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合集下载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为什么纺织品要抗菌防臭?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

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消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抗菌整理剂的分类(1)、无机类抗菌整理剂主要是银、铜、锌、钛、汞、铅等金属及其离子抗菌剂(2)、有机类抗菌整理剂主要有季铵盐类、苯酚类、脲类和胍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3)、天然产物类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植物类提取物(桧柏油、艾蒿、芦荟、山梨酸、姜黄根醇、甘草、茶叶)、动物类提取物(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性蛋白)。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1)、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这是无机抗菌剂最普遍的抗菌作用机理。

金属离子带有正电荷.当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膜时.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发生库仑吸引.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与细菌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氨基等发生反应.该蛋白质活性中心被破坏.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

金属离子杀灭和抑制细菌的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Ag+>HgCu2+>Cd+>Cr3NiPb>C0Zn2+>Fe2+.(2)、活性氧机理:加入抗菌剂后,材料表面分布着微量的金属元素,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活性中心能吸收环境的能量,激活吸附在材料表面的空气或水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增值能力,抑制或杀灭细菌,产生抗菌性能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有机抗菌剂的种类繁多,机理也随种类而异,一般途径如下(1)、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一直孢子发芽时孢子的膨胀,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发芽(3)、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4)、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微生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物质的生产过程(5)、破坏细胞壁的形成(6)、阻碍类酯的合成抗菌防臭纤维的生产方法抗菌防臭纤维一般有3种制造方法:(1)纺丝中对纤维改性即通过对纤维的改性来达到提高防臭后整理效果改性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即将纤维纺成异型截面或者使纤维表面形成微细孔隙,从而提高消臭剂的附着性。

纺织材料的抗菌纤维与市场应用研究

纺织材料的抗菌纤维与市场应用研究

纺织材料的抗菌纤维与市场应用研究在当今的纺织领域,抗菌纤维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抗菌纺织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抗菌纤维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清洁、卫生和舒适的穿着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材料中抗菌纤维的种类、特性、抗菌机制以及其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

一、抗菌纤维的种类1、天然抗菌纤维天然抗菌纤维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具有抗菌性能的物质,如甲壳素纤维、麻纤维和竹纤维等。

甲壳素纤维是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提取的,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

麻纤维中的大麻、亚麻等,由于其纤维内部的特殊结构和化学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竹纤维则是从竹子中提取的,含有竹醌等抗菌成分,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繁殖。

2、人工合成抗菌纤维人工合成抗菌纤维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如银离子抗菌纤维、季铵盐类抗菌纤维和纳米氧化锌抗菌纤维等。

银离子抗菌纤维是将银离子通过特殊的技术负载到纤维上,银离子能够与细菌的细胞膜结合,破坏其结构,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季铵盐类抗菌纤维则是通过在纤维表面接枝季铵盐基团,使其具有正电荷,能够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纳米氧化锌抗菌纤维是利用纳米技术将氧化锌颗粒负载到纤维上,氧化锌能够产生自由基,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实现抗菌效果。

二、抗菌纤维的特性1、高效抗菌性抗菌纤维能够迅速抑制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效减少纺织品表面的微生物数量,提供长期的抗菌保护。

2、安全性优质的抗菌纤维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耐久性抗菌纤维的抗菌性能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能够在多次洗涤和使用后仍然保持良好的抗菌效果,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4、透气性和吸湿性在具备抗菌性能的同时,抗菌纤维还应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以确保纺织品穿着舒适,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抗菌纤维 标准

抗菌纤维 标准

抗菌纤维标准
抗菌纤维是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卫生。

抗菌纤维的标准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抗菌性能
抗菌纤维的抗菌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抗菌纤维应该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够有效地杀死或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其抗菌性能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持久性,能够在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抗菌效果。

2.安全性
抗菌纤维的安全性也是其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抗菌纤维应该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抗菌纤维也应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纺织品标准
除了抗菌性能和安全性外,抗菌纤维还需要符合纺织品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纤维的细度、强度、耐磨性、吸湿性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抗菌纤维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保证其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测试方法
抗菌纤维的测试方法也是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测试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测试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一般来说,抗菌纤维的测试方法包括抗菌试验、耐久性试验、毒性试验等。

总之,抗菌纤维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包括抗菌性能、安全性、纺织品标准和测试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抗菌纤维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保证其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3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222 产业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 教学课件

3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222 产业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 教学课件

