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第一课:认识数字
目标
- 认识数字1-10
- 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 能正确分辨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内容
1. 数字1-10的认识
- 通过图示和实物配对,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 引导学生用手指标示并边数边说出数字1-10。

- 让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2. 数字1-10的顺序
-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

- 命名数字卡片的顺序,让学生边命名边指向相应的数字。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图示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数字的意愿。

2. 认识数字: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物,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边说边数。

3. 正确书写数字:引导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4. 数字的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并命名数字的顺序。

5. 小结:复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图示:数字1-10的图示和实物图片
-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评估
- 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边指着数字卡片,边说出数字的顺序。

- 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1-10的能力。

- 反馈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书写数字的错误。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数字的游戏,巩固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 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数字1-10的位置。

第二课:数一数
(继续编写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9-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9-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1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分类、学生用品的分类等,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集合的概念: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

5.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

2. 举例说明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后练习题。

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将抽象的集合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的工具。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对于他们后续数学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集合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数字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数字认识

很多人认为从小开始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但是实际上,从小学三年级的数字认识开始,学生们就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数学观念。

数学是一门从根本上让人思考的学科,因此从小学开始,开展数字认识教育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来讨论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字认识的教案备课过程。

第一节:自然数数字的初步认识是从自然数开始的,因此我们需要先帮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自然数。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掌握自然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三个苹果,小李有五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字的加法可以用来计算物品的数量。

第二节: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学习自然数之后,我们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们进行数字的书写和读法的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第三节:数的比较在数字认识的过程中,数的比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物品,例如糖果或者水果,让学生们进行数量的比较。

通过比较,学生们可以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第四节:数的顺序数字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数字的顺序,例如:1、2、3、4、5……。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们按照顺序排列。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了解数字的顺序。

第五节:数的合并数的合并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们掌握数字的加法概念。

例如:小红有两个苹果,小明有三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数字的加法规律。

第六节:数的拆分数的拆分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们掌握数字的减法概念。

例如:小军手里有五个糖果,他想给小明两个,请问他手里还剩下几个糖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数字的减法规律。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

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填空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 )毫米你们是怎么想的?二、导学阶段: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

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

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应该这样想: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2)第4题重点观察第1小题:1米-2分米=( )分米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5分米=( )厘米43毫米+17毫米=( )毫米4分米=()厘米=( )毫米60米=( )厘米22分米+8分米=()分米=( )米30厘米=( )毫米90毫米=( )厘米45分米-36分米=()分米=( )厘米86厘米-46厘米=()厘米=( )分米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7厘米=(70)毫米80厘米=(8)分米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第1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快到几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

本小节学习秒的认识和应用,体会1分、1秒有多久,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总结。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可能给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带来了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培养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钟表、家用小闹钟。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认识“秒”,知道1分=60秒↓↓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看——课件出示: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引导学生明确是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2时至2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表扬
四、课堂总结。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具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
作业:习一的1~3,5,6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半分钟=30秒
教学反思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会进行一些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与方法:
2.在与老师共同的探究中,理解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第一篇:数的认识
目标:通过游戏和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 游戏:使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让学生进行配对游戏,将数
字与相应数量的物品进行匹配。

- 实例: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
估算它们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1-10,并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每个数字。

2. 进行数字配对游戏,让学生将数字卡片与相应数量的计数棒
进行配对。

3. 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估算它们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4. 小结:复习数字1-10,让学生互相出题,考验对数字数量关
系的理解。

第二篇:加法与减法初步
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方法:
- 教具:使用计数棒和数字卡片进行操作演示。

- 游戏:利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游戏练习。

教学步骤:
1. 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含义。

2. 使用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 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游戏练习,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进行计算。

4. 小结: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加减法题目,互相出题。

(以下省略剩下的18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基础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加减法运算
2.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3. 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基础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难点:正确理解和解决涉及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数学加法表、减法表
4. 教学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长度单位卡片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问答形式,回顾二年级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互相检查答案。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小朋友购物时计算找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通过投影展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派代表上台完成题目,其他学生点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完成,并让家长检查签字。

