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与行政现状及发展——读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有感

中国政治与行政现状及发展——读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有感
中国政治与行政现状及发展——读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有感

中国政治与行政现状及发展

——读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有感

最近,读了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对当今西方及中国政治与行政发展有了较新的认识。之前听老师提到过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以为古德诺简单的将政治和行政分离开,“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并不懂得这是否作者本意,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背过了而已。

自己真正看了原著,才能知道两件事:第一,作者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本意;第二,两者分离有什么好处。然后,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政治与行政现状及以后发展做了思考。

一、古德诺其人及与对中国的影响

古德诺(1859—1939)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学家、行政学家、法学家和教育家,在政治学、行政学、市政学、比较行政法等领域有着较高的成就。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法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自1888年起在该校主讲行政法学等课程,为时近20年,建立起他的学术地位和声誉。古德诺不但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而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14年至1929年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任校长,在此期间,他对该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得该校的规模得到了扩大,学生人数增长了四倍多。同时他还积极筹划和创立了美国政治学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古德诺曾于1913年受袁世凯之聘来华任宪法顾问,并在华滞留两年之久。作为一名政治学者、法学专家,古德诺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出尽了风头:发表了《中华民国宪法之评议》一文对刚刚脱稿的宪法草案横加指责;直接策划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把袁世凯的权力扩大到皇帝的程度;最为甚者,他于1915年8月上旬在北京《亚细亚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共和与君主论》,为袁世凯复辟帝制作理论上的辩护。

二、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在古德诺时代已经不是新鲜的观点,最早提出对“行政与政治二分”的可以追溯到德国学者布隆赤里。美国的第28位总统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不仅标志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得以问世,而且他针对美国当时政府政党分肥政府腐败明确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他指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

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经历”。

古德诺首先指出,“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作为“国家意志表述”的政治与作为“国家意志执行”的行政在古德诺眼里是不应该彻底分离的,也是不可能彻底分离的,政治与行政天生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德诺指出虽然政治与行政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但这种区分只可能是纯理论上的,在实践中是完全不可能达成的,这两种功能不能被截然分开并分别委以给不同机关,而且为了保证国家意志被有效的贯彻,这两种功能之间还必须取得一定的协调。

古德诺虽强调了政治与行政的二分,但是《政治与行政》更多的是论述了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古德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达到这种协调: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行政的适度集权和法外调节机制。政治对行政适度控制是为了使国家意志得到有效地执行,使得国家意志不再是一纸空文;行政的适度集权是为了使得中央的国家意志得以贯彻而地方的利益也会同时反映在国家意志中;最后,法外调节机制其实就是政党的协调连接作用。

那么政治与行政的适度分离有什么好处呢,笔者认为,二者分离有利于减少政府政党腐败,而且政治不受行政干扰有利于民意的表达,即民主的实行;行政适度摆脱政治的控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三、中国政治与行政的现状

中国与西方很多国家不同,中国是一党执政,故古德诺式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含了中国的一切,不管政治与行政怎样划分,总归要被共产党控制。

根据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这个定义,在中国政治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决定与宪法及法律的制定。根据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个定义,在中国行政就是“一府两院”,即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但同时政治与行政也有交集的部分,这部分表示身兼数职,除了党委系统外,还有行政领导,参与到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政策的制定之中,即行政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政治,表明行政会介入到政治。

古德诺提出政治与行政相协调无非是为了在保障国家意志得到表达的同时,也能得到有力的执行。我们知道,在中国,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党的意志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党的意志的表达通过中央,党的意志的执行通过地方,这是很现实的。我们再来看一下目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国政治与行政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现状就是中央的政策得不到地方的有效执行。这是为什么呢?笔

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中央领导人魅力下降

在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强力领袖成为历史之后,中央领导的个人权威已经不足以使得地方官员唯中央马首是瞻,中央除了控制省部级官员的人事任命之外,缺乏自身的权威魅力以及更多的有效途径来保证政令畅通。

