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瑟菌属
第三节 奈瑟菌属
第三节奈瑟菌属(Neisseria)致病菌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es)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一、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es)(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肾形,G-双球菌,有荚膜,菌毛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5%CO2 菌落:光滑,透明,不溶血1.抵抗力对干燥,热力,消毒剂均敏感(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1.所致疾病流脑,人是其唯一易感宿主三种临床类型:普通型,爆发型,慢性败血病型(三)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四)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快速诊断法(五)防治原则流脑荚膜多糖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G:1云南大学药学院(昆明650091);2云南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昆明6501l8 为制备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的需要2005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研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朱为2002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感染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按荚膜多糖可将其分成12个血清群,其中A、B 和C 群感染占所有感染者的90%。
全球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发病率在30-50万,病死率约10%,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脑膜炎球菌严重感染而发生致聋等永久后遗症。
在我国,A群脑膜炎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群,95%的病例由A群引起。
80 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的大面积接种,有效地控制了发病率。
该荚膜多糖是N-乙酰-3-O-乙酰甘露糖胺磷酸盐的线形共聚物,属T细胞非依赖性(TI)抗原,具有中等免疫原性和年龄相关的保护力,不能诱导免疫记忆。
现已证实它对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在短期内有效,但随时间延续保护力下降,尤其在幼龄儿童中。
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疫苗,提高其对各年龄组(包括婴儿)的免疫效果。
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开发多糖结合疫苗,即将多糖共价结合到蛋白质上,使其转化为T细胞依赖性(TD)抗原,以增强免疫原性和诱导免疫记忆。
奈瑟菌属
培养特性--生长条件
营养要求高、在血液、血清培养基中才 能生长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5%CO2 最适温度35℃,<30℃或>40℃不生长 可产生自溶酶
常用培养基及生长现象
巧克力色血平板:属营养培养基,菌落 无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 似露水珠,易乳化 卵黄双抗平板(EPV):属选择平板, 用于含杂菌的鼻咽拭标本的分离培养, 菌落无色、光滑湿润、较大、扁平
抵抗力
抵抗力极弱 对温度变化敏感 对干燥敏感 对消毒剂敏感 易形成耐药性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菌毛、IgA蛋白酶 所致疾病: 性接触--引起淋病 产道感染--引起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
标本采集
正确取材 女性病人标本:取宫颈内膜分泌物 男性病人标本:取尿道口脓性分泌物
分泌物 直接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 可疑菌落
淋球菌革兰染色图
生长条件
营养要求高 专性需氧 5~10%CO2 <30℃或>36.5 ℃不生长
常用培养基和菌落特征
巧克力色培养基 TM培养基(含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制 霉菌素) MTM培养基(改良的TM) 菌落特征: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 易乳化
生化反应
氧化酶、触酶:+ 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30%H2O2试验:+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染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染 致病物质:内毒素、荚膜、菌毛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鼻咽炎等全身 感染症状:高热、出血点或瘀血点 脑膜 炎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特异性预防:接种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 疫苗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流脑病人:血液、脑脊液、瘀血点 带菌者检查:鼻咽拭
与卡他布兰汉菌鉴别
形态与奈瑟菌相似 18~24℃环境能生长 普通培养基中可以生长 具有DNA酶
粘膜奈瑟菌简介
粘膜奈瑟菌简介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又称淋病双球菌、淋球菌、淋菌。
