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科学《宇宙:6.浩瀚的宇宙》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宇宙:6.浩瀚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7af8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7.png)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宇宙的基本构成、演化过程以及天文观测技能,培养其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科学探索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宇宙的基本构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演化过程的理解,以及天文观测控区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神秘现象,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宇宙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宇宙的基本构成
介绍宇宙的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其结构和运动规律。
开展讨论活动,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未来的宇宙探索方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观教学:利用模型、动画、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宇宙知识。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未来演化趋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天文观测技能
介绍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时间选择等。
组织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自观测星空,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开展观测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观测技能水平和竞争意识。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
介绍宇宙对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如航天技术、天文学研究等。
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星系或恒星,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宇宙中的黑洞、暗物质等神秘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宇宙的演化过程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6973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f.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组成,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特征。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恒星、行星的形成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宇宙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天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恒星、行星等概念。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小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宇宙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组成,呈现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宏观现象。
3.操练(10分钟)针对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413《浩瀚的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413《浩瀚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7874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1.png)
小学科学413《浩瀚的宇宙》教案浩瀚的宇宙: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天体。
2. 学习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
3.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4. 探讨宇宙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确宇宙的概念及其包含物体。
2. 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
3.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2. 启发学生思考宇宙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2. 探究太阳系(15分钟)呈现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 他们是怎么运动的?然后,展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探究。
3. 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
帮助学生理解以下概念:- 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
- 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上运动。
- 黄昏和黎明的原因。
让学生操控地球仪,模拟自转和公转运动。
4.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15分钟)让学生观察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帮助他们理解以下概念:-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地球是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并且距离太阳较近。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5. 探讨宇宙的意义和影响(2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讨论宇宙的意义和影响,例如:- 宇宙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人类对宇宙有着怎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七、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用以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121f5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b.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恒星和星系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初步了解,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宇宙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宇宙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体的相关知识,对宇宙的概念和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恒星和星系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恒星和星系等知识。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图表、动画等元素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宇宙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宇宙知识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恒星和星系等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哪些组成部分?恒星和星系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和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浩瀚的宇宙
![浩瀚的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8b73ea4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a.png)
浩瀚的宇宙《浩瀚的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3.了解宇宙中的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
4.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宇宙的演化过程,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
难点:宇宙的形成机制和终极命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课件、图片、视频等。
2.教学实验器材:望远镜、模型等。
3.教学环境:教室需要做好宇宙主题的装饰。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宇宙的概念和组成1.引入:通过展示宇宙的壮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热情。
2.讲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宇宙是指一切存在的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的系统,宇宙主要由星系、恒星、行星、恒星系等组成。
3.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宇宙的无限广袤和神秘。
第二节:宇宙的形成和演化1.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星云假说等。
2.进行课堂讨论:如何证实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宇宙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展示模型:使用模型展示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第三节:宇宙中的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1.讲解黑洞的概念和特点:黑洞是一种密度极高的天体,引力无限强大。
2.观看视频:学生观看黑洞的形成和现象。
3.讲解星云的概念和分类: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天体,分为行星状星云、发射星云等。
第四节:宇宙的探索和探究1.引导学生提出对宇宙的疑问和问题:有生命的星球存在吗?宇宙中是否有其他智慧生命?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和可能性。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天文馆、观星活动等。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展示:通过讲解和展示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2.讨论互动:通过讨论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3.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能阐述宇宙的演化过程,理解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
2.实验评估: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否准确,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a7490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e.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同时,通过学习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这一主题充满好奇。
但同时,学生对宇宙的认识还相对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来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
2.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星空图,了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宇宙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基本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恒星或行星,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宇宙的基本知识。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ff32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8.png)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相关推荐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篇1一、复习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共同度过这难忘的40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根据我不断地提示,看谁最先猜出谜底。
(课件出示提示)(师板书:地球)地球有一个大家庭,是什么呢?(板书: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如果让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太阳系,就会看到太阳系的其他成员。
