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案例中国的高储蓄率

合集下载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第一篇: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中国目前的储蓄率高达46%,居民储蓄存款14万亿元,企业存款10万亿元。

这些数字引起了金融界的普遍关注。

目前的居民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老百姓不敢花钱是重要原因。

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文化背景所致居民收入增加,为储蓄猛增奠定基础;城乡居民个人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投资渠道狭窄;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价格心理预期走低,延迟了居民即期消费行为;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非居民性资金的流入,构成的“假性”存款占相当比重;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从股市撤资,部分资金流向储蓄;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

社保体制不健全,资本市场效率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在任何国家都需要几十年时间,不可能在近期内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消费。

第一,中国工业占GDP的份额比其他大多数国家要高,与其他部门相比,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意味着相当大份额的国民收入归给资本,进而转为投资。

第二,占资本密集型企业(如重工业)很大份额的国有企业,对最大股东--政府--传统上很少分红。

第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增长和国有企业的重组,企业盈利增加。

企业留存收益在投资资金来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剧了投资的周期性--利润高企时投资会进一步增强,低利润则抑制投资。

传统文化:现在国际、国内有个流行说法,中国人消费品买得太少,不像美国人消费得那么多,仿佛只要中国人多消费一点,就可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了。

可是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美国人均GDP接近4万美元,消费水平怎么可以相比?中国人消费水平低是因为可支配收入低。

国人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中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太低,因此中国的消费水平太低。

可是农民消费水平低不是因为农民有钱不消费,而是因为农民没钱。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

关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的思考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年份1980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世界均储蓄率24.0 21.6 21.6 22.4 23.0 22.5 21.5 21.2 20.8 21.0 23.0 中国储蓄率(%)35.2 37.8 36.1 36.8 36.1 34.7 34.8 36.2 43.3 39.9 40.5上面是笔者查的一份我国历年储蓄率数据,由上面的数据可看出自1985年到1995年,我国的储蓄率是上升的。

到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升高,甚至到了46%。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手里的钱也多了起来,但是我国的消费却没有以相应的幅度提高。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用于投资的钱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资产被人们存在银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储蓄率这么高?第一: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有备无患。

我认为这个习惯是很好的,给自己及家人留条后路,现在他们老说学习美国人提前消费。

但是美国人没钱可以申请破产,可以由美国政府养着。

中国,谁养你?第二:我国的低工资、低福利让大家赚点钱不容易,更是考虑到养老问题,谁也不敢乱花钱。

我国的福利水平相当于美国来说实在是低的可怜,希望我国能快快的完善我国的福利制度,并提高工资标准来让我国百姓感受到我国的发展壮大。

否则,谁敢消费?第三:我国百姓有三难。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家里孩子要上学,家里老人要看病,全家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是不是该换换了?让我们,让百姓拿什么消费?政府的民生投资敢不敢多点?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中国的高储蓄率

中国的高储蓄率

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生命周期/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

或用于储蓄者日后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代消费。

根据世界银行(2002) 的数据,1999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 ,同年美国国内储蓄率为16%。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推进, 2002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且以居民储蓄平稳增长,企业储蓄明显上升为突出特点。

中国的储蓄率从1998年前后的37.5%升至2007年49.9%,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97年的13%升至2007年的22.5%,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周小川)。

2007年中国的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达到51.2%,而消费只占48.8%,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只有34.8%,不仅可能是世界最低,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樊纲等 2009)。

2009年1月-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百分点。

相比较而言,8月消费增速虽也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仅15.4%,比上年同月回落7.8个百分点。

今年,中国消费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

储蓄的分类储蓄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一国总储蓄可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两部分。

国民储蓄是一国经济总体中各个部门的储蓄之和,包括个人部门的居民储蓄(personal saving) 、企业部门的企业储蓄(business saving) 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 。

在现实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对银行储蓄存款(deposit) 和储蓄(saving) 概念的混淆。

居民储蓄=居民的金融资产的增量+实物资产的增量-金融负债的增量+收到的资本转移。

银行存款仅是其中金融资产的一种。

储蓄率计算中的收入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它是储蓄占收入的比率。

自然收入变量的选择对储蓄率本身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于选择什么“收入”也存在着一定分歧。