抗菌防臭与除臭纺织品的效果评估
1.抗菌效力 2.耐久性 3.安全性
第六节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定量测试方法 菌数测定法、FZ/T 02021-1992、奎恩实 验法等
定性测试方法 晕圈法、平行划线法、抗微生物性实验法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振荡烧瓶实验
实验原理:在液体中通过长时间振荡,增加微生物与 抗菌产品内抑菌药物的接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
泛黃的问题
光催化型无机抗菌防臭剂
例如: 纳米TiO2,纳米ZnO
TiO2/ZnO + hv h+ + eH+: 強氧化剂 e-: 强还原剂 H++H2O *OH+H+ e-+O2 *O2 形成的自由基非常的活泼,能与細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反 应.进而杀灭消除它們
有机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机理 a.天然: 耐性性.牢度差.安全性.毒性低 b.合成: 耐久性.耐热性差.毒性大
5、天然抗菌纤维
甲壳素纤维和竹纤维
竹纤维是一种用竹子为原料的新型再生纤维 素纤维,其形态特征和机械性能都与粘胶相 似。
竹纤维具有独特的天然抗菌性能,24小时内 抗菌率可达到70%。
第四节 抗菌纺织品的生产
采用卫生整理剂整理织物,要求卫生整理剂具备以下条件: 1 用量极少即能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2 对人体无毒、无致敏性 3 无色、无臭、无粘滞性 4 不能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5 与其他用剂具有相容性 6 应用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耐洗牢度 7 不致加速纤维光化或降解作用,不影响纤维和织物的物理 机械性能。
有机抗菌剂的作用机理:
1 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 物的呼吸作用。
2 抑制孢子发芽时孢子的膨润,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 坏孢子的生成。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新材料开发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新材料开发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新材料开发在当今的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医疗领域的敷料到工业用的织物。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开发领域。

抗菌性能对于纺织品来说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在过去,其重要性可能没有像现在这样凸显。

如今,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因素以及对公共卫生的更高要求,具备抗菌性能的纺织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简单来说,就是纺织品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当微生物接触到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表面时,它们的生存、生长和传播会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纺织品被污染以及引发感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纺织品需要具备抗菌性能呢?在医疗环境中,医护人员的工作服、病人的床单和敷料等如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运动服装容易因为汗水滋生细菌而产生异味,具备抗菌性能的运动服可以保持清新和卫生。

家居纺织品如窗帘、地毯等,也容易积聚灰尘和微生物,抗菌性能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实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添加抗菌剂,二是采用具有天然抗菌性能的纤维材料。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如季铵盐类、胍类等,具有杀菌速度快、抗菌效果好的特点,但可能存在耐热性差、易分解等问题。

无机抗菌剂如银离子、铜离子等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具有稳定性高、抗菌持久的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天然抗菌剂如壳聚糖、艾草提取物等,具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的特点,但抗菌效果可能相对较弱。

在添加抗菌剂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抗菌剂的分散性、与纺织品的相容性以及其对纺织品性能(如手感、透气性等)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确保抗菌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除了添加抗菌剂,一些天然纤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抗菌纺织品标准

抗菌纺织品标准

抗菌纺织品是指经过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纤维、能够抑制织物上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并使其失去活性功能的纺织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抗菌纺织品受到追捧。

然而,市面上标称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

在我国,抗菌纺织品的相关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
1.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该标准规定了抗菌针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安全评价。

2. FZ/T 62015-2009《抗菌毛巾》:该标准主要针对抗菌毛巾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规定。

3. FZ/T 62044-2021《抗菌清洁巾》:该标准规定了抗菌清洁巾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此外,还有GB/T 20947-2007《抗菌服装》等国家标准。

