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8e88f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4.png)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下头来思念我的家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凋落。
3.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怎么样?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没有结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划分为清晨和黄昏。
胸中荡起层层云彩,眼睛决裂地望着归巢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俯瞰所有的山峦。
4.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复兴。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楼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诗人的诗赋。
他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翻译:我诸葛亮说: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部分,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危急存亡的时期。
然而,侍卫的臣子们在内部不懈怠,忠诚的志士们在外面不顾个人安危,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6.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52811c4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6.png)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一、古代诗歌四首1.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XXX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世说新语》两则XXX1.XXX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①雪骤②,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③。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④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①.【俄而】不久,纷歧会儿。
②.【雪骤】雪下得急。
③.【差可拟】差未几。
④.【未若】比不上。
⑤.【因】乘。
2.XXX与友期XXX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XXX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年级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上册
![7年级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9fe3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6.png)
7年级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上册《论语》选段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选段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诗经》选段《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岳阳楼记》和《出师表》为文言文,其他为古诗词。
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7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b85190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05.png)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一、古诗部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这老哥可厉害啦。
他跑到碣石山这个地方看大海。
你看那大海的水啊,波光粼粼的(“水何澹澹”),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中(“山岛竦峙”)。
岛上的树木密密麻麻地长着,各种各样的草也特别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天的风呼呼地吹着,大海涌起巨大的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最酷的是,他觉得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好像是从这大海里面出来的一样;银河里星星闪烁,也像是从大海里冒出来的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后那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唱完歌后的感叹,今天真高兴,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大海的雄伟壮阔,也能感觉到曹操那种胸怀天下的大气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出门在外,在青山之外的旅途上(“客路青山外”),坐着小船在绿水之上前行(“行舟绿水前”)。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之间变得特别宽阔(“潮平两岸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风正一帆悬”)。
海上的太阳在夜色还没完全退去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海日生残夜”),江南的春天在旧年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到来了(“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可有名啦,写得特别巧妙,把新旧交替的那种感觉写得活灵活现的。
最后诗人发愁了,我的家书要怎么才能寄到家里呢?只能拜托北归的大雁带到洛阳去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整首诗既描写了沿途的美景,又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你看啊,杨花已经落完了,子规鸟在那里不停地叫着(“杨花落尽子规啼”),这画面就有点凄凉的感觉。
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这个地方,而且还要经过五溪这么偏远的地方呢(“闻道龙标过五溪”)。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2dea90b51a37f111f1855b97.png)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古诗词(十四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②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bc7704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c.png)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f3c61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d.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
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赤壁》(苏轼)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9.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0.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还要求理解其含义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点。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b03e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3.png)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文言文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它们是七年级上学期学习的重点。
古诗词: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 《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 《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文言文:1.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时,学生应该努力理解其深层含义,并尝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通过背诵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七年级上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上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a4ab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1.png)
七年级上古诗词文言文1、《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古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秋风萧瑟的季节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5b759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7.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大全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超过?归雁洛阳边。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高。
几处晚莺争暖树,谁家崭新燕鸽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就可以没有马蹄。
最快乐湖东行严重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无有竟时。
螣蛇乘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以得永年。
幸甚至哉,讷西县咏志。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有鸡黍,邀请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再分,青山郭外横。
上开轩面场圃,五更话桑麻。
等待至重阳日,还去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言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递】(李白·唐)杨花丁年子规落花,闻道龙五字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至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及释义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及释义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52e263477232f60ddcca1a8.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及释义汇总1、观沧海①曹操东临②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⑥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⑦,歌以咏志。
①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
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②〔临〕到达,登上。
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④〔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竦峙(sǒngzhì)〕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⑥〔星汉〕银河。
⑦〔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李白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闻道龙标④过五溪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⑥西。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左迁,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②〔杨花〕柳絮。
③〔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④〔龙标〕指王昌龄。
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3、次北固山下⑦王湾客路⑧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⑨,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⑩,江春入旧年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⑫。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f07a5d7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9.png)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
七年级必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七年级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
# 文言文
1. 《论语》十则 -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包含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所作,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
忧国忧民之情。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所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幸
福的理想世界。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所作,通过记述醉翁亭的景致,表达了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5. 《出师表》 - 诸葛亮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
个人使命的坚定。
