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尔加《孔子眼中的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眼中的孝
方尔加
这个孝应该是我们中国人最不陌生的道德了。尊重老人,尊老,爱老,这个道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道德,最普遍的道德。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哪个地区,不管是什么职业,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人们共同认同这个道德。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了,很早很早人们就崇尚这个道德。
这个孝在卜辞里,在最原始的文字在卜辞里,它的形状像什么呢?像一棵树。树上头枝繁叶茂,上头有枝叶,地下有根,你这个枝叶不管多少复杂,多少繁多,但是你都根源于一个根。你的生命力在根,你都来源于这个根。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祖先,最大的老,最大的祖先,当然我们是炎黄子孙,有炎帝有黄帝,炎黄子孙嘛。
所以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就最重要的道德。孔子本人是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孔子的《论语》里头,孝字出现了17次,据说北宋王朝,宋太祖他在夺取天下以后,他声称要以孝治天下。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赵普说过这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半部《论语》治天下,应该说和宋太祖说的以孝治天下是一致的。为什么呢?《论语》里出现孝字出现了17次,《论语》一共20章,这17次出现孝,其中有15次在前10章。所以他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后来到宋太宗继位以后,赵普后来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人们去翻他的匣子据说翻开一看,传说就是一部《论语》。而且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孝的道德非常重要。孔子有一个学生叫有若。有若曾经讲到了孝,那么有若讲孝,有若论孝,应该说反映的就孔子的思想。应该属于孔子思想的组成部分。他把孝摆在非常高的地位,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若说什么呢?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就是这个人在家里头,如果能够做到孝顺父母,悌爱兄长,既孝又悌,和家里人和和睦睦,特别是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在外面就不会当判臣,不会犯上。就是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因为他在家里当孝子,培养了非常好的道德,他在外头,他也会忠实履行自己臣子的职责。好好地尽心尽力,为国家做事情。
接着有若说,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为之有也。这个人平常不犯上,对上面都很尊敬,坚守自己的职责,服从上面的调遣,服从上面的命令,这样的人不会作乱。然后有若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治理国家,先抓住根本。抓住根本,就符合道,抓住根本就不会偏离道。最后有若说,孝悌仁之本欤,说你要做到仁爱,仁爱就是根本,整个国家的治理,要充满着仁爱精神,仁爱精神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孝悌就是仁爱的根本。说你抓仁爱,让人们有仁爱精神,培养人们的仁爱精神,得从根本上培养。
什么是根本呢?什么是大本呢?孝和悌。当然之中指孝,孝顺父母,悌爱兄长,主要是孝。孝悌是根本,先从这个道德来培养。我们平常老说,要对人们进行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教育,树立道德,树立这个道德,树立那个道理,树立远大的道理。树立最美好的道理,但是你说这些东西,说得大,这些大的道理,这些长远的道理,美好的道理,要通过一些具体的道理来实现。而且你培养的时候,要从一些具体的道理,来开始培养。就像我们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再做多么伟大的事业,你也得先从一些具体的事情开始。
这么美好的道理,伟大的道理,仁爱的精神,从哪个道理来具体开始培养呢?就是孝。从它来开始培养。所以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一般认为,孝只是对老人孝顺,却不会想到,孝对于个人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其实很有道理。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也正是因为是孝子在家能尽孝,在外还会尽忠。
而通过前几天的讲述,我们也认识到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尽孝和讲仁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为了说明孝的重要性,我们来把孝和其他一些道德连接起来,我们来进行探讨。首先第一,我们把孝和仁连接起来。仁这个道理在孔子的思想是最高的道理。最高最高的道理。仁什么?仁爱爱人,就是爱,就是内在的真诚的爱的情感。那么孔子说这个道德是非常非常难以做到的。我们很不容易做到。孔子有一个最得意的学生。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死了以后,孔子非常非常痛苦。痛哭。说天葬予,天葬予,就好像天要抛弃我,天要抛弃我,颜回这个学生死去以后,给孔子带来这么大的痛苦。但是像颜回这样好的学生,像颜回这样有道理的人,孔子说什么?说颜回也顶多能够连续三个月不违反仁。意思是说,连颜回这样的人,都不能够长期地持之以恒地做到仁,仁爱简直太难了。他也就三个月不违反仁。所以仁这个道理是最高的。
仁这个道理他强调的是人们的一种内在的信念。强调的是一种真诚。仁这种道理它是比较抽象的,它要通过一个具体的道理来体现。在很多具体道理中,哪种道理最能够体现仁呢?仁可以通过很多具体的道理来体现。你比如孔子也讲过,恭,恭敬,宽,宽厚。敏,敏捷。惠,恩惠。这些都是道理。但是,在孔子看来,最能够体现仁的道理的,能够更好地集中地体现仁的道理的,莫过于孝。孝最能体现仁。仁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道理来体现。但是,最好最好的是能够通过孝来体现,孝是最能够体现仁的道理。
孝为什么能体现仁道理呢?因为孝道最终就是内心真诚,没有代价,不是为了别人,就是我的内心,就是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仁不就是这么一种道理,仁就是讲内心。而孝这种道理,就是最强调内心。所以孝最能够体现仁的道理。比如有人问什么叫孝,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是什么意思呢?说现在很多人说孝顺父母,就是能够养活父母。养活父母什么意思?父母要吃,吃。穿,穿。居住,给他居住。父母需要什么物质,有什么物质需求,有什么物质的待遇我都给。能够养活父母。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是孝呢?孔子认为还不是这样。说你们家养的狗,养的马,你们家有狗有马,对那些狗马你也得满足它的物质需求,孝和养狗马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内心真正的尊敬父母,发自内心的那种情感,发自内心的那么一种道德。
还有人也问孝,孔子也回答了,也这么回答,也是这个意思。当时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夏,问什么叫孝。孔子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以为孝乎。什么意思?家里有各种各样事情了,儿女抢先去干,儿女去干,不让父母干。好容易有点酒,有点肉,有点好吃的,给父母吃,子女可以不吃。仅仅这些就是孝吗?孔子说还是不是。什么是孝呢?还是我们说的,内心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