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分析

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分析
潘 苗苗
( 美国圣约 瑟夫大 学 商学院 , 费城 P 93 ) A 1 11
[ 要】 文 以 西方 宏观 经济 学储 蓄 理 论 为基 本 框 架 , 摘 本 结合 中 国 实际 的经 济制 度 与 形 势 , 中 国 高储 蓄 问题 进 行 了综合 对
分析, 出了降低储蓄率以利 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提 [ 关键词] 中国; 储蓄率 ; 民储蓄; 居 企业储蓄 ; 政府储蓄
表 2 17 .0 5年 不 同发 展 阶段 国 家 平均 储 蓄 率 的 比较 ( ) 9 02 0 %
数 据 来 源 : 界 银行 经 济 发 展 指数 数 据 库 。 世
从表 3 以看 出 ,自 2 可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于转型 阶段 的 中国一直面临 ‘ 蓄负缺 口”问题 。 19 处 储 9 1— 20 只有 19 的投 资超 过 了储 蓄 。 03年 93年
储 蓄率是 一个 国家 的国民经济 核算 中 ,当年 国 内生 产总值 中储 蓄部分所 占的比例 。影 响储 蓄的 因素很
多, 如价格水平 、 收入分配 、 利率、 口老龄化程度 、 人 社会保障制度等, 还有一些包括通货膨胀 、 观念和文化传 统、 经济发展阶段 、 政府政策等其它因素。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所作出的总结在一定限度内反映了客观存 在的现实 , 特别是社 会化生 产 的现实 , 但西 方经 济学 的形 成有其 特有 的社会 制度背 景 , 中国 目前正处 于经济 转 轨时期 , 西方 的传统储 蓄理论难 以透 彻地解 释 中国 的储 蓄现状 。因此 , 分析解 决 中国的储蓄 问题在 充分借 鉴 西方储 蓄理论 的 同时 , 更要结合 中国的实 际情况来 考虑 。


中国储 蓄 规 模 和 结构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储蓄率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资金流量表,揭示储蓄率背后的深层原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高储蓄率问题的研究现状,梳理了相关理论和观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资金流量表的数据,从国民收入分配、投资消费结构、金融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高储蓄率的形成机制。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本文揭示了高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本文深入探讨了高储蓄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方面,高储蓄率为中国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了资本积累和投资增长;另一方面,过高的储蓄率也可能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消费市场萎缩等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在保持合理储蓄水平的促进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通过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投资消费比例、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等措施,逐步降低储蓄率,实现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本文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参考。

二、中国资金流量表概述资金流量表,又称为金融交易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以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金融交易活动在各部门之间形成的资金流入和流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日益活跃的国家来说,资金流量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揭示了资金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和流动情况,还是政府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金融监管政策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资金流量表通常采用三部门划分法,即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

每个部门的资金流量都受到其内部经济活动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与其他部门发生错综复杂的资金往来。

例如,非金融企业部门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从金融部门获得资金,同时向居民部门提供商品和服务并获得收入。

中国经济的高储蓄

中国经济的高储蓄

中国经济的高储蓄【阅读提示】阅读案例,分析我国高储蓄的原因。

你认为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有必要,你认为政府应该进行怎样的引导或调控?请写一页A4纸以内的memo,于4月8日(周六)晚21:00之前发送到对应小课助教的邮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储蓄率节节攀升。

储蓄在GDP中的占比从35%左右一直上升到了50%左右。

中国人爱存钱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共识,结婚、买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所需的大额费用让很多普通家庭不得不早早就进行储蓄。

截至目前,我国人均储蓄超4万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2015年度《世界概况》显示,中国收入储蓄水平排世界第三,仅次于中东石油出口国卡塔尔和科威特。

图1 2015年各国储蓄率分布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储蓄现状:谁在储蓄?我国的高储蓄率似乎与大家的生活经验显得格格不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没有多少钱可存,普通白领多都是“月光族”,金领银领也为每个月的按揭贷款焦头烂额。

那么,中国的高储蓄究竟来自哪里?在中国经济中,究竟是谁在进行储蓄,又究竟是谁的储蓄行为导致了国民储蓄率的居高不下?(1)储蓄率高并不等同于居民储蓄多国民储蓄分三个部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其中居民储蓄代表个人(家庭)的储蓄水平。

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俗。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有很大偏差。

