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热值交换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 第一章 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

合集下载

实验传热学1-概述

实验传热学1-概述

16
间壁式热交换器类型-管壳式(列管式)
单管程换热器管、壳程流体流动
上海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ST) ,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17
上海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ST) ,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10
概述: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热工测量及仪表》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ST) ,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6
概述:经典传热学实验关联式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上海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ST) ,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13
间壁式热交换器类型-管壳式(列管式)
管壳式热交换器 结构: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行 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为传热面。
优点: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
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大型装置中普遍采用。

高等热值交换技术 边界层的流动和换热

高等热值交换技术  边界层的流动和换热
w f x
平均
1 L tw t f tw t f L 0 温差
1 Lq q L x x dx L 0 h dx L 0 Nu dx x x
qL 平均努塞尔数: Nu tw t f Nu 0.680Re1/ 2 Pr1/ 3 偏差2.4% 1/ 2 1/3 Nu 0.664Re Pr
第三章 层流边界层的流动和换热
3-1 外掠平板层流边界层流动的相似解 h=f(u,tw,tf,λ,ρ,c,η,α,l,ψ)
流体平行外掠平板强迫对流换热的解,可以表示成特征数关联 式的形式,即
Nu=f(Re,Pr)
特征数关联式中变量个数大为减少,更突出地反映相关物理量 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对对流换热的综合影响。
1. 布拉修斯无量纲参数得到外掠平壁的层流边界层流 动的相似解; 2. 戈尔德斯坦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可实现相似变量的 变换而求得相似解; 3. 赛比西和布雷德肖 应用龙格-库塔法求得同样问题 的解; 4. 豪沃思用数值积分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由上述计算得到的外掠 平壁层流边界层 流动的速度分布:
(1) 流动边界层厚度
这一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附加项Prf/Prw 用以考虑物性变化和热流方向的影响。
43
作业:
1. 试证明:Prw<<1 的流体外掠平壁层流边界层流动换热的局 部努谢尔特数为:
Nu
1

Re x Pr
2
1
1
2
2. 试证明:Prw>>1 的流体外掠平壁层流边界层流动换热, 若假定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均为直线,使用积分方程求解证 明:
对有限控制容积建立动量热量平衡方程 对边界层微分方程进行积分
积分方程 25

热值交换原理第1讲绪论传质基本概念课件

热值交换原理第1讲绪论传质基本概念课件

• 基本方式:分子扩散-分子热运动

对流扩散-对流运动
• 二、浓度 • 质量浓度 • 质量份额 • 摩尔浓度 • 摩尔份额
定义式,二者的关系 定义式,二者的关系
• 三、扩散通量 • 质扩散通量 • 摩尔扩散通量 • 绝对扩散通量 • 相对扩散通量
定义,二者的关系 定义,二者的关系
1.2 分子扩散传质
• 3、菲克定律的其他表达式: • 质量份额或摩尔份额表示:
mA

D AB
dC
* A
dy
NA
nDAB
dn
* A
dy
• 气体分压力表示:
mA
DAB
dpA dy
1 RAT
NA
DAB
dpA dy
1
RAT A
• 积分表达式
mA
DAB
C A!
CA2 y
mA
DAB
p A! p A2 y
1 RAT
绪论的主要讲述内容
• 一、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 二、动量、热量、质量三传类比 • 三、热质交换设备简介
一、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热量、质量的传输理论及其本专业中所 用到的热质交换设备及其热工计算。 主要内容包括:
热质交换过程; 空气热质处理方法 热质交换设备 热工计算
二、动量、热量、质量三传类比
菲克定律 • 斯蒂芬定律 • 扩散系数
一、菲克定律
• 1、基本内容: • 在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扩散条
件下,当无整体流动时,组成二元混合 物中,组分A和组分B发生互扩散。其中 组分A向组分B的扩散通量与组分A的浓 度梯度成正比。
• 2、表达式:
mA
DAB
dC A dy

