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发酵工程实验讲解
发酵工程实验目录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实验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饮料制作实验四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五摇床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酵罐(气升式、搅拌式)的几大系统组成,即空气系统、蒸汽系统、补料系统、进出料系统、温度系统、在线控制系统。
2.掌握发酵罐空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3.掌握发酵罐进料及实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4.掌握发酵罐各系统的控制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蒸汽系统:三路进汽——空气管路、补料管路、罐体2.温度系统:(1) 夹套升温:蒸汽通入夹套。
(2) 夹套降温:冷水通入夹套,下进水,上出水。
3.空气系统:取气口→空压机:往复式油泵获得高脉冲的压缩空气粗过滤器:由沙布包裹棉花压实成块状叠加制得,作用是去除部分细菌及大部分灰尘(贮气罐):空压机压缩使气体温度升高,经贮气使气体保温杀菌;压缩空气中有油污、水滴,且压力不稳,有一定的脉冲作用,会冲翻后面的过滤介质,贮气后可使油滴重力沉降,减小脉冲。
(冷却塔):有降温并稳定作用,同时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丝网分离器):通过附着作用,逐步累积沉降而分离5微米以上的微粒其作用介质为铜丝网(加温器):对压缩空气升温,除湿,使湿度达50%-60%总过滤器:纱布包裹棉花加活性炭颗粒,逐层压紧而成。
分过滤器:平板式纤维,中间为玻璃纤维或丝棉,下面放水阀应适时打开放出油、水,再用压缩空气控干。
种子罐或发酵罐4.补料系统:补培养基、消泡剂、酸碱等。
5.在线控制系统:热电偶(温度探关)、溶氧探头、pH探头(后二者实消时才安装,为不可再生探头,有限定使用次数,pH探头使用前要先校准)、控制柜、数据采集系统。
6、进出料系统:进料口(接种口)、出料口(取样口)。
7.蒸汽过滤器:在蒸汽进入空气系统时应用,以免蒸汽中携带的杂质颗粒堵塞分过滤器微孔。
三、方法与步骤:(一)原则:1.通蒸汽前先关闭所有阀门。
《发酵工程实验》教案: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和实罐灭菌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发酵工程实验》教案: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和实罐灭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2. 掌握实罐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3. 能够独立完成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和实罐灭菌实验。
教学重点:1.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 实罐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发酵培养基的配比和制备过程。
2. 实罐灭菌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发酵培养基的制备1. 课堂导入(5分钟)介绍发酵培养基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2. 讲解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15分钟)讲解培养基的配比、称量、溶解和调节pH等步骤。
3. 学生实验操作(45分钟)学生分组,按照发酵培养基的配比和制备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结果讨论(2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发酵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实罐灭菌1. 课堂导入(5分钟)介绍实罐灭菌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实罐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2. 讲解实罐灭菌原理和操作技巧(15分钟)讲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实罐灭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45分钟)学生分组,按照实罐灭菌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结果讨论(2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实罐灭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2. 学生对发酵培养基制备和实罐灭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发酵培养基原料、实验用具、实罐等。
2.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PH计、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五、教学建议1. 提前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确保学生明白实验目的和意义。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3.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及其应用的科学。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生产出各种有用的产品,如食品、医药、化工产品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发酵罐、酒精灯、试管、培养皿等。
