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605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e.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一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面。
我个一、利用网络渲染,激活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首先以网络引导,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观看颐和园的视频,让他们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悠扬的音乐、逼真的画面使学生们兴趣大增。
因此,欣赏完后,学生无拘无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全文来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丽。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虚拟网络,轻松获取知识《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
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制作了网页型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
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上网的盲目性。
三、培养自主协作,发展学生能力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导游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的创新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这样,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必备1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必备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a970e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5.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必备1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第1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笔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能用乘法验算。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灵活学则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生在二年级接触过笔算除法,但是记忆不深,好多同学把除法竖式的格式都忘了,所以在第一节课学习两位数除法竖式时,错误很多,讲解例一时耗时太长,一节课的时间讲完例题基本没有练习的时间,原因之一就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大部分同学可以直接口算,难度很小,所以在写竖式时,出现了直接写商,竖式一步就出结果而没有分步从高位到低位计算,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课上对于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强调的不够,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对于余数经常忽略,出现在横式上只写商而不写余数的现象,验算时也有漏加余数的现象,个别同学甚至不知道怎样利用除数、商、余数三个条件去求被除数。
经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在讲课之前了解孩子们的认知情况、知识水平非常重要,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是需要多了解孩子的知识基础,在课前做好调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明确应该重点强调的知识点,做到不缺不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第2篇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习除了近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1、不分级现象。
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习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0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91b0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d.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0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同样困在扰着我。
每次拿到教材我总想着自己如何教好他,却忽略了学生该学到些什么。
因此,虽然每次备课前,我都充分查阅了一些背景资料,并认真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然而,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其间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如此尽力却没有取得意想的效果?正好手边有一本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随手翻阅,忽然注意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一直认为,我是教师,我要尽我的知识和才能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我为他们精心设计的美妙世界。
然而我错了,大大的错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是教师的事!老师不应越俎代庖。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各自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是让他们主动地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既不情愿,又没有积极性。
我想这也就是我上课失败的根本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这句话。
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主观思想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不情愿地跟在教师后面;导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教师只是帮助引导他们展开学习而已。
例,今天在学习《燕子》第一自然段时,我总觉得不能光停留在燕子的活泼机灵上,似乎还应以此教材为契机,让学生了解如何介绍小动物外形的一些常识。
因此,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翠鸟图半分钟,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印象,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找到了爪子、羽毛、嘴巴这几处。
紧接着,我再让学生读读文中的话,学生又明白了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写。
整个过程,我没做任何暗示,但学生似乎早已知晓。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d8701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7.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1《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入选教材时做了改动。
文章结构极其简单,全文围绕一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白鹅的叫声、步调、吃相三大方面去展示白鹅的骄傲,可爱。
与以前所接触的课文不同的是,整篇课文主要以反语的形式和活泼、流畅、诙谐、准确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表述语言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认识到作者对事物的观察的细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语言的“别有用心”,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反语的独特魅力。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便在自己的课堂上,由“高傲”入手,设计了几个大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交流,去细细体会作者的文字表面所呈现出的白鹅的“凶”和“厉害”,实质是对白鹅的尽职、勇敢的赞赏;体会白鹅步调的从容、大模大样,体现的不过是作者对白鹅由衷的喜爱和关注。
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仅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较脱离口语化,书面性较显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诌诌”。
这些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大胆的联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对白鹅真挚的喜爱;让学生模仿表演,加深对白鹅的高傲的认识,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让学生试运用书上精彩词语帮白鹅做自我介绍……这节课的设计里,最没有把握上好的,就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一环节上的教学有点乱)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语言,进而感悟白鹅的高傲,我想我在课堂上走了不少弯路,但学生的认识仍只是停留在“白鹅”叫声大而严厉,而不能从文字表面进一步去体会作者对白鹅的赞赏。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a15d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a.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这篇课文分为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两部分,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老舍先生浓厚的爱猫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刚上课时,我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在学生填“猫既又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空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
