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_刘毅

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_刘毅
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_刘毅

第28卷第9期财经研究Vol128No19 2002年9月Journal of F inance and Economics Sep12002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

刘毅1,申洪2

(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5;21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介绍了金融自由化的度量问题,回顾了已有文献中常用的度量方法,首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做了度量及分析,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指数;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度量;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2)09-0039-08

一、金融自由化的度量方法回顾

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的含义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在早期McKinnon(1973)的著作中,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利率自由化和减少数量性行政干预这两方面,后来的计量研究中也多以利率自由化1或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作为金融自由化的替代指标。Williamson(1998)又将其扩展,概括为放松利率管制、消除贷款控制、金融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尊重金融机构自主权、银行私有化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六个方面o。目前还没有专门讨论金融自由化度量方法的文献,这方面的内容往往存在于使用到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文章之中,至于它的构造方法更是言之寥寥。根据各方法选取变量覆盖范围的多寡,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金融自由化指数,以下按照出现的顺序逐一进行回顾。

11Ouinn和Dennis之观点

在可考的文献中,Quinn和Dennis(1997)首次提到了/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dex0的概念, Al cia Adser (2001)指出:/考察资本管制的程度是以Quinn的金融自由化指数为基准,即国际资本流动的政府管制指数。此指数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越高。0Hy eok Yong Kwon(2001)指出:/贸易开放程度是由进出口占GDP的百分比所度量,而资本自由流动程度是由金融自由化指数所度量,后者是由Quinn和Inclan于1997年首创。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Quinn等虽然使用了/金融自由化指数0这一概念,但是它仅指政府对资本项目的管制程度,对其他方面并未涉及,因此我们把它归为狭义的金融自由化指数。

21Oriana Bandiera之观点

Oriana Bandiera,Gerard Caprio Jr.,Patrick Honohan和Fabio Schiantarelli(1998)对金融自由化指数体系的构造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利用该方法,文中根据8个发展中国家?25年的自

收稿日期:2002-05-31

作者简介:刘毅(1978-),女,河南洛阳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申洪(1978-),男,河南洛阳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

财经研究2002年第9期

由化进程,绘制出了各国的金融自由化指数曲线图。Bandiera认为金融自由化一般由很多不同的改革措施组成,将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所有措施总结归纳即可得出一个总的衡量指数,构造这个全面指标的一种办法是主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每种改革措施和一个虚拟变量联系起来,在此项自由化实现的年度及此后年度将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所有的变量组成一个矩阵,然后计算它的主成分。该文中用到了2个不同的指数,一个是第一主成分(即解释最多方差的那部分),另一个通过对较相关的成分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累计解释了矩阵总体方差的95%。

他将金融自由化分解为三大部分:(1)国内金融部门自由化(Domestic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它包括利率自由化(Interest Rates)、鼓励竞争(Pro-competition M easures)、准备金要求(Re-serve Requirements)、定向贷款(Directed Credit)、银行所有权(Bank.s Ownership)和审慎的金融监管(Prudential Regulation);(2)投资市场(Security M arket)自由化,即证券市场上放松管制的措施;(3)国际金融部门自由化(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国内金融部门自由化一般与国际金融部门自由化搭配而行,后者包括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自由化,这里利用资本账户和汇率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Bandiera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它能够消除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使结果更明确。他还指出对自由化过程全面的量化评估应该考虑阶段性和可逆转性。主成分分析法通常需要进行大量数值计算,比较复杂,但是有SPSS等专用统计软件辅助计算,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此方法选取变量覆盖范围较广,我们把它归为广义的金融自由化指数。

31Luc Laeven之观点

Luc Laeven(2000)对13个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金融自由化是否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他构建了自己的金融自由化指数,六个变量对应于六种改革措施,自由化指数就是这六个变量的总和。在某项改革措施实现导致自由化程度提高的年度及以后年度,对应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将这6项求和,于是自由化指数取值为0到6。

Laeven认为,严格说来各国指数的绝对量没有可比性,但相对量具有可比性。他在文中关注的六项改革措施(即分解的金融自由化的六个要素)是利率自由化、降低进入壁垒、减少外汇储备、放松信贷管制、国有银行的私有化和加强审慎性金融监管。?

可以认为Laeven对金融自由化的度量是对Bandiera度量方法的简化,它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所以有些文章(如Arturo Galindo,2002)采用了他的方法。但是我们认为由于各因素间存在相关性,这种方法所包含的冗余信息过多,没有Bandiera的方法精确。由于此方法选取变量覆盖范围也比较广泛,我们把它归入广义的金融自由化指数。

41黄金老之观点

黄金老(2001)以8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分别为利率市场化程度、信贷自主权维护程度、机构准入自由程度、商业性金融机构产权多元化程度、业务范围自由度、资本自由流动程度、社会融资的市场化程度和金融调控间接化程度。他对每个指标划分了5个等级:极低、低、中度、高、极高,其权重分别为1、2、3、4、5,由此得到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为40%。这个方法计算简便,但是比较粗略,也没有消除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其可信度有待实践验证。由于此方法选取变量覆盖范围较广泛,我们把它归入广义的金融自由化指数。

二、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度量

11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金融模式已被彻底打破,市场金融模式初步建立,人们关心的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展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对既有改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提供警示。鉴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特点,市场化程

度评估指标体系就不能套用西方国家或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这里我们选择了以下9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见表1)。

表1中国金融自由化评估指标

指标名称指标说明

利率市场化程度指政府取消对金融机构的利率限制,使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其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无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调整频度及浮动幅度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指标。

外汇储备需求程度描述国家的外汇管理策略。

信贷自主权维护程度指金融机构在配置资金方面的自主程度,从资金配置的规模和资金配置的对象来反映。

机构准入自由程度即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审批完全是审慎性的,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数量限制。

商业性金融机构产权多元

化程度

即降低金融机构的国有化比率,增加非国有产权所占比重。

业务范围自由度它有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实行合业经营,即银行业与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的融合;二是金融机构是否可以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前提下自由进行业务创新。

资本自由流动程度指政府对资本流出、流入的管制程度。

社会融资的市场化程度指在社会融资总量中通过市场进行的融资所占的比重。

金融调控间接化程度它有两个方面:一是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程度和运用频度;二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中央银行能够主要控制的部分。