四、实验方法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校园内采集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过筛,去除杂质,备用;(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称取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3)土壤样品的接种: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稀释,取适量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分离纯化:观察菌落特征,挑选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1)观察菌落特征:观察纯化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2)显微镜观察:将纯化菌株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染色特性等;(3)生化试验: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淀粉酶试验等,鉴定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3. 发酵条件优化(1)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发酵罐中;(2)发酵条件优化:通过改变发酵温度、p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等条件,观察发酵产物的产量和品质,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教案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发酵工程实验中的操作技能。
3.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与试剂:1. 发酵罐2. 酵母菌培养基3. 酵母菌4. 厌氧罐5. 恒温槽6. 蒸馏水7. 酵母菌培养皿8. 培养皿针管9. 安全手套、护目镜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洗手、穿戴实验室用具,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2. 实验前操作:将酵母菌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
3. 发酵罐操作:将酵母菌埋在发酵罐里,放入恒温槽中,控制温度。
4. 培养皿操作: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用培养皿针管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
5.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皿和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注意个人安全,保持实验室清洁整洁。
2. 操作实验器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洁干净,妥善归还。
4. 发酵罐操作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与讨论:1.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分析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总结发酵工程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探讨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意义。
扩展实验:1. 可以尝试不同的酵母菌培养基,比较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2. 可以调节发酵罐中的温度和湿度,观察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3.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微生物进行发酵实验,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
以上为发酵工程实验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适用课程:发酵工程技术目录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1)实验二果酒制作及酒精度测定 (3)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 (6)实验四酸奶制作以及感官鉴评 (9)实验五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 (11)实验六发酵型虾酱的生产实验及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3)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应用酵母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木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长最适pH为4.5〜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屮,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 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
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同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成熟葡萄或苹杲等果皮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懈水(1000ml), 分装三角瓶。
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暮去皮,切片,称200 g并加蒸他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蒸憎水量至1000ml,制成20%的马铃薯汁。
(2)在20%的马铃薯汁屮加入琼脂,煮沸溶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补足水分。
(3)在115°C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种。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乳酸(5mL)、pH5.5、蒸饰水(lOOOmL),分装三角瓶。
4、0.1%美蓝染液:O.lg美蓝溶于100mL蒸镭水中。
5、生理盐水四、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电炉、1ml的无菌吸管、18*180nmi 试管、培养皿、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牛皮纸(报纸)、绳线、菜刀、案板、纱布、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等。
发酵工艺综合实习指导书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指导讲义综合实验一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及抗生菌的体外抗菌鉴定一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1 实验目的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2 实验原理筛选放线菌是新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有80%皆来自于放线菌。