(让学生说说太阳系的其他成员: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如果让我们继续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就会来到------?(板书:银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我们的地球也只是银河系普通的一员。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银河系。
二、深入探知那么关于银河系大家想知道一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形状、组成、大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银河系的形状,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认为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现银河系不同形状的图片)师: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银河系的形状为什么有时候像是铁饼?有时候像是织布的梭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你介绍的真详细,银河系不管是像一个不断旋转地大铁饼,还是像一个织布的梭子,这都是科学家们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做出的模拟或猜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许只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银河系,才能一窥银河系的全貌。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13be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8.png)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教学设计思想: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士标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噪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
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学生活动。
教师:关于银河系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去解开银河系更多的奥秘。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冀人版(2024秋)六年级下册4.13《浩瀚的宇宙》教案
![冀人版(2024秋)六年级下册4.13《浩瀚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ee56c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4.png)
1.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课堂时间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案例分析环节,有时会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超时,影响后续教学内容的进行。
2.在教学方法上,我发现对一些宇宙概念的解释还不够生动形象,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反思,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和拓展阅读材料,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辅助材料:
-收集和整理恒星、行星、星系等宇宙现象的图片,制作成PPT,以便在课堂上直观展示。
-准备宇宙探索历程、恒星生命周期、大爆炸理论等主题的科普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知识。
-制作恒星光谱分类、行星运动规律等主题的图表,便于学生对比分析和记忆。
3.实验器材:
-准备简易望远镜,让学生观察太阳、月球等天体,增强实践体验。
-准备光谱仪等实验器材,进行恒星光谱分类的实验操作。
-准备星球模型、轨道模型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行星运动规律。
4.教室布置:
-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提高课堂互动性。
-设置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不规则星系:形状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旋涡或椭圆结构。
4.环状星系:中心有一个亮核,周围环绕着环状结构。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资源和实验操作,将抽象的宇宙概念具象化,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这样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引入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宇宙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宇宙环境对人类探索活动的挑战:分析宇宙辐射、微重力等因素对宇航员和探测设备的影响。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0bfd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a.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第六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初步认识。
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了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宇宙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主题,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理论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宇宙的清晰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宇宙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
2.宇宙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图表和视频。
2.准备宇宙相关的案例和问题。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宇宙的相关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讨。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宇宙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或研究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浩瀚的宇宙》教案
![《浩瀚的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61d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2.png)
《浩瀚的宇宙》教案【教材分析】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了解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
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再扩展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引发学生对宇宙结构和空间的想象。
银河系是比太阳系层次更高的天体系统,是由恒星和其他各种天体组成的巨大天体集团,其中包括太阳在内的上千亿颗恒星和各种类似的星云以及星际物质。
银河系以外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星系。
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银河系。
在探究环节中,通过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银河系之大。
通过制作银河系模型加深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结构,并通过观察、评价自己制作的银河系模型,提出一些对于宇宙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对河外星系的了解,认识到银河系外还有广阔的宇宙空间,体会宇宙的浩瀚及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科学探究目标1.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2.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知道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难点:动手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材料准备】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银河系的有关照片。
夏天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发现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这些星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你知道太阳系属于哪一个恒星系统吗?学生回答:银河系。
教师提问:你知道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吗?预设: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星系,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有许许多多恒星组成。
教师提问:宇宙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星系呢?宇宙有多大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宇宙。
浩瀚的宇宙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浩瀚的宇宙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cb85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7.png)
浩瀚的宇宙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科目:科学年级:六年级主题: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3. 能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4.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宇宙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 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3.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宇宙的美景。
3. 地球和宇宙的模型或图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宇宙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宇宙是什么吗?它由什么组成?”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宇宙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包括星系、星云、恒星等。
2. 讲解太阳系的概念和组成,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 讲解银河系的概念和组成,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15分钟)1. 利用地球和宇宙的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方式。
2.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带来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宇宙和地球的基本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和疑惑。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宇宙探索的成果,如人类登月、火星探测等,鼓励他们对宇宙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2. 提供一些宇宙知识的书籍或网站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宇宙还有哪些问题想要探索?”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并让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cfe0d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03.png)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概念,知道宇宙是由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组成。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的组成。
学会使用简单的天文观测工具,如望远镜,观察天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宇宙空间的认识。
运用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宇宙中的天体运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关注宇宙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的概念及其组成。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宇宙的广阔和复杂性。
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宇宙模型、星系图片、太阳系模型等。
望远镜或其他天文观测工具。
VCR、DVD等播放设备。
2. 教学场地:教室、科学实验室或户外观测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模型或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定义和组成。
学生分享他们对宇宙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基本内容:讲解宇宙的概念,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宇宙天体的特点。
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讲解行星、卫星的运动规律。
