30-17:30 B会场(会议中心2号报告厅)王绪绪教授主持13:30-13:55 李旦振教授福州大学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及其对光催化量子效率的影响13:55-14:07 熊亚中山大学Fenton-like and photo-Fenton-like performance of FeVO414:07-14:19 唐和清华中科技大学TiO2/SiO2膜电极与Pt电极耦合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14:19-14:31 章信年福州大学多孔大比表面ZnGa2O4的低温合成及其光催化降解苯的研究14:31-14:43 靳会杰郑州大学P-Mo-V /TiO2膜状光催化剂的性能及光催化动力学14:43-14:55 王兆慧中科院化学所Fe(III/II),Cr(VI/III)和多羧基酸的光化学耦合反应:铬污染物的抑制作用14:55-15:05 茶歇李湘中教授主持15:05-15:30 林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Mn掺杂SrTiO3热催化与光催化协同降解有机染料的研究15:30-15:42 王连洲昆士兰大学Band-gap engineering of layer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to achieve visible light active photocatalysts15:42-15:54 邹巍巍华东理工大学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对二氧化钛的表面改性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15:54-16:06 陈连清中南民族大学四羧基四(1, 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6:06-16:18 寇佳慧南京大学过渡金属离子敏化多环芳烃在可见光下的降解16:18-16:30 张蝶青香港中文大学Hematite Modified Carbon Nanotube/TiO2 Core-Shell Magnetic Nanowire Photocatalyst16:30-16:42 黄柏标山东大学Highly efficient plasmon photocatalyst Ag@AgX (X=Cl, Br) active under visible light16:42-16:54 王齐中科院化学所F修饰TiO2可见光下降解染料:吸附模型反转和降解机理的研究11月3日(C会场)8:30-11:30 分会学术报告(光电化学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向)C会场(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孟庆波教授主持78:30-8:55 林原教授中科院化学所太阳能光电化学电池与光解水制氢8:55-9:07 杨冠军西安交大真空冷喷涂DSC纳晶TiO2膜的双尺度孔隙结构表征9:07-9:19 路莹大连理工大学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ZnO-InN电极的制备9:19-9:31 曲婕南开大学基于不同形貌TiO2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9:31-9:43 于建强青岛大学碳纳米管负载纳米BiV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转换性能9:43-9:55 许元妹华南理工大学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ased on Single-Crystalline Anatase Nanoparticles9:55-10:05 茶歇林隽教授主持10:05-10:30 全燮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光催化中的异质结材料研究进展10:30-10:42 杨雷中科院化学所新型球型大孔二氧化钛纳晶膜性能的模拟10:42-10:54 周东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氧化碳光致还原研究10:54-11:06 胡林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吸收系数和电子寿命对电池电流的影响11:06-11:18 崔晓莉复旦大学不同掺杂方式对多壁碳纳米管/TiO2纳米复合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11:18-11:30 杨玉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染料敏化电池中TiO x N y光电极的研究13:30-17:30 C会场(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全燮教授主持13:30-13:55 马廷丽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13:55-14:07 凌云汉清华大学TiO2纳米管薄膜光电催化过程的阻抗分析14:07-14:19 殷志刚沈阳工程学院TiO2-CdSe纳米结构复合薄膜光电性能研究14:19-14:31 张敬波中科院化学所氧化锌/有机染料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应用14:31-14:43 谢腾峰吉林大学染料敏化太阳电池TiO2薄膜中光生电荷性质研究14:43-14:55 郝彦忠河北科技大学ZnO与CdSe复合纳米材料电极的光电性能研究14:55-15:05 茶歇李文钊教授主持15:05-15:30 李冬梅教授中科院物理所A new solid state composite electrolyt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815:30-15:42 苗青青大连理工大学叠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15:42-15:54 王亮山东理工大学基于介孔碳材料的高活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15:54-16:06 彭天右武汉大学Pt负载的C60/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的研究16:06-16:18 卞兆勇中科院理化所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还原研究16:18-16:30 李曹龙上海交通大学TNT-CdS材料制备及其光解水性能16:30-16:42 阎建辉湖南理工学院纳米CuFe2O4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产氢活性研究16:42-16:54 雷雪飞东北大学Cr(VI)在不同复合体系中的光催化还原性能11月3日(D会场)8:30-11:30 分会学术报告(光化学与光催化新材料研究)D会场(外宾楼101会议室)张彭义教授主持8:30-8:55 