我们根据中国金融市场化的进程(黄金老,2001)对各指标进行取值,取值方法为:当该年发生了有利于市场化的重大改革,则该年度及之后年度取值为1;如果发生了政策的逆转,则该年度及之后的年度取值为0。由此得到表2。

表2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量化表

年份利率外汇信贷准入产权业务资本融资调控年份利率外汇信贷准入产权业务资本融资调控19780000000001989010000000 19790000000001990010000000 19800001000001991010000000 19810001000001992010101000 19820001000001993010101000 19830001000001994011101011 19840001000001995011111011 19850001010011996111111011 19861111110111997111111101 19871111110111998111111111 19881100000001999111111111 21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图表分析

当观测多个变量和收集大量数据时,由于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综合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即各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这样就可以对综合指标根据专业知识和指标所反映的独特含义给予命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因子分析,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就称为因子或主成份。因子分析的实质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

刘毅、申洪: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

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但它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根据因子分析的目的我们知道,综合指标应该比原始变量少,但包含的信息量应该相对损失较少。从理论上说,有多少原始变量就有多少主成分,但实际上前几个主成分集中了大部分方差,因此取主成分数目远小于原始变量的数目,但信息损失很小。这就是主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它是因子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浓缩而得到很少的几个主成分,从而在丧失信息量很图1 表现各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

少的前提下简化研究。由于主成份分析法的优越性,我们采用它作为主要分析工具。使用专用统计软件包SPSS 11.0对表2进行主成分分析。篇幅所限,下面仅对所得关键图表进行详细说明。 分析碎石图(图1)可以看出因子1与因子2之间的特征值差值比较大,而因子2、3、4、5、6、7、8、9之间的特征值差值比较小,可以初步得出保留两个因子就能够概括大部分信息。总方差分解表格(表3)更是明确的显示出因子1和因子2的特征值分别为51731和11153,根据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主成分的原则,我们只选择前两个因子作为主成分。

表3 总方差分解

总体解释变量相关矩阵特征值

因子提取结果

旋转后因子提取结果因子序号各因子特征值各因子特征值所占比 重各因子特征值累计所占比重主成分特征 值主成分特征值所占比 重主成分特征值累计所占比重主成分特征 值主成分特征值所占比 重主成分特征值累计所占比重1 5.73163.67663.676 5.73163.67663.676 3.92343.58543.5852 1.15312.81376.489 1.153

12.813

76.489

2.961

32.904

76.489

30.8459.39285.88140.525 5.83191.71250.315 3.50595.21760.214 2.38297.59970.118 1.30998.90880.069410.77199.6799

0.02889

0.321

100.000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表(表4)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量的各因子的得分。旋转?后的主成分表达式为:

主成分1=0.129@信贷+0.170@产权+0.038@调控+0.082@融资

-0.015@业务+0.301@利率+0.374@外汇+0.202@资本-0.352@准入(1) 主成分2=0.108@信贷-0.048@产权+0.209@调控+0.140@融资

+0.254@业务-0.157@利率-0.291@外汇-0.082@资本+0.580@准入(2)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主成分1对利率市场化程度(得分为01301)、外汇储备需求程度(得分为01374)和资本自由流动程度(得分为01202)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主成分2对机构准入自由程度(得分为01580)、业务范围自由度(得分为01254)和金融调控间接化程度(得分为01140)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显然很难根据这些变量的原始含义对这两个因子进行非常恰当的命名,所以我们仍称之为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财经研究

2002年第9期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指标

主成分1主成分2利率0.301-0.157外汇0.374-0.291信贷0.1290.108准入-0.3520.580产权0.1700.048业务-0.0150.254资本0.202-0.082融资0.0820.140调控

0.038

0.209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使用最大方差法V arimax 方法旋转

根据公式(1)和公式(2)可以作图得到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曲线图(图2)。图2 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曲线图

图中Fac1是主成分1;Fac2是主成分2;F12是对Fac1和Fac2加权求和得到的综合值,它所概括的信息量为全部信息量的761489%;F1234是对Fac1、Fac2、Fac3和Fac4?

加权求和得到的综合值,它所概括的信息量为全部信息量的911712%。计算公式分别为: F12=0.63676@Fac1+0.12813@Fac2(3) F1234=0.63676@Fac1+0.12813@Fac2

+0.09392@Fac3+0.05831@Fac4

(4)

从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F12和F1234的曲线极为接近,所以可以仅用F12来作为衡量中国金融市场化的指标,这就是我们所构建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F-i 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dex of China),简称为FLI 。

从FLI 的趋势可以看出,1979-1984年FLI 处于一个较低的不平,这是因为1979-1984年的金融改革主要为金融机构的创立,市场化的成分体现得较少。利率由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代款发放和现金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确定。外汇收支受外汇计划约束,实行双重汇率。政府债券和股票以指令性分配方式向企业和个人销售。这一时期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尚处在萌芽阶段。

FLI 在1986~1987年达到第一个高峰,这是由于1985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5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6。/七五0建议的精神是建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体。以/七五0建议为基础,1986年金融界提出了/七五0期间金融改革目标à

,金融/七五0四大目标强调/间接调控为主0、/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市场0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0。1986年1月,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广州等5个城市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座谈会,把银行同业拆借列为重要金融改革试点内容,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逐步形成。该年,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旨在进一步打破四大银行专业分工秩序,促进竞争。间接化的金融调控体制也逐步形成,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0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使人民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成了调控基础货币的主渠道。1987年,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发起设立的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宣告成立。继之,第一家由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也开始营业。同一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形成,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业务迅速发展,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业的竞争局面。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也开始松动,外汇体制由盯住/一篮子0货币变为有管理的浮动制。应该说1986~1988年的金融改革是主动、积极、前瞻性的,

刘 毅、申洪: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

财经研究2002年第9期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之后FLI进入低谷,这是因为80年代末期对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争论影响了/八五0计划的内容,这一时期的金融体制改革更多地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虽然改革的目标还是健全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但/协调好货币政策与计划、财政、企业、物价等政策的关系0,/加强对专业银行的领导管理0,/实行间接手段与直接手段相结合0,/按照分业管理的原则,规范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0,/专业银行要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0,明确显示了计划经济的回潮。1988年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重组,通过兼并,信托投资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由于/安定团结贷款0的影响,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步伐实际上停止。金融宏观调控也转向直接的计划管理,已经发展起来的市场化手段被搁置。1988年后期,银行票据承兑与贴现基本上已经停止,同业拆借市场也大大萎缩。