上海理工大学2019《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上海理工大学2019《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上海理⼯⼤学2019《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考研⼤纲和参考书⽬ 上海理⼯⼤学2019《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考研⼤纲和参考书⽬已公布,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站的更新! 上海理⼯⼤学2019《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考研⼤纲和参考书⽬ 第⼀部分参考书⽬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原著第6版),弗兰克P.英克鲁佩勒 (作者), 葛新⽯(译者), 叶宏(译者),化学⼯业出版社,2011 第⼆部分考查要点(※为掌握内容,其余为基本了解内容) ※第1章导论 1.1 何谓传热及如何传热 1.2 物理机理和速率⽅程 1.2.1 传导 1.2.2 对流 1.2.3 辐射 1.2.4 与热⼒学的关系 1.3 能量的守恒要求 1.3.1 控制容积的能量守恒 1.3.2 表⾯的能量平衡 1.3.3 守恒定律的应⽤⽅法要点 1.4 传热问题的分析⽅法 1.5 传热学的重要性 1.6 单位和量纲 1.7 ⼩结 参考⽂献 习题 ※第2章热传导引论 2.1 传导速率⽅程 2.2 材料的热物性 2.2.1 热导率 2.2.2 其他有关物性 2.3 热扩散⽅程 2.4 边界和初始条件 2.5 ⼩结 参考⽂献 习题 ※第3章⼀维、稳态热传导 3.1 平壁 3.1.1 温度分布 3.1.2 热阻 3.1.3 复合壁 3.1.4 接触热阻 3.2 导热分析的另⼀种⽅法 3.3 径向系统 3.3.1 圆柱体 3.3.2 球体 3.4 ⼀维导热结果汇总 3.5 有内热源时的导热 3.5.1 平壁 3.5.2 径向系统 3.5.3 热阻概念的应⽤ 3.6 扩展表⾯的传热 3.6.1 扩展表⾯导热的⼀般分析 3.6.2 等截⾯肋⽚ 3.6.3 肋⽚性能 3.6.4 ⾮等截⾯积肋⽚ 3.6.5 表⾯总效率 3.7 ⽣物热⽅程 3.8 ⼩结 参考⽂献 习题 ※第4章⼆维稳态导热 4.1 可供选择的处理⽅法 4.2 分离变量法 4.3 导热形状因⼦和⽆量纲导热速率 4.4 有限差分⽅程 4.4.1 节点⽹格 4.4.2 导热⽅程的有限差分形式 4.4.3 能量平衡法 4.5 有限差分⽅程的求解 4.5.1 矩阵求逆法 4.5.2 ⾼斯⼀赛德尔迭代法 4.5.3 若⼲需要注意的问题 4.6 ⼩结 参考⽂献 习题 ※第5章瞬态导热 5.1集总热容法 5.2应⽤集总热容法的条件 5.3通⽤集总热容分析 5.4空间效应 5.5有对流条件的平壁 5.5.1严格解 5.5.2近似解 5.5.3总能传输 5.5.4附加的讨论 5.6有对流条件的径向系统 5.6.1严格解 5.6.2近似解 5.6.3总的能量传输 5.6.4附加的讨论 5.7半⽆限⼤固体 5.8伴有定表⾯温度或定表⾯热流密度的物体 5.8.1定温边界条件 5.8.2定热流密度边界条件 5.8.3近似解 5.9周期性加热 5.10有限差分析 5.10.1导热⽅程的离散化:显式法 5.10.2导热⽅程的离散化:隐式法 5.11⼩结 参考⽂献 习题 ※第6章对流导论 6.1对流边界层 6.1.1速度边界层 6.1.2热边界层 6.1.3浓度边界层 6.1.4边界层的重要意义 6.2局部和平均对流系数 6.2.1传热 6.2.2传质 6.2.3对流问题 6.3层流和湍流 6.3.1层流和湍流速度边界层 6.3.2层流和湍流状态下的热和组分浓度边界层 6.4边界层⽅程 6.4.1层流边界层⽅程 6.5边界层相似:⽆量纲边界层⽅程 6.5.1边界层相似参数 6.5.2解的函数形式 6.6⽆量纲参数的物理意义 6.7边界层类⽐ 6.7.1传热和传质类⽐ 6.7.2蒸发冷却 6.7.3雷诺类⽐ 6.8对流系数 6.9⼩结 参考⽂献 习题 ※第7章外部流动 7.1实验⽅法 7.2平⾏流中的平板 7.2.1等温平板上的层流:相似解 7.2.2等温平板上的湍流 7.2.3混合边界层状态 7.2.4⾮加热起始长度 7.2.5具有恒定热流密度的平板 7.2.6使⽤对流系数的限制 7.3对流计算⽅法 7.4横向流动中的圆柱体 7.4.1流动情况 7.4.2对流传热和传质 7.5圆球 7.6横向通过管簇的流动 7.7冲击射流 7.7.1流体⼒学及⼏何上的考虑 7.7.2对流传热和传质 7.8堆积床 7.9⼩结 参考⽂献 习题 ※第8章内部流动 8.1流体⼒学问题 8.1.1流动状态 8.1.2平均速度 8.1.3充分发展区中的速度分布 8.1.4充分发展流动中的压⼒梯度和摩擦因⼦ 8.2热的问题 8.2.1平均温度 8.2.2⽜顿冷却定律 8.2.3充分发展的状态 8.3能量平衡 8.3.1概述 8.3.2等表⾯热流密度 8.3.3等表⾯温度 8.4圆管内的层流:热分析和对流关系式 8.4.1充分发展区 8.4.2⼈⼝区 8.5对流关系式:圆管内的湍流 8.6对流关系式:⾮圆形管和同⼼管套 8.7强化传热 8.8微尺度内部流动 8.8.1微尺度内部流动中的流动状态 8.8.2微尺度内部流动中的传热 8.9对流传质 8.10⼩结 参考⽂献 习题 ※第9章⾃然对流 9.1物理的讨论 9.2控制⽅程 9.3相似性讨论 9.4垂直表⾯上的层流⾃然对流 9.5湍流的影响 9.6实验关系式:外部⾃然对流流动 9.6.1垂直平板 9.6.2倾斜和⽔平平板 9.6.3⽔平长圆柱 9.6.4圆球 9.7平⾏平板间槽道内的⾃然对流 9.7.1垂直槽道 9.7.2倾斜槽道 9.8实验关系式:封闭空间 9.8.1矩形腔体 9.8.2同⼼圆柱 9.8.3同⼼圆球 9.9联合的⾃然和受迫对流 9.10对流传质 9.11⼩结 参考⽂献 习题 ※第10章沸腾和凝结 10.1沸腾和凝结中的⽆量纲参数 10.2沸腾模式 10.3池内沸腾 10.3.1沸腾曲线 10.3.2池内沸腾的模式 10.4池内沸腾关系式 10.4.1核态池内沸腾 10.4.2核态池内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 10.4.3热流密度的极⼩值 10.4.4膜态池内沸腾 10.4.5参数对池内沸腾的影响 10.5受迫对流沸腾 10.5.1外部受迫对流沸腾 10.5.2两相流动 10.5.3微槽道中的两相流动 10.6凝结的物理机理 10.7垂直板上的层流膜状凝结 10.8湍流膜状凝结 10.9径向系统中的膜状凝结 10.10⽔平管内的膜状凝结 10.11珠状凝结 10.12⼩结 参考⽂献 习题 第11章换热器 11.1换热器的类型 11.2总传热系数 11.3换热器分析:利⽤对数平均温差 11.3.1顺流换热器 11.3.2逆流换热器 11.3.3特殊的运⾏状况 11.4换热器分析:有效度-NTU法 11.4.1定义 11.4.2有效度-NTU关系式 11.5换热器设计和性能计算:利⽤有效度-NTU法 11.6紧凑式换热器 11.7⼩结 参考⽂献 习题 ※第12章辐射:过程和性质 12.1基本概念 12.2辐射强度 12.2.1数学定义 12.2.2辐射强度及其与发射的关系 12.2.3有关辐照密度的概念 12.2.4有关有效辐射密度的概念 12.3⿊体辐射 12.3.1普朗克分布 12.3.2维恩位移定律 12.3.3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12.3.4带发射 12.4实际表⾯的发射 12.5实际表⾯的吸收、发射和透射 12.5.1吸收率 12.5.2反射率 12.5.3透过率 12.5.4要额外考虑的⼀些问题 12.6基尔霍夫定律 12.7灰表⾯ 12.8环境辐射 12.9⼩结 参考⽂献 习题 第13章表⾯之间的辐射换热 13.1视⾓系数 13.1.1视⾓系数积分 13.1.2视⾓系数关系式 13.2腔体中不透辐射的漫射灰表⾯之间的辐射换热 13.2.1⼀个表⾯上的净辐射换热 13.2.2表⾯之间的辐射换热 13.2.3⿊体辐射换热 13.2.4两个表⾯的腔体 13.2.5防辐射屏 13.2.6再辐射表⾯ 13.3多种模式传热 13.4伴有参与介质的辐射换热 13.4.1容积吸收 13.4.2⽓体发射与吸收 13.5⼩结 参考⽂献 习题 ※第14章扩散传质 14.1物理起因和流率⽅程 14.1.1物理起因 14.1.2混合物的组成 14.1.3斐克(Fick)扩散定律 14.1.4质量扩散率 14.2在⾮静⽌介质中的质量扩散 14.2.1绝对和扩散组分流密度 14.2.2柱状容器中的政法 14.3静⽌介质近似 14.4静⽌介质的组分守恒 14.4.1控制容积的组分守恒 14.4.2质量扩散⽅程 14.4.3给定表⾯浓度的静⽌介质 14.5边界条件和交界⾯上浓度的不连续性 14.5.1蒸发和升华 14.5.2⽓体在液体和固体中的溶解度 14.5.3催化表⾯反应 14.6伴随均质化学反应的质量扩散 14.7瞬态扩散 14.8⼩结 参考⽂献 习题。

