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考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058760f111f18582d05a16.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卷有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 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A.无色无味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亡C.会与氧气结合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碳D.燃烧后会生成有毒物质3. 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4. 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白磷自燃B.食物腐败C.火药爆炸D.铁丝燃烧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C.煤井中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自燃一定是剧烈的氧化反应D.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8. 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A.氧气不够B.空间站温度太低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流通D.达不到着火点9. 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中充满了汽油,此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为()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C.让车内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10. 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A.酒精B.白糖C.橡胶水D.白磷11. 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1 / 5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12. 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13. 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14.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厂处的火灾B.酒精灯不慎打翻失火,用湿抹布扑灭C.电器因短路失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馆、档案馆等处火灾15.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二、填空题16. 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99739c1ed9ad51f11df2af.png)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1.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答案】A【解析】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就是炭黑。
A、锅底的黑色粉末,是液化石油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不是液化气中的固体杂质,故错误;B、通气阀门开的太大,使液化气进量过大,会造成液化石油气的不完全燃烧,正确;C、通风孔太小,空气进量不足,会造成液化石油气的不完全燃烧,正确;D、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调节液化气进量,可使液化气充分燃烧,正确。
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炭黑是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而得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2.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根据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差别,分析比较。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故空气能支持燃烧,不会使木条熄灭。
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点评:把握好常见气体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知识。
3.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平置一块白瓷板,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由于蜡烛的而引起的。
【答案】出现黑色的小颗粒不完全燃烧【解析】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定量的黑烟,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平置一块白瓷板,可以看到白瓷板上会出现黑色的小颗粒,这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炭黑。
初中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初三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中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初三练习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f3d5dcc1755270622083d.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狭小的空间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3.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8.王宁同学从资料中查得白磷的着火点是40℃,他将一小块白磷放入80℃的水中。
并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结果白磷燃烧了起来。
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因素外,上述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A.嘴吹出的气体中仍含有可支持燃烧的氧气B.嘴吹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可支持燃烧C.白磷这一可燃物特别容易燃烧D.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白磷燃了起来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燃烧与灭火考试题及答案.doc
![燃烧与灭火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015a781376baf1ffd4fad96.png)
燃烧与灭火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3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2.生活中有人通过放飞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明灯升空是因为产生的气体温度,密度变小,小于空气密度B.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C.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放飞机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
“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5.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B.燃烧不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凡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天然气B.氮气 C.氢气 D.一氧化碳【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140b4a7ff00bed5b8f31d5d.png)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8题)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B.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当汽车油箱泄露时,采取的应急措施首先是()A.亮灯查找泄露源B.打开车窗,严禁一切火种C.洒水吸收汽油D.报警说明情况【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事一定还会发生爆炸评卷人得分【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可燃物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在纯氧l【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氧气9.下列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氧气B.氧气、二氧化碳C.氮气、氢气D.氧气、氢气【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0.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败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铁钉生锈【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纸在空气中常温不会燃烧,而点燃后可以燃烧反应温度B肉质食物易腐烂,而加了防腐剂后却不易变质催化剂C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刨花却易点燃反应物种类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反应物浓度【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3.夜间发现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罐有气体泄露时,首先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338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c.png)
燃物燃烧的条件,
按如图的甲、乙两个
装置进行对比实
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
初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29页
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
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不会燃烧
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
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
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
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
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拨打求救电话
冷静自救
乘电梯逃离
贴近地面逃离
)
B.
C.
D.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6e4069daef5ef7bb0d3c92.png)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1.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解析】根据影响燃烧的因素进行分析。
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A、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小,对燃烧影响也很小;C、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就比空气中剧烈;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刨花就比木头燃烧的剧烈。
【考点】本题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答案】C【解析】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和酒精为易燃物品进行分析:A的图标为禁止吸烟的图标,故A错误;B的图标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B错误;C的图标为易然物质,故C正确;D为禁止烟火安全警示标志,故D错误。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平时应加以理解、记忆。
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答案】C【解析】石油液化气泄漏会引发火灾和爆炸,避免火灾最好的办法是关闭气源阀门,并使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石油液化气的浓度,从而避免火灾(或爆炸)发生。
A、液化石油气不能溶解在水中,故A错;B、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故B错;C、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同时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和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C对;D、立即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的措施不及时,故D错。
九年级化学专题测试---燃烧与灭火(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测试---燃烧与灭火(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0402195ef7ba0d4b733b8b.png)
