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三专题检测课件 苏教版 必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专题三直面人生第13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专题三直面人生第13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苏教版必修

4.博闻强记 鲁迅,原名 周树人 ,“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 时首
次使用的笔名。他的短篇小说集有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是 《朝花夕拾》,另有散文诗集
《野草》和多部杂文集。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阿.(ē) 长歌当.哭(dànɡ) B.绯.红(fēi) 不惮.(dàn)
答案:“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的庸俗的市民,他们极端 冷漠麻木,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恶意的闲人”指反动派的御用文人,他们诬陷学生的 爱国运动,是反动统治者的帮凶。
9.选文最后引用陶潜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 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2.辨清字形
悼念 悼淖棹船棹
泥淖
殒陨殒 陨身 落不恤
叱咤 诧姹咤诧异
姹紫嫣红
虐谑戏虐谑杀
编辑 辑缉揖楫作 舟揖 楫
缉拿
赁贷租贷赁款
喋血 喋碟牒谍通 间牒 谍
影碟
涤绦洗丝涤绦
3.词语积累 (1)长歌当哭: (2)桀骜锋利: (3)惊心动魄: (4)广有羽翼: (5)百折不回: (6)殒身不恤:
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倔强而又锋芒毕露。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到处都有帮凶。 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 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 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 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 也就够了。
6.作者说“三一八”惨案是“罗网”有什么依据?请分条 概括。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讲义苏教版必修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讲义苏教版必修

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10岁在长安求学,20岁开始漫游,足迹踏遍全国。

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

38岁司马迁著《史记》,写到魏国历史时,听到这样一条传闻:秦在攻魏时,遭到魏的顽强抵抗,秦国就引黄河水灌进魏国都城大梁,从而淹死很多人。

为了考证历史的真实性,司马迁亲临大梁城旧址,进行实地考察。

他沿着城垣边走边看,终于发现水淹过的痕迹,再加上其他资料的印证,终于有了秦国当年放水淹大梁、辜等。

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

一般将前者称为奴隶制五刑,后者称为封建制五刑。

五刑是对中国古代刑罚的部分概括,并不代表全部刑罚制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太史公马前卒司马迁再拜陈言。

[太史公牛马走:太史公,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

这是古代书信中的客套话。

辱,犹言降低了对方的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

慎于接物: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慎重。

于,在。

]意气信中情意诚挚恳切,好像是报:意思是拖了很久没有回信。

阙然,缺失作为一个人最好是不使先人受辱,其次是辱色,不使自身受辱,其次是不在道理和脸面上受辱,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弯曲肢体,这里指被捆绑。

诎,同“屈”。

易服:换上囚犯的衣服。

古代囚服为赭色。

关木索:戴上木枷绳索。

关,同“贯”,套上。

木,枷。

索,绳。

被箠楚:遭受杖刑。

肌肤、断其次是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砍断剔毛发:剃光头发。

指髡刑。

婴金铁:颈上套着铁圈,指钳刑。

婴,绕。

毁肌肤、断肢体:指遭受残酷肉刑。

,割鼻、刵,割耳朵、膑,剔去膝盖骨、黥额,用墨染等肉刑。

腐刑:宫刑。

传:解释经义的文字。

“刑不上大夫”语出《礼记·曲礼上》。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猛虎在深山时,百兽都震惊害怕,等到它们被关阱之中,期的威力制约,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状况。

威,威力。

约,墙:指监狱。

枪心惕息:意思是心惊胆战。

惕,恐惧。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专题一祖国山川颂应用体验之旅训练及详解答案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专题一祖国山川颂应用体验之旅训练及详解答案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祖国山川颂应用体验之旅训练 苏教版必YING YONG 弋胃 、― 穴(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铿锵(k e n g)踮脚(di a n) 湖泊(b o ) 吟哦(e )脸颊(ji a)颓然(tu i ) 无垠(y i n)汲水(j i )解析:A 项,“湍”应读tu a n ; B 项,“漪”应读y i;C 项,“泊”应读p o 。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徜徉 留恋 暇思婉转悠扬 B.企盼 斑斓 丘壑 一泄千里 C.澄澈 嵯峨 蹒跚 叹为观止D.溪涧矫艳瞭望茫右无涯 解析:A 项, 暇一遐;B 项,泄—泻; D 项,矫—娇。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 恰当的一句是()A. 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B. 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