本菌是奈瑟于1879年首先发现的。
它与脑膜炎奈瑟菌、粘膜奈瑟菌、干燥奈瑟菌、微黄与浅黄奈瑟菌同属奈瑟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人是奈瑟菌属的天然宿主,但对人致病的只有淋病奈瑟菌及脑膜炎球菌。
淋病菌多侵犯尿道粘膜,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其他的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位于细胞外,其生化反应各异,可资鉴别。
生物学特征形态与染色淋病奈瑟菌形态与脑膜炎球菌相似。
革兰染色阴性,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0.8μm。
常呈双排列,菌体相接触面略凹陷,形似一对咖啡豆。
急性淋病患者标本涂片镜下观察时,淋病奈瑟菌,革兰染色,X1500淋病奈瑟菌多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淋病时则多在细胞外。
淋病奈瑟菌无鞭毛,但有菌毛,不形成芽胞,分离初期有荚膜。
培养特性淋病奈瑟菌呈卵圆或豆状,常成双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像两瓣黄豆对在一起,大小0.6μm×0.8μm。
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粉红色,美蓝染色呈蓝色。
急性炎症期细菌多在患者分泌物的少部分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慢性期则多在细胞外,且有些可呈单个球形或四联状。
人工培养后形态亦常呈球形、单个、成双或四联排列。
淋病奈瑟菌较为娇嫩,酶系统不完整,初代培养普通培养基不易成功,需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且含有5%~1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淋病奈瑟菌在血琼脂培养基孵育24小时后,可形成直径0.5~1mm的圆形稍隆起、灰褐色、湿润光滑、半透明、边缘呈花瓣状、有粘性的露滴状菌落。
生化反应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应不发达,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麦芽糖及蔗糖。
藉助上述生化特性亦可与脑膜炎球菌及其他奈瑟菌相鉴别。
能产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抗原构造淋病奈瑟菌抗原构造复杂,主要菌体表面抗原有:1.菌毛(pili)菌毛蛋白分子量为17103~21103。
蛋白氨基端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序列保守。
近中端的氨基酸序列同样较保守,免疫原性不强。
肠球菌奈瑟菌卡他莫拉菌
吞饮入胞
逸至
部分
1
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
2
女性--淋菌性宫颈炎、尿道炎
3
初生婴儿--淋菌性结膜炎 发展:
4
男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 附睾炎等
5
女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所致疾病
淋病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形态特征
菌体:肾形或咖啡豆状。
排列:凹面相对、成对排列
脓液中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淋病奈瑟菌
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天然宿主
传播方式: 成人---性接触 初生婴儿---患病母亲产道感染
致病物质: 菌毛、外膜蛋白、脂多糖、IgA 蛋白酶
致病性
发病机理
淋球菌 ———— 柱状上皮细胞表面 ——— 大量繁殖 —— 细胞裂解 ——— 粘膜下层— 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 —— 急性炎症反应 — 局部充血水肿 —— 粘膜糜烂、脱落 —— 尿 道脓性分泌物 —— 入尿道腺体和隐窝潜伏。
3
涂片 分离培养(45℃可生长)
4
可疑菌落 药敏试验
5
PYR(+)、6.5%NaCL生长(+) G+C 触酶-
6
胆汁七叶苷试验(+) 血清学鉴定为D群
7
肠球菌属细菌
8
各种生化代谢鉴定到种
9
微生物学检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检测: (high-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HLAR) 培养基:MH琼脂 菌液浓度:0.5麦氏单位 孵育时间:16—18h 药敏纸片:庆大霉素(120ug/片)链霉素(300 ug/片) 结 果:6mm=HLAR,7-9mm不确定,≥10mm敏感 意 义:不可用常规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治疗
细菌学-奈瑟菌属
一、脑膜炎奈瑟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
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经80℃以上加温的血琼脂平板;色似巧克力,故名巧克力(色)培养基,专性需氧,在5%CO。
条件下生长更佳。
最适pH为7.4~7.6。
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物超过48小时常死亡。
自溶酶经60℃30分钟或甲醛液处理均可使之破坏。
3.生化反应:大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4.抗原结构与分类: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表层抗原有三种。
(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分成13个血清群,以C群致病力最强。
对人类致病的多为A、B、C群,我国95%以上为A群,近些年发现B和C群的感染。
(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A群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
(3)脂寡糖抗原∶由外膜上糖脂组成,具有抗原性。