热工基础第12章 对流换热

热工基础第12章 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的动力是 浮升力,反映浮升 力与粘性力相对大 小的格拉晓夫数对 自然对流换热起决 定作用。 自然对流的最大速 度位于边界层内部。
大空间竖直壁面的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边界层也 有层流和紊流两种 流态。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随流态发生变化。
自然对流换热的特征数与关联式
1.特征数关联式: Nu f (Gr, Pr)
定性温度:tm

1 2
(tw

t
)
圆柱面的修正
d 35
竖直圆柱满足 H Gr1/4 时可按竖直壁面处理, 否则要进行修正:
hcy Ccyhp
hp——按竖直平壁的计算值
例题12-4 室温为10℃的大房间中有一个直径为 15cm的烟囱,其竖直部分高1.5m,水平部分长 15m,烟囱的平均壁温为110℃,求每小时的对流 换热量。
解:定性温度: tf=600℃, tw=120 ℃
查表得: =0.0742W/(m·K), =93.61×10-6m2/s ,Prf=0.62,Prw=0.6896
ud 8 0.06 Re 93.61106 5128
Nu 0.27 51280.63 0.620.36 ( 0.62 )0.25 0.91 36.87 0.6896
强迫对流换热特征数与关联式
雷诺数:
Re vl
表征了给定流场的惯性力
与其黏性力的对比关系
普朗特数:Pr 反映了流体的动量扩散能 力与其能量扩散能a 力的对比关系
平均努塞尔数:Nu hl