(二)政府绩效制度的不合理

中国一直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改革开放后还好,中央地方都意识到了经济的力量,故上下一条心,全心全意发展经济,“无所不用其极”,也不会管污染等环保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问题成为了世界性的“疑难杂症”,中央也意识到了要提倡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但是政府的绩效制度还是保留在经济建设时期,这就导致了中央政策与地方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中央要求治理污染,但是很多乡镇连工资都发布出去,哪有钱治理污染?中央不让搞高污染项目,中央要求搞生态科技,但是,地方搞这些就没有了基本的财政收入,没有钱中央也不给补上,没钱只能是说地方党委无能……这样的机制就直接导致了中央的政策得不到地方的执行。

(三)民主与集权的矛盾

中央适度收回地方行政权,使得分权得以缓慢的进行。从十七大中央政治局委员新晋人物来看,只有汪洋(重庆市委书记)、张高丽(天津市委书记)乃是地方要员,再对比十六大时九名常委,有六名为地方要员,而现在九名常委,仅有李克强为辽宁省委书记。可见中央正在逐步的收回地方的权力。但是中央为了笼络民心,与国际接轨,又打出了民主的旗号,加大基层选举力度,这样不外乎是减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四、中国政治与行政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国共产党职能由执政党到参政党转变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再是当年打江山坐江山的共产党。所以,加强中央集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共产党不会将自己的江山让与让人。而且,一旦多党竞争,中国必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从2009年国庆阅兵可以看出,为人民服务已经不是第一口号了,取而代之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委、政府干部的培训时,要求就是加强党的政权放在第一位!

中国可以实行政治与行政二分,但是一定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此,我不想说这样好不好,因为这是现实,这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出路。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一日

《行政管理》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01311510131 姓名周子煜

我叫周子煜,就读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上学期,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老师每周上课为我们讲解外,我在课后又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管理思想的演变》来学习,这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是一部人类对管理哲学的探索史。过去的实践为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教训,为未来将要留下的足迹留下了基础和指导。 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由于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 《政治与行政》 —读书笔记 在国家的主要功能一章中,开篇讨论了法外制度和法定制度的关系。古德诺提出,大多数研究政府问题的著述者,都倾向于考察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但这种方法会使学者们在判断国家真正的政治生活时误入歧途。古德诺认为,同法定的制度一样,法外的制度也决定着政府体制的特点。“事实常常是这样,法外制度比能够提供政治体制框架的法定制度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更大”,对此古德诺用了英国内阁和美国总统选举的例子来证明。“政府体制不是建立在成文宪法之上的国家,法外的制度就更有可能在关于政府体制的理论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在这种国家里,宪法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惯例。”古德诺引用甄内斯特的观点,得出其观点:不同民族的政治制度,将显示出比只囿于考察宪法和法律的正式条款所想象的政治制度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人类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的事实,即人为人类的事实。正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实际政治体制有这种相似性,人们才有可能去用抽象的方法考察国家。其次,古德诺还借鉴孟德斯鸠的政府功能划分思想,分析诠释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分权理论。在阐述国家的主要功能中,古德诺认为,在多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称之为“政治”与“行政”。政治即是通过公民中的政党组织指导或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或职业。而行政则是公共服务的总体,从事于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划的实施。从而总结出“政治”与“行政”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的结论。 在第二章政治的功能中,古德诺综述了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原因是:功能的行使可能不只委托给政府中的一个或某一套机构;任何一个机构或一套机构也可能不只限于行使这一功能。通过考察政党体制研究政治的功能问题,古德诺认为政治功能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他指出了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的过程,并对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表明: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获得了某种法律上的承认,即政党在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中已取得了它的地位。此外,政治的功能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对执行机关的必要控制。其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这种控制有其限度把握:即扩展过度和行政效率﹑表达国家意志的能力下降。在这一章的最后,古德诺总述了政治的功能。其一,功能主要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决定谁最根本地,谁其次地和谁代理的表达国家意志等国家主权和政府政治体制问题,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国家意志有关。其次,它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最后,政治的功能包括:制宪、立法、政府官员选举,以及对国家意志执行功能的控制。 在论述地方与中央政治时,古德诺认为,地方不受控制,它就会脱离国家(或州)从而使整体走向分裂。为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便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来限制地方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则会使用消极的不执行权来对抗。而如此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意志无法贯彻,另一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地方自治权实际上也受到了侵犯和否定。在古德诺看来,这正是美国的情形。为此,要改变这种现状,便只有通过行政权的集中这个唯一的途径。他认为,传统上人们对集权的担忧和恐惧其实是受到了误导,是没有根据的。因此,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他这种行政适度集权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作行政。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非立法的机关的活动通常就作司法行政。除去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可以叫做行政。这是古德诺对于行政的定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