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1)英膜(2)菌毛(3)IgA1蛋白酶(4)脂寡糖(是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2.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人类是其唯一易感宿主。
6个月至2岁儿童因免疫力弱,是易感人群,发病率较高。
主要经飞沫传播方式侵入人体的鼻咽部,一般表现为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普通型占90%左右。
细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症,产生剧烈头疼、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细菌可引起细小血管栓塞,导致皮肤出现瘀斑。
(三)免疫性:机体对脑膜炎奈瑟菌的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
6个月婴儿可通过母体获得抗体,产生自然被动免疫。
(四)防治原则:流行期间儿童可口服磺胺药物等预防。
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剂量要大,对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二、淋病奈瑟菌(淋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革兰染色阴性球菌,直径0.6~0.8μm。
常成双排列,两菌接触面平坦,似一对咖啡豆。
奈瑟菌属
(2)出血淤斑碘酊、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无菌针头挑破出血淤斑,挤出少量液体印片,干燥后革兰染色镜检。 阳性率可达80%。
3.分离培养和鉴定血液或脑脊液先接种至血清肉汤培养基增菌后,再在巧克力色平板上行画线分离。平板置 于含5%-10% CO2的大气环境中孵育。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检查,并作生化反应和凝集试验鉴定。
感谢观看
3.抗原构造
(1)荚膜多糖抗原有群特异性,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将脑膜炎球菌分为12个血清群,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 要是A、B、C群,在我国以A群为主。
(2)外膜蛋白抗原有型特异性,根据此抗原各群又可分为若干型。
4.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冷、紫外线等均十分敏感。在75%乙醇、0.1%新洁尔灭和1%石炭酸中迅速杀灭。 对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等敏感。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的培养基是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色平板。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须供给 5%-10%的CO2。37℃孵育24h后形成1.0-1.5mm的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菌落,无溶血现象。 多数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
3.抗原构造
(1)荚膜多糖抗原有群特异性,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将脑膜炎球菌分为12个血清群,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 要是A、B、C群,在我国以A群为主。
1.致病物质主要有荚膜、菌毛和内毒素。
荚膜可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菌毛有助于细菌附着于细胞表面,利于进一步侵入。内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 由细菌自溶或裂解释放,可使小血管、毛细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出血,严重时造成DIC、中毒性休克。
2.所致疾病脑膜炎球菌是流脑的病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而感染。潜伏期2~3天,长者可达10天。病菌在鼻咽部繁殖后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病人表现为恶寒、 高烧、恶心、呕吐、皮肤或黏膜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细菌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脊膜,产生化脓性炎症。病人表 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爆发型流脑起病急剧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 内危及生命。
奈-瑟-菌-属(Neisseria)
2、此菌易耐药,治疗应彻底。
Terms of Microbiology
Neisseria N.meningitidis Meningococcus N.gonorrhoeae Gonococcus
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氏菌 脑膜炎球菌 淋病奈氏菌 淋球菌
临床表现
潜 伏 期 1 - 10 天,一般为 2 - 3 天
普通型 暴发型
败血症 型
约占全部病例旳90% 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如不急救常二十四小时内死亡 主要见于成人
脑膜炎奈瑟菌 (N.memingitidis)
临床表现
一般型
1。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
部分病人有咽炎。
2。败 血 症 期
防治原则:
治疗-首选青霉素、 磺胺类药,理由是 轻易透过血脑屏障
淋 球 菌(Gonococcus)
中国性病报告
中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旳龚向东说: “我国正式公布数字与实际旳性病发病数 大约20倍左右差距,估计起码有1000万 例以上”.
