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蛙崇拜文化
独具魅力的壮族蚂[虫另]节
蚂蜗 舞是壮 族 蚂蜗 节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分 为 取 仙 水 , 跳 蚂 蜗 舞 、 皮 数 辨 、 蚂 蜗 …世 舞 、 拜 铜 鼓 舞 、 毛 人 舞 、 耙 犁 田 舞 、 纺 纱 织 布 舞 、 邪 灭 瘟 舞 等 。 蚂 蜗 舞 是 壮 族 人 民 以 蚂 蝴 拟 人 的 业 生 产 程 序 为 舞 蹈 语 言 , 表 达 当 地 群 众 在 种 植 水 稻 的 产 生 活 中 , 祭 祀 蚂 蝇 , 祈 求 风调 雨顺 、 谷丰 登 、人 吝兴 旺 的情 景 。 以火 峨县 纳洞 村 为代 表 的壮族 蚂蜗 瓣被 列 为 自治 级 非 物 质 丈化 遗 产 ,壮 族 蚂 蜗 节 2006年 被 列 入 围 家 级 jE物 质 艾化 遗 产 名录 、 全 围 m 点 推 介 ‘1 庆 项 目。
涂 炭 。 龙 王 宝 应 征 带 领 兵 1 ,潜 入 红 水 河 穿敌 方 船 底 , 敌 方 官 兵 沉 入 河 中 。立 下 大功 的龙 下 被 封 为 驸 码 ,却 在 . j公主 成 婚 前 ,因褪 下 的 “蚂蜗 皮 ”被 烧 毁 而 随 之 死 去 。 人 们 为 纪 念 龙 王 宝 对 壮 乡 的功 德 , 因此 定 下 “蚂蜗 节 ” 。
壮 族 蚂 蜗 也 叫青 蛙 节 。壮 族 传 说 认 为 , 掌 管 风 雨 的 是 青 蛙 女 神 ,并 把 青 蛙 称 为 “蚂 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 年 , 从 大 年 仞 一 起 至 二 月 初 二 , 』 ‘ 北 部 红 水 河 流 域 的 天 峨 、 东 、 南 丹 等 县 的壮 族 村 寨 部 举 行 隆 运 的 蚂 蜗 节 活 动 ,通 过 祭 祀 蚂蜗 ,祈 求 年 年 风 调 雨 顺 , 岁 岁 五 谷 中 餐 , 季 人 畜 兴 旺 。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作者:盘媛黄佳雪来源:《大学教育》2016年第11期[摘要]少数民族聚居的南方创造出的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南方地区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独特的蛙神话和蛙崇拜显得尤为突出。
可以通过实地考研、采访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蛙崇拜其背后实质是人们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远古时代怀揣着敬畏与好奇对难以捉摸的外界进行探索,并从实用主义出发而产生的信仰。
[关键词]蛙神话;蛙崇拜;壮族;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 I1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57-03古人对动物崇拜的原因很多,其中往往因为这些动物的强壮、凶猛、体形硕大、有超人之处,才被人们崇拜,如虎、狮、熊、大象、鹰、蛇、马等,都受到世界各地古人们的崇拜。
[1]但在多种多样的动物崇拜中,有一种生灵有别于以上动物。
它体型瘦小,也没有尖牙和利爪,在现代人眼中这个动物有些微不足道甚至生命比较脆弱,但在古代却存在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甚至动物崇拜——它就是青蛙。
那么蛙崇拜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何在呢?我们将选取蛙神话和蛙崇拜资料事实最为丰富的壮族为主线,对蛙崇拜特点及共性进行探讨。
一、蛙崇拜成因概观翻阅《中国民间故事集》,以地区为主要线索归结后不难发现,蛙神话和蛙崇拜盛行的地区以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为主,而这些地区中又以南方地区如广西、福建、云南等地最多。
结合我国青蛙的主要分布及其生长环境可以看出,青蛙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正是蛙神话和蛙崇拜较为流行的区域。
南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人们不会总为干旱发愁,但是某些年份出现降水不足直接导致的收成减少问题也依旧困扰着人们。
然而在古代,那个对自然认知水平还极其有限的时代,“自然界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最能激起人的依赖感的现象中的变化,乃是使人觉得自然是一个有人性的、有意志的实体而虔诚地加以崇拜的主要原因”。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的在生产生活中通过生活的经验和与自然的接触开始寻找与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很大一部分只是先民们仅凭直观经验进行推测的,“那种与他们生活攸关的,人们每日均要接触的动物、植物和自然便成了他们拿来与异己的自然抗争的武器”。
壮乡蛙纹铜鼓中的蛙崇拜文化探究
壮乡蛙纹铜鼓中的蛙崇拜文化探究作者:陆娇娇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2期【摘要】壮乡广西是蛙纹铜鼓出土量最多的地区,其鼓面精美华贵的蛙立雕,寓意深刻,暗含着壮族人民深厚的蛙崇拜文化。
笔者为广西土生土长的壮族人,通过亲身的所见所闻、走访调查及文献查阅来探究蛙纹铜鼓中的壮族蛙崇拜文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蛙纹铜鼓的概述,透过直观的蛙纹铜鼓外形探寻壮族蛙崇拜的历史溯源,探究蛙崇拜文化的表现形态与特征。
【关键词】壮族;蛙纹铜鼓;蛙崇拜文化【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一、壮乡蛙纹铜鼓概述据考古发现,从春秋战国以来,铜鼓便出现在我国南方诸多的少数民族中。
就全国分布情况来看,岭南是我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约占我国铜鼓发现量的50%,其铜鼓极具特色,做工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而在众多铜鼓类别中,蛙纹铜鼓是岭南地区出现最多的铜鼓类型之一。
鼓面铸有立体的青蛙形象,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其中以壮乡广西蛙纹铜鼓最为典型。
(一)壮乡蛙纹铜鼓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中原青铜器技术传入岭南地区,当时的壮族先民——瓯骆越人随即也掌握了青铜器技术。