实际上,近十几年来,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源自普通人的钱袋,而是源自政府和企业的储蓄。

来自国际清算局的数据就显示,在2000年到2008年间,中国国民总储蓄增长中有80%源于政府及公司部门,并非来自家庭。

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4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总体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与其余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部门的储蓄占比明显较高,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企业部门存款余额占GDP的64%,而美国和日本均不足15%。

第3章案例中国的高储蓄率

第3章案例中国的高储蓄率

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生命周期/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

或用于储蓄者日后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代消费。

根据世界银行(2002) 的数据,1999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 ,同年美国国内储蓄率为16%。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推进, 2002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且居民储蓄平稳增长,企业储蓄明显上升为突出特点。

中国的储蓄率从1998年前后的37.5%升至2007年49.9%,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97年的13%升至2007年的22.5%,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周小川)。

2007年中国的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达到51.2%,而消费只占48.8%,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只有34.8%,不仅可能是世界最低,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樊纲等 2009)。

2009年1月-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百分点。

相比较而言,8月消费增速虽也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仅15.4%,比上年同月回落7.8个百分点。

今年,中国消费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

储蓄的分类储蓄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一国总储蓄可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两部分。

国民储蓄是一国经济总体中各个部门的储蓄之和,包括个人部门的居民储蓄(personal saving) 、企业部门的企业储蓄(business saving) 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 。

在现实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对银行储蓄存款(deposit) 和储蓄(saving) 概念的混淆。

居民储蓄=居民的金融资产的增量+实物资产的增量-金融负债的增量+收到的资本转移。

银行存款仅是其中金融资产的一种。

储蓄率计算中的收入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它是储蓄占收入的比率。

自然收入变量的选择对储蓄率本身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于选择什么“收入”也存在着一定分歧。

中国高储蓄率原因及其合理性诠释

中国高储蓄率原因及其合理性诠释
正 是 在 这 种 背景 下 ,主 要发 达 国家 均 采
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很大程度上也是 因 为高储蓄国家储蓄率居高不下 。根据这 种逻辑 ,中国等高储蓄国家不仅要承担 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 ,还要承担降 低储 蓄率 以拯救 世界 经济 的责任 。那 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对
于这 种 观 点 我们 应 该 如 何 回应 ?这 都 构
的高储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符合女济
发展规 律。几乎所有发展 中国家向发达 国家转 变 的过程 中都经 历过 高储 蓄阶
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 日本经济高速
增长阶段 ,也是 日本工业化 阶段 ,此间 日本储 蓄率基 本保 持在 3 %以上 的高 0
计 算 ,同 比增 长 1.% ,比上 年 同 期 加 11
在更深 的层面 ,我国的高储蓄率也
是 历史 的必 然 ,主要 包 括 :
好 。过高的储蓄会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 赖出 口和投资 。我们不刻意追求高储蓄
率 ,但是要利用当前储蓄较充足的有利
转 轨阶段 的必 然特 征 众所 周 知 ,
快了 3 . 百分点 。工业 、对外 贸易 、 7个 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收入均呈现出了较 好的增长态势 ,在摆脱金融危机的道路 上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可谓是金融危机 后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西 方 国家 抛 出 了
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
过 渡 的转 轨 时 期 ,在 这 一 时 期 ,以下 因
特征具有明显 的阶段性 ,随着市场亿改
的重要一环 ,按照所谓的 “ 蓄国责任 储 论” ,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 国家过度储 蓄,并将 这些储蓄 以较低 的利率借贷给 美 国等低储蓄 国家 ,而资金 的易得性又 鼓励 这些 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和投资者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陈仕婷一、中国高储蓄率概况(一)储蓄率的定义居民可支配收人一部分用于投资,而另一部分用于消费,其中用于投资部分会作为储蓄存人商业银行。

狭义上,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

现代经济学认为,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中除去用于消费的部分,其余全部为储蓄部分。

而在我国,居民个人可支配收人除去用于消费的部分和用于社会保障的部分,其余的均为储蓄部分。

本文所讨论的储蓄率为居民在耻银行的储蓄。

(二)中国高储蓄率的概况中国储蓄率的特点十分明显,即居高不下。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储蓄率是34%,然后一直保持高储蓄率,并不断攀高,21世纪初达到40%左右,而目前已经超过了53%。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正努力进行经济改革,希望经济由投资拉动型转向为需求拉动型,从而使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更有后劲,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在目前以及未来在更大程度上是由需求决定。

