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变化(公开课)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诊断反馈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 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 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 争增加( D )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
诊断反馈
4、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 后 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 的影响 C.“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D.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斗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 环境的影响
新课讲授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预测 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K值)。如鼠害防治可通过 严密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 措施来降低K值。 4、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 物种的危害,即是否会构成生物入侵。
设问寻疑
新课讲授
4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讲授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 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新课讲授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 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 菌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数
有哪些优缺点?
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种群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2张PPT)
时间/分钟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2.n代细菌数量Nn的计算公式是:
实例一: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他带来了24只野兔。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
曲线图: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直观,但不够精确。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数学公式: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的个体数量,也即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
33
1.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 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 (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C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 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②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过改善其栖息 环境,提高K值。 ③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量略比K/2多时最 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 K/2以下)。
K/2的应用
K/2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
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
强——把握K/2值处 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 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 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 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的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讲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的。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模型和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并列为科学主题的重点,在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把模型建构作为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收纳入了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之中,其中数学模型是常见的模型方法之一二、教材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分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分别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第二课时的内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重点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的特征》介绍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如天敌、食物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为第3节群落的特征和第五章生态系统的引出作了铺垫。
本节最后分析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意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及正确的资源利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三、学情分析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探索和构建数学模型,所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这本书是高中必修3第四章的内容。
针对的是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他们仍然有能力掌握这样的数学模型构造。
最多,他们需要一些提示。
因此,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而不必向他们解释太多。
新教材生物《种群的数量特征》完美课件1
课前篇自主预习
5.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 记后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 没有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数量大约有( ) A.20只 B.15只 C.75只 D.450只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计 算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物种,故该地区黄鹂的种群数量大约有 (5÷2)×8=20(只)。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探究学习
种群的数量特征 情境导引 对宁夏贺兰山区某区域内的岩羊群体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共监测到 岩羊162只,其中幼体51只,雌、雄成体分别是62只、49只。科研人 员在最后一年观测到至少有6只岩羊是外来加入这个群体的。上 述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请完善下面的概念图,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课前篇自主预习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② 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 宜太少;④宜选 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 捕的概率相同;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 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没有外界的 强烈干扰;③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 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④标记 物和标记方法对所调查的动物身体没 有伤害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1-
学习 目标
1.结合探究·实践,学会并能运用样方法、标记重捕法估算种 群的密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相关资料分析,概述种群的数量特征,并明确它们之 间的联系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形成生命观念,培养科学 思维能力。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最常用的两种调查方法 方法 样方法
2.其他调查方法(连线)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增长速度 v (个/2小时)
增长速度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酵母数
K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增长速度
8
时间
时间 t 酵母数 N
0
2
4
6
8
10
12
=50000A· B(个)
针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 化”,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某同学按下表完 成了有关实验。 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试管 编号 A B C 培养液 /mL 10 10 — 无菌水 /mL — — 10 酵母菌母 液/mL 0.1 0.1 0.1 温度 (℃) 28 5 28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 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 推导公式。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Nn=2n , N代表细菌数量,
n表示第几代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 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 验或修正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 行表达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目标 理解并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把握数学模型(抽象) 与种群数量的变化(具体)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能力目标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原形示范(细菌的数量增长) 和具体指导,学生能完成建立数学模型的任务。 情感态度 建立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生
物问题。
14
16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3-4.2 生物必修3课堂教学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
2、对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
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 3、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采取什
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 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能
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 得到什么启发? 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 天敌,等等。
讨论: 1.野兔种群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野兔种群增长规律?
3.如果用N0表示野兔种群的起始数量,用λ 表示 野兔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Nt表示t年 后野兔种群的数量,那么, Nt为多少? 4.列举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与素材中野兔种群 数量增长相类似的情况。
某海岛上环颈雉 种群数量的变化
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 时间 型。数学模型的表现 形式可以为公式、图 优点: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表等。 局限性:曲线图表示的数学模型不够精确!