利用模拟实验或观测工具,让学生体验天体运动。
3. 实践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测实践,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学生合作完成宇宙模型制作,加深对宇宙结构的理解。
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和对宇宙的新认识。
五、同步练习1. 选择题:宇宙由哪些天体组成?太阳系中有多少颗行星?2. 填空题:宇宙是_________的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太阳系的中心是________,周围有_________颗行星。
3.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一下你通过观测望远镜看到的宇宙景象。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宇宙环境。
4. 实践报告: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宇宙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宇宙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对宇宙的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e54ef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e.png)
6.浩瀚的宇宙【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6课。
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日、地、月系统,并逐渐了解了太阳系。
本课将引发学生思考,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并扩展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引发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空间的想象。
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系,用一系列数据来说明银河系的规模,并给出了银河系的“侧视图”和“结构图”,当学生有了前面学习太阳系的空间感之后,再来认识银河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建立银河系模型,学生将根据银河系的“侧视图”,利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材料建立银河系模型;三是拓展认识河外星系。
学生通过对河外星系的了解,认识到银河系并非宇宙的边界,银河系外还有广阔的宇宙空间,体会到宇宙的浩瀚及无穷魅力。
【学情分析】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日、地、月系统,并逐渐了解了太阳系,但是对整体的宇宙系统概念相对模糊。
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描述和表达,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及模拟活动,知道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系统,认识到宇宙的运动状态是不断变化着的、膨胀着的,其组成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科学思维]用模拟的方法,能类比概括出银河系的部分基本结构和特征。
[探究实践]在制作银河系模型过程中,能够利用简单工具模拟出银河系部分基本结构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而且能够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能认识到模型建设的重要性,能意识到宇宙的运动性和变化性,增强对宇宙科学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
[难点]学生能根据已知银河系的结构作出模型,并可以对宇宙结构进行想象和描述。
【教学准备】[教师]1.班级记录表。
[学生]1.陀螺、纸片、米粒、胶水;2.学生活动手册等。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9fb3b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0.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生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是,由于宇宙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学生对于宇宙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生成和演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国际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的生成演化。
2.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准备宇宙模型和恒星演化的模型。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宇宙吗?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生成和演化。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呈现的资料,总结宇宙的组成和恒星的生成演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78587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c.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概念,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同时,他们对于宇宙这样宏大而复杂的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对宇宙的清晰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概念,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难点: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宇宙图片、图表,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宇宙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3.准备板书提纲,方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宇宙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图表,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概念,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巩固。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深入探索欲望。
九年级《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b8f6a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a.png)
3.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共同完成;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
(2)行星的运行规律;
(3)星系的分类与特点;
(4)宇宙中的神秘现象。
3.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宇宙的奥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
(1)填空题:关于宇宙起源、恒星、星系等基本概念的填空;
3.教师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天文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4.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并尝试用望远镜进行观测,将观测结果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
9.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长,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0.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教师以一段宇宙探索的视频作为引入,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人类与宇宙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了解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探索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浩瀚的宇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浩瀚的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c3e6c3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4.png)
首先,关于新课导入,我意识到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采用这种互动式导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探究欲望。
b.在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时,教师可通过动画、模型等手段,形象地展示宇宙膨胀的过程,解释宇宙背景辐射等现象。
c.在介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如嫦娥一号、火星探测器等,讲解探测器如何收集宇宙信息。
d.在教授天文观测方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浩瀚的宇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是否观察过星空,对宇宙有过好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等难点知识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采用了动画、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尽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
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展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宇宙的探索与发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也暴露出一些知识盲点。作为教师,我需要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399e13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7.png)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知道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
2. 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构成,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的概念、太阳系的构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知识。
2. 运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宇宙信息资源。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宇宙相关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的素材。
3. 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基本概念:介绍宇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
3. 学习太阳系:讲解太阳系的构成,使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4. 探索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明白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宇宙的概念、太阳系的构成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6. 同步练习:设计有关宇宙知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宇宙的起源和恒星、行星的区别。
8. 课堂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9.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宇宙的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0.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同步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手抄报,了解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拓展程度。
《同步备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同步备课: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3ba1c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0.png)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由2000~4000亿颗恒星组成,像盘子、漩涡……河外星系、形状各异,有椭圆的、漩涡状的、不规则的……直径由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板书设计
③最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纸片固定在陀螺上旋转。
3.学生制作并观察旋转的“银河系”模型。
预设:学生会发现高速旋转过程中的“银河系”比静止状态下的“银河系”更接近银河系的“侧视图”。
4.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银河系的“侧视图”,对我们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活动活动三:认识河外星系。
1.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很多,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想一想,可能有哪些河外星系呢?