壁面处在壁面法线方向上流体平均无量纲温度
梯度。反映了给定流场的换热能力与其导热能 力的对比关系
Gr Re2 1,惯性力与浮升力相比很小,可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课件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课件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相似理论
相似理论是研究两个或多个物理现象之间相似性的理论。在对流换热问题中,如 果两个物理现象的相似准则数相等,则它们之间的对流换热过程具有相似性。
量纲分析
量纲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物理量之间的量纲关系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在 对流换热问题中,可以利用量纲分析来确定影响对流换热的无量纲参数,从而简 化对流换热问题的研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对流换热基本概念 •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推导 •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求解方法 • 对流换热强化技术及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对流换热现象
01
02
03
定义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 壁面之间由于温度差异引 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分类
对流换热可分为自然对流 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对流换热研究有助于降低设备能耗、 减少废热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重要性
描述对流换热过程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是描述对流换 热过程中热量传递、流体流动及 物性参数变化等规律的基础工具

指导工程实践
掌握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有助于工程 师在设计、优化和运行工程设备时 做出合理决策,提高设备性能和经 济性。
推动理论研究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是研究对流换热 机理、探索新现象和新规律的基础 ,对于推动传热学及相关领域理论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2 对流换热基本概念
对流换热定义及分类
对流换热定义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 热量传递过程,其中流体可以是气体 或液体,固体表面可以是各种形状和 材料的壁面。

对流换热---讲义

对流换热---讲义

对流换热的分类表
无相变 对流换热 有相变 混合对流 圆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内部流动 其他形状截面管道内的 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 强制对流 外掠单根圆管的对流换 外部流动 外掠圆管管束的对流换 外掠其他截面形状柱体 射流冲击换热 自然对流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大容器沸腾 沸腾换热 管内沸腾 管外凝结 凝结换热 管内凝结
边界层的特点 (1) 有层流(laminar flow),紊流(turbulent flow)之分. 有层流(laminar flow),紊流(turbulent flow)之分. 紊流 之分 •分界点 Rec=3X105~3X106,一般 可取Rec=5X105 可取Re 分界点 •在紊流区,贴壁面还有一极薄的层流底层(粘性底层) 在紊流区, 在紊流区 贴壁面还有一极薄的层流底层(粘性底层) (2) δ=δ(x) x↑ δ(x) ↑ (3) δ(x) << x δ(L) << L 流场分为: (4) 流场分为: 主流区 (undisturbed flow regime)(potential) 边界层区(boundary 边界层区(boundary regime)
∂u ∂v + = 0 ∂x ∂y
3.能量守恒方程 3.能量守恒方程 (energy equation)
∂t ∂t ∂t + u + v = a ∂τ ∂x ∂y
能量变化 对流项
体积力 (body force) ∂ 2t ∂ 2t + 2 2 ∂x ∂y 导热项
4.换热微分方程(无滑移边界条件) 4.换热微分方程(无滑移边界条件) 换热微分方程

上海理工大学高等传热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理工大学高等传热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理工大学高等传热学试题及答案(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试求出圆柱坐标系的尺度系数,并由此导出圆柱坐标系中的导热微分方程。

2 .一无限大平板,初始温度为T 0;τ>0时,在x = 0表面处绝热;在x =L 表面以对流方式向温度为t f 的流体换热。

试用分离变量法求出τ>0时平板的温度分布(常物性)。

(需求出特征函数、超越方程的具体形式,范数(模)可用积分形式表示)。

(15分)3.简述近似解析解——积分法中热层厚度δ的概念。

答:近似解析解:既有分析解的特征:得到的结果具有解析函数形式,又有近似解的特征:结果只能近似满足导热解问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边界温度的变化对于区域温度场的影响只是在某一有限的范围内,把这个有限的范围定义为热层厚度δ。

4.与单相固体导热相比,相变导热有什么特点答:相变导热包含了相变和导热两种物理过程。

相变导热的特点是1.固、液两相之间存在着 移动的交界面。

2.两相交界面有潜热的释放(或吸收)对流部分(所需量和符号自己设定)1 推导极坐标系下二维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2 已知绕流平板流动附面层微分方程为y uy u V x u u 22∂∂=∂∂+∂∂ν取相似变量为:x u y νη∞= x u f νψ∞=写出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问题的相似解。

3 已知绕流平板流动换热的附面层能量积分方程为:⎰=∞∂∂=-δ00)(y y ta dy t t u dx d当Pr<<1时,写出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问题的近似积分解及平均Nu (取三次多项式)。

4 写出常热流圆管内热充分发展流动和换热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出速度和温度分布及Nu x .O x辐射1.请推导出具有n个表面的净热流法壁面间辐射换热求解公式,并简要说明应用任一种数值方法的求解过程。

2.试推导介质辐射传递方程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要求表述出各个步骤和结果中各个相关量的含义。

上海理工大学考研大纲 802 传热学A

上海理工大学考研大纲 802 传热学A

传热学考研大纲一、参考书目:传热学A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二、基本要求1. 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 能够对常见的导热、对流、辐射换热及传热过程进行定量的计算,并了解其物理机理和特点,进行定性分析;3. 对典型的传热现象能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4. 能够用差分法建立导热问题的数值离散方程,并了解其计算机求解过程。

