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典型例题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典型例题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典型例题《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典型例题》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那些典型例题,这可有趣啦。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比如说,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我们知道在这瓶溶液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5摩尔,然后这瓶溶液的体积是0.2升。

那怎么求物质的量浓度呢?这就像分糖果一样呀,物质的量浓度呢,就是把那些氢氧化钠的“小粒子”(摩尔数)平均分到这瓶溶液的“小屋子”(体积)里。

那根据公式,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那就是0.5摩尔除以0.2升,等于2.5摩尔每升。

这就好像是把0.5个苹果分到0.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就有2.5个苹果的感觉,不过这里是摩尔数和升啦。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

要是有一个氯化镁溶液,我们知道氯化镁的质量是9.5克,溶液的体积是0.5升。

这时候我们要先把氯化镁的质量换算成物质的量。

氯化镁的摩尔质量是95克每摩尔,那9.5克的氯化镁的物质的量就是9.5克除以95克每摩尔,就等于0.1摩尔。

然后再用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来求物质的量浓度,0.1摩尔除以0.5升,就是0.2摩尔每升。

这就好比你有一堆小积木,你要先数清楚一共有多少块小积木(物质的量),然后再看把这些小积木放到多大的盒子(溶液体积)里,就能知道每个小空间里有多少小积木啦。

我再给你们讲个有反应的例子哦。

假如有200毫升的硫酸溶液,和过量的锌反应,反应完了之后呢,生成氢气0.2克。

咱们要先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硫酸的物质的量。

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克每摩尔,0.2克氢气就是0.1摩尔。

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₂SO₄= ZnSO₄ + H₂↑,可以知道硫酸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所以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也是0.1摩尔。

那这个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呢,就是0.1摩尔除以0.2升,等于0.5摩尔每升。

这就像一场小比赛呀,氢气和硫酸就像是比赛的双方,它们的数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就像比赛的规则一样。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的多少。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通过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应用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三章:物质的量浓度稀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物质的量浓度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表示初始物质的量浓度,V1表示初始溶液体积,C2表示稀释后物质的量浓度,V2表示稀释后溶液体积。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换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方法:不同单位体积的溶液之间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可以通过乘以相应的体积比例进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体积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的量浓度相关概念及计算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质的量浓度问题。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解释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3. 推导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根据定义,自行推导出计算公式。

4.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不同单位体积之间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方法。

5. 应用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和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注:由于我是,无法亲身体验教案的教学效果,下面的文章只是作为一个范例,供参考与借鉴。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2. 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3. 熟悉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式;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概念;(2)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3)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方法;(4)摩尔质量及其计算方法。

2. 浓度(1)浓度的概念及其种类;(2)质量浓度、摩尔浓度及其计算方法;(3)溶液的稀释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2. 熟悉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式。

难点是溶液的稀释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归纳法;2. 演示法;3. 讨论法;4. 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实验室中,为什么需要用到物质的量和浓度这些概念?学生共同讨论后,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2. 教学过程(100分钟)第一部分:物质的量(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物质的概念及物质的量的概念。

学生了解质量和物质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平衡称的使用,精确量取若干种不同质量的物质,记录下它们的质量。

通过数据处理,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

第二部分:摩尔质量(40分钟)在前面的实验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的量的测定方法。

教师现在向学生介绍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计算出所使用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摩尔质量及其计算方法,并提供相关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部分:浓度(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浓度的概念及其种类。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浓度、摩尔浓度及其计算方法,并提供相关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对于较难的计算题进行深入解析。

第四部分:实践案例(30分钟)教师提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3.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与稀释4.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际问题中的浓度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浓度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公式及换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如溶液稀释、浓度测定等。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表现。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物质的量浓度相关概念、公式及案例。

2. 练习题:提供多种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知识。

3. 案例分析素材:选取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第3课时:案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3. 第4课时: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第5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练习反馈,了解掌握情况。