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通常,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
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
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
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得少量稀有放线菌。
3 仪器和材料(1)培养基: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精氨酸琼脂,高氏1号琼脂,以上每种培养基皆用500ml三角瓶分装250ml。
(2)灭菌物品:牛皮纸袋,培养皿,1ml、5ml吸管,250ml三角瓶分装90ml无菌水(含30粒玻璃珠),18×180mm试管分装9ml无菌水,牙签,玻璃刮铲,18×180mm试管中分装10 ml 1‰K2Cr2O7母液。
(3)其它:采土铲,细目筛,药勺,称量纸,试管架,小天平,记号笔。
4 试验步骤(1)采土:选择适宜采样地点。
用采土铲去除表土,取5~10cm深处的土壤约150g左右,装入无菌牛皮纸袋中,并注明采样日期、地点、土壤类型、植被和采样人姓名等。
(2)土样预处理:新鲜土样应适当风干,并喷施小剂量杀虫剂以防培养过程中虫卵发育的影响。
(3)制备平板:每组取10套无菌培养皿,将冷却至50℃左右的各培养基,分别倒入平皿,每皿约15~20ml。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用课程:酵工程技术目录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1)实验二果酒制作及酒精度测定 (3)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 (6)实验四酸奶制作以及感官鉴评 (9)实验五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 (11)实验六发酵型虾酱的生产实验及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3)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用酵母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长最适pH为4.5~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
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成熟葡萄或苹果等果皮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薯去皮,切片,称200 g并加蒸馏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量至1000ml,制成20%的马铃薯汁。
(2)在20%的马铃薯汁中加入琼脂,煮沸溶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补足水分。
(3)在115℃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种。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乳酸(5mL)、pH5.5、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4、0.1%美蓝染液:0.1g美蓝溶于100mL蒸馏水中。
5、生理盐水四、主要仪器设备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电炉、1ml的无菌吸管、18*180mm试管、培养皿、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牛皮纸(报纸)、绳线、菜刀、案板、纱布、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等。
五、实验方法l、接种:取一小块果皮(不需冲洗),加入到盛装1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试管中,置28~30℃,培养24小时。
(整理)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学生版)
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零壹叁年叁月目录目录 (1)实验一小型发酵罐的构造 (2)实验二枯草杆菌的发酵生产 (6)实验三抗生素的检测 (13)实验一 L1523型小型发酵罐的构造一、实验目的熟悉小型发酵罐的构造,了解发酵罐各种构造的功能。
二、小型发酵罐的构造小型发酵罐是实验室进行小规模试验研究的必备装置,图1所示为瑞士比欧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L1523型小型发酵罐、主要由罐体、通气系统、搅拌系统、加热及控温系统、监测及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图1 L1523型发酵罐的外观排气管空气过滤器安全阀 压力表 罐盖 玻璃罐体挡板 空气 进气管 搅拌器及搅拌电机加热器蠕动泵 溶氧 控制器pH 控制器温度 控制器 发酵罐 电源开关搅拌器转速控制器空气 过滤器 热循环泵图2 罐体外观图3 罐体(vessel)图4 罐盖(lid)图5 罐底(bottom)图6 搅拌器(disc turbine)图7 防护罩(safety jacket)图8加热器和直流电机(heater and AC motor)图9 空压机(air compressor)图10 安全阀(safety valve)1.罐体罐体是发酵生产微生物菌体或代谢产物的场所,一般由不锈钢、陶瓷或特种玻璃制成,其体积根据需要可从0.1升到100升不等。
L1523型发酵罐的体积为19升,发酵罐的外形参见图2,由罐盖(图4)、罐体(图3)和罐底(图5)组成。
(1)罐盖:由耐腐蚀的不锈钢构成,其上有十二个圆孔,分别用于安装pH 探头、温度探头、溶解氧探头、气压表、调节pH的补酸、补碱管、排气管过滤器、通气管、放样管和安全阀(图10),靠近外侧的两个孔一般用塞子塞住,主要用于接种、加消泡剂等。
(2)罐体:由耐高温、高压的特种玻璃制成,其内有各种探头、通气管、放样管、搅拌器(图6)和挡板等。
(3)罐底:由具夹层的不锈钢制成,夹层内与加热器和冷却水联通,通过此夹层与发酵罐进行热交换,以控制罐内温度。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基本技能。
3. 熟悉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监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本实验以谷氨酸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探究其在适宜条件下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及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摇床、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至7.0,定容至1000ml。