当学生理解到“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能与学生呼应,利用手势表现五个瓣的小梅花形状,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
这节课上我与学生始终能进行平等对话。
我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组省略号,这是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样既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学难点,又能对冒号的用法进行巩固复习。
意在培养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复习基础知识,力求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学生在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讲得较好。
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
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读的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收效较好。
简短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简短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9ebf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c.png)
简短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简短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有哪些?由于学生们已具备批注的能力,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对每一处建筑的特点能够找出来,并能体会出课文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d2aaa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d.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篇一我们班语文在抽考中成绩虽然居于年级前列,但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试卷上的失分情况,发现还有很多不足和薄弱点。
比如: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阅读、分析能力较弱;作文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觉得我们班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
虽然我在课堂上尽量让多数的学生去发展,但是由于我们班级的学生都不主动要求表达,于是出现课堂还是较多学生只是听众,学习较被动。
这一点我也该反省:也许是自己的独断,快节奏,使得自己没有多少耐心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
也没有耐心引导学生克服内心的胆怯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在学生的作业方面,我能做到作业按时认真批改,而且设置的作业也较完整。
抄写生字、写字本、《补充习题》认真指导批改,日记一周一次,习作三周两次,批改有眉批、总批。
听写、背诵也要求学生一个个过关。
所以,这一方面我的努力还是很有成效的。
总的来说,我们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班级凝聚力不强,学习竞争氛围不够浓!打算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着手:1、“六认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实。
2、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抓得更细,更实。
课本知识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一些技能的专项练习、指导。
4、认真做好补差工作。
5、更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6、家校配合要紧密,尽可能获得家长的支持,以期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二学生对于长城都比较熟悉,有的在电视上见过,有的还亲自爬上了长城。
所以,在教授这一课时,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
让学生感悟长城的气势和伟大。
学生对课文的一二段,都比较容易理解。
课文重点品读第三段,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比较积极。
我在讲授第三段时,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么修筑长城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3d8e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2.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范文五篇【篇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繁星》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发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学效果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时候,把课完全还给学生。
我感觉这是这个班最成功的地方。
课前我只是跟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巴金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然后以“美”作为线索让学生自由地品读文本,在朗读中找出文中觉得最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已的理由。
学生对哪儿感兴趣就读哪儿品味哪儿,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他们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时,我进行了及时的拓展,引导学生去欣赏文本之外的诗歌,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星空的美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所学最终都将应用于自身学习和生活。
学习完课文,让他们用文字描绘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进行课堂小练笔。
当孩子们朗读自已所写的小练笔时,我很为那些生动、有趣、唯美的语言感到赞叹,当教师把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心中拥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节课也有明显不足:由于课堂时间预设不足,导致小练笔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留下一定遗憾。
另外,课文品读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学收获(1)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教学效果更好。
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
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巴金的简介及作品等,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重视朗读。
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所以,找到“美”、读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课朗读的主线:让学生找出文中觉得优美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
同时揣摩语言并说一说:你找到的这句话美在何处?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美的?这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到这些修辞手法很好地体现了的感情。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f3aa2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3.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写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
沏茶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能够懂得珍惜时间。
在上本节课时刚好是周一,本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一部分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的目的,我在周末双休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为辛苦的爸爸妈妈沏一杯茶。
这样在周一的教学中我既可以用学生们发给我的沏茶图片做导入又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在教学中,我利用周末的作业做课前导入,进而提出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小明要为李阿姨沏茶,他应该怎样做?这时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纷纷献策表述自己的经验:要先怎样在怎样......在明确沏茶工序和顺序后,然后再出示题目要求“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尽快”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尽快”就是沏茶用时最少的意思。
在学生理解后采用了同桌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合作要求”设计沏茶方案。
给予学生展示方案的时间,在选取展示方案时,我有意选择了与最优方案不同的方案,让学生在两则中对比让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
选出最优方案后,提问通过两个方案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在什么地方节省了时间?怎样安排才能节省时间”从而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在空闲的时间里做可以同时做的事,让人不空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优化思想。
