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扩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24
3. 杂质浓度梯度 如果杂质按余误差函数分布,可求得杂质浓度梯度为:
Cs x2 exp(− ) x ,t = − 4 Dt πDt 由上式可知,杂质浓度梯度大小与Cs,t和D(即温度T)有关, 可以改变其中某个量使杂质浓度分布的梯度满足要求。 在pn结处的梯度为:
∂C ( x, t ) ∂x
C (0, t ) = Cs
假定杂质在硅内的扩散深度远小于硅片的厚度,则另一个边界 条件为:
19
C (∞, t ) = 0
在扩散开始时,初始条件应为:
C ( x,0) = 0,
x>0
根据上述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求出恒定表面源扩散的杂 质分布情况:
x x C ( x, t ) = Cs 1 − erfc = Cs erfc 2 Dt 2 Dt
( )
Cs x j = 2 Dt ln C = A Dt B
A与比值Cs/CB有关,但因为杂质浓度Cs (t)随时间变化,所 以A也随时间变化,这与恒定源扩散情况(A是常数)不同。 对于有限源扩散来说,扩散时间较短时,结深xj将随(Dt)1/2 的增加而增加。 在杂质分布形式相同的情况下,CB越大,结深越浅。
∂C ( x, t ) ∂x
xj
2C s 1 −2 CB −1 C B × erfc =− exp − erfc Cs Cs π xj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Cs和CB一定的情况下,pn结越深,在结 处的杂质浓度梯度就越小。
25
3.3.2 有限表面源扩散
一、有限表面源扩散 扩散之前在硅片表面先沉积一层杂质,在整个扩散过程中 这层杂质作为扩散的杂质源,不再有新源补充,这种扩散方式 称为有限表面源扩散。 假设扩散之前在硅片表面沉积的杂质均匀地分布在薄层h 内,每单位面积上的杂质数量为Q,如下图所示。如果杂质在 硅内要扩散的深度远大于h,则预先淀积的杂质分布可按δ函数 考虑。初始条件为:
第三章 扩散
3.1 杂质扩散机构 3.2 扩散系数与扩散方程 3.3 扩散杂质的分布 3.4 影响杂质分布的其它因素 3.5 扩散工艺 3.6 扩散工艺的发展
1
扩散是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运动的普遍的物理现象。扩 散的动力是浓度的梯度,粒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进行 热运动,使浓度分布趋于均匀; 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固态扩散工艺,简称扩散 扩散,是将一定数 扩散 量的某种杂质掺入到硅晶体或其他半导体晶体中去,以改 变其电学性质,并使掺入的杂质数量、分布形式和深度等 都满足要求; 扩散是向半导体掺杂的重要方法之一,扩散方法首先由 Pfann在1952年提出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形 成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电阻,MOS工艺中形 成源极、漏极、互连引线等。
假设体积元内的杂质不产生也不消失,可得:
∂C ( x, t ) ∂J ( x, t ) − = ∂x ∂t
17
把菲克第一定律代入上式.则得一维扩散方程
∂C ( x, t ) ∂ ∂C ( x, t ) = D ∂t ∂x ∂x
此方程就是菲克第二定律的最普遍表达式。 如果假设扩散系数D为常数,这种假设在低杂质浓度情况 下是正确的,则得:
21
22
2. 结深 如果扩散杂质与硅衬底原有杂质的导电类型不同,在两 种杂质浓度相等处会形成p-n结。 若CB为硅衬底原有的背景杂质浓度,根据C(xj, t)=CB,得 到结的位置xj:
CB x j = 2 Dt erfc = A Dt Cs
−1
其中A是仅与CS/CB有关的常数,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xj与扩散系数D和扩散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 D与温度T是指数关系,所以在扩散过程中,温度对扩散深 度和杂质分布的影响较大。