2. 菌种活化:从菌种保藏管中取出谷氨酸棒杆菌,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
4. 发酵过程监测: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含量、谷氨酸含量、pH值等指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消耗、谷氨酸生成、pH值变化等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消耗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谷氨酸。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3. pH值变化曲线:在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谷氨酸棒杆菌的摇瓶发酵,为谷氨酸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试验报告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试验题目微生物工程试验〔一组〕一、试验目的1.娴熟把握无菌操作技术,了解生物发酵过程中种子的扩培过程;2.把握小型发酵罐管路消毒、空消、实消、菌种培育等技术;3.学习把握小型发酵罐接种、取样操作系统;4.学习使用糖度仪,把握血球计数板法;5.把握两种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干重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绘制生物基质的相关曲线。
二、试验原理发酵罐,是进展液体发酵的专用设备。
发酵罐配备掌握系统,它主要是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pH、溶解氧、搅拌速度、空气流量、补料、泡沫水公平进展设定、显示、记录以及对这些参数进展反响调整掌握。
为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及对培育基的利用状况,需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地取样测定,包括对菌体进展计数、测定不同时期的干重以及糖度的变化。
干重,是指细胞除去全部自由水后的重量,为80℃下烘干肯定时间后的恒重,即失水后的质量。
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 10-20%。
在离心法中,将肯定体积待测培育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肯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展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 1-5 次,进展枯燥。
枯燥可用烘箱在105℃或100℃下烘干,或承受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下真空枯燥,枯燥后称重。
血球计数板法,血球计数板是一种有特别构造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条沟和两条嵴,中心有一短横沟和两个平台,两嵴的表比两平台的外表高 0.1mm,每个平台上刻有不同规格的格网,中心 0.1mm 面积上刻有400 个小方格。
通过显微镜观看,统计肯定大格内微生物的数量,即可算出1 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体数。
微生物生长曲线,是以微生物数量(活细菌个数或细菌重量)为纵坐标,培育时间为横坐标画得的曲线。
一般说,微生物(细菌)重量的变化比个数的变化更能在本质上反响诞生长的过程。
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率上升阶段(对数生长阶段)、生长率下降阶段及内源呼吸阶段。
三、试验材料及器材1.菌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2.药品蛋白胨、葡萄糖NH4Cl、酵母浸粉、蒸馏水、种子液、无菌蒸馏水、泡敌3.培育基种子培育基发酵培育基4.仪器设备摇床 1 台;超净工作台 6 台;电炉 2 个;在位机械搅拌式发酵罐 4 台;三角烧瓶;小试管;酒精棉球假设干;工业用酒精一瓶;离心机1台;振荡器 6 台;烘箱 1 台;显微镜 3 台玻璃棒 12 个;50ml 量筒 6 个;500ml 量筒 6 个;100ml 烧杯 6 个;500ml 烧杯6 个;250ml 三角烧瓶 2 个;500ml 三角烧瓶 6 个;接种环 6个;酒精灯 6 个;棉线、纱布、报纸假设干;天平 6 个;蒸馏水瓶 6 个;擦镜纸假设干;滤纸假设干;离心管假设干;血球计数板 6 个;试管架12;棉线手套 4 双等四、试验步骤(一) 菌种的扩培1.菌种的活化〔已预备〕〔1〕将酵母菌接种于种子培育液中,摇瓶培育, 180rpm,28℃,48h 。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14页word资料
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王金华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药品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二、仪器设备及原材料高压灭菌锅,250ml三角瓶,纱布,牛皮纸,琼脂,其他化学药品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1、细菌常用培养基(1)LB培养基蛋白胨 1.0%酵母膏 0.5%NaCl 1.0%可溶性淀粉 0.5%琼脂 2.0%pH 7.0 121.3℃灭菌20min。
(2)MRS(乳酸菌分离)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 0.5% 琼脂2% pH6.8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半固体培养基加琼脂0.75%2、酵母菌常用培养基(1)麦芽糖培养基蛋白胨1%麦芽糖2%酵母膏0.5%琼脂2%自然pH 121.3℃灭菌20min。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通过对发酵工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究各个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为发酵工程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酶或细胞来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种属等。
这些因素对发酵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影响发酵产物的产率和品质。
3. 实验步骤:3.1 实验材料准备:- 试验用微生物:选择一种常见的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或乳酸菌。
- 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葡萄糖、蛋白胨等。
- pH计、温度计、氧气传感器等实验仪器。