商代王权至上思想 一、祖先崇拜 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商代的表现为对先王先公的崇拜。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先王,商代那些与祖先崇拜有关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的王权至上观念 只有君主才是国家的真正代表,君主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民众则只能是君主专制政治的统治对象。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发展道路。 周公民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一、天命不常 天命:上天授命之意。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的保佑某一个人或一个王朝。周公以天命不常的思想强化周王朝的的政治统治,一方面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问题。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与天命,重在人事。三、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天从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周公有几点表现:1、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2、要体察民情。3、要慎用刑罚。 这一思想实际上开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儒家的政治思想 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 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 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道德哲学;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1、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编写删定了“六经”连同《论语》集中反映其政治思想;思想家,并且赋予社会批判精神。 2、仁、礼学说 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 (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2)克己复礼为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 (3)仁的特征是厚重敦朴;仁的根本是孝悌。在家庭内部优良品质体现为孝悌,在家庭外部体现为忠恕,即诚实待人和宽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二零一三年四月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现实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1.1、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孔子奠定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1.2初步发展 1.2.1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中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政治变革大为得势,思想阵地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方兴未艾,以捍卫孔学的孟子,著书立说,批判各家,参与争鸣。孟子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继承了孔子的仁政与德治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仁政说、民为贵、性善论。义利观。在仁政说方面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要订立制度,使百姓有固定资产。主张均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孟子还主张保护工商业。孟子提出民为贵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国家可变,君可变,而百姓不可变的思想,这是时代的卓见,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百姓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这样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1.2.2荀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是战国时期百家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政治与行政 弗兰克古德诺 如果我们分析任何具体的政府组织,就可以看到有三种从事执行国家意志的机构。首先便是那些在私人或公共机构未能尊重他人权利而引起纷争的具体案件中实施法律的机构,这就是所说的司法机构。其次是那些对国家意志的执行进行总的监督管理的机构,一般被归为执行机构。最后是那些照管政府的科学活动、技术活动,以及可以说是商业活动的机构。这种机构遍及各国,这些活动也已变得十分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行政(管理)机构。随着政府变得越来越复杂,从事国家意志执行的这三种机构日趋分化。首先,分化最厉害的是司法机构。司法机构的分化不仅在时间上最早,而且也最为明显。的确,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在某些情况下,它与其它执行机构分得非常清楚,以致许多学者都把司法机构的活动当作政府的一种分立的权力或职能划分出来。应该说,上述篇幅已足以说明,存在着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政府职能。而且,这两种职能的分化又导致了被法定的正式政府体制所规定的政府机关的分化,尽管这种分化并不彻底。为了方便起见,政府的这两种职能可以分别称作“政治”与“行政”。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当然,“政治”一词在这里的含义,不是大多数政治著述家所认为的那种含义。但是可以认为,这里所说的“政治”的意思,是 页。究》,纽约:年版,第 《政治与行政:政府研 古德诺(来源:弗兰克