物质的量浓度例题讲解范文

物质的量浓度例题讲解范文

物质的量浓度【考试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的涵义及与物质的量、溶液密度、质量分数、等物理量换算和相关计算;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误差分析【知识回顾】: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2、计算式: ①②已知密度和质量分数[思考1]将4g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1 mol/LB 0.1mol/LC 0.001 mol/L D10 mol/L[思考2]标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水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Vd/(MV+2240)B、1000Vd/(MV+2240)C、100Vd(MV + 22400)D、1000VdM/(MV+2240)[思考3]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 2ω1=ω2B 2ω2=ω1C ω2>2ω1D ω1<ω2<2ω1[练习]1、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 g Al3+,取出V/4 ml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25a/72V mol/lB.125a/36V mol/lC.125a/48V mol/lD.125a/54V mol/l2、在标况下,n L NH3溶于m ml水中,得到ρg/cm3的R 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n/22.4R mol/lB.1000nρ/(17n+22.4m) mol/lC.n/22.4 mol/lD.1000ρ/(17n+22.4m) mol/l3、密度为0.97g/cm3的氨水、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水稀释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0.125B.大于0.125C.小于0.125D.无法确定4、将质量分数为98%,18.4 mol/L的浓硫酸用水稀释至49%.则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9.2 mol/L(填“大于”“小于”“等于”).3、溶液的稀释。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换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不同单位体积(或质量)的溶液之间,可以通过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体积(或质量)溶液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质的量浓度换算的方法及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探讨物质的量浓度换算的方法及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应用和换算方法的熟悉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企业生产现场,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3. 开展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题型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题型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题型解析一、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密度之间的换算此类问题主要是弄清各量的含义及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注意各量的单位要相当。

例1:(2003年广东)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蒸发掉p g水。

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 g,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则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B.C.D.解析: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根据溶液混合、蒸发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答案:C二、不同溶液中相同微粒浓度的比较溶液中某微粒的浓度只与溶质的组成和溶质的浓度有关,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

如果是离子浓度,可以根据电离方程式来分析。

例2:(2002年春季)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 1:1:1B. 3:2:2C. 3:2:3D. 1:1:3解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组成和溶质的浓度有关,即某离子的浓度=溶质的浓度×溶质化学式中该离子的数目。

这样,Na2SO4溶液与Mg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均为0.1mol/L,Al2(SO4)3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3mol/L。

答案:D三、溶液混合后浓度的计算包括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溶质不同但有相同离子的溶液混合等。

解题时抓住“不变量”即可。

例3:100mL 0.3mol/L Na2SO4溶液和50mL 0.2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A. 0.20mol/LB.0.25mol/LC. 0.40mol/LD. 0.50mol/L解析:本题解题方法较多,这里选择电荷守恒法来计算。

根据c(Na+)×1+c(Al3+)=c(SO42-)×2,即,解得:c(SO42-)=0.40mol/L。

求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归纳与例析

求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归纳与例析

求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归纳与例析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 张军琴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历来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它涉及的题型灵活多样,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考题呢?关键在于方法,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常常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溶液中溶质离子的质量求溶质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例1] V L Fe 2(SO 4)3溶液中含Fe 3+ m g ,则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V m 56mol /LB .V m 563mol /LC .V m 56mol /LD .Vm 1123mol /L 【解析】 c (Fe 3+) =Vm 56mol /L , Fe 2(SO 4)3=2Fe 3++3SO 42- 根据电荷守恒规律,得 3c (Fe 3+)=2c (SO 42-),则c (SO 42-)=23c (Fe 3+)=23×V m 56=Vm 1123mol /L 【答案】D【点评】通过本题使学生掌握:先由溶液中一种溶质离子的质量求出该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规律,由已算出的溶质离子的浓度求出另一种溶质离子的浓度。

2.根据气体的体积求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例2] 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 气体(摩尔质量为M g /mol )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 /cm 3,则此溶液中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2240+MV Vd mol /LB .22401000+MV Vd mol /L C .22401000+MV VdM mol /L D .dV MV )1.0(4.22+mol /L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可得下式:c (A )﹦)(A n =L mL mL dg L g L mol Mg molL VL mol L VL /1000//10001.0//4.22/4.22⨯⨯+∙﹦22401000+MV Vd mol /L 【答案】B【点评】通过此题掌握气体溶质溶于水的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3.4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的误差分析和物质量浓度有关运算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3.4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的误差分析和物质量浓度有关运算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与微粒个数
= n=


cV液 与物质的量浓度
=
与气体体积
与物质质量
=
课堂检测
1.在200mL NaOH溶液中溶有20gNaOH,
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5mol/L

2.含有40g NaOH的浓度为5mol·L-1的溶液的体积
为 200 mL
3.在标准状况下,11.2LNH3溶于水,配成400mL溶液,此氨水物
第三节
物质的量
第五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c=
,具体情况如下: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n
(1)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
托 或已生锈
盘 (2)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
增大
—— 偏大
减小
—— 偏小
减小
—— 偏小
天 NaOH固体)时间过长
平 (3)用滤纸称易潮解的物质
(如NaOH固体)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
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⑤
B.①பைடு நூலகம்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理解回顾
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对象
1、物质的量浓度既可以表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也可
以表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c ( H2SO4 )=0.1mol/L
+
c ( H )= 0.2 mol/L
c(浓)·V(浓) = c(稀)·V(稀)
溶液混合: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c1·V1 + c2·V2 = c(混)·V(混)