3.2 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一:对温度的影响将培养基和微生物接种到培养瓶中,并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如25℃、30℃、35℃、40℃),观察发酵产物的产率和品质。
- 实验方案二:对pH值的影响将培养基和微生物接种到培养瓶中,然后调节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为5、6、7、8,观察发酵产物的产率和品质。
- 实验方案三:对氧气浓度的影响使用氧气传感器监测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发酵过程,观察发酵效率和产物的产率。
- 实验方案四:对营养物质的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营养物质,比如氮源、碳源等,观察其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 实验方案五:对微生物种属的影响改变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种属,观察不同微生物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3.3 数据记录和分析:- 对每组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各个因素对发酵过程产物的影响。
4. 实验结果预期:通过对以上实验设计,可以得出不同因素对发酵工程的影响程度,找出最适合的发酵条件。
5. 实验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得出各个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程度,并得出最优的发酵条件。
6. 实验风险评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微生物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确保实验安全。
7. 实验总结:通过对发酵工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工业生产的发酵工艺提供参考和优化方案,为生产高品质的发酵产品提供理论支持。
发酵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22年版)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二千零二十一点零九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筛选实验实验2实验三实验4实验五实验6乳酸菌的初步鉴定实验乳酸菌菌种保藏实验乳酸菌的培养与发酵实验乳酸菌发酵产物的分析与测定发酵罐操作培训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21版)实验一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筛选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从环境样品中分离所需微生物的一般操作。
2.掌握平板划线分离应变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透明圈法获得单菌落菌株的原理。
2、实验原理自然样品中存在混杂的微生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及样品稀释使形成细胞分散液,再通过固体培养基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形成单菌落,由此得到分离的纯培养菌株。
乳酸菌最基本的代谢特性是发酵产酸,待分离样品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在特定设计的培养基中由于生长产酸产生溶钙形象,从而在培养基中产生透明圈,透明圈直径大小可反映菌落生长产酸量的大小,而不是乳酸菌或不产生酸积累的细菌不能产生透明圈。
三、实验器材1.使用单独的样品(泡菜、各种泡菜、酸奶、植物汁等);2.培养基:MRS培养基或改良乳酸菌分离培养基;无菌水;3、器皿与设备:培养皿、移液管、试管、三角瓶、接种环、涂布棒、超净工作台、天平、采样瓶,培养箱等4、方法和步骤1。
分离样品的采集和采样说明:结合乳酸菌的特性(文献综述),获得乳酸菌在自然界或相关产品中的分布规律,设计样品的采集范围。
采集样品经适当保存或立即处理。
2、菌种的分离称取5g或5ml样品?将其添加到45 ml无菌三角烧瓶中(最好30℃恒温处理20分)?充分振动(包括玻璃珠)使其自然沉淀?用1ml移液管将1ml上清液悬浮液吸入9ml无菌水试管中?连续稀释10次至10-4~10-5?用移液管将1ml细菌悬浮液移到含有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中,并均匀涂抹?30℃恒温培养2~3天?观察菌落,挑出生长良好的带透明环的可疑乳酸菌单菌落,转移到普通乳酸菌培养基的倾斜试管中,对菌株进行编号,在30℃恒温下培养1~2天,并在4℃冰箱中保存,以备生长后使用。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课件
(通过产酸特性直接鉴定)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7
实验三 乳酸菌菌种的培养与保藏
分离得到的乳酸 菌菌株(编号)
斜面移接与 培养(每一株)
注意点: 注明菌种编号与日期;
如Lcd131,Lcd132;
(例:陈丹,第一组第3位同学)
第一阶段结束,总结
安排一周完成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1株保藏 1株待以下
实验用
8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2
实验内容设计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保藏
第二部分:乳酸菌的培养与发酵测定
附上:实验原始记录 实验一:实验准备 实验二: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实验三:菌种培养与保藏 实验四:乳酸菌的发酵培养 实验五:乳酸菌发酵测定与产物分析
实验报告撰写基本格式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及原理等 二、材料与方法(或步骤) 三、结果与分析 问题回答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9
第二部分 实验四 乳酸菌培养与发酵测定
总实验流程
实验乳酸 菌菌株
斜面移接 活化
菌种移接至发酵 三角瓶,培养
细胞生长测定
(自选)
(细胞生物量g/L:离心测菌体重量; 混浊度描述)
产酸变化
(测定pH变化:酸度计)
发酵产物乳酸定 性分析(E3)
(薄层层析法)
注意点:
新保存的菌株可直接发接酵工种程实,验指导不必再活化。10Biblioteka 说明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接种3环
培养瓶包扎方法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11
细胞生长的测定
细胞湿密度:单位体积(ml)发酵液菌体的重量g(湿重); 方法:取一定量(ml)发酵液,经离心去除上清液,菌
体称重。
细胞浓度:单位体积(ml)活细胞数(cfu),单位:cfu/ml 方法:取一定量(ml)发酵液,经适当稀释后。倒平板培养