大多数人在平时赋予“政治”一词的意思。例如《世纪辞典》对“政治”所下的定义就是:“从狭义和较常用的意义上说,政治是通过公民中的政党组织指导或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或职业” 因此,它不仅包括政府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而且,只要公职的占有可能取决于个人的政治态度或政治贡献,它就经常不顾伦理道德的原则而特别包括那些左右公共舆论,吸引和引导选民,以及获取和分配公职任取权的艺术。 对于“行政”一词,可能不那么需要进行解释,因为从科学的角度说,它尚不曾获得“政治”那样十分确切的含义。布劳克)在其《法国行政辞典》中把“行政”定义为:“公共服务的总体,从事于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则的实施”。《世纪辞典》有关“行政”的说法是:“行政人员的责任或职责,特别是政府的执行职能,包括政府的总体的和局部的所有的权力和职责的行使,它既不是立法的,也不是司法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定义都着重于说明,政治与指导和影响的政策相关,而行政则与这一政策的执行相关。这就是这里所要分开的两种职能。“政治”和“行政”正是我们为表达这二种职能而选用的两个词。 遗憾的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行政”一词会引起人们的某种误解。因为这个词在冠以定冠词时,也用于指一套政府机构。带定冠词的“行政”常常指最重要的执行或行政机构。因此,当“行政”用来表示职能时,容易助长人们的这种观念,即政府的这种职能仅存在于一般认为的执行或行政机构的工作中,而这些机构反过来又容易被当作是仅限于是行使行政职能的。但是,人们所认为的这种情况在任何政治体制中都很少有,特别是在美国的政府体制中就不是这样。美国最高行政官就经常通过行使其否决权,而对政治职能的行使发生重要的影响。 更进一步说,在美国,“行政”与“行政的”作为表示政府职能的词汇常常被法院以一种颇不严谨的方式来使用,如前所述,在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读书笔记 一、出处: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研究综述 江荣海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教学或科研工作。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是把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为神权、儒家、法家、道家、佛学、实学、改良、革命九个专题,围绕着这些思想的源流、实际内容、演变脉络、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由于中国政治思想时间跨度比较大,范围广,加上了解这些思想有助于掌握中国政治的发展脉络,所以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一改过去人物传记编年体例为专题式编写结构,主要通过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地位的几大家思想的分析来理清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神权政治思想即是用神意来论说政治统治正当与否的思想,将人间的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一概说成超自然的‘天意’或‘天命’的结果。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王道仁政为核心,在认识民众和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主张民本,以中庸方法处理社会问题,以及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提出天下一统思想并且将人类理想社会描述为大同社会。法家学派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为君主专制和独裁服务,通过奖励耕战解决社会矛盾。将道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创造期,综合期,因袭期,以老庄为主要代表,提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佛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通过卫佛反佛争论中的华夷、神形之辩深化了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宋代儒学分为理学、心学、功利学,主要讨论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认为理想的政治模式为宗法、分封、井田以及推行仁政。明清之际社会批判思想主要坚守儒学立场反对宋明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疏学分。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面临的背景是西方的入侵,改良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从学习经济、科技到学习整体乃至文化教育以达到富国抵御外侮的目的。中国革命思想自古有之,包括汤武革命论、宗教革命论、素王革命论等,到了近代,通过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的争论加强了对中国应建立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读 《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首先,我简单 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 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 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 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 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 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那么在这 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 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 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全书共 8卷103章, 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 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 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 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②第2卷,批驳取 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 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 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 问题。《政治学》主要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教 育观和教育年龄分期。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 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二、民养君。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 用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有重大的知道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简要概括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发展情况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读后感

1.古德诺的生平与著述 弗兰克·J·古德诺,生于1859 年,卒于1939 年,享年80 岁。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行政学家、法学家,教育学家,在政治学、行政学、市政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主讲行政法学等课程,用了不到20 年的时间,建立起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他对法律、政治学和行政学均有研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的第一任主席。1913 年至1914 间曾在北京担任中国政府的政治顾问,因撰写《共和君主论》,鼓吹帝制而卷入中国的政治漩涡而身背骂名。1914 年至1928 年初任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校长,在此期间,他对该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校的规模扩大,学生的人数增长了四倍之多。他于1900 年出版了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政治与行政》一书,他的行政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这本书中。此外还著有《比较行政法》、《美国行政法原理》、《市政府》、《市政问题》等书。在《政治与行政》这本篇幅不大的行政学经典著作中,古德诺扬弃了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对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他认为政治是民意的表现,亦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民意的执行,亦是政策的执行,这种创建对以后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颇有贡献。他通过对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一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考察和分析,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行政学思想。正是《政治与行政》这本著名的行政学经典著作奠定了古德诺在行政学研究上