余家国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无机空心微球的化学诱导自转变制备与光催化活性研究8:55-9:07 王成林厦门大学CdSe敏化的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制备和表征9:07-9:19 陈瑞根福州大学Bi2SiO5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9:19-9:31 孙丰强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光化学法在气-液界面合成Cd/CdS半导体光催化剂9:31-9:43 杨建军河南大学以纳米管钛酸为前驱体制备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9:43-9:55 范杰浙江大学Ordered Mesoporous M-TiO2as Efficient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ts9:55-10:05 茶歇张礼知教授主持10:05-10:30 江东林教授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Macromolecular and Supramolecular Approaches to Photofunctional Nanomaterials10:30-10:42 王家强云南大学以通海萝卜红色素为模板合成介孔TiO2材料及其光催化研究10:42-10:54 赵宝秀清华大学新型宽能带Ga2O3材料的微波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0:54-11:06 张青红东华大学核/壳结构的氧化物/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11:06-11:18 卞振锋无模板法合成结构可控核壳介孔TiO29上海师范大学11:18-11:30 张喜华中师范大学BiOX(X = Cl, Br, I)分等级微球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13:30-17:30 D会场(外宾楼101会议室)刘平教授主持13:30-13:55 张彭义教授清华大学强化光催化方法去除水和空气中污染物的研究13:55-14:07 祁彬浙江大学Ti-H2O2反应制备TiO2光催化薄膜:嵌段共聚物添加的影响14:07-14:19 刘春艳中科院理化所双孔结构金红石型TiO2的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14:19-14:31 余家国武汉理工大学无机空心微球的化学诱导自转变制备与光催化活性研究14:31-14:43 颜桂炀福建师范大学MgAPO-5光催化剂中镁物种的化学状态研究14:43-14:55 李静霞复旦大学具有多孔微管结构的钨、氮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其在可见和紫外光区域光催化性能的研究14:55-15:05 茶歇邓克俭教授主持15:05-15:30 刘平教授福州大学光催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15:30-15:42 许华华中师范大学两相软界面法制备分等级TiO2纳米棒及其高光催化活性15:42-15:54 董辉福州大学铜铁矿结构氧化物AgMO2(M=Al, Ga, In)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15:54-16:06 陈锋华东理工大学碱性水热法制备一维TiO2/钛酸盐纳米材料的晶相与形貌控制16:06-16:18 彭德权四川大学超声喷雾热裂解法制备WO3薄膜的研究16:18-16:30 马刚峰南昌大学化学系氧硫锌(ZnO x S1-x)固溶体可见光制氢性能研究16:30-16:42 亓丽芳武汉理工大学无模板方法制备WO3分等级花状组装体16:42-16:54 刘会景南京工业大学二氧化钛纳米管与单质铜纳米复合物的制备1011月3日晚(研究生论坛)19:30-21:00 研究生论坛学术报告(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19:30-19:40 董敬国福州大学纳米Cu2O的光化学法制备及表征19:40-19:50 张灏清华大学TiO2和聚苯胺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19:50-20:00 骆涛华中师范大学硼掺杂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剂降解五氯苯酚机理研究20:00-20:10 胡元方南昌大学配位剂对水热法合成CdS形貌控制及其光催化活性20:10-20:20 顾君嗣复旦大学电泳沉积TiC制备碳掺杂TiO2薄膜及其可见光活性研究20:20-20:30 于哲勋中科院物理所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新型相转变电解质的研究20:30-20:40 王万军福州大学微波水热合成系列碱土金属锡酸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20:40-20:50 周明华武汉理工大学球形介孔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低温喷雾水解制备20:50-21:00 曹静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可见光激发AgBr/TiO2的双注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1111月4日(A 会场)8:30-11:30 分会学术报告(光催化反应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向)A 会场(会议中心1号报告厅)付宏刚教授主持8:30-8:55 张礼知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光催化材料的纳米裁剪及其环境催化性能研究8:55-9:07 龙明策上海交通大学可见光下Na1-2x Ba x BiO3光氧化降解苯酚9:07-9:19 赵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n-ZnO/p-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9:19-9:31 王晟浙江理工大学相选择光催化-利用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光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9:31-9:43 倪伶俐华东师范大学有机硅烷修饰的SBA-15分子筛固载W10O32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9:43-9:55 张怡上海师范大学喷雾干燥法制备新型多孔Bi2Ti2O7可见光催化剂9:55-10:05 茶歇曹勇教授主持10:05-10:30 