因青铜文化的影响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壮族先民以稻作为主而产生的蛙崇拜文化逐渐应用于各类青铜器中。
壮族作为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将蛙文化与器乐相结合,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蛙纹铜鼓。
(二)壮乡蛙纹铜鼓的形态蛙纹铜鼓最显著的特征是青蛙纹立体雕像立于铜鼓的边缘,“蛙”成为最有趣的视觉焦点。
在壮乡铜鼓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唯有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以蛙立体雕像为特征,这代表着壮族先民对蛙崇拜的虔诚心态。
北流型铜鼓是壮族最早的蛙纹铜鼓,其鼓面特征一般装饰有四只蛙(少数六只或八只),形态比较笨拙,排列形式分为三种,或逆时针或顺时针,或一顺一逆。
另一种装饰的蛙形态为累蹲蛙,即为大蛙背着幼蛙,蛙身以薄皮弯成。
灵山型铜鼓鼓面蛙的装饰多为三只单蛙与三累蛙间隔排列。
蛙的特征为三足,后足合为一足,代表着男性的生殖器官,代表着青蛙旺盛的繁殖能力,寓意着部落多子多孙的繁盛景象。
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大全
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大全古壮人也不例外,他们依照自巳的目的和愿望去幻想,给青蛙赋以种种非他们本身实际所有的力量和功绩,表现了对青蛙的极大崇拜。
这在今天流传着的许多民间传说中可见—斑。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希望你喜欢。
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目前,在右江地区尤其是东兰、凤山流传的《蚂拐歌》就是个明显的证据。
《蚂拐歌》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个通情达理的人,名叫东灵,他的妈妈病死了,当时盛行着吃人肉的习惯,东灵生怕别人来吃母亲的肉,就不让妈妈病死的消息传出去,还把母亲的尸体藏起来。
当时东灵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既悲伤又担忧。
而屋边的蚂拐却不晓得东灵的心情,在那里拼命地叫唤,噪得东灵好不难受。
于是东灵煮了三锅滚水,把蚂拐全都浇死了。
蚂拐死后,天下发生了一场酷旱,“三年不见一滴雾,九年不见一滴露,鸟造窝河床,鱼生脚爬树,”江河涸干,草木枯焦,人类濒于绝灭。
人们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就去找始祖布洛陀,布洛陀说:“蚂拐王是雷王的儿子,你们伤害了它,雷王生气,就不再给地上降雨了。
”于是,人们又依照布洛陀的吩咐,把蚂拐的尸体找回来,对它进行祭拜,把它的灵魂送上天去,用这种行动表示对雷王赔礼道歉。
这样—做,果然奏效,当即天上雷声隆隆,哗哗地下起雨来。
在这个《蚂拐歌》中,蚂拐被人们视为只可敬不可侵犯的“雷王的儿子”。
在解放前的宁明、崇左、扶绥等地区还流传有一种类似于瑶族的搬瓠龙犬传说,说青蛙曾替一个国王打退邻近部落的攻打,保卫了国王的社稷,后来国王背信弃义,用计杀害了蚂拐。
在这个传说中,蚂拐被尊为最勇敢善战的一位英雄。
“......未开化的自然人不但使自然具有人的动机、癖好和情欲,甚至把自然物看成真正的人”,在以上这些壮族青蛙传说中,青蛙被认为是与人自己一样具有意识、意志、需要、愿望和情欲,而被加以人格化。
而且,“人不仅不把自己同动物对立起来,反而在很多场合下愿意承认动物高人以登”,从上面提到的关青蛙传说中,可以看到壮人对青蛙的崇拜也达到了这种程度。
壮族稻文化中的蛙崇拜
壮族稻文化中的蛙崇拜一、左江崖画与蛙壮族先民称为骆越人,桂西南地区左江流域曾是骆越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也留下了以花山崖画为代表的艺术画廊。
与其他地区崖画相比较,花山崖画具有鲜明的特征:入眼首先是一片醒目的赭红平面投影,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在他们(古骆越人)原始宗教意识中,代表着人的灵魂或鬼魂,所以民间称为’鬼影’。
”主体形象是人身蛙形的蛙神,五指张开清晰可辨,蛙神大小各异但动作整齐有序,双臂皆弯曲上举,下肢半蹲呈骑马姿势,场面奔腾热烈,再现了骆越人群体祭祀蛙神的仪式场景,规模宏大壮阔,画面栩栩如生,雄壮神秘,撼人心魄。
在壮族传说中,蛙总是于雷神相联系,而雷神是壮族人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雨水需求的反映,崖画记录了骆越人的宗教祈雨仪式,这种直接的雷神崇拜形式直接体现了壮族人质朴的农业追求,集中展示了壮族的稻作文化,这种古老的仪式至今在壮民间沿袭传承。
二、蛙婆节在广西东兰、天峨、南丹等县的壮族民间,蚂虫另节(壮语中“蚂虫另”指青蛙)是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是壮族的一项农业祭祀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于每年的正月初一到二月二举行,又叫“蛙婆节”“蚂虫另歌会”。
虽然各地的结合自身情况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但主要程序和内容大同小异,包括找蚂虫另,孝蚂虫另,闹蚂虫另,埋蚂虫另的步骤,其中最能代表蚂虫另节祭祀意义的当属“闹蚂虫另”,壮族发挥能歌善舞的特点进行蛙舞表演:舞者头戴蛙首道具,模仿青蛙跳跃之态,仿佛在与雷神进行交流对话,舞蹈弥漫着粗犷古朴的宗教氛围。
这种独特的舞蹈形象被舞蹈家称为“蛙形舞姿”。
跳蛙舞的人在身上描绘蛙纹身,试图在外形与行动上与蛙保持一致,意在“与蛙婆接近,讨的蛙婆的欢心与保佑”。
蛙被壮民以多指年长女性的“婆”相称,充满了原始的生殖意味。
蛙婆节的产生是壮族雷神崇拜的遗留,和壮族的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壮族民间传说中,雷神是最咼天神,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他掌管天界,行云布雨,决定人间收获丰歉,也判决人间善恶。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从壮族蛙崇拜出发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少数民族聚居的南方创造出的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南方地区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独特的蛙神话和蛙崇拜显得尤为突出。
可以通过实地考研、采访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蛙崇拜其背后实质是人们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远古时代怀揣着敬畏与好奇对难以捉摸的外界进行探索,并从实用主义出发而产生的信仰。
