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一等奖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学科:《科学》课例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型:情境创设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年级: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进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

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沉浮现象背后的原因。

1.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物质沉浮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2.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第三章:沉浮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沉浮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沉浮。

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清晰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实践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沉浮原理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5.3 教学方法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反思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第六章:拓展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 课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 课件
如能够做梁拄,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用木头造船,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
用木头作燃料,能燃烧等。
三、说设计
第三环节:拓展
1.最后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制品, 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几十年才能使用,而我 们身边的人正在破坏浪费森林资源,这就导致了世界上的森林 急剧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2.引导学生重视环境,以及寻找木头替代品的迫切需要。
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
质。

同时,在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
的教育。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 描述材料,如硬度、 柔韧性、吸水性和在 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物体在水中 的沉浮不同,这与构 成的材料有关。
1.用简单实验的方 法,检测材料在水 中的沉浮,通过比 较发现材料的不同 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 定性描述材料。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 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 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 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 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一、说教材(重难点)
重点
有的材料在水 中漂浮,有的 材料在水中下 沉。
教学重点
沉浮与构成的 材料有关。
二、说模式



结合学校三环四步、多站循环的教学

模式,以小组为单位,经历一个“发现问
, 任
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设计实验并

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

去认识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三、说设计
(一)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小石子、泡沫、两个小的玻璃瓶、透明水槽。 2、小组探究材料:形状大小不同的金属、塑料、木头各三个,水 槽,抹布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材料在水中沉浮》教案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这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

难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三、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小石子、泡沫、两个小的玻璃瓶、透明水槽、橡皮擦。

2、小组探究材料:形状大小不同的金属、塑料、木头各三个、水槽、抹布、记录表。

四、教学流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重点活动)1、首先,创设情境:上课开始,给学生出示一张“乌鸦喝水”的图片,给该故事加续集:演示老乌鸦用投“石子”喝水的过程,再演示小乌鸦用投“泡沫”未喝到水的过程。

问小乌鸦为什么没有喝到水?泡沫和石子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会沉、会浮)。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2、追问:在水中的物体时沉还是浮?并画图说明。

使学生对沉浮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3、对沉浮的判别练习:以橡皮擦为例,先让学生预测,出现分歧,引出以实验来证明和解决,进而进行实验示范,着重放的方法和对沉浮的判别。

4、实验过程示范:为了让孩子认识每种材料,首先在投影上和学生一起对材料进行分类,再以一个材料为例,在记录单上进行预测,后示范实验。

5、学生小组分工、实验。

6、交流展示。

(根据需要进行引导总结出实验结论: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5、师生小结:把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的预测进行对比,达成共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沉,像木头类材料制成的的物体容易浮。

第二环节:多媒体演示,拓展新知1、出示木头图片: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2、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身边的木头制品。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科学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课主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2. 实验一:让学生分别将木块、铁块、塑料块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现象。

3. 实验二:让学生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如体积、形状等。

4. 实验三: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验证沉浮现象。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

6. 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沉浮现象的解释,评价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材质的块状物品,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

2. 准备足够的水源和实验容器。

3. 准备实验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4.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拓展教学。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实验一:让学生将木块、铁块、塑料块等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设计教材永昌小学梁肖1和教材分析(1)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初三科学版教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单元“材料在我们身边”的第五课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水中物质的沉浮;另一个是认识木头通过这两项探究活动,也为学生建立了两个科学概念: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另一个是水中物体的起伏与形成的物质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和发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充分利用实验数据的科学素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要教育学生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

(2)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下沉和漂浮的能力。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水中物体的沉浮与形成的物质有关。

工艺和方法:1。

通过简单的实验就能检测出水中物质的起伏。

通过比较发现了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2,同意可以观察和测量物理特性3.增强保护森林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三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我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些材料浮在水中,有些材料沉在水中教学难点:物体在水中的起伏与材料有关第二,学习情境分析物体在水中下沉和漂浮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部分三年级的孩子在学习本课前都已经看过或玩过材料在水中下沉和漂浮的实验,学生从看到下沉和漂浮的现象就知道下沉和漂浮绝大多数学生对水中物体的起伏和它们构成的材料之间的关系有着模糊的理解。

这个年龄组的学生对周围的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他们对继续探索水中物质的起伏有浓厚的兴趣。

此外,学生有能力根据现象提问,并初步具备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这些都是在这节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确定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形式,以“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交流总结-达成共识”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接受问题,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运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解决问题。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所谓的光芒光阴,其实不是此后,闪烁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教课设计张双萍一、背景和目标:沉浮实验仍旧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有资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研究。

因为被检测的物体一定是实心的,并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件,学生将很简单察看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涌现象。

金属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资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资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看法的成立产生踊跃的影响。

经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检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征的认识,并加强保护丛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课目的:(三维目标)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资料的不一样物理特征。

4、选择适合的词语定性描绘资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6、认可物理性质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看法。