三、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计算公式;热阻;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和稳态导热:温度场、温度梯度;傅里叶定律和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单层及多层平壁的导热;单层及多层圆筒壁的导热;通过肋端绝热的等截面直肋的导热;肋效率;一维变截面导热;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集总参数法;描述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第四章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用差分法建立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离散方程。

第五章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分类、牛顿冷却公式和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概念;横掠平板层流换热边界层的微分方程组;横掠平板层流换热边界层积分方程组;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比拟的概念;相似的概念及相似准则;管槽内强制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绕流单管、管束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特征及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

第六章凝结与沸腾换热: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基本概念;珠状凝结与膜状凝结特点;膜状凝结换热计算;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

第七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热辐射的基本概念;黑体、白体、透明体;辐射力与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黑体辐射基本定律:普朗克定律,维恩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兰贝特定律;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黑度;灰体、基尔霍夫定律。

对流换热部分解析

对流换热部分解析

cp
t )dy
c p
y
(vt)dV
对流
c
p[
(ut) x
(vt) y
]dV
c
p
(
u x
t
t x
u
v y
t
t y
v)dV
c p [t (
u x
v y
)
u
t x
v
t y
]dV
c
p
(u
t x
v
t y
)dV
华北电力大学
梁秀俊
高等传热学
导热
(
2t x2
2t y 2
)dV
对流
c
p
(u
t x
v
t y
u v 0 x y
(u
u x
v
u y
)
Fx
p x
(
2u x 2
2u y 2
)
(u
v x
v
v ) y
Fy
p y
(
2v x 2
2v y 2
)
cp u
t x
v t y
2t x 2
2t y 2
hx
tw
t
t y
y0,x
华北电力大学
5个方程,5个未知量 — 理论上可解
梁秀俊
高等传热学
理论求解对流换热思路
hx
tw
t
t y
y0,x
特别是壁面 附近的温度 温度场 分布
温度场 受到流场的影响
流场
连续性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 动量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
温度场 能量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

高等传热学6.2节动量方程

高等传热学6.2节动量方程

• 当密度不是常量时,由热力学知:
f ( p, T ) d ( )T dp ( ) p dT
p T 一般( )T , ( ) p 不为零,但是 dp, dT较小时可以认为 d 0, const p T
• 补充上面的密度 与温度T的关系式或已知了温度分布时, 才可耦合能量方程与动量方程,从而同时求解他们。
( MVn ) cv Fn (qmVn ) (qmVn )......... ...(1) in ou.1 简要介绍二维情况:
二维控制体在X方向上的分析
• 根据控制体上力的平衡公式(1)有:
式中法向应力 x 和切向应力 xy 为:
u 2 u v w x p 2 ( ) x 3 x y z u v xy ( ) y x u w zx ( ) z x
其中, 为动力粘度, 为运动粘度。
xy 和 zx
分别为:
• 代入式子(3)中化简得一般情况下x方向三维直角坐标系 的N-S方程有:
2 ( u ) 2 2 ( uxyz ) u yz [ u x]yz x ( uv) uvxz [ uv y ]xz wuxy y x ( wu ) [ wu z ]xy x yz ( x x)yz z x xy zx xy xz ( xy y )xz zx xy ( zx z )xy y z Fx xyz 0.......... .......... .......... .......... .......... .......... (2)
6.2 动量方程(后半部分)
• 后半部分指:由于本部分 6.2 节知识点较少且是由两名学 生共同完成并负责讲述,而接着前面范静伟同学讲解到的 二维情况下纳维-斯托克斯(N-S)动量方程,今天我接着 来推导出在三维情况下的N-S方程。 • 同二维情况一样,将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运动的流体(控 制体)中,可以得到动量方程。 • 而控制体上的外作用力又分为:表面力 压力、粘性应力 体积力 重力、离心力 考虑作用于控制体上的力平衡有: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dcQ on v
x
y
z
dxdydz
2 通过导热在界面导入的净能量
x方向净导入能量是
q x dydz
(qx
qx x
dx)dydz
之差
考虑傅立叶定律
qx
T x
x方向净导入能量可写为
(T)dxdydz x x
类似y,z方向净导入能量为
(T)dxdydz y y
(T)dxdydz z z
单位时间内通过界面净导入控制体的能量为
消去控制体体积xy,得到
(xu)(yv)0
三维流动,类似可以得到
(xu)(yv)(zw )0
这就是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式,并且是守恒形式
(xu)(yv)(zw )0
用矢量形式表示,则为
di(vV)0 div(V)= (u)(v)(w)
x y z
局部的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以写为
uxvywz(
u v w)=0 x y z
e U1(u2v2w2) 2
x方向流体携入控制体的净能量为
uedydz与 uedydz(u x e)dxdyd
之差 (ue) dxdydz x
类似可以得到y,z方向流体净携入的能量
(ve) dxdydz y
(we) dxdydz z
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界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
(ue ) (ve) (w)e
对流换热是指流动的流体与固体壁面或其它界面之间 的换热:
q=h(tw-tf)
6.1 质量守恒和连续性方程(参见图6-1)
研究对象取控制体, 则有
Mcv
.
m
.
m
t
in
o ut
控制体为xy,点(x,y)处的速度为u和v。控制体内 质量为xy,上式应用在该控制体中,得到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
v y t dQ c p v y y y t y dxdydzd
dQ2
v t dQz c p vz t z z z
dxdydzd
t t t v x v y v z dQ2 c p v x x v y y v z z t x y z dxdydzd
v t vx t Qx c p vx dx t x dx dx tvx dydzd x x x x
5
11.对流换热
11.2 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
能量微分方程
dQ1 dQ2 dQ
v t dQx c p vx t x dxdydzd x x

