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合集下载

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小说概述

二 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与类型、流派 (一)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1)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大量文人的加盟。 (4)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 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2、文学发展原因 (1)小说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2)明清文学思潮和文化思想的推动。明嘉 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 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 人欲”的说教。李贽又倡“童心说” 。 (3)说书艺术的影响。 (4)文士参与创作,并继承前代小说艺术的 成果,使得小说艺术技巧日益精进。 3、小说自身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 明清小说概述 一 明清小说的成书与传播 1、世代累积型 2、文人独创型 第一,小说的创作,必然渗透着作者的人生感 悟、创作动机、基本感情。甚至小说原型就是作者 自己。 第二,文人创作白话小说多不署名,给作者考 证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成书时间复杂。 第四,成书过程有很多未解之谜。
3、续书成书型 4、改编成书型 (1)戏曲改编。 (2)扩写。 (3)情节组合和移用、抄袭。 (4)改写、盗版或者避免查抄。 5、出版商组文言、白话 2、话本、平话小说 3、章回小说。 4、中篇小说。 (三)明清小说的主要流派 1、历史演义小说 2、英雄侠义与公案小说 3、神魔小说 4、人情小说
人情小说:
世情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艳情小说 狭邪小说
三 明清小说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一)明清小说的创作主旨 (二)明清小说思想文化传统 四 明清小说的文学艺术价值 (一)明清小说的文学艺术传统 (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 (三)明清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四)明清小说的语言艺术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等。
明太祖朱元璋
(二)社会经济背景
明初统治者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恢 复社会经济,从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明中叶,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农村 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于是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城市经济成为主导。
明中叶后商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变化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在这些市民中, 商人们经济实力雄厚,对于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 ☆文人与商人交往密切,两者之间在思 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相互影响。 ☆ 文学观念和文化意识发生变化,从
5、心学思潮对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影响
◇“主情”的文学观念席卷文坛。 ◇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作品虚 构性增强,《西游记》的出现。 ◇肯定人性、放纵个性、追求世俗的享受 和欢乐,《金瓶梅》、“三言”、“二拍” 的一些作品。 ◇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与平等成为鲜明的 审美理想,孙悟空、杜十娘。
二、明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分类
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创作符合 市民受众知识状况与审美情趣的通俗 文艺成为风气。
☆负面影响。
二、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与心学思潮
王阳明像
1 、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 思想实质与意义 心学把外在权威的“天 理”拉到了人的内心,变 为人的内在自觉的“良 知”,鼓励人们用自己的 本心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 在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 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 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3、长篇白话小说 分类:历史演义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 《三国演义》、英雄传 《醒世通言》,凌濛初的 奇小说《水浒传》、神 “二拍”《拍案惊奇》、 怪小说《西游记》、世 《二刻拍案惊奇》是最重 情《金瓶梅》,被称为 要的作品。 明代四大奇书。 其他还有《鼓掌绝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 尘》、《石点头》、《西 青楼小说、讽刺小说、 湖二集》、《欢喜冤家》、 谴责小说等类型,都是 《 十 二 笑 》 、 《 幻 影 》 从世情小说分支出来的。 ( 又 名 《 三 刻 拍 案 》) 、 武侠小说与英雄传奇小 《一片情》、《九云梦》 说联系密切。 2、白话短篇小说

明清小说评介

明清小说评介

明清小说评介小说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吸引着读者。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进行评介。

一、明清小说的概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发展迎来了显著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小说在描写人物性格、生动的场景描写、紧凑的情节结构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头,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宝玉、黛玉、薛宝钗”等人物更是深入人心。

小说通过对四大家族的生活、人情、社会关系等进行深刻的揭示,反映了明清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典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将”的起义故事。

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上别具匠心,其中的宋江、李逵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处理机巧,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四、《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孙悟空和他的三个徒弟师徒四人闯荡西天取经的故事。

故事情节延续了中国传统神话和佛教故事的元素,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非常具有中国魅力,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在描写平民群众生活的方面也是追求极致的。

