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研讨课教案_3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
难遇知音的苦闷,并没有阻止秋瑾的求索之路,就在写作《满江红》的第二年, 秋瑾终于冲破重重束缚,东渡日本,广泛结识爱国人士,踏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 路。因此,秋瑾的“青衫之泪”,并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 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词四首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关于“词”
词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注重与曲的配合,故被称为“曲词”或 者“曲子词”。
词被认为是诗之别体,故被称为“诗余”。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故又称为“长短句”。
上片/上阙 下片/下阙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字) 长调(多于90字)
词在形体上的特点,有利于景的描写、事的叙述、情的抒发, 词人所表达的情意便在一转一折,一深一妙中,曲尽其妙地抒发繁 复多样的思想感情。
秋容如拭。
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年来空 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跟随丈 夫来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 新文化,受到很大的启发。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 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 顺客栈。后虽由朋友出面调解,但她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1904年7月便东渡日本 留学。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激动。
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人世中,哪里才能觅得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的词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感叹。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冲破束缚,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
莽莽人世。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表达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充满了不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个人爱好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
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很,甚。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强派”“殊未屑”等词,强烈地表达了词人不屑当贵夫人,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0张PPT)
4.因人常热
不因人热。因,凭借。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 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瑾借此表明自己虽真心 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秋瑾为国为民满腔热血,而麻木、狭隘、昏迷的俗子之流怎能理解呢?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的典故,来自唐代诗人自居易的名作《琵琶行》。自居易贬谪九江 郡司马时,在船上听到琵琶女讲述经历,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发出了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泪水湿透了身上的青衫。所以后人也用“司马青衫” 或“青衫泪”来形容悲伤到极点,潸然泪下。
思辨体悟 话题:从词作中,通过______(典故)我感受到_______。
1.为篱下,黄花开遍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满江红
——秋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地图
走进作者
【秋瑾】(1875.11.8—1907.7.15),字瑢(xuán) 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内容
知晓内容 说说上下阕的内容,概括大意。
上阕: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 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下开遍菊 花,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更 加明净。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 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 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寸哀情,用仿佛擦拭过一样明 丽的秋景衬托孤独寂寞之情。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教案一、学情分析在进行《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学情分析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历史人物和革命精神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和历史分析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有限,他们可能对秋瑾的生平和晚清社会背景不够了解,对词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特别是对于《满江红》这样情感丰富、语言凝练的词作。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词汇解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秋瑾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有着天然的共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秋瑾的个人经历出发,联系当代社会,思考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秋瑾的革命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秋瑾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词句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背景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代女词人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研讨课件_18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 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 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沦:沉没,危亡的意思。不禁:忍不住。海外:指 日本。作者曾东渡日本留学。知音:这里指革命同 志。金瓯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金瓯(ōu):金 盆。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国土。
情感:知音难觅的苦闷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怎么理解这几句词?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她曾在《致琴文伯母》书自 称:于时事而行古道,处冷地而举热肠。以古道热肠, 也就是侠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俗子胸襟谁识我?”:懂得自己胸怀与抱负的知己的确 难遇,但如果人们因为我的外表而把我这个骄傲的英雄 只看作卑微的弱女子的话,那他就是被表象所迷惑的俗 子,不值得在意。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此句振聋发聩:“强”字和“殊”字感情 强烈,表达了其不甘心屈为女子,报国无 门的感慨,流露出深深的苦闷。
这种苦闷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旧制度 下已经开始觉醒的女性内心的呐喊。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化用了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 青衫湿。”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 苦闷,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 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鹧鸪天》,写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之后
谈谈这两首词的相通之处。
《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是全诗最醒目最突出的句子,“列”和“烈 ”同音,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两句是巾帼英 雄秋瑾一生的写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原文】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文学常识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二、理解性默写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2.秋瑾《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秋瑾在《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最能表现诗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5.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6.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三、问题探究1.“为篱下,黄花开遍”,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属于景物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的矛盾心情。
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歌”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忧国家的危难。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四句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更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研讨课教案_8