然而,这些标准仅针对特定类型的抗菌纺织品,如抗菌针织品、抗菌毛巾和抗菌清洁巾等,未能覆盖所有抗菌纺织品。

为规范抗菌纺织品市场,广东省标准化协会于2019年8月29日发布了团体标准《抗菌纺织品》。

该标准对标称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明确定级,有助于消费者选择合适的抗菌纺织品,也有利于推动抗菌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物抗菌整理方法
目前抗菌纺织品的生产主要以纤维改性为主。该 法是将抗菌剂的超细粉末作为添加剂进行纺丝,此 时抗菌剂进入到纤维的内部,故耐洗涤性能好,抗菌 效果持续时间长,但纤维改性法对抗菌剂的要求较 高,抗菌剂必须在水、碱和酸里的溶解度极低,化学 稳定性好,耐强酸、碱和氧化剂,热稳定性好,因此 目前抗菌添加剂多为载银陶瓷颗粒或者载银沸石。 在加工过程中,要求添加的抗菌剂必须与纤维本体 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同时抗菌剂颗粒细小,粒 径分布范围窄,不能影响纺丝;添加剂的加入不能够 影响纤维的物理性能,包括纤维的强力和伸长。纤 维改性方法大多只适用于合成纤维,除纳米银抗菌 剂外无法对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进行抗菌 加工。
表1
抗菌剂 三氯生 银系 季铵盐 壳聚糖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格兰氏 阳性菌 格兰氏 阴性菌 真菌 抗药性 有 未报道 有 未报道 未报道 有 皮肤吸 收 有 轻微 有 未报道 无 无 毒性
+ +++ + + + +
+++ + + +
+ +++ + + +
很少到 无毒 很少到 无毒 中等到 高 生物降 解 很少到 无毒 和剂量 相关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抗菌纤维
一、抗菌纤维的分类 1、本身带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如某些麻类纤维、甲壳素 、本身带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如某些麻类纤维、 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2、用抗菌剂进行整理的纺织品,此法加工简便,但耐洗 、用抗菌剂进行整理的纺织品,此法加工简便, 性略差; 性略差; 3、将抗菌剂在化纤纺丝时加到纤维中而制成的抗菌纤维, 、将抗菌剂在化纤纺丝时加到纤维中而制成的抗菌纤维, 这类纤维抗菌、耐洗性好,易于织染加工。 这类纤维抗菌、耐洗性好,易于织染加工。 二、抗菌机理及加工方法 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主要有有机和无机两类。 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主要有有机和无机两类。 有机抗菌剂一般是通过活性成分带有的正电荷基团与细 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吸引, 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吸引,以物理方式破坏细菌的细胞 起到抑菌抗菌的功能。 膜,起到抑菌抗菌的功能。 无机抗菌剂是让纤维中逐渐溶出的微量金属离子向细菌 细胞内扩散,引起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细胞内扩散,引起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目前开发的抗菌纤维有涤纶、丙纶、锦纶、腈纶等。 目前开发的抗菌纤维有涤纶、丙纶、锦纶、腈纶等。

纺织品的抗菌纤维应用研究

纺织品的抗菌纤维应用研究

纺织品的抗菌纤维应用研究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也促使了纺织品行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抗菌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抗菌纤维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还能为人们的健康和舒适生活提供保障。

一、抗菌纤维的定义和分类抗菌纤维是指在纤维中添加了具有抗菌性能的物质,使其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抗菌物质的不同,抗菌纤维主要分为天然抗菌纤维和人工合成抗菌纤维两大类。

天然抗菌纤维主要包括竹纤维、麻纤维、壳聚糖纤维等。

竹纤维中含有一种名为“竹醌”的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麻纤维的孔隙结构能够吸附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壳聚糖纤维则是从甲壳素中提取出来的,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人工合成抗菌纤维则通常是通过在纤维制造过程中添加抗菌剂来实现的,如银离子抗菌纤维、铜离子抗菌纤维、季铵盐类抗菌纤维等。

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结构;铜离子也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季铵盐类抗菌剂则通过与微生物的细胞膜相互作用,发挥抗菌作用。

二、抗菌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领域1、服装领域在服装方面,尤其是内衣、运动服等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衣物,使用抗菌纤维能够减少皮肤感染和异味的产生。

运动爱好者在大量出汗后,衣物容易滋生细菌,如果使用抗菌运动服,可以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皮肤炎症的发生。

2、床上用品领域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是细菌和螨虫滋生的温床。

使用抗菌纤维制成的床上用品,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螨虫的繁殖,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睡眠环境,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3、医疗用品领域在医疗领域,抗菌纤维的应用更是至关重要。

手术服、绷带、纱布等医疗用品,需要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伤口感染。

4、家居用品领域家居纺织品如窗帘、沙发套、地毯等,使用抗菌纤维可以减少灰尘和微生物的积聚,降低室内空气污染,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222 产业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 教学课件

3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222 产业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 教学课件

个/mL
抑菌率
3.0×107
95.6
2.8 ×107
95.9
1.6 ×108
76.5
6.3 ×108
0
白色葡萄球菌
个/mL
抑菌率
8.8 ×107
96.9
1.04 ×108 96.3
8.4 ×108
70.0
8.3 ×109
-17.9
2、丙纶抗菌纤维
丙纶抗菌纤维的制造工艺如下:
抗菌剂液相合成 分离 改性复配 与丙 纶切片共混 抗菌母粒 与丙纶切片共混
泛黃的问题
光催化型无机抗菌防臭剂
例如: 纳米TiO2,纳米ZnO
TiO2/ZnO + hv h+ + eH+: 強氧化剂 e-: 强还原剂 H++H2O *OH+H+ e-+O2 *O2 形成的自由基非常的活泼,能与細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反 应.进而杀灭消除它們
有机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机理 a.天然: 耐性性.牢度差.安全性.毒性低 b.合成: 耐久性.耐热性差.毒性大
无机抗菌剂分类
无机抗菌剂
光催化类(TiO2,ZrO2等)
磷酸锆 磷酸盐(载体)磷酸钙
沸石 含金属离子类(Ag、Cu、Zn等) 硅酸盐(载体)黏土矿物
金属氧化物
络合物
碳素载体 Ag2O,CuO ZnO,MgO,CaO
SiO2
天然矿石、贝壳类
稀土激活材料
活性碳纤维
有机类抗菌整理剂
1、 季铵盐类 2、 苯酚类 3、 脲类和胍类 4、 杂环类 5、 有机金属化合物
接触抗菌型无机抗菌防臭剂
多种金属及其盐类 抗菌強度Ag>Hg >Cu >Cr >Ni >Pb >Co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的重视不断提升,抗菌纺织品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在纺织领域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抗菌纺织品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减少细菌在纺织品上的滋生,从而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户外运动、家居等领域。