4.1 燃烧与灭火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下列有关因素: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影响可燃物燃烧的有()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酒精B.天然气C.煤气D.氢气5.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A.B.C.D.6.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7.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B.酒精灯被碰倒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D.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8.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9.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氢气10.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①都需要达到着火点②都发光③都很剧烈④都属于氧化反应.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只有④11.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甲.2Na+Cl2−点−燃−→2NaCl乙.2Mg+CO2−点−燃−→2MgO+C并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乙属于置换反应②工业上常用反应甲生产食盐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④使用CO2 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1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A.Q 点B.N 点C.P 点D.M 点二.填空题(共2小题)13.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基础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基础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d8427f2fe4733687f21aa5c.png)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基础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多项选择(共2题)评卷人得分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答案】氧气发光放热氧化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__、、。
【答案】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二、填空题(共10题)1.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可燃物在的空间内,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答案】有限急剧爆炸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灭火的原理有:;;。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到着火点以下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常用的灭火器有:(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3)水基型灭火适用于扑灭。
【答案】(1).一般失火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2).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3).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答案】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燃烧的条件是① ;②;③;【答案】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灭火的原理①;②;③;【答案】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森林着火后铲出一条隔离带:,(2)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3)厨房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4)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答案】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9.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40道(附参考答案)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40道(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ee703fb7360b4c2e3f643e.png)
1、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着火点低 D.火柴梗接触不到氧气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3、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下列各组混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CH4和O2B.H2和CO C.CO2和CH4D.CO2和O26、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7、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D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9、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0、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A、没有点燃B、未与氧气接触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的温度太低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B.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1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甲烷、甲醇、CH4 B.乙醇、酒精、C2H5OHC.甲烷、沼气、CH4D.一氧化碳、煤气、CO1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9d7ac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2.png)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该实验可知,可燃物燃料的条件是、.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中使用了铜片,是利用了铜的.【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4P+5O22P2O5;导热性.【解析】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答案】D【解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B.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C.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和氧气来灭火,A正确;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起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会破坏保护膜,B错误;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会大大的放出氨气,大大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C正确;“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482ffaad02de80d4d840a8.png)
《燃烧和灭火》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澳大利亚火灾持续了几个月,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动物们流离失所。
下列灭火措施或原理不正确的是()A. 从飞机上喷撒大量干冰B. 使用高压水枪喷水C. 砍伐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D. 降低树木的着火点2.2020年2月12日,澳洲一场燃烧了210天的大火终于熄灭,数月以来,澳大利亚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 扑灭森林大火的有效办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D. 消防员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3.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拨打火警119B. 疏散周边群众C. 断开店内电源D. 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5.倒进CO2盖上灯帽用高压水枪喷水将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A B C D6.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 高楼着火,不能乘坐电梯逃离7.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动植物的呼吸B. 醋的酿造C. 酒精勾兑成酒D. 农家肥腐熟8.炒菜锅中的油着火时,熄灭的最好方法是()A. 浇水B. 撒沙土C. 盖上锅盖D. 使用灭火器9.点燃下列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①氮气和氧气②氢气和空气③煤气和空气④面粉尘和空气⑤一氧化碳和氢气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10.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携带下列物品会影响消防安全的是()A. 手机B. 水果特产C. 书刊杂志D. 鞭炮11.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初中化学6.1 燃烧与灭火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6.1 燃烧与灭火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3e7ba8aee06eff9aef807db.png)
初中化学6.1 燃烧与灭火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1.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灭火原理的认识。
【答案】解析:A、C、D均采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将蜡烛熄灭;B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和热量4.森林和草原着火往往设置一条防火隔离带。
设置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隔离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评卷人得分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l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二、填空题(共1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1)______,包括事例(2)______(填序号)。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5725c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9.png)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 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2.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夜晚发生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在野外遇上火灾,立即向顺风的方向逃离【答案】C【解析】A、夜晚发生液化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切不可开灯检查,以免发生爆炸,错误,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来灭火,以免触电,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空气或氧气,正确,D、在野外遇上火灾,应立即向逆风的方向逃离,而不是顺风的方向,错误,故选C【考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3.(4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下列物品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B C D E(2)若装白磷的储罐起火,可以用沙土填埋灭火,也可以用水灭火。
其中用沙土填埋灭火的原理是。
(3)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B E (2)隔绝氧气 (3)4Al + 3O2 ="=" 2Al2O3【解析】(1) A、蔬菜含丰富的维生素,B、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C、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D、纯棉夹克衫属于天然纤维,E、塑料保鲜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E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沙土填埋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3) 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理是:4Al + 3O2 ="=" 2Al2O3【考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有机合成材料,灭火的原理4.用普通作业纸叠成小船,往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在小船的底部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c7a29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d.png)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答案】A【解析】 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是错误的叙述;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是正确的叙述;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是正确的叙述;故选A。
【考点】灭火的原理2.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夜晚发生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在野外遇上火灾,立即向顺风的方向逃离【答案】C【解析】A、夜晚发生液化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切不可开灯检查,以免发生爆炸,错误,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来灭火,以免触电,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空气或氧气,正确,D、在野外遇上火灾,应立即向逆风的方向逃离,而不是顺风的方向,错误,故选C【考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1)街道两侧的金属护栏通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作用。
常用的氮肥有(写一种)。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答案】(1)喷漆(2)尿素(其他答案合理即可)(3)隔绝氧气【解析】(1)街道两侧的金属护栏通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喷漆;(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作用。
