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1
环境卫生学

★必须微量元素生物学效应:①参与酶的构成和酶的激活,影响酶的活性。②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特殊功能。③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子的合成,与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④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endemic disease(地方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泌的不均匀性,是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①★致癌物的分类及环境化学致癌物 1类:确证人类致癌物 (107种):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有剂量反应关系;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证据。 2A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59种):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2B类:对人可能致癌 (267种):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 动物实验证据不充分;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 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3类:对人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可疑)(508种) 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1种)
.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是以保护人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保证环境资源多方面利用为目的,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标准。
②慢性危害:1.非特异性影响:免疫功能抑制(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强,人群患病率、死亡率增加)2.引起慢性疾患:COPD 3.持续性蓄积危害:一类是Pb、Hg、Cd、As等重金属(水俣病、痛痛病);一类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如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二恶英等。
(二)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xz)
人类的环境是指围绕地球上的人类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的构成:包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自然环境)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公共基础知识环境卫生学基础知识概述

《环境卫生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环境卫生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旨在预防和控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环境卫生学定义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 环境因素分类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如噪声、辐射、温度等;化学因素包括各种化学污染物,如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生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3. 环境卫生标准环境卫生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规定的限量要求。
包括空气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等。
这些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核心理论1. 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是环境卫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描述了环境因素的暴露剂量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环境因素暴露剂量的增加,健康效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但不同的环境因素和健康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可能不同。
2. 多因素联合作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加、协同、拮抗等不同的联合作用方式。
因此,在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多因素联合作用的影响。
3. 人群易感性差异不同人群对环境因素的易感性存在差异。
一些人群由于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原因,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较高,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
了解人群易感性差异对于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健康促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卫生学___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内分泌干扰物: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毒杀酚、五氯酚钠及某些重金属等。
3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也存在着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
6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7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所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9迁移: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的位移过程。
10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1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12转化:化学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
13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联合作用的类型包括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14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环境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集中式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集中净化的消毒后,通过输水设施输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3生物圈:是由生物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所构成。
4.环境污染: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5.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6.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介水传染病。
7.有效氯: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
8.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10.热适应: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11.中暑: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12.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13.职业性肿瘤:在作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期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14.中毒: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15.化学窒息性气体: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二、填空题1.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 ___和___ ___。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与问答题大全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与问答题大全《环境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以及预防环境相关疾病的学科。
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饮用水卫生、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固体废物管理等。
接下来,我们将回答一些与《环境卫生学》相关的简答题和问答题。
【简答题】1. 什么是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预防环境相关疾病的学科。
2.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饮用水卫生、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固体废物管理等。
3. 为什么饮用水卫生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饮用水卫生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几乎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水来生存。
如果饮用水受到污染,人们可能会接触到有害物质,导致水传播的疾病发生,如霍乱、痢疾等。
4. 如何保护和改善饮用水卫生?保护和改善饮用水卫生的方法包括建设水处理厂,加强水源保护,定期监测水质,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等。
5. 空气质量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影响?空气质量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影响,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过敏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6. 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包括减少工业排放、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城市绿化等。
7. 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噪音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压力和焦虑等。
8. 如何减少噪音污染?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的隔音性能、室内装修降噪等。
9. 固体废物的管理对环境有哪些影响?不正确的固体废物管理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0. 如何进行合理的固体废物管理?合理的固体废物管理包括分类回收、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和资源化利用等。
【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饮用水卫生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饮用水卫生的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水样进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氨氮等。
标准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如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质量指南》。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1。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A。
大气圈B。
水圈C。
土壤岩石圈D。
生物圈E.以上都包括【答案】E2。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皮肤温度、体温B。
脉搏、心率C。
代谢产热量D。
出汗量E。
温热感【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B。
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D。
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答案】B4。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答案】D5。
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B。
温室效应C。
酸雨D.氮循环不平衡E。
以上都是【答案】D6。
居住建筑密度是指().A。
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B。
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C。