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

明早起来一看,它早已不胫而走.,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C.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D. 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解析:B 项,“不胫而走”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 地传播开去,传布迅速。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可改为“无影无踪”。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神奇!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我的心 尖都同它一起跳跃。

A. 盎然(d n g)B. 涟漪(y i )C. 尽管(j i n)D. 烧灼(zhu o ) 飞流急湍(chu a i ) 蒙混过关(m e n g ) 古墓荒冢(zh o n g )鲜为人知(xi a n )B.祖国的山河对我们是有情的。

高中语文专题三直面人生第11课渔父课件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专题三直面人生第11课渔父课件苏教版必修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答案:(1)全世上(的人)都是混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人 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2)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 放逐呢?
第11课 渔父
1.读准字音
枯槁.(ɡǎo) 淈.其泥(ɡǔ) 歠.其醨.(chuò)(lí) 鼓枻.(yì)
三闾.大夫(lǘ) 其糟(bū)
汶汶.(mén)
2.辨别通假
(1)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 通 甫 ,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子非三闾大夫与 与 通 欤 ,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3.词类活用 (1)鼓.枻而去 名词作动词,敲打。 (2)乃歌.曰 名词作动词,歌唱。
4.古今异义 (古1)义颜.:色.憔脸悴色。 今义: 多指色彩。
(古2)义形.:容.枯形槁体容貌。 今义: 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何故行深为思高高.出举.世俗。 古义:
高高举起。 今义:
5.一词多义
举后.世刺皆史浊臣而荣我举.独臣清秀才 (1)举略南举取.所汉见中十,条西举.巴蜀
莫举.令头事望不明举月.
C.屈原反对渔父的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 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 的人格。
D.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严厉批评了渔 父的错误人生观,并用他来衬托屈原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表露 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的同情惋惜之情。
解析:选 D D.作者并没有“严厉批评了渔父的错误人 生观”,渔父在文中是个隐士,他并不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其人生观也不能说是错误的。

[中学联盟]浙江省象山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我心归去》(2)

[中学联盟]浙江省象山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我心归去》(2)

唐诗中表现家园之思的名句
13、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zxxk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送别》)
1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古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15、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春夕》)
1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杜牧《题齐安城楼》)
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日幕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吴融《金桥感事》)
唐诗中表现家园之思的名句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1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12、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杜牧《秋浦途中》)
——(武元衡《春兴》)
27、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唐诗中表现家园之思的名句
28、复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或兄弟》) 3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悉。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熠( yì )熠
墟( xū
)场
n 囚禁( jì