得相似指标
Cv C L 1 Ca
20
将各相似倍数代入得
a a m2 m const l2 lm

Fo
a l2
或 式中Fo为傅立叶准数,Pe为贝克列准数。 两种对流传热现象的边界条件为
t y h t f tw
y 0
vl vmlm const a am
dQ1 dQ2 dQ
2t 2t 2t dQ1 2 2 2 dxdydzd x y z t 2t 2t 2t qV 2 2 2 c x y z c
dQ c

写出两现象的速度、空间、时间、热扩散系数等物 理量的相似常数(相似倍数)为
18
vxm v ym vzm Cv vx vy vz
tm a Ct , m Ca t a
xm ym zm CL x y z

对流传热1Word版

对流传热1Word版

4.4传热过程的计算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冷热两种流体进行热交换,但不允许它们混合,为此需要采用间壁式的换热器。

此时,冷、热两流体分别处在间壁两侧,两流体间的热交换包括了固体壁面的导热和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

关于导热和对流传热在前面已介绍过,本节主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4.4.1总传热系数和总传热速率方程一、总传热速率方程间壁两侧流体的热交换过程包括如下三个串联的传热过程。

流体在换热器中沿管长方向的温度分布如图所示,现截取一段微元来进行研究,其传热面积为dA ,微元壁内、外流体温度分别为T 、t (平均温度),则单位时间通过dA 冷、热流体交换的热量dQ 应正比于壁面两侧流体的温差,即)(t T KdA dQ -=前已述及,两流体的热交换过程由三个串联的传热过程组成:管外对流: )(111w T T dA dQ -=α管壁热传导:)(2w w m t T dA bdQ -=λ管内对流: )(223t t dA dQ w -α= 对于稳定传热:321dQ dQ dQ dQ === 221122111111dA dA b dA tT dA t t dA b t T dA T T dQ m w m w w w αλααλα++-=-=-=-=∴ 与)(t T KdA dQ -=,即KdAtT dQ 1-=对比,得: 2211111dA dA b dA KdA m αλα++= 式中 K ——总传热系数,w/m 2·K。

讨论:1.当传热面为平面时,dA=dA 1=dA 2=dA m ,则:21111αλα++=b K 2.当传热面为圆筒壁时,两侧的传热面积不等,如以外表面为基准(在换热器系列化标准中常如此规定),即取上式中dA=dA 1,则:212111111dA dA dA dA b K m αλα++= 或 212111111d d d d b K m αλα++= 式中 K 1——以换热管的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d m ——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2121ln /)(d d d d d m -=。

高等传热学对流理论1

高等传热学对流理论1

0)(2=Φ+∇=Φ+∇∙∇∙∙λλt t)(12133212dxdth h h dx d h h h t =∇Sphere n Cylinder n Plate n dr dt r n dr t d 210022====Φ++∙λ )(,0,0022∞∙--=====Φ+t t hdr dt R r drdtr dr t d w λλh=∞, t ∞=t w高等传热学对流换热理论参考文献:1. 对流传热与传质,杨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 对流传热传质分析,王启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3. 相似理论及其在传热学中的应用,王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 A. Bejan,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lorado University, New York,John & Son Inc, 19955. W. M. Kays et al, Convecti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cGraw_HillBook Co, 19806. 强化传热及其工程应用,林宗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7. Schliching H, Boundary Layer Theroy, 7th ed. New York, McGraw_HillBook Co, 19798. 对流换热,任泽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第一讲:对流换热基本理论 1. 牛顿冷却公式(1701):wf t t t th q-=∆∆=流体流过壁面与壁面间的换热,关键求 h 2.影响h 的主要因素:物性(νλρ,,,p c )及定性温度(等2/)(,w f f t t t +)流动状态:流态(层流,紊流),起因(强制,自然) 几何:外部流和内部流,大空间和有限空间,大容器等,特征尺度:l(平板), d(圆管),de=4A/P3.分类: 强制对流:内部流:圆管内和其它形状管内 外部流:外掠平板、圆管(单管或管束),外掠其它形状柱体,射流冲击换热无相变 自然对流:大空间,有限空间对流换热 混合对流:沸腾换热: 大容器沸腾,管内沸腾; 饱和沸腾,过冷沸腾;有相变 管内凝结和管外凝结 凝结换热: 膜状凝结,珠状凝结一般各种对流换热都可分成层流或紊流。