本文将就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抗菌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1. 医疗抗菌纺织品医疗行业对抗菌纺织品的需求量较大。

目前,许多医疗用纺织品都采用了抗菌技术,比如手术衣、口罩、消毒巾等。

采用抗菌技术的医疗纺织品能够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2. 家居用抗菌纺织品家居用抗菌纺织品主要应用于床上用品、浴巾、地毯等。

这些纺织品采用抗菌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对人体的危害。

3. 运动户外用抗菌纺织品运动户外用抗菌纺织品主要应用于运动服装、运动鞋、背包等。

这些纺织品通常会在面料中添加抗菌剂,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味道的产生,保持运动服饰的清洁和舒适性。

二、抗菌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实现方式1. 抗菌纤维抗菌纤维是将抗菌剂与纤维材料进行混合,使纤维具有抗菌功能的一种新型纤维材料。

采用抗菌纤维生产的纺织品能够在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较好的抗菌效果。

2. 抗菌涂层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涂覆一层抗菌涂层,能够使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抗菌功能。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3. 微胶囊抗菌技术将微胶囊抗菌剂均匀地添加到纺织品中,微胶囊在织物摩擦或使用过程中破裂释放出抗菌剂,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

这种技术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和持久性。

4.。

抗菌纤维

抗菌纤维
样品振荡前平均菌落数— 样品振荡后平均菌落数
样品振荡前平均菌落数 *100%
抑菌率=

评价规定 试验样片的抑菌率与对照样片抑菌率的差值>26,即可 认定该样片或纤维具有抗菌作用。
抗菌纺织品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 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多采用主动抗菌,即通过一定方式将特殊的 抗菌物质引入纺织材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目前多采用双胍 类、异噻唑啉酮类、有机硅季铵盐类和酚类等溶出型有机抗 菌剂。但是,长期使用这些抗菌剂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菌种,大 大影响了抗菌效果。相反,无机抗菌杀菌剂具有抑菌持久性、 广谱性、高度安全性等优点,因而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金属 离子抗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抗菌剂,其中银离子的抗菌能力 远远强于其他抗菌金属离子,故银系无机抗菌剂在抗菌纺织品 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表1
抗菌剂
三氯生 银系 季铵盐 壳聚糖 聚己缩 胍 铜系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格兰氏 阳性菌 格兰氏 阴性菌 真菌 抗药性
有 未报道 有 未报道 未报道 有
皮肤吸 收
有 轻微 有 未报道 无 无
毒性
很少到 无毒 很少到 无毒 中等到 高 生物降 解 很少到 无毒 和剂量 相关
+ +++ + + + +
表2
用于抗菌材料的银系化合物

Ag4O4是由2个Ag(Ⅰ)和2个Ag(Ⅲ)与4个O2-紧 密结合构成的一种具有活跃电子的分子晶体。由 于在同一个分子内存在着Ag+/Ag3+ ,使电位不平 衡, Ag4O4 具有潜在的电子跃迁的能力和向更稳 定状态变化的趋势。Ag4O4与病毒、细菌、真菌 和原生动物等生物体的膜和衣壳上的特定蛋白表 面裸露的-N基(-NH-,-NH2)和-S基(S-S,-SH)具有 亲和性,可以发生热力学吸附并触发氧化还原反应 和由反应产生的Ag2+ 的螯合反应,从而致使蛋白 质构象改变, 最终导致病原体死亡。Ag(Ⅱ)和 Ag(Ⅲ)具有比Ag(Ⅰ)更强的杀菌能力,但其杀菌机 制目前还未见详细报道。一般认为是Ag(Ⅱ)和 Ag(Ⅲ)的强氧化性使其拥有杀菌能力。Ag(Ⅲ)的 杀菌速度平均要比Ag(Ⅰ)快240倍,杀菌效果是 Ag(Ⅰ)的200倍。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研究进展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研究进展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研究进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床上用品,从窗帘到毛巾。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感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环境。

一、抗菌纺织品的作用及意义抗菌纺织品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微生物在纺织品上的滋生和传播。

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殖,不仅会导致纺织品产生异味、变色和损坏,还可能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和感染疾病。

