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2.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4.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专门设立专司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1. 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 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3. 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4. 最终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可避免发生金融恐。

5.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1.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2.特种存款: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营运情况,以及银行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而形成的存款。

3.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4.货币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5.发行基金: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保存的未进入流通的人民币。

1.清算:在转账结算中,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一定的清算组织和支付系统,进行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数额的统计轧差、全额或净额清偿等系列程序,这些程序就是所谓的清算。

2.支付系统:也称清算系统,是指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3.净额结算:即支付系统将在一定时点上收到的各金融机构的转账金额总数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总数,得出净余额(贷方或贷方),即结算头寸。

支付系统对金融机构的结算头寸通过中央银行或清算机构进行划转,从而实现双边或多边的清算过程。

4.全额结算:即支付系统对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间进行总的借贷方净额结算。

5.国库:国家金库的简称,为国家办理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付、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兑付、保管政府持有的黄金和维持外汇资产的正常运转。

6.金融统计: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金融活动的数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经济和金融决策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的过程。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金融变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与最终目标有紧密联系性,并且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反应迅速的金融变量,一般使用的是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量和汇率。

4.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

操作目标介于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一般使用的操作目标有法定准备金、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

5.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籍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最早提出,萨缪尔森和索罗完善并命名。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主要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量的措施。

2.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措施。

4.所谓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政策措施。

5.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提供指导、发表看法和提出某种劝告,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6.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以保证经济优先发展部门的资金需要。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指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到最终实现其预期目标所经过的传导途径或作用过程。

2.操作目标——即近期中介目标,指商业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和短期贷款利率.
3.远期中介目标——指货币供应量、长期贷款利率和国内信贷规模
4.IS-LM模型——描述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利率与总产出的关系的模型,反映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相互作用并趋于均衡的过程。

5.托宾q理论——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成本之比。

股票价格越高,q值越大;股票价格越低,q值越小。

6.居民行为约束机制——是指以收抵支的预算原则对居民行为的制约作用。

1.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2.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

3.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4.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

5.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即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

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

1.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证券、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企业破产数,以及金融机构倒闭数等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已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2.货币危机:广义的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狭义的货币市场危机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3.银行危机,是指银行过度涉足(或贷款给企业)从事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股票),从而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呆账负担过重而使资本运营呆滞而破产倒闭的危机。

4.债务危机,是由债务人不能按时偿付债务而引起的恐慌和危机。

5.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等的混合体。

6.金融创新,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7.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

简答题:1. 中央银行的产生渠道?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权力分配机构主要是指最高权力分配状况,通过权力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得以体现。

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个方面。

内部机构设置,是指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机关的职能划分及分工。

分支机构是中央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银行全面行使职能和履行规定职责所必需的组织保证。

3.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有哪些?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由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专门设立专司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准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若干国家联合建立一家中央银行)四类。

4.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3. 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的广泛发展
4. 经济发展中凸显新的矛盾
1.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金融机构。

①地位特殊、业务特殊、管理特殊②监督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③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工具
2.中央银行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央银行有三大职能:(1)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
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

(3)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3.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贴现、再贷款、再抵押方式融通资金,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直接提供贷款的方式。

4.简述中央银行职能新发展的主要内容:
①强化了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的职能②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③金融服务职能有了新的拓展,增加了“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
5.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1)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是国家权利的一部分。

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应该是指独立于国家权利。

(2)由于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权限是法律赋予的,因此中央银行又不能独立于立法和司法。

(3)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独立于行政或政府,这是因为无论是总统制的政府还是内阁制的政府都对议会负责。

6 .中央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有何区别?中央银行虽然具有银行(金融企业)的一般性质,但它和普通银行相比,又更多地体现出国家机关的性质。

表现在:
(1)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2)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政府财政存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不支付利息。

(3)国家对中央银行的资本和利益分配有较强的控制。

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有何意义?
再贴现和贷款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两种方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其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
(1)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

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些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或者出现突然性的大量提现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便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兑现困难的情况。

面对这种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来解决部分问题,但同业拆借的数量不可能很大,特别是当遇到普遍的金融危机时,情况就会更为严重。

此时,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便突出出来。

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便是最后的解决手段。

(2)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和贷款,是其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在中央银行制度下,社会所需要的货币量,从源头上看都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