淋 球 菌(Gonococcus)
中国性病报告
1990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性病大会上,教 授夏国美悲观地指出:“消灭性病是不可 能旳,控 制也是不可能旳,要做到旳是降低 发病率,但也不一定能做到”。
脑膜炎奈瑟菌 (N.memingitidis)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大城市发病分散, 以 2岁下列发病率最高;中小城市则以 2 - 4 岁或5 - 9岁旳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而偏僻 山区则一旦传染源介入,常引起点状暴发, 15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总发病率旳二分之一以 上且一户二人或二人以上发病者也不少见。
奈瑟菌属送检原则
奈瑟菌属送检原则
奈瑟菌属(Nocard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细菌,广泛存在于
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和水中。
奈瑟菌属细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尤其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中更容易引发疾病。
当临床怀疑病患患有奈瑟菌感染时,可考虑进行送检以确诊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奈瑟菌属送检的一般原则和建议:
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选择适当的标本:奈瑟菌感染可以影响不同部位,如肺部、皮肤、软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标本进行送检。
例如,对于肺部感染,可选择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对于皮肤感染,可选择皮肤刮片或分泌物样本等。
2. 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为了确保送检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集标本时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容器和工具。
同时,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奈瑟菌属细菌的培养需要使用特定的培养基,如L-J培养基或Thayer-Martin培养基。
这些培养基可
以提供适合奈瑟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4. 进行适当的培养时间:奈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通常需要培养约7-14天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送检时,需
要进行足够长的培养时间以确保细菌的生长。
5. 进行药敏试验:奈瑟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
长期治疗。
因此,在送检时还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对哪些抗生素敏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
总之,奈瑟菌属的送检原则包括选择适当的标本、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进行足够长的培养时间以及进行药敏试验。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确诊和指导奈瑟菌感染的治疗。
奈瑟菌属
一、脑膜炎奈瑟菌 meningococcus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脑膜炎球菌
5岁以内的儿童
少数爆发性
严重: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怕光、 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症状,不及时抢 救,可以在24小时内死亡。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呈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 凸面相背),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 和菌毛。0.6-0.8μm。
•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专性需氧,营养要求更高, 只能在巧克力平板及专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灰白色细小S型 菌落,初次培养需5-10%CO2。具有自溶酶。<30℃或>36.5 ℃不生长
常用培养基和菌落特征
• 巧克力色培养基 • TM培养基(含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制
霉菌素) • MTM培养基(改良的TM) • 菌落特征: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
生物学性状
抗原和分类: 根据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可分为13个血清群,根 据膜蛋白不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
荚膜多糖:具群的特异性,是分群的基础。 A、B、C、D、H、I、K、L、X、Y、Z、29E和W135等 13个血清群,国内以A群最为多见,占95%,B、C群次之。
外膜蛋白:具型特异性。
在患者脑脊液中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 在血液琼脂培养基或巧克力色琼脂培
养基中才能生长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时须供给 5-10% CO2 最适温度 37℃,低于30 ℃或高于40 ℃不能 生长 pH7.4~7.6 菌落:培养24h后形成无 色、圆形、凸起、光滑、 透明,似露滴状。血平板 上不溶血。
滴眼,以预防淋菌性眼炎的发生。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奈瑟氏菌属
第28章奈瑟氏菌屬Neisseria1.德,A.L.S.Neisser醫生為第一位描述淋病球菌者。
2.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和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為人類病原。