2.用课件展示河外星系图片。提问:河外星系的结构是怎样的?我们的宇宙有多大?它是无边无际的吗?我们能把宇宙研究
清楚吗?
3.小结:河外星系有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等。它们形状各异,都在高速地运动着。宇宙还处于青年时期,还在不断膨胀。
教学反思
本课最主要的是活动二,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注意活动二的时间要满足学生制作银河系模型。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介绍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也更有学习的兴趣。
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下册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课题
1.6 浩瀚的宇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2、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
宙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传说他们平时位于天河的两边,到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才能鹊桥相会。
牛郎星和织女星真能一年一度相会吗?
故事中所说的天河就是我们马上要学习的银河。
银河系是什么样子的,它所在的宇宙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深入探知
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
横跨天空,这就是银河系。
关于银河系这节课我们要探究它的形状、组成和大小。
(板书)(一)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教师出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银河系形状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汇报。
师: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银河系的形状为何有时像正在旋转的铁饼?有时像织布梭子?)
教师:银河系不管像旋转的铁饼,还是织布的梭子,都是科学家在目前做出的模拟或猜想。
也许只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银河系,才能看到银河系的全貌。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我们以后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
(二)认识银河系的组成
教师: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阅读“科学在线”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1:银河系有多少颗恒星和行星?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500亿,我们来想象一下500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现在全世界大约有65亿人口,如果把一颗恒星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银河系恒星的数量将是全世界人口数量的近8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三)银河系的大小
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2:科学家用来表示星球之间的单位是什么?银河直径约为多少?问题3:从地球到银
河系中心需要几光年?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1光年约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 2.5亿圈。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也就是说光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光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
要走2000年。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 2.8万念呢。
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银河系。
教师描述:在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一条淡淡的光带横贯苍穹,那就是银河。
现在我们坐上光速飞船飞离地球,穿过太阳系,置身于茫茫宇宙中,我们从银河系的上方看下去,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我们又来到它的侧面,看过去它又像一支织布的梭子。
银河系是由500多亿颗恒星、2000多亿颗行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集团,这么庞大的
集团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四)认识宇宙
教师:银河系的庞大已经令我们震撼,但相对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
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是什么?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板书:宇宙)(课件出示问题,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①宇宙是什么②认识宇宙的大小
宇宙既然是无限空间,那么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
刚才有的同学用庞大来形容银河系,你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宇宙呢?(板书:浩瀚的)
(五)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知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呢?
生: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一部分。
生:宇宙是浩瀚的,它包含着银河系,银河系又包含着太阳系,太阳系又包含着地球。
学生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星
系,而银河系也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
学生2: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的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普通的星系,而
银河系中有上千亿颗恒星和行星,太阳系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员,而我们生存的地球只是太阳
系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讲,简直是太渺小了。
学生3: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浩瀚的宇宙包括着银河系、银河系包括着太阳系,而太阳系包括
着地球,而我们的地球是构成浩瀚宇宙的一分子。
许许多多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和像太阳一
样的恒星构成了浩瀚的宇宙。
三、给宇宙飞船命名
教师:到茫茫的宇宙中去遨游是人类自古以来最美丽的梦想之一,现在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少年宇航局”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正在征集宇宙飞船的名字,你想不想参加?
课件出示要求
举例:谭千秋号,理由: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当灾难来临之时,他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自己的学生。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
学生互相评价,评选出“最佳命名奖”。
四、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课下我们要多查阅有关宇宙的资料,共同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