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物的变异 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存在变异?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解释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变异类型: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变异。
4. 变异原因:阐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变异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进化。
6.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7.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变异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产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变异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形式。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遗传与变异”中的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变异现象的图片。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观察变异现象的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生物的变异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变异的内涵。
4. 变异原因: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导致变异的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变异现象,分析其类型和原因。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变异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类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变异原因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变异原因的讲解和实例分析。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生物变异的实例,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4.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物变异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现象,分析其类型、原因及可能的应用,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引入遗传疾病、生物进化等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例:展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变异类型。
3.实践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人类疾病等方面的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
7.2.5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及区别。
2.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并能够举例说明。
3.学会运用生物变异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遗传疾病、生物进化等。
4.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生物变异现象,如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8.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必做题:
a.完成教材第十五章后的练习题,巩固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b.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c.自选一种生物变异现象,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
2.选做题:
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
4.学会使用生物学工具书、网络资源等查找与生物变异相关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4.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及时反馈和引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针对生物变异知识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生物变异概念、类型、原因等的掌握。
3.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4.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生物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物变异这一章节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优质教案课堂引入: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不同品种的狗、多指畸形等生物变异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生物的变异”,详细内容包括:1. 变异的概念与分类2.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掌握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2.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生物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变异的概念、分类、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强化学生对变异知识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2.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分类及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3)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1)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个体间或亲子间的差异。
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如下:基因突变: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7.2.5生物的变异(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
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编写并发放预习提纲。
学生准备:1.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提纲
.搜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预习新知】
.现代育种工作的杰出代表院士和他的超级水稻享誉世界。
.现在有很多成功的育种实例,如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奶牛;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小麦;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的。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展示太空椒、无籽西瓜等图片,提问:你知道这些生物新品种是应用什么原理培育出来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出示《学案》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完成《学案》探究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探究活动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培育:如选择培育高产奶牛。
(2)杂交:如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3)诱导基因突变:如培育太空椒。
(4)诱导染色体变异:如培育无籽西瓜。
1.展示高产奶牛培育的图片,要求学生尝试说明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
染色体数量变化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学生讨论、总结总结完成《学案》探究二
.学生联系学过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太空椒形成的原因完成《学案》探究三
.联系生活实际完成《学案》探究三
.完成《学案》跟踪训练
科学家的故事
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录像资料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优化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的变异》详细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变异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并掌握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变异知识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变异的原因解释各种生物现象。
重点: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例图片、实物模型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以及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概念讲解:以生动的语言介绍变异的定义,并细致区分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 实例剖析:分析具体的实例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异现象,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5. 变异的意义: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不遗传变异原因基因变异环境因素特点可遗传不可遗传实例农作物农作物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实例,说明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题目:运用变异的知识,解释一个具体的生物现象,如熊猫的黑眼圈的形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附近的生物变异现象,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释。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复杂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异,为什么会有变异。
2. 新课内容:(1)介绍变异的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分析不同类型的变异。
(2)讲解变异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概念。