7、加强充足利用资料、节俭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课准备: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四、教课环节:(一)导入:经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资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沉浮实验:考证不一样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一样的。

1、我们四周有哪些常有的资料?木头、塑料、金属、纸....2、猜一猜:这些资料在水中沉仍是浮?3、全部推理都一定从察看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一同着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4、想想(1)资料如何放如水中?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松手(2)如何来判断资料的沉浮?如何算沉?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可以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6、达成记录表7、察看实验结果 , 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多数简单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浮。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细致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能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各种材料(木块、铁块、塑料块等)、水、容器等。

2.器材准备:电子秤、量筒、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性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材料,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材料有什么不同吗?它们在水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通过电子秤测量材料的质量,观察质量与沉浮现象的关系。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会不同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浮力的概念。

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一、说教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五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金属、塑料、纸等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课内容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助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所以通过呈现一些直观形象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构科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沉浮实验的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难点:对影响材料沉浮因素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烧杯、水、各种材料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不同?深入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8.板书(5分钟)展示本节课的板书,包括教学内容和重点。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掌握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难点:能够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沉浮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木块、铁块、塑料球、石块、泡沫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2.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木块、铁块、塑料球等材料放入水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绘制实验结果图。

3. 讨论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沉浮现象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4.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沉浮原理,解释为什么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不同。

(2)学生通过实例说明沉浮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沉浮现象图。

2. 家庭作业:调查生活中沉浮现象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实验。

在讨论与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作业布置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环节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能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沉浮现象。

3. 关注学生在家庭作业中是否能调查到生活中沉浮现象的应用,并能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沉浮现象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沉浮 说课稿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沉浮 说课稿

《材料在水中沉浮》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该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的特性。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同时,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这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

难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二、教学模式结合学校三环四步、多站循环的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设计实验并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小石子、泡沫、两个小的玻璃瓶、透明水槽。

2、小组探究材料:形状大小不同的金属、塑料、木头各三个,水槽,抹布。

(二)教学流程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把本课教学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演示老乌鸦用投“石子”喝水的过程,再演示小乌鸦用投“泡沫”未喝到水的过程。

问小乌鸦为什么没有喝到水?泡沫和石子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会沉、会浮)。

【意图: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认识沉浮】2、追问:在水中间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并画图说明。

【使学生对沉浮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3、对沉浮的判别指导:以橡皮擦为例,先让学生预测,出现分歧,引出以实验来证明和解决,进而进行实验示范,着重放的方法和对沉浮的判别。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一、分析(一)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

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通过归纳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沉浮实验实验选材主要应满足实心这一条件,每种材料制成的物品至少要有两个,这样才有可能从材料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

对进行检测的所有物品应经历:分类—→编号—→预测,以检验学生们的已有经验。

在实验中,金属制品是沉的,塑料和木头类制品是浮的。

纸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始时可能是浮的,全部浸润后会沉入水底,需作解释。

第二部分:认识木头这部分重点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和梳理:木头的特性究竟有哪些,并填写好气泡图。

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能够做梁柱,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用木头造船,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用树的枝条编筐,说明它有一定的柔韧性……填写气泡图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对木头特性的认识扩展到更多的方面,形成对材料多方面特性的关注。

三、教学背景: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和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科学词汇:材料、性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二)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不同材料的沉浮现象,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与材料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人民币、长度单位、质量和重量单位等知识。

在科学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水的性质、力的作用等知识。

但学生对材料的沉浮现象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沉浮现象,了解物体的沉浮与材料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材料的沉浮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沉浮现象,了解物体的沉浮与材料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材料的沉浮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材料(木块、铁块、塑料块等)、实验盆、水、称重仪器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材料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对材料的沉浮现象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盆,演示不同材料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的沉浮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材料的沉浮现象。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实验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材料沉浮的内在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石头、木块、塑料瓶、铁块、铝块、海绵等。

2.实验器材:水槽、天平、量筒、直尺等。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大家平时在玩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则会沉到水底呢?生:是的,老师!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2.实验观察师:请大家观察这些材料:石头、木块、塑料瓶、铁块、铝块、海绵。

你们觉得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怎样?生:我觉得石头会沉,木块会浮。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实验分析师:请大家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生1:我们组发现,石头沉到水底了。

生2:我们组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

师:很好。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呢?生3: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师:对的,密度是影响材料沉浮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再来探究一下其他因素。

4.探究影响沉浮的因素师:请同学们继续实验,这次我们不仅要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还要测量它们的重量和体积,看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密度越大的材料越容易沉到水底,而密度越小的材料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材料的形状也会影响沉浮,比如同样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木块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6.巩固拓展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能够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体,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生4:我们应该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并且设计成空心的形状。

师:很好。

请大家设计一个能够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体,并说明设计原理。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中沉浮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1.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1.4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在水中的表现。

(2) 教师进行实验,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沉浮现象。

(3)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为什么不同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不同。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如物体形状、大小、密度等。