[关键词]蛙神话;蛙崇拜;壮族;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I1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11-0057-03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盘媛黄佳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016年11月November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6-03-11[作者简介]盘媛(1993-),女,广西来宾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古人对动物崇拜的原因很多,其中往往因为这些动物的强壮、凶猛、体形硕大、有超人之处,才被人们崇拜,如虎、狮、熊、大象、鹰、蛇、马等,都受到世界各地古人们的崇拜。
[1]但在多种多样的动物崇拜中,有一种生灵有别于以上动物。
它体型瘦小,也没有尖牙和利爪,在现代人眼中这个动物有些微不足道甚至生命比较脆弱,但在古代却存在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甚至动物崇拜———它就是青蛙。
那么蛙崇拜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何在呢?我们将选取蛙神话和蛙崇拜资料事实最为丰富的壮族为主线,对蛙崇拜特点及共性进行探讨。
一、蛙崇拜成因概观翻阅《中国民间故事集》,以地区为主要线索归结后不难发现,蛙神话和蛙崇拜盛行的地区以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为主,而这些地区中又以南方地区如广西、福建、云南等地最多。
结合我国青蛙的主要分布及其生长环境可以看出,青蛙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正是蛙神话和蛙崇拜较为流行的区域。
南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人们不会总为干旱发愁,但是某些年份出现降水不足直接导致的收成减少问题也依旧困扰着人们。
壮族祭祀礼仪节日——蚂拐节
壮族祭祀礼仪节日——蚂拐节蚂拐节,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
红水河沿蚂拐节,一般是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的祭祀习俗。
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蚂拐节的简介蚂拐节,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
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
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虽然,许多在人类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已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
一些奇俗却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祭祀蚂拐的习俗更是其中之一壮族人。
蚂拐节的由来在桂西的红水河畔,每到正月的蚂拐节时巴马的壮族人都沉醉在古老的蚂拐歌河喜庆的铜鼓声中。
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
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因为丧母而痛苦不堪。
他听到屋外青蛙“呱呱呱”的叫个不停,一时烦躁难耐,就用热水把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从此,青蛙不叫了,天再也不下雨了。
人间便开始大祸临头。
东林吓坏了,去求神祖布洛陀河神母妹洛甲,得到神训应向青蛙女神赔礼道歉。
于是东林赶紧在大年初一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
以后,人间又得到青蛙女神的保佑,风调雨顺。
从此巴马东兰的壮族人年年要过蚂拐节,祭祀蚂拐。
蚂拐节的习俗每当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就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去田里找冬眠的青蛙。
据说,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运的,被誉为雷王的女婿“蚂拐郎”,成为该年蚂拐的首领。
首领要带着大家点燃烟炮,以向雷王报告人间祭蚂拐的喜讯。
人们把这只青蛙接回村,放入花轿中。
由初一到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向每家每户贺喜;晚上,则抬到蚂拐亭下,人们跳蚂拐舞和唱蚂拐歌,以示为蚂拐守灵。
守灵、游村的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拐节便进入高潮。
这天,人们选择吉时,抬着花轿到青蛙下葬的地方,打开去年葬蛙的宝棺,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今年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名,同声欢呼。
关于壮族敬蛙节的传说
关于壮族敬蛙节的传说敬蛙节,是中国壮族传统风俗节日。
在广西东兰、巴马、天峨、凤山一带的壮族人民,在每年春节期间,即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举行节日活动,一直延续一个月。
那么你知道关于壮族敬蛙节的传说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壮族敬蛙节的传说,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壮族敬蛙节的传说传说一:从前,壮家有个孝子东林,母亲去世后,他用棺木装殓守棂,窗外蚂蛎(当地青蛙的俗称)的叫声,使悲伤的东林更加心烦,一气之下,他用开水浇死了蚂蛎,谁知惹了大祸。
从此,大地断蛙声,太阳红似火,天旱得大地龟裂。
后经祖先托梦,方知蚂蛎不是凡间之物,而是天上雷婆的女儿,她一叫,天才降甘露,必须给她赔罪,请蚂蛎回村过年。
所以后来就形成了“敬蛙节”。
传说二:相传青蛙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
