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

小雪同学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钙和氢氧化钠。

(1)在制取过程中固体M的俗称是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为了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得到的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可取少量溶液加入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检验。

A 无色酚酞
B 氧化铁
C 稀盐酸
(3)实验室也可用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制取少量的NaOH溶液。

取2000g
Ca(OH)2溶液逐滴滴加10.6%
Na2CO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加Na2CO3溶液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滴加10.6%Na2CO3溶液至C点时,求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__。

【答案】生石灰;蒸发结晶 C Ca(OH)2、NaOH 2095g
【解析】
【详解】
(1)M为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氧化钙,俗称是生石灰;操作②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是蒸发结晶;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冒泡,故可通过加入稀盐酸进行检验;(3)①A点Ca(OH)2还未反应完,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OH)2,同时还有Ca(OH)2和Na2CO3反应生成的NaOH;
②由图像知加入50g10.6%Na2CO3溶液时完全反应,设完全反应生成CaCO3的质量为x
2233
Ca(OH)+Na CO=CaCO+2NaOH
106100
50g10.6%x
106100
=
50g10.6%x
x=5g


故溶液质量为:100g2000g5g2095g
+-=
2.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图1,请回答: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Ⅰ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2),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小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①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__g。

②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请分析图中 P 点固体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管锥形瓶B CaCO3+2HCl CaCl2+H2O+CO2↑F b9.6 g24.5KClO3、KCl、MnO2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解答解答;根据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为纯净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输液袋倒置解答;(4)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仪器Ⅰ是试管,仪器Ⅱ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固体与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或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所以不能用装置C制备氧气,故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B。

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
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用的装置为F。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如图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从b 口排出,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火焰熄火,则收集满了。

(4)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 g﹣20.4 g=9.6 g;②生成9.6 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MnO2
===2KCl+3O2↑
245 96
x 9.6 g
24596
9.6
x g
x=24.5 g
③由图像可知,P点所示固体的质量还在继续减少,即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所以P点处的物质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3.某种碳酸盐类铜矿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

已知Cu(OH)2和CuCO3受热都能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组成做了一些探究。

小组同学称取了样品17.3g,用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1)请写出一种你所熟悉的碳酸盐类铜矿的名称_____。

(2)请写出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C装置中的现象_____。

(4)对样品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装置E增重4.4g.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

若缺少B装置,测得的a∶b的值会_____。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5)此实验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

若温度控制不当,会发现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中有少量红色物质出现。

有的同学认为这一定是生成了铜,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

【答案】孔雀石CO2+2NaOH=Na2CO3+H2O吸收水蒸气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样品变黑色2:1偏小不同意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解析】
【详解】
(1)碳酸盐类铜矿有孔雀石、石青等。

(2)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C装置中最终生成氧化铜,因此样品变黑色。

(4)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说明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0.9g水,装置E增重4.4g,说明碳酸铜分解生成了4.4g二氧化碳,
设样品中氢氧化铜质量为x,碳酸铜的质量为y,
22
Cu(OH)CuO+H O
9818
x0.9g
高温
32
CuCO CuO+CO
12444
y 4.4g
高温
解得x=4.9g,y=12.4g
根据题意,
124a12.4g
=
98b 4.9g
a2
=
b1
若缺少B装置,会导致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的a:b的值会偏小。

(5)不同意,理由是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4.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答案】单质C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

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5.85%
【解析】
(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
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故选
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7.3g x
36.558.5
7.3g x
=,解得x=11.7g
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g
100% 5.85% 73g+127g
⨯=。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5.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 3O 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2000t 含Fe 3O 480%的磁铁矿,理论上能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 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 2O 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 :硫酸镁溶液和锌粉混合
实验II:硫酸亚铁溶液与锌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 和II 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说明)。

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

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Mg 2+②Mg 2+、Zn 2+③Mg 2+、Fe 3+④Zn 2+、Fe 2+ ⑤Mg 2+、Zn 2+、Fe 2+
【答案】B 4CO+Fe 3O 4高温3Fe+4CO 2 1206.9 4A1+3O 2=2A12O 3 MgH 2+2H 2O=Mg (OH )2+H 2↑ FeSO 4+Zn=ZnSO 4+Fe ②⑤
【解析】
【详解】
(1)
A 、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
B 、电热水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符合题意;
C 、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不符合题意;
D 、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故不符合题意;故填B ;
(2)一氧化碳还原Fe 3O 4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3424CO Fe O 3Fe+4CO +高温 ;
设生成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
34
24CO Fe O 3Fe+4CO 232
1682000t 80%96%x +⨯高温
232∶168=(2000t ×80%)∶96%x
解得x ≈1206.9t ,故填1206.9t ;
(3)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里层的铝继续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4A1+3O2=2A12O3;
(4)由题意可知氢化镁(MgH2)与H2O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MgH2+2H2O=Mg(OH)2+H2↑;
(5)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镁弱,锌粉和硫酸镁溶液混合后不反应,锌粉剩余,但实验Ⅱ中的锌和硫酸亚铁反应,能置换出铁,当实验结束后混合废液出现银白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锌和硫酸亚铁继续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方程式故填FeSO4+Zn=ZnSO4+Fe;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滤液中一定含有未参加反应的镁离子,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可能含有剩余的亚铁离子,即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Mg2+、Zn2+或Mg2+、Zn2+、Fe2+,故填②⑤。