例如,在医疗机构中,使用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在运动服装中,抗菌功能可以减少汗水滋生的细菌,防止异味产生,保持衣物的清新;在家居用品中,抗菌的床上用品和毛巾能够提供更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二、抗菌剂的种类及特点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天然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壳聚糖、芦荟提取物、茶树精油等。

这类抗菌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对环境友好,但抗菌效果相对较弱,且稳定性较差。

有机抗菌剂包括季铵盐类、双胍类、卤胺类等。

它们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其耐热性和耐久性往往不够理想,而且部分有机抗菌剂可能存在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

无机抗菌剂主要有金属离子(如银、铜、锌等)及其化合物。

其中,银离子的抗菌性能尤为突出。

无机抗菌剂具有抗菌效果持久、耐热性好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三、抗菌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为了使纺织品获得抗菌性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备方法:1、后整理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将纺织品浸泡在含有抗菌剂的溶液中,通过吸附、交联等作用使抗菌剂附着在纤维表面。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抗菌剂与纺织品的结合牢度往往不够理想,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从而影响抗菌效果的持久性。

2、共混纺丝法将抗菌剂与聚合物原料在熔融或溶液状态下共混,然后进行纺丝。

抗菌纺织品-2023标准

抗菌纺织品-2023标准

抗菌纺织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抗菌整理的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以及混纺纤维制成的纺织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5(所有部分)服装号型GB/T6411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GB/T4856针棉织品包装GB/T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5557—2008服装术语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7919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3术语和定义3.1抗菌纺织品采用通过抗菌整理的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以及混纺纤维制成的纺织品。

3.2抗菌整理运用抗菌物质对纺织品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抗菌功能的染整加工过程。

3.3抑菌率试验样品接种细菌,定时恒温振荡培养后,对照样与试样烧瓶内活菌浓度的差值与对照样烧瓶内活菌浓度之比的百分率。

14号型及规格4.1服装按GB/T6411或GB/T1335(所有部分)规定执行,超出标准范围的号型按标准规定的分档值和原则可依次递增或递减。

5要求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外观质量、抗菌效果及安全性四个方面。

5.1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应纺织品正在使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5.2抗菌效果5.2.1试验标准菌株;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8099)或大肠杆菌(ATCC29522)、肺炎杆菌(ATCC4352);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5.2.2抗菌效果抗菌针织品按耐水洗次数及考核菌种的不同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AAAAAA 级及AAAAAAA级七个抗菌级别。

抗菌纤维的发展及抗菌纺织品的应用

抗菌纤维的发展及抗菌纺织品的应用

很 多人认识 到抗菌 纤维 的 可行 性 和实 用 价值 ,积 极参 与研 究 开 发 工 作 。第 二 阶 段 是 1 6 9 5~1 7 95 年 , 为抗 菌 纤 维 的 应 用 期 ,这 一 阶段 的 前 期 , 称
作 者 简 介 : 伟 时 ( 9 9一) 刘 17 ,女 , 南 宁 乡 人 , 程 师 , 要 从 事 化 学 纤 维 的研 究 和 开 发 工 作 。 湖 工 主
维 内部平 衡 扩散 , 持持 久 的抗 菌 防 臭效 果 。 目 保 前 , 菌纤 维大 致分 为天 然抗 菌 纤 维 和人 工抗 菌 抗
纤 维两 大类 。
种 方式 是独 特 的纤 维孔 腔结 构 。苎麻 纤维 中间
有 沟状 空腔 ,管 壁多 孔 隙 ;大麻 韧皮 中木质 素 是

种 网状结 构 ,纤维 表 面粗 糙 ,有许 多 裂纹 和 孔
的抗 菌 织物 产 品 , 菌纤 维 和织 物 的 耐洗 涤 性 能 抗 进 一步 提高 。
3 抗 菌 纤 维 的分 类及 抗 菌 机理
抗 菌纺 织 品主要 分为 两 大类 :一 类是 经 后 整 理 加工 而 成 的抗 菌 纺织 品 ,由 于其 工艺 简 单 、抗
抑 菌作 用 。 甲壳 素/ 聚糖 纤 维 制 成 的 医用 敷 壳
第 3期
刘 伟 时 : 菌 纤 维 的发 展 及 抗 菌 纺 织 品 的 应 用 抗
2 3
人们 主要 追求 抗菌 纤 维 的抗 菌效 果 ,当时 用 于抗 菌 整理 的抗 菌 剂 主 要 是 氯 代 酚 、有 机 锡 、有 机 汞 、 机 铜 、有 机 锌 以及 一 些含 硫 化合 物 等 强抗 有
纺织 品 通常 是 良好栖 息地 ,并 成 为疾 病 的重 要 传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抗菌纺织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抗菌剂或将抗菌剂与纤维进行混合,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从而保持纺织品表面清洁和健康。

抗菌纺织品在医疗、餐饮、家居以及户外运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其原理、技术和市场前景等方面。