§5-1 对流换热概述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5-1 对流换热概述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1) 流动起因 自然对流: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
强制对流:由外力(如:泵、风机、水压头) 作用所产生的流动
h强制 h 自然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 5-1 对流换热概述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本节重点 1.对流换热的概念:流体固体壁面; 2.对流换热中,导热和对流同时起作用; 3.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h——过程量; 4.对流换热系数如何确定: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八、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本节要求: 掌握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写:对流换热微 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连 续性方程+动量微分方程+能量微分方程; 熟悉能量微分方程的推导方法及思路:对微元体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 掌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中各项的意义。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对流换热分类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七、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 在贴壁处被滞止 , 处于无滑移状态(即: y=0,

高等传热学课件对流换热

高等传热学课件对流换热

高等传热学课件对流换热高等传热学课件对流换热一、概述湍流模型是半经验、半理论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将湍流的脉动相关项与时均量联系起来,使时均守恒方程封闭。

自1925年Prandtl提出混合长度理论,各国学者对湍流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模型。

W.C.Regnolds建议按模型中所包含的微分方程数目进行分类,成为目前适用的湍流模型分类方法。

一般将湍流模型分为:z 零方程模型(代数方程模型)z 一方程模型z 二方程模型z 多方程模型研究(Morkovin 莫尔科文)表明:当M<5时,流体的可压缩性对湍流结构不起主导影响,因此我们仅参考不可压缩情况。

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湍流边界层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在内层区:由相似原理分析得出,Prt近似是一个常数(Prt≈0.9)这样,只要确定了νt,即可容易地得到αt,所以在介绍湍流模型时,只给出νt或t时均量的关系式。