的重要的地位,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的基本内容 2.1行政官员(高级的)应该对政治官员负责并执行政治官员的意志 除此之外,低级的行政官员要保持价值中立,也就是说他们不应该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应该能够为任何一个具有合法地位的统治者即任何一个政党组成的政府提供服务。对于某一特定的政策,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身为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政府机构的成员,他们有权力提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不应该有党派色彩,应该忠实地服务于不同党派组成的政府。 2.2行政更多的表现为一些事务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事务 因此行政对于效率的追求是首要的,政府应该清楚自己能够适当的和成功的进行什么工作以及政府应该怎样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来提高效率来完成适当的工作。 2.3政府职能分为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 从理论上以两权分立而不是三权分立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整合,确立了新的分权和制衡原则。 2.4政治与行政的协调是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思想的核心内容 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花了大量的笔墨着重的论述了这一思想,并不是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政治与行政二者是完全分离的。古德诺认为政府结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职能分工那样泾渭分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二分”是针对政府职能这样一个前提而存在的,而在具体的行政事务上和公共事务上政治与行政是不能完全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中作业)“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中国在政治思想史 我的读书笔记—— 诸子百家之墨家

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墨家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年代正好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 墨子思想和修身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他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墨子思想和任侠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士分文士和剑士。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剑士好勇斗狠,但也讲究知恩图报,经常有剑士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殉。 墨子看到了这一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疏导道:“任(注:任侠),损己而益人矣。”并给这种任侠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义”。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的“义”,就是正义,大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大义呢?