1993年之后,FLI又开始一路攀升,到1996年达到第二次高峰,这是因为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也明确了方向。1993年11月5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6明确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á。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原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加2188个百分点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最高限,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确定拆借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只间接调控市场利率。同年12月,我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外汇支付的限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放慢,1998年以来,为了适应扩大内需的需要,政府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提出了较硬的指标,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造进程延缓。同时国债品种减少,国债发行方式也从市场化方式退回到由政府分配的轨道。这些因素导致FLI再次下降。

1998~1999年FLI再次上升,这是因为政府从扩大内需的角度重新大力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中国人民银行法6、5商业银行法6、5保险法6、5票据法6、5证券法6等金融基本法律先后颁布实施,初步建立了适应发展市场金融需要的金融法制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1998年,规范化的投资基金开始建立。1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计划指导、比例管理、自求平衡、间接调控0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3月,合并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存款账户,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为8%;5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中央银行债券回购业务。10月,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率先恢复了政策性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并在1999年推出了3个月和半年两种期限的短期债券。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农村信用合作社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8月,允许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通过申请,并经中国证监会推荐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10月,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国债;12月底,首家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获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2000年2月,财政部恢复了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商制度。

可以看到,图2中FLI的趋势和中国实际经济情况吻合的很好,贴切地反映了中国的实际。

三、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金融自由化的度量问题,介绍了文献中出现过的几种度量方法,对其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针对我国国情构造了适用于我国的金融自由化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做了度量及分析,发现它的趋势与我国宏观实际非常吻合,从实践的角度验证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有效性。通过取部分样本数据进行测算指数并绘制曲线图比较的方法

刘毅、申洪: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

进行验证(方向同前),发现所得曲线与图2曲线的相应部分差异极小,证明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稳定性。

从经济发展史来看,任何一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都不是连续有序的,都是一段时期的前进和一段时期暂时性后退交替出现的动态演进过程,它呈现的是一种管制v放松管制v重新管制v 再放松管制,,的状态,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因为自由化推进到一定的阶段,常常会使局部或整体金融自由化的成本大于收益,造成自由化前进的链条暂时中断。金融管制只能作为金融改革的辅助,而绝不能作为替代。对于我国来说,必将在更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更完善的监管制度上继续走金融自由化之路。从整个世界经济来看,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在经济发达国家仍在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国宏观经济条件不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次序和速度都不尽相同,因此使用同样方法对各国金融自由化做度量,所得指数的绝对量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但从指数趋势图中可以看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程度和速度,从而可以对金融自由化改革对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效应做进一步的分析。

注释:

11998年Asli Deming-Kunt和Enrica Detragiache收集了1980-1995年间53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数据,运用了多元Lo git模型来估计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金融自由化的判别依据是利率自由化。参见黄金老(2001):5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6第87-88页。

oPatrick Ho nohan(2001)概括为5个方面,即政府取消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利率限制和其他价格管制,国有金融机构的私有化和政府对信贷的行政干预,允许进入一国的金融服务领域、取消对某些金融市场保护,金融机构可实行混业经营,降低对金融中介机构的隐性的和显性的税收。

?Chile,G hana,Indonesia,Kor ea,M alaysia,M ex ico,T ur key,Zimbabw e.

?这些措施与Bandiera(1998)的方法中/国内金融部门自由化0的六项措施一致。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化(F inancial M ar keting),从本质上讲两者没有区别。国内用金融市场化这一概念较多的原因是/自由化0在不少人心中等于/无拘无束0,/市场化0则表明仍有规则存在,所以用/市场化0更合适;其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处于转轨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色彩更强些,尽管金融自由化改革与金融市场化改革很难区分,但不少人还是认同先有市场化,后有自由化。不加指明的话,本文中提到的/中国金融市场化0和/中国金融自由化0含义相同,同理/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标0也等同于/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标0。

?在主成分分析法中,对因子模型的旋转变换可以使公因子负荷系数向更大(向1)或向更小(向0)方向变化,使得对公因子的命名和解释变得更加容易。

?Fac3和F ac4分别是第三、第四主成份。

à/七五0期间金融目标为:11建立一个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有力、灵活自如、分层次的金融调控体系;21建立一个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信用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的信用体系;31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银行为主体、保险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41建立一个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á金融体制改革方向为:11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21建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经营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31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Al cia Adser ,Carles Boix,M ar k Pay ne(2001).Are You Being Ser ved?Political A ccount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R].I nter-American Develompment Bank Research Department.W orking Paper438.

[2]Patrick Honohan(2001).Financial Liberalization:How Far?How Fast?[R].Draft Concept Paper for Research

Project.

[3]Q uinn,Dennis P.(1997).T he Correlates o f Chang e in I nternatio nal Financial R egulation[J]1American Political

财经研究2002年第9期

Science Review91(September).

[4]Hy eok Y ong Kw on(2001).Economic Constraints,Partisan Heg emony,and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O ECD[R].

Paper pr epar ed fo r delivery at the2001Annual M eeting of the A merican Po 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San Francis-co,A ugust30-September2.

[5]Oriana Bandier a,Gerard Caprio Jr.,P atr ick Hononhan,Fabio Schiantarelli(1998).Does F inancial Reform Raise or

Reduce Savings?[R].World Bank W orking Papers,Wps2062.

[6]Luc L aeven(2000).Financial L 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Evidence from P anel Data on Emerg ing E-

conomies[R].Wor ld Bank,Oct2000.

[7]Artur o Galindo,F abio Schiantarelli,Andrew Weiss(2002).Does F 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Investment?M icro Ev idence from Dev eloping Countr ies[R].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8]Graciela L.Kaminsky,Car men M.Reinhart(1998).T he T w in Crises:T 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o-f P ay-

ments Problems[C].No544in I 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 apers from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 ve System(U.S.).

[9]Graciela Laur a Kaminsky,Serg io L.Schmukler(1999).On Boo ms and Crashes:Financial L iberalization and Stock

M arket Cysles[R].World Bank,mimeo,December1999.

[10]John Williamson and M olli M ahar(1998).A Survey of Finanical Liberalization[J].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 inance

No.211.

[11]Jos Antonio Gonzalez-Anaya,Grecia M.M arr ufo(2001).F inancial M arket Perfo rmance in M exico[Z].Stanford

U niv ersity Center for Resear 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 eform.

