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第一框创新变更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到处有创新。

2.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亲密。

二.自主预习1.从个人生活层面相识创新。

【是什么】(1)生活到处有________。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变更着我们对生活的______________。

(2)创新是一种____________。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________。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溢活力。

创新变更我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让我们英勇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从社会层面相识创新(创新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是什么】________的创新供应新的思想和方法,________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宝,制度的创新促进________、推动________。

3.创新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中有何作用?【为什么】(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____________。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________力气。

(2)时代发展呼喊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____________的重心。

(3)创新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的国运所系。

实施________________战略,推动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________,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须要。

三.重难点探究(改革与创新的关系)2024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191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规模已达2000万。

深圳市政府发布《广东人口发展规划(2024-2030年)》,将深圳定位为“超大城市”。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超大型城市,深圳这些年人口过速聚集,带来高速发展、财宝累积的同时,也带来了房价高、学位少、看病难、易堵车、水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改革前后的深圳对比图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

从上述材料和图片中感悟深圳改革和创新的关系。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
要趋势。
创意文化生活鼓励个人和团 队的创造力发挥,推动文化
创新和文化多样性发展。
创意文化生活将催生更多具 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文化产 品和服务,如独立音乐、独 立电影、独立戏剧等,满足 人们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
需求。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交流
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各国、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与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等 特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产业与科技的 融合越来越紧密,如数字文化产业、 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形态,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 二课
• 引言 • 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 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 • 如何丰富文化生活 • 文化生活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文化多样性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 值观、信仰、习俗和艺术 表现形式。
文化交流与融合
分析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 碰撞,以及文化融合对现 代社会的影响。
文化娱乐活动具有社会功能,能 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增强社区凝聚力。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了解和体验当 地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方式。
然而,文化旅游也需要注意保护 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避 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通过文化旅游,人们可以深入了 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历史背 景和风俗习惯,增加对不同文化 的认识和尊重。
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文化是保持 民族特性、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议题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

他们信仰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1)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科学精神)提示: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金版新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3检测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2课第1框含答案

金版新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3检测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2课第1框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一、选择题1.生活中,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

面对外国人,如果你说“You must be tired,have a good rest”(您应该很累吧,好好休息一下)可能会让人误解为你对他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这说明( )A.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B.不同文化背景必然造成思维方式完全不同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D.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都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解析:B错在“完全不同”上;材料没有涉及实践活动,C排除;D错在“都”上,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答案:A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这一决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也就越多②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总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决定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B3.电视剧《精忠岳飞》一开播便人气暴涨,观众追看并大呼过瘾,爱国之情也被再次激发。

这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解析:观看电视剧《精忠岳飞》,观众的爱国之情被再次激发,表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选C。

答案:C4.“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

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这说明(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②与题意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网络语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教学设计】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材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1、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文化、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探究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优秀教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3、知道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能力目标:1、通过回顾人类文明史,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2、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2、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

【教法学法】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对小发明小制作感兴趣吗?把普通的印刷铅字加大一点,成为大号字,便于老年人阅览。

把普通雨伞加大一点,成为海滨游泳场的晴雨两用伞。

铅笔和橡皮原来是分开的两件东西,美国威廉发明了橡皮头铅笔,这是加一加的方法。

帽子和衣服加在一起,有了带帽子的风雪大衣。

把一件物品减小一点、减轻一点、减低一点,使它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

例如,电子管改成集成电路,体积缩小了。

钢铁架帆布帐篷改为充气塑料帐篷,重量大大减轻了。

近视眼患者带上眼镜很不方便,发明微型隐形镜片,装在眼睛内,更方便了。

导语:创新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让我们一起步入创新的殿堂。

二、预习提纲1.创新是什么?。

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什么要强调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三、新课讲授第一目:感受创新1、创新来源于生活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废品中有很多是可以利用的资源,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然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起,可以做成杂物盒,也可以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挂帘、隔断;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柜、床头柜、CD架等。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2课第1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2课第1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课标要求研学导航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过程。

2.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宗旨、执政理念。

3.阐释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利益的原因和要求。

4.理解检验一个政党的标准。

5.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原因和要求。

1.产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4.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辨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提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5.维护人民利益(1)原因: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要求: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2021年2月19日,株洲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传达学习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来株洲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全国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国和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还听取了全市“民生100”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研究有关事项;审议了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工作要点和《市政协2021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

(1)(分析党的性质,培育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依托民生问题,提升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党应如何更好关注民生?提示: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高中政治三《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高中政治三《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3._____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

4。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具有深刻影响.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质学案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质学案

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

2.解释与论证: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

3.预测与选择: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4.辨析与评价:领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开展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价值。

