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它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简单说,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张维迎,1996);具体来说这种信息不对称是由于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之间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同,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的信息,同样存在着一个会计信息市场,存在信息的供给和需求,因此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按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那么会计信息应该是对称的,也就不存在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但现实的经济社会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会计信息不对称是始终存在的。于是如何使企业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更好地披露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问题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基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研究信息不对称的提出给会计研究领域种下了一粒种子,自从这里种子植入土中,几乎所有的会计理论都是它生长的结果。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优序融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等,这些理论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激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将早期和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中的平衡问题转化为结构或制度设计问题,为企业财务管理——融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梅耶斯(Mayers,1984)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是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引入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融资理论研究,梅耶斯(Mayers,1984)采用了另一位经济学者唐纳森(Townsend,1978)早期提出的“优序融资”的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偏好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偏好债券融资。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学说,以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融资结构问题的学说。按照委托代理理论的说法,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与所有者相比,经营者具有信息优势,可以说是“近水楼台”,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既有时间上的,也有内容上的。从时间上来看,会计信息的提供方(会计人员)了解信息要早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管理当局和外部使用者),而管理当局又要早于外部使用者;从内容上来讲,信息不对称有两种表现形式,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内部人借助信息优势,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两种不同途径,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信息不对称归结为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条件。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信息不对称市场缺乏效率。为了保证信息不对称市场的效率,市场参与者或买卖双方需要支付一定成本使交易活动能够实现,这样支付的一定成本往往是以市场信号的成本形式来体现。信号理论便应运而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信号的特征和研究某个具体市场信息结构的工具。信号理论认为,市场信号是那些可以被其他市场参与者观察,且在市场上传递信息的个体的行为和特征。管理人员拥有大量的私有信息,不断地进行收益平滑和盈余管理,给会计信息市场传递不正确的信号;此外,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如道德风险

和逆向选择( W.R. Scott,1997)都值得注意。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通过大量释放信号,市场依然可以获得部分被逆向选择破坏的市场效率。

(二)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的”(Zeff,1978),它是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如会计市场中出现的“囚徒因境”、“次品驱逐良品”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决策者的不能正确决策的经济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披露的会计信息被称之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催化’的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而出现“贫血”,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二、对信息不对称研究的评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理性表现为对得失和盈亏的正确计算。经济理性决定了人们需要一种技术在某种产权制度安排下确认和计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计算经济利润,评价经济效用,报告相关的会计信息,考评多大程度上履行相关的社会经济责任,并决定经济利润的分配。通过“会计”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各种成本费用支出)和目的(利润或者财富的最大化)充分联系起来,使得从数字上考量经济理性目标的实现程度成为可能。会计,自诞生以来,也就一直充当裁判者的角色,权衡利益主体经济利益,协调人们经济利益关系。从这里入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存在利益冲突,那么会计就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与信息是否对称没有必然联系。那种“会计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理论上的基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威廉 R.斯科特,2003)”的论断并不正确。那么,基于信息不对称来研究会计只是会计理论界选取的一个研究角度,而并非是研究的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探索阶段,会计规范体系的摸索阶段,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产生对会计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而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这就使传统经济学对市场研究的现实价值大打折扣。信息不对称假设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完美的借口”。信息不对称在财务会计领域更是大显身手,不仅推动了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革命性的演变,在促进会计准则的完善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的改进空间不断拓展,为进一步丰富会计理论提供了环境支持。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基础完善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在成熟市场条件下,信息对称是所有投资者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普遍默认了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却没有哪位去深究不对称的解决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