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是,低储蓄率使得资本积累不足,进而导致投资率过低,阻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

但中国的实际情况与之大相径庭,我国自改革开放开始就拥有较高的储蓄率,高储蓄率在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情况下,造成高储蓄率的原因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各项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尤其体现在社会医疗保险及养老等制度上,国民出于对未来的担忧造成高储蓄率。

其副作用在于国民在等量资本情况下提高储蓄额,降低了购买力,不利于扩大内需,抑制消费,进而对经济持续平稳增长造成影响。

这就是中国社会现阶段经济转型过程中,宏观经济所体现出的主要问题:国内需求不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国民消费所占GDP比重不是逐年递增而出现负增长。

以此来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居民储蓄率,适度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二、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以储蓄的主体来区分,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三方面。

将这三部分与国外相对比可以发现造成中国现有高储蓄率的原因是居民家庭储蓄偏高、其所占比重较大所引起的。

2021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现象的建模分析范文1

2021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现象的建模分析范文1

2021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现象的建模分析范文 摘要: 住房作为一种耐用品,既具有消费品属性也具有资本品属性,已经成为家庭储蓄资产的一种形式。

本文在将住房商品引入效用函数后,将其看作具有提供消费服务和成为储蓄资产的双重属性,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强度。

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在考虑住房商品的资产性属性后,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强度得到了提高,预防性储蓄动机更为明显。

基于此,本文解释我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率现象。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耐用消费品;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分别从多个角度给予了解释。

然而,已有研究的出发点仅仅是考虑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作为储蓄的一种形式,结合耐用消费品如住房的研究很少见到。

耐用消费品既能够提供服务,具有消费品的性质,同时又可以通过将它出售实现向资本品的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升值空间的可能,诱使人们经常以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形式储蓄资产,这一特点使得它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消费与储蓄行为。

一方面,耐用品服务对家庭的效用贡献越大,受收入波动的影响就越小,也就越会减弱人们的储蓄动机。

同时,作为抵押品的耐用品还可以用来进行借贷,这也会减轻人们当前的储蓄动机;另一方面,耐用品购买往往支付比重较大,其首付款数额又使得人们必须增加储蓄。

并且,耐用品消费的调整往往面临着一定的成本,这也促使人们进行储蓄以一次性购买足够的数量。

那么,综合来看,耐用品对我国居民储蓄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在国外,有经济学家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收入风险的存在,预防性储蓄构成了社会总储蓄相当重要的部分。

考虑到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本文以中国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从预防性储蓄的角度,结合住房资产的储蓄性属性来解释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现象。

文章采用的是Aiyagari(1994)的经典分析框架,通过引入面临收入不确定性的异质性家庭,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最新-当代中国高储蓄率的思索 精品

最新-当代中国高储蓄率的思索 精品

当代中国高储蓄率的思索高储蓄率的利与弊1.高储蓄率的正面影响其一,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索罗模型中,稳态的条件是=+δ,其中为储蓄率,为人均产出,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为人均资本存量。

根据索罗模型的稳定状态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率比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

在这样的国家,劳动力人均资本较高,因此人均产出也较高。

其二,储蓄是未来的购买力,居民的储蓄比例越大,使得银行能使用的居民的购买力推迟部分越大,银行能有效地吸收社会的闲置资金,积聚资本,转化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2.高储蓄率的负面影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已严重失衡。

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进行分析,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1.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才能扩大生产的规模。

高的储蓄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家将缩减投资,不将多余的部分投资以扩大厂房、更新设备、研发新的技术,使得产能闲置,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产生新的价值,就会使企业维持原有的规模甚至萎缩。

2.不利于拉动内需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消费和储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央行持续通过降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来鼓励和拉动国内经济消费和需求,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但是较高的储蓄率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拉动内需。

3.不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投资储蓄比结构的失衡,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生产要素组合得不到优化,不利于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机构的提高,影响市场积极发展。

调整措施那么高利率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正效应发挥作用前提条件投资需求大于储蓄和储蓄能顺利转化为有效投资。

否则,高储蓄会产生负效应。

我国高储蓄率原因探究

我国高储蓄率原因探究
经济 天地
我国高储蓄率原 因探究
● 武 汉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陈 宁