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洒下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孝妣。
并且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就举行敬蛙活动。
吉祥物:青蛙图腾壮乡都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把青蛙视作吉祥物。
这是因为青蛙捕食害虫,保护庄稼,同时与壮族自远祖以来,就以农为业有密切关系。
这与古代壮族先民,在鼓面上铸造青蛙模型一样,是崇敬青蛙的表示。
古代壮族的某些部族,以青蛙为图腾加以顶礼膜拜,故有后世“敬蛙节”的遗俗。
直到现在,青蛙的艺术形象,普遍出现于广西壮族的绘画、雕塑、纹身、绣织、舞蹈、民谣和神话传说之中,著名的花山崖画中的主体形象,也是青蛙。
画中的许多场面,描绘了远古社会酋长、巫师装扮成青蛙图腾的祭祀活动。
在以稻作为主的壮乡,风调雨顺是水稻丰收的关键。
“蛙声哑,禾苗枯”“青蛙呱呱叫,大雨就要到”。
壮族先民根据季节气侯变化的体验,认为天上的雷与地上的青蛙,会给农田带来充沛的雨水,带来丰收的希望。
故此,青蛙又是壮族的农业保护神。
广西壮族图腾神话中的蛙图腾崇拜意识及其价值分析
第29卷第1期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Vol.29No.12018年2月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Feb.2018广西壮族图腾神话中的蛙图腾崇拜意识及其价值分析韦梦琦(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蛙图腾作为广西壮族一种原始文化现象,是广西壮族文化心理的重要标志,是广西壮族的民族之魂。
通过对广西壮族蛙图腾神话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到广西壮族先民对蛙的崇拜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蛙图腾神话,是壮族族群文化发展的“印记”和“影子”。
关键词:广西壮族;蛙图腾;崇拜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1.014[中图分类号]K8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1原0067-06收稿日期:2018-02-08作者简介:韦梦琦,女,广西社会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最早见于英国人类学家龙格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中,意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图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如埃及、希腊、以色列、日本、中国及阿拉伯地区等。
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包括动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现象,其中以动植物为主,动物又占绝大多数。
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原始人不仅认为他们同某种动物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可能的,而且常常从这种动物引出自己的家谱,并把自己一些不太丰富的文化成就归于它。
”[1]广西壮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极具魅力的民族图腾文化,尤其是以对蟾蜍、青蛙崇拜为主要内容的蛙文化。
蛙并不是壮族图腾的唯一,还有太阳、鸟、乌龟等其他图腾,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存于壮族民间文化中的众多蛙图腾痕迹,足以证明蛙是壮族图腾中最重要的一种。
崇拜是人们对崇拜物产生了信仰的感情,当某种动物或植物被确定为崇拜物后,随着崇拜程度的加强,人们就会对崇拜物产生极大的盲目性,以自己的情感去歌颂她、神化她,希望从崇拜物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庇佑。
壮族舞蹈中的蛙文化研究——以蚂拐舞为例
意 义 ,能 够 为 未来 的研 究 提供 理 论 。该 研 究 课 题 还具 有 蚂 拐 节 。在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 ,每 到正 月 里 就会 举 行 盛 大 定 的实 践 意 义 ,通 过对 蛙 文 化 的 研究 说 明壮 族舞 蹈 的 的蚂 拐节 ,上 演盛 大 的 蚂 拐舞 。随着 时光 流 逝 , 中华 民 文化 特 质 ,对 壮 族 舞 蹈 的编 排 与 创 作具 有 一 定 的帮 助 。
的蛙 文化就起源 于古老 的图腾 ,经过千年 的洗礼 ,依 然存 在于壮族人们 的生活 中。其 中最为典型 的就 是壮族特 有 的蚂拐舞。本文 以蚂拐舞 为例,说明青蛙文化在壮族舞蹈 中的体现。
【 关键词 】 蛙文化;壮族舞蹈;蚂拐舞
中图分类号 :J 7 2 2 .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1 0 — 0 1 3 9 — 0 2
舞究
壮 族 舞 蹈 中的 蛙 文化 研 究
陈尚文
( 湖北科技音 乐学院
【 摘
以蚂拐舞为例
湖北 成宁 4 3 7 0 0 0)
要】 我 国少 数 民族都具 有 自 身 的民族文化 ,有 一些 民族还 拥有 自 身 的图腾 文化 ,以壮族 为例 ,该 民族
在 壮族 文 化 中具有 特殊 的地 位 。 的发 展 历 史 ,不 得 不 提到 蚂 拐 节 。关 于 蚂 拐节 的来 历 , 蛙 文 化 是 壮族 文 化 中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对 蛙 文 化 的 民 间众 说 纷 纭 。总 体可 以概 括 为 ,一 只青 蛙 摇 身 一变 成 研 究 具 有 一定 的意 义 ,体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第 一 ,研 为 了一 个披 着 青 蛙 皮 的英 俊 男 子 ,也 就是 人 们 所说 的蛙 究 蛙 文化 能够 说 明 该 民族 的文 化特 质 ,对该 民族 的历 史 神 ,蛙 神 十分 乐 于 助人 ,来 到人 间之 后 ,为 人们 带来 了
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崇拜与广西壮族文化浅谈
壮族文化 壮族不同图腾所代表的意义各是什么
壮族文化壮族不同图腾所代表的意义各是什么>1、蛙:壮族民间传说,青蛙是天神雷王的儿女,雷王派它们下到人间帮助呼唤雨水。
雷王在天上听到青蛙的鸣叫,就播降雨水。
壮族每年春节都有祭蛙神的活动,拜贺新年,唱颂青蛙呼唤雨水的功德,祈求风调雨顺,稻作丰收。