其他存在咽頭和鼻咽腔的黏膜表面。
偶有存在肛門、生殖器官、生殖器官的黏膜表面。
3.需氧,G(-),球菌並排成對。
不具運動性,不形成內孢子。
4.常形成莢膜(encapsulated),氧化酶陽性,大都產生觸酶,配合Gram stain可做快速鑑別診斷。
5.可氧化碳水化合物而產生酸。
6.和其他奈瑟氏球菌屬細菌的不同點:淋球菌只能以葡萄糖行醱酵作用。
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其他奈瑟氏菌屬(Other Neisseria Species)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生理與構造(Physiology and Structure)1.非常挑剔,需巧克力培養基加入Arg、Hypoxanthine、uracil和可溶性澱粉,於潮濕及CO2存在下才易生長。
2.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5~37℃,冰冷環境不易存活。
且不耐乾燥和脂肪酸。
3.鐵分子為其生長與代謝所必需,藉結合轉鐵蛋白(transferrin)、乳鐵蛋白(lactoferrin)和血漿素(hemoglobin)獲取鐵分子。
4.難由臨床檢體分離培養,但易人→人。
5.G(-),外表被覆由菌毛蛋白(pilin protein)所構成的菌毛(pili)。
無菌毛者不具毒性。
6.菌毛蛋白的抗原和菌毛蛋白的表現改變對此菌的再度感染即失去免疫力。
∴難發展出有效疫苗。
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生理與構造(Physiology and Structure)7.外膜有三種主要蛋白質:(1)Por蛋白質:形成外膜的孔或通道。
奈瑟菌属
(四)防治原则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要采取综合性措 施,包括隔离病人、加强带菌者的检查、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近年来,采用纯化A群特异性多糖制 备疫苗,接种后不但免疫效果好,而且机 体反应轻微。
患者可用青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治
疗。
二
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
形态与染色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性状
G-双球菌,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和 鞭毛,有荚膜和菌毛
。
致病性和免疫性
2、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流脑) : 疾病的发生、 发展与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发病过程: 1、细菌首先在鼻咽部繁殖致上呼吸
道炎症 2、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 3、到达脑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出 现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喷射状 呕吐、颈项强直。 4、中毒性休克
交及PCR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DNA等。
防治原则
预防:属 STD,首先要禁止卖淫、嫖娼、加强 预防性病知识的教育;婴儿出生时用1%硝酸银 滴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
治疗:对病人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包括性 伙伴。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还需参考药敏试验选择药 物。 化学用药主要用来预防新生儿脓漏眼,目前多 用1%硝酸银、1%四环素、0.5%红霉素眼膏。
致病性与免疫性
免疫性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无自然抵抗力,普遍易感,多可自 愈。病后免疫力不强。 再感染者仍极为常见。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 G—双球可初步诊断。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巧克力培基)与鉴定:典型的菌落。 生化反应等 快速诊断法
药敏实验
SPA协同凝集试验、ELISA查抗原、用核酸杂
医学微生物学--奈瑟菌属
微生物学检查法
细菌分离和鉴定
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 标 本 分离培养 (巧克力 血平板) 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 发现典型G—双球菌, 则可作出初步判断。 涂片染色镜检 生化、药敏等 血清学实验
挑选典型 的菌落
注意:根据病程发展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 采集后必须保温保湿,立即送检。
微生物学检查法
快速诊断法
脂寡糖:诱发局部炎症,逃避免疫。
sIgA酶:能破坏粘膜表面的抗体sIgA
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淋病 (gonorrhea):是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 之一。性接触传播为主. 淋病性眼结膜炎/新生儿脓漏眼:胎儿 经产道分娩时可被感染。 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及幼女阴道口阴 道炎:通过毛巾、浴池间接感染。
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抵抗力弱。1%石炭酸1~3min即死亡。 本菌能迅速自溶。 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胺噻肟钠、 环丙沙星、壮观霉素(trobincin) 等多种抗 生素敏感,但是近年有关耐药菌株的报告 增多。
生物学性状
抗原结构与分类
1.菌毛蛋白抗原:黏附 2.外膜蛋白抗原:①ProI
②ProⅡ ③ProⅢ
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对干燥、湿热、寒冷等抵抗力极弱, 室温放置3h即死亡。对常用消毒剂也很 敏感。例如,1%石炭酸、75%乙醇、 0.1%新洁尔灭菌可使细菌迅速死亡。对 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和金霉素均敏感。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