在板书方面,制作了沏茶的工序卡,便于学生摆放,并未他们解释说明了流程图,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一道“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位珍惜时间的好少年,与同学们交流你的方法吧”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方法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再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的密切联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b0529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8.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长城》这篇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散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看图、学文、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学设想是主要通过四步来落实的。
第一步是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在你眼中,长城是怎么样的;第二步,引导学生读文中的描写,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么长,这么气魄雄伟的长城给描写出来的;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长城的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四步,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落实第一步的时候,学生受课文描写的影响,加之我氛围渲染得不好,对他们思维拓展的启发不够,学生多数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很长”,“像长蛇”,“像长龙”之类的语句,思维拓展得不够开。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c9cf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e.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优秀9篇)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一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也可以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习作”教学时,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说到写。
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之间互评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观察过的某个对象,通过足够的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要写的习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处在教学习作时,习作内容中语言不够丰富。
虽然学生观察的对象很真实,但总有叙述平平的感觉。
四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积累不多,多数只能写出直观所能及的东西,这还需要在日常的口语训练中多下功夫,不断积累,不断创新。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样对写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
如:按顺序写、抓特点写、运用修辞手法等。
枯燥的理论总是令人乏味的,所以此后,我也准备了许多的图片,让同学们能产生更多的研究兴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图片一出,他们瞬间精神抖擞了。
有蚂蚁搬家的图片、有豆芽生长图、还有乌龟爬行图等等。
写完后,同桌互评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二《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
和谐统一。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cbb7a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0.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9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在三年级就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所以教学中应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教学。
相同点:计算方法(都是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的往下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计算要求:余数要比除数小、书写格式一样。
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一位,前一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商1,就看前三位,再一位一位的往下除。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让孩子明白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如:80÷20=4 把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8个十中每2个十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说明80里面有4个20,80÷20=4。
追问:为什么4写在个位不写在十位?因为4写在个位表示4个20,写在十位表示40个20,40个20是800而不是80。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商的数位写错。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2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
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8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7ae8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9.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8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我在教学这课时,有一点自己真实的教学体会:一、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是我校语文课堂“情知教学—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研究的课题,上学期在赵校长的带领下,逐渐摸索出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中。
本节课我依旧带领学生依据课题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教师引领学生梳理问题,找出文中的中心问题。
从课题入手找出中心问题,我感觉教师不再是问题的终结者,而是引领者、鼓励着。
以往的语文教学我总是课堂的指挥者、领导者,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敢放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和反思提炼,我逐渐感到教师要敢于把课堂让给学生,把教师的满堂灌让位给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二、小组交流重实效学生在梳理出中心问题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生根据问题自己读书,自己找出问题,画出问题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把理解和体会写一写,再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学习要求1、明确学习组长2、人人明确交流的问题3、组内整合出多种方法进行交流4、合作学习有主见5、汇报时要认真倾听,会欣赏,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6、敢于质疑—爱心互助共闯关。
三、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句子和重点词语“挂”进一步深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bf01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1.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1时光飞逝,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预习方法(读课文、标生字、想说什么、发现问题、思考课后问题),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辩论。
我来做引导,最后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
2.自学新单词和句子。
本学期,在教授生词和短语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利用课前预习,进行大量生词和短语的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写笔记和注释笔记,教会他们提取和注释的方法,激发他们提取的兴趣,培养他们提取的习惯。
课堂上的生词教学要尽量简单,只对难点或重点生词进行分析和集体指导。
另外,对于一些名言、谚语、古诗词,要及时把握教学的度,引导孩子有意识地积累。
本学期,我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让他们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和积极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课程改革的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重视阅读教学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要求学生能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利用现有的读物互相转阅,在此过程中,我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
②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程序。
③提出读书要求,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使阅读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将阅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同时把所思所想用几句话记录下来。
这学期学生的阅读自学水平基本可以达到:可以自己提问,多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
通过讨论,你可以纠正或提高你的理解,学会写笔记。