[12]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13]卢文岱.SPSS for W 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4]陈宗胜,周冰,钟茂初,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5]曲昭光.资本自由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1,(11).

[16]张纪康,殷伟.亚洲金融的开放与管制:现实与得失[J].世界经济,2001,(4).

A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the Market of Finance in China

LIU Yi1,SHEN H ong n rui2

(11School of Economics,Beij ing N or nal Univer sity,Beij ing100875,China;

21China A cademy of T elecommunications T echnology,Beij ing100083,China)

Abstract:T 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surement of market orientation of finace and reviews the usually employed measurement in the literature.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we establish an in-dex system of market orientation of finance in China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then w e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prog ress of market orientation of finance in China by using this index system to prove its validity.

Key words:market orientation of finance;index of m arket orientation of finance;index of market orientation in China;measuremen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注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为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商业性金融机构则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面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建立或恢复建立的。建设银行过去服务于财政功能;中国银行在恢复设立之前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国际局(对外加挂一个牌子);农业银行当时是一块虚的牌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过去只做进出口方面涉及的货运险,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下属机构。 与此同时,80年代还在探索证券交易。当时没有成立股票交易所,80年代后期有个别证券营业部试点开展了证券交易。 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本框架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金融改革发展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根据,与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相平行,主要特征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专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当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但四大行还是专业银行,分别服务于工商业、农业、国际业务和项目建设等行业或领域,相互之间没有充分的竞争。这显然不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难以进行调控。并且,如果国家在某一领域有政策性要求,如有企业发不出工资,国家要求给予支持,那么四大行也必须负责自己领域的政策性业务。这不仅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考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承担政策性服务,四大行只承担商业性业务,同时四大行不再按专业领域划分业务,相互之间可以交叉、竞争,以便改进服务。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另一重要背景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公司组织结构和初步的治理框架。当时就有一个问题,如果现代企业制度也适用于这些大型国有银行,那么这些专业银行也要像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专业银行的性质,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管理。 其次,这一时期建立了证券市场。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建立,国家层面成立了证券委和证监会,后来证券委的发行审核功能合并进了证监会。 再次,保险业取得较快发展,特别是寿险开始初步发展。1998年,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消费金融市场调查报告

消费金融市场调查报告 Li haotian\2014.11.18 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当前四川市场上常见的办理消 费金融业务的公司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有三分之二是小额贷款等。在消费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由消费金融支持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消费金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消费金融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对未来经济状况有良好预期的年轻人所接受。 以下就在省内开展耐用消费品分期付款业务的公司和消费金融市场做出调查报告: 第一项:消费金融公司 这里消费金融公司是指开展耐用消费品分期付款业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开展业务的方式是先寻找优质合作商家,于商家达成互利的协议(帮助商家通过客户办理分期业务增加产品销量),再指定销售代表驻店销售公司分期产品,现场为客户办理申请的分期业务,申请时间在一小时左右,申请通过后于客户签订合同,客户与商家相互交付确认首付和商品后公司于第二个工作日给商家打款。 (1)合作商家所经营的产品和市场占比: ①、手机、电脑、相机等时尚电子产品,占75%; ②、大件家用电器。占比8%; ③、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占16%;

④、摩托车占1%。 (2)申请消费金融公司分期产品的要求: ①龄在18—55岁有身份证的中国人(不包括华侨、军人、 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士); ②申请人现居住地址与工作地址均在成都市; ③申请人月收入不低于800元,贷款额度不高于月收入五 倍; ④行业要求: A、学生客户(成教、非成教):学生申请金额500- 5000元,成教学生超过3000元需告知父母并最高不超 过4000; B、一般客户:连续工作满三个月; ⑤证明文件要求: A、第一证明文件:身份证 B、第二证明文件: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交易回单 (七天内)、驾驶证、户口本、工卡 ⑥产品贷款金额: 手机分期500-5000,电脑分期500-10000,家具1000- 20000; 一次可购买两件同类产品,但金额不超过上述金额; 通过后正常还款三个月可再次办理; ⑦自付金额比例与期数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加速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中国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渠道,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和讨论。国际货币职能的实现是有层次的,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流通范围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国际货币职能由低到高逐步实现。 人民币目前流通范围和行使国际货币的职能有限,还处于货币区域化的开始阶段,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的分析认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国内政治经济条件稳定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仍相对滞后,以及金融监管、货币流通等相关的制度建设则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业的微观基础和主要载体,在微观层面体现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国际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货币替代理论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在中国银行业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变化中得以体现,如银行的业务、利率等方面。实证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与货币国际化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二者能够相互促进;但人民币国际化也可能加大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发行,为中国境外企业提供低风险、低成本投资工具。另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我国保险业外汇资金货币错配问题。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分析认为,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培育离岸市场、缓解货币错配,同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制约影响大于支持影响,现阶段应通过构建区域货币合作制度、推动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等来予以克服,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良性互动。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将人民币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加以研究,需要有历史的眼光。本文最后基于从内因到外因的发展逻辑,将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致力于可自由兑换、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自由化阶段,致力于人民

