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金属与类金属

金属与类金属在工业上应用广泛。现代工业生产中急性金属中毒已很罕见。低剂量长时间接触金属和类金属的烟、雾、尘等,引起的慢性中毒,是目前金属中毒的防治重点。

1、理化特性

铅(lead, Pb)为蓝灰色重金属。熔点327℃,沸点1525℃。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可迅速氧化为氧化亚铅(Pb2O),并凝集成铅烟。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生成氧化铅(PbO)、三氧化二铅(黄丹,Pb2O3)、四氧化三铅(红丹,Pb3O4)。铅的氧化物易溶于稀酸。

2、铅接触作业

有铅矿的开采及冶炼;制造电缆、铅管、保险丝、含铅焊锡等;蓄电池及颜料工业的熔铅和制粉;含铅油漆、釉料的生产与使用;塑料、橡胶工业中的稳定剂和促进剂等。(以往的铅字浇铸)

3、铅的吸收代谢与中毒机理

1)吸收主要通过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吸收。

2)代谢吸收进入血液的铅,90%与红细胞结合,其余与血浆蛋白结合,初期分布至肝肾等实质器官,数周后转移至骨骼。

缺钙、感染、饮酒、饥饿及服用酸性药物时,铅可以重新回到血液中。

3)、铅的中毒机制

a、铅对血红素合成的毒性

铅对血红素合成的影响主要抑制含巯基的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也可抑制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δ-ALAS)。ALAD受抑制后,使血ALA增加,由尿排出。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后,体内的锌离子被络合于原卟啉Ⅸ,形成锌原叶啉(ZPP),从而出现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或ZPP增高,导致血红素合成障碍。

b、铅对红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铅可抑制红细胞膜上的 Na+ 、 K+-ATP酶的活性,引起红细胞内的大量K+逸出,导致细胞膜崩解而溶血。此外,铅可与红细胞表面的磷酸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铅,使红细胞表面的物理特性发生改变,脆性增加,导致溶血。

c、铅对血管的毒性引起血管痉挛。

d、铅对神经的毒性

铅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铅可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正常功能紊乱,也可直接损伤周围神经,引起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最终导致腕下垂。

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①影响卟啉代谢,使血中的ALA增多,ALA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由于ALA的化学结构与γ-氨基丁酸(GABA)相似,与GABA竞争突触后膜上的GABA受体,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影响GABA的正常功能;②铅对神经细胞直接毒性,导致周围神经炎。铅中毒毒作用表现

(1)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样症状,可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症表现。严重的铅中毒时可出现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异常、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惊厥、呕吐,呈癫痫病样发作,出现脑损害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②外周神经损害:轻重不同的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周围神经病。早期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肢端麻木或呈手套、袜套样感觉迟钝或缺失,肌运动无力,重者瘫痪,呈“腕下垂”。

(2)消化系统:

铅线;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或便秘;

腹绞痛见于较重病例或急性发作。多数为突发性剧烈绞痛,部位常在脐周,腹软,多伴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每次持续数分钟,甚至数小时,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

(3)造血系统:血、尿卟啉代谢产物异常增多;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贫血多属轻度低血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

(4)其它:肾脏损害较重时,可出现蛋白尿,尿中有红细胞、管型及肾功能减退。女性对铅较敏感,可引起月经失调、流产、不孕等。铅可引起男性精子活动度降低及畸形精子数增多。

铅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观察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2)轻度中毒:

血铅≥2.9μmol/L(0.6mg/l)或尿铅≥0.58μmol/L(0.12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尿ALA≥61μmol/L(8mg/L);

b.游离原FEP≥3.56μmol/L (2mg/L);

c.或ZPP≥2.91μmol/L (13.0 μg/gHg);

d.腹绞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或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μmol/L或4.802mol/24h者。

(3)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①腹绞痛;②贫血;③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4)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①铅麻痹;②铅脑病。

铅中毒的治疗原则

急性中毒: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慢性中毒:EDTA2NaCa。1-3-3 原则

二、有机溶剂:苯(benzene)

1、理化特性

低沸点、易挥发(沸点 80.1 ℃)具有芳香味;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4%微溶入水,溶入有机溶剂和汽油;分子结构稳定,苯环不易打开,但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取代。

2、接触机会

苯及其同类物(甲苯、二甲苯)的生产;作化工原料:农药、合成纤维、合成塑料溶剂;

燃料(混杂物)。

3、吸收分布与代谢

经肺呼出(约50%)

呼吸道脂肪组织(10%,骨髓中蓄积最多)

皮肤(少量)血液肝中氧化(40%, 酚;邻苯二酚)

消化道与谷胱苷肽结合(少)尿排出

肾脏原形排出(极少部分)

完全吸收,10ml可致死

1)苯在肝中转化2)转化方式为氧化、结合3)转化主要产物为酚类4)尿中酚类测定可做接触指标

4、毒作用机理

主要是对血液系统的毒作用

A、降低造血正调控因子水平, 抑制细胞的增殖;

B、氢醌与纺锤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 DNA损伤;

C、引起氧化应激损伤DNA 白血病;

D、癌基因的激活(ras, c-fos,c-myc)。

5、毒作用表现

急性中毒

一次性大量吸入苯蒸汽,血苯、尿酚升高,刺激神经系统发生酒醉样中毒,头晕、头痛。

慢性中毒

造血系统首先是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是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性贫血,白血病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征候群

慢性苯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接触史+白细胞减少

1、观察对象

2、轻度中毒

3、中度中毒

4、重度中毒:血象及骨髓象检查证实: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6、苯中毒的处理原则

脱离苯作业环境;采取内科对症及支持疗法

7、预防原则

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苯

改进工艺过程

通风设施,使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40mg/m3

职业禁忌症:肝、肾、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苯作业。

8、卫生标准:

PRC : MAC 40mg/m3

TWA : OSHA 3mg/m3 最高值15mg/m3 NIOSH 0.1ppm

尿中苯酚:

100mg/L 苯约为200ppm/小时 (25ppm/8小时 ),50mg/L苯约为80ppm/小时 (10ppm/8小时 ),25mg/L,表示与苯有接触,<10mg/L 表示与苯无接触

三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

1、刺激性气体:指对眼、呼吸道粘膜或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这类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过强时,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