# 古诗词
1. 《静夜思》 - 李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望岳》 - 杜甫,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3. 《春望》 - 杜甫,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诗人对和平的
渴望。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以鹳雀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
亡的关切。
5. 《江雪》 - 柳宗元,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6. 《游园不值》 - 叶绍翁,通过游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
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些文言文和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深入理解每篇作品的背景、内容和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吸收和传承中华文化。
七年级上册的古诗及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的古诗及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6fdb7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1.png)
七年级上册的古诗及文言文1. 《观沧海》- 经典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赏析:《观沧海》是曹操的经典之作。
诗人登上碣石山,目睹大海的壮阔景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尤为精妙。
诗人将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大海相联系,大海仿佛是包容万象的母体。
这种描写不仅展现出大海的浩瀚无垠,更体现出诗人曹操那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以大海自比,暗示自己的胸怀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万物,其壮志豪情尽在这雄浑的诗句之中。
在写景上,诗人从大处着笔,将沧海的气势磅礴、吞吐日月的宏伟景象生动地刻画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雄浑与壮阔。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经典语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堪称神来之笔。
诗人在此处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明月成为了情感的载体。
这一写法非常巧妙,明月是永恒的、高洁的,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跨越千山万水。
李白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同情与牵挂。
他把无形的愁思化为有形,让明月带着自己的关怀陪伴友人到夜郎之西。
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李白与王昌龄之间深厚的友情,更展现出李白那浪漫主义的情怀,他以独特的想象,在诗歌中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送别场景。
3. 《次北固山下》- 经典语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赏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
残夜将尽,海日已从东方升起,旧年未过,江上已显露出新春的气息。
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完全消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通过描写它们在残夜和旧年中的孕育而生,把时序交替的逼真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0338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4.png)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以下是一份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包括原文和译文。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易读。
一、《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按照山势的起伏落下,黄河奔流入海。
如果想看得更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二、《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在香炉上,紫色的烟雾升腾,远远望见瀑布挂在山前。
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仿佛银河从九天坠落。
三、《长恨歌》 -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上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上](https://img.taocdn.com/s3/m/311d16c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b.png)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上《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上》《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洪蒙兮,抚育万物兮。
朕皇考之不显兮,朕独忧心忡忡。
朕皇考之不显兮,朕独忧心惴惴。
《滕王阁序》(节选)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赤壁赋》(节选)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欲饮无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3f3dd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f.png)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1、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必背古诗、文言文、课文》汇总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必背古诗、文言文、课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4a3c1a5de80d4d8d05a4f9f.png)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必背古诗、文言文、课文》汇总1.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春秋末期】孔子(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6.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240d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a.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包括了多篇经典作品,以下是部分内容的摘录:1. 《观刈麦》 -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 《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 《赠汪伦》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游子吟》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 《悯农》 -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1. 《滕王阁序》 -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语言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背诵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6285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d.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文1. 《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 《论语》十二章(节选)作者:孔子及其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原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古诗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0540f528ea81c758f578a7.png)
童趣余①忆童稚②时,能张目③对日,明察秋毫④,见藐小之物⑤必细⑥察其纹理,故⑦时有物外⑧之趣。
夏蚊成雷,私⑨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⑩为之强㈠。
又留蚊于㈡素帐㈢中,徐㈣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㈤云端,为之怡然称快㈥。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㈦。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㈧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㈨一癞虾蟆㈩,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九、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奂山①山市②,邑③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④。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⑤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⑥,相顾⑦惊疑⑧,念⑨近中⑩无此禅院㈠。
无何㈡,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㈢,始悟㈣为山市。
未几㈤,高垣睥睨㈥,连亘㈦六七里,居然城郭㈧矣。
中有楼若者㈨,堂若者㈩,坊若者⑴,历历在目⑵,以⑶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⑷,城市依稀⑸而已。
既而⑹风定天清,一切乌有⑺,惟危楼⑻一座,直接霄汉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共计7篇,分别如下:文言文《童趣》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
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
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
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ǎn),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文言文《山市》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与他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想到近处没有这寺院。
不一会儿,看见几十所宫殿,碧绿的瓦,翘起的屋檐,这才明白是“山市”。
不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墙,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矮墙,连绵不断六七里,竟然变成一座城市。
城中有的像楼阁,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用亿万来计算。
忽然刮起大风,尘土之大无边无际,城墙隐隐约约罢了。
不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一切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每层)有五间房那么宽,窗户都大开着,每一行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楼层越高,亮点就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
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昏暗地看不分明,分不出它的层次了。
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的人靠着(栏杆),有的人站立着,形态不一。
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它的顶部;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屋舍;突然像拳头、豆粒一般大小,后来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与尘世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山市)又被称为“鬼市”。
《咏雪》出自刘义庆的作品《世说新语》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子侄们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讲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柳絮随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大笑,感到很高兴。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
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a/30733。
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的表现)。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文言文《智子疑邻》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他家的墙被雨水冲坏了。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他家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但他却怀疑是隔壁那个老人偷了他们的财物。
文言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靠近边塞一带的百姓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
了胡人的领地上。
人们都来安慰他。
这个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经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来祝贺他。
这个人说:“这怎么就不是坏事呢?”他家中有许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大腿。
人们都来安慰他。
这人说:“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
靠近边塞一带的壮年男子十分之九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了。
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俩得以保全性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