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1、2017年银行的个人短期消费类贷款的增速加 快,今年以来趋于平稳,现有规模7.8万亿,在个贷中的占比为17.4%,总体可控。2、2017年信用卡发卡数量明显增加,2018年上半年有所回落。 信用卡额度增长及贷款余额增长较为平稳。近两年来,额度使用率基本维持在43%-44%左右。信用卡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逾期贷款余额增速近两年持续下降,逾期贷款占比也稳中有降,最新的比例为1.21%。3、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明显,在12家公布2018年上半年经营情况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9家实现盈利,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开业时间和业务进度存在较大差异。4、互联网消费金融受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现金贷监管政策出台、P2P爆雷和银行信用收缩都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内逾期率大幅上升;同时各家平台的批贷通过率都明显下降,规模增速回落。 ?前车之鉴:消费金融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风险的起因往往是金融危机之 后的刺激政策。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均发生过信用卡风险的爆发,发展路径基本一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出台政策刺激消费,放松消费金融的监管,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机构增加,过度竞争,信用卡滥发,监管滞后,最后导致坏账率的爆发。 ?我国目前不具备不良贷款大面积爆发的条件:1、金融监管环境:金融处 于监管周期,而非创新周期。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处于下降通道。2、信贷业务数据:未出现连续的发卡和贷款余额的高增速,且信贷余额增加的速度慢于发卡的速度,没有普遍的过度消费的情况。3、消费金融的渗透率: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的人均持卡量为0.46张,居民杠杆率水平也相对较低。 ?目前存在的问题:共债率。无法掌握借款人全面的负债情况是消费金融业 务层面面临的主要难题。改善措施包括:(1)加快征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开展借贷业务的公司进行牌照管理,再将其征信数据纳入统一的体系。 (2)建立合理有效的消费金融业务监管框架,对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进行适度指导,对于催收行为进行明确的要求,对失信人建立惩罚机制。在大框架下为消费金融行业创造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征信数据整合不及预期,居民杠杆率持续上升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及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及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四 姓名:陈松 学号: 41015149 (一)我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 1992 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 中国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金融在改革中稳步健康发展, 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1. 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金融业务迅速发展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于金融机构的组织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基形成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 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并且在逐步完善。到1996 年末, 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有:政策性银行3 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 家、其他商业银行14 家、城市合作银行18 家; 信托投资公司244 家, 证券公司96 家, 财务公司69 家, 保险公司21 家。 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初步实现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 随着其内部管理体制的改善, 实现了与商业银行的合理分工, 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国家政策性银行已开始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改革、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推进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96 年, 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继续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 加强内部管理, 强化一级法人体制和总行对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统一调度, 向集约化经营迈出了重要步伐。1996 年国有独资银行全部进入世界100 家大银行之列, 其他商业银行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996 年, 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大中城市由35 个扩展到100 个, 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在按照合作金融原则进行规范, 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调整和规范中健康发展, 保险在稳定企业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和促进市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国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特别是在

消费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 消费金融:价值与成长属性兼具的优质赛道 1.1 消费金融的概念 1.1.1 消费金融的基本定义 为消费者购物提供资金融通,称作消费金融。狭义的消费金融主要是指包括旅游、医疗、家电、餐饮等消费品短期贷款,广义的消费金融则包括住房按揭贷款、车贷以及经营性贷款等。消费信贷一般无需抵押担保,具有单笔授信额度低,期限相对短小灵活,审批速度快的特点。本文所述消费金融是狭义的消费金融,即消费信贷,消费贷是指银行或非银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资方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按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消费信贷又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卖方信贷是以分期付款单证作抵押,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贷款。 消费金融的本质上是借贷关系的延伸,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信贷也不断向着更为广泛的群体覆盖。短期的消费信贷是将用户的财富积累和消费支出在时空上 进行调配。为当期无法覆盖的居民消费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主流的消费金融参与机构有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等,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网络小贷、P2P、电商分期等,而以这些机构为主的国内消费

金融模式大致分为三类:1)现金贷模式;2)消费贷模式;3)助贷模式。其中,现金贷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消费信贷的范围,但在实际业务中,消费场景也是现金贷的重要流向,所以本文暂时将其纳入研究范围之内。 1.1.2 消费金融的业务流程 消费信贷的业务流程可归纳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大环节。从贷前风险准入、贷中授信审批、贷中放款、贷后状态跟踪到贷后催收。1)贷前:消费金融企业通过自有渠道获客或借助第三方平台导流等方式拉新,并审核客户的身份信息和贷款资质,经由征信中心或平台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和定价模型,划分客户风险等级。2)贷中:消费金融企业将资金端和资产端进行合理匹配,利用自有资金直接放款或撮合客户信贷需求与其他资金方,收取贷款利息或手续费等。3)贷后:消费金融平台根据消费者使用的信贷产品,分别对客户进行还款提醒,定期收取本金或利息,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收并收取逾期费用。此外,消费金融平台还需要对客户进行回访,不断对风控模型进行调整和完善,优化审核和风险定价模型,以提高平台综合运营能力。 在贷前阶段,首要步骤是身份核实,即通常以用户证照信息为基础,并借助到生物识别以及OCR技术实现身份证识别和银行卡绑定以判断借款人身份。同时,身份核实也是反欺诈的核心,通常情况下,恶意欺诈是用户借用、伪造他人

中国金融结构的改革与变迁

中国金融结构的改革与变迁 经济运行与金融活动相伴而行,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金融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又反过来成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入了解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研究整个金融体系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对中国金融结构的历史回顾到现状分析,最后对中国金融结构的未来进行展望,系统地对中国金融结构的改革与变迁做出详细分析。 一、中国金融结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发展,与之相对的,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金融体系从改革开放前的“大一统”转变为现在多种金融工具共存的全方位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也从单一银行制逐步发展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行业的结构体系。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格局,这种格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银行业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主体 在改革开放前的“大一统”金融体系中,国家银行垄断了整个金融市场。经过改革,金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分离,股份制银行逐步设立,证券、保险等新型机构开始出现,我国资本市场也实现了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业为主导的结构仍未改变,间接融资仍然是我国主要融资方式。据统计,1995年,我国间接融资10568亿元,直接融资仅有1380亿元,间接融资占比达88.4%。到2003年,我国间接融资比例仍保持在85.1%左右。在此期间银行存贷款也是我国金融资产的主要部分,如1978年,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93%,1986年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87%,1991年,该比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84%。同样地,银行信贷融资成为我国企业获取外源融资的主要形式,整个银行业为非金融企业提供的正式渠道信贷资金比重一直处于平稳高位状态,1993年该比例为96.31%,2003年98.26%,平均保持在98%左右。 (二)中国银行业主要以国有性质为主,政府为实际控制者 经过不断改革,我国银行业体系逐步出现多样化构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城

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Part 1 消费金融成绩回顾Part 4 2019年热点回顾 第3页 第33页第44页 Part 2 消费金融新特点第19页Part 3 拐点与盘整 Part 5 前景展望,空间依旧第50页

第一部分消费金融成绩回顾 ?1、放贷总额持续增长 ?2、授信人数持续攀升 ?3、信贷产业持续深化 ?4、金融科技持续渗透 ?5、业务模式日趋成熟 ?6、监管环境日趋完善