【 摘 要 】改 革 开放 以 来 , 我
国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 与 此 同 时
我 国 储 蓄 率 也 变 得 居 高 不

研 究 背 景
储 蓄 是 收入 ( 产 出 )减 去消 费后 的 余
研 究具 有很 强 的现 实意 义 。
个百 分 点 的下 降 :世 界平 均 水平 在 2 0 %左 右, 处 于 高收 入 国家 和 中低 收 入 国家之 间 :
储 蓄 率 的 成 因 .并 对 此提 出 了政 策建议 。
中等 、中高等 收入 国家储 蓄率 最 高 , 在
2 0 1 0年 大 约 达 到 3 0 %。从 总 体 上观 察 , 各 收 入 层次 国家 的 储 蓄率 走 势 具 有 一 致 性 . 可 能受 到 世 界 范 围 内共 同 因素 的影 响 : 储
象 或 许 可 以 用 收 入 增 长 率 来 解 释 :高 收 入 国和低 收 入 国的 经 济增 长都 比较 缓 慢 、 平
究具 有很 强 的时 代性 和政 策 意义 。
在企业 、 政府 、 居 民三 个储 蓄部 门 中 . 居 民储 蓄 占据 最大 的 比重 ;由于 涉及个 人
与G D P之 比 f 见图1 ) 。
图 1 显示了2 0 0 2 -2 0 1 0年 收 入 层 次
额。 从 宏观 层 面考察 , 储 蓄 与 投 资 之 问 存 在 着 某 种 内 在 的 转 化 机 制 , 因 而 与 经 济 增 长
的国家 的平 均储 蓄率水 平 。低 收入 国家 的 储 蓄率 最低 , 维持在 1 0 %左 右 ; 其 次 是高 收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课件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课件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
如何解决储蓄率高的问题??
• 通过对储蓄结构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个 人储蓄率因为医疗 社保 养老体系等的不完 善,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显著变化 所以, 降低过高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才是解 决经济内部失衡的关键。 由于这一过程的 改革涉及到更为深入的利益格局调整,目 前进展十分缓慢。要降低储蓄率以扩大内 需,更为关键的政策举措应当是加大改革 力度,有效地降低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
• 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在于:适时提高城市低保 失业人员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对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提供财政支持 将财政收入用于医疗和教育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将 直接全面降低政府储蓄,也会间接地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虽然执行这些措施需要时间,但 是政府公布市场发展规划就会影响到家庭行为,这样可以 让居民减少对于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同时又能在新的公 共产品中寻找到新的消费增长点。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
3、社会陈旧的利益分配观念。
•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不愿意把企业的盈利以 分红的方式返还给大众,尤其是一些利润 很高的国有企业。大量的企业存款堆积在 银行也是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 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成熟,更多的资金将 返还给大众用于消费。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
4、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
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会高?
1、社会上消费主力陈旧的消费观念。 2、社会阶层的分布问题。 3、社会陈旧的利益分配观念。 4、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5、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引导。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
1、社会上消费主力陈旧的消费观念。
• 中年人在社会中是消费的中坚力量,但是 他们大部分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或改革开 放初期,经历过曾经贫困的生活。所以他 们身上的消费观念相对于青年人比较陈旧。

我国的高储蓄率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的高储蓄率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的高储蓄率及其原因分析1.我国储蓄率的横向比较2014年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为49.5%,这个指标在世界排名第四,前三名都是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因此其政府通过出口能源密集型产品收获的大量的财富积累,这能够解释其高储蓄率。

但是我国显然不一样,我国目前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劳动密集代表着庞大的人口,庞大的人口需要相应的政府支出,其中不乏大量消费性支出,意味着政府也需要消费更多的钱来维持它的顺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储蓄率还能高达50%左右,甚至超过了大部分中东国家,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同为大国,2014年美国国民储蓄率为17.3%,远低于我国水平,这当然与美国的政府稳定性高以及社会福利高、消费性支出多有关,美国政府的储蓄大部分并不来源于政府部门,而是来自企业部门,居民部门其次,为4.5%。

我国的政府部门储蓄率虽高达40%,但由于政府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较小,其贡献度也不高,贡献度最高的是居民部门,虽然“仅有”20%,但贡献度是政府部门的两倍以上,这个数字和美国的 4.5%比起来有很大差别,可以看出美国金融业发达,是个财富效应很高的社会。