矫( jiăo )饰
纳( nà )塞( sài )尔
预习检查
1、概莫能外:
词 义
2、熠熠闪光:
3、惦念: 4、贫瘠:
体会重点语句
作者在法国的心情如何?哪些段落中的哪些语句可 以让你感受作者的这种心情?
第2、3节:冷清难耐,空虚、无聊、孤独、令人发疯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滕王阁序课件1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滕王阁序课件1 苏教版必修4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屈贾宜于长沙
3.窜梁鸿于海曲
4.目吴会于云间
使动,使······屈居
使动,使······窜逃 名词做动词,看
第三十一页,共52页。
第三段:
1. 参加宴会的人员和进行宴会的盛况。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怀远俯视,胸襟舒畅,兴致飘 逸,急速飞扬。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萧管奏鸣忽高忽低,引来清风阵阵,歌 声悠扬柔美,遏止了白云运行。
不久便要“趋庭鲤对”, 承受严父的教导;
➢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今天有幸“喜登龙门”, 拜见高雅的主人。
第四十五页,共52页。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如果遇不到杨得意的推荐, 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作为自 己惋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既然已遇见了钟子期,奏起 那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何愧?
第四十六页,共52页。
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所赖君子见机"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 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十二页,共52页。
第四段
慤 què
簪笏 zān hù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我王勃是一个身分低微的文弱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虽然与年轻的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求得 捆缚南越王的长绳;
第四十三页,共52页。
第二十四页,共52页。
2.王勃来参加宴会的过程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整顿车马上了大路,到高耸的山岭中寻 访美景;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亲临滕王阁前的长洲,找到仙人旧日 的馆阁。
第二十五页,共52页。
3.滕王阁及其周围的景色(重点语段之一)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一专题 发现 北方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土配套 苏教版必修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一专题  发现 北方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土配套 苏教版必修
1.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 一望无垠 ,微风吹过,羊 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 2.2012年8月29日暴雨过后的福州城区 伤痕累累 ,一片狼藉。
四、词语辨析 1.迷惘·怅惘 二者都有“困惑”之意。 辨析 “迷惘”指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 “怅惘”指惆怅,迷惘,伤感失意。 (1)他并不知道自己懵懂地表达出了一代人对 例句
二、人物颂歌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闻一多 他是卓越的学者,他是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他是大勇
的革命烈士。他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
中抓住自我。他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 猛如虎。他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
出个新中国!精彩的文学路,辉煌的革命史。他一生仅用他
简介 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
成名。197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 中心副会长,1985年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作品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 等。 他的诗歌世界以“土地”“太阳”“波浪”为三 评价 大中心意象,情感是忧郁而悲哀的,故而享有“忧郁诗
狱还是流放,他都以顽强的生命力战胜苦难,从而维护人性
的尊严。他的诗歌因苦难而坚强,因热爱而不朽。
[背语基· 厚积薄发]
一、字音认读 (一)单音字 1.罡 风( gāng ) . 4.荒冢 (yuán . 7.绯 红( zhǒng ) . 10.砂砾 ( ) wǎng . ) 2.擎 起( . 5.干瘪 ( . 8.淤 滩( . 11.蹂躏 ( .. ) ) ) )

hún 绳ménɡ 纤 . 3.纤 细mēnɡ 纤 .