如何构建数学模型呢?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 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 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 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或观察等,对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思考:以上讨论的是在实验条件下种群的数量 变化,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
实例
• 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 高斯实验,思考以下 问题: • 高斯的实验条件与 “问题探讨”中的条 件有何区别? • 为什么大草履虫第二 天、第三天增长较快, 而第五天以后数量基 本稳定?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4章_种群和群落_第1节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A越小的是( )
解析 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 密度将越来越小。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A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 解析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 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 群未来的动态信息,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增 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D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解析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应划分为100 m2左右,B 项错误; 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 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返回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1.种群的其他特征
知识梳理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新内产生或死亡 的个体数该目种占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
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动》课件3中图版必修3
模型假设:
食物、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 群 数 量
时间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高斯的实验
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24小 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得出下图所示结果。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
K(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群
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量
答案: (1) “S”型增长 (2)能 能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 种群的最大数量(密度),即这一环境所能 养活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 (3)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 它的生存环境,使该种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有 所提高,这个种群的数量自然会增长。草原 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 如果过多放牧会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 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 量的降低。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讨论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估计在这片国土上生长着六 亿只野兔,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造成大批树 木死亡,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专家计算,这些野 兔每年至少造成一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兔群繁殖之快, 数量之多足以对澳洲的生态平衡产生威胁。
澳洲本来没有兔子,一八五九年,一个叫托马 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定居,带来了二十四只野兔, 放养在他的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奥斯汀绝对没有 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二十四只野兔的后代达到六 亿只之多。
答案: (1) a (2) b (3)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4)在进行灭鼠时,要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容纳 a(或J型) b(或S型)
3、下图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养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 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 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完整版)
K
CD
增长速
率最大
K/2
B
A
K/2 K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②应用: ➢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时,如渔业捕捞、放牧等,必须保证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种群密度增大
以该种群为
K
CD
种___内__斗__争__加剧
食的动物的 数量_增___加____
B A
_出___生__率__降低;_死__亡__率__升高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 群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环境中的种群数量___不__低__于__K_/_2___,以保证最大持续捕获量。 ➢ 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可以___降__低__K_值______,从根本上限制有
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6.K值是否固定不变? 否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示范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示范教案镇定说课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在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阻碍下发生各种变化。
在“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中,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详细讨论了种群增长的两种方式,在理想环境中,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在环境资源有限的情形下,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还能够通过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种群数量变化除了增长以外,还存在波动、下降等其他形式。
最后文中分析了阻碍种群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专门指出了人类对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阻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三维目标1.把握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阻碍。
5.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
6.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某种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让学生学会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7.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比较两种增长曲线各自产生的条件和特点,使学生把握“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
8.通过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明白得阻碍种群增长的因素和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9.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差不多上在不断变化进展的,分析事物时,要用动态的观点来分析。
10.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悉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11.通过学生一起讨论阻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专门是人为因素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从一草一木开始爱护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4.3群落的结构(共36张PPT)
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包括( D )
A、光照强度 B、湿度 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
练习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 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
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