高中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分析详解

高中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分析详解

高中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分析详解一、引言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时,需要掌握物质的量和浓度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进行案例分析,并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节高效的物质的量浓度课。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能力:1.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摩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能够使用物质的量和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量通常非常小,难以用常规单位计量,如重量。

为了方便计量,引入了可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摩尔是一种物质计量单位,用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数量。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同时,介绍化学式及化学计量关系,以及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介绍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浓度单位的转换等知识点,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并在课堂中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浓度及相关概念。

3. 实例运用在学生掌握了物质的量和浓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之后,进行实例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例如,计算某种药品的浓度、某种元素的摩尔质量等,通过实例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和案例分析等。

其中,小组讨论和活动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主要通过多人互动、共同探讨,让学生主动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效果。

五、设计案例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模式,以下介绍一节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课程设计案例:案例:某种药品的浓度计算设计思路:1. 通过概念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浓度单位的转换等知识点。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案例-王惠密山市第一中学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案例-王惠密山市第一中学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案例王惠密山市第一中学今年是我来到密山一中的第五年,经历了一年高三、一年补习班的锻炼,重新回到高一学年,我对每一节课、每一知识点的感觉、领悟都与以往不同。

我觉得,一节课要想成功,引入的设计、过渡的衔接、知识讲授的方式与顺序、学生活动的设计、例题的选择、板书设计、肢体语言等等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得付出很多的心血。

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课是教师一辈子的结晶,是组内全体老师智慧的凝结。

一节课,一开始要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这节课就成功了大部分。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这节课,我想了很多种导课方式,如由初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引入,或由比较质量分数的优缺点引入,或由生活中常见标签、化验报告单引入。

经过反复琢磨,我是这么引入的:“初中时,表示物质的浓度我们用质量分数,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比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它是用质量表示物质的浓度的,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物质的量,我们能不能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这么引入直接,简单。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符号、表达式、单位的讲授,我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由学生阅读教材15页,找到我预设的问题的答案,完成学案,进行适当拓展。

再根据判断题:⑴将1gNaCl溶于水制成1L溶液,则c=1mol/L⑵将1molNaCl溶于1L水中,则c=1mol/L⑶若从1L 1 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20mL,则c= 1mol/L由学生总结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注意事项:(1)、溶质是用_____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2)、体积是指_____,并非溶剂的体积。

(3)、从某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都___(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但所含溶质的_________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

刚刚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之间的转化关系,预设简单习题:1.用20gNaOH配成500mL溶液,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案例对比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案例对比

用单位。
设置分层问题: ①从 1.0 mol/L NaCl溶液中取出5 mL溶液,求 。

从 1.0 mol/L NaCl溶液中取出5 mL溶 液 ,所取溶
液中求。

从 1.0 mol/L NaCl溶 液 中取出5 mL溶 液 ,再稀释
至 1 0 mL,求 稀 释 后 。稀释前后什么量不变?

如 果 配 制 1 L 1.0 mol/L NaCl溶 液 ,某同学准确
质 疑 : 怎 样 保 证 溶 液 的 体 积 是 100 mL? ( 开放性 步到位,而 是 围 绕 学 生不容易理解的“从一定浓度溶液
思考: ①
将 117 g NaCl溶 解 在 1 L 水 中 ,得 到 c (NaCl) =
2 mol/ L ,对吗?
② 将 5. 85 g N aC l溶 解 在 水 中 ,配 成 1 L 溶 液 ,
c (NaCl) 二___ ,取出 1 mL 溶液,c (NaCl) = ____ ,c (C l' ) =
中 哪 个 ra(c r ) 最 多 ? 能 否 得 到 答 案 ? 如 果 要 计 算 n(c r ) ,缺什么条件?学生认为不能,缺少溶液体积。
⑦配制0. 1 mol/L HC1 溶 液 ,请 问 标 况 下 将 22. 4 L 氯化氢溶于水,配 成 1 L 盐酸 溶 液 ,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否 为 0.1 tnol/ L?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溶 质 是 什 么 ?体积指什 么物质的体积?已知标况下气体体积怎样计算物质的 量 ?学生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知识和教师引导解决 问题。
反馈练习:下 列 溶 液 中 Na+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
是 ( )。 A.1 L 1 mol/L NaCl 溶液 B.0. 5 L 1 mol/L Na2S0 4 溶液 C.1 L 0.5mol/L Na3P0 4 溶液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案例资料。