发酵工程试验指导
实验1 KLa 的测定方法氧是难溶气体,在25℃和1个大气压下,纯水中溶解度为0.25 mol/m 3左 右。
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氧气由气相传递到液相,为微生物消耗。
氧的传递过程 限速阻力位液膜阶段,此时K 1a 是描述氧的传递性能的重要参数。
1.目的掌握利用亚硫酸盐测定容积氧体积传递系数的方法,了解氧传递在好氧发酵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原理以Cu 离子为催化剂,溶解于水中的O 2能立即将水中的SO 32-氧化为SO 42-, 其氧化反应的速度几乎与SO 32-浓度无关。
实际上是02 一经溶入液相,立即就被 还原掉。
这种反应特性使溶氧速率成为控制氧化反应的因素。
其反应式如下:Cu2+2Na 2sO 3+O 2—- 2Na 2sO 4剩余的Na 2sO 3与过量的碘作用Na 2sO 3 + I 2 + H 2O -- Na 2sO 4 + 2HI剩余的I 2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
I 2+ 2N a 2s 2O 3 - N a 2s 4O 6+2N aIA O 2 〜A Na 2sO 3 〜AI 2 - A Na 2s 2O 3可见,每溶解1mo1 O 2,将消耗2mo1 Na 2s 。
3,将少消耗2mo1 12,将多消耗4mo1Na 2s 2O 3。
因此可根据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的摩尔数之差,计算体积溶氧速率。
公式如下:M : Na 2s 2O 3 浓度,A t :两次取样时间间隔,hV 0:取样分析液体积。
将上述N V 值代入公式2二三即可计算出k L a由于溶液中SO 3-2在Cu 2+催化下瞬即把溶解氧还原掉,所以在搅拌作用充分 的式中 丝竺 x 3600 二 900A VM4A tVA tVN V :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体积之差,条件下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的溶氧浓度C=0。
在0.1Mpa(1atm)下,25°C时空气中氧的分压为0.021MPa,根据亨利定律,可计算出C*=0.24mmol/L,但由于亚硫酸盐的存在,C*的实际值低于0.24mmol/L, 因此一般规定C*=0.21mmol/L。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1、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加工技术。
2、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上泡菜加工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二、实验原理利用泡菜坛造成的坛内嫌气状态,配制适宜乳酸菌发酵的低浓度盐水(6-8%),对新鲜蔬菜进行腌制。
由于乳酸的大量生成,降低了制品及盐水的PH值,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制品的保藏性。
同时由于发酵过程中大量乳酸,少量乙醇及微量醋酸的生成,给制品带来爽口的酸味和乙醇的香气,同时各种有机酸又可与乙醇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脂,加之添加配料的味道,都给泡菜增添了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泡菜坛子(2)不锈钢刀(3)案板(4)小布袋(用以包裹香料)等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盐水参考配方(以水的重量计):食盐 6-8%、白酒 2.5%、黄酒 2.5%、红糖或白糖 2%、干红辣椒 3%、草果 0.05%、八角菌香 0.01%、花椒 0.05%、胡椒0.08%、陈皮 0.01% 。
2、工艺流程配制盐水入坛泡制泡菜管理原料预处理(4)泡菜的管理①入坛泡制1-2日后,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原料体积缩小,盐水下落,此时应再适当添加原料和盐水,保持其装满至坛口下1寸许为止。
②注意水槽:经常检查,水少时必须及时添加,保持水满状态,为安全起见,可在水槽内加盐,使水槽水含盐量达15%-20%。
③泡菜的成熟期限:泡菜的成熟期随所泡蔬菜的种类及当时的气温而异,一般新配的盐水在夏天时约需5-7天即可成熟,冬天则需12-16天才可成熟。
叶类菜如甘蓝需时较短,根类菜及茎菜类则需时较长一些。
六、讨论题影响乳酸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实验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一、目的学习并掌握淀粉水解糖的酶法制备工艺。
二、实验原理发酵生产中,部分产生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作为碳源。
因此,当以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的过程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作者:————————————————————————————————日期: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主编《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24学时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本课程是为了和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的能力。
发酵工程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整个微生物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可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又可达到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发酵工程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常见的发酵工程设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一、细菌增殖曲线的测定(6学时)实验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6学时)实验三、发酵菌株的初筛实验四、枯草芽孢杆菌的紫外线诱变选育(6学时)(必做)实验五、淀粉酶的固态发酵(6学时)实验六、发酵过程中糖的利用(6学时)实验七、玉米淀粉液化和糖化(6学时)实验八、淀粉酶的固定化生产(6学时)实验九、摇床培养确定酵母菌体的培养和营养条件(6学时)(必做)实验十、小型连续发酵实验(6学时)实验十一、甜酒酿的制作(6学时)备注:实验一至实验七为基础实验,实验八至实验十一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除必做实验外,其他可选做。
实验总时间为24学时,包括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书写实验预习及最终报告及所需仪器药品清单等。