菌 毛: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有利于定植 荚 膜:抵抗吞噬,有利于入侵。 sIgA酶:能破坏粘膜表面的抗体sIgA
3.脂寡糖抗原(LOS):类似内毒素 抗原性转换:淋病奈瑟菌的抗原性易发生 变异, 即同一种抗原可发生型的转变。抗原变 异频率为10-3~10-2,变异速度很快。
医学微生物学奈瑟菌属ppt课件
2019
-
5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初代分离培养营养要求
较高,常用巧克力色血平板,供给
5%~10% CO2 置37℃孵箱中培养。
24~48h后形成圆形、湿润、透明或灰
白色光滑型菌落。继代培养菌落变大而
且粗糙。
2019 6
2019
-
7
生物学性状
生化反应及抵抗力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 解其他糖类。氧化酶试验阳性。 淋病奈瑟菌对冷、热、干燥及消毒 剂十分敏感。55℃ 5min或1/4000硝酸银 2min即死亡;采集标本注意保温保湿。
微生物学检查法
快速诊断法
1、免疫学方法: SPA协同凝集实验、ELISA法检查菌体抗原 2、分子生物学技术: 用PCR及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 质粒DNA等
2019
-
17
防治原则
加强预防性病知识教育;
禁止卖淫嫖娼;
杜绝不正常性行为;
用氯链合剂滴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 注意公用物品传染(浴巾、毛巾被褥等)
奈瑟菌属
(Neisseria)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HP
2019
-
1
奈瑟菌属
菌属特点:
一群革兰阴性菌,常成双排列,无鞭毛
和芽胞,有菌毛和荚膜;
专性需氧,均能产生氧化酶和触酶。
2019
-
2
奈瑟菌属中,脑膜炎奈瑟菌 (N.meningitidis)
和 淋病奈瑟菌 (N.gonorrhoeae )对人有致病
2019
-
15
微生物学检查法
细菌分离和鉴定
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
标 如果在中性粒细胞内 发现肾形G—双球菌, 对♂有诊断价值; 对♀诊断时应慎重。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奈瑟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奈瑟菌属标准操作规程1. 概述奈瑟菌属是一群触酶、氧化酶试验均阳性的革兰阴性球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解乳糖奈瑟菌、灰色奈瑟菌、粘液奈瑟菌等11个种,临床上以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最为重要。
2.标本类型血液、脑脊液、分泌物、痰、穿刺液、脓液标本。
3.鉴定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双球菌,肾形或咖啡豆状,,常成双排列,凹面相对。
色的似露滴状菌落。
3.3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不分解蔗糖、甘露醇及乳糖;尿素酶、吲哚及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
3.4鉴别要点:3.4.1本菌特征:革兰阴性双球菌,氧化酶和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3.4.2奈瑟菌与相似菌的鉴别;见表5-37。
表5-37 奈瑟菌与相似菌鉴别的关键性试验注:“+”为90%以上菌株阳性,“-”为90%以上菌株阴性,“V”为11%~89%菌株阳性。
3.4..3 淋病奈瑟菌和卡他莫拉菌的鉴别淋病奈瑟菌分解葡萄糖,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而卡他莫拉菌则相反。
两者虽可根据标本来源加以区分,但并非绝对,因为通过性行为,卡他莫拉菌也可引起尿道炎,而淋病奈瑟菌也能引起咽炎,应引起注意。
涂片不典型,作淋病奈瑟菌培养,同时作普通培养,有细菌生长可排除淋病奈瑟菌。
3.5 操作步骤3.5.1 涂片染色观察菌落特征,在血平板上挑取可以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3.5.2氧化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3.5.3鉴定从血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药敏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5.质量控制参见《质量控制程序》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磺胺类、链霉素和金霉素敏感。
产酶株引起感染应考虑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替代。
检出B-内酰胺类酶阳性的淋病奈瑟菌则提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
7.临床意义脑膜炎奈瑟菌存在于携带者和脑膜炎患者的鼻咽部,通过飞沫经空气传播,冬末春初为流行高峰。
总结奈瑟菌属
总结奈瑟菌属引言奈瑟菌属(Nessurea)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细菌属,也被称为奈瑟菌。
奈瑟菌属的菌株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等。
本文将对奈瑟菌属的分类、生物特性、重要性和应用潜力进行总结和探讨。
分类奈瑟菌属属于农杆菌科(Rhizobiaceae)下的奈瑟菌亚科(Nessureinae)。
根据其生物特性和遗传关系,奈瑟菌属下的菌株可以分为多个种(species)。
一些已知的奈瑟菌属的物种有奈瑟菌(Nessurea japonica)、奈瑟沼菌(Nessurea palustris)等。
生物特性奈瑟菌属中的细菌通常是革兰氏阴性的、非芽孢形成的杆状细胞。
它们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耐酸性,能够在低温和弱酸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奈瑟菌属细菌分泌一些特殊的代谢产物,如胞外多糖、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代谢产物对于细菌的生存和与它们的宿主(如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要性奈瑟菌属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奈瑟菌属中的一些菌株能够与某些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形成根瘤,在根瘤中固氮。
这些固氮菌对于环境氮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对于一些氮肥供应不足的土壤中的植物来说更为重要。