2.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3. 安排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溶液的稀释问题,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3.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mol/L。

4.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5. 案例分析: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溶液的配制、药物的剂量计算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关系:讲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之间的转换方法。

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深入探讨溶液的稀释和浓缩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 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2.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浓度实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测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和实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浓度问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尝试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 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    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配制中的问题讨论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计算 称量 摇匀
装瓶
溶解 转移
洗涤
定容
配制100mL 0.1 mol/L CuSO4 溶液
计算:如果用五水硫酸铜晶体配制,计算
结果应是1.6g,还是2.5g?
m (CuSO4) =0.1L×0.1mol/L×160 g/mol = 1.6 g m (CuSO4.5H2O) =0.1L×0.1 mol/L×250 g/mol = 2.5g 计算不正确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俯视刻度
溶液体积减小,
浓度
偏低
记忆口诀:高看高,低看低

偏高
摇匀
定容后没摇匀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不均一
偏低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与刻度线又加入适量水:
装瓶
CuSO4 0.1mol.L-
容量瓶不能长时间放置溶液
错误操作
所用天平砝码有油污 称量时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为促进NaCl溶解而加热, 将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未洗涤烧杯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中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定容时超过刻度线 定容后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n
偏大 偏小 准确
V 准确
准确 偏小
C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准确 准确 准确 准确 准确
准确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1.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 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 ;会使所配溶 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 是 。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 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 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物质的量浓度有关小故事

物质的量浓度有关小故事

物质的量浓度有关小故事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化学老师,他名叫李老师。

他在一所中学里任教,教授化学课程。

李老师深知学生们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充满了困惑和挑战,所以他决定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解释物质的量浓度。

有一天,李老师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装满果汁的漏斗,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展示一个有趣的实验。

假设这个装满果汁的漏斗代表一个浓度为100%的果汁溶液。

”学生们都好奇地凑过来,他们想看看李老师接下来要做什么。

李老师接着说:“现在,我要向这个漏斗里加入一些水,以降低果汁的浓度。

请注意,我会在黑板上记录每次加入的水的量和果汁的量。

”接着,李老师开始向漏斗里加入10毫升的水。

然后他说:“现在,漏斗里有100毫升的果汁和10毫升的水,这意味着我们的溶液的浓度是10%。

”他将这个结果写在了黑板上。

学生们开始明白了,他们意识到,浓度是通过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的。

他们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实验过程。

李老师继续向漏斗里加入10毫升的水,并记录下每次加入水的量和溶液的浓度。

他不断地降低浓度,直到漏斗里的溶液变成了5%的浓度。

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几次,每一次加入水的量和新的浓度都被记录在了黑板上。

学生们发现,随着每次加入水,溶液的体积增加了,但是浓度却在逐渐降低。

他们开始意识到浓度与溶液中物质的量有关。

接下来,李老师向漏斗里加入了20毫升的水,溶液的浓度降到了2.5%。

这时,学生们开始计算每次加入水的量和新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每次加入水的量都是前一次加入水的量的两倍。

而新的浓度也是前一次浓度的一半。

他们很快发现了这种关系,并用数学表达式将其总结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讨论,学生们理解了浓度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只要物质的量增加,溶液的浓度就会增加。

而溶液的体积增加,则浓度会降低。

通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学生们从实验中学到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他们明白了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也明白了浓度的计算方法,并意识到了浓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高一化第三节物质的量浓课例分析

高一化第三节物质的量浓课例分析

象对市爱好阳光实验学校 <物质的量浓度>课例分析前言:李晓春在高一年级209班,讲的课题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地位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根底。

地位:本节是高中的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的内容之一。

根据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地位,确了本节的及难点。

本节: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为教学。

本节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的根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用知识的方法确为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1.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用知识的方法。

2.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照,提高运用比拟、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的开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表示方法,从而对于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一种使用更为方便、广泛的表示方法,对化学的认识更加进一步。

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来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体会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组成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知识,贯穿于整个高中的化学学习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符号和单位,以及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三者的关系
3.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处理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可以初步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化学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三、教学设想:
在对初中化学中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进行复习
后,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回答溶液组成的其他方法。

过渡到物质的量浓度之后,通过教材提供的工具栏和方法导引,让学生认识容量瓶,学习使用容量瓶的方法。

接下来,学生分组进行配制实验,从而引出物质的量浓度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nB=CB×V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溶液,那么溶液是溶液由和组成。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是什么?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呢?
【设置问题】当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时,要生成一定量的氢气,又不想耗费过量的硫酸,怎样才能称量出准确的稀硫酸量呢?
【学生讨论】
同学们的想法是确定好稀硫酸的浓度,按所需硫酸的量称量体积就好。