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名目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打算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3)第2课时时刻的换算 (6)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通过时刻 (8)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1)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4)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6)第4课时估算 (19)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1)第三单元测量 (23)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23)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5)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7)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30)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33)第6课时解决咨询题 (36)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打算 (40)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42)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延续进位加法 (44)第3课时练习课 (47)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0)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2)第6课时练习课 (54)第7课时解决咨询题 (55)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60)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打算 (61)第1课时倍的认识 (62)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咨询题 (64)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咨询题练习课 (66)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打算 (69)第1课时口算乘法 (70)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72)第3课时笔算乘法(别进位) (73)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75)第5课时笔算乘法(延续进位) (77)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9)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82)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4)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5) 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7)第11课时解决咨询题(1) (89)第12课时解决咨询题 (91)第13课时解决咨询题(练习课) (93)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6)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8)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9)第1课时四边形 (99)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4)第3课时周长 (111)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13)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咨询题 (117)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21)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21)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23)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25)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27)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29)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31)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打算 (133)第1课时集合 (134)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打算 (138)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40)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42)第3课时复习测量 (145)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48)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50)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54)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打算一、教材分析:对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时期编排。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考点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考点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考点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秒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多媒体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

师: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还有那旋转计时的“小彩旗”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你看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二、一!”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秒。

(板书:秒的认识)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过“秒”呢?结合主题图,学生自由发言。

(红绿灯转换、赛跑等都用“秒”来计时。

)二、互动新授1.秒的认识。

(1)进入情境,全面观察。

提问:我们知道计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仔细观察,说说你从钟面上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

(预设:我发现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还有5个小格……)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准确。

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2)认识1秒。

提问: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

“秒”可以记录比1分更短的时间。

那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3)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6)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1)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4)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6)第4课时估算 (19)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1)第三单元测量 (23)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23)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5)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7)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30)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33)第6课时解决问题 (36)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40)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42)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4)第3课时练习课 (47)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0)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2)第6课时练习课 (54)第7课时解决问题 (55)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60)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计划 (61)第1课时倍的认识 (62)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64)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66)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69)第1课时口算乘法 (70)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72)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73)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75)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7)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9)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82)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4)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5)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7)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9)第12课时解决问题 (91)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93)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6)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8)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9)第1课时四边形 (99)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4)第3课时周长 (111)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13)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17)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21)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21)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23)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25)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27)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29)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31)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33)第1课时集合 (134)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38)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40)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42)第3课时复习测量 (145)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48)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50)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54)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2019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2)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4)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6)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7)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9)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9)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1)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3)第4课时估算 (15)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17)第三单元测量 (19)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19)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1)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2)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25)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27)第6课时解决问题 (30)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33)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34)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6)第3课时练习课 (39)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0)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2)第6课时练习课 (44)第7课时解决问题 (45)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4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49)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计划 (50)第1课时倍的认识 (51)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52)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54)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56)第1课时口算乘法 (57)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58)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60)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61)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63)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65)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68)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70)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71)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73)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74)第12课时解决问题 (76)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78)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81)第15课时数字编码 (82)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84)第1课时四边形 (84)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87)第3课时周长 (89)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91)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95)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98)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98)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00)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01)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02)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03)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04)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05)第1课时集合 (106)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09)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11)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12)第3课时复习测量 (115)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17)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18)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22)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三年级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

三年级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

三年级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三位数相减而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相减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避免发生进位情况
教学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相减的理解。

2. 引入本堂课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三位数相减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讲解操练(15分钟)
1. 展示三位数相减的具体步骤,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然后互相核对答案。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在纸上做一些三位数相减不进位的练习题,确保他们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多做几道题目,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难点突破(10分钟)
1.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集中讲解和操练。