二、字形辨识 ǒu 呕 ò u 沤 1.ōu 讴 ōu 殴 u 怄 ò 吐 麻 歌 打 气 n 践 踏 jià jiān 笺 注 n 栈 道 2.zhà n 饯 别 jià n 钱 币 qiá n 淳朴 chú 4. zhūn zhūn 谆 谆 教导 i 骸 尸há 6.言简意ɡāi 赅 应ɡāi 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专题 《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专题 《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第三专题 拿来主义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杂文;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理清作品论证的思路;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学 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领会文章中有强烈讽刺意味的 语句。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探究二 【提问】2.有人认为“以小见大”是本文的一大亮
点,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 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对细小 的、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 道理。对于“批判地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 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 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 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并为之折服。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 且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 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 “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 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 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 丝入扣。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 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 海。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及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和“高树多悲风”的“树”的“饱满”形象不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具备秋风落叶的形象诗句意境更加空阔清冷B.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并交织组合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形成丰富多彩的诗歌语言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的艺术特征C. 相较于“树”暗示的颜色而言“木”就显得有些枯黄和干燥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也具有了这个特点能给人带来疏朗的秋天的气息D.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形象和“木叶”不同它没有干燥、微黄、疏朗的秋季的特点它饱含着水分且较繁密【答案】B【解析】B.偷换概念“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的艺术特征”错而不是“暗示性” 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答案】D【解析】D.曲解文意“‘落木’远远不及‘木叶’”错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悦亲戚之情话B. 将有事于西畴C. 既窈窕以寻壑D. 泉涓涓而始流【答案】D【解析】A.“亲戚” 古今异义词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B.“有事” 古今异义词古义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C.“窈窕” 古今异义词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D.“涓涓” 古今同义指细水缓流的样子3.下列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表述\underset\cdot有\underset\cdot错的一项是()A.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B. 《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C. 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D.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扑朔迷离……出自于《曹刿论战》”错误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会眯上眼睛而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4.________ 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答案】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本句要注意“沧”“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5.(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3)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5.(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5.(5)一去紫台连朔漠 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其三)》)5.(6)_______________ 他生未卜此生休 _______________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其二)》)5.(7)《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解析】(1)根据“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可推知答案注意“峨”的书写【答案】(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解析】(2)根据“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可推知答案注意“盈”的书写【答案】(3)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3)根据“由琴声想到珠玉声”可推知答案注意“嘈”的书写【答案】(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4)根据“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可推知答案注意“沦”的书写【答案】(5)独留青冢向黄昏【解析】(5)注意“冢”的书写【答案】(6)海外徒闻更九州, 空闻虎旅传宵柝【解析】(6)注意“州”“柝”的书写【答案】(7)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7)根据“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可推知答案注意“沧”的书写6.(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描写音乐效果又描写秋夜静寂月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建造阿房宫所使用的铁钉数不胜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1)根据“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可推知答案注意“奉”的书写【答案】(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解析】(2)根据“既描写音乐效果又描写秋夜静寂月色”可推知答案注意“舫”的书写【答案】(3)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解析】(3)根据“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建造阿房宫所使用的铁钉数不胜数”可推知答案注意“庾”的书写7.(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启示人们不必纠结于别人不了解自己要保持内心的美好7.(2)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7.(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怀刘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时光流逝、英雄居所不复当年的怅惘之情【答案】(1)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解析】(1)根据“启示人们不必纠结于别人不了解自己要保持内心的美好”可推知答案注意“苟”的书写【答案】(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解析】(2)根据“表达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可推知答案注意“馨”的书写【答案】(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解析】(3)根据“抒写了时光流逝、英雄居所不复当年的怅惘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巷”的书写8.(1)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8.(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韵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8.(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1)根据“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可推知答案注意“谀”的正确书写【答案】(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2)根据“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韵图”可推知答案注意“萧”的正确书写【答案】(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解析】(3)根据“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瑟”的正确书写9.(1)__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9.(2)_______________ 但愿长醉不复醒9.(3)飘飘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9.(4)卧龙跃马终黄土 _______________9.(5)_______________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9.(6)昆山玉碎凤凰叫 _______________9.(7)李煜在《虞美人》中形象地表现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解析】(1)注意“摧”的正确书写【答案】(2)钟鼓馔玉不足贵【解析】(2)注意“馔”的正确书写【答案】(3)天地一沙鸥【解析】(3)注意“沙鸥”的正确书写【答案】(4)人事音书漫寂寥【解析】(4)注意“漫”的正确书写【答案】(5)叶上初阳干宿雨【解析】(5)注意“宿”的正确书写【答案】(6)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6)注意“芙蓉”的正确书写【答案】(7)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7)由“表现愁”可推知答案注意“恰”的正确书写【答案】(8)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8)由“杜牧批判统治者穷奢极欲……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可推知答案注意“锱铢”的正确书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三专题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三专题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综合检测题苏教语文必修2014-11-03 13:00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综合检测题一、(24分,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惆.怅(chóu)后裔.(yì)迁徙(xǐ)幽深奇诡.(ɡuǐ)B. 桑梓.(zhǐ) 宅邸.(dǐ)田塍(chénɡ)安土重.迁(zhònɡ)C. 搭讪.(shàn)眷.恋(juàn)濡染(rú)侘傺.无聊(chì)D.静谧.(mì)粘.合(zhān)旖旎(yǐ)方兴未艾.(ài)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娇羞肴馔矫饰唏嘘不已不可思义B. 啜泣乾坤温馨沧海桑田出人头地C. 媒介瘸腿焦躁美妙绝伦无精打采D. 缔造喧嚣宣泄铩羽而归迥然不同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有留恋,有惋惜。