总而言之,中国政府和居民储蓄率都远高于美国,中国的企业可支配收入高于美国,但储蓄的贡献度却低于美国的企业。

2.我国储蓄率的纵向比较我国在2009年以前储蓄率一直波动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一部分高收入居民收入增加使得储蓄率倾向增加,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把投资性支出作为基础,改革开放后政府放手国有企业,使得众多国有企业的负担减少,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

2009年到现在一直浮动在50%左右没有继续增长也没有下降。

3.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分析3.1.政府高储蓄率的原因这里提到的政府高储蓄率是改革开放以后依然存在的高储蓄率,因为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一手掌控经济,政府储蓄率高是必然的。

而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政府的储蓄率依然很高,其原因有三:一、财政收入增速大于国民收入增速,1994年税制改革,政府全面完善了税收体制,扩大了其财政收入;除此以外,还有土地出让获得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收入;最后还有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事业单位的营业收入。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李扬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李扬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李 扬 殷剑峰 内容提要: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

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关键词: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一、引 言中国的储蓄率明显地高于其他国家,并且还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根据GDP的支出法统计, 2005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了47.9%,不仅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水平,①而且还比“六五”开端的1981年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图1)。

中国的储蓄率之高及其持续时期之长固然令人困惑,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为棘手。

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面,高储蓄率显然构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另外两个表现在需求面上的突出问题———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顺差———的物质基础。

2005年中国的投资率达到了43.4%,比1981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则在同年达到了4.5%的创纪录水平。

3-5案例

3-5案例
2004-09-16 第十四章 案例
案例2的问题与解答 案例 的问题与解答
• 说明政府购买乘数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说明政府购买乘数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增加一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 单位政府购买, 单位政府购买,经济中将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 产品的需求, 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所购买商品增加相同的 数额。 数额。这种商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 增加相同数额, 增加相同数额,收入的增加又导致家庭增加消 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 费,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消费需求 增加又如同政府购买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 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2004-09-16 第十四章 案例
2004-09-16 第十四章 案例
案例2 案例
• 国防支出与经济 • 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预算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 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预算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购买乘数的作用。 世纪 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 世纪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 政府购买乘数的作用。20世纪 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 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 年的2710亿 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 年的 亿 美元飞速增长到1987年的 年的4090亿美元,相当于 亿美元, 美元飞速增长到 年的 亿美元 相当于GDP的 的 7.5%。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 。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 助经济走出了1981—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 年 年的衰退, 助经济走出了 年的衰退 并且推动了80年 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 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 • 年开始, 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 年开始 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 世纪90年代中期 到20世纪 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 世纪 年代中期, 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 的水平。 的 的水平 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 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 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 防开支导致 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 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 说,从1990年到 年到 年 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 个工作机 而且,老布什并未使军工企业成功转型。 会。而且,老布什并未使军工企业成功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
生命周期/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

或用于储蓄者日后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代消费。

根据世界银行(2002) 的数据,1999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 ,同年美国国内储蓄率为16%。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推进, 2002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且居民储蓄平稳增长,企业储蓄明显上升为突出特点。

中国的储蓄率从1998年前后的37.5%升至2007年49.9%,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97年的13%升至2007年的22.5%,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周小川)。

2007年中国的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达到51.2%,而消费只占48.8%,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只有34.8%,不仅可能是世界最低,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樊纲等 2009)。

2009年1月-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百分点。

相比较而言,8月消费增速虽也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仅15.4%,比上年同月回落7.8个百分点。

今年,中国消费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

储蓄的分类
储蓄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一国总储蓄可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两部分。

国民储蓄是一国经济总体中各个部门的储蓄之和,包括个人部门的居民储蓄(personal saving) 、企业部门的企业储蓄(business saving) 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 。

在现实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对银行储蓄存款(deposit) 和储蓄(saving) 概念的混淆。

居民储蓄=居民的金融资产的增量+实物资产的增量-金融负债的增量+收到的资本转移。

银行存款仅是其中金融资产的一种。

储蓄率计算中的收入
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它是储蓄占收入的比率。

自然收入变量的选择对储蓄率本身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于选择什么“收入”也存在着一定分歧。

