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饮酒等篇ppt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30张PPT)
主
旨第
归
四 纳 肆
章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 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5、这其中有人生的真意,想说
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饮酒》是一组 五言古诗,共20首, 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 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 避迫害。
第二章节
东晋末期,朝政日益 腐败,官场黑暗,时局动荡。 当时实行的是门阀制度,重 要官职全被士族势力垄断, 权力世袭现象很严重,平民 知识分子根本没有上升的渠 道,文人的远大抱负无处施 展。
物
境 之
第
自 然
贰
二
章
第二章节
诗歌有哪些意象? 物 采菊东篱下, 境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第二章节
作者的心境如何? 用诗中哪一个词 可以形容?
心 境 之
第
悠
然叁பைடு நூலகம்
三
章
第三章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境 悠然 闲适淡泊、 抱朴守拙
第三章节
《饮酒》的注释解释“悠然”的 含义是“闲适淡泊的样子”,请查找 工具书解释“闲适”和“淡泊”的含 义。
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作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者
桑 没 辞
( 落 赋
今 仕 家
江 宦 、
西 家 散
九 庭 文
江 。 家
) 东 ,
人,出身于 晋杰出诗人
“田园诗
、
介 绍
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
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 中的偶见,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 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 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 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菊”和“飞鸟”有何象征 意义?赏析?
死亦足。”
生态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 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 闲适、恬淡。运用景物衬托的写作手法,衬托出诗人 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形象。
思考探究: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 么?
不能。
“因采菊而见山, 境与意会,此句最有 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 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等。
赏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 析 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
可以“而无车马喧”?
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
(知识补充)“庐”字有着深刻 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飞鸟”——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①这两句借景抒情,描写了眼前景物,渲染了隐居 之所的宁静美好,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 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②这两句动静结合的手法,静的是云气,动的是飞 鸟,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写出了南山黄昏时云 气绯红、鸟结伴归巢的优美景象,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 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8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 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 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 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 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11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 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 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 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 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12
合 作 探 究
13
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 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 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 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9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 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 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19
手 法 探 究
20
手法探究
本诗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试举例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
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 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 世所称道。
2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 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 融于景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 “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 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 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 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 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 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 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11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 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 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 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 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12
合 作 探 究
13
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 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 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 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9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 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 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19
手 法 探 究
20
手法探究
本诗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试举例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
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 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 世所称道。
2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 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 融于景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 “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 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 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诗词五首——饮酒》ppt课件
9、陶渊明《饮酒》(其五) 中,通过动作描写抒写诗人沉醉于田 园美好景色、悠闲自得的心情,被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为“无 我之境”的两句:“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
十一、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选做题:搜集阅读陶渊明的诗歌。
再见
解题
《饮酒(序文)》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 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 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我家居无事且少欢笑,加之秋夜已越来越长,偶尔有好酒,便没有一晚不
喝。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干杯,瞬间又醉了。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 以自娱。于是,诗句渐渐增多,所写之辞没有加以选择,也无章法次序。姑
十、当堂检测
C 3 、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 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
二、了解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 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 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 田园。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 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古体诗
古体诗,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每句 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 仄用韵也较自由。
十一、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选做题:搜集阅读陶渊明的诗歌。
再见
解题
《饮酒(序文)》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 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 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我家居无事且少欢笑,加之秋夜已越来越长,偶尔有好酒,便没有一晚不
喝。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干杯,瞬间又醉了。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 以自娱。于是,诗句渐渐增多,所写之辞没有加以选择,也无章法次序。姑
十、当堂检测
C 3 、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 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
二、了解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 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 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 田园。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 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古体诗
古体诗,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每句 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 仄用韵也较自由。
《诗词五首——饮酒》ppt课件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探究、品味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 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这两句跟前 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 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 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品读赏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山美妙的晚景
饮酒
陶渊明
新课导入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 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 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 得之间的人生境界。
作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悠然闲适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
诵读感知
山间的
云气。 傍晚。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辨别, 不知怎样用 说明。 言语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
的真意,想要辨别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1.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一层(1~4句):叙结庐之事。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主要 文: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作品 诗:(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归园田居》《饮酒》; 《读山海经》
知识链接
古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对它予 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 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 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 不受格律的束缚。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探究、品味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 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这两句跟前 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 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 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品读赏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山美妙的晚景
饮酒
陶渊明
新课导入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 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 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 得之间的人生境界。
作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悠然闲适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
诵读感知
山间的
云气。 傍晚。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辨别, 不知怎样用 说明。 言语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
的真意,想要辨别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1.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一层(1~4句):叙结庐之事。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 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主要 文: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作品 诗:(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归园田居》《饮酒》; 《读山海经》
知识链接
古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对它予 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 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 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 不受格律的束缚。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诗歌五首:饮酒》ppt课件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 喜之情,符合诗人“悠然”的情趣。
“菊花”和“飞鸟”有什么象征意?