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之一,以三国时期的政变、战争、英雄与士人群像为背景,呈现了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其中著名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经久不衰,被后人铭记。

小说中的情节迅猛而跌宕,有着浓郁的武侠气息,激起人们强烈的战斗意志。

六、《金瓶梅》《金瓶梅》是一部以黄丽华为中心、描写南京市井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奇葩。

全书描写了金蓮、潘金莲等人论财色、欺凌弱者的场景,极富淫秽色彩。

虽然它在文学价值上存在争议,但作为明清小说的一次高峰,小说在揭示明清社会的罪恶和价值追求等方面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第一篇: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明清小说演变与文化变迁

明清小说演变与文化变迁

明清小说演变与文化变迁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也在此时得到了迅猛发展。

明清小说的演变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变迁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明清小说演变与文化变迁的关系。

一、明清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明清小说起源于明代,经过家长制小说和抄本小说两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明代的家长制小说以《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注重塑造美好形象,强调英雄主义精神。

这些小说多以历史故事为背景,融入了传说和神话元素,充满了冒险和幻想色彩。

抄本小说则是明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流行文学形式,以《金瓶梅》、《红楼梦》等为代表,刻画生活细节,展示人物心理,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到了清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小说不再局限于家长制和抄本两种类型,出现了更多的题材和风格。

其中,纪实小说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作有《儿女英雄传》、《警世通言》等。

这些小说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个性和社会风俗的描述,揭示社会弊病和人情冷暖。

此外,清代小说还出现了一些具有浪漫色彩的作品,如《聊斋志异》等,这些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幻想世界。

二、明清小说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明清小说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变革的影响。

首先,明清小说反映了社会变革带来的新价值观。

明代小说以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强调忠义、仁爱等传统价值观。

而到了清代,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市民社会的兴起,小说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出现了更多基于个人情感和个体价值的作品。

这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其次,明清小说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明代小说以家长制为基础,讲述的是士人阶层和官员之间的纷争和斗争。

而到了清代,小说开始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揭示了社会底层的苦难和悲欢。

这一转变表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权力关系的变化。

此外,明清小说还反映了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的变化。

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发展及其成就

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发展及其成就

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发展及其成就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小说文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白话小说则成为了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这个时期,白话小说不仅内容丰富,细致入微,而且其表现手法也更加真实、生动。

在这一阶段,白话小说文学出现了诸多的代表性作品,不仅受到了文化界的高度评价,也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笔佳话。

一、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发展概况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白话小说逐渐占据了中国小说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可以感受到其浓厚、本真的文化气息。

而这一时期的白话小说,不同于其前身唐宋小说,轻松愉悦的口吻让它们更接近于普通读者。

同时,白话小说的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甚至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此时的白话小说文学有着明显的语言特点。

它们使用的语言是比较接近于现代汉语的白话,具有极高的可读性。

因此,这段时期的白话小说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更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

二、成就1、小说主题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主题多元化,内容程度较丰富。

其所描绘的主题或许是爱情、生活、悬疑、冒险或者是历史事件,但总是保持生动传奇和富于想象力的特点。

这些主题深受文化界和读者的喜爱,并对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金瓶梅》,其所描绘的人物和情节描述更是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了解到了那里的情感变故,意欲还原了这个人文时代。

2、叙事技巧叙事技巧是白话小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他们使用的是更加生动逼真的对话,以及更具戏剧性和轻松愉悦的语言风格。

例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是具有很高叙事技巧的代表作。

他们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让读者情感上有了共鸣,更为接地气。

3、人物塑造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依然保持很高的人物塑造水准。

不同于古代小说对人物宏大的描绘,这些小说更加注重细致的描写,传递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清时期古代小说的变革与发展

明清时期古代小说的变革与发展

明清时期古代小说的变革与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小说的变革与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小说的类型趋向丰富多样,其形式和语言也变得更加自由灵活,更能够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小说类型、形式和语言三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古代小说的变革与发展。

【小说类型的变革与发展】明清时期,小说的类型趋向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以《镜花缘》、《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话本小说,主要描写了官场生活、社交场面等,以传达人物形象、言行举止等社交礼仪。