西方行政学说史读后感

《西方行政学说史》 我所读的是丁煌在2004年重新修订的《西方行政学说史》,颇有所感,故将一些想法记下与大家分享。丁煌从西方行政学的提出开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将西方行政学分为“提出与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评与转变时期”、“应用与发展时期”、“挑战与创新时期”和“总结与探索时期”,也就是从1887年提出至今的114年的发展历程。 正如丁煌所言,“行政管理和行政思想古已有之”。近代行政学包含于政治学之中。1865—19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了“行政学”一词。1887年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首次将“行政”与“政治”分离,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那么,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何要将政治与行政分离? 按照西方传统对于权力划分的体系,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其实也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按照法律的制订、执行、监督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进行权力划分。也就说,大前提就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规则是个人意志,也就是君主权力。那么权力独揽的君主制下也就不可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的权力的制衡。这种行政生态之下,也就不可能衍生出西方的政治抑或行政思想。在任何时候如果社会的组织规则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那么也就不会存在权力的制衡。之所以在文章开始提出这一观点,就是想首先请读者明晰为何西方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南辕北辙、变形走样的根本原因。也请诸位读者在阅读本书中理论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其中差异,切勿生硬套入中国现实。 行政学的肇始便是将这三分转变为“政治—行政”二分。依威尔逊之言,“政治是‘在重在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也就是说,政治是在处理国家权力及主体间的关系,而行政则是在执行这种关系意志(国家意志)的结果。那么在这种分割方法之下,政体的核心构建就是围绕行政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 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 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 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 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 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儒家重视伦理道 德的作用,崇尚仁义。c.以孔子为师 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绝圣弃 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 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 供全面的治理方案。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 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 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 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 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先秦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2)思想发展期:秦安隋唐时期,秦时,法家思想发展,而汉朝以后,儒 家思想备受尊崇。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出现宋明理学。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一是封建政权逐渐衰落,二是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随着时代发展而反思自身,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5)思想转型期:近代社会,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是转型期。 6)思想变革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辛亥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摘要:政行二分思想发展过程中,古德诺继续威尔逊之后,对政行二分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他的政治与行政协调发展理论,结合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与实践,从而分析古德诺的思想在行政学学科上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政行二分;政行协调;历史独创性 在古德诺所处的时代中,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想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特别是在行政学研究较为发达的德国,斯坦因就曾指出,宪政是主体有组织的轮廓,但行政的内容却不是来自宪政。而在古德诺之前素有“行政学之父”的美国第28届总统威尔逊更是吸收他国有关研究行政的理论思想基础并且明确提出要把政治与行政区分开来,将行政学建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然而,对于政治与行政二分做出系统的阐释的还是只有古德诺,他的政行二分思想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出了政行二分思想的经典表述,把政行分开的必要性与民治政府、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考虑。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的第一章“国家的主要功能”中就明确地指出了:“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的行为,既存在于对表达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也存在于对执行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古德诺把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之为“政治”与“行政”。这一表述成为他的政行二分思想的核心理论基础。并且,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的分开是必要的。为了证明这一点,首先,他提出了民治政府的概念,民治政府实际上指的是多党制的政治体制。其次,政治与行政的分开与文官制度发展相互促进。 (2)扬弃了“三分法”,采取两分的手法使行政机构权利得到扩张。为了进一步阐述政行二分的思想,古德诺对孟德斯鸠的“三分法”做了分析。他认为,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将政府权力三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的观点,是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的。“这种把政府的功能分为三种而非两种的分法,可能是由于孟德斯鸠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英国的制度进行研究的结果。在他著书立说的时期,英国大概是当时文明世界中唯一在政府中把执行机构与司法机构严格分开的国家”。但是,英国的法官是独立的,并不意味着司法功能可以被单独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后感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后感 这本书写于1948年,正是国共内战即将分出胜负,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在这样不平静的时代,王亚南先生沉下心来对中国官僚政治进行了思考。 王先生在自序中提到了对中国官僚政治的研究态度。官僚政治“在历史上已经引起了不少的流弊和祸害。过分渲染一种期待除去的东西的丑恶和过分渲染一种期待实现的东 西的美好,也许在宣传上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样会妨碍科学上的认识。……一切存在的东西,在它取得存在的一般社会条件还在发生作用的限内,我们是无法凭一己的好恶使它在历史上消失的。”这不仅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中国一向自由主义思想稀薄,近代以来在民族危机的压力下,救亡压倒启蒙,一切自由充分的讨论皆成奢望。直到今天,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热点、难点问题,反日、反腐败、国学热、道德沦丧等等,全社会都很关注,聚讼纷纭,但讨论既不自由开放,相关资料不公开,要获得充实全面的认识自然不容易,何况科学细致的调研也少,统计数据失真,有时还被利益集团控制,形成少数人的专制。由此不仅知识分子得不到思维能力的充分锻炼,民众也缺乏独立思想,人云亦云者多,且往往流于情绪,一旦形成舆论,极易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意见的压制,形成所谓“多数人的暴

政”。王先生理性的研究态度对学者是、对社会都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 王先生在书中对中国的官僚主义提出了以下看法: 首先是对官僚主义的定义、分类,并对世界各国的官僚政治作了简单评述。官僚政治是泊来的概念,“官僚政治一语,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上。那种政治制度的性质,惯把行政当作例行公事处理,谈不到机动,遇事拖延不决,不重实验。在极端场合,官僚且会变成世袭阶级,把一切政治措施,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 其次,中国官僚政治的形成的经济社会基础在于封建地主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级稳定性,思想上靠儒家宗法观念,经济上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通过保持农民的愚昧无知状态维持社会的稳定。由于工商业不发达,无法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阶层,社会不能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改变推动变革运动。老百姓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不会反抗。由于封建社会的超级稳定,它只能革命,无法改良,所以每次社会变化,必定通过激烈的政权争夺才能成功。每次的朝代更换,只是换了一家的天下,社会并无本质的变化。只有外来的因素(鸦片战争)才能改变这种中国历史的惰性。 从西方历史发展来看,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后果,必将导致官僚政治逐渐收场。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之所以根深蒂固,在于几千年稳固的小农经济。近代以前的中国社会,是“空间的”,而非“时间的”,二千多年基本上处于一种停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论述题 1、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重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要注重民心问题,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安危。如“以民为本”“仁政”等都是重民思想。探究这些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周朝周公旦“敬天保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萌芽。周公认为敬天的关键在于保民,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慎用刑法。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众心理。才能顺应天命维护周朝统治。 (二)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子产提出“视民如子”的观点。运用经济手段“相地而衰征”使民仓禀实而知礼节,把重民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孔子的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在重民思想上表现为“养民”。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反对苛政的德政,重视民意。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建立“仁政”为核心重民思想体系。 (1)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具体有制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轻刑罚等。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