常见的两种方式是:
1.用GNP 或者GDP 作分母。

2.用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作分母。

运用第一种方式计算得到的储蓄率通常能够很直观地看到储蓄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所以一般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以及计算国民储蓄率时采用。

第二种方式,即储蓄除以可支配收入的方法得到的居民储蓄率更有利于研究居民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选择行为。

这更具国际可比性。

数据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2007
数据来源:任若恩、覃筱,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 —2001,《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67-81
1980-2001年部分发达国家的居民储蓄率(%)
资料来源:王学武,美国个人储蓄率研究,《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7期
影响储蓄率的因素
为什么家庭和国家储蓄?家庭储蓄是为了供孩子读书,提供养老保险,以防万一(例如暂时失业等),或许给后代留下一些遗产。

国家储蓄是为了投资,为了经济增长,为了今后有更高的收入。

影响储蓄率的主要因素有:现在的收入、未来的收入、人口结构、实际利率和滞后利率。

在美国,引起私人储蓄率下降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共和私人保险的改善都降低了预防性储蓄的需要;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也在降低年轻人的储蓄率,比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住房按揭贷款成数的下降,确实有降低储蓄率的作用1。

参加美联储1983年消费者调查的居民中,有43%的人说,他们的储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紧急情况,只有15%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储蓄的最主要动机是为了退休后的生活。

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普遍被认为是居民近来所产生的对未来收人不稳定的预期(刘国光等1999)2。

但统计数据却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收入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相反一直在平稳上升。

中国要提振消费,必须下大力气去完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和失业救助体系。

1Summers, L. , Carroll, C. , Blinder, A. 1987, “Why is U.S. National Saving so Low?”,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607-642.
2刘国光等:《200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中国企业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和中国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大军有密切关系。

广大劳动者只分享到较少的公司利润,劳动者收入和福利增长赶不上净产值增长。

§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利润大幅提高。

§反映了经济的强劲增长、低利率水平等。

企业储蓄不断提高,也意味着其对实体经济投资的比例不断下降。

2007年各省营业盈余—地区生产总值比率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我国劳动者报酬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到2006年降至40.6%。

与此对应的企业利润则在上升,资本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以前的20%左右上涨到30.6%”。

世界银行的Kujis(2006)关于中国储蓄-投资账户演化的分析表明,中国的高储蓄率是中国特殊的政策的结果,消费低迷不是通常认为的居民储蓄增加的结果,而是来自中国收入份额及居民收入占比降低。

北京的最终消费率2006、2007年分别是0.53和0.54,而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明显偏低。

根据北京市2007年的收入法GDP数据,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者报酬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0.67、0.37和0.46,其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比重最低,只有0.33。

上海的最终消费率甚至比北京还低,2007和2008年分别是49.4%和50.3%。

而其三次产业结构在2007年分别为:0.8、46.6和52.6%。

上海市最终消费率:1978-2008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年份
消费

林毅夫(2007)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提高劳动者收入份额。

汪同三(2007)提出应通过制度保护,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李扬(2007)建议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2003-2007年部分OECD国家的最终消费率
0.10.20.30.40.50.60.70.80.91澳大利亚
德国
法国
日本
意大利
波兰
瑞典
西班牙
英国
卢森堡
瑞士
美国
2003-2007年部分OECD国家的个人消费率
0.10.20.30.40.50.60.70.80.9澳大利亚
德国
法国
日本
意大利
波兰
瑞典
西班牙
英国
卢森堡
瑞士
美国
在上图所列的12个OECD 国家中,除卢森堡和瑞士之外,其他10个国家的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重均超过70%,其中英国和美国甚至超过85%。

我们并没有发现最终消费率与地理位置、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关系,即使处于东亚的日本也维持了很高的最终消费率,而且,其个人消费占GDP 的比重与欧美国家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如果OECD国家的消费需求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那么似乎北京、上海这些总体上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地区,最终消费率与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相比应当显著不同。

而散点图显示的结果并非如此,实际上2007年中国各省的最终消费率与人均GDP之间为反向变动关系,相关系数是-0.44。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劳动报酬占比和最终消费率呈现的是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了0.76,也即提高劳动收入比重有助于刺激消费。

不过散点图也显示,劳动收入占比和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必然联
系,反而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更低,即经济增长本身并不必然带来劳动收入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