1、放贷总额持续增长 ?消费贷款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截止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高达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7.4%。 ? 消费金融渗透率快速提升,由2016年的20.2%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34.6%,逐步接近美国42%的消费金融渗透率水平。 我国消费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34 3.18 3.86 4.78 5.92 9.63 12.05 13.34 34.7% 35.8% 21.2% 24.0% 23.8% 62.7% 25.1% 17.4% 0% 10%20%30%40%50% 60% 70%0 24681012 1416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万亿元)同比增速 我国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 11.8% 14.5% 15.9% 18.0% 20.2% 30.3% 34.6% 4.4% 5.4% 6.0% 7.0% 8.0% 11.7% 13.1% 10.9%13.1% 14.2% 15.9% 17.8% 26.3% 31.6% 0% 5%10%15%20% 25%30%35%4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消费贷款/消费支出消费贷款/GDP 消费贷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体制,趋势,我国]探析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趋势

摘要:在近20年改革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终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取得了重大进步,这就是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在改革过程中,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以及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首先是分设了专业银行和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的框架。先后恢复和分设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其次是成立投资信托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1979年至1984年,先后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以及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以后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性的投资公司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以后,不少大中城市相继成立城市信用社,成为为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 三是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在法律上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地位,以及明确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 (2)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银行间接金融调控机制。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中国宏观调控手段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转变的关键。从1979年起,先是在部分地区试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但新体制仍然存在各专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之间吃大锅饭的问题,指令性计划指标管理为主的框框仍然没有打破。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金融市场,建立了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使人们重新考虑建立金融市场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拆借市场;二是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中的贴现业务和同业拆借市场首先得到培育和较快发展。1981年上海市首先出现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正式开办了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94年以后,商业汇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市被广泛使用,成为企业主要的结算方式和融资手段。1985年,中国先后在广州、武汉、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了同业拆借中介机构,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为依托,跨地区、跨系统的同业拆借市场。

中国金融大变革

中国金融大变革 金融体制改革加速进行时 * 西方国家经济仍飘摇动荡,中国政府则着眼于在未来3-5 年内推动改革全面加速 * 利率市场化推进有望加快,债券市场规模将增加一倍... * ... 人民币在五年内可能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 提要 西方经济疲弱仍在持续,市场将目光投向中国并密切关注决策层刺激经济的政策举措。未来一段时间,有望看到财政和货币稳增长的政策努力持续,并拉动经济温和回暖。关注短期政策波动之余,更应注意到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正加速推进。预计明年年初上台的新一届政府领导人金融领域的改革进程表中将包括银行体系改革、发展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可兑换几个方面,推进的速度可能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这一变化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获取更高收益并进而促进消费,为经济增长从投资向消费转型并提升潜在增长速度创造条件。 本报告分析了未来三到五年可能的改革推进路径。金融领域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过程中的波动和曲折在所难免。在这一过程中,吸收借鉴他国历史经验及教训无疑有助于少走弯路。 从银行到债券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的累积迫使决策层加快发展以债券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渠道。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催生了巨大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桥梁等)投资需求。超过50%的国民储蓄率决定了资金并不成其为问题。但长期融资工具的匮乏意味着基建投资项目的融资不得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并因而造成了项目周期长期性与银行贷款短期性之间的错配。要解决这一错配,适应未来城市化需求,债券市场的发展亟待加快。在推出了市政债及高收益债试点之外,企业债发行提速。给定未来十年总计约20-30万亿人民币的城市化基建投资需求以及金融十二五规划将直接融资比重提升至15%的目标,预期市政债及企业债规模可能在未来五年扩大一倍。当然,发展债券市场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如何将相互割裂的几个债券市场一体化并对发行统一监管以及建立健全的市场制度框架对提高市场效率至关重要。此外,允许国际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将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债券市场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刺激银行业更多关注中小企业及消费者的融资需求。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对于探索贡献我国GDP的65%、就业的80%以及税收50%的中小企业未来融资效率将做出有益探索。 利率市场化 央行今年6、7月份连续两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有所加速。目前主要商业银行重组上市基本完成,市场化改革有所深化。鉴于非国有部门占投资比重已近60%。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时机成熟,也对资本市场的深化意义重大。

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2018年11月

目录 一、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7) 1、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短期消费类贷款规模有限 (7) ()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增速有所回落 (7) (2)个人短期贷款增长提速 (7) 2、信用卡:发卡量猛增,贷款余额增速平稳,质量稳定 (8) (1)2017年信用卡发卡数量明显增加,2018年上半年有所回落 (8) (2)信用卡额度增长及贷款余额增长较为平稳 (9) (3)信用卡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9) 3、各类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分布 (10) (1)信用卡业务主要集中在股份行和国有行 (10) (2)农商行、城商行的个人消费及经营贷占比高 (11) (3)资产质量较稳定,业务增速灵活调整 (11) (4)资产质量稳定 (12) 4、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明显,稳健经营致胜 (13) (1)业绩分化明显 (13) (2)行业经历阵痛期 (14) (3)场景优势凸显 (14) 5、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洗牌,剩者为王 (15) (1)受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最大 (15) (2)行业变化趋势 (15) ①资金来源机构化 (15) ②回归场景 (15) (3)发展方向 (16) 二、前车之鉴 (16) 1、台湾:2005年卡债危机 (16)

(1)发展历程 (16) (2)风险爆发 (17) (3)原因分析 (18) (4)解决措施 (18) 2、韩国:2002-2004年信用卡危机 (19) (1)信用卡危机爆发的原因 (19) ①政策过度放松导致信用卡借贷过度 (19) ②征信体系不完善 (19) (2)改善措施 (20) (3)发展进入成熟期 (21) 3、日本:消费金融的兴衰史 (21) (1)发展历程 (21) (2)会员制的征信体系 (22) (3)强监管带来行业洗牌,大量消费金融公司停业破产 (22) 三、短期内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 (23) 1、过往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爆发的原因分析 (23) (1)消费金融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风险的起因往往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政策23 (2)宽松的货币环境 (24) (3)激进的刺激政策 (24) (4)行业的恶性竞争 (24) 2、不具备不良贷款大面积爆发的条件 (25) (1)金融监管环境 (25) (2)信贷业务数据 (25) (3)消费金融的渗透率 (25)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26) (1)目前存在的问题:共债率 (26) (2)改善措施 (26)