常用的氮肥有尿素等。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考点】化学与生活、生产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铝锅盛放酸性食物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水浇灭锅中着火的油D.菜刀使用后放在潮湿的砧板上【答案】B【解析】A.用铝锅盛放酸性食物,铝表面的三氧化二铝能够和酸性的物质反应,所以铝锅不能盛放酸性食物,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正确的,水垢能够和食醋发生反应,C.用水浇灭锅中着火的油,是错误的,油锅着火的时候应该用锅盖盖灭,,D.菜刀使用后放在潮湿的砧板上,在潮湿的环境中,菜刀是容易生锈的,所以应该将其洗净擦干。
燃烧与灭火(人教版)(含答案)
![燃烧与灭火(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9b00c5022aaea988f0f8c.png)
燃烧与灭火(人教版)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答案:A解题思路:要探究燃烧的条件,需保证其他因素相同,改变要探究的条件。
题目要求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需保证同时都与氧气接触。
一种物质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现象为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另一种物质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为不燃烧(铜片上的红磷)。
综上,答案为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条件2.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解题思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燃料(丁烷)为可燃物,通风口处可以进空气,压电陶瓷(产生电火花)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①③⑤,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条件3.图中表示可燃物能燃烧的点是( )A.aB.bC.cD.d答案:D解题思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a、b点温度均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a、b点可燃物均没有与氧气接触,故a、b点可燃物均不能燃烧。
c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点可燃物不能燃烧。
d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点可燃物能燃烧。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条件4.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
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C.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D.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答案:C解题思路: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说明红磷或氧气已经耗尽;将燃烧匙取出,红磷又开始燃烧,说明红磷并没有耗尽,D正确;取出燃烧匙又使红磷接触到氧气,且由于刚燃烧过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A、B均正确;红磷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且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C错误。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26b1c96a3186bceb18e8bb35.png)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3题)1.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B、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达到着火点;C、燃烧仅仅达到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评卷人得分解: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2.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与新科技.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解答:解: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解答:解:A、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分析;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解答:解: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C.点评: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解答: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解答: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9.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泡沫塑料易燃来分析;B.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进行解答;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进行解答;D.根据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急救方法分析.解答:解: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安全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1.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解答: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故选:C.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4.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B.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生铁和钢;常用盐的用途.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B、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常见盐的用途、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生铁和钢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5.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错误;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叙述正确;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叙述正确;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难度不大.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6.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电器灭火的特点分析;C、根据天然气的成分及其化学性质分析即可;D、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分析.解答:解:A、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B、为防止触电,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是正确的;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浴室透气效果较差,若天然气泄露,可能引起爆炸,且甲烷燃烧要消耗氧气,会造成浴室内氧气减少,故错误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7.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沼气l 解答: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8.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判断;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解答: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9.今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7题)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答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答案】思路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生产运输使用贮存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
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路解析: 温度较低的铜丝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铜丝会吸收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导致燃着的蜡烛熄灭;若将铜丝线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此时铜圈不会在吸收热量了。
答案:前者是因为铜丝吸热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所以可以正常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路解析:本题结合成语典故,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
答案:(1)“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答案】思路解析:C在煤炉中与O2反应,不管是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均放出热。
若碳被氧化成CO或CO2被碳还原为CO后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更大。
书写时若写出CO2与C的反应方程式,即CO2+C2CO,则错误,原因是该反应发生时要吸收热量。
答案:(1)C+O2CO2(2)2C+O22CO(3)2CO+O22CO2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7.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求保持通风透气。
答案:(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xKb1.C om(2)①②(3)严禁烟火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二、选择题(共12题)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答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①隔绝空气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答案】思路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答案】思路解析:煤气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大量残留而导致煤气(CO)中毒。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A.Q 点B. N点C.P点D. M点【答案】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分析图像各点可知,可燃物处于P点不能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处于M、N、Q三点可燃物均能燃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Q点氧气浓度最大。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答案】思路解析: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它不能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改变而改变。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答案】思路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思路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
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缓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
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答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安全常识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生火灾时要学会基本的逃生自救知识,如果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燃烧往往伴着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随着热空气上升,因此要蹲下或甸甸前进逃生,或者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和有毒气体进入体内。
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如果打开门窗,外界空气进入室内,为燃烧提供充足氧气,会使燃烧更旺,当然更不可采取“跳楼”盲目做法,否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答案】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如果没达到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爆炸在瞬间完成。
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白磷自燃B.硫磺燃烧C.火药爆炸D.铁丝燃烧【答案】思路解析:白磷自燃是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使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起来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答案】思路解析:分析题给实验事实:①冷水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②冷水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③没有与氧气接触;④热水温度达到了白磷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
综上分析可知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故B正确。
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2.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A.酒精B.白糖C.橡胶水D.白磷【答案】思路解析:白酒、橡胶水和白磷都是易燃品,可能产生火灾而严禁带上火车;白糖则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