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基于宏观视角分析
【摘要】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不但是无限的,而且还是多样的,于是就出现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公共资源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公共资源配置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最优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表现。要使我国公共资源配置最优,就要理清影响我国公共资配置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从而找到合理配置我国公共资源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字】公共资源;公共资源配置
一、公共资源和资源配置的概念界定
1.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是指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自然条件、社会资源,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因而我们称之为公共资源,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主要是指公用事业领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用性的资源,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或垃圾处理等行业的特许经营等;自然资源主要指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海域、滩涂等,如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等;行政资源主要指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所形成及衍生的资源,如户外广告设置权、公交线路经营权和网吧经营权等。[1]此处对公共资源的界定,体现了公共资源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
2.资源配置
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不但是无限的,而且还是多样性的,于是就出现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这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政府经济行为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狭义的资源配置是指如何解决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2]
生产什么?(我们要用多少资源生产公共物品,如国防和公路?)
如何生产?(在公共部门内生产还是在私人部门内生产?)
为谁生产?(不同的政府项目会有益于不同的人群。)
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做出集体决策?)
资源配置考虑的是怎样让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有限的要素生产出
[1]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的若干意见[Z].闽政办[2006]175号.
[2]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尽可能多的产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偏好;在消费者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应该在消费者之间怎样交换才能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通过怎样的经济途径来实现资源的组合与生产。
广义的资源配置是要解决效率、公平、稳定三方面的内容。一个连续运转的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分配反过来决定着要素的分配,收入应该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价值判断,这是经济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经济体的正常运转不仅涉及微观领域的效率和公平,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至关重要。
二、宏观视角下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宏观视角下的公共资源配置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制度方面。不论是政府配置还是市场配置,不论是产权制度还是财政活动,公共资源配置的制度决定了公共资源配置是否能达到效率和公平的和谐状态。
1.制度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
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消费品。而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产生了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的问题。关于资源配置效率标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效率”。所谓“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是最佳的,也就是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的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MSB=MSC。[3]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这时资源配置仍不是最有效率的,还存在改进的余地,即处于帕累托改进状态。
但是,公共资源之谓“公共”,体现在其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点,所以,公共资源配置也应该考虑其社会价值的最大化-----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核心和实质,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
公共资源配置通常是采用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模式。与西方更加完善的公共资源配置制度不同的是,虽然我国已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但是我国的公共资源配置却仍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为导向,以政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秉持公共资源即为政府资源的理念去进行配置;这与国外发达国家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辅助,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配置公共资源是截然相反的。我国由政府主导的公共资源配置,其配置的随意性,不合理性,以及非科学性已严重的影响了资
[3]姜杰,马全江.公共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2.产权制度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说:“在本质上,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一个社会中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经济学中的问题,或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实质上是产权应如何界定于交换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形式的问题。”[4]在此,科斯指明了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即公共资源产权的界定及其实现形式。
公共资源产权界定从属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而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决定通过集中控制来修改“哈丁悲剧”。然而,集体行动理论并不能解决信息不足、信息不准确、获得信息的成本很高和大多数交易是要支付成本等问题。我国的全民所有制形式中,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强调行政控制和集体行动,政府通过一体化命令结构来配置公共资源,以达到其保持官僚系统的稳定和有序的目的。所以立法机关通常不具备为公共资源界定产权的意识,行政部门也决不会主动放弃手中的行政权,要求制定有关规则和政策来规范公共资源的配置。
当前我国公共资源产权制度的缺陷在产权界定、产权配置和产权保护三个方面均有表现。[5](1)公共资源产权界定制度的缺陷突出表现在未能清晰界定公共资源产权主体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经济权利。如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诸多贡献,包括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以及各种“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等,但却未能获得与这种“环境贡献”相对称的收益。(2)公共资源产权配置制度的缺陷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产权关系的配置不当,集中表现在对资源属地应拥有的开发权和收益权上。比如,西部某地是国内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区,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市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得以大规模开发,期间上缴中央、省及留存的全部财政收入合计翻了好几番,但由于上缴比例过大,导致该市大部分县为贫困县,贫困人口为全省之冠。(3)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公共资源产权保护不力,突出表现在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不力上。在这方面,土地征用随意性强,范围不断扩大,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款拖欠、克扣、截流等问题屡屡发生,使农民的利益严重受损。
3.财政活动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财政的作用十分重要。从资源配置角度进行分析,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活动则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它影响了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一,市场失灵要求政府通过财政活动进行资源配置,弥补市场缺陷。如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限长,当市场配置不能提供足够产品和劳务时,政府不得不通过财政投资、贴息等活动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
[4] [美]R·科斯,A·阿尔钦.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99.204-205
[5]常修泽.关键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J].瞭望,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