一、抗菌纺织品的原理和技术1. 抗菌原理抗菌纺织品通常利用抗菌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或将抗菌剂混合到纤维中,通过抗菌剂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从而实现保持纺织品表面清洁的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银离子、氧化锌、硫化铜等。

这些抗菌剂在与微生物接触时,会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阻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2. 抗菌技术抗菌技术包括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环节。

在纺纱过程中,可以将抗菌剂与纤维原料进行混合,或者将抗菌剂加入纺丝溶液中,使得纤维本身就具有抗菌性能。

在织造过程中,可采用特殊的织造结构,增加抗菌效果。

在后整理过程中,通过热处理、涂覆等手段,将抗菌剂固定在纺织品表面,提高抗菌效果和耐洗性能。

二、抗菌纺织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1. 医用服装医用服装中的抗菌纺织品主要用于手术室、洁净室等对卫生要求较高的环境。

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在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传播,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抗菌纺织品还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对服装的频繁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2. 医用绷带和敷料医用绷带和敷料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抗菌纺织品应用。

通过添加抗菌剂,使得绷带和敷料具有抗菌性能,可以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抗菌绷带和敷料还能够减少更换次数,降低医疗成本。

三、抗菌纺织品在家居领域的应用1. 家居纺织品抗菌纺织品在家居领域主要应用于床上用品、毛巾、坐垫等产品。

床上用品和毛巾的抗菌性能可以有效抑制床上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保持床品清洁卫生。

而抗菌坐垫则可有效去除异味、防止霉菌滋生,保持家居空气清新。

2. 厨房用品在厨房领域,抗菌纺织品主要应用于抹布、洗碗巾等清洁用品。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应用前景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应用前景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与应用前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贴身穿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医疗领域的敷料到工业生产中的特殊防护材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清洁、卫生的使用体验,还在医疗、卫生、运动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实现方式要使纺织品具备抗菌性能,通常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实现方式:1、抗菌剂整理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纺织品的后整理过程中,使用抗菌剂对织物进行处理,使其能够附着在纤维表面或渗透到纤维内部。

抗菌剂的种类繁多,包括有机抗菌剂(如季铵盐类、胍类等)、无机抗菌剂(如银离子、铜离子等金属离子)以及天然抗菌剂(如壳聚糖、艾草提取物等)。

有机抗菌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抗菌效果显著的优点,但部分有机抗菌剂可能存在耐热性差、易分解等问题。

无机抗菌剂则具有稳定性好、抗菌持久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天然抗菌剂由于来源天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抗菌效果可能相对较弱。

2、纤维改性通过对纤维进行化学或物理改性,使其本身具有抗菌性能。

例如,在纤维的聚合过程中添加具有抗菌功能的单体,或者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引入抗菌基团。

这种方法可以使抗菌性能更加持久,但技术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

3、混纺抗菌纤维将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与普通纤维进行混纺,从而使纺织品获得一定的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纤维有银纤维、铜纤维等。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但抗菌效果可能会受到混纺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需要一系列科学的评价指标:1、抗菌率这是最常见的评价指标之一,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纺织品对特定细菌或真菌的抑制或杀灭能力。

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抗菌率越高,表明抗菌性能越好。

2、抑菌圈直径通过在培养基上观察抑菌圈的大小来评价抗菌性能。

纺织品的抗菌纤维开发研究

纺织品的抗菌纤维开发研究

纺织品的抗菌纤维开发研究在当今的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医疗领域的敷料到工业用途的织物。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纺织品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抗菌、防臭和减少病菌传播的需求。

因此,抗菌纤维在纺织品领域的开发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抗菌纤维是一种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生长功能的纤维材料。

其作用原理主要包括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或者抑制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复制等。

与传统的抗菌处理方法(如后整理添加抗菌剂)相比,抗菌纤维具有持久、高效、安全等优点。

在抗菌纤维的开发研究中,材料的选择是关键的第一步。

目前,常见的抗菌纤维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抗菌材料和人工合成抗菌材料两大类。

天然抗菌材料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壳聚糖。

壳聚糖是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其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吸附在微生物的细胞表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达到抗菌的目的。

另外,竹纤维也是一种具有天然抗菌性能的材料。

竹子中含有的竹醌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人工合成抗菌材料方面,银系抗菌剂的应用较为广泛。

银离子能够与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微生物死亡。

纳米银由于其比表面积大、抗菌活性高,成为了银系抗菌剂中的研究热点。

除了银系抗菌剂,季铵盐类化合物也是常见的人工合成抗菌剂。

这类化合物通过带正电荷的氮原子与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共混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和后整理法等。

共混纺丝法是将抗菌剂与成纤聚合物在熔融或溶液状态下充分混合,然后通过纺丝工艺制成抗菌纤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抗菌剂在纤维中的分布较为均匀,抗菌效果持久。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抗菌剂的添加量较大时可能会影响纤维的物理性能。