其次,奈瑟菌属中的菌株也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有益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微生物的竞争和生存具有抑制作用,从而维护了生态平衡。
另外,奈瑟菌属细菌还能够降解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对于环境的污染修复有一定的潜力。
应用潜力基于奈瑟菌属细菌的生物特性和重要性,研究人员对其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奈瑟菌属菌株的固氮能力使其成为植物生物肥料的潜在来源。
通过利用奈瑟菌属细菌固氮的特性,可以研发出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减少对化学氮肥的依赖,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其次,奈瑟菌属菌株多样的代谢产物为其在抗生素和微生物农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奈瑟菌属细菌生产的抗生素和农药,可以替代化学合成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有害影响。
第十三章奈瑟菌ppt课件
防治原则
预防淋病应取缔娼妓、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或红霉素、四环素眼
药膏 药物首选青霉素,但多有耐药性,应用新型青
霉素族抗生素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二节
• •
脑膜炎奈瑟菌
N. meningitis meningococcus
问题
1.淋病奈瑟菌可引起 A.阴道炎 B.化脓性结膜炎 C.子宫颈炎 D.梅毒 E.尿道炎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青霉素、磺胺大剂量治疗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小结
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 疾病
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 致疾病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教学大纲
掌握内容
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形态染色、培养 特性及抵抗力 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熟悉内容
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防治原则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两者关系
相似点:
生物学性状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采集
床边接种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快速诊断法
16
脑膜炎奈氏菌 (五)防治原则 预防
服 用 抗 生 素带 或菌 磺者 胺 类 药 物
脑 膜 炎 球 菌群 荚和 膜 多群 糖 菌 苗 A C
及 时 隔 离 病 人
治疗
服用青霉素、磺胺药、氯霉素等敏感药
17
淋病奈氏菌
生物学性状
与脑 膜炎 不同点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3.生化反应
大多数菌株:葡萄糖 + 麦芽糖 +
与淋球菌区别点:淋球菌仅分解葡萄糖 +
9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4.抗原构造与分类 荚膜多糖抗原 外膜蛋白抗原 脂多糖抗原
分群
群特异性 型特异性 交叉反应
分型
核蛋白抗原
无特异性
10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5.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 培养:
观察菌落大小、色素、溶血圈
①菌落中等大小、 油漆状、有色素 葡萄球菌
金葡?表葡?
色素-金黄色、白色 菌落周围有无溶 血圈 血浆凝固酶、耐热核 酸酶试验
鉴定
血浆凝固酶等为鉴别要点!
② 针尖样小菌 落,灰白色, 周围有溶血圈
链球菌? 溶血圈 肺炎球菌? 情况
β溶血
乙型链球菌
α溶血 甲型链球菌
20
淋病奈氏菌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自然宿主
人类是唯一宿主
性接触(主要)
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
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
请点击此处
21
淋病奈氏菌 二、致病性 临 床 表 现 精囊炎 前列腺炎 尿道炎
输精管炎
附睾炎
尿道炎 前列腺炎、精囊炎、输精管炎、附睾炎 男性不育
22
淋病奈氏菌 二、致病性 临 床 表 现 输卵管炎
输卵管闭锁
子宫内膜炎
子宫颈炎
尿道、宫颈炎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闭锁
女性不孕
23
淋病奈氏菌 三、免疫性
人类无天然抵抗力
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再感染、慢性患者普遍
24
淋病奈氏菌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采 集 标 本
直接涂片镜检五、防治原则
预防
1
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2
婴儿出生应防止脓漏眼发生
治疗
及时、彻底(首选青霉素)
26
重点小结
奈氏菌属的共性(四点)
脑膜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淋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7
病原性球菌微生物学检验
标 本 采 集
化脓病灶 脓汁、 渗出液
败血症
脑膜炎 尿路感染
血液
脑脊液 清洁中段尿 剩余食物、病人 呕吐物、粪便
食物中毒
病原菌检测 其它标本: 血液标本
干燥 寒冷 热
1%石炭酸 75%酒精 0.1%新洁尔灭 迅速死亡
11
脑膜炎奈氏菌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荚膜 菌毛 抗吞噬作用 粘附易感细胞表面
内毒素
主要致病物质
12
脑膜炎奈氏菌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小血管 毛细血管
皮肤瘀斑
细 菌 的 释放 裂 解
内 毒 素
大量
DIC 中毒性休克
肾上腺
肾上腺出血
肺炎球菌
溶血圈性质是鉴别要点!