菊花象征着坚贞高洁的品格。 飞鸟象征自己,山林是飞鸟的归宿,田 园是陶渊明的生命和精神的归宿。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 闹。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 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 花,悠闲自得地欣赏南山的景色。山间的云气在 傍晚愈发美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 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悠然
陶渊明为什么能如此“悠然”?
陶 渊 明
陶渊明(约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 “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 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其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 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主要作品有《归园田 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等。
初读诗歌,谈感受和困惑,题目《饮酒》,文中无酒,为什么?
“真意” 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不违背 自己的真心、初心,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 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的腐败生活,决心归隐田 园、超脱俗世的人生追求。
(《乞食》)
饥寒交迫,穷困潦倒
为官经历 • 二十九岁,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三十五岁,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三十七岁,母孟氏卒, 渊明还浔阳居丧。 • 四十岁,任刘裕参军,同年辞职。 • 四十一岁,8月任彭泽令,11月辞官归隐,不再出仕。
“菊花”和“飞鸟”有什么象征意?
菊花象征着坚贞高洁的品格。 飞鸟象征自己,山林是飞鸟的归宿,田 园是陶渊明的生命和精神的归宿。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 闹。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 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 花,悠闲自得地欣赏南山的景色。山间的云气在 傍晚愈发美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 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悠然
陶渊明为什么能如此“悠然”?
陶 渊 明
陶渊明(约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 “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 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其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 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主要作品有《归园田 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等。
初读诗歌,谈感受和困惑,题目《饮酒》,文中无酒,为什么?
“真意” 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不违背 自己的真心、初心,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 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的腐败生活,决心归隐田 园、超脱俗世的人生追求。
(《乞食》)
饥寒交迫,穷困潦倒
为官经历 • 二十九岁,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三十五岁,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三十七岁,母孟氏卒, 渊明还浔阳居丧。 • 四十岁,任刘裕参军,同年辞职。 • 四十一岁,8月任彭泽令,11月辞官归隐,不再出仕。
《诗词五首——饮酒》ppt课件
•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 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 入了眼帘。
•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 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 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
自学指导三:小组合作,品读诗词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自读诗歌思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达方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修辞、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歌内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情感
诗词品读
点明归隐之所,指 喧嚣扰攘的尘世。
饮酒(其五)
代表追名逐利的官场, 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 而奔走的写照。
26 诗词五首
背景链接导入 在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不为五斗米折
腰,弃官归隐。大家知道是谁吗? 陶渊明
归隐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诗兴大发,陆 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些诗歌大多直抒胸臆,写 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
学习目标:
陶渊明
1.i见ān南ɡ h山uá。n 山气日为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 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 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自学指导二: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感知诗歌内容。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 建造房舍。结,建造、 构筑。庐,简陋的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屋。
布置作业: 必做作业:背诵并默写诗歌。 选做作业:背诵《饮酒》其二
•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 远离喧闹的尘世。
•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 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 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
自学指导三:小组合作,品读诗词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自读诗歌思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达方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修辞、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歌内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情感
诗词品读
点明归隐之所,指 喧嚣扰攘的尘世。
饮酒(其五)
代表追名逐利的官场, 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 而奔走的写照。
26 诗词五首
背景链接导入 在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不为五斗米折
腰,弃官归隐。大家知道是谁吗? 陶渊明
归隐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诗兴大发,陆 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些诗歌大多直抒胸臆,写 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