《金瓶梅》、《红楼梦》等长篇小说,则更多地涉及到了家族、官场、商业等复杂社会关系,对于人性的描写更加深入。

而《西游记》、《水浒传》等另一类小说,则以描写神魔仙侠等虚构故事为主,注重奇情异景和情节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想象性。

从这种趋势上来看,明清时期的小说从单纯的记录性文学转变为了一种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的文学类型,既能反映社会生活,又能够满足读者的趣味需求,显示了小说的多重功能和内涵。

【小说形式的变革与发展】明清时期的小说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镜花缘》的“说书式”表现方法,由说话人直接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解释,借此将小说融入到社交场合中,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小说还采用了对话、叙事和咏史等多种叙事手法,大大提高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在长篇小说方面,《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不仅采用了大量的古汉语,使小说的文学性更加强烈,同时还巧妙地援引了文学、音乐和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使小说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多重性。

【小说语言的变革与发展】明清时期的小说还出现了一种具有标志性的语言特点,即白话。

白话小说不同于传统的文言文小说,采用了通俗、实用、日常的语言风格,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和阅读习惯。

这种语言风格的采用,为小说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同时,白话小说的出现也为后来的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研究

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研究

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研究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分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和影响。

一、元明时期:奠基与起步明清小说的创作可追溯至元明时期,其中明代小说首先形成。

在元明时期,小说创作受到了传统文学和戏曲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传统文学特色。

明代初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奠基时期,各类小说开始分化出明显的风貌,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此时期小说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传说、神怪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但并未形成独立的文学体裁,尚未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明代中期:风格多样,类型丰富明代中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明清小说兴起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明代小说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类型。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杨慎为代表的《镜花缘》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这些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且在形式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杨慎的《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成为明代小说的杰出代表作。

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以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写实和对当时社会风尚的批判成为明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世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明末清初:小说繁荣,兴盛之时明末清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壮大,形成了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之巅。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四部作品集合了当时文学界的各种特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末清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家和作品。

如施耐庵的《三言二拍》,这部作品描写了明代社会的各种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戴名世的《醒世姻缘传》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期。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

元明清小说研究概要元明清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形成并发展壮大是在元代。

元代小说基本构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体制和模式,逐渐形成了连续性叙事、以人物为中心、注重情节的特点。

明代是元代小说的承接与发展时期,开创了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新局面。

清代的小说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体现,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揭示更加深刻。

元明清小说的主题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仙侠、武侠、传奇、志怪、笔记等多种类型。

其中,仙侠小说以描写仙人、神仙世界为主题,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冲突与和谐;武侠小说则以武林英雄、江湖义士为主题,描绘了侠义精神与人情世态;传奇小说以神怪传说为题材,讲述了爱情、婚姻、命运等人生经历;志怪小说多以神奇现象或怪异事件为主题,揭示了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笔记小说则以通过日记、记录等形式展现生活点滴,对社会风俗和人性进行观察与评判。

元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首先,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注重紧密连贯,通过创造悬念和引起读者兴趣的手法来吸引读者。

其次,小说在人物描写上非常细腻入微,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再者,小说具有很高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力,通过描写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使情节更具感染力。

另外,小说还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通过展示各种社会角色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问题。

在元明清小说中,有很多代表作品值得一提。

元代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

明代的《西游记》则是一部以取经之路为背景的神话传奇小说,通过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历险的故事,展现了佛道教义的智慧和力量。

清代的《红楼梦》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贾家宝贵宝玉的成长和家族的兴衰,对清代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综上所述,元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起源与发展、主题与艺术特点、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元明清小说进行概要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文学意义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文学意义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文学意义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一时期的小说产生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文学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历史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经典小说,如宋慈的《吴文英状元升官记》、凌蒙初的《李娃传》、冯梦龙的《三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

而且,明清小说的创作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明代的小说以“话本”为主要形式。

话本是一种口头讲述的小说形式,讲述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其特点是细节描述生动,语言流畅,因此颇受读者欢迎。