(2)(几个大苇坑)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之势。

(3)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A.惆怅浩渺如果/即使 B.徘徊浩渺因为/虽然C.惆怅渺茫因为/虽然D.徘徊渺茫如果/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B.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可是目前医学界对它爱莫能助....。

D.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古诗文部分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古诗文部分  苏教版必修1

古诗文部分知识分项列举一、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喧嚣(xuān xiāo)安然无恙.(yàng)寰.(huán)宇..后裔.(yì)宅邸.(dǐ)眷.(juàn)恋2.多音字辨析mí靡.费zài 装载.靡载mǐ望风披靡.zǎi 刊载.3.易写错别字苍茫喧嚣筏船迷蒙惠赐寰宇神裔宅邸眷念审慎二、词语1.重点实虚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亦、止:语气助词薇亦作.止作:生,指初生。

靡.室靡家靡:无。

遑:暇,闲暇。

启:跪,危坐,居:安坐。

不遑启居...忧心烈烈烈烈:火势猛盛的样子。

形容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载:又,且。

我戍未定.定:稳定。

靡使归聘.聘:问候。

薇亦刚.止刚:将老而粗硬。

岁亦阳.止阳:指农历十月,现在农历十月还称“小阳春”。

我行不来.来:慰问(一说“回家”)。

王事靡盬.盬:止息。

孔:甚,很。

疚:病,苦痛。

忧心孔疚..彼尔维.何维:是。

牡:骂车的雄马。

业业:高大的样子。

四牡业业...戎车既.驾既:已经。

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依:乘。

腓:隐蔽,掩护。

翼翼:安闲的样子,指马训练有素。

四牡翼翼..岂不日戒.戒:警惕戒备。

今我来思.思:句尾语气助词。

雨:下。

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

雨.雪霏霏..迟迟:迟缓的样子。

行道迟迟..2.通假字岁亦莫.止莫,同“暮”。

彼尔.维何尔,同“苶”,花盛的样子。

彼路.斯何路,同“辂”,大车。

象弭鱼服.服,同“箙”,盛箭的袋子。

玁狁孔棘.棘,同“急”。

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天天。

三、熟语积累【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遭受损害。

【费尽心机】用尽心思、计谋。

(多含贬义)四、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一)文学常识1.关于《诗经》(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三4前方——回家的感觉就在那不远的前方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三4前方——回家的感觉就在那不远的前方