学习目标:
陶渊明
1.i见ān南ɡ h山uá。n 山气日为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 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 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自学指导二: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感知诗歌内容。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 建造房舍。结,建造、 构筑。庐,简陋的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屋。
布置作业: 必做作业:背诵并默写诗歌。 选做作业:背诵《饮酒》其二
•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 远离喧闹的尘世。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 句解: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由飞鸟归巢悟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 1 文意理解题: 解释“相与”:相伴解释“曰夕”:傍晚 2 描绘画面题: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南山,飘绕着一层 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 飞回。 3诗人情感: 通过刻画大自然的静谧美好,表现诗人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思,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 感悟自然的意趣。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与自然为伍的恬淡闲 适之情。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 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 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 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 傍晚的景色十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 却不知怎样表达。
诗词分析
首四句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 “心远”纲领全篇。 中四句 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最后两句 “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 体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句解:设问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的境界的追求及其淡 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揭开上文的悬念。诗人心情闲适,志 向高远,言语之间尽显自豪、自足之情。 1.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 理。这句诗道出了感觉(心境)与处境(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是否离开人群,只要心志高远、心情闲适,心灵足够平朴淡远, 即使身处“人境”,也可视闹市如深山幽谷。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陶饮 酒 渊
诗词五首《饮酒》课件20张PPT
深入研读总结
诗篇通过歌颂归隐后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反映诗人的恬淡情怀和高洁志趣,并以此反衬 他对世俗尘嚣和仕宦利禄的厌恶。
艺术特色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 ,语言清新自然
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 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 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最后用理语作结。
第
饮
二 十Leabharlann 课五 诗词五 其五
文年
部 编 语
酒 首 (
八
陶 渊
级
明
)
上
册
)
(
酒
饮
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渊 明
陶
壹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贰 诗文初探
理解字词、诗文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叁 深入研读
深入探究艺术特色、隐逸思想。
肆 各抒己见
用自己的话翻译、改写诗文,表达对诗文的理解。
壹
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历史背景
社会 晋朝社会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 背景 统治者荒淫奢侈,无心朝政。
文人 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 处境 动辄被无辜杀戮。
文人辈出,但惧谈政治
归隐后的 美景与生
活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你问我怎样能做到这样呢? 心远离世俗,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课件(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所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 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人境指的是什么?车马喧指的是什么?
•人境指的是喧嚣扰攘的尘世 •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 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 位、财富等。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三)
阅读《归园田居》(其三)
• 归园田居·其三 • 陶渊明 〔魏晋〕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然景物的悠闲欣 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 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当堂练笔
•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 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 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 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里边有人生的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真意”即人生理想,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 过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充 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此中有 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点明全诗主旨。表现了诗人归隐田 园后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 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 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 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 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 悠闲自得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 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人境指的是什么?车马喧指的是什么?