(3)探讨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3.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变异知识点的掌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变异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变异的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变异现象,并分析其类型和原因。
(2)简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示例:①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突变;②番茄的红色和黄色,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重组;③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染色体变异。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 教案
7.2.5 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2.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重点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中金鱼与金鲫鱼的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金鱼躯体的颜色、形状等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金鲫鱼体色发生变化是因为控制躯体颜色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人类为了观赏需要,利用杂交的方法,使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集中到金鱼后代身上并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这也属于生物的变异。
观看猪和金鱼的变异视频二、讲授新课(一)变异的原因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提出问题: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有变异吗?2.作出假设: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有变异。
3.制定并实施:①取样随机挑取两种花生种子各30粒。
②测量用尺子测量花生长轴并记录。
③绘图:各学习小组作好项目分工,完成花生种子的测试,记录数据④数据分析:所有组长将数据汇成一组,生成拆线图4.得出结论5.表达与交流1.思考:不同品种的花生大小不同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同一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品种花生大小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同种花生有大有小的变异是环境不同引起的。
2.如果把大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到基因的控制,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二)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的变异:像两种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所引起的变异,能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称为可遗传变异。
初中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初中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
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的变异》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大量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会普遍存在?教材安排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
通过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的步骤进行探究,并从取样、样品数量、测量方式、数据收集及处理等方面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利用讨论题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为学生得出合理结论做铺垫。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和判断能力。
因此,本节中各个结论的得出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学生对大量实例和探究实验的分析推理之上。
学生身边存在很多变异现象,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测量花生果实长度”在八年级物理课中属于选学内容,绝大部分学生不会测量;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画出统计图,学生虽然在七年级下半学期学习过,但时间长了,好多学生已经忘记了,因此也需要事先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培训。
4.教法和学法教法:观察法、测量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学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来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1.认识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3.能通过推理归纳总结引起生物变异的两种原因。
【评价任务】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达成目标1。
通过“探究过程”达成目标2、3。
【材料用具】:每小组课前准备足够数量的大小花生果实(随机取样);测量工具(圆规、直尺、直角三角板、圆规);两色笔;统计表和坐标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大小花生果实,PPT课件,学案,将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好、中、差混搭,男女混搭),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统计图的画法。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优质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变异》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变异的原因、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掌握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物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品种的植物、动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 变异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变异原因:讲解遗传和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强调二者共同影响生物的变异。
5. 变异与生物进化: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解释自然选择与变异的关系。
7.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变异概念、类型及原因的理解。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 变异原因遗传环境4. 变异与生物进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三种生物变异的类型,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需加强学生对变异与生物进化关系的认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的变异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疑问引入新课这是为什么呢?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后,希望冋学们能自己解释这些现象。
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过程探究新知()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
提问:“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探究活动。
教师:提供菊花、玉米、马及果蝇的图片,指导学生找差异,指出这些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通过实例可以看到植物和动物都存在着变异。
教师给出变异的定义:变异是同种个体亲代和子代的不同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可见,生物变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并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变异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
1•“变色龙在草地上显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是变异吗?为什么?看图,认真比较图片的异同。
1.不是。
因为变异是同种个体亲代和子代及子代与子代的差异,而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的差异不属于变异。
指导学生经历“现象一问题一分析f结论”这一过程,提出差异与变异有关。
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实现的。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生物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也与环境有关。
生物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为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并交流。
人们是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为人类造福的呢?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教师出示选择繁育高产奶牛示意图,提出以下问题:1.培育高产奶牛的方法叫什么?2.选择什么样的性状的奶牛?这种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3.选择的含义是什么?4.选择繁育的局限性是什么?。
人教版2020年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2020年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变异和环境影响变异的分类及特点。
2.学习观察和分析生物变异现象,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变异问题。
3.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的类型,了解其遗传规律。
2.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组讨论:针对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内容,要求学生进一步完善和整理讨论成果,形成一篇关于生物变异实例分析的小论文。论文内容包括:实例背景、变异类型、原因分析、应用价值和启示等。
7.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书面形式提交。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判断各实例中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环境影响变异)。