而且,话本在文化上直接与大众联系在一起,并有着深厚文化根源的传统。

因此,话本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小说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清代则出现了具有长篇和章回结构的小说。

对话本中的细节性描写进行了发扬光大,细腻多样的画面描写、逼真的人物塑造、情节的跌宕起伏、意蕴的丰富多彩和写作技巧的提高,都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成熟的底蕴。

二、明清小说的文学意义1、细节描述水平高超明清小说的作者注重细节描写,对人物、场景、情节的描写相当细腻入微,真切再现了生活的色彩与人情味儿。

如《红楼梦》中对香菱、宝钗两个人的描写,各自的生活环境、习惯,以及宝玉与二人的心理交往,都让人感觉真实而生动。

亦如《三言》中再现了很多民间生活细节的描写。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让小说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借鉴作用。

2、种种意蕴深厚,寓意深远明清小说对于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做了很深入的探讨。

如《儒林外史》寓意当下难为历史之遗产,以及官场上一些不良风气,牢牢把握民间现实情况,为读者提供了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的一份指南。

6-明清小说概述

6-明清小说概述
三是小说语言从文言到半文半白以至 纯熟流利的白话。
3.明代小说的四大类型
四大类型: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 略》将明代小说归为四大类:讲史、神 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拟 话本)。
讲史小说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拟话本小说
4.明代长篇小说四大潮流 历史演义 代表作: 英雄传奇 代表作: 神魔志怪 代表作: 市井世情 代表作:
三、《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1.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 朽,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被压迫 人民的痛苦。
2.清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 实,热情赞颂反抗黑暗现实的英雄。
3.生动描写了各种规模的起义斗争, 特别是由个人复仇或见义勇为到大规模反 抗斗争的发展过程。
四、《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1.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精确地写出 了一百零八将同中有异的形神风貌。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成功 的篇章。这段故事可能是作者的创造,迄 今还没找出“大闹天宫”的故事来源。
四、《西游记》的思想意蕴
作者以游戏笔墨,通过神话故 事,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激愤。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指出:《西游记》 “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 描写”,“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 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 通世故。”
与“三言”比较,所反映的社 会生活与思想高度相当,但封建说 教及宿命论观点更为浓重。
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导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 《警世通言》卷32。这篇著名小说,描 写名妓杜十娘为了求得真诚的爱情和独 立的人格,决心从良,嫁给官家子弟李 甲,而李甲懦怯自私,在途中竟将她出 卖给富家子孙富。十娘痛心绝望,抱着 平生积蓄“百宝箱”投江自尽。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以北宋末年 宋江等36人起义为题材。该题材南宋时即 有说唱,元及明初水浒戏剧已有20多种。 在长期民间流传基础上,由作家加工而成。 明嘉靖郭勋百回本为现存最早刻本。金圣 叹“腰斩”《水浒传》。现有71回本、百 二十回本、百回本流传。

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文化氛围浓厚等。

本文将从明清小说的发展背景、题材特点、形式特点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这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使得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明清小说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其中,历史题材的小说是明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幻。

例如《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通过描绘贾宝玉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家族的兴衰。

此外,还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它们以英雄豪杰和神仙妖怪为主要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冒险经历和战斗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不公。

除了历史题材,明清小说还有许多描写社会生活的作品。

这些小说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活琐事和社会风俗来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儿女英雄传》描写了一个富商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婚姻制度。

《聊斋志异》则以妖魔鬼怪为题材,通过描写他们与人类的互动来探讨人性的善恶和超自然现象的存在。

在形式上,明清小说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叙事形式逐渐演变为更加自由灵活的叙事方式。

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和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同时,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叙事手法,如夹叙夹议、倒叙、插叙等,使得故事更加曲折有趣。

此外,明清小说还注重情节的设置和发展,通过悬念的设置和转折的处理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不仅仅是小说本身的特点,它还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期,文化氛围浓厚,文人雅士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使得小说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

明清小说古代小说的丰富发展

明清小说古代小说的丰富发展

明清小说古代小说的丰富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丰富多样,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小说的题材、形式和艺术手法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将就明清小说的发展进行论述。