实验一发酵菌株的初筛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1、从已分离到的细菌或真菌中筛选出能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菌株。
2、学习淀粉酶、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要求:1、复习微生物学及实验过程所学到的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过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各种条件因素。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王金华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药品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二、仪器设备及原材料高压灭菌锅,250ml三角瓶,纱布,牛皮纸,琼脂,其他化学药品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1、细菌常用培养基(1)LB培养基蛋白胨 1.0%酵母膏 0.5%NaCl 1.0%可溶性淀粉 0.5%琼脂 2.0%pH 7.0 121.3℃灭菌20min。
(2)MRS(乳酸菌分离)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 0.5% 琼脂2% pH6.8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半固体培养基加琼脂0.75%2、酵母菌常用培养基(1)麦芽糖培养基蛋白胨1%麦芽糖2%酵母膏0.5%琼脂2%自然pH 121.3℃灭菌2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淀粉酶生产菌的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酶在酿造、纺织、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的统称,它能将淀粉水解成糊精等小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因此可根据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所选菌株的淀粉酶活力。
三、实验用品1.样品淀粉含量丰富的土样。
2.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加水至1000ml,pH7.0。
121℃灭菌20min。
初筛平板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2g,琼脂18g,加水至1000ml,pH7.4。
121℃灭菌20min。
Lugol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溶解于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即可。
3.器材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电炉,恒温振荡器,恒温培养箱;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洗耳球,试管,试管架,接种针,涂布棒。
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制备:配制肉汤培养基45ml,分装于250ml三角瓶中,纱布封口,灭菌。
配制初筛平板培养基350ml,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封口膜封口,灭菌。
2.倒平板:将融化的初筛平板培养基冷却至50~60℃,以无菌操作法倒至已灭菌的培养皿中,至盖满底部。
冷却凝固待用。
3.样品预处理:取5g土样接入45ml肉汤培养基中,30℃摇床振荡15min制成土壤悬液,此时的稀释度为10-1。
另取4支试管,分别记作10-2、10-3、10-4、10-5共5个梯度,每支试管内加入9mL 无菌水。
用无菌移液管从三角瓶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10-2试管中混匀,再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到10-3试管中,依此类推直至10-5试管。
4.平板涂布分离:分别从不同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0.1ml悬液,均匀涂布于初筛培养基平板上,于30℃培养24~48h。
5.菌株检测:待初筛平板长出菌落后,根据菌落不同挑取菌落进行保存并编号。
同时,将检测试剂(Lugol碘液)加入到平板中,涂布均匀,菌落周围形成水解圈的菌株即是产淀粉酶的菌株,记住其编号,以便进行下一步实验。
6.保存菌种:将得到的菌株转接至斜面培养基上,30℃培养48~72h,待菌苔长好后,4℃保存。
五、思考题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通常包括哪几个部分?实验二淀粉酶酶活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液化型淀粉酶活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从初筛所获得的菌株中筛选出淀粉酶活力高的菌株二、实验原理淀粉酶是指能催化分解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一类酶,包括α-淀粉酶、淀粉1,4-麦芽糖苷酶(β-淀粉酶)、淀粉1,4-葡萄糖苷酶(糖化酶)和淀粉1,6-葡萄糖苷酶(异淀粉酶)。
α-淀粉酶可以从淀粉分子内部切断淀粉的α-1,4糖苷键,形成麦芽糖、含6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支链的寡糖,使淀粉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
淀粉遇碘呈蓝色。
这种淀粉-碘复合物在660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随着酶的不断作用,淀粉长链被切断,生成小分子糊精,使其对碘的蓝色反应逐渐消失,因此可以根据一定时间内蓝色消失的程度为指标来测定α-淀粉酶的活力。
三、实验用品1.粗酶液实验一保存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离心后可作为粗酶液。
2.试剂碘原液:称取碘化钾22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加入碘11g,溶解后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比色用稀释碘液:取碘原液2ml,加碘化钾20g,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2%可溶性淀粉:称取可溶性淀粉(干燥至恒重)2g,用少量蒸馏水混合调匀,徐徐倾入煮沸的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拌,煮沸2min后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需当天配制;pH6.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4.523g,柠檬酸0.807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0.5mol/L乙酸溶液。