2.选择题:针践题:让学生设计一个生物变异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生物的变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的变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
2.通过生物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变异,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今后的相关学习中有所启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生物变异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生物变异的原因的理解与分析。
2.生物变异对自然选择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生物的变异指同种生物体之间的差异。
2.生物的变异的类型1)随机变异:是指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出现的某种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2)有意的人工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有选择的繁殖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品质与性状的变异,达到人类对生物的“改造”。
3)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生物适应环境、适应生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性状变化,为适应环境的生存而产生的变异。
3.生物的变异产生的原因1)随机变异的原因:基因重新组合、基因突变等。
2)人工选择的原因:人类对生物的需要和利用导致生物形态的改变。
3)自然选择的原因:环境和生存竞争的选择作用,优胜劣汰导致生物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五、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生物的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等内容。
2.小组讨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考试或测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2.学生的表现与匹配内容的回答,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深入理解并掌握了相关概念。
3.通过设计生物实验,检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的变异的理解。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10章第2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异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遗传和变异。
2. 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3.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生物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异的含义。
3. 类型划分:讲解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以及它们的实例。
4. 原因分析:讲解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5.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为例,讲解各种变异类型的原因和特点。
6. 随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区分遗传和变异,以及各种变异类型。
7. 板书设计:列出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应用。
8. 作业设计:题目1:区分遗传和变异,举例说明。
答案: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例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有单眼皮的也有双眼皮的,父母和双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遗传,父母和单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变异。
题目2:列举三种变异类型及其原因。
答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但在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生物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2)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卉、宠物狗或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2、讲授新课(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人的高矮胖瘦、头发的直卷、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2)变异的类型①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通过展示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基因重组产生的不同品种的花卉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②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同一个麦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等。
(3)生物变异的原因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设计
3.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变异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生物变异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如植物的不同花色、动物的不同体型等,并记录下来,尝试分析其可能的遗传性质和影响因素。
2.变异类型:教师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变异的特点。
3.变异原因:教师讲解引起生物变异的因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变异的意义:教师阐述变异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变异的重要意义。
(3)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新闻事件,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识:详细讲解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使其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的变异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提交形式:以观察日记或观察报告的形式提交,字数不限,要求真实、准确、有深度。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一、小游戏“找不同”——引出生物的变异师:我想看看大家的眼力怎么样,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找不同”。
这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虽然他们长得很像,但他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生:看图找不同师:同学们真是明察秋毫,那为什么孩子长得很像父母,却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呢?生:因为产生了变异。
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师:非常好,也就是在遗传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异,所以我们像父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变异现象。
同学们已经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花生,现在请你们先仔细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品尝,老师希望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和聪慧的心灵,细心观察,积极思维,看看哪组同学能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现在就开始吧。
生:观察、品尝并进行组内同学交流。
(注意控制课堂秩序)师:现在我们看看各组同学都发现了哪些问题?生:颜色、大小、形态上的不同。
生:我们在品尝花生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小篮中的花生是两个品种,一种是大花生,它的果实大,一种是小花生,它的果实小,但吃起来很香。
生:但是我们在大花生中也发现有的花生果实很小,那它是不是小花生呢?而在小花生中也发现有的花生很大,那它是不是大花生呢?究竟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生:花生为什么会有大小两个品种呢?这两个品种的花生是怎么来的呢?师: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上,老师看到了你们观察的细致,思维的活跃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而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用我们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老师就为你们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充分利用你们身边的各种资源,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集体的力量想办法解决你们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这也有一些提示,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出示大屏幕,书中的提示讨论题)生:各小组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进行探究活动。
师:教师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二、教学过程
师:导入:[出示幻灯片:有显着遗传特征的自己一家子的照片]猜猜照片上的四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有亲戚关系。
一家人吧?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他们是一家人呢?
生:因为长得像。
男孩和爸爸像。
女孩和妈妈像。
师:对了,这就是我的一家人,向大家介绍一下:爸爸、妈妈和弟弟。
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为…、、
生:遗传。
师:我和妈妈是一模一样吗?我和弟弟呢?
师:这种不同我们在生物学上称为……
生:变异。
师:[幻灯:遗传和变异的定义]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遗传和变异。
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遗传现象和遗传物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继续回顾,遗传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给子代的?父方和母方各占多少?
生:生殖细胞。
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师: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
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我们先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呢?