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E。
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答案】D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B。
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C。
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D。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E。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答案】C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A。
普通氯化消毒法B.氯胺消毒法C。
折点消毒法D.二氧化氯消毒法E。
过量氯消毒法【答案】D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B.毒理学指标C。
细菌学指标D.水体自净指标E.放射性指标【答案】D10。
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A。
6。
6B。
5。
6C。
4。
6D.3。
6E。
2。
6【答案】B11。
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B.0。
5米的高度C.1.0米的高度D。
3米的高度E。
5米以上高度【答案】A12。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一、引言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学科。
环境卫生学通过分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为制定环境政策和实施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影响因素以及保护方法。
二、基本概念环境卫生学是卫生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关注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旨在通过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制定卫生政策和实施措施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三、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 空气质量: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控制大气污染的程度。
2. 水质卫生:研究水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制定水质标准和水处理技术,保障饮用水安全。
3. 食品安全:研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和管理。
4. 环境噪声:探讨噪声对健康的危害,规范城市噪声管理。
5. 废物处理:研究废物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环境与职业健康:探讨环境与职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保障从业人员健康。
四、影响因素环境卫生学研究发现,环境卫生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2. 水污染: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引发疾病。
3. 食品安全: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物中毒和慢性疾病。
4. 环境噪声: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容易引发听力损伤和心理问题。
5. 废物处理:不当的废物处理会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五、保护方法为了维护环境卫生和保护人类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政府部门应完善环境卫生监测体系,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
3. 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废物处理和水处理的效率。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规范环境卫生管理。
5. 倡导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
环境卫生学综合测试卷1-4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 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 增进人体健康, 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 食物链(food chain):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 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3. 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 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 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 导致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
5.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影响到人体健康, 称为环境污染。
6. 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 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7.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 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8.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9.有机物的腐质化: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分解又不断合成, 最后变成腐殖质的过程。
(完整)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

(完整)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植物和(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人体健康。
(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化学性、生物性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即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出现高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以几何级数的倍数高于低端生物体的现象。
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的相关关系。
有一定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增强,此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感的人群。
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
一般认为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10—20倍,颗粒物的着陆点更接近烟囱..(完整)环境卫生学全名词解释化,干空气团每上升100m , 气团内温度下降0。
986℃。
NOX)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大气污染事件。
程,主要有3种方式: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综合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 研究内容
㈠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
是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 (living 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关系,揭示环境 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考虑 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 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整体人群健 康水平的科学。
化学因素
环境介质的固有物质 人为施加的污染物质 ☻有机氯化合物 ☻ 二噁英 ☻毒杀酚 ☻重金属 ☻内分泌干扰化学(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
一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二次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 指某些一次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在物理、 化学或生物学作用 下,或与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而形成与 初始污染物的理化 性质和毒性完全不 同的新的污染物。
什么是环境基因组计划?
(environmentalgenome project,EGP)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环境基因组计划研究的 环境相关疾病和缺陷
生物标志
1、概念
生物标志--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 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 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2、关系: 暴露 分子流行病学 暴露 内剂量 暴露标志 生物效 应剂量 传统流行病学 疾病
早期生 物效应
结构功 能改变
效应标志
疾病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 的主要成就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以人为本的,研究人的生存环境、卫生问题和卫生保障体系的一门学科。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人口聚集区、城市、乡村等,包括房屋、食品、水源、空气等方面。
而环境卫生则是指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卫生水平,预防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对人类的危害,达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稳定发展的目标。
一、环境卫生学的概念环境卫生学是以环境卫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建立和发展现代的环境卫生理论和技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环境卫生包括环境和人类卫生两个方面,是指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它主要通过对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交通环境等进行科学的定量研究,建立和发展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技术,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环境卫生学的基础包括环境科学、卫生学、社会医学、预防医学等。
其中,环境科学是环境卫生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变化规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卫生学则是环境卫生学的应用基础,主要研究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病因、流行病学、预防措施和卫生教育等问题。
社会医学和预防医学是环境卫生学的补充基础,前者主要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后者则主要研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环境卫生问题环境卫生问题是指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的威胁和影响。
环境卫生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环境:水是人类生命必需的物质之一,但是在水源污染、水生态退化、水资源匮乏等方面,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困扰。
2、空气环境:空气可以为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但当空气污染、大气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时,可以带来危害。
3、土地环境:农田、城市用地等,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在地质环境、土地污染等方面会造成困扰。
4、噪声环境:噪声污染可能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如头疼、失眠、竖眼、耳鸣等。
总之,环境卫生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必须重视此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完整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答案】D 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 B.5.6 C.4.6 D.3.6 E.2.6 【答案】B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环境卫生学重点完全版

环境卫生学重点完全版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关于环境与卫生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疾病防治的方法、卫生保障制度等方面。