1.政治认同: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2.科学精神:全面认识文化价值,明确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公共参与: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国际眼光,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议题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马云在阿里巴巴主办的中国文化晚宴上,用诙谐趣味的方式为包括多国最高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商界大腕儿在内的领袖人物巧妙解析了中西方文化。

马云讲到,儒家讲究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讲究人与自身的和谐,“儒释道三家代表着眼光、胸怀、实力,它们的背后是脑力、心力、体力。

三者结合统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传统文化里所信仰的理念是和谐而不是控制,是共处而不是支配,是担当而不是要独占鳌头。

西方的哲学思想讲究对抗,战斗开启必是你死我活。

而中国的思维则如太极一般,讲究相对力,蕴含辩证思想,好似太极八卦图一般,交融和谐,共存是前提。

正如西方的电影里,英雄都活到了最后;而中国电影里,英雄往往都牺牲了。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持有的是一个寻求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赋能,拒做“出头鸟”的中庸姿态。

[探究任务]1.(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结合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化的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提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生活》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案

《文化生活》 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文化生活》第三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前预习】、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学习过程】情境导入:阅读书本P28,思考,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1、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一:阅读书本P29,从以上两个节日中,你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2)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和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庆祝民族节日,是,也是。

情境二:阅读书本P30,思考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3)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____________。

情境三:阅读书本p31,思考,表现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仅仅是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吗?你能否以服饰、饮食等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文化是世界的,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_______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情境四:阅读书本p32,思考,比较上述奥运会会徽的异同,你能解释它们的文化印记吗?用文化的眼光,奥林匹克运动为什么会从希腊走向世界?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你能否感悟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既要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__________,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4、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文化。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一)、自我学习考点:△6、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二)、易错点分析:5、文化是物质力量。

6、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三)选择题训练:6、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④原生态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① B.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7、自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自我学习考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

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易错点分析: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政治。

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 第2课第1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 第2课第1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1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连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地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1、知道名字的文化内涵2、懂得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学方法和手段】例证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学生阅读本节课引言,教师直接过渡到课堂学生阅读: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化有巨大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文化的内容和地位。

教师引导:文化在很多程度上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中华民族是我们华夏大地上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说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首先可以从姓名上来体会。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的名字或多或少与文化有着丰富的联系。

或者可以说,人的名字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一、说名字,谈文化(板书)1、名字与文化(板书)我们看书本上这个“陈一淼”,她这个名字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表达了她的家长的一种感情。

其实或许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我们看我们周围的人的名字,有很多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于其中。

比如我的儿子“石墨潇”,我们希望他有文化有素质,就用了墨,还希望他风流潇洒,一表人才,就用了潇,总的来说,希望他儒雅潇洒。

我们看书本还提到,一个好的名字还能给人以自信。

有此可见,名字与文化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呀。

(1)特定的意义(2)一定的文化内涵(板书)(3)给人自信1 / 2我们国家的姓有很多种,有人说是百家姓,其实姓氏远远不止100个,椐说有上千种姓氏呢,这么多这么复杂,从根本上说是受到汉字的特点和作用影响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含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导学案含学案

编号: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编写人:审核人:姓名:班组:组评:师评: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掌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法指导: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通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题,特别要记下不明白的问题,以备课内交流讨论解决。

自主学习1、什么是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有哪些?3、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4、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有什么作用?5、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是什么?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夯实基础知识,并结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珍惜时间,做好记录。

合作探究1、判一判(1)历史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2)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绊脚石。

()(4)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2、想一想“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中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今,“孝”仍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但是,在阶级社会中,“孝”被解读为“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屈从于传统的家庭礼教,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

例如“埋儿奉母”:晋代人郭钜,为节省粮食供养母亲,不惜将儿子活埋。

【问题探究】(1)对于“孝”文化,我们能全盘抛弃吗?为什么?不能完全抛弃。

因为“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今,“孝”仍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其中的积极部分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于“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个人的进步,进而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

孝”文化我们全盘继承下来会怎样?(3)对于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第一框 推动和平与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第一框 推动和平与发展