一、小说题材的丰富化在明清时期,小说的题材呈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除了之前的传统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之外,也逐渐增加了明清社会生活的描写。

比如《红楼梦》就以宗族衰落为主题,通过对贾府的生活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水浒传》则以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起义军的英勇事迹。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示了明清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冲突。

二、小说形式的变革在明清时期,小说的形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从单行本到连续本的转变。

之前的小说多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内容比较简短,篇幅有限。

而到了明清时期,小说逐渐转变为连续本的形式,篇幅扩大,情节发展更加复杂,人物描写更为细腻。

这种转变使得小说能够更好地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三、小说艺术手法的创新在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手法得到了极大的创新。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情节曲折化”。

明清小说通过设置各种复杂的挫折和冲突,使情节更加扣人心弦,悬念迭起。

同时,小说还采用了插叙、回忆、幻想等手法,使故事更具层次感和艺术张力。

《金瓶梅》中运用了大量的插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回忆和幻想,展示了她的复杂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总之,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的题材丰富多样,形式和艺术手法得以创新,使得小说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珍品,也是揭示社会变迁和人性复杂的重要文化遗产。

明清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明清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明清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小说文学得以兴起与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逐渐脱离了古代文言文的象征性表达,开始以通俗的白话形式出现。

小说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为后世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带来了娱乐和启蒙的作用。

明代小说的兴起,与明朝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社会经济变革较为频繁的一个朝代。

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和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小说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在这个时期开始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阅读。

明代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为代表,这些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叙事效果。

比如《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了他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既寓意深远,又富有想象力;《水浒传》以宋江为主角,描写了他与梁山好汉共同抵抗官府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紧凑,人物形象丰满生动;《金瓶梅》则讲述了一个富家翁与妓女的婚外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明代小说的兴起,为清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明代小说的创作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清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仍然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清代小说以《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等作品而闻名于世。

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明代小说的传统,同时也在形式与风格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角,通过对贾府的详细描写,展现了贾府的衰败和中上层社会的腐败,以及人情冷暖和爱情的凄艳。

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缜密的结构,使读者对人性的复杂,社会的虚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清代小说在内容上也趋向于多元化。

《儿女英雄传》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民间英雄的传奇人生;《老残游记》以老残为主人公,通过他参观名胜古迹的经历,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百态和人物的喜怒哀乐。

明清时期小说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对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清小说重点作品概括

明清小说重点作品概括

明清小说重点作品概括
本文档旨在概括明清时期的重点小说作品,以下是一些值得关
注的作品:
1.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该小说通
过四位主角的西天取经之旅,展现了人物心境的成长和对社会问题
的思考。

2.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
说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探讨
了人生的意义和命运的转折。

3.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故事以英
雄好汉的聚义会为起点,围绕着他们与朝廷的斗争展开,探讨了正
义与邪恶、权力与道德的矛盾。

4.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是一部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官员家庭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众多人物的
情感纠葛和道德沦丧,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5.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一部明末清初的短篇小说集。

集中记载了各种神怪传奇和离奇故事,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某些特点,对道德与的探讨也贯穿其中。

以上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重点小说作品的概括,每部作品都有其
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研究

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研究

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研究明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时期,而明清小说的创作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和社会变迁都对明清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特点和演变。

一、明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明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初期阶段,明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两个方面。

短篇小说是明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别,其代表作品有《聊斋志异》、《平山冷燕》等。

这些短篇小说往往取材于传说故事和民间传统,情节曲折跌宕,语言生动鲜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文言小说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代表作品有《金瓶梅》、《水浒传》等。

这些作品的创作不仅延续了古代小说的传统,而且在题材、形式、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和突破。

明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主要受到历史变迁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明代,由于社会经济稳定,人民生活安定,文化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同时在政治上,朝廷对于文学的推崇,也促进了小说的创作与发展。

这些因素使得明代小说得以繁荣兴盛,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另一个重要时期,而清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可以划分为盛行期和萎缩期两个阶段。

