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与翻译_(1)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及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第⼀、⼆段:1、赵惠⽂王⼗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闻于诸侯。

译⽂:赵惠⽂王⼗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将,攻打齐国,⼤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

2、秦昭王闻之,使⼈遗赵王书,愿以⼗五城请易璧。

译⽂: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送给赵王⼀封信,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想把这块宝⽟给秦国,⼜怕得不到秦国的城,⽩⽩被欺骗;想不给,⼜担⼼秦兵打过来。

4、计未定,求⼈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找不到。

5、王问:“何以知之?”对⽈:“⾂尝有罪,窃计欲亡⾛燕。

⾂舍⼈相如⽌⾂⽈:‘君何以知燕王?’译⽂: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6、今君乃亡赵⾛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译⽂:现在您是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定不敢收留您,⽽且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脱掉上⾐,露出肩背,趴在斧质上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7、秦王以⼗五城请易寡⼈之璧,可予不?”译⽂:秦王(打算)⽤⼗五座城换我的和⽒璧,能不能给他?”8、相如⽈:“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蔺相如说:“秦王请求⽤城换璧⽽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第三、四、五段:1、秦王⼤喜,传以⽰美⼈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译⽂:秦王⾮常⾼兴,把和⽒璧传给嫔妃及侍从⼈员看,群⾂都欢呼“万岁”。

2、相如因持璧却⽴,倚柱,怒发上冲冠,译⽂: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步站住,背靠着柱⼦,愤怒的头发竖起,像要把帽⼦顶起来。

[廉颇蔺相如文言文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

[廉颇蔺相如文言文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

[廉颇蔺相如文言文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译文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高中语文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

”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

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

”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

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将军封兵战国时。

身负如山战斗力,智勇双全神采飞。

文辞功独温嘉育,战略家兼军事家。

沙场英雄虎将军,武艺高强铁血心。

战乱年间忠良起,廉颇勇敢争先武。

幼年喜欢学武艺,壮年英勇助国功。

上观太行人去远,下望泰山云起空。

念念国家安稳愿,恨不能养足军装。

蔺相如的智勇无双,文辞流利见高强。

芈八子来礼贤臣,勾践攻楚表效忠。

用计智慧浑如海,才能卓越出口呈。

春秋战国时代战,与各国主公论兵。

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将军封兵战国时。

身负如山战斗力,智勇双全神采飞。

文辞功独温嘉育,战略家兼军事家。

沙场英雄虎将军,武艺高强铁血心。

战乱年间忠良起,廉颇勇敢争先武。

幼年喜欢学武艺,壮年英勇助国功。

上观太行人去远,下望泰山云起空。

念念国家安稳愿,恨不能养足军装。

蔺相如智勇无双,文辞流利见高强。

芈八子来礼贤臣,勾践攻楚表效忠。

用计智慧浑如海,才能卓越出口呈。

春秋战国时代战,与各国主公论兵。

翻译对照译文原文将军封兵战国时。

将军封兵战国时。

身负如山战斗力,身负如山战斗力,智勇双全神采飞。

智勇双全神采飞。

文辞功独温嘉育,文辞功独温嘉育,战略家兼军事家。

战略家兼军事家。

沙场英雄虎将军,沙场英雄虎将军,武艺高强铁血心。

武艺高强铁血心。

战乱年间忠良起,战乱年间忠良起,廉颇勇敢争先武。

廉颇勇敢争先武。

幼年喜欢学武艺,幼年喜欢学武艺,壮年英勇助国功。

壮年英勇助国功。

上观太行人去远,上观太行人去远,下望泰山云起空。

下望泰山云起空。

念念国家安稳愿,念念国家安稳愿,恨不能养足军装。

恨不能养足军装。

蔺相如智勇无双,蔺相如智勇无双,文辞流利见高强。

文辞流利见高强。

芈八子来礼贤臣,芈八子来礼贤臣,勾践攻楚表效忠。

勾践攻楚表效忠。

用计智慧浑如海,用计智慧浑如海,才能卓越出口呈。

才能卓越出口呈。

春秋战国时代战,春秋战国时代战,与各国主公论兵。

与各国主公论兵。

以上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译文、原文和翻译对照。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将军和谋士,他们的英勇和智慧使他们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篇传记故事,分为两篇分别叙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故事。

《廉颇列传》讲述了秦国将领廉颇的抗争历程,而《蔺相如列传》则讲述了楚国大臣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

下文将为读者呈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廉颇列传》原文秦皇十年,上使使者劫田於赵,赵怒,囚之。

秦明年囚廉颇。

於是赵使齐、魏救,国亦自守。

二年,秦使王翦将围邯郸,魏、齐救之。

赵固守而不出。

秦军久不得下,食尽不能出,计少。

引军欲去,恐赵守阙不时自为害,乃作大柴仆烧其粮草器械,夜火起,赵军益盛,多骑自入秦军,秦军大败。

廉颇得赵中尉中车之印,国以为将。

反攻秦军,秦军大败。

秦令胡广为代将,遂至常山之下。

胡广军有七千,而廉颇军四千,《诗》所谓伐柯之战,胡广欲救常山之围,廉颇曰:“不可。

”胡广犯之,兵败,胡自杀。

於是常山之围解,引而西百有馀里,遂至河上。

围陈留,陈留不下,武安侯将而攻之,杀三将,取三千人,肉袒血卮,叱而饮之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德不孤而遗,才不露而先。