复合纺丝法是将抗菌剂分散在纤维的芯层或皮层,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复合纤维。

抗菌纺织品的指标

抗菌纺织品的指标

抗菌纺织品的指标抗菌纺织品是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其主要目的是抑制或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

这些纺织品是现代科技的产物,通过在纤维中添加抗菌剂或采用特殊的纺织技术来实现抗菌效果。

抗菌纺织品在医疗、卫生、餐饮、运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抗菌纺织品的指标主要包括抗菌性能、持久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首先,抗菌性能是衡量抗菌纺织品优劣的重要指标。

优质的抗菌纺织品应能有效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其次,持久性是指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在多次使用和清洗后能够保持稳定和持久。

抗菌纺织品应具有抗洗涤、耐磨损和抗老化等特性,以确保其长期抗菌效果。

此外,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指标。

抗菌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抗菌纺织品的环境友好性是指其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废弃后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为了确保抗菌纺织品的质量,相关的标准和测试方法也应得到遵守和执行。

一般来说,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可以通过菌落计数法、抑菌率法和扩散法等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抗菌纺织品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抑制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洗涤耐久性测试、磨损测试和老化测试等方法评估抗菌纺织品的持久性能。

对于抗菌剂的安全性评估,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和毒理学评估等方法进行。

同时,生产抗菌纺织品应遵循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抗菌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广泛,特别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抗菌纺织品可以用于制作医用口罩、手术衣、护理垫等,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

此外,抗菌纺织品还可以应用于家居用品、运动服饰和餐具等,提高生活质量和卫生安全性。

抗菌纺织品的指标包括抗菌性能、持久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通过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可以评估和保证抗菌纺织品的质量。

抗菌纺织品的广泛应用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健康保障。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抗菌纺织品:通过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具有抗菌功能的原料,如抗菌纤维或抗菌剂,使纺织品具有抗菌性能。

这类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内衣、袜子、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用品,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保持卫生。

2. 医疗纺织品:抗菌纺织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手术服、抗菌口罩、抗菌护理垫等医疗纺织品可以有效降低病菌传播风险,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抗菌面料处理:部分面料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抗菌处理,如抗菌整理剂处理,使其具备抗菌功能。

这类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提供抗菌保护。

4. 抗菌纺织品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抗菌新材料被应用于纺织领域,如纳米银抗菌纤维、复合抗菌纤维等。

这些新材料为实现高效抗菌功能提供了可能。

5. 抗菌纺织品的检测与评价:为了确保抗菌纺织品的性能,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抗菌标准,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价。

这有助于规范抗菌纺织品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之,抗菌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旨在提供健康、安全的纺织品,保护人们的生活品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抗菌纺织品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注: + 表示有效; + + + 表示高效; - 表示无效。测定方法不同,不同 抗菌剂间无法进行比较。
2 银的安全性 我国民间很早就认识到银有抗菌作用,并记述了银的毒性,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银的性质有所记 述:“生银、味辛、寒、无毒”。从生理学上讲,银不属于人 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食物和饮水的摄取或者职业的 原因,人体内仍然可以检测到银的存在(质量浓度 <213μg/L) 。疾病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含银药膏、绷带或 者导尿管等所含的银也会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 在大多数情况下,银与人体细胞中的金属硫蛋白作用会形 成蛋白络合物,从而减小了银的毒性。含银医用敷料所释 放的银除了形成硫化物或氯化物沉淀,与伤口的分泌物反 应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外,有较少部分也会通过开放的伤口 进入人体。研究报道,受伤皮肤吸收的银离子量远高于健 康人体的皮肤。从理论上讲,银会沉积于人体的任何组织 之中,但只有皮肤、大脑、肝、肾、眼睛和骨髓是目前研 究最多的部位。大多数的银主要通过肝和肾排出人体,同 时头发和指甲的生长也提供了一个排泄途径。
银系抗菌纺织品


1 银的抗菌性 微量的、相对无毒的金属具有杀灭病原体和防止它们增殖的 “微量作用效应”。在所有金属中,银最具微量生物活性。银 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使用硝酸银治疗胃溃疡。19世 纪第1次确定了银离子的抗菌活性,到了20世纪20年代,胶体 银由于可以有效地处理伤口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署(FDA)认可。 与其他抗菌剂相比,银系抗菌剂具有抗菌性能高(见表1) ,不易 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 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抗菌活性。同时,银系抗菌剂还具有 很多优点,如对皮肤没有刺激性,不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因 此银系抗菌剂适合于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制备
样品振荡前平均菌落数— 样品振荡后平均菌落数
样品振荡前平均菌落数 *100%
抑菌率=