erfc为余误差函数。
20
二、恒定表面源扩散的主要特点 1. 杂质分布形式 恒定表面源扩散的杂质分布形式如图所示。 在表面浓度Cs一定的情况下,扩散时间越长,杂质扩散的 就越深,扩到硅内的杂质数量也就越多。 如果扩散时间为t,那么通过单位表面积扩散到Si片内部的 杂质数量Q(t)为: ∞ ∞ 2 x Q(t ) = ∫ C ( x, t )dx = ∫ Cs erfc C s Dt dx = 0 0 π 2 Dt 恒定源扩散,其表面杂质浓度Cs基本上由该杂质在扩散温 度(900-1200℃)下的固溶度所决定,在900-1200℃范围内, 固溶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很难通过改变温度来达到控制表 面浓度Cs的目的,这是该扩散方法的不足之处。
31
3. 杂质浓度梯度 任意位置x处的杂质浓度梯度:
∂C ( x, t ) ∂ C ( x, t ) =D 2 ∂t ∂x
2
18
3.3 扩散杂质的分布
根据实际情况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扩散方程, 就可以得到扩散杂质的分布C(x,t)。扩散方式有两种:恒定表 面源扩散和有限表面源扩散。
3.3.1 恒定表面源扩散
一、恒定表面源扩散 整个扩散过程中,硅片表面的杂质浓度始终不变。 在恒定表面源扩散过程中,表面浓度Cs始终保持恒定,边界条 件为:
C ( x − a , t ) Pv a 2
由(x+a/2)处单位面积上跳到(x-a/2)处的粒子数目为
C ( x + a , t ) Pv a 2
13
14
则t时刻通过x处单位面积的净粒子数(粒子流密度)为:
J ( x, t ) = C ( x − a , t ) Pv a − C ( x + a , t ) Pv a 2 2 ∂C ( x, t ) 2 = − a pv ∂x ∂C ( x, t ) = −D ∂x
16
假设在小体积元∆v=∆x∆s内的杂质分布是均匀的。 在t时刻,体积元内的杂质浓度为C(x, t),在t+∆t时刻杂质浓 度为C(x, t+∆t) 。经过∆t时间,该体积元内杂质变化量为
C ( x, t )∆s∆x − C ( x, t + ∆t )∆s∆x = −[C ( x, t + ∆t ) − C ( x, t )]∆s∆x
3
4
对间隙杂质来说,间隙位置是势能极小位置,相邻的两个 间隙之间是势能极大位置。间隙杂质要从一个间隙位置运 动到相邻的间隙位置上,必须要越过一个势垒,势垒高度 Wi一般为0.6 ~ 1.2eV。 间隙杂质只能依靠热涨落才能获得大于Wi的能量,越过势 垒跳到近邻的间隙位置。 间隙杂质的热振动频率为ν0,根据玻尔兹曼统计分布,热 涨落获得能量大于Wi的几率正比于exp(-Wi/kT),则得到间 隙杂质的跳跃率(每秒的跳跃次数)为:
Q , C ( x,0) = Cs (0) = h C ( x,0) = 0, x>h
0≤ x≤h
26
27
假设杂质不蒸发,硅片厚度远大于杂质要扩散的深度。则边 界条件为:
C (∞ , t ) = 0
在上面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解扩散方程,得到有限 表面源扩散的杂质分布情况:
C ( x, t ) =
12
3.2.2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的推导: 首先在替位原子的势能曲线和一维扩散模型的基础上, 来推导扩散粒子流密度J(x, t)的表达式。 晶格常数为a,t时刻在(x-a/2)和(x+a/2)位置处,单位面积 上替位原子数分别为C(x-a/2, t)*a和C(x+a/2, t) *a。单位时间 内,替位原子由(x-a/2)处跳到(x+a/2处)的粒子数目为
6百度文库
7
对替位杂质来说,在晶格位置上势能相对最低,而间隙处 是势能最高位置。 与间隙杂质相同,替位杂质要从一个格点位置运动到近邻 格点上,必须要越过一个势垒。势垒高度为Ws,如下图所 示。 替位杂质的运动比间隙杂质更为困难,首先要在近邻出现 空位,同时还要依靠热涨落获得大于势垒高度Ws的能量才 能实现替位运动。 替位杂质的跳跃率: 平衡时单位体积的空位数为:
设杂质在x和x+∆x处的扩散流密度分别为J(x,t) 和J(x+∆x,t), x x+∆x J(x,t) J(x+∆x,t) 则在∆t时间内,通过x处和x+∆x处的杂质流量差为