•人境指的是喧嚣扰攘的尘世 •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 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 位、财富等。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三)
阅读《归园田居》(其三)
• 归园田居·其三 • 陶渊明 〔魏晋〕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然景物的悠闲欣 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 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当堂练笔
•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 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 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 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里边有人生的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真意”即人生理想,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 过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充 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此中有 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点明全诗主旨。表现了诗人归隐田 园后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 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 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 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 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 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词五首——饮酒》ppt课件
饮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生平经历。 2.读懂诗意,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的感情。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 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饮酒》。
整体感知
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一层(1~4句):叙结庐之事。 第二层(5~8句):描田园之景 。 第三层(9~10句):抒隐居之情。点明主旨,作者以为隐 居生活有人生真正的意趣。
课文研读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 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饮酒(其五)
lú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iānɡ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 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照 “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 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 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 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 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读懂诗意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读懂诗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整体感知
诗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
《饮酒(序文)》 •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生平经历。 2.读懂诗意,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的感情。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 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饮酒》。
整体感知
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一层(1~4句):叙结庐之事。 第二层(5~8句):描田园之景 。 第三层(9~10句):抒隐居之情。点明主旨,作者以为隐 居生活有人生真正的意趣。
课文研读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 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饮酒(其五)
lú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iānɡ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 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照 “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 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 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 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 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读懂诗意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读懂诗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整体感知
诗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
《饮酒(序文)》 •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 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 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 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 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重点研讨
第26课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掌握鉴赏诗歌的能力; 2.研读品味,分析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意志和情趣。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因宅边曾有 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 桑(现江西九江)人。长于诗文辞赋,语 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此”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真意”可 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 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 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 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 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 活的热爱。
当堂检测 主观题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 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快的心情。
拓展延伸
菊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淡朴傲霜,气韵高洁,因此常常作 为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成为诗人们吟咏歌颂的对象。在陶 渊明诗中,共有《九日闲居》、《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饮酒》其五、其七、 《归去来兮辞》五处写到了菊花。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一句。陶渊明种菊、采菊、食菊、赏菊、叹菊、颂菊,与菊为生,开 创了物我合一的新境界。“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 列”,他以自身的人生经历,隐逸情怀,真正参悟到菊之风骨、人之傲骨,创 造了诗、菊、人浑然天成的高远境界,虽不是把菊花引入诗中作为风骨意象的 第一人,却给菊花增加了一种清新隐逸之感,高风亮节之德。
重点研讨
第26课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掌握鉴赏诗歌的能力; 2.研读品味,分析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意志和情趣。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因宅边曾有 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 桑(现江西九江)人。长于诗文辞赋,语 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此”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真意”可 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 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 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 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 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 活的热爱。
当堂检测 主观题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 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快的心情。
拓展延伸
菊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淡朴傲霜,气韵高洁,因此常常作 为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成为诗人们吟咏歌颂的对象。在陶 渊明诗中,共有《九日闲居》、《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饮酒》其五、其七、 《归去来兮辞》五处写到了菊花。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一句。陶渊明种菊、采菊、食菊、赏菊、叹菊、颂菊,与菊为生,开 创了物我合一的新境界。“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 列”,他以自身的人生经历,隐逸情怀,真正参悟到菊之风骨、人之傲骨,创 造了诗、菊、人浑然天成的高远境界,虽不是把菊花引入诗中作为风骨意象的 第一人,却给菊花增加了一种清新隐逸之感,高风亮节之德。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读诗韵
【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朗读时可按照“二三”式 来停顿,语调宜舒缓。
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 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 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 的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 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 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 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是 指什么?
“真意”是指从自然景物中领略到的自 然之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那就是人生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在污 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 住心灵的净土。
6、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什么又说"欲辨已 忘言"?
诗人归隐田园后,感受到生活的闲适、 恬淡和悠然自得,体味到生活的真谛,就不 再计较能否用语言表达出来了。
这首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 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 叙写,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 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肆
课后训练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情与景的自然融合,是文人们追求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 “_山__气__日__夕__佳__,_飞__鸟__相__与__还__ ”[《饮酒》(其五)]借山气、飞 鸟表达自己返璞归真的情趣;王湾的“_乡__书__何__处__达__?_归__雁__洛__阳____” (边《次北固山下》)借家书、大雁表达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刘禹 锡的“_____苔__痕__上__阶,绿_____草__色__入__帘”青(《陋室铭》)借绿苔、青草 表现对居室幽静环境的喜爱。 (2)(乐山中考)因一字而境界全出,陶渊明《饮酒》(其五) “_采__菊__东__篱__下__ ,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 悠然忘我的心境。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之 饮酒 课件(14张PPT)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 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 处地方僻静了。
心远 指心远离世俗,远离 官场。
哲理:一切自然的乐趣都 是由于心灵的超凡脱俗才 能感受到。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 中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 酒,悠然闲适的抬头来欣 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显示 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 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 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猜猜他是谁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 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 的世外桃源;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 泊名利,陶然于耕种; 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 生种菊、爱菊,活的像 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陶渊明
饮
陶酒
渊 明
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 元亮,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出身没落 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 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 不肯迎合权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 田园派。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 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 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 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 情。
名句赏析: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 “见”换成 “望”好不好, 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 悠然忘我的心境,而 “望” 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 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 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 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1至4句为第一层,叙结庐之事
5至8句为第二层,描田园之景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间的云气与傍晚的景色 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 儿归来。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 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 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 的联想。
《饮酒》图文并茂优秀课件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 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 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 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 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3、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 自资的隐居生活.