在信用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形成社会的货币总供给。

随着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扩大,货币供给也相应随之增加,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贷款便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2.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有何目的与意义?
答:各国的中央银行一般都负有保管和经营一国黄金外汇储备的职责,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稳定币值。

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为此,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保留一定比例的国家黄金外汇准备金。

当国内商品供给不足,物价呈上涨趋势时,就利用持有的黄金外汇储备从国外进口商品或直接向社会售出上述国际通货,以回笼货币,平抑物价,使币值保持稳定。

(2)稳定汇价。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会经常发生变动。

汇率的变动,对该国的国际收支乃至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

因此,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抛售国际通货,使汇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以稳定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3)灵活调节国际收支。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就可以动用黄金外汇储备补充所需外汇的不足,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从结构看,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顺差,黄金外汇储备充足有余时,中央银行则可以用其清偿外债,减少外国资本流入。

3.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存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但同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

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限制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最大规模,同时,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间接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从而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首先,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准备金,相对节约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占用,使准备金能够保持其合理性和弹性。

其次,中央银行可利用其集中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出现清偿力不足时予以贷款支持,发挥其最后贷款人职能,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

最后,中央银行通过为商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有利于分析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状况,加强监督管理,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3)有利于资金的支付清算。

商业银行把款项存入中央银行,这样中央银行作为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有利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因资金往来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最终得以顺利清算。

(4)有利于政府资金融通并保持货币稳定。

中央银行收存政府存款,可以根据其资金实力状况向财政提供支持,以避免由于过度支持财政而造成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发行。

4.各国中央银行为何要对外负债?
答:各国中央银行对外负债的目的一般有以下几个:(1)为了平衡国际收支。

无论何种原因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都需要采取措施弥补,其中,中央银行通过对外负债业务灵活融资就是经常采用的措施。

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对外负债通常采取国际贷款的方式,包括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性银行贷款等。

(2)为了维持本币汇率的既定水平。

当代各国中央银行出于某种政策目标,一般都会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调节汇率,使汇率保持在既定的目标区内。

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通过买卖外汇进行的,手中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当本国的外汇储备不足时,就需要通过对外负债筹措外汇,以保持或增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

(3)为了应付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

一旦危机出现,中央银行在干预市场以控制并扭转局面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从国外银行借款、向外国中央银行借款、申请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在国外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等对外负债业务,从国外筹措外汇资金,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5.比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关系?
答:如果把自有资本从负债中分列出来,资产与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以下三个公式表示:(1)资产= 负债+ 自有资本;(2)负债= 资产-自有资本;(3)自有资本= 资产-负债。

这三个公式表明了中央银行未清偿的负债总额、资本总额、资产总额之间基本的等式关系。

其政策意义主要表现为二点:一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对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二是由中央银行自有资本增加而相应扩大的资产业务,不会导致货币发行的增加。

资产方的主要项目和负债方的主要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1)对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关系。

这两种项目反映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也是一国信贷收支的一部分。

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

(2)对政府债权和政府存款的关系。

这两种项目属于财政收支的范畴,反映了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

(3)国外资产和其他存款及自有资本的关系。

中央银行国外资产业务是有条件限制的,对基础货币有重要影响。

1. 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1)清算机构。

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在各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2)支付结算制度。

关于支付结算活动的规则和程序的规定与安排。

是支付清算体系运行的制度基础。

(3)支付系统。

是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亦称清算系统。

2. 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1) 正确组织会计核算;(2) 加强服务与监督;(3) 加强财务管理;(4) 加强会计检查与分析;
3.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组织票据交换;(2)提供异地跨行清算服务;(3)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净额清算服务;
(4)提供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服务。

4. 简述货币统计的三级层次。

答:(1)第一级:将金融资料合并为货币当局、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三个职能部门,并分别形成三个部门的汇总资产负债表。

(2)第二级:将汇总后的货币当局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在货币概览之中。

(3)第三级:将汇总后的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合并,编制成金融概览。

1.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有哪些功能?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

(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具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功能。

(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

货币政策通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总量、经济规模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结构,经济结构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

(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货币政策通过本外币政策协调,本币供给的控制,利率和汇率的适时适度调整等,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2.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1)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通过AD—AS(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
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推动总需求曲线移动,使
如,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
AD2。

其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由E1向右边
P2,产出水平由Q1提高到Q2。

可见,随着货币供给
反之则反之。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通过对总需求的
2)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适当的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掌握难度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