细菌涂片-菌体排列 菌落中间脐凹现象 胆汁溶菌试验
③ 菌落中等大小、湿润、露滴状/灰白 色、无溶血圈
常用加温后血平皿-巧克力平皿 培养时需 5%-10% CO2 环境 涂片、观察 细菌形态 生化反应 单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麦芽糖
奈瑟菌属
脑膜炎? 淋球菌?
根据标本来源 确定菌种
细菌形态、生化反应为鉴定要点!
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
食物中 毒患者 呕吐物 粪便 剩余食物 肉汤培 养基培 养后取 滤液注 入幼猫 的腹腔
分 离 培 养 和 鉴 定 呕吐 腹泻 体温 升高 死亡 现象
二、血清学试验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试验
(antistreptolysin O test, ASO test) 正常抗体效价< 250 单位 抗体效价>400 单位 阳性! 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如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形态
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 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革兰染色阴性
染色
6
脑膜炎奈氏菌 脑膜炎球菌 (油镜)
7
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2.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较高:最常用的是巧克力(色) 培养基 (2)气体:专性需氧,初次分离时须补 充5%~10% CO2 (3)菌落特征:露滴状菌落 (4)产生自溶酶:及时送检 及时移种 巧 克 力 色 培 养 基 中 露 滴 状 菌 落 × 100 8
脓液、尿液-直接接种 脑脊液-离心取沉淀
增菌培养1-7天
血琼脂平皿 37℃孵育48-72h
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
☆ 涂片:观察细菌形态、染色性
G+ 菌
G+ 球形 排列不规则-葡萄球菌
G+ 球形 链状排列-链球菌
G+矛头状 双球菌-肺炎球菌
G-菌
G- 肾形双球菌-奈瑟菌属
中性粒细胞
菌体 根据标本来源,可区分脑 膜炎球菌及淋球菌,特别 注意观察吞噬细胞内有无 吞噬现象!
13
脑膜炎奈氏菌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败 血 症
普通型
少数
穿过血脑屏障
暴发型
脑 膜 鼻 炎 飞沫 咽 球 部 菌
多数
慢性败血型
鼻咽炎或带菌状态
14
脑膜炎奈氏菌 (三)免疫性 以体液免疫为主 患病、带菌状态 免 疫 接 种
群特异性荚膜多糖抗体 补体 型特异性外膜蛋白抗体
杀伤
交叉抗原
15
脑膜炎奈氏菌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三节 奈瑟菌属
脑膜炎球菌
主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线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
淋球菌
3
奈瑟菌属(Neisseria)
1、G– 双球菌
共 性
2、有菌毛,无鞭毛和芽胞
3、氧化酶(+),触酶(+)
4、除淋病奈氏菌寄居于泌尿生殖道 粘膜外,其它均位于鼻咽腔粘膜
4
奈瑟菌属(Neisseria)
菌落特征 灰白色
球菌
相似
生化反应 葡萄糖+
18
淋病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抗原构造
1
菌毛蛋白抗原 脂多糖抗原 外膜蛋白抗原
19
2
3
淋病奈氏菌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菌毛 外膜蛋白 脂多糖 粘附人类尿道粘膜
PⅠ破坏中性粒细胞膜 PⅡ细胞间的粘附作用 PⅢ抑制杀菌抗体活性
形成炎症反应
IgA1蛋白酶
破坏粘膜表面特异性Ig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