朱建上海师范大学水解速率控制对TiO2形貌、织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10:30-10:42 邢明阳华东理工大学影响N-TiO2可见光活性的氮物种10:42-10:54 王妍浙江大学氧化铁光催化降解桔红Ⅱ的研究10:54-11:06 张天永天津大学光催化氧化合成酚的研究11:06-11:18 李瑞璞南京大学(BaSnO3)1-x(NaNbO3)x固溶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211月4日(B会场)8:30-11:30 分会学术报告(光电化学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向)B会场(会议中心2号报告厅)陶霞教授主持8:30-8:55 李文钊教授大连化物所光催化制氢:典型芳香族污染物作为电子给体8:55-9:07 王德军吉林大学Fe3O4-Fe2O3核壳纳米粒子中结的形成对光生电荷行为的影响9:07-9:19 辛钢大连理工大学Zr掺杂对TaON光催化制氢活性影响9:19-9:31 上官文峰上海交通大学球磨法制备可见光型BixY1-x VO4催化剂及其分解水的研究9:31-9:43 于笑潇武汉理工大学笼状Fe2O3空心球的水热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活性9:43-9:55 李宣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液相沉积法制备掺银TiO2薄膜9:55-10:05 茶歇杨建军教授主持10:05-10:30 邓克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系列金属含硫四氮杂卟啉仿生活化氧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10:30-10:42 吕旭杰华东师范大学光催化材料空旷度模型与其性能关系的研究10:42-10:54 张天永天津大学光催化氧化合成酚的研究10:54-11:06 田凤惠青岛大学锐钛矿TiO2间隙碳掺杂机理的理论研究Ⅱ11:06-11:18 马刚峰南昌大学化学系硼、氮共掺杂TiO2可见光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132008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2008sun/ 1411月4日 (C 会场) 8:30-11:30分会学术报告 (光电化学及光催化新材料方向)C 会场 (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 李旦振教授 主持 8:30-8:55王文中 教授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高活性可见光光催化剂与结构调控 8:55-9:07宫娇娇 厦门大学 高度有序的孔状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9:07-9:19金振声 河南大学 牺牲体系放H 2与光解水 9:19-9:31杨海燕 福州大学 紫外光照对非晶态CoB 掺杂Pt/TiO 2催化氧化CO 性能的影响 9:31-9:43王瑞林 四川大学 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Fe 2O 3薄膜光解水制氢的研究 9:43-9:55熊良斌 华中师范大学 纳米TiO 2-Cu 2O 复合膜的可见光能量储存 9:55-10:05茶歇 马万红教授 主持 10:05-10:30罗艳红 教授 中科院物理所 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中的应用 10:30-10:42李丽 中科院理化所 无模板简易合成锐钛矿相TiO 2介孔纳米结构 10:42-10:54董维阳 复旦大学 高热稳定、高度有序、大孔径Ti 1.6Si 0.4O 4介孔材料的合成 10:54-11:06李立 中科院理化所 基于环金属Pt(II)配合物的光解水制氢研究 11:06-11:18王少华 上海师范大学 溶剂热方法制备特殊形貌结构TiO 2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Cu(Ⅱ)印迹壳聚糖交联多孔微球去除水溶液中金属离子

在 活性较 高 的- H2 ,而一 2 引入 了其 它 的基 团后增 加 了氮 原子 同 金属 离子配 位 的空 N 上 NH 上
间位 阻 。为 了解 决交联 壳 聚糖 吸 附 能力下 降 的问题 ,近年 来 一种 新 的壳聚 糖 衍生物 ,即“ 交 联 印迹 壳聚糖 ” 到 了重 视 【。以 c 为交 联壳 聚糖 的模板 ,对 A 、Z 2、Mn+ e+ 受 8 】 u n+ 2、F 2、 C 2、C z、C ( 酸 铵 溶液 中)的溶液 进 行吸 附 ,发 现这 种 交 联树 脂 与市 售 的 L w i u+ d+ o 硝 e at
和 T .0 P2 7亚胺 基 二 乙酸型 螯 合树 脂相 比,选择 性大大 地 提 高 。 黄 晓佳 等 【 】 I Z 为 模 叫以 n 板 ,合 成 了戊 二 醛交 联 壳聚 糖树 脂 ,通 过对 过渡 金属 离子 吸 附性 能 的研 究 ,显 示 了该树脂
} 收稿 日期 :20 0 9年 2月 l 6日
中图 分 类 号 :0 3 . 6 61 文 献 标 识 码 :A
1前
言
由于 壳聚糖 分 子 带有 一 定量 胺 基 (NH )和羟 基 (O ,通 过 离子 交 换和 螯 合作用 一 2 - H)
能选 择性 的吸 附 C ( 、MnI) bI 、C () () A ( dn) ( 、P ( ) uI 、NiI和 gI I I I I )等金 属 离子 【 ,在 环境保 l 】 护和水 处理 等领 域 有广 泛 的应用 前 景 。然 而 ,壳聚糖 本身 为线 性 高分 子 ,在 被 处理溶 液 的 p 值 过 低 或 在 处 理 后 进 行 金 属 离 子 的酸 性 解 吸 时 ,往 往 会 因分 子 中 的- H2被质 子 化 H N (NH 一 3)而溶 于水 ,造成 吸 附剂 的流 失 ,应用 范 围受 到很 大 的限制 ,也不 利 于 回收再 利用 。 为此 ,通 常采 用化 学 交 联 的方 法 改善 壳聚 糖 的酸 溶性 【’ 5 ] 联 反应 虽 然解 决 了树 脂 强度 ~。交
失效的第三方组织自利性下的社会组织评估