环境卫生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涉及到全社会人类健康的事业。
本篇文档将介绍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知识。
一、环境卫生学基本概念环境卫生学是从古至今一种历史悠久的学科,它以研究环境与健康之间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关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卫生保障来维护人类健康。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环境因素的分类、环境污染的来源、健康危害的评价、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预防与控制策略等。
二、环境因素的分类环境因素的分类主要分为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
生物环境是指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物理环境是指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化学环境是指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气体、液体、固体等。
三、环境污染的来源环境污染的来源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和自然污染。
工业污染是指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排放有图多种危害物质所引起的污染;交通污染是指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生活污染是指居民日常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自然污染是指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有害物质,如自然放射性元素、有毒植物、有毒动物等。
四、健康危害的评价健康危害的评价主要包括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致病概率评价等。
暴露评价是指评价人类受到危害物质暴露的情况,其包括暴露途径、接触时间、接触频次、接触方式等;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是指研究危害物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生物学机理;致病概率评价是指评价危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这种危害的可能性。
五、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分析与检测等。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一、环境卫生学概述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因素的学科。
它涉及了环境卫生监测、环境污染防治、职业病防治、环境与健康评价等多个方面。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的评估、环境污染的监测、环境卫生风险评估、环境卫生规划与管理等。
二、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1. 环境卫生: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环境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如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辐射等。
3. 环境评价: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估,了解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污染: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浓度或强度,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5. 环境卫生规划与管理:通过制定环境卫生规划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维护人类健康。
三、环境卫生学的重要内容1. 空气卫生: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臭氧等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2. 水卫生:研究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危害。
3. 土壤卫生:研究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对食物安全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4. 噪声卫生: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噪声对听觉系统、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危害。
5. 辐射卫生: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主要关注核辐射和电磁辐射对细胞遗传物质和生殖系统的危害。
6. 职业病防治:研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职业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治疗。
7. 环境与健康评价:通过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环境: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世界。 生态环境:生物机体与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生物群 落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圈:地上15Km及下11Km范围生物生存的空间。
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p16
1.物质的统一性:元素种类、数量一致。
中毒
特异性危害 急性危害 过敏反应
直
死亡
环接
慢性危害 慢性中毒
境危
致畸
污害
远期危害 致癌
染
致突变
的
非特异性危害 免疫抑制
危 间 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害 接 温室效应
危 酸雨
害 臭氧层空洞
水体富营养化
环境(environment):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内一 切客观存在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由环境介质和环境 因素组成,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 境,全球环境、区域环境、局地环境等。教材p12 环境介质 (environmental media):物质环境条件,指大 气、水、土壤(岩石)及所有生物体。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 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 运的各种有机、无机成分。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和生物因素。广义的环境因素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
讲授内容 一、教学目的 1.做事与做人,素质、知识、能力三者结合,教书育人 2.对医生的要求(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二、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 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ygiene): 是研究自然
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 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 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 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受人为活动影响
形成的环境。其主要问题是人为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
参见教材第四节p27-39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人类出现以前已客观 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大气圈(atmospheric sphere)、水圈 (hydrosphere)、土壤岩石圈(lithosphere) 和生物圈( biosphere)。
2.相互适应性:适应良好(对健康有利-通过保护环境、保护生
态平衡;个体摄生、养生),适应不良(对健康不利)。 p22
由此提出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
1.环境的观点: 人类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人类与之长期共存
所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适应并保 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健康,反之,则危害健康。
依据: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因素、人与环境 的关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中国21世纪 议程》)
了解预防医学的学科特点及医学发展的趋势。
本次课为绪论,课堂讲解,布置课后作业, 结合以后各论讲授与实验,掌握要点。
三个基本观点的概念、意义、依据,一个思考方 法的内容、意义→现代医学的内涵、分类→预防 医学概念、特点→医学发展趋势 。
思考题: 什么是预防医学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
方法?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你对建立环境观点重 要性的认识。21世纪环境卫生学的发展趋势。
意义:科学性(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有利因素 与不利因素)、创新性(向环境探讨病因)
2.人群的观点 人群是指在人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方面至少具
有一个以上共同特征的一些人。人群的共同特征与其健 康、疾病有密切关系。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必须以 人群为研究对象。
意义:完整地认识人及其疾病健康问题,才能准确 地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有效地治疗疾病、预 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本周安排一次录象课,以我省地方病研究为例,初步 了解这一思考方法,预习第7章第3、4节内容。
相关自学内容
(1)自然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教材p21-39
(2)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教材p17-21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健康效应谱,高危人群。
(3)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材p39-51意义: 社会进步与来自学发展要求扩大预防,实施三级预防措
施。预防措施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些新发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可防不可治 ●预防可以不发病、少发病、病情轻 ●预防的费用远低于治疗费用(比较:四苗防6病、口服
降压药) ●预防的效果惠及全社会、全人群
4.一个思考方法
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实验研究 分析问题:研究设计、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 解决问题:防治对策与措施、效果监测与评价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天然形成的未受
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存在大量有益因素; 同时,
人对环境不适应产生健康危害,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简称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参见教材p207。
我省主要的地方病有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和
3.预防的观点
概念:
以全民为对象,依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发病前 期、发病早期和疾病期全面体现预防为主思想、实施综合 预防措施。
内容: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发病前期,健康人,非特异 的保健措施和特异性的保护措施,有效针对传染病、职业 病、地方病。 第二级措施(三早措施):发病早期,可疑 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针对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 第三级预防(康复措施):疾病期,病人,积极治 疗与康复措施,预防疾病恶化、慢性化、并发症、残疾、 死亡,提高生命质量。
环境卫生学绪论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张华
2005.8.30.
目的要求: 掌握学习预防医学应建立的三个基本观点和
一个思考方法。三个基本观点即预防、人群、环 境的观点。一个思考方法就如何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专业内容,就是要学会调 查、评价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一整套工作方法。
熟悉现代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内涵及相互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