2、水牛:勤劳、奉献的象征。
壮族有“牛魂节”,过去,部分壮族地区忌讳宰牛、吃牛肉。
牛是壮族民间信仰和崇拜的动物。
壮族是一个世代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耕民族,牛是重要的耕畜,人们对耕牛有着深切的情感。
每年春节举行舞“春牛”,农历四月初八过牛魂节,祈求六畜兴旺,农业丰收,生活富裕。
3、鹭鸟:吉祥物,有通天的本领,又是稻谷丰收的象征。
在壮族民间的《麽经》中,鹭鸟是布洛陀造成的一种动物,也是壮族先民崇拜的一种吉祥之鸟。
在壮族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鼓上,铸有许多翔鹭绕太阳纹飞翔货翔鹭衔鱼的图案,是壮族先民崇拜鸟图腾的反映。
因壮族地区多鹭鸟,常聚集在稻田里觅食,史书中称之为“鸟田”。
4、鹅:在壮族人的观念里,鹅是一种吉祥之灵物,可度送祖先之魂到故地。
在《麽经布洛陀》中,鹅是一种神造的灵物,来源于壮族地区对天鹅的崇拜。
人们希望通过对天鹅的崇拜,获得象天鹅一样的灵性,在蓝天下展翅翱翔,跨越时空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因此,在壮族人的观念里,鹅是一种吉祥之灵物,可度送祖先之魂到故地。
至今在敢壮山附近还保留有鹅村的地名,是壮族鹅崇拜的遗存。
5、图额:水界之神。
保护水源,司掌江河涨落和水中一切生物。
图额是壮族及先民崇拜的水神。
根据《布洛陀诗经》的记述及壮族民间传说,“图额”是水界之神,保护水源,司管江河之水的涨落及水中鱼类;在歌圩节之夜,“图额”还会变成姑娘或小伙子与人们对歌、同欢共乐。
6、虎:虎、图额、雷王,布洛陀本是兄弟。
虎为山神的象征。
司掌山林一切生灵。
在《麽经布洛陀》和壮族民间传说中,布洛陀、雷王、老虎和图额本是四兄弟。
为了管好天下,他们进行了分工,各司其责:雷王管天上的雨水,图额管理水域的鱼虾,布洛陀管理人间,老虎则管理山林里的鸟兽。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_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收稿日期]2005-09-07[作者简介]汤春华(1980—),女,湖南邵阳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民俗研究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汤春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族群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族群认同。
不同族群的图腾信仰常常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因为图腾信仰构成了族群整体性的纪念活动。
文章以广西壮族族群中对蛙图腾的崇拜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说明图腾信仰和族群认同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图腾信仰强化了族群成员的认同功能,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关键词]图腾信仰;蛙;族群认同[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06)01-0123-03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2006年第1期第8卷(总第35期)No.1,2006GeneralNo.35,Vol.8近年来,国内关于族群的概念有许多争论,但基本的观点倾向于族群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
根据哈佛大学的N・格拉泽和D・P・莫尼汉的族群定义:族群是指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制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制就是这一群体具有宗教的、语言的、习俗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共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1]。
这个定义从族群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定义族群。
本文试以广西壮族地区的蛙图腾信仰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探讨图腾信仰对族群认同的影响。
在族群的形成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对本族群的来源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过本族群自以为的很深刻的探讨。
“他们首先着眼于自己最接近的,或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从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血缘关系,或其它的厉害关系,这便产生了图腾。
”[2]如我国广西壮族族群中,就广泛流传着对蛙的图腾信仰,这种信仰作为族群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广为流传,并反映着这一群体的族群认同。
谈壮族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
谈壮族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袁晋[摘要]蛙纹在壮族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具有形象原始、风格古朴、粗犷而富有张力的艺术特征,活跃在壮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蛙纹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间艺术在壮族地区广泛流行。
壮族先民对青蛙顶礼膜拜,敬奉祭祀,随之产生了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各类仪式活动,并历代沿袭下来。
蛙纹作为壮族民间信仰的一种外化形态,它与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紧密相关。
[关键词]壮族;蛙纹;分类;艺术特征;文化意蕴作者简介:袁晋,女,广西艺术创作中心书记。
①李溱:《论壮族蛙神崇拜》,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第63-66页。
笔者于近年完成了一个以壮族蛙纹为主题元素的酒店室内软装饰设计。