2. 分层次指导学生进行更加复杂的计算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位数相减不进位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讲解,操练的实践性强,适当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三位数相减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过程中要保持清晰和简洁,确保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前言本教案旨在辅助教师使用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编写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教案包括全册的导学案安排和教学重点的指导,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框架。

第一单元:认识数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学生能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顺序排序。

导学案安排1. 课前导学:通过观看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基本概念。

2. 导学活动:使用数的卡片进行活动,让学生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和比较。

3. 导学练:布置练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批改讲评。

教学重点- 认识数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单元:认识算式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算式解决问题。

导学案安排1. 课前导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算式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2. 导学活动:使用算式的卡片进行活动,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导学练:布置练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批改讲评。

教学重点- 认识算式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灵活运用算式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图形,包括线段、直线、射线、角等;- 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常见的图形;- 学生能够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导学案安排1. 课前导学: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图形。

2. 导学活动:使用图形卡片进行活动,让学生识别和绘制常见的图形。

3. 导学练:布置练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批改讲评。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图形,包括线段、直线、射线、角等;- 识别和绘制常见的图形;- 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第一单元:认识数的概念课时1: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2.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5. 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数的概念:介绍数的概念以及数的表示方法。

3.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给出一些自然数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入负数的概念,并和自然数进行比较,说明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

6. 数的分类:根据数的特点,分析并分类给出的数。

7.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教案PPT;- 黑板、粉笔;- 学生练册。

课时2:数的比较和数线教学目标:-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能够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1.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2.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大小关系,引出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介绍和讲解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入数线的概念,解释其作用,并与学生一起探索数线的使用方法。

4.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数线的实际使用,让学生掌握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最新部编版小学观察与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观察与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观察与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目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研究和理解最新部编版小学观察与实验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培养其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案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与水课时安排:- 第一课:认识食物和水(课程目标:了解食物和水的重要性)- 第二课:食物的来源(课程目标:认识不同食物的来源)- 第三课:水的来源(课程目标:认识水的来源)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和实际食物引起学生对食物的兴趣,引发思考。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展示不同食物的来源,并在地图上标出。

3. 实验活动:利用实验器材演示水的净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4. 游戏活动:设计食物和水的分类游戏,巩固学生对食物和水的认识。

第二单元:人体的保健与健康课时安排:- 第一课:健康与生活(课程目标:了解健康对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健康饮食(课程目标:认识健康的饮食惯)- 第三课:身体锻炼(课程目标:认识身体锻炼对健康的影响)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健康生活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健康饮食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身体锻炼活动:在学校操场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活动,让学生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

4. 健康食谱设计:学生小组设计健康食谱,包括各种食物的搭配和份量。

第三单元:物体运动与力的作用课时安排:- 第一课:物体运动(课程目标:了解物体运动的特点)- 第二课:力的作用(课程目标: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三课:运动的方向(课程目标:认识不同运动的方向)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滚动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特点。

2.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3. 游戏活动:设计多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进行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秒的认识 (3)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6)
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
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1)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4)
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6)
第4课时估算 (19)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1)
第三单元测量 (23)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23)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5)
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7)
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30)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33)
第6课时解决问题 (36)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40)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42)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4)
第3课时练习课 (47)
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0)
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2)
第6课时练习课 (54)
第7课时解决问题 (55)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8)
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60)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计划 (61)
第1课时倍的认识 (62)
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64)
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66)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69)
第1课时口算乘法 (70)
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72)
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73)
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75)
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7)
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9)
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82)
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4)
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5)
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7)
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9)
第12课时解决问题 (91)
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93)
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6)
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8)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9)
第1课时四边形 (99)
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4)
第3课时周长 (111)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13)
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17)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21)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21)
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23)
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25)
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27)
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29)
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31)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33)
第1课时集合 (134)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38)
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40)
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42)
第3课时复习测量 (145)
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48)
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50)
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54)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五、具体措施: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六、教学安排:4课时
1、秒的认识、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
-------------1课时
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课时
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课时
4、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