3.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试管架,秒表;试管,移液管,烧杯,离心管。
四、实验方法1.标准曲线的绘制:表2-1标准曲线的制作试剂管号1 2 3 4 5 6淀粉稀释液浓度/% 0 0.2 0.5 1.0 1.5 2.0淀粉稀释液/ml 2 2 2 2 2 2 缓冲液/ml 1 1 1 1 1 140℃水浴中保温5min蒸馏水/ml 1 1 1 1 1 1 40℃水浴中保温30min,加入0.5mol/L乙酸10ml,混匀后吸取反应液1ml 稀碘液/ml 10 10 10 10 10 10A660将可溶性淀粉稀释成0.2%,0.5%,1%,1.5%,2%的稀释液;吸取淀粉稀释液2.0ml加至试管中,加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1.0ml,40℃水浴保温15min;加蒸馏水1ml,40℃保温30min后加入0.5mol/L乙酸10ml;吸取反应液1ml,加入稀碘液10ml,混匀,在660nm下测吸光值A;以淀粉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2.酶液的制备将发酵液离心(5000r/min,10min),取上清液作为粗酶液,以pH6.0缓冲液稀释至适当浓度,作为待测酶液。
3.淀粉酶活力测定按下列程序操作:试管A(空白)试管B(酶试样,需作三个平行试样)↓↓加淀粉稀释液2.00ml 加淀粉稀释液2.00ml↓↓加缓冲液1.00ml(摇匀)加缓冲液1.00ml(摇匀)↓40±0.2℃,5min ↓40±0.2℃,5min加蒸馏水1.00ml(摇匀)加粗酶液1.00ml(摇匀)↓40±0.2℃,30min ↓40±0.2℃,30min加乙酸10.0ml 加乙酸10.0ml↓混匀↓混匀取反应液1.00ml 取反应液1.00ml↓↓加稀碘液10.00ml 加稀碘液10.00ml↓混匀↓混匀测定A660测定A660五、注意事项1.淀粉一定要用少量冷水调匀,再倒入热水中溶解,若直接加到热水中,会溶解不均匀,甚至结块。
淀粉液应当天配制,配好的淀粉液应是透明澄清的,不能有颗粒状物质存在。
2.酶液应该进行适当稀释。
六、作业1.绘制标准曲线。
2.记录各样品的A660,并计算其酶活力,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七、思考题1.测定酶活力时,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哪些问题?2.为什么测定酶活力的试剂要在40℃水浴锅中预热?附:酶活力单位的定义:1ml酶液在40℃、pH 6.0的条件下,每小时分解的淀粉的毫克数。
表示为u/ml。
实验三淀粉酶生产菌发酵条件的优化一、实验目的掌握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熟悉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条件对产物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培养基pH、培养温度和通气状况是三类最主要的发酵条件。
培养基pH一般指灭菌前的pH,可以酸碱溶液调节控制,因发酵过程中pH会不断改变,所以最好用缓冲溶液来调节;通气状况可用培养基装量和摇床转速来衡量,封口纱布的厚度也会影响氧气的传递,一般以6~8层为好。
发酵培养基是指大生产时所用的培养基,一般碳源含量较高。
工业发酵培养基与菌种筛选时所用培养基不同,以经济节约为主,一般选用廉价的农副产品为原料。
由于天然原料的组分复杂,不同批次的原料成分各不相同,因此发酵前必须进行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本实验将对菌株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
三、实验用品1.菌种:实验一筛选得到的淀粉酶生产菌。
2.器材:摇床,高压灭菌锅;三角瓶,烧杯,移液管,试管。
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制备:以黄豆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酵母膏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影响因素,每一因素设定3个水平,按表3-1配制培养基(W/V),另加入Na2HPO4 0.8%,(NH4)2SO4 0.4%,NH4Cl 0.15%,分装于250ml三角瓶,每瓶50ml,6层纱布封口,灭菌。
取5ml蒸馏水加入试管中,灭菌。
2.接种:挑取斜面菌苔5环接入5ml无菌水中,摇匀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5ml菌悬液,接到每一组培养基中。
30℃,150r/min摇床培养36h左右。
3.结果测定:参照实验三方法测定菌株在各培养基中培养的淀粉酶活力。
表3-1 发酵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表五、作业将酶活力测定结果填入表3-1,通过正交分析,确定三个因素对酶活力影响的主次顺序,并确定最适培养基配方。
六、思考题正交试验原理。
实验四淀粉酶的提取一、实验目的掌握盐析法的基本原理,学会用盐析法提取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盐析法是加入中性盐到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开始增大,但随着继续加入盐,蛋白质的溶解度却逐步减小,并形成沉淀,不同蛋白质在不同中性盐浓度下析出,利用此原理,可对溶液中的杂蛋白质及目的蛋白进行分级沉淀以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
三、实验用品1.粗酶液实验一保存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离心后可作为粗酶液。
2.器材烧杯,布氏漏斗,真空泵。
四、实验方法1.盐析:取120ml发酵液倒入烧杯中,调pH至6.7-7.8,加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40%-42%,加完后静止数小时(3小时以上),即可抽滤或离心,收集滤饼。
2.加入硫酸铵量的计算方法:硫酸铵的溶解度在0-30℃变化很少,在水中饱和溶液浓度密度约为1.235g/ml。
在20℃饱和溶液为533g/L,但加入硫酸铵体积会变大,1L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需加硫酸铵761g。
考虑到溶液硫酸铵体积要增大,则于20℃时使1LM1摩尔浓度硫酸铵溶液增至M2摩尔浓度,所需的硫酸铵量为GG=533(M2-M1)/(4.05-0.3M2)上式如以饱和度表示,则以S1%增至S2%,需加入量为G=533(S2-S1)/(100-0.3S2)本实验所需硫酸铵浓度为40%-42%当硫酸铵浓度为40%时,G=533(40-0)/(100-0.3×40)=242.3g/L本实验所需发酵液为120ml即G=242.3×0.12=29g同理,当硫酸铵浓度为42%时G=533(42-0)/(100-0.3×42)=256.1g/L本实验所需发酵液为120ml即G=256.1×0.12=30.7g本实验所需硫酸铵为29-30.7g,统一定为加入30g。
五、思考题淀粉酶提取纯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