三、让学生快乐地写作这学期,我加强了作文教学的训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da49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d.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从题目入手,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窝囊”一词的理解,总结归纳“窝囊”有两个意思,一是因受到委屈或事情不顺利而心中烦闷、难受。
二是形容人无能、怯懦,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窝囊的意思应该取第二种,即一只无能又怯懦的大老虎,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大老虎一般都是凶猛或威风的动物,为什么题目取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问题的出示引起学生的阅读下去的兴趣。
2、其次,让同学们初读课文,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的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并梳理出概括一件事的方法:即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引导学生学习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3、最后,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当堂引导学生练写心理活动,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
通过问题“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能清楚地回答出“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等表示心情的词语。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授本课时,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题目的设置,初读课文,细读课文,步步深入地亲身体会作者渴盼上台表演,真正的上台表演,表演不成功觉得不满意,分析表演不成功的原因,使学生始终站在作者的相同面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
2、兼顾两方面,既重方法的学习,又重情感贯穿。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通过指导查字典、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等方法进行教学,并通过对作者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让学生充分的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6篇)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d960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f.png)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6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一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 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
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
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
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_1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bbc353b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0.png)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教材说明本节教材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共编排2个例题。
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先介绍“速度”概念,再安排含两个小题的例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小节根据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节单列一个例题──例5教学估算,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
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
所以,例5中围绕“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案,引导学生对比:“谁的估算比较合适?为什么?”这是教学估算最精要之处。
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
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d13f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e.png)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细心的小编首席给家人们找到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篇一一单元的教学结束了,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一单元教学反思。
他们了解了诚信的内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师生互动,动而不乱。
我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把传统的。
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
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自主学习。
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教学反思《一单元教学反思》。
学生们喜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进一步体会了学习内容。
孩子们很喜欢比赛的方式,他们在比赛时特别兴奋,各个跃跃欲试,都想更好地展示自己。
我们要多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我们要针对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
发展。
我让学生充当各种角色,如:当小老师、小记者等,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会很快地学会知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不足: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争取让孩子们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多查阅资料,争取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二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主要是通过魏格纳因为观察世界地图而发现了大陆漂移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f2a7b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1.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
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过程的文章。
通话本身就是充满幻想和神奇的,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文章本身比较通俗易懂。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采用了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朗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把文中的字词解决;再一次读课文则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了解;在对文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了第三次的朗读;最后让学生通过第四次的朗读感悟体会文本内涵。
反复的诵读,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使学生逐步领悟文本的思想。
通过了文本学习学生知道幸福是辛勤的劳动,幸福是做有意义的事。
而后我又拓展开来,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福是是什么?”问题刚出,课堂的气氛让我有些意外,学生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似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话想说似的。
我控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可有非常想听到孩子们对于幸福的理解。
“幸福是和老师、同学在一个教室里学习。
”“幸福是和爸爸妈妈坐在院子里吃月饼,看月亮。
”“幸福是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耍。
”“幸福是可以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
”“幸福是在课堂上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多么朴实的回答,多么真切的感受啊!是呀,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可是只要我们用心生活,其实幸福是多么的简单啊!我为学生这真切的回答而感动,同时又为有了这样一群学生而高兴。
我们每天和这样的孩子一起徜徉在语文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幸福的呢?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难点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一、回顾上节内容,提出本节学习要点二、赏析文章语言美1.玩陀螺曾经由于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懊恼?又是怎样从懊恼变成了自豪?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在教学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通过对算式的观察,在小组里讨论自己的发现,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
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但是让学生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还是有些困难的。
因而,我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在学生的总结能力上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关注。
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