盛行期是清代小说的繁荣时期,此时形式和内容多样,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意境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与此在清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小说的内容也逐渐向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深层次挖掘,使得清代小说在古典小说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清代后期,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加剧,清代小说逐渐进入了萎缩期。

在这一时期,小说的创作受到了诸多限制,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也呈现出保守和僵化的趋势。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灭亡,使得清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逐渐衰退。

三、明清小说创作历史分期的影响与意义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小说概述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观念的史传性小说艺术的史传性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

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惩劝模式牢笼创作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

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

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小说和戏曲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本文将从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说的发展与特点1.1 发展背景明代时期,小说逐渐从诗歌和传奇结构的文学形式中独立出来。

小说以其叙事性强、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清代时期,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1.2 创作特点明清时期的小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注重对社会生活的描写。

这些小说作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明清时期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次,注重情节的设置与发展。

小说多以情节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展示了作者的叙事才华。

再次,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些小说中的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最后,注重思想内涵的表达。

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道德伦理等进行思考和探讨的载体。

二、戏曲的发展与特点2.1 发展背景明清时期,在上世纪晚期的小说的影响下,戏曲逐渐成为文艺的主流形式之一。

明代的成就得以传承并丰富发展,清代的戏曲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这一艺术形式。

2.2 创作特点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明清时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首先,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演。

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吸引观众,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

其次,强调动作和表情的艺术表现。

戏曲中的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准确地传达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再次,多样化的剧种和剧目。

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了多种不同的剧种,如京剧、豫剧等,丰富了观众的选择,并让戏曲艺术得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承和发展。

最后,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明清时期的戏曲作品往往以当时社会的重大事件和人民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戏曲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寓意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一一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观念的史传性小说艺术的史传性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

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惩劝模式牢笼创作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

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

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

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

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1、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

除了在民间流传蕴育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

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世情小说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侠义公案小说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

爱情婚姻,家庭盛衰官场黑幕,社会丑态科举礼教,人生百态日常生活,世情风貌3、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素有理想探索的传统,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中,往往通过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现理想。

明清小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态,批判社会;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

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忱关注。

社会政治理想爱情婚姻理想人伦关系理想三、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

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

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1、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作品,明清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的成就不同凡响。

无论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精巧绵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优长。

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结构宏伟,能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饱览英雄人物,追寻历史进程。

世情小说则脉络清晰,精巧细密,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示生活样貌。

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从主线突出到一线两描写2、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从历史传奇中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平面化,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直至世情小说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

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

因人设事曲尽人情相依相存发展变化3、曲描细叙的艺术刻划由叙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为主,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渐趋细腻逼真,无论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细节刻划,还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图描摹生活,笔参造化。

追求洞察深微、见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艺术感染力。

丝丝入扣的心理描写逼真细致的环境描写丰富具体的细节描绘明代和清代的小说。

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明代小说明代小说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可分为文言短篇和白话短篇。

长篇小说和白话短篇小说,是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类:①历史演义小说。

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

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

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

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

②英雄传奇小说。

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

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

明中叶以后,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小说,较著名的是万历年间熊大木所著的也匕宋志传》和无名氏所作的杨家府演义》。

此外,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也是明后期影响较大的英雄传奇作品。

③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

此外,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

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董说的西游补》等也流传较广。

④世情小说。

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以金瓶梅》为代表。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开始摆脱了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对日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等。

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如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等。

⑤公案小说。

明后期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反映。

较著名的公案小说有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和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等。

这类小说在歌颂清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公案小说一般都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的着力刻画,艺术上显得粗糙。

同时在思想内容上也往往夹杂着鬼神迷信和封建说教。

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

现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青平山堂话本》。

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三书都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分。

其后,凌蒙初模仿三言”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均为拟话本。

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这类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念,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写出了人民的苦难。

另有些拟话本描写了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拟话本承袭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感情色彩鲜明。

它艺术手法更加成熟,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更加趋于丰富细腻。

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

明代的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而来的。

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

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响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

清代小说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给予小说深刻的影响。

从清初到乾隆时期,是小说的全盛时期,代表民主倾向的、真实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是这个时期小说的主流,〈红楼梦》是它的最高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