6.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60g 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

则其大小关系为: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7.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实验现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_____
红色粉末中含
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

【答案】分液漏斗 B E CaCO3+2HCl═CaCl2+H2O+CO2↑ A Cu、Cu2O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猜想假设】根据猜想①②结合Cu和Cu2O都是红色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Cu2O+H2SO4=CuSO4+Cu+H2O解答。

(1)①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猜想假设】③Cu、Cu2O;【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8.(1)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氮分子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2)根据图回答:
①如图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共表示_____种元素的粒子(填教字).
②写出图中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回答:
①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②t2℃时,若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溶液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字母)
A溶液变为饱和 B溶解度增大
C溶质质量增加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①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全属的活动性顺序。

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将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写出一组即可)。

②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

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3N2 H2O 4 Mg(OH)2甲=乙>丙或丙<乙=甲 BC 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铜与硫酸亚铁或铜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合理即可)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或Zn(NO3)2、
Cu(NO3)2、AgN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表示为3N2;
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化学式为:H2O;
(2)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B、C、D、E五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8、10、12、12,表示4种元素;
②图中由镁、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OH)2;
(3)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或丙<乙=甲;
②A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70g,t2℃时,若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升温到t3℃时,溶解度增大,故B正确;
C t2℃时,甲的溶解度50g,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
70g,未溶解的溶质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故C正确;
D 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故选BC;
(4)①甲中锌能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乙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氢;丙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丁实验只要得出铁和铜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故可用金属和盐溶液,即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铜与硫酸亚铁或金属与酸反应,即铜、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②丙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滤液的成分是硝酸铜或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根据戊中信息可知,滤液的成分为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由于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所以锌加入后先置换银,固体质量增加,然后置换铜,固体质量增加比银要小,待硝酸铜反应完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或Zn(NO3)2、Cu(NO3)2、AgNO3]。

9.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

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
(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

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
CO分子数
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

【答案】H2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8 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ac O2和H+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
【解析】
【分析】
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
(1)由“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知,“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
2H 。

(2)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3423Fe+4H O
2Fe O +4H 高温。

设生成1g 氢气,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的质量为x
2342++168
233Fe 4H O Fe O 42232-168x
1g
H 高温
质量差 81g 64x
x 8g =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3 )①a 、水中加入少量的稀Na 2SO 4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 正确; b 、电解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 不正确;
c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c 正确。

故选ac 。

②电解后,管A 中生成物质是氧气未来得及转移到B 管的氢离子,管A 中生成的微粒有:O 2和H +。

(4)根据题干和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CO 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 ,CO 再氧化成CO 2。

10.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

(1)用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对比a 、b 曲线,引起a 曲线压强迅速增大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

(2)将1g 含镁48%的镁铝合金(不含其他元素)粉末在氧气中加热,至反应完全。

①该合金中镁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该合金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最多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温度 盐酸的浓度 0.32g 1.8g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果只分析a 曲线,金属单质与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压强先大后小,而对比a 、b 曲线,则引起a 曲线压强迅速增大的因素不只有温度,应该还有盐酸的浓度,盐酸浓度高,反应速率快,反应放热就快,所以压强变化更明显,故填温度、盐酸的浓度。

(2)解:①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1g ×48%=0.48g 设该合金中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y
2
+48322M 80g O 2M 0.4g x
y
O 8g
点燃
48:32=0.48g :x x=0.32g 48:80=0.48g :y y=0.8g
②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1g−0.48g=0.52g 设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为z
2
234Al 3O 2Al O +1082040.52g
z
点燃
108:204=0.52g :z z≈1.0g
则该合金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最多是0.8g+1.0g=1.8g 答:①该合金中镁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是0.32g ; ②该合金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最多是1.8g 。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1.回答下列问题。

(1)直饮水机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①可直接饮用水属于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炭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选项字母)
a 过滤
b 脱色除味
c 消毒杀菌
(2)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EF是氧化物,C是气体。

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G、H中的阴离子相同。

①列举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上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b 作导线 Fe+H2SO4=FeSO4+H2↑ Fe2O3+3CO 高温
2Fe+3CO2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可直接饮用水除含有水外,还含有部分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炭罐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炭罐的作用是脱色除味,故填b。

(2)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B为铁;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则H为硫酸铜;B(铁)跟与G溶液反应生成C,C为气体,所以C为氢气,G溶液为酸溶液,G、H中的阴离子相同,H为硫酸铜,所以G为硫酸;AE是氧化物,且A与E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B(铁),所以A、E分别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中的一种;B(铁)与H(硫酸铜)反应生成D,则D为铜;C(氢气)与氧化铁F反应生成D (铜),所以F为氧化铜。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D为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故填作导线。

②由分析可知,反应Ⅱ中的B为铁,G为硫酸,C为氢气,该反应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H2SO4=FeSO4+H2↑。

③反应Ⅰ可以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写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

④反应I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