在设计之初,为探究如何使壮族蛙纹在保留原有形制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做到生活化、艺术化,笔者首先对壮族蛙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为后期设计中探索蛙纹文化意蕴和艺术审美的有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壮族蛙纹的艺术特征(一)铜鼓上的蛙纹铜鼓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长达两千多年的一种青铜礼乐器,经历了起源、成熟、鼎盛、衰落几个发展阶段。
铜鼓的类型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的铜鼓风格迥异,反映了铜鼓铸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铜鼓功能和艺术风尚的变化。
约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7世纪,即东汉至唐代,是铜鼓的鼎盛发展时期,各类新型铜鼓异军突起。
生活在广西浔江流域的僚人铸造了鼓面有各种立体装饰且纹饰高度图案化的冷水冲型铜鼓;与此同时,生活在广东、广西交界云开大山区及其周围的俚人,创造了体形硕大、几何花纹丰富多彩的北流型、灵山型铜鼓。
这一时期的铜鼓争奇斗艳,崇尚魁伟的体形和神秘的纹饰,最典型的装饰物就是鼓面边缘的青蛙塑像。
它们有的为单蛙塑像,有的是两只或三只蛙累叠在一起。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乐器门》曰:“广西土中铜鼓,耕者屡得之,其制正圆,曲其腰,状若烘篮,又类宣座,面有五蟾分踞其上,蟾皆累蹲,一大一小相负也。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有云:“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似鼓。
壮族的蛙崇拜文化
壮族的蛙崇拜文化摘要:蛙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壮族先民对于蛙与自身关系的探讨和信仰。
本文通过分析壮族蛙崇拜的现象来探讨壮族蛙崇拜所蕴涵的文化本质。
关键词:壮族;蛙崇拜;文化壮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稻作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其中以青蛙崇拜为内容的蛙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至今仍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壮族蛙崇拜的起源壮族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对蛙的崇拜。
壮族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历史的传承一般是由口头文学来完成。
因此,我们可以从壮族的口头文学中来了解壮族崇拜青蛙的起源问题。
流传在广西东兰、巴马、凤山等壮族地区的《蚂虫另歌》(蚂虫另即青蛙)唱到:“天下树有根,地上水有源。
说其孝蚂虫另,更是有来源。
说来根底长,数来源流远。
说到布洛陀,数到姆六甲。
才对它的根,才中它的源。
” 歌谣中提到的布洛陀、姆六甲都是传说中壮族的祖先。
布洛陀、姆六甲的出现,表明壮族的蛙崇拜可上溯到远古社会时代。
“鉴于它最终归之于姆六甲,而姆六甲又是壮族社会中的女性始祖,‘姆’为壮族对妇女的统称。
因此,具体地说,壮族的蛙崇拜,当不晚于母系氏族社会。
”二、壮族蛙崇拜的现象从考古发掘、历史文献以及民俗学资料来看,壮族先民在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中都存在过或保留着蛙崇拜的遗风。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壮族的蛙崇拜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程度的变迁,但与青蛙有关的神话传说、节日习俗以及民间艺术等至今仍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
(一)神话传说中的蛙崇拜。
在壮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蛙与本民族息息相关的神话传说和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歌谣。
有些是关于蛙与生育神、祖先的创世神话;有些是关于蛙与上古习俗的传说;有些是关于蛙人婚媾的神话故事;有些是关于蛙与丰饶崇拜关系的歌谣和神话传说等。
在这些传说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当是那些通过蛙人婚媾形式来表现青蛙生殖力的。
广西隆林壮族地区流传着《青蛙仙子》的传说:作为人类代表的老三一家,正面临着绝种的严峻情况。
浅析壮族蛙图腾——蛙图腾在壮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壮族蛙图腾——蛙图腾在壮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张淼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内容提要]蛙图腾作为壮族人民诸多图腾崇拜之一,凝聚着该民族的民族性、代表性、象征性和典型性的特点。
笔者经过大量对有关壮族民俗文化、自然风貌以及蛙图腾崇拜等文字资料及影像资料的阅读和查索,试图探讨这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对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该民族舞蹈的影响。
[关键词]蛙(蚂拐)/图腾崇拜/蚂拐舞/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J7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2)04-0338-3引言蛙图腾崇拜是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泛流传的诸多动物崇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壮族人民不仅视蛙为本民族唯一的图腾崇拜,还有蛇图腾、鸟图腾、蛋图腾、树图腾、花图腾、葫芦图腾、雷图腾和火图腾等等。
但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天体抑或无生物的图腾崇拜,都是壮民们为了祈福、庇佑的图腾崇拜对象。