2020年第5期No.5,2020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㊀OF㊀SOUTH㊀CHINA㊀NORMAL㊀UNIVERSITY㊀(SOCIAL㊀SCIENCE㊀EDITION)2020年9月Sep.2020作者简介:郑佳斯,广东潮州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副教授;卜熙,广东梅州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㊂收稿日期:2020-03-16基金项目: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数据赋能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 (20AZD088);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 社会服务项目制下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其矫正研究(2018WQNCX033)失效的第三方:组织自利性下的社会组织评估郑佳斯,卜㊀熙ʌ摘㊀㊀要ɔ近年来,第三方评估被认为是一种保证结果客观公正的评估手段,但在实践中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被诟病为伪独立㊁伪专业㊁伪客观㊂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自利动机和谋利行为是第三方评估失效的主要原因,指标模糊㊁专家抽调局限㊁过程监督缺乏使得第三方机构拥有了较大的评估裁量权,进而衍生出一系列谋利策略,造成 合谋 劣币驱逐良币 利益链滋生 等负面后果㊂从更深层次讲,约束不足是第三方评估失效的根源,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思维和相对形式化的监管方式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逐利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公共部门对评估结果合法性和形式客观性的需求又进一步加强了逐利行为的负面后果㊂新时代,政府部门应更加注重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质量及其社会效益,采取更为精细和务实的监管策略㊂ʌ关键词ɔ第三方评估㊀社会组织㊀政府监管㊀自利性㊀组织评估㊀公共服务ʌ中图分类号ɔD632.9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0-5455(2020)05-0098-15一㊁问题的缘起随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盛行,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对社会组织的有效评估也成为保障社会福利有效供给的重要工具㊂200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民政部2005年工作要点“要求 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评估机制 ㊂2007年8月,民政部正式下发‘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07]127号)和‘全国性民间组织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民函[2007]232号),正式启动社会组织评估工作㊂2010年12月,民政部公布了‘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民政部令[2010]第39号),这是社会组织评估领域的首部行政规章㊂上述文件基本明确了社会组织评估的原则㊁机制和实施办法㊂在评估的实施主体方面,近年来第三方评估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福利供给中被频繁应用,民政部门也逐渐在评估社会组织中引入第三方机构㊂2012年,民政部提出实施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㊂2015年5月13日,民政部颁㊃89㊃郑佳斯,卜㊀熙:失效的第三方:组织自利性下的社会组织评估布‘关于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是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组织评估的发展方向 ㊂由此,第三方评估成为民政部门监督㊁治理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㊂相比由政府主导的评估机制,借助第三方机构作为评估主体的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最能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手段[1-2]㊂然而,现实中第三方评估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出现一系列非预期后果㊂例如,有媒体就披露了第三方评估的乱象:自定评价标准㊁随意杜撰评价㊁恶意评价[3],看似结果客观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㊂近年来学术界也逐渐指出,第三方评估存在内卷化[4]㊁社会认可度低[5]㊁公信力不足[6]等问题,第三方评估结果的客观性被逐渐消解[7]㊂那么,第三方评估为何没有实现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其客观性在评估过程中是如何被消解的? 第三方失效 的背后又存在何种制度根源?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构成了本文探索的核心内容㊂在实践中,第三方评估主要涉及三个主体:委托方㊁被委托方/评估机构㊁被评估机构㊂实务界已经指出一些第三方评估机构存在伪独立㊁伪专业㊁伪客观的现象[8],有学者基于委托方的视角,发现委托者通过直接干预或间接授意等手段在评估中主导最终结果[9]㊂一些学者则认为被评估方会采取各种策略干扰第三方评估结果的效度和信度,例如提供虚假信息㊁ 讨好 评估人员㊁拖延以压缩评估时间等[7],使第三方评估机构 看不透 也 测不准 ㊂虽然委托方和被评估机构的影响已经被广泛批判,但对第三方机构这一评估的最直接主体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以及采取的行动策略关注不多,对评估结果的实质影响更是语焉不详,较少文献站在第三方组织的自利性视角和基于评估全过程去解释和分析这一问题,往往将其简单归因为委托方的 牵线木偶 或是在中国土壤下发育不良的结果㊂应该看到,首先,第三方评估机构是最直接的评估主体㊂如果忽略这一点,就无法真正透视评估的完整过程㊂其次,第三方评估机构同样具有自利性㊂对第三方评估的传统观念有隐含前提,即第三方是客观中立㊁不偏不倚的,而且能够抵御外界的干预或捕获㊂然而,作为需要从市场上获取资源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同样有自己的利益,这对评估结果有极大影响㊂再次,现有研究对第三方评估的实际运作过程着墨不多,无法较完整地呈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真实行为㊂最后,尽管实践中第三方评估机构存在不少问题,遗憾的是,现有文献鲜少探讨其背后的根源,没有回应第三方评估的负面后果为何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这一现实困惑㊂基于此,本文以第三方评估机构S为研究案例,打开评估机构内部运作的 黑匣子 ,试图还原其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微观过程,以此探析第三方评估的内在逻辑机制及潜在问题,拓展第三方评估理论的观察视域㊂二㊁分析框架的构建:从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发第三方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是如何被消解的呢?