导读·边学边思
四、美点赏析——品读蕴涵哲理的语句 8.作者用深邃的语言阐发对人生和对人的思考,富有 哲理的语句给文章增添了更深刻的内涵,更加耐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寻味。请品读以下蕴涵哲理的语句。 (1)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 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 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答:
导读·边学边思
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 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家、家园和家乡”,“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 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充满了对人类的悲 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导读·边学边思
二、重点突破 3.文章为什么要写电视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 答:
导记·晨读晨练
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深 感脚跑累了,骨架松弛了,心灵劳累了,厌倦情绪再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度油然而生。于是,久存于心底总不敢窥顾的一个铭 心刻骨的词冒出来了——“家”。心头一惊。原来, 无论走到哪里也找不到可依恋的归宿,只是随便走了 走,看了看;原来,我们只是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
导读·边学边思
7.本文既写了“离家”,又写了“归家”,作者的真 正意图是什么? 答: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想写“归家”,不过这个
“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的“家”, 而是精神上 的“家”。“离家”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归宿, “归家”也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二者表面 上不一样,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可 达到它却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剧。 作者所揭示的正是 人类精神与理想无所皈依的生存环境。
导读·边学边思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1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1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文意感知 文章通过对快哉亭的记述和议论,对苏轼、张梦得在遭 贬之后,能够自放山水之间和“不以物伤性”的坦荡心胸, 表示了赞赏的态度,体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境、达观的态度。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风云开阖 . 二、古今异义 1.始得平地,其流奔放 肆大 .. 古义: 疾驰 2.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
同“ 合 ”,译为“ 消失 ”
今义:尽情流露不受拘束
古义: 成行成列 今义:直行和横行的总称 3.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 古义:一一指点出来 4.窃会计 之余功 .. 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 今义:两个数的比数 今义:财务管理人员
三、一词多义
量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①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 ②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动词,安置 ③入其舍 ,则密室垂帘《促织》 . 1.舍 名词,房屋,安置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 动词,休息,止息 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动词,舍弃 ⑤舍 .
1.文中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明确:从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 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登临快哉亭在哪些方面获得了 “快哉”的感受。
明确:(1)登临“快哉亭”,昼夜可以于“几席之上”尽 情览赏雄壮景色,放眼四周,可见西边武昌冈陵起伏的诸 山,草木成排成行,渔夫樵夫的屋舍,清晰可数。 (2)沿江两岸的沙洲,正是当年曹操、孙权注目的战略要 地,也是周瑜、陆逊为争夺此地奔走劳形的地段,这也可以 让世俗之人睹此称快。
助读新课起航 专 题 三
资料助读 课文对译
第 11 课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重点探究 感悟提升
第 11 课
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品质》公开课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品质》公开课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