食讐而饮恨,不忘父母之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德輶如毫厘,而蛟龙之体,势輒为东海。

民窃视之而后勇,君视之而后尊。

徽音跫然,有雷霆之势。

”遂克陈留,败楚将春申君。

廉颇勇气过人,为赵国杰出将领,战功赫赫,但他的战争方式十分粗暴,对手也幸运地猜到了他的战争意图。

最终,在廉颇的率领下,赵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廉颇列传》翻译在秦皇十年的时候,秦国派遣使者去赵国劫夺他们的土地,赵国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将这些使者关押了起来。

秦国认为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于是抓捕了廉颇并将他关押。

赵国派遣齐国和魏国的军队前来援助,但赵国也开始了自我保护。

第二年,秦国派王翦来围攻邯郸,魏国和齐国也派遣军队进行援助。

赵国选择坚守不出。

秦国的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攻破赵国的防线,食物也开始告急并计划撤退。

但同时,他们也担心这样会导致赵国的报复,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摧毁赵国的粮草装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

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

”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

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语文必修四课本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译文: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而且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译文: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而且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趴在斧质上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原文:翻译:廉颇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

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说:“谁可以前往?”蔺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国优秀的将领。

2、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人也。

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国人,是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惠文王时,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昭王闻之,使人遗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兵之来。

译文: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国,又怕得不到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强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国强,燕国弱,您又受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走燕,燕畏,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译文:现在您竟从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而且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国的。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趴在斧质上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侥幸得到王赦免’。

1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文: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14、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译文:于是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15、相如曰:“强而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蔺相如说:“国强大,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16、相如曰:“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予璧而不予城,曲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译文:蔺相如说:“王请求用城换璧而国不答应,理亏的是国;国给璧而它不给国城,理亏的是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的请求而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17、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而璧留;城不入,臣请完璧归。

”译文:王问:“谁可以派为使臣?”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国。

城给了国,就把璧留在国;城池不给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国。

”18、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

译文: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国。

19、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王。

译文: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王。

20、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译文: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嫔妃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21、相如视王无意偿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译文:蔺相如看出王没有用城邑给国抵偿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请允许我指点给大王看。

”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2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王,王悉召群臣议,皆曰‘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译文: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他对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王,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23、议不欲予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之欢,不可。

译文:商议不想给国和氏璧。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使得强大的国不高兴,不应该。

24、于是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于是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送出了国书。

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25、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译文:现在我来到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嫔妃们看,这样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诚意补偿给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26、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译文: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27、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王恐其破璧,乃辞,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译文: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想要用玉璧撞击柱子。

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招来主管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国。

28、相如度王特以诈佯为予城,实不可得,乃谓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王恐,不敢不献。

译文:蔺相如估计王只不过用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29、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译文: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30、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译文: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31、相如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

译文:蔺相如估计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抵偿给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国。

32、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使者蔺相如。

译文: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国使者蔺相如。

33、相如至,谓王曰:“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文:蔺相如来到,对王说:“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

3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故令人持璧归,间至矣。

且强而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立奉璧来。

译文: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国了。

再说国强大而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国,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

35、今以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译文:现在凭借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国,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3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译文: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37、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译文: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

38、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之欢。

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

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的友好关系。

3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

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国去。

难道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国去了。

40、相如既归,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亦不以城予,亦终不予璧。

译文:蔺相如回国以后,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国也没有把城池给国,国也始终没有把和氏璧给国。

41、其后伐,拔石城。

明年复攻,杀二万人。

译文:这件事以后,国攻打国,攻下石城。

第二年国又攻打国,杀了国两万人。

42、王使使者告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译文:王派使臣告诉王,打算与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43、王畏,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弱且怯也。

”译文:王害怕国,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国既软弱又怯懦。

”44、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译文:王于是前往赴会,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跟王告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结束,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45、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

”王许之。

遂与王会渑池。

译文: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国要挟国的念头。

”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王在渑池会见。

46、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王好音,请奏瑟。

”王鼓瑟。

译文: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王喜好音乐,请王弹弹瑟吧!”王就弹起瑟来。

47、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王与王会饮,令王鼓瑟。

”。

译文: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王与王会盟饮酒,命令王弹瑟。

”48、蔺相如前曰:“王窃闻王善为声,请奉盆缶王,以相娱乐。

”王怒,不许。

译文:蔺相如走向前去说:“王私下听说王善于演奏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王,(请王敲一敲)来互相娱乐吧!”王发怒,不答应。

49、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王。

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译文: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献上一个瓦缶,趁机跪下请求王敲击。

王不肯敲击瓦缶。

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5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王不怿,为一击缶。

译文: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吓得倒退了。

于是王很不高兴,为王敲了一下瓦缶。

51、相如顾召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王为王击缶。

”译文:蔺相如回头召唤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王为王击缶。

”52、之群臣曰:“请以十五城为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之为王寿。

” 译文:国的众大臣说:“请王用国的十五座城向王献礼。

”蔺相如也说:“请用国的都城向王献礼。

”53、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

亦盛设兵以待,不敢动。

译文: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未能占国的上风。

国又部署了大量军队来防备国,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54、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译文:渑池会结束后,回到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