二、零方程模型(代数方程模型)零方程模型中不包含微分方程,而用代数关系式将νt与时均量关联起来。

Prandtl混合长度理论是最早的代数方程模型。

它适用于:充分发展的湍流剪切流边界层内层,y≤0.2δ。

对外层区,一些学者研究后仍沿用Prandtl混合长度的模型关系式:但,L=λ δ (3.7.1)实验常数λ在0.08~0.09之间。

Von Kármán、Deissler、Van Driest、Taylor等人先后提出了更完善的代数方程模型。

(1) Von Kármán模型Von Kármán假设湍流内各点的脉动相似(局部相似),即各点之间只有长度尺度与空间尺度的.差别。

对平行流流场,若对某点(y0处)附近的时均速度进行Taylor展开:(a)若流动相似,则必有尺度L与速度u0(u0=u(y0))使上式无量纲后成为通用分布。

u(y0)y令 Y=; U(Y)= u0L则有无量纲形式:(b)若上式是相似的通用速度分布,则式中各系数之比应与位置无关,而是一个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9
20
21
22
vu dxdydz y
在x方向上,流体通过控制体上、下
两侧界面流出、流入动量的变化率为
wu dzdxdy z u dxdydz
在 x 方向上,控制体内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上述各项之和就是x方向上,动量变化率,即:
u u 2 vu wu x y z dxdydz
5)体胀系数,K-1。
1v 1 v t p t p
对于理想气体,pv=RT,代入上式,可得 =1/T。
体胀系数影响重力场中的流体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浮升力 的大小,因此影响自然对流换热。
6
(4) 流体有无相变
蒸气遇冷凝结、液体受热沸腾,伴随有相变发生。 过冷沸腾 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
0 dxdydz e 控制体内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dE
32
33
xz w yz w zz w x y z Fz wdxdydz
34
35
36
能量方程的内能表达式
37
38
能量方程
焓表达式
沸腾换热:
强制对流沸腾(管内沸腾) 膜状凝结
饱和沸腾
凝结换热:
珠状凝结
凝结与沸腾广泛应用于各种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如:
电站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 锅炉炉膛中 的水冷壁, 冰箱空调器中 制冷剂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化工装置中的再沸腾器等。
7
(5)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 等几何因素将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因此影响流体的速度分 布和温度分布,对对流换热产生影响。
3
(2) 流动的状态
不论是自然对流还是强迫对流,都存在着不同的流动状态。 流动状态对于对流换热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层流:流速缓慢,流体分层地平行于壁面方向流动, 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热量传递主要靠分子扩 散(即导热传递热量)。 紊流:流体内存在强烈的脉动和旋涡,使各部分流 体之间迅速混合,引起动量和热量的交换。 层流和紊流对流换热的特点: 紊流对流换热要比层流对流换热强烈,表面传热系数大。
12
1.3 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
(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其单值性条件)
1.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假设: (1) 流体为连续性介质。当流体的分子平均自由行 程 与换热壁面的特征长度 l 相比非常小,一般努森 数 Kn l l 103 时,流体可近似为连续性介质。
13
14
15
16
17
2)动量微分方程(动量守恒)
y dy
微元体
惯性力
压力差 0
dx
x
2u 2u u u u p x方向: u x v y Fx x x 2 y 2 Du p 体积力 粘性力 2 Fx u d x 2v 2v v v v p v 2 2 y方向: u Fy x y y x y
44
(4) 流体为牛顿流体,即切向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为线性,遵循牛顿公式 : u y (5) 流体无内热源,忽略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 (6) 二维对流换热。 紧靠壁面处流体静止, 热量传递只能靠导热, t qx y y 0, x
流体导热系数
45
按照牛顿冷却公式
流体运动的起因 流动的状态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流体的物性 流体相变 固体壁面几何形状和尺寸
2
(1)流动的起因:影响流体的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
强迫对流换热: 在外力的作用下(泵或风机)产生的流动。 自然对流换热:流体各部分温度不同产生密度差,形成的浮
生力引起的流动。
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换热的比较:
自然对流的流速较低,因此自然对流换热通常要比强迫对流换 热弱,表面传热系数要小。 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同,换热规律不同,其数学描述存在 很大差异,分析自然对流必须考虑浮升力的作用,而强制对 流时浮升力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43
举例:
(1) 流体为连续性介质。当流体的分子平均自由行 程 与换热壁面的特征长度 l 相比非常小,一般努森 3 Kn l l 10 数 时,流体可近似为连续性介质。
(2) 流体的物性参数为常数,不随温度变化;
(3) 流体为不可压缩性流体。通常流速低于四分之一 声速的流体可以近似为不可压缩性流体;
第1章 对流换热的理论基础
1.1 对流换热概述
热对流--------指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 发生
宏观相对运动 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流体作宏观运动时,流体微观粒子热运动引起的导热热
量传递也存在,导热和对流同时发生,两种形式的热量
传递相伴进行
1
1.2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 用的结果,因此,凡是影响流体导热和对流的因素 都将 对对流换热产生影响。
在x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控
q x dx dydz 制体左右两侧界面的能量: q x dydz q x x
上面两者之差,为在x方向上单位时间 内通过控制体左、右两侧界面净导入 的能量: 根据傅里叶定律:
q x dxdydz x
T q x x
T dxdydz x x 31
q = h( tw-tf )
h — 整个固体表面的平均
表面传热系数; tw — 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
tf — 流体温度,对于外部绕流,tf 取远离壁面的流 体主流温度;对于内部流动,tf 取流体的平均温度。
对于局部对流换热,
qx hx tw tf x
10
对于等壁温, tw tf x tw tf 常数 对照式 = A h( tw-tf ) 可得
t qx hx tw t x y t hx tw t x y y 0, x
qx
y 0, x
如果热流密度、表面传热系数、温度梯度及温差 都取整个壁面的平均值,则有 t h t w t y y 0
上面两式建立了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温度场 之间的关系。而流体的温度场又和速度场密切相关, 所以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应该包括描写速度场和温度 场的微分方程。
23
展开上式并应用连续性方程式,上式简化为:
u u u u u v w dxdydz x y z
或写作:
Du dxdydz d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x方向上流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该方向 上作用力控制体的体积力和表面张力之和,即
Du p xx yx wx Fx _ d x x y z
上式即为x方向的动量方程。
24
x方向的动量方程:
Du p xx yx wx Fx _ d x x y z
类似地,y、z方向的动量方程:
Dv p xy yy zy Fy _ d y x y z Dw p xz yz zz Fz _ d z x y z
对流换热愈强烈;壁面处主要依靠导热;
2)密度,kg/m3 ,流体单位体积携带、传递的热量。 3)比热容c,J/(kgK)。 c反映单位体积流体热容量的大
小,其数值愈大,通过对流所转移的热量 愈多,对流换热愈强烈;
5
4)动力粘度,Pas;运动粘度=/,m2/s。
流体的粘度影响速度分布与流态,影响对流换热;
dQconv dQcond dW dE
29
y、z方向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前、 后两侧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为:
ve y
0
dxdydz dxdydz
30
we z
0
上述三项之和是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界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
ue0 ve0 we 0 dQ dxdydz y z x
能量方程
温度表达式
39
40
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
41
能量方程
42
前已述及,当热物性随温度变化时,可以利用连续性 方程、纳维斯 -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方程耦合求解速度
场、压力场和温度场,但要补充一些方程以使描述现
象的方程组是封闭的。
若密度 ρ是变量,可以补充一个状态方程,因为每种
工质的P、T和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若其他热物性参数 μ、cp和λ 是变量,则亦应分别补 充给出它们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流体的物性、表面形状,布置方式的不同均会影响流态,
从而影响换热。
4
(3) 流体的物理性质(热物性)
流体的种类、热物性影响对流换热。(水冷空冷比较) 物性参数的数值主要随温度而变化,确定物性参数值的温 度,称为定性温度。在分析计算对流换热时,定性温度的 取法取决于对流换热的类型。
1)热导率,W/(mK), 愈大,流体导热热阻愈小,
25
对于牛顿流体,
流体力学中已经证明:
将上式表示的法向 应力 和切应力 带入动量方程 式,整理可得:
纳维埃 - 斯托克斯方程:
26
若动力黏度为常数,且流体是不可压缩流体,应用连续性方程 式,上式简化为:
上式亦可用矢量形式表示为:
DV F p 2V d
27
常物性不可压缩流体,要求解速度场问题是非耦合 问题。此时 N-S 和连续性方程一起构成封闭的方程 组,可以求解未知量压力p和速度分量u、v、w。 可压缩流体,密度不是常量,即使动力黏度是给定 的常量,也无法求解。因为增加了一个未知量密度, 它是耦合问题,没构成封闭方程组,需要补z方向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前、 后两侧面净导入控制体的热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