既有研究从委托方和被评估方出发,㊃99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2020年第5期已经勾勒出两条解释路径:一方面,委托方的强行政控制导致了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伪独立;另一方面,被评估方的逆向主导导致了第三方机构的伪专业㊂ 两面夹击 导致了第三方评估结果的伪客观㊂(一)从委托方出发:行政控制现实中的第三方评估大多属于政府购买服务,而委托方(公共部门)和被委托方(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的地位存在巨大的不对等性,被委托方很难形成独立的第三方[10],很多时候政府会因自身的特殊利益而限制第三方的自主决定权[11]㊂王名和乐园概括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三种模式: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㊁独立关系非竞争性购买和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12]㊂当下的第三方评估可被视为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的模式:依赖关系主要表现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主要源于政府的资助和服务购买,这使得其在指标设计和评估方式等方面会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而非竞争性则意味着更多是出于政府有意识的结果而非市场竞争的结果㊂有学者基于对美国纽约州的考察指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时很少真正采用竞争性的选择方式[13]㊂许小玲指出,中国的政府服务外包具有内部化和形式性购买的特点[14]㊂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行政色彩浓厚,委托方往往就是被委托方的业务主管单位,作为委托方的政府占据绝对的控制优势[6]㊂徐双敏等认为,中国的第三方评估存在 诺斯悖论 的现象,即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兼容[15]㊂原本第三方评估应是通过评估机构的专业性来获得评估结果的权威性,而当前评估结果的专业权威却是通过委托方的政治权威来赋予的,这必然影响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㊂(二)从被评估方出发:逆向主导与传统上下级评估和自我评估的方式相比,第三方评估在信息获取上似乎存在天然劣势㊂埃斐(Aghion)和梯罗尔(Tirole)对硬信息(hardinformation)和软信息(softinformation)作出区分:前者虽然需要一定的信息收集成本,但是很容易被当事人识别;而后者一般不能被另一方当事人识别,因此只能作为项目选择和建议[16]㊂评估标准的模糊化㊁评估指标的主观化等都使得第三方评估无法借助显性的合同契约管理将所有的情形约束其中㊂财务数据㊁管理团队㊁项目成效㊁治理结构等很多信息,第三方评估机构都无法轻易获取[17]㊂这为被评估方提供了很多投机和变通的空间,评估结果容易受到被评估方刻意或无意制造的 噪音 或 灰尘 的干扰㊂斯泽普(Szper)和普拉卡什(Prakash)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了对慈善组织的评估,认为政府㊁社会㊁慈善组织之间的信息存在严重隔阂,慈善组织的 专科性 给 全科性 的第三方机构评估造成严重困难[18]㊂陆明远也发现,在对政府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估时,被评估的政府机构垄断着大量信息,信息不对称使被评估方极有动力去掩盖㊁谎报不利信息,产生 道德风险 问题[19]㊂与此相似,赵霞指出,被评估对象可能通过资料造假的方式掩盖项目的真实情况[20]㊂笔者在田野调查时同样观察到,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评估执行方实施一年的项目,最佳的选择只能是通过项目的文字记录㊃001㊃郑佳斯,卜㊀熙:失效的第三方:组织自利性下的社会组织评估去了解㊂对于被评估方来说,把文档资料做得漂漂亮亮就容易获得高分㊂(三)基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视角:组织自利性上述两种路径已经解释了第三方评估失效的一些特征面向,且在不同维度揭示了第三方评估结果客观性被消解的外部原因㊂然而,这两条路径阐述的是第三方机构及其评估结果受到外部主体㊁环境和信息的影响而被动丧失客观性,本质上都属于外部约束条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观察盲点和解释缺陷㊂从委托方出发,现有解释过分归因于行政控制㊂在一些评估项目中,委托方由于注意力不足或专业性缺乏等原因,无意控制甚至难以控制第三方评估过程,因而出现了评估结果客观性不足问题,这明显超出了既有研究的解释范围㊂笔者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客观性的消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委托方主导了评估过程,而是第三方机构将自身利益嵌入评估中,借此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㊂对于第三方机构而言,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不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实现组织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目标㊂而从被评估方出发,既有结论过于强调信息壁垒㊂在实践中,评估内容及其依据往往不会局限于被评估方提供的信息,评估机构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避免 噪音 