《政治与行政》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对政府的研究”,这个政府是广义的政府,跟“国家”大致上重合,我们现在也称之为“政治体制”。这本书试图在对美国政治现状进行考察以后指出,法律条文所代表的正式的政府体制,并不总与实际的体制相同。本书还试图指出,为了使实际的体制比现在更符合作为法定体制基础的政治思想,对美国法定的正式体制必须进行哪些改革。古德诺执笔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美国克服以政党分赃制为代表的政治腐败出谋划策,即改善美国政治体制现状。 弗兰克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1859年1月18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1939年11月15日逝于巴尔的摩。早年在阿姆斯特学院(师事J.W.伯吉斯)攻读历史和文学,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还曾留学法国和德国,在巴黎自由政治科学学校和柏林大学(师事R.甄内斯特)深造。1883年24岁的古德诺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讲师以及法政讲师,1891年升为教授。1903年任市政学和行政法伊顿讲座教授。1906-1907年任政治学院代院长。1914-1929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出现政治体制问题呢?这个问题又是什么?从1776年起,在短短一百多年里,美国的国土、人口、国家体制都急剧膨胀。美国巨大的国家潜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凝聚,但建国时设立的政治框架、政治原则成为束缚美国国家政治体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9世纪末,美国政治体制面临几大问题。1.分权过度,美国分权包括联邦及各州层次上的三权分立,以及联邦与格州及地方之间的分权。过度的分权导致行政体制结构松散,尤其是行政分权导致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割,破坏了国家行政力量的统一性,对行政的政治控制难以贯彻,国家意志的执行和表达都出现了偏差。2.国家行政体制落后于现代生活的节奏,美国行政体制改革跟不上国内经济发展。3.政党分赃。 在这本书中,古德诺否定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强调政治与行政分二分理论,认为国家或政府功能只有政治与行政,而把司法功能包括进政治与行政里面去了,本书系统的阐述了政治与行政分工协调的理论。当然,这里的二权说的本质不在于实际权力机构的分离而在于抽象的国家或政府功能的分立。 全书共有十个章节,所讲的对象无外乎政治、行政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他的还包括美国的行政体制和政党。 国家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政府功能,而且,这两种功能的分化又导致了法定的正式政府体制规定的政府机关的分化,尽管这种分化不彻底。这两种功能即“政治”与“行政”,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从第二章我们可以知道,政治功能不仅与决定谁将表达意志有关,它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这种意志有关。那么表达意志或制定法律必然存在机关,那么在一个民治的政府里,就必须对执行这种国家意志或法律的机关进行某种控制。但这种控制是有一定限制的。因此,一方面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其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政府行政的第一大功能是执行国家意志;第二部分功能仅在于执行那已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法律。政治与行政必然是分开的,它的必要性在城市政府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因为就行政这个词的狭义来说,城市政府所管的更是一种行政事物。行政之所以与政治不相干,是因为它包括了半科学、准司法和准商业或商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于真正的国家意志的表达即使有影响也是很小的。 古德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行政体制都程度不同地属于两种主要类型中的一种。一种是握有国家意志执行权的官员具有极大的处理权力,而事实上成了具体地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一种是这些官员几乎没有任何处理权力,他们只是不仅决定应该做什么,而且决定应该怎样去做的国家机关的其他工具而已。即政治与行政在行政体制中的表现。 谈到美国政治,相信很多人会最先想到它的政党,事实上,在美国,第一,政党不仅担负起了挑选在政府体制理论中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成员,即立法机关的成员的责任,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