本文仅以蛙图腾为例,浅析蛙图腾在壮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壮族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渗透。
一、图腾崇拜的由来图腾(英文为totem)是北美阿尔戈坤恩人(Algonquian)的奥吉布瓦(Ojibwas)部族方言“奥图特曼”(ototeman)的译音,意为“他的亲族”。
[2]也有学者译为“兄妹亲属关系”。
普列汉诺夫指出:“原始人不仅认为他们同某种动物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可能的,而且常常从这种动物引出自己的家谱,并把自己一些不太丰富的文化成就归于它。
”生活于原始社会的人类曾对图腾的产生有过以下三种认识:1、图腾是自己的血缘亲属,他们用“父亲”、“祖父母”等亲属成为称呼图腾,并以图腾名称作为群体名称;2、图腾是群体的祖先,以为群体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的,如藏族人民的传说里认为他们是猕猴和女妖所生的后代;3、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这是在人类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后,了解到人与兽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不再认为图腾能生人,但图腾祖先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于是产生了图腾保护神的观念,如壮族人民认为青蛙是本民族繁衍子孙、农耕生产的保护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南部地区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有一个猎人上山打猎 中途遇雨 雷电交加 猎人被迫躲在一
棵大树之下 周围的大树给雷打了 唯独这棵树安然无恙 猎人仔细观察 发现树根洞内有一只大蟾
蜍 每当打雷 蟾蜍就张口鸣叫 口气不断上升天空中 猎人得出结论 雷公之所以不敢打 Nhomakorabea棵树 是
92
因为有蟾蜍的缘故 在壮人的心目的中 它有无穷的力量 是一位保护神 这正是图腾崇拜心理的折 光
第三阶段游青蛙 也称蚂 拜年 人们抬着青蛙游村串户 到各家去祝贺新年 每家都要向报喜 的人们赠送米 钱 有些还送粽子 彩色鸡蛋 这些东西被认为是吉祥的东西 谓之 福寿品 要全 村人共食 据说有延年益寿 祛病强身的功能 男女青年为青蛙守灵 通宵达旦地唱山歌
第四阶段葬青蛙 这是蚂 节的高潮 当天清早主祭人在歌场旁边竖起一根长的竹蒿 上扎红 蓝 白三色长幡 下支高架 悬吊铜鼓 不停地敲打 大家抬着青蛙的灵柩 唱着 蚂 歌 绕着田
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与周秦时期的西瓯 骆越 汉唐时期的僚 俚 乌浒 宋以后的僮人等有着
密切的渊源关系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颇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其中以对蟾蜍
青蛙的崇拜为内容的蛙文化 内涵丰富 源远流长 直到今天 蛙文化还渗透于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
面
一
壮族原初民族对蛙的崇拜经历了一个由蟾蜍到青蛙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精神文化内容的转变反映了
的过程中 还穿插着各种杂耍与群众性游戏 场面热闹非凡 过去单纯的图腾祭祀仪式已经演化成名符
其实的群众自我娱乐 自我审美活动
壮族对蛙的崇拜还表现在利用蛙骨进行占卜 壮人相信蛙尸骨具有一定神性 能通鬼神 知人间吉
凶 当然也能预卜农业丰歉 因此 蚂 节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蛙卜 葬蛙前夕 要把头年的蛙尸
骨挖出来 如果蛙骨呈黄色 则象征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如果蛙骨黑色或灰色 则说明今年雨水不
像不过是当时人们敬奉民族神 蛙神的遗迹 所有这些岩壁画 都是壮族先民的古代文化遗产 具有
很高的历史考古 文化艺术价值
图腾作为一种原始宗教 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 因此图腾的一切属性与特征 也是人所赋予它的
正如费尔巴哈所指出的 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 正就是人的本质 [11] 蚂 节 从传说中的布洛
陀时代产生发展到今天 它所保留的歌舞仪式与其说是娱神的 不如说是娱人的 并且随着人类控制自
化创造 毕竟艺术与宗教是同一母体的婴儿
蚂 舞也是青蛙崇拜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它在过去的壮族人中几乎人人会跳 是一种集体性的舞
蹈 除了表演祭拜蛙婆 敬拜铜鼓以及蛙婆领兵征战等祭祀的场面 如 皮鼓舞
蚂 出世舞
长板敬蚂 外 还表演蚂 拳 蚂 棍等武术 而表现农事与日常生活则是蚂 舞的另一个重要内
容 有 耙田舞
然力和自然现象能力的加强 娱人的成份越来越多 如 蚂 歌 除了赞颂蚂 的丰功伟绩外 其他
绝大部分是希冀人间的丰收与平安 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感情的需要 蚂 歌会上 除了开头唱几句
蚂 的功劳 更多的是青年男女通宵达旦唱情歌 中老年人则唱历史故事 人物或日常生活 而仪式的
主角 青蛙却被完全撇在了一边 蚂 歌会完全是壮民间的自娱的一种群体艺术活动 一种天才的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 第6期
壮族的蛙崇拜文化
李岚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旅游学院98级研究生
摘 要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且内容丰富 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壮族 蛙崇拜 文化生活
壮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稻作民族 主要分布在今广西以及云南 广东 贵州等省区 它是由古
三
蛙崇拜文化做为壮族人民的精神文化 不仅包括了神话传说 节日庆典 还表现在音乐 舞蹈 美 术等艺术形式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虔诚而热烈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中 青蛙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 说是无处不在