中国金融市场改革

浅谈中国金融市场改革 内容提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的变化和经济调控方式的转化,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加快,金融及金融市场对经济运行的先导作用更为明显。没有稳定、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难以建立。因此完善金融市场对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些现状,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历程,讨论了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中国金融体系问题的根源并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化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问题;金融方向;金融体系 一、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但中国本身却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国家,因此为了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中国重工业部门,必然要求国家对金融体系实行垄断,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式管理,这样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形成了为赶超战略服务的“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即完全垄断的金融体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金融体系开始向市场化方向不断前进。 1、银行改革 从1979年到1984年,中国恢复和建立了几家国有独资银行,这些银行都属于专业银行,有自己特定的经营范围,彼此的银行业务并不交叉,此时金融业的垄断色彩仍然极为浓厚。1985年之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中央政府开始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建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探索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允许各行业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此时银行间出现了业务的交叉竞争,市场化气象日益浓重。但是由于国有专业银行都不同程度的承担着政策性贷款,这使得这些银行都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府于1994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负责承担政策性信贷任务。而随着1995年《商业银行法》的正式实施,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也正式迈出了商业化改革道路。但是长期以来的不良资产使银行面临着很高的金融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矛盾更加突出,1998年,政府发行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用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999年和2000年,更是先后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1.4万亿的不良资产。此举减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为中国国有银行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开辟了道路。 2、资本市场改革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展开,股票发行规模不断增加,除人民币普通的A股外,1991年之后还相继发行了以外币购买的特种B股和在香港上市的H股。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股票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中国企业上市的办法最初实行的是“配额制”,也就是由省一级政府推荐企业上市,这使得上市的企业质量不高。1999年《证券法》颁布以后,“配额制”被“核准制”取代,后者是指由证券机构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向证监会推荐,由证监会最终裁定。这样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了一定改进。但是,中国股票市场还存在许多体制性问题。改革初期,国有企业依靠财政拨款,使得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1994年,财政停止向银行透支,从

国内外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

一、消费金融相关概述 (一)消费金融的界定 目前,消费金融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对于消费金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分别从服务和产品等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描述: 廖理(2010)认为,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锡士(2010)认为,所谓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杨胜刚(1999)认为,消费金融(consumer banking)就是为消费者个人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不同于企业金融(corporate finance),消费金融服务的对象是自然人,不是企业法人。冯金辉(2010)认为,消费金融是指为满足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居民消费者可能在当前储蓄留作未来消费,也可能在当前借贷预支未来储蓄。消费金融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孕育而生。 对于消费金融的业态形式,不同国家及金融机构也界定了不同的范畴。 日本的消费者金融是指在营业所所在地财政局或都道府县政府取得营业执照的,提供个人消费性融资的小额贷款,或者指贷款业界中以对个人无担保融资为主的贷款业界的业态。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界定的消费金融,是指消费信贷,其中包括住宅抵押贷款、住房净值贷款、信用卡以及其他个人信贷。 美联储界定的消费金融是家庭金融的一部分,指家庭收入成长模式、家庭资产分布和负债来源状况。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家庭金融的一部分与消费信贷分开统计。但在其消费金融调研报告中则把房地产抵押信贷纳入消费金融范畴,报告研究的家庭负债就是消费信用,主要包括住宅信贷、信用卡、分期付款三项,信用卡包括一般信用卡,以及商店卡、赊购账户、汽油公司卡、旅行娱乐卡等。可见,美联储关于家庭负债的解释,亦即消费金融的界定实际上包括银行消费信贷和工商企业提供的销售信用。 美国银行家协会界定的消费金融是银行消费贷款,包括8个项目:直接性汽车贷款、非直接性汽车贷款、房屋净值贷款、房屋改建修缮贷款、游船贷款、休闲车贷款、移动住宅贷款和个人贷款。 广义的英国消费金融公司,指英国专业提供消费者信贷的消费者信贷商。根据信贷标的的差异,消费者信贷商进一步细分为汽车金融公司、房屋信贷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等。严格意义上的英国消费金融公司指的是近年来兴起的专门经营“工资日贷款”的消费者信贷公司,如成立于2006年的Breadmarket、成立于2007年的MrLender等,专门针对那些信用等级较低、且亟需小额个人信贷的客户,向其提供利率较高、数额较小、出款较快的微型贷款。 中国银监会在《关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请示文件中指出:“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消费金融业务有两大提供商

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_刘毅

第28卷第9期财经研究Vol128No19 2002年9月Journal of F inance and Economics Sep12002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 刘毅1,申洪2 (1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5;21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介绍了金融自由化的度量问题,回顾了已有文献中常用的度量方法,首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做了度量及分析,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指数;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度量;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2)09-0039-08 一、金融自由化的度量方法回顾 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的含义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在早期McKinnon(1973)的著作中,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利率自由化和减少数量性行政干预这两方面,后来的计量研究中也多以利率自由化1或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作为金融自由化的替代指标。Williamson(1998)又将其扩展,概括为放松利率管制、消除贷款控制、金融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尊重金融机构自主权、银行私有化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六个方面o。目前还没有专门讨论金融自由化度量方法的文献,这方面的内容往往存在于使用到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文章之中,至于它的构造方法更是言之寥寥。根据各方法选取变量覆盖范围的多寡,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金融自由化指数,以下按照出现的顺序逐一进行回顾。 11Ouinn和Dennis之观点 在可考的文献中,Quinn和Dennis(1997)首次提到了/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dex0的概念, Al cia Adser (2001)指出:/考察资本管制的程度是以Quinn的金融自由化指数为基准,即国际资本流动的政府管制指数。此指数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越高。0Hy eok Yong Kwon(2001)指出:/贸易开放程度是由进出口占GDP的百分比所度量,而资本自由流动程度是由金融自由化指数所度量,后者是由Quinn和Inclan于1997年首创。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Quinn等虽然使用了/金融自由化指数0这一概念,但是它仅指政府对资本项目的管制程度,对其他方面并未涉及,因此我们把它归为狭义的金融自由化指数。 21Oriana Bandiera之观点 Oriana Bandiera,Gerard Caprio Jr.,Patrick Honohan和Fabio Schiantarelli(1998)对金融自由化指数体系的构造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利用该方法,文中根据8个发展中国家?25年的自 收稿日期:2002-05-31 作者简介:刘毅(1978-),女,河南洛阳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申洪(1978-),男,河南洛阳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