以获得真实信息㊂在第三方评估中,被评估方信息提供的客观性㊁真实性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第三方机构会否将信息客观化处理,因为这才是评估结果客观性形成的最重要因素㊂一些文献虽然发现第三方评估机构存在诸如制度保障缺失㊁信息不对称㊁资金依赖和评估方法不专业等问题,却仍然没有跳出一个前提假设,即第三方评估机构是被动的㊂然而,从本质上看,第三方机构是一个独立组织,拥有自身利益和组织目标,行动虽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其自觉行为是评估失效的内在原因㊂目前,学界也有从第三方评估机构本身属性出发去探讨评估失效的相关研究㊂马亮和于文轩发现第三方评估的优势在于相关性㊁独立性和易懂性,而其不足主要在于效度㊁功能性和信度方面[21],但没有涉及除技术层面外的其他行为结果㊂孙录宝认为,由学者㊁法律工作者㊁管理人员等组成评估主体才能增强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22]㊂王春英则认为,第三方评估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有方法支撑㊁政府参与以及法律保障[23]㊂这些讨论多属于技术性改进建议,对原因探析涉及较少㊂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机构自利性的生长与外部环境约束有较大关系,政府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宏观调节政策和监管方式对社会组织的行为方式有直接的影响㊂与此同时,已有文献对第三方评估的实际运作过程描述不多,较少呈现第三方机构在评估环节的微观真实行为及其对评估结果客观性的影响㊂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力于从评估方本身出发构建解释框架,着重观察第三方机构实施评估的内部过程,归纳出第三方评估失效的内部机制,从而提升理论的解释力和穿透力㊂本文认为,第三方评估结果客观性的消解并不完全是评估机构在外界环境约束下的被动之举,而是它们基于组织自利性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评估机构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在可资利用的运作空间中发展出一系列的谋利行为和策略,由此导致诸多非预期后果,使得评估结果的客观性被消解,这是一个主动消解㊃101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2020年第5期的过程㊂自利性是组织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言,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24]㊂自利性普遍存在于组织当中,即使是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同样具有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属性[25],遑论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社会组织㊂孙成相概括出两个自利性目标:一是有形的物质财富,包括利润㊁薪酬等;二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如行业声誉㊁社会地位和荣誉等[26]㊂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一个组织,是具有自身利益的独立主体,即使面临着业务主管部门㊁外部环境约束,仍然具有强烈的自利动机,力图借由参与评估的机会来缓解资金压力和获得政府的信任,进而提升组织影响力以便更好地承接项目等㊂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根据‘A市H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服务协议书“,甲方委托乙方完成60个H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但是经费只有18万元,含劳务费㊁差旅费㊁交通㊁伙食补贴及保险等,平均每个社会组织评估经费仅3000元㊂评估每个3A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需要5名专家,每名专家劳务费至少500元,再加上租赁场地㊁车辆和其他人力成本,几乎没有经费节余㊂S社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谈道: 机构也要生存,政府购买评估项目给的经费其实远远不够㊂ (访谈记录:20161206W)若能在承接项目中找到运作空间,自利动机与运作空间的双重结合就会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谋利行为,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非预期后果,消解原本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导致第三方评估失效㊂从根源上讲,其背后是政府的监管和约束不足,主要体现为粗放式发展思维㊁形式化监管模式和自利性共容机制㊂一方面,许多公共部门希望借助第三方增强评估结果的合法性和形式上的客观性,组织合法性的考量为第三方机构的逐利行为提供了制度空间;另一方面,一段时期以来,社会组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和政府对其相对宽容的监管方式,难以有效制约社会组织的逐利行为㊂欲解决第三方评估乱象,需要创新监管方式,从根本上弱化社会组织的逐利动机和压缩现实中过度逐利的制度空间㊂据此,形成论文的分析框架图(见图1)㊂㊃201㊃郑佳斯,卜㊀熙:失效的第三方:组织自利性下的社会组织评估三㊁失效过程:组织自利性下的评估运作机制社会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㊁内部治理不完善㊁组织行为不规范㊁社会公信力不高等问题㊂为减少这些问题,国家采取的重要手段是建立社会组织评估制度㊂在现实中,第三方评估已经广泛运用在中国的政府绩效㊁社会组织等级㊁政府购买服务㊁精准扶贫㊁产品消费等诸多领域㊂例如,201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就规定: 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㊂ 第三方评估是传统评估的重要补充,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对提高政府绩效㊁提升社会福利供给质量和加快社会组织建设均有重要意义㊂为了评估社会组织是否具备承包的资格以及处于行业的何种位置,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应运而生㊂根据民政部门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社会组织评估结果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㊁4A㊁3A㊁2A㊁1A, 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以优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可以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可以优先获得政府奖励 ㊂本研究选取了A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过程为研究个案,并以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作为田野调查点㊂之所以选择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㊂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涵盖了一般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同时以第三方评估项目作为主要业务㊂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由省民政厅批准注册于2014年成立,是一个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专业社会服务评估与研究机构㊂从2014年至今,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持续接受A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委托服务,仅2014 2016年,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就负责了9个批次共计327个社会组织的等级评估工作,其中,38个社会组织被评为5A,64个为4A,111个为3A,105个为2A,9个为1A㊂此后,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的业务进一步拓展,2019年该研究中心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A市等级评估指标修订工作㊂成立至今,该中心已经承接了多项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评估项目,既有福利社会组织等级的整体评估,也有对某一类社会福利工作的专项评估,具体包括A市民政局委托的市级与区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㊁社区公益项目评估等,较好地获得了政府的信任㊂笔者的实地调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笔者以项目助理的身份近距离观察了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参与A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全过程,并对评估项目进行了持续跟进;第二个阶段为2017年5月到2018年6月,笔者持续对委托方民政部门㊁被评估方社会组织的数十名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多方佐证本文观点㊂所有访谈资料均做了匿名化处理㊂此外,笔者还参阅了与评估相关的政策文件㊁制度条例㊁项目文档及二手数据,选用的材料一般具备多个渠道来源,经比对和甄别后采信,有比较好的效度㊂实践观察发现,第三方机构具有较强的自利性动机,它们会在评估项目中寻找运作㊃301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2020年第5期空间,实施谋利策略,导致评估结果偏离轨道,出现许多非预期后果,客观性被消解㊂(一)运作空间:弱监督下的自由裁量权第三方评估机构受到的客观约束不足㊂目前,中国暂未出台全国性的统一指导规范,地方性的约束也较为模糊和笼统,还没有建立专门的㊁具体的和可供操作的实施制度㊂由此,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过程中,指标的模糊性㊁专家选取的局限性以及评估过程监督的薄弱性,使得第三方评估机构拥有了较大的运作空间㊂第一,指标设定的模糊性㊂社会工作服务作为软性公共服务,较难事先设定刚性的执行标准,这容易导致指标设定的模糊性㊂一是难以进行量化,无法在成本和价格上给出绝对的标准;二是难以平衡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容易引起投机行为;三是难以对服务面向的多元任务和目标确定统一的硬性标准㊂模糊性给第三方机构提供了较大的运作空间,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指标体系中设置了大量的主观评价指标㊂例如,在 发挥作用 大项中有一项是 项目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分为三个小项,分别为 形成自主品牌 有创意和可推广性 形成可持续性 ,对应的分值分别为20分㊁5分和10分;其评定主要是根据 项目品牌名称㊁创建时间等基本信息 项目品牌创意介绍和在社会上的影响 项目品牌经营时间㊁情况介绍 ,并没有客观的量化依据,主要根据评审专家的主观感知和个人判断,使评分过程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㊂在访谈中,被评估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表达了困惑: 我们当时有一个项目是关于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与融入计划的,项目验收表格中有一项是填写间接受益人数,项目申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填多少,就填了10万人㊂末期评估的时候,我觉得10万有点太夸张,就写了5万,评估专家说我们这个项目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所以我们还是填回10万人,但是需要补很多资料㊂其实直接填上10万也无从考证,因为谁也不知道间接受益人数怎么算㊂ (访谈记录:20170320M)第二,专家选取的局限性㊂客观中立评估的前提是评审专家是随机抽取的,而且应该是双向匿名,这有利于保障评价的客观性㊂然而,在A市社会组织等级第三方评估中,专家库中的专家数量极为有限,专家也并非不具名㊂S社会服务研究中心的专家库中仅有88人㊂其中,政府部门18人㊁科研机构26人㊁社会组织14人㊁金融财务18人㊁法律12人,5个组成领域分别对应5个评估板块:发挥作用板块㊁各项建设板块㊁规范运作板块㊁财务管理板块㊁法人治理板块㊂每轮评估均在库中抽取专家,由于专家库人数有限且可以调整,第三方评估机构往往抽取的是那些相对熟悉的㊁ 好说话 的,几乎失去了随机抽取的意义㊂正如评估机构的工作人员所言: 实际上参与评估的专家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人㊂ (访谈记录:20170110Y)第三,过程监督的薄弱性㊂第三方评估涉及的是多个环节㊁多种要素㊁多个主体间的互动,不同组织均有自己的自利动机㊂在一般情况下,委托方希望得到较为客观的结果,被评估方则希望获得好的分数,而评估组织也希望获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收益,㊃401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丰强研究员简介
孙丰强,博士,研究员,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华南师范大学一类岗位特聘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核心成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研究领域:
1、光化学,涉及无机、聚合物的光化学合成;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2、聚合物微球材料,涉及合成、印迹构筑与吸附性能研究;
3、传感器,主要包括气体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4、电化学合成,控制合成各种半导体和聚合物材料,并研究其敏感性能与光化学性能;
5、多孔材料,利用模板构筑大孔、介孔材料,并研究其性能。
工作经历:
1.2004.8-2004.12: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2005.1-2006.1: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3.2006.3-今: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研究员
教育背景:
1.1994.9-1998.7: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系,硅酸盐工程专业(本科);
2.1998.9-2001.7: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硕士);
3.2001.9-200
4.7: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主要论文:
1.Fengqiang Sun, Jimmy C.Yu,Xinchen Wang, “Construction of
Size-Controllable Hierarchical Nanoporous TiO2 Ring Arrays and Their
Modification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6, 18, 3774-3779;
2.Fengqiang Sun, Weiping Cai, Yue Li, Lichao Jia, Fang Lu, “Direct growth of
monoand multilayer nanostructured porous films on curved surfa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gas sensors”Advanced Materials, 2005, 17, 2872-2877;
3.Fengqiang Sun, Weiping Cai, Yue Li, Bingqiang Cao, Fang Lu, Guotao Duan,
Lide Zhang, “Morphology Control and Transferability of Orderly Arranged
Through-Pore Arrays Based on Electrodeposition of Colloidal Monolayer”,
Advanced Materials, 2004,16(13),1116~1121;
4.Fengqiang Sun, Weiping Cai, Yue Li, Bingqiang Cao, Yong Lei, Lide Zhang,
“Morphology-Controlled Growth of Large Area 2D Ordered Pore Arra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4, 14(3), 283~288;
5.Fengqiang Sun, Weiping Cai, Yue Li, Guotao Duan, W. T. Nichols, Changhao
Liang, N. Koshizaki, Qi Fang, “Laser Morph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gold
nanopartilces periodically arranged on solid supports”, Applied Physics B:
Lasers and Optics, 2005, 81,765-768;
6.Fengqiang Sun, Weiping Cai, Yue Li, Bingqiang Cao, Yong Lei, Lide Zhang,
“Morphology controlled growth of large area ordered porous film”,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21(4), 500~504;
7.Yu Lin, Fengqiang Sun, and Lide Zhang, “Sol–gel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andOptical Properties of Fe2O3 Nanowire Arrays”, Applied
Physics A: 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 2004,78,1197;
8.Bingqiang Cao, Fengqiang Sun, Weiping Cai, “Electrodeposition-induced
highly oriented zinc oxide ordered pore arrays and their ultraviolet emissions”, 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 State Letters, 2005, 8(9), G237~G240;
9.Bingqiang Cao, Weiping Cai, Fengqiang Sun, Yue Li, Yong Lei and Lide
Zhang, “Fabrication of large-area zinc oxide ordered pore arrays with
controllable morphology”,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4, 14,1604;
10.Cuncheng Li, Weiping Cai, Bingqiang Cao, Fengqiang Sun, Yue Li, Caixia
Kan, Zhang Lide, “Mass Synthesis of Large, Singel-Crystal Au Nanosheets
Based on a Polyol Proces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6, 16, 83-90 主要专利:
1.孙丰强,蔡伟平,李越,曹丙强,张立德,“溶液浸渍-单层胶体晶体模板
法制备形态可控有序多孔功能薄膜材料”,专利号:CN200410044978.4;
2.孙丰强,蔡伟平,李越,曹丙强,张立德,“电化学沉积法合成形态可控、
可转移的有序通孔薄膜”,专利号:CN200410044976.5;
3.孙丰强,蔡伟平,贾丽超,曹丙强,李越,“纳米结构有序多孔薄膜型气
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510095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