探究二:推动可持续发展 活动四:阅读教材第19页下探究与分享,并相互交
流回答: 1.请找一些国家,看看它们属于哪一类型,并分
析其原因? 2.通过探究,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造成这一结果的
因素有哪些?
【展示点评】1.比如,美日属于发达国家,因其综合国力和 人均发展水平都世界领先;中国、印度尽管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仍处于世界发达国家 水平,属于发展中国家。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频发的战争、恶劣 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 。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7--18页探究与分享,探究思考: 1.这支部队为何存在? 2.查阅资料,看看当前这支部队部署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和地区,发挥着怎样的作 用? 3.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4.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采取了哪些措施? 5.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6.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
[相关链接] 9月18日是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受日本侵略的国 耻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由道里区委、区政府、哈尔 滨日报报业集团共建的“放飞和平”雕塑在经纬街落成。 74年前的9月18日,是一个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 日本帝国主义借“柳条湖事件”不宣而战,悍然发动了蓄 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短短4个月,整个东北三省,八十万 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寇的铁蹄之下…… 历 史不能忘记,它时刻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无人 敢欺,要不忘国耻,复兴中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 天,在昔日的炮队街上矗立起“放飞和平”雕塑,其目的 就是让后人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甚或,共同努力,建设 强大的祖国,让惨烈的炮声永远成为人们的记忆,让和平 之鸽永远在蓝天翱翔,让“放飞和平”雕塑成为哈尔滨人 民热爱和平的永久纪念。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学案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学案

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学习目标】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重点难点】优秀文化如何塑造人生。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二、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精神世界(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增强精神力量(1)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温馨提示: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味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标志词。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促进了等标志词。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温馨提示:正确理解文化塑造人(1)正确区分文化塑造人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文化影响的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文化影响的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身心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

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 “逻辑”的多种含义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2.1 “逻辑”的多种含义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二课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逻辑的不同用法。

2.区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

3.理解推理对形式逻辑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

2.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

二、学习重难点1.“逻辑”的含义。

2.狭义逻辑学、广义逻辑学【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巩固一、“逻辑”的不同用法1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_______”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_______”,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_______”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_______”服务的。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_______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推理是由前提和_______ 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⑦_______。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4.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

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_______ ”。

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_______ ”。

【即时训练1】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 )2.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一、学习提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___________,来自于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

(2)文化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____________,也有的源于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____________。

(3)文化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一般不是______的、______的。

②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___________,增强
____________,而且能够使人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________、________地接受的,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还是表现在_________上,都是____________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_________,对人的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的影响。

二、课堂探究
1.判一判:文化决定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 )
提示:错误。

文化并非是影响人的唯一因素。

除文化影响外,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人,不能将文化的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

2.判一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只要生活在一个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素养会自然提高。

( )
提示:错误。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是人们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提醒:判断“潜移默化”特点:“潜移默化”是指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因受文化的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方式。

3.判一判: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因此,也是永恒不变的。

( )
提示:错误。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永恒不变。

在特定的情况下,人生观、世界观也会发生变化。

提醒:判断“深远持久”特点:深远持久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特点,侧重于文化对人影响的效果。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含义
指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因受文化的
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主要是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的着眼点
一是从人们所处文化氛围的影响来看;
二是从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
文化习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
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
的影响
要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典型例题分析
忧?唯有杜康。

”是曹操留下的千古绝句。

有人认为这是劝人及时行乐;但也有人认为他感叹的是战争频繁,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下列最能解释产生这种不同认识的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双重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答案 D 解析对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即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D项。

2.日本在文化上有一个“全球本土化”的策略,就是把西方的文化产品本土化。

20世纪50年代,日本电视节目依赖好莱坞,而80年代以后,日本每年进口的影视节目只占全年产量的5%。

原因之一就是本土制作的文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有国民认同感。

这则材料表明( )
A.别国的文化产品不符合日本国民的需要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人们购买的产品上
C.别国的文化对本国的国人会有影响
D.特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答案 D 解析“本土制作的文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有国民认同感”一句表明了日本本土文化对日本国民的深远影响,D项符合题意。

B项观点错误,A、C两项不符合题意。

四、模拟高考题
1.“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

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2.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3.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其中“忠、孝、节、义、信”等内容,至今仍影响着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D.相对独立的特点
4.“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不同的酷,相同的裤”,广告文化、旅游文化、短信文化、网络文化等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 )A.人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5.“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

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D.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6. 孟轲幼年丧父,家境甚为贫寒。

他家住在一片坟地附
近。

孟轲和一些小朋友玩抬棺材、挖坑、哭号的游戏。


母担心,此地对孩子成长不利,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的一条街上,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商人
巨贾云集,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学起商人做买卖
的游戏来。

孟母感到此地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是又决
定搬家。

孟家第三次住的地方是一个书院旁边。

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

孟母认为,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处,因而定居该处。

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名儒,被尊称为“亚圣”。

(1)孟子在三个不同的住处模仿三种不同的行为,这说明什么?
(2)孟母三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5:ABCCB
6(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孟轲久居坟地,模仿哭号,在集市附近学商人吆喝,在书院附近学习礼仪和读书,都是受到了当时活动和环境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孟轲在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可以说明这一点。

(2)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要选择健康的、有益的文化氛围。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