生物学上称(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C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知识储备
1.种群数量的增长有“ ”型和“ ”型两种类型。下图
为微山湖中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该图属于“ ”型。
J型曲线的公式是 “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 点。
3.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 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 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 点 所代表的水平上。
4.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若在此点鲤鱼的种群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同一时间”→随着时间的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 数量会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1课时)
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 取样关键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讨论】为什么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方法
阅读教材P3,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
捕获
调查范围为1hm2
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方法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19
22
1
15
3
1
0
0
样方5
8 0
种群密度 (株/m2)
13 0.8
样方大小
0.3×0.3m 0.6×0.6m
1×1m 1.5×1.5m
2×2m
表2 不同样方大小的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1
2
1
1
2
4
2
样方5
0 0 0 0 2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在_单__位__面__积__或_单__位__体___积_中的_个__体__数__就是种群密度;
①概念: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总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思考】是不是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
不是; 因为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巩固练习】请选取合适的方法调查下列种群的密度: ①草地上的蒲公英 ②某森林中的大山雀 ③某公园中已被保护的古树 ④麦田中的蚜虫 ⑤估量玉米田中的某种蛾(具有趋光性)的灾害程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变化(公开课)(18张)-PPT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
(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 型的意义;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一、数学模型 课本P65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或观察等,对模型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 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P67
种群经过一定 时间的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 向现代 ,从单 一走向 多元, 生产技 术装备 不断升 级,农 产品产 量快速 增长都 得益于 科技对 农业的 支撑。
•
7.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 举杯, 这一情 景极具 仪式感 ,既是 雪夜酒 叙情节 的收束 ,也是 全文的 升华, 带给读 者无限 遐想。
•
11.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 亮。它 来自幽 暗的捞 纸房某 个角落 ,水从 一只装 满纸浆 的槽缸 里溢出 来,匍 匐进地 面。几 近难以 察觉的 流水声 ,被无 边的寂 静扩大 了。水 声泠泠 ,像由 远及近 的银铃 声从云 霄洒落 大地。
•
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 传统经 济模式 到新动 能模式 的转型 升级, 中国经 济才有 无可限 量的未 来这一 观点。
•
5.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 外,创 作主体 至关重 要。政 治清明 、经济 繁荣、 文化昌 盛,为 文艺家 勇攀文 艺高峰 创设良 好客观 条件, 但伟大 杰出作 品的产 生依然 有赖于 文艺家 自身努 力,换 句话说 ,创作 主体高 度决定 文艺高 度。
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
3天、敌种,群等数等。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
稳定吗?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巩固练习
1、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养了 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2户养的
是山羊,这些羊是C( )
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
主要来自于( B)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
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进行检验或修正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 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
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 似的细菌在理想条 件下种群数量增长 的形式,如果以时 间为横坐标,种群 数量为纵坐标画出 曲线来表示,曲线
•
8.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 的种种 变化, 就是因 为这些 变化是 在相当 长的时 间里达 到的。
•
9.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 议,是 因为和 空间相 比,时 间既无 法把握 ,又无 法挽留 。
•
10.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 飘逸、 富有想 象力, 字里行 间流露 出浓浓 的文学 韵味, 让人回 味无穷 。
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
长曲线是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
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影响种群密度的
种
群A 因素有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数 量
迁出、性别比、年龄组
成、气候、食物、天敌、
B
人类活动等
时间
•
1.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从时间 的向度 来看, 有着悠 久的历 史;从 内容和 品质的 维度来 看,却 并不是 呈现为 鲜明的 向前发 展的进 步性, 而是出 现经常 性回复 或几种 形态并 存的倾 向。
种群的两种数量增长曲线及相关应用 种群增长主要有两种方式,可分别用“J”型 曲线和“S”型曲线表示(如图),二者的主要 区别如下表:
种群增长速率
K/2处增长速率
种群达到环 境条件所能 允许的最大 值——环境 容纳量(即K 值)后有时 停止增长, 有时在K值上 下波动
1、同对一家鼠种等群有的害K值动物是的固控定制不,变可的以吗采?取器械 2捕思、杀考对、 ,家药可鼠物以捕采等杀取有等 措害措 施动施 降物。 低的从 有控环 害制境 动容 物,纳种应量群采的的取角环什度境 容纳么量措,施如将?食从物环储境藏容在纳安量全的处,角断度绝看或,减能少 它们得的到食什物来么源启;发室?内采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右图是小球藻的数量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下列四图中能正 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
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A ,用达尔
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过具度有繁殖的特征
•
2.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 才以来 ,“金榜 题名”与 “名落 孙山”始 终结伴 而行。 于是, 针对考 生开发 的“补 习班”便 应运而 生。
•
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 还锻炼 学生们 写八股 文的能 力,熟 悉八股 文的格 律、步 骤等。 唐朝和 宋朝的 科举考 试,策 问一科 是学生 们的重 点复习 对象。
大致呈“J”型.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
某种群新迁入适宜环境,在一定时间内数 量变化
2、种群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Nt=N0 λt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倍数。)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
(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 型的意义;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一、数学模型 课本P65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或观察等,对模型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
件不受破坏的情
A
况下,一定空间
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
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 增长停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 增长最快
种群数量 小于K/2值时 种群— 增长逐渐加快
A 种群数量 大于K/2值时 种群— 增长逐渐减慢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 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P67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