2.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2.4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密度等因素,观察沉浮现象的变化。

(4)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第三章:应用拓展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沉浮知识,设计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3.3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创新设计,教师引导。

3.4 教学步骤:(1) 教师提出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沉浮知识完成设计任务。

(3) 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支持。

(4) 学生展示设计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课堂小结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3 教学方法:4.4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2 教学内容:布置有关沉浮现象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20210714181552)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20210714181552)

《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教课方案科学看法: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教课目的:、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试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资料的不一样物理特征。

2.选择适合的词语定性描绘资料。

感情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2.认可物理性质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看法。

3.加强充足利用资料、节俭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课要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教课难点:经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资料的物理性质,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教课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木头、塑料片、铁钉、水槽、记录单。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师: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资料有了必定的认识,此刻我们往返想一下,我们四周都是有那些资料呢?(板书多媒体出示多种材料)那这些资料它们在水中是沉仍是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一下资料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二、新课1、今日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件放在了纸袋里,请组长打开纸袋取出物件,大家先认真察看这些物件是用什么资料做成的?再依据它们所用的资料给它们分一分类。

生:给资料分类。

2、此刻那个小组想先来说一下你们组有那些资料。

(板书:金属塑料木头)3、金属、塑料、木头这些都是我们常有的物件,它们在水中是沉仍是浮呢?我们先来展望一下这些物件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轻声沟通一下,而后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4、学生报告结果。

5、那我们的猜想能否正确呢?需要我们怎么样?实验以前老师还有几点小小的提示,我们一同来看一下。

(多媒体出示温馨提示1、将物体轻轻放到水中央再松手。

2、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可以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说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说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说课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促进作用: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自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控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体会实验检验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认为:尊重物理性质就是可以被观测和测量的观点,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科学课不同于其它的科目,存有其独特性,新课标表示:科学课旨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就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就是起至组织者、协调者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桑泰的方面来说,主要实行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材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经掌握了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物体浮沉的常识,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容易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掌握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难点: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心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材料(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容器、水、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材料能在水中浮起来,哪些材料会沉下去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材料,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瀛湖镇第一小学郭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

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

一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通过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观察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科学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讲故事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好了铺垫。

因此,我在导入时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的新知探究作为铺垫。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
本部分是本节科学课的重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识材料
本环节一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实验桌上的实验材料,由于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成它们的材料有关,而与它们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所以实验材料的选择主要应满足实心这一条件。

相信学生会说出这些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字。

接着是让学生说出材料的名称,然后对它们进行分类,这是对旧知的一个回顾,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铺垫。

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沉浮实验
1、预测各个物品的沉浮
要求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预测: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你能预测一下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把预测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沉的用“↓”,浮的用“↑”。

预测不但检验了学生们的已有经验,还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做接下来的实验。

基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正确判断什么是沉什么是浮还有困难,我先利用学生说、亲自演示判断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并讨论得出沉浮标准,即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碰到容器底部是沉。

同时接着提醒学生不要把水槽中的水溅到水槽外,并且要把实验品轻轻放入水槽中,这也是规范实验操作的要求。

通过教师的操作,对学生下一步的
实验是一个示范,让他们明白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2、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开始前,向学生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学生们明白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便要求他们开始实验。

这时我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对不了解实验要点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引导那些早早做完实验的学生知道要有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也是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时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从实验成果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接着是实验结果与学生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的物体容易浮。

我在这一环节的提出这样的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用来制造的材料有关吗?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的结果和预测的结果,让学生明白,实验是验证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第三环节:认识木头,拓展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身边的木头制品,接着我向学生展示多幅由木头制成的物品的图片,在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表现出木头的什么特点?木头是学生在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材料。

他们对木头做成的物品比较了解,但木头做成这些物品所表现的特性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我在学生说特性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以引导他们正确说出木头的特性: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能够做梁拄,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用木头造船,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用树的枝条编筐,说明它有一定的韧性。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制品,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几十年才能使用,而我们身边的人正在破坏浪费森林资源,这就导致了世界上的森林急剧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出示一篇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情感。

虽然森林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做为人类的我们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木屑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你们还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学生讨论后我及时总结,以升华情感目标。

(三)小结及课后延伸。

其实,物体的沉浮还和很多因素有关,请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观察更多物体的沉

用自己搜集的物品(纸、橡皮擦等),进行沉浮实验。

(小提示:要先预测,然后把猜测和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在这个环节,我有针对性的安排了两个作业,旨在让学生回归课本,提高兴趣,积累更多的材料知识。

(四)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金属↓塑料、木头↑
沉浮和材料有关
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板书设计旨在突出本节要点,明晰知识结构。

四、课堂生成的亮点和不足分析
1、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前面的故事导入,材料王国的情景设置等等,同时创设的情境,学生可以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进来。

2、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力
3、科学课的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好,教育机智还不够,有待加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