最新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分析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分析 由于加入WTO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国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分析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我国在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遭到了宏大影响。如爲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商机,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推进了我国金融变革,进步了我国金融的素质和竞争力,推进了我国金融的国际化进程等。但也使我国金融行业面对体制、客户与人才监管方面的竞争。可以看出,出世不只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应战。对此,我国金融变革必需要做好一系列预备以应对这一场面。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信息化;金融压制;人才流失 一、中国金融现状 在世贸框架下,中国金融行业的变革和开展紧迫性剧增。这其中的重点次要是中国金融不断以来就存在一些成绩,而国际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也存在成绩。在此之前中国金融存在着许多严重成绩和缺乏之处。现如今中国金融市场片面开放,国外金融机构也大举进入中国,我国金融业将不可防止空中临宏大的压力。在这种机遇与应战并存的场面下,中国金融业只要放慢变革和开展步伐,才干处理这一成绩。 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中国金融遇到的成绩 2.1金融信息化的历程 (1)平安性。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中次要需求应对的成绩之一就是平安性。普通状况下,客户对业务平安性的要求次要包括:完好的电子信息,即用户收到的信息

与对方收回的信息要完全相反,在网络运输进程中没有遭到删除改动。电子信息的失密性,在信息传输进程中使信息无法被第三方获取,这亦是非常重要的。发送信息的单方身份的精确性要失掉保证,必需是单方亲身发送的,身份验证是一个很重要的成绩。(2)法律规章制度。在金融电子信息化的进程中,传统的金融法律曾经不能顺应如此复杂的场面了,已经的手写票据如今已变成需求数字签名之类的来验证身份。电子凭证码、电子印鉴、领取密码等网络概念应运而生,要想这些新概念可以合理合法的运用在生活当中,相关的法律必需出台,否则我们无法停止正常的金融操作,这个成绩我国无法逃避。 2.2控制过度的金融压制 在变革开放之前,我国出现典型的金融压制,次要表现爲金融机构全部国有化、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手腕被完全控制,汇率不一的成绩临时存在,与国际金融市场没有半点交流。变革之后,此类状况失掉改善,但却没有完全解脱金融压制。(1)信贷控制。信贷规模的控制是信贷控制的次要表现。地方银行取消了限制之后,将其改成指点性方案,但是在国际的专有银行照旧运用之前的规模控制,所以中国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效果并不良好。好在目前的中国曾经取消信贷控制,毫无疑问,这将是中国在金融市场化的路途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2)利率控制。在能否控制利率方面,失掉的答案是一定的。但是重点是采用什麼措施控制,而操作控制的方式是硬性还是软性呢?自古以来的经历标明,但凡硬性操作控制最初都会发生压制。说究竟还是软性操作控制效果好。我国的价钱变革曾经是最好的证明。实践上,不论盲目性怎样样,如今利率的控制曾经逐渐走向正轨。城乡信誉社(城市已更名爲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完成利率浮动,银行同业的借贷市场利率也曾经完全开放,这是价钱双轨制的完满表现。

中国金融改革方向

大体上讲,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主要朝三个方面发展,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系统化。 第一个方向就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浪潮,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也是大势所趋。从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全球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其一,就是货币的虚拟化程度增加,各国之间汇率成为一种政策工具。由于国际购买力主要根据汇率来衡量,因此,各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下就成为一种政策博弈的工具。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结果,导致了日本10年左右的经济衰退。在东亚金融危机的时候,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很大,曾几何时,现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同样很大。那么这些都说明汇率的问题成为各国政府之间博弈的工具,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主权在我的原则。当然我们要考虑各种因素,但是汇率主权问题我们不能跟着别人的意见走,所以这是第一个特点。 其二,是资本的流动、规模和速度都在增大。这种流动的特点也逐渐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资本的流动比以往时代都要迅速,亿万的资本在一秒钟之内可以迅速地转移到几万里之外的地方。 其三,是世界金融市场的集成化日益发展,也就是说各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美国次贷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巨大打击可见一斑。 其四,就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在这几十年之内,金融创新层出

不穷,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不断被推出,使得现在金融衍生品总的量大大超过了世界的GDP,大概是8到10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发挥金融衍生品防范风险、对冲风险的功能,防止金融衍生品方面的过度投机,也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提高我们自己的国际金融竞争力,即通过金融改革来适应这种金融全球化的特点。 一是,要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在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等方面,我们的知识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实际操作的经验就更少了。所以,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我们经常遭遇失败,像在期货方面就出现过中航油、中储棉、中储铜等事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二是,要培养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金融经营管理的人才。在这个方面我们要依靠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的策略。 三是,要正确地去运用各种金融创新的工具。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证明,金融创新工具运用不得当的话将引发巨大风险,况且像中国这样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银行的钱都是老百姓的钱,造成的风险会更大。 第二方向就是市场化。它包括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市场化和不断丰富市场参与者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利率的市场化。利率是资金的成本,它实际取决于险和交易成本,所以利率本身不应该是固定的,它是跟着风险和交易成本来变化的。比如农村金融、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较高,因为

中国金融体系的缺陷与改革方向.

中国金融体系的缺陷与改革方向 发布时间 :2013-10-25新闻来源 :证券时报网文章类型:转载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 人们对金融体制改革给予了厚望。解决金融结构失衡问题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除了利率、汇率市场化等金融市场化改革之外, 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应该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拥有庞大的金融资产存量, 然而, 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不仅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 也产生了大量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 如何通过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让如此庞大的金融资产真正发挥促进实体经济作用, 怎样让“水”流向不同金融层次, 流向经济体的末梢循环并提升产出效率, 是摆在决策者面前最重要的战略性命题。 目前,中国的信贷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一,中国广义货币 (M2约为美国的 1.5倍,是世界第一货币发行大国 ;M2与 GDP 之比达到 2,远超过日本的 1和美国的 0.7; 居民与企业储蓄存款超过 70万亿,这无论历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 都是相当高的比例。但实体经济各部门却依然普遍感到流动性紧张,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进一步的讲, 金融体系的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不仅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 也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 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 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决定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达, 而高技术产 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相对落后。中国的信贷资金投放一直存在“重大 轻小”的结构性矛盾, 主要体现为信贷投放集中于政府项目、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与传统行业,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新兴行业信贷支持力度不足, 而信贷资金向房地产领域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严重倾斜。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之和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近 35%。 其二, 金融部门对实体部门明显产生“挤出效应”。金融部门与制造业部门之间的利润鸿沟不断扩大, 2012年中国五大商业银行 (工农中建交营业收入占中国 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