普 通 的 人 , 平 凡 的 事
写作实践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格斯拉那样 平凡却拥有高尚品质的人呢?请结合课 本61页写作指导“写出人物鲜明的个 性” ,写写我们身边的“格斯拉”。
假如你是格斯拉,你会怎么做?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 是因为…… 总有无数平凡的人, 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 只要人格高尚, 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 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 在历史的苍穹永远放光!
关注生活
王致中 17岁100米,然后 再走1000米 山路,挣1元 人民币……
深入
探讨
一个恪守品质的人是值得尊敬和赞美的,格斯 拉追求、守护品质却终因为品质而致饿死,最 好的手艺换得的是最悲惨的命运。
文中交代原因了吗?根据原文,用 自己的话概括。
社会原因 性格因素 垄断 竞争 执著 保守
深入
探讨
格斯拉是个“怪人” ,他似乎不懂“顺应 时代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样的 道理.按世俗的观念,格斯拉作为靴匠,属 于底层人物,但他坚守着好手艺最后却饿 死,那么他是不是不幸者呢?谈谈你们对 这个人物的看法。
人之立世
贵在立“
品”
底层的光芒——
《品
质》
[英]约翰· 高尔斯华绥
预习检查
请用一句话概述格斯拉的人生故事。
走近格斯拉
请大家快速放声朗读课文,找一找文章里表现 出格斯拉的“怪”的一些细节,试着根据你的 理解用更具体一些的词语来概括他与众不同的 特征。
忠于自己技艺、恪守职业尊严
•他是个怪人。 •他“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执着
敬业
深入
探讨
一个恪守品质的人是值得尊敬和赞美的,格斯 拉追求、守护品质却终因为品质而致饿死,最 好的手艺换得的是最悲惨的命运。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向青春举杯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107页 0181页 0183页 0259页 0286页 0313页 0315页 0381页 0442页 0516页 0518页
向青春举杯 相信未来/食指/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德]马克思/ 写作观你的生活很重要 写作实践 劝学(节选)/荀子/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 写作实践 想北平/老舍/ *乡土情节/柯灵/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写作实践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赤壁赋/苏轼/ *神的一滴/[美]梭罗/ 写作指导写难壮之景如在目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此题与第四大题选做一题)(16分,每 、(此题与第四大题选做一题)( 分 此题与第四大题选做一题)( 小题4分 小题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 – 后赤壁赋 苏轼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 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 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 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日: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 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 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 归而谋诸妇。 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 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B[妄自菲薄:与“自己”重复。 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 自己”重复。 面目全非:多含贬义。 面目全非:多含贬义。 安土重迁:指在一地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 安土重迁:指在一地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
•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D
– A.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 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 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好方式。 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好方式。 – B. 这无尽的书籍世界对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都会 是不同的样子, 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 到他自己。 到他自己。 – C.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 人的悲剧性实质, 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 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 浪时, 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 家园和家乡。 家、家园和家乡。 – D.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故园。如果我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故园。 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四望,故园是我们的目光惟一 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四望, 永远不变的方向。 永远不变的方向。
•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B(A项田塍(chéng),C项休戚( qī), ( 项田塍 项田塍( 项休戚( ) ) 项休戚 D项亘(gèn)古, 汗流浃(jiā)背) 项亘( 汗流浃( ) 项 )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下列各句中, 下列各句中
– A、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 、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 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 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 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我的四季》 。(《 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的四季》) – B、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 、 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前方》 (《前方》) – C、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 、 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 这 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 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获得教养的途 径》) – D、(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着搅在 、(六只小狼 、(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 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 一起, 地上懦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 像山那样思考》 。(《 地上懦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 C(A项耗费、艰辛;B项按捺;D项嬉戏、蠕动) ( 项耗费 艰辛; 项按捺 项耗费、 项按捺; 项嬉戏 蠕动) 项嬉戏、
A[④⑤不是写景] ④⑤不是写景 ④⑤不是写景
• 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 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 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 山高月小, .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 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 .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 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 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 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 .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 思想, 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 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第三专题检测
一、(16分,每小题4分) 、( 分 每小题 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搭讪(shàn) 田塍 (téng) 、搭讪( ) 入不敷出(fū) 妄自菲薄(fěi) 入不敷出 妄自菲薄 – B、啮噬 (niè) 戕害 (qiāng) 、 安土重迁(zhòng) 方兴未艾(ài) 安土重迁 方兴未艾 – C、诳语 (kuáng) 忧悒 忧悒(yì) 、 休戚相关(qì) 载饥载渴(zài) 休戚相关 载饥载渴 – D、静谧 (mì) 饿殍(piăo) 、 饿殍 亘古如斯(gèng) 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jiá) 亘古如斯
• 7.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 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人影在地, 江流有声,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高月小,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时夜将来, – ⑤曾明月之几何 山鸣谷应,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 A. ②③⑥ B.①④⑤ .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小学而大遗,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分 –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分)。 木直中绳, 。(3分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 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① 踞虎豹, 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①,踞虎豹, 登虬龙②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 登虬龙②,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 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 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 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A:前者作“但是”讲,表转折;后者作“回头”讲,动词。 :前者作“但是” 表转折;后者作“回头” 动词。 B:披:拨开。 拨开。 : C:前者作“恰巧、正好”讲,副词;后者作“共同享用”,动词。 副词;后者作“共同享用” 动词。 :前者作“恰巧、正好” D:前者作“高耸”讲,动词;后者作“端正”讲] 动词;后者作“端正” :前者作“高耸”
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 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 不只是泛舟 间草木,景色是“峭拔” 而非“清幽” 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 三、( 分) 、(25分 • 9.把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把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下列各组句子中, 的一组是:( ) 的一组是:(
– A. ①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②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 B.①履巉岩,披蒙茸 . 履巉岩, 至则披草而坐, 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 C.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 适有孤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D.①攀栖鹘之危巢 . ②正襟危坐
B[A: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B: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 的样子” 的样子 C:前者表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后者用于修 :前者表目的连词,可译为“ 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 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 D:前者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的样子” :前者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 的样子 后者是代词,译为“这样” 后者是代词,译为“这样”]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 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 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 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 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 独立思考” 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 . 离群众越远越好; 独立思考” 离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 越稀奇古怪越好。 非,越稀奇古怪越好。 – C.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 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 . 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