J ( x + ∆x, t )∆s∆t − J ( x, t )∆s∆t = [J ( x + ∆x, t ) − J ( x, t )]∆s∆t
∂C ( x, t ) J = −D ∂x
扩散流密度 J 定义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杂质(粒子)数。 11
D是扩散系数,D的单位为cm2/s。 杂质的扩散方向是使杂质浓度梯度变小。如果扩散时间足 够长,则杂质分布逐渐变得均匀。 当浓度梯度变小时,扩散减缓。 D依赖于扩散温度、杂质的类型以及杂质浓度等。
2
3.1 杂质扩散机构
杂质在硅晶体中的扩散机构主要有两种:间隙式扩散和 替位式扩散。
3.1.1 间隙式扩散
间隙式杂质:存在于晶格间隙的杂质。以间隙形式存在于 间隙式杂质 硅中的杂质,主要是那些半径较小、不容易和硅原子键合 的原子。 间隙式扩散:间隙式杂质从一个间隙位置到另一个间隙位 间隙式扩散 置的运动称为间隙式扩散。 间隙式杂质在硅晶体中的扩散运动主要是间隙式扩散。
则有:
D = −a 2 pv = a 2ν 0 exp[− (Ws + Wv ) / kT ] = D0 exp(− ∆E / kT )
D0为表观扩散系数,∆E为激活能。 扩散系数由D0、∆E及温度T决定。
15
3.2.3 菲克第二定律(扩散方程)
扩散方程的推导(一维扩散) 如图,沿扩散方向,从x到x+∆x,面积为∆s的一个小体积元 内的杂质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n = N exp(−Wv / kT )
8
9
其中,N是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晶格数,Wv代表形成一个空位所 需要的能量。则每个格点上出现空位的几率为:
n = exp(−Wv / kT ) N
根据玻尔兹曼统计规律,替位杂质依靠热涨落跳过势垒Ws的 几率为(v0为替位杂质的热振动频率):
ν 0 exp(−Ws / kT )
Cs (t ) = C (0, t ) =
杂质分布为:
扩散温度相同时,扩散时间越长,杂质扩散的越深,表面 浓度越低。 扩散时间相同时,扩散温度越高,杂质扩散的越深,表面 浓度下降越多。 29
x2 C ( x, t ) = Cs (t ) exp(− ) 4 Dt
πDt
30
2. 结深 如果衬底中原有杂质与扩散的杂质具有不同的导电类型, 则在两种杂质浓度相等处形成p-n结,结深可由下式求出: x2 j ) C B = C x j , t = Cs (t ) exp(− 4 Dt 则结深为:
Pi = ν0 exp(−Wi / kT )
温度越高,间隙杂质的跳跃率越高,间隙式扩散越容易。
5
3.1.2 替位式扩散
替位杂质:占据晶格位置的外来原子称为替位杂质。 替位杂质 替位式扩散:替位杂质从一个晶格位置扩散到另一个晶格 替位式扩散 位置。 如果替位杂质的近邻没有空位,则替位杂质要运动到近邻 晶格位置上,就必须通过互相换位才能实现。这种换位会 引起周围晶格发生很大的畸变,需要相当大的能量,因此 只有当替位杂质的近邻晶格上出现空位,替位式扩散才比 较容易发生,如下图所示。
替位杂质的跳跃率为出现空位的几率乘以跳入该空位的几率, 即:
Pv = exp(−Wv / kT ) ν 0 exp(−Ws / kT ) =ν 0 exp[−(Ws + Wv ) / kT ]
对硅中的替位杂质来说,Wv+Ws约为3~4eV。
10
3.2、扩散系数与扩散方程
3.2.1 菲克第一定律
1855年,菲克(Fick)提出描述物质扩散的第一定律。 菲克第一定律:如果在一个有限的基体中杂质浓度C(x, t)存在梯 度分布,则杂质将会产生扩散运动,杂质的扩散流密度 J 正比 于杂质浓度梯度∂C/∂ x ,比例系数D定义为杂质在基体中的扩 ∂ ∂ 散系数。 扩散流密度的一维表达式为:
Q x2 exp( − ) 4 Dt πDt
式中,exp(-x2/4Dt)为高斯函数。
28
二、有限表面源扩散的主要特点 1. 杂质分布形式 温度相同时,杂质的分布情况随扩散时间的变化如图所 示,有限表面源扩散在整个扩散过程中杂质数量保持不变, 各条分析曲线下面所包围的面积相等。 有限源扩散的表面杂质浓度是可以控制的,任意时刻t的 Q 表面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