诗五首·饮酒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 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 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竞仕宦之途的喧嚣,看淡 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
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 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 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 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 呢 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呢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 脱俗.
诗研五首习·饮第酒 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 风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 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 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 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 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 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 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 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 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3、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 自资的隐居生活.
诗五首·饮酒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 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 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竞仕宦之途的喧嚣,看淡 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
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 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 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 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 呢 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呢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 脱俗.
诗研五首习·饮第酒 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 风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 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 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 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 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 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 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 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 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 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 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 白集》。
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 “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 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 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 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 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 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 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听读:
háo号叫
5.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 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 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 艰难。 3 用典——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2) 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 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乐观和希望。(千古名句)
小组探究:
一.诗歌可分几层? 1.虽有美味佳肴,却难以下咽。 三层: 2.尽管仕途受阻,还望得重用。 3.面对艰难世路,仍执着追求。
二、课后题一。
《饮酒》抒写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宁静 安详、闲适自得的心境;《行路难》抒发 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主旨剖析: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怀才不遇 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 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 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 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 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 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 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 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 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 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 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七、八句——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 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 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 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吸利,而最终大有作 为的人物。) 九至十四句——感叹现实的残酷、世路的 艰难。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 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 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十五、十六句——借南朝宗慤(què)之 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 念,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对未来充满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 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 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 与:结伴。还:飞回巢。
傍晚山色更加美好,飞鸟结伴归巢。
这两句诗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 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 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 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 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 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斗值 十千钱 珍贵的 菜肴
两个典故
叉路
渡过
韵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 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住杯放下筷子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了这条大川;想要 登太行,莽莽的大雪早已封山。 闲来无事,象吕尚垂钓碧溪,待东山再 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 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 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 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在人们聚居的地方筑屋居住,却没有 车马的喧嚣,即诗人身居尘世,却不 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 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 《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为名。
饮
陶 渊 明
酒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 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 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 集》。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 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 艺术魅力。
饮 酒
陶渊明
生活宁静
田园生活
心境宁静
悠然采菊
田园景色南山晚景Fra bibliotek领悟真谛
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诗人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 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例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 我合一,心和自然亲近。 又如:“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 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 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承上两句自问自答:问自己 怎么能这样?是因为“心”能 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 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 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 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在东篱下采菊,悠然间抬头望见南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 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 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 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 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 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 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 《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 首 , 是一首乐府体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 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辨识却忘了怎么用 语言表达出来。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 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 ‘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 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 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 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一种像斧的兵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忧愁) jù 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白白的) (岂)
内容上都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 合污的情感。 本诗豪放有力,属于“金刚怒目”式(鲁 迅语)的诗,而《饮酒》则显得清新自然,悠 闲恬静。
——金 · 元好问《论诗》绝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 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 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 自树立耳。
2.说明诗中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 满山”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 途艰难。 3.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 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4.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的盛宴;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与饮宴场面不协调 的举动,显示出内心苦闷抑郁; “冰塞川”、“雪满山”——再抒英雄失路的苦闷; “垂钓溪碧”、“乘舟梦日”——神游千古,以此自 慰自勉,情调极趋昂扬、明朗。 “行路难……”——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当面对压 抑、无路可走的社会时,心情又顿时由开朗变为阴沉, 从昂奋跌向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对 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 高昂乐观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