评价规定 试验样片的抑菌率与对照样片抑菌率的差值>26,即可 认定该样片或纤维具有抗菌作用。
抗菌纺织品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 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多采用主动抗菌,即通过一定方式将特殊的 抗菌物质引入纺织材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目前多采用双胍 类、异噻唑啉酮类、有机硅季铵盐类和酚类等溶出型有机抗 菌剂。但是,长期使用这些抗菌剂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菌种,大 大影响了抗菌效果。相反,无机抗菌杀菌剂具有抑菌持久性、 广谱性、高度安全性等优点,因而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金属 离子抗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抗菌剂,其中银离子的抗菌能力 远远强于其他抗菌金属离子,故银系无机抗菌剂在抗菌纺织品 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Amicor抗菌纤维 Amicor 纤维是Courtaulds公司生产的抗菌纤维系 列。其基纤维是聚丙烯腈系纤维。产品主要有 Amicor AB (抗菌型)和Amicor AF(抗霉菌) 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可分别使用。为了赋予双 重(抗菌和抗霉)的活性,也可以作为混纺纱联 合使用,称为Amicor Plus。 Amicor可以和许多 其他纤维进行混纺,如棉、毛、尼龙、Tencel、 粘胶及聚酯。其中与棉混纺时纱线既有棉的吸收 能力和手感,又有Amicor产生的抗微生物保护 作用。由于Amicor中的抗菌剂是以固体颗粒的 形式分散于纤维结构中,作为储存器的颗粒将化 学品缓慢释放出来,因此由Amicor混纺纱制成 的织物具有优良的水洗稳定性。
表1
抗菌剂
三氯生 银系 季铵盐 壳聚糖 聚己缩 胍 铜系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格兰氏 阳性菌 格兰氏 阴性菌 真菌 抗药性
有 未报道 有 未报道 未报道 有
皮肤吸 收
有 轻微 有 未报道 无 无
毒性
很少到 无毒 很少到 无毒 中等到 高 生物降 解 很少到 无毒 和剂量 相关
+ +++ + + + +



5、天然抗菌纤维 甲壳素纤维和竹纤维 竹纤维是一种用竹子为原料的新型再生纤维素 纤维,其形态特征和机械性能都与粘胶相似。 竹纤维具有独特的天然抗菌性能,24小时内抗 菌率可达到70%。
四、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振荡烧瓶实验

1、实验原理:在液体中通过长时间振荡,增加微生物 与抗菌产品内抑菌药物的接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 本试验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产品。 抑菌率的计算
大肠杆菌
白色葡萄球菌
个/mL 抑菌率
镍铬合金纤 3.0×10 7 维 银纤维 铜纤维 普通棉纤维
2.8 ×107 1.6 ×108 95.6 95.9 76.5 0
个/mL
8.8 ×107 1.04 ×108 8.4 ×108
抑菌 率
96.9 96.3 70.0 -17.9
6.3 ×108
8.3 ×109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07染整(1)班 孙基源
抗菌纤维






一、抗菌纤维的分类 1、本身带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如某些麻类纤维、甲壳 素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2、用抗菌剂进行整理的纺织品,此法加工简便,但耐 洗性略差; 3、将抗菌剂在化纤纺丝时加到纤维中而制成的抗菌纤 维,这类纤维抗菌、耐洗性好,易于织染加工。 二、抗菌机理及加工方法 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主要有有机和无机两类。 有机抗菌剂一般是通过活性成分带有的正电荷基团与细 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吸引,以物理方式破坏细菌的细胞 膜,起到抑菌抗菌的功能。 无机抗菌剂是让纤维中逐渐溶出的微量金属离子向细菌 细胞内扩散,引起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目前开发的抗菌纤维有涤纶、丙纶、锦纶、腈纶等。
三、抗菌纤维的典型品种 1、金属纤维 指银、铜及镍铬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金属丝 经拉拔、电镀、分解等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截 面直径为2~20μm纤维束。 它不仅有较好的防静电、防微波辐射功能,也 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试验证明,镍铬合金及银纤维的抑菌效果较好, 但镍铬合金价格较低。几种纤维的抑菌效果如 表。 用金属纤维与棉按10:90的比例混纺后,所制 成的金属、棉混纺纱可应用于针织物,制成永 久抗菌针织物。
2、丙纶抗菌纤维 丙纶抗菌纤维的制造工艺如下: 抗菌剂液相合成 分离 改性复配 与丙 纶切片共混 抗菌母粒 与丙纶切片共混 纺丝 上油 牵伸 假捻加弹 包装 3、纳米抗菌涤纶 由于涤纶熔融温度较高,对抗菌剂的选择首先 要考虑耐高温、不易分解、安全卫生。 为了使纳米抗菌剂能均匀分散在聚合物中,除 将抗菌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外,需用共混法制成 的纳米抗菌母粒进行纺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