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作者:常常

来源:《幼儿教育·家教版》2009年第11期

编者按:“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习惯的培养,如果既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又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却非常缺乏这样良好的习惯。他们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六小’作风,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习惯问题,可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这是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的观点。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何时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呢?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请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进一步阐明他的观点。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您所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十分精辟、准确,不少家长非常认同,请问您所说的培养习惯和“养成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

关鸿羽教授答(以下简称答):简而言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或者说,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习惯则是这些因素的基础。不言而喻,养成教育是关系孩子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关键是什么?应该怎样做?

答:研究发现,人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养成期是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因为上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训练,容易养成好习惯,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其中重中之重应该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效果就差多了。到中学,尤其是当孩子养成了某些不良习惯之后,再培养就更难了,改造比塑造难得多。

刚开始培养习惯,要以严为主,以后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较强,这时应以宽为主。孩子只要小时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也出不了大格。可是,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信奉“树大自然直”,从小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子,结果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了“歪脖树”。等孩子上了中学,家长又使劲卡,结果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培养孩子的习惯应该“小时严,大了宽”。

问: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己都没有好习惯,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无疑是一道难题。请您给他们讲讲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培养良好习惯重在训练,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在这里出问题,说得多做得少,讲得多练得少。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没有从学习习惯上找原因。我们调查发现,孩子的成绩优劣和他们的学习习惯好差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好的,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培养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现在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忙着抓学习,而实际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有效的是抓孩子的习惯培养,也就是“养成教育”。当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后,自然就等着收获成功。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训练要反复、要严格,训练要体现“近、小、实”。所谓“近”就是贴近生活,“小”就是要有具体目标,“实”就是要有实效。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父母要树立主动配合的意识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问: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我们对儿童的习惯培养,应当根据社会对年轻一代素质的需要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标准,尽可能地全面培养孩子的习惯。有些家长培养习惯只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兴趣,常常顾此失彼,如觉得劳动重要,就让孩子多劳动;觉得孩子卫生习惯不好,就训练孩子讲卫生;觉得孩子作业毛病多,就教育其认真;而对其他方面的习惯不太关心,这是不对的。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习惯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必须用心才行。常用的方法有:训练法——让孩子依据规则要求反复实践,最终养成习惯;明理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培养孩子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示范法——通过家长的日常表现或专门演示,使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学会做人处事;陶冶法——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积极影响,形成好习惯;评价法——根据公认的社会行为准则,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强制法——对孩子的某些消极行为给予严肃批评,督促其按正确的规则办事。在具体培养习惯过程中,这几种方法常常是交织在一起使用的,如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通常需要训练孩子吃饭、穿衣、学习、娱乐时的行为方式,使其遵循正确的做法,要讲为什么这样做,大人要做榜样,家庭环境要整洁。

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前后要求一致。在家里,很容易出现不协调一致的情况,爸爸要严管,母亲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祖辈要娇惯。这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还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出现这种情况后,家庭一定要统一教育思想,家庭成员之间要主动配合,出现矛盾后也要在孩子背后协调,切不可暴露矛盾,尤其不要把孩子当作筹码去责备对方。

家庭和幼儿园、学校之间也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可以主动去拜访老师,谈谈孩子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有意识地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有些家长虽然在这方面也付出了不少精力,但收效甚微,有时还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养成

教育还是以训练为主,然后配合其他多种方法。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在于训练,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必须持之以恒。孩子年龄小,自制力不强,比如说要培养仔细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就需要天天检查,直至养成后再放手。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需要长期抓。

必须严而又严。训练就要有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孩子一求饶,一掉眼泪,心就软了。要明白,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养成好习惯。

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接受训练时往往会有逆反情绪,你越严我就越不按照你说的

去做,所以在训练中还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可以在训练中增加一定的游戏。需要配合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言教法、身教法等,但不管怎样,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坚持。

问:您刚才强调养成教育要一致,尤其是父母的观点要一致,但是许多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不是“混双”,而是“单打”。还有的家庭至今仍然信奉“男主外女主内”,有关孩子教育之类的一般由母

亲负责,这会给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答:我搞家庭教育咨询时就发现这个现象,来访者基本都是女士,在给家长做报告时又发现台下女士一片。这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是否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为此,我搞了一个调查,果然,家庭教育中以女同志为主的占50%,以男同志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

占30%。当我问及一些男同志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沟通……看来好像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当父亲的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的观点是,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

阴阳平衡,一定要防止家庭教育中阴盛阳衰的现象。

有些父亲把教育的责任推给母亲了。让母亲管孩子,自己图清闲。其实这不好,在孩子心里你对他不负责任,于是,威信越来越低。夫妻俩有一些分工是可以的,但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要一致,全都要管,不能把责任推给一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孩子,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都很上心,孩子才不会钻空子。

现在的孩子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的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上小学基本上是女老师的教育;初中阶段又多是女老师;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的是一系列的女性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女性教育代替不了男性教育。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问:有的孩子特别任性,大人用心培养他的习惯,但他常常我行我素,这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