生:遗传物质。
师:那我们就先来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是否产生了差异?产生了什么样的差异?[幻灯:探究题目]生物的变异和其他生物问题一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有许多干扰。
在科学研究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找到事物的基本规律。
这就是给所研究的问题创设一个理想环境,排除无关条件的影响。
我们称之为:创设理想条件。
今天这个实验中,我们就得创设一个理想条件之后,才能够进行研究。
下面我介绍一下实验的过程。
[幻灯:实验原理,过程。
见后面《遗传物质模拟实验》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进行实验,小组讨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实验数据,各组发现了哪些规律?
生:亲代的遗传物质越往后传,后面子代所得到得越少。
生:每一代的配偶传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数量都是20。
生:我觉得配偶的遗传物质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它也应该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师:很好,你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之所以配偶颜色一样,是我们设的理想条件之一。
其实,它也应该是多种遗传物质组成。
生:越到后来,子代之间的遗传物质的差异越大。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颜色越来越多了,颜色分配不一样。
师:为什么颜色会越来越多?
生:不断有亲代的新的遗传物质加入。
师:可见遗传物质都是从祖辈上一代代传递下来,而不是自己制造的。
生:每一代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数量都是相同的。
师:为什么?
生:这样才能保证稳定遗传。
师:可是还有变异。
生:所以变异是在遗传中发生的。
师:刚才我们的实验过程是在一个理想条件下,没有任何外界影响的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可见在遗传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的重组,产生了变异现象。
抛去理想条件,在自然界中,这个过程还会受到什么影响吗?
生:会。
比如说以前我们学过,青蛙受到除草剂的影响,会生出阴阳蛙。
生:孕妇怀孕的时候不能受到射线的辐射,否则会产出畸形的胎儿。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生:这些物质改变了遗传物质。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变异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遗传物质发生重组;一是遗传物质发生了突变。
那么,如果遗传物质在亲代和子代之间或是子代和子代之间没有任何差异,变异是否还能够发生呢?
生:[疑惑,议论,拿不准。
意见不同]
师: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同学们去找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同学们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呀?
生:没找到,不可能有。
师:怎么会呢?我们以前学过,现在怎么繁殖优良品种的水果?
生:嫁接。
师:嫁接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否改变了呢?
生:没有。
师:也就是说,现在同一品种的苹果的遗传物质都是相同的。
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应该很容易呀?
生:那也不一定。
就算长在一棵树上,还有的能晒着太阳,就会红一些,有的晒不着,就会浅。
有的得到的营养多,就大;得营养少的就小。
还有环境的影响呢。
师:哦。
看来真的是难为大家了。
是每个人找的苹果都不一样吗?
生:是。
师:这种现象是不是变异呢?
生:当然是。
性状发生改变了嘛。
师:对。
那么同学还能举出几个遗传物质相同但还发生变异的例子吗?
生: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一样,但是他们有差别。
比如说指纹就不一样。
生:同一棵树上的叶片的遗传物质一样,但是不可能找出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
师:我们总结一下,引起生物发生变异的因素有哪些?
生:遗传物质改变会引起变异;生活环境不同会引起变异。
就两个。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总结的很好,言简意赅。
下面我们看一张图片[幻灯:有字苹果]。
请问我们把苹果核种下去之后,会长出什么样的苹果来?
生:还是和它差不多,但是没有字。
师:为什么和它差不多?
生:因为遗传物质遗传下去了。
师:那为什么字没了呢?
生:字是人工后来做上去的,没有改变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下去。
师:可见有些变异能够遗传,有些变异不能遗传。
[幻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二者最根本的差异在哪?
生:遗传物质改变了的变异可以遗传,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师:总结的非常好。
下面我检测一下大家对知识应用的情况。
[幻灯:判断下列变异能否遗传,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正是因为有了变异,生物才会如此地多姿多彩,我们也可以从丰富的生物世界中选择人类所需,加以培育,并为人类服务。
这就是我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人工育种工作。
请问,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利用的是哪一种变异呢?
生:可遗传变异。
师:对了。
怎么利用可遗传变异进行育种呢?下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变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同学在笔记本上列出要点。
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探讨]生物的变异由两种因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