进一步启发同学思考:标记溶液定量组成的方式有哪些?同学们提出有质量分数,溶解度,体积分数,质量与体积比等等。

【创设情景】
探究性实验的问题:实验室急需一份100ml含氯化钠0.1mol的溶液,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配制溶液。

在实验过程中可参照课本中工具栏和方法导引所提供的内容。

把实验重点放在如何取0.1mol的氯化钠和如何实现所配溶液正好为100ml这样两个问题上。

【组织讨论】
让同学们四人(或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设计自己的实验步骤。

在经过大家热烈讨论之后,某同学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首先是计算,0.1mol氯化钠的质量是5.85克,接着进行称量,在天平上称出5.85克的氯化钠,再用量筒量出100ml的蒸馏水,最后在烧杯中将两者混合并搅拌均匀。

在肯定该同学的思路的前提下,让同学们深入思考,找出这种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同学经过思考指出,当两种物质混合后,其体积就大于100ml了,不能满足要求,并对操作过程进行了改进(即引入容量瓶)。

先在烧杯中用少量水将称好的氯化钠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再向其加入蒸馏水是溶液的体积达到刻度线。

这样就能配出题目所要求
的氯化钠溶液了,找到正确的配制方法后,进一步让同学细化实验过程,比如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有的同学提出,在烧杯中配制溶液时有部分的氯化钠会残留在杯壁上,使得溶液浓度降低,应用少量蒸馏水多清洗几次,并将洗液倒入容量瓶中。

【学生自学】
在经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之后,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自己快速阅读教材“工具栏”和“方法导引”,学习使用容量瓶。

1、选用什么仪器来溶解物质?
2、如何尽可能的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3、如何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刻度线?
【实验小结】
经过近二十分钟的实验操作之后,让几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了实验小结,同学们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再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的同时,又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实验中总结经验教训,得到了许多闪光点。

如,在加入蒸馏水时由于没有注意加水的量而使溶液的体积超过了刻度线,再重新操作时,就注意到在水加至快到刻度线时,采用滴管滴加,使溶液体积准确;在配制溶液时采用小烧杯,一方面小烧杯杯壁面积小,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小,带来的误差少,另一方面,小烧杯盛水量少,有利于蒸馏水少量多次加入;采用100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比采用100ml的烧杯配制溶液的好处在于容量瓶口径小,滴加少量液体,液面上升明显,而烧杯口径大,滴加时液面变化难于观察;当蒸馏水的加入量超过了刻度线时,不能采用吸出的方式来使体积回到100ml,因为溶质会随液体的吸出而减少,从而使浓度降低;在向容量瓶中加液体时,采用漏斗和再用玻璃棒引流都是可以的,但采用后者更为长期化学工作者使用。

【创设情景】
在实验讨论结束后,通过如何书写标签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顺利引出了一种新的计量溶液的浓度单位——物质的量浓度。

【教师讲解】
接着对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于新的化学概念的认识深刻。

最后对课程进行总结,物质的量浓度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nB=CB×V,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在以后的化学学习研究中的方便性和重要性。

【知识巩固】
用习题进行了知识的巩固,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从而顺利使同学掌握了一个新的化学概念—物质的量浓度。

1.将40g氢氧化钠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是1mol•L-1?
2.从2L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的溶液中,取200mL溶液,那么取出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课下作业】
探究溶液组成的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0.01mol氢气时,要生成一定量的氢气,又不想耗费过量的硫酸,现有贴有两个标签的稀硫酸试剂瓶A和B。

A的标签为“H2SO4 质量分数30% ρ=1.35g/cm”;B的标签为“H2SO4 3mol/L”;则应当量取V A,VB为多少?
五、反思与评价:
1.采用的方式尽量符合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对于新的化学概念讲授,不是以自己的讲授为主,而是采取层层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不断的思考中,在学生的思考讨论中,引出本堂课的核心知识,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意义,以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当更巧妙,从最初配制100ml含氯化钠0.1mol的溶液,到标签的书写,以及最后的习题,不仅仅要在形式上起一种过渡作用,更是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新的方向,解决教学重难点。

3.在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和在实验过程中,应当能够敏锐的抓住学生暴露的问题,从学生暴露的问题入手,以讨论的形式和同学一起分析,解决了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问题,并且也解决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配制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注意事项。

比以往这些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授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容易感受到注意实验细节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