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说明

一、单元解读

(一)关于前言:

它精要地交代了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每册选修课的三维训练要求。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教与学的重点都被一一廓清:这本教材,从高中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探究诗歌的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在具体步骤的安排上,是从学习过程着眼。具体来说就是:

(二)单元内容设计:

每章的第一项是“欣赏指导”(短文),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主要起总领作用。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作),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项“自主赏析”(诗文作品),是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欣赏的作品;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作品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这些都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

第四项“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外阅读之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三)每一单元的教与学:

综上所述,就每一个单元而言,教材编写者已经把教与学的“纲”、“点”、“面”、“线”交代得清清楚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纲”,知道每个单元应该学习什么;抓好“点”,重点解剖经典篇目,以求得变教为导、以点带面之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铺好“面”,在重点理解“点”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而不必再篇篇必帮扶,步步不松手;理清“线”,当学生学完一“部”后,附有“概述”,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时代作品的解读感悟,在文学史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条“史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即可。

(四)单元设置及课时安排:

诗歌部分:14课时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示例:2课时

自主赏析:3课时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示例:2课时

自主赏析:3课时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

赏析示例:1课时

自主赏析:3课时

说明:“推荐作品”部分也要教师适当的指导,仅仅要求学生读读背背是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甚至是举十反一。

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一)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

1、以意逆志(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诗歌欣赏的方法)

a.“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b.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

鉴赏时不妨多问问: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或人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2、知人论世(从作者层面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

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说明:

①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如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②尽量积累诗人写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全面掌握诗人一生的思想变化流程,以及由此而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③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力求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3、探究诗旨的步骤

在背景中理解文本

在文本中推敲语言

从图景中体会其心境,进而把握其意境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反求诗歌的表现手法

说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的简洁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要靠一定的表现手法支撑的,如果诗歌没有了相应的表现手法,抒发的感情就会失去依托。表现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题,抒发感情的。诗歌欣赏中,我们要把从诸如表现手法等形式之美体会诗歌的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变成一种习惯,由习惯升华为一种能力;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领会诗歌的意境,把握文本的全部内蕴。

(二)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

1、置身诗境:主要从诗歌形象(意象)特点入手探讨诗歌意境的方法

“置身诗境”的赏析方法:

①要“沉浸其中”,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

②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③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如:

a.针对意象较为丰富或典型的可采用抓典型意象分析感情的方法把握意境(如《春江花月夜》《扬州慢》《菩萨蛮》);

b.对整篇优美、浑成的可采用整体把握再现情景的方法把握意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新城道中》);

c.对诗中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的可采用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感情的方法把握意

境(《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说明:

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景色,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像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因为传说也好,诗人的想像也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2、缘景明情:主要从想像中的意境入手,去感受、体会、推想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诗人的情感的方法。

“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旅夜书怀》)

①描绘自然图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抓关键诗句、关键词语分析景物特点)

②想象诗人形象似沙鸥

(抓神情动作表述人物形象)

③追溯诗人感情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由神情追根溯源挖掘人物感情)

④综合表述本诗的意境概括+具体描绘

(采用总分结构)

3、把握诗境的注意点

①置身诗境必须通过诵读来实现。

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古体诗用韵自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全诗换韵共11次。随着韵脚的一次次的变化,诗歌的内容层次也一次次变化,从而笔到意随地表达了他的追求和理想。在朗读时,换韵处可作适当停顿,韵脚要读得响亮,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这样才能充分感受李白诗歌中那份浪漫主义的激情,欣赏虚构出的这个神仙世界的异彩缤绩和诗人不受礼法约束的狂放不羁。

②缘景明情则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本中诗人述志达情所借助的意象,并且根据连缀的不同方式,借助联想、想象来实现对诗境的品味。

《夜归鹿门歌》作者借山寺的鸣钟、月照的鹿门、岩扉松径等意象和庞公的典故来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作品篇幅短小,意象典型,基调一致,意境浑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