青蛙是壮族的图腾 是本民族的象征 在蚂 节的祭祀仪式上 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 就蛙图腾柱 的存在 蚂 节时总是在祭坛旁边树立一根直高数丈的竹竿 竹竿顶端留有少许竹叶 上面悬着一只牛 头 系着布幡 布幡染有五色 或画上图像 这其实是图腾柱的遗俗 祭祀活动都在幡的周围进行 祭 坛的周围还有许多小旗 旗上有的画着青蛙的图像 有的则是家族或个人图腾的画像 葬青蛙时 这些 蛙幡蛙旗都焚烧掉
93
地转一圈 然后抬到青蛙坟安葬 具体将青蛙埋在何处 要依占卜确定 方法是 捉一只狗 以布蒙住 眼睛 布上绘有五谷 牲畜等形象 然后放土炮把狗惊跑 它跑到哪里嗅味 就在那里挖墓穴 在青蛙 下葬的时候 小棺材按坐东朝西的方位入土 再将花轿摆于其上 纸旗插在坟墓四周 至此 祭祀青蛙 的活动全部结束 把青蛙杀死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样青蛙才能与神沟通 才能将人民的心声与愿望传递到 天上 这种祭祀仪式被称为杀祭 接着举行传统的山歌集会 俗称 蚂 歌圩 [8]
不能 [1]可是蟾蜍却能治服蜈蚣 书中有载 蟾蜍之地精也 上应月魄而性灵异
专攻毒 拔毒
耳 [2]人们据此给蟾蜍生发出种种神奇的本领 光绪版的 宁明州志 说它能化作鹌鹑 勇于争斗 祁
露 赤雅 说蟾蜍能扑杀短狐 握其喉而食人 在壮族图腾神话里 蟾蜍则是单枪匹马 抗击侵略
的英雄 认为它能呼风唤雨 甚至能吞掉日月
壮族物质文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当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候 人们无法理解 认识 控制或改变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 在
恐惧 忧虑与希冀中产生万物有灵的观念 进而逐渐发展成图腾崇拜 图腾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 他
的亲戚 与氏族制度相始终 崇拜对象一般是与经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生活外部条件 原始社会
的壮族先民在从事渔捕 狩猎 采集经济时主要崇拜对象是对其生产 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或带来好处的
调 农业要减产 人们根据蛙卜情况 具体安排一年的农活 防止不测的灾害发生 蛙卜的同时击铜
鼓 唱铜鼓歌
四
除上述艺术与宗教仪式外 壮族对蛙的崇拜还表现在他们的丧葬礼仪中 人们把青蛙当作自己的血
缘亲属 又派生出其他的一些观念 认为人死后的亡魂要回到图腾神 蛙神那里去 来宾县的壮人葬
俗便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人死后即在山上挖土筑坟 坟地用土堆成椭圆形 并在坟前另筑两个长形土
唐代刘恂 岭表录异 中说 僖宗时 林蔼守高州 乡野牧童闻田蛤鸣 欲进捕之 蛤跃入穴 中 掘而取之 得一铜鼓 其上隆起 多做蛙龟状 岂蛤鸣乃铜鼓之精邪 著名壮族学者 历史学 家 黄现 认为 它们背上长有许多疙瘩 这些特征是蟾蜍的形态 [3]
而由蟾蜍演变为青蛙 则是壮族先民进入原始农业以后 稻作农业需要大量的雨水 农业的丰歉与 雨量有密切的关系 青蛙是靠皮肤呼吸的动物 气温湿度的变化 引起青蛙鸣高低不同 壮族先民在农 业生产过程中发现蛙的鸣叫和活动情况与晴雨有很大关系 农家无五行 水旱卜哇声 出于求雨求 晴的愿望 遂崇拜青蛙 而且青蛙是稻田的益虫 对农业生产有利 壮族的民间神话传说认为青蛙是雷 神的子女 是雷神派到人间的使者或者称 雨水的使者 祭青蛙的目的就是祈求雨水 为水稻耕作提 供前提 [4]这也反映了图腾崇拜功利性的本质 同时壮人对青蛙的崇拜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 就是希望氏 族和果实能具有青蛙那样惊人的繁殖力 而人口和果实对原始壮民族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94
青蛙图腾绘饰除铸在铜鼓上以外 在广西荔江流域崖壁画中 也有大量表现 到目前为止 民族考
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 龙州 宁明 崇左 扶绥 大新 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 发现崖壁
画84个地点 183处287个画组 画幅中有人像 兽像 物像等 多数人像在0.6米至1.5米之间 双脚下蹲 叉开 呈八字形 双手向上平举 与人头呈山字形 整个人像酷似青蛙在水中游泳的姿势 表明这些画
插秧舞
打鱼捞虾舞
纺纱织布舞
谈情说爱舞 等 这类舞蹈都
是由祭祀蛙婆的舞蹈衍变发展而来的 它们的基本步成为立式蛙的造型 而运行步伐大都采用蟹行状和
蛙跳状 行走中多走 之 字形的路线 这些舞蹈场地布置 以及舞蹈身段 很讲究对称 均衡 对比
变化 注重艺术美 具有刚健的力度 明快的节奏 粗犷的风格 使人感到有一种阳刚美 在跳蚂 舞
动物 蟾蜍就属于后者
壮族的祖先古越人居住生活的地带多为原始森林 河谷盆地 湿热多蚊蚋 蜈蚣等毒虫 人们经常
受到侵袭而无以自保 在这种情况下 给他们提供了帮助的蟾蜍自然就成了最初的图腾崇拜中的一种
对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它是根据壮民族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命需求而产生的
首先 蟾蜍身上有毒腺 有很强的自卫能力和攻击力量 峤岭多蜈蚣 动长二 三尺 螯人求死
蚂 节祭祀青蛙有两个目的 一是祈求雨水 以望农业丰收 壮族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蚂 歌这样唱 道
大年初一敲铜鼓 请来蚂 过新年 请它坐上大花轿 全村男女庆丰年 游村串户三十日 欢乐庆祝三十天 又请千人来送葬 又请万人来对歌 从此年年降喜雨 从此日日雨绵绵 人畜安宁五谷丰 欢乐歌舞落人间 [9] 祭祀青蛙的第二个目的 就是祈求人类自身的繁衍即生殖崇拜 在壮人中流传着蛙生人 人生蛙 人蛙成婚 妇女梦见青蛙而生子的神话传说 壮族的蚂 节 本身便是把青蛙作为一位女性来看待 所 以蚂 节又名蛙婆节 地处桂西北山区的天峨县邑 乡桥头屯西边雕有一座蛙婆像 脑后梳髻 腰系花 带 腹部微突 显然是一位孕妇 当地壮人的蛙婆节就在石像前举行 就是在平时 为求早生贵子妇女 们也经常向石像祭拜 在此 蛙婆是被当作生育神祭祀的 又如在蚂 节上第一个找到青蛙的男青年为 青蛙郎 雷神的女婿 要与蛙婆结为夫妻 这样做是出于两种需要 一是与神结婚 更便于达到求雨的 目的 二是与青蛙联姻 有助于获得较旺盛的生育能力 这一点还可以从壮族的不少铜鼓上都铸有累 蛙 即叠踞的青蛙上得到反映 铜鼓上的铸蛙少者一大一小相背负 多者三叠 四叠 这种累蛙有两种 情况 一种是青蛙交媾状 这是主要的形式 另一种是母蛙背小蛙 无论那种形式 都是青蛙富于繁衍 的象征 是人们对青蛙生育能力的颂扬 既是祈求青蛙自身多繁衍 有利于风调雨顺 促进农业丰收 同时也希望自己获得同青蛙一样的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