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但也存在改进的地方:1、对中差生的指导不足。
由于本课例的例题较为容易,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对思维慢一些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会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解题速度。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
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
所以在情境中,教师通过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成绩表以及老师与刘翔比赛的成绩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路程相等和时间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并明确了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
同时也埋下一个伏笔,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该怎样比快慢呢?进而揭示课题。
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放手给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或借助画线段图来解决。
对于学生来说,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难度不大,但要求画线段图,尤其是标准的线段图,学生会有一定困难。
我们都知道,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但是线段图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涉猎,所以学生画的可能不够准确或有误。
此时,我们有必要跟学生一起经历准确画线段图的过程。
在线段图的生成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教师通过计算和线段图的对比将数形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比较两辆车的快慢,实际就是比较两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而这1时行驶的路程,正是我们所说的速度。
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的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
而这3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火车、自行车、运动员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来谈谈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当学生理解到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时,教师给出“单位时间”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速度”的意义,既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
此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师选择了“题中题”的形式,即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设有小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角度问题的争议和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者关系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从中体会到三者关系的紧密。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
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多方面的评价。
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反思开学第一单元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由于这是新教材,所以这一册没教过,我用很多课余时间用心研究教材,希望能吃透教材,教好学生。
但是在作业中却发现全对者寥寥无几,于是课后把学生的作业一本本翻出来,一题题查看错误原因,希望找到改进的方法。
通过我对学生每本作业的翻看,发现学生对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绝大多数学生是商与除数相乘时出错,这反映了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没过关。
有些学生乘对了,在被除数减除数乘商的积时又出错,看来减法计算掌握的也不太好。
少数学生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没有用商乘原来的除数,而是乘了整十数。
还有学生抄错题,横式上漏写商或余数,还有的因自己书写不整洁而搬错,看错,还有的学生竖式写到一半就不写了,看来当时分心了。
极个别学生除法不会计算。
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口算训练。
以前没有明确提出口算的重要性,但教师们都能将口算作为一项常规来抓,课改以后却很少有时间再来练习口算。
所以加强口算不能停还是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十分钟进行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
现在的《补充习题》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四年级上册的《补充习题》对每课时计算设置了两课时的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课本练习相对不足的问题。
但是在专项的计算内容教学以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每天练一下。
3、做好各学段的计算教学的衔接工作。
只有所有数学教师都重视计算,将计算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来抓,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必要时也可以进行速算、口算的班内比赛。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教学反思: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计算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因为这是本课估算学习的基础。
接着再出示了两道不能口算出精确得数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估算与口算的算式之间的异同点,体会进行估算的必要性。
之后引导学生联系以往所学的先取近似值再估算的方法试算三道估算式题。
并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除法估算的方法及如何使用约等号。
再让学生分组解答三道不同的例题,并让一组学生自己选题,节约了教学时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解答完第一道例题之后,我提问学生:“猜一猜,九辆货车是否都装满了?”引导学生得出因为取近似值时把被除数看小了,把除数看大了,所以商比准确值小,必定至少有一辆车装不满。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例题教学完毕后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提醒学生取被除数的近似值时要根据数字特点区别对待,灵活处理。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练习: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及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估算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使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情境有哪些,提高他们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结合第一题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把第三题的数字做了改动“买41袋大米,每袋52元,带2000元,够不够?”引导学生得出尽管估算结果仍是够的,但实际的单价与数量均大于近似数,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实际在做购物预算时要多准备一些钱。
最后,在学生的总结中结束全课。
《统计》教学反思第七册《统计》例1的内容,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努力做到: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三、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
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前面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有些仓促,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
《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讲这节课时我依然从学生已有经研出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由于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温故知新的方法针对这节课同样非常有效。
上完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比较深刻:亮点:1、温故知新让学生感觉新知不新。
本节课和上节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一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合四年级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它的类同。
回忆上节课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也和上节课的一样,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感觉新知不新了,难点学生自己主动突破。
2、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
记得去年学生在四年级画统计图的时候,往往不清楚用条形统计图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在画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时候和条形统计图混和在一起。
今天让学生比较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也发现:在题中所给的信息和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不很明确时,有一个学生发现,图上面有两个有色长方形表示两种事物时,用条形;而是一条实线和虚线时用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