《满江红》一、导入新课名言:“巾帼不让须眉。
”赏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女子的优秀。
列举从古到今的巾帼英雄,如:花木兰,武则天等等。
引入新课。
二、认识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璇卿,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4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起义,被捕牺牲。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欲展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三、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这句包含了哪些信息?明确:这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2)请分别归纳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四、品析词句,理解情感与主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这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明确:这句进一步说明了自己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了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3)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明确:①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②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2《词四首》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18张ppt)
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
难点名称: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
二、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 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 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 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 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明确:“青衫 湿”出自白居 易的《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 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
难点巩固:
14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本词“ 典故,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这一句运用了
2、再次自由读这首词 (读出愤懑、孤傲、悲哀、 迷茫,读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词;找一首运用了典故的诗词,了解作者通过典故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 , 而 秋 瑾 下 决 心 冲 破 家
北 京 阜 城 门 外 泰 顺 客 栈 ,
秋 瑾 与 丈 夫 王 廷 均 发 生 冲
献 身 救 国 事 业 , 而 其 夫 无
目 睹 民 族 危 机 的 深 重 和 清
瑾 随 夫 入 京 。 时 值 八 国 联
年 春 , 王 廷 均 用 钱 捐 得 户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课堂小结】
明确: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表达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 矛盾心情,别具匠 心。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研讨课教案_30
品一首词,念一个人———由《满江红》(小住京华)探析秋瑾的身份演变《满江红·小住京华》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大意,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本词。
2.探析秋瑾的身份演变。
3.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探析秋瑾的身份演变,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汉字,看大家是否认识,(板书篆文)。
(学生回答“闺”)闺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我们来追溯一下闺的本义:(門)(圭,美玉作的门环),造字的本义是指王宫中玉作门环的高贵居室,后来引申为未出嫁女子的卧室。
那么什么是大家闺秀呢?——旧时称富贵人家的女儿。
在近代有一户世代书香的人家就给自己家的女儿起名“秋闺瑾”,希望她做一名本本分分的大家闺秀,可是,事与愿违,这位女子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名字中的“闺”去掉,化名秋瑾,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生命历程。
那么,她为何将名字中的“闺”去掉呢?我们通过这首《满江红》探知一二。
二、初读——整体感知(一)老师领读诗歌,学生跟读,感悟朗读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找学生来朗读。
(三)读懂词义,结合课文注释,和同桌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_9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理解词作的内容。
2、把握词作的主旨,学习词人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领会词人情感,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一.导入二.了解作者生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三.读1. 初读词作,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学生齐读,个读,教师指导。
2. 整体感知,了解诗歌大意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教师指导。
四.品1. 学生找出词中典故,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
(1)“为篱下,黄花开遍”(2)“四面歌残终破楚”(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
这句话。
(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五.感1. 小结本词再读这首词,把握语速、语调、感情六.拓赏析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句注释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
双调九十三字。
⑵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
⑶凭阑:身倚栏杆。
阑,同“栏”。
⑷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⑸长啸:大声呼叫。
啸,蹙口发出的叫声。
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⑺“三十”句:谓自己已经三十岁了,得到的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三十,是约数。
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
⑼等闲:轻易,随便。
⑽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
⑾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⑿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当时被金兵占领。
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词四首满江红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词作,把握词作的内容。
2.能够赏析词句,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能够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满江红》
1.认识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璇卿,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4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起义,被捕牺牲。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欲展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这句包含了哪些信息?
明确:这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3.品析词句,理解情感与主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这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四面歌残”的典故,来自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后成语形容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境。
在此,四面楚歌形容的,便是19世纪以来列强环伺下的中国,特别是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已经很明显,晚晴,恰如被汉军包围下的四面楚歌的项羽。
(2)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
明确: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凡夫俗子的胸怀狭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
可见,秋瑾的一片侠肝义胆,并不能为凡夫俗子,既是指秋瑾的丈夫王廷均,也泛指国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物。
祖国为难重重、列强环伺之际,官场上的人醉生梦死,家庭中的人冷漠麻木,秋瑾的爱国思想非但得不到支持,反而困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秋瑾无疑感到“英雄末路”的强烈悲哀。
(3)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明确:①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②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4)再次朗读本词,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这首词写出秋瑾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愤愤不平,表现了她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板书设计
满江红
回顾过往生活——苦闷、不屑展望未来前途——忧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