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情况总结分析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报告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6dff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d.png)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进行了总结分析。
通过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通过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医院的医疗质量不断提升。
一、引言二、医疗质量分析通过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护士配备不足。
由于医院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护士配备不足,无法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护理服务。
2.沟通不畅。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导致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有误,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3.护理质量不高。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疏忽和错误,导致患者の伤害或并发症的发生。
4.医疗设备老化。
部分医疗设备老化,无法满足患者需要,同时也增加了医疗事故的风险。
三、持续改进措施通过分析医疗质量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持续改进措施:1.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加护士人数,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提升医生沟通能力。
通过培训和沟通技巧的提高,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确保患者正确理解治疗方案。
3.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护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减少护理风险。
4.更新医疗设备。
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四、持续改进效果评估通过对改进措施的实施,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护士配备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患者的护理服务得到了改善;医生沟通能力的提升使得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更准确,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加强减少了患者的伤害和并发症的发生;医疗设备的更新使得医院的诊疗技术更加先进。
五、结论通过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
只有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改进措施,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并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4]《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规范》(2024版).。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4篇)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d229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9.png)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在本次医疗质量自查中,我对我们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问题发现1. 患者信息管理不规范:发现医院在患者基本信息采集、整理和保管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患者信息在录入和查询过程中出现错误和遗漏的情况。
2. 诊疗流程不规范:发现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部分医务人员工作不规范,例如手术准备不充分、术前术后交接不清等问题,导致患者的手术安全和诊疗效果受到影响。
3. 医疗用品管理不到位:发现医院在医疗用品采购、储存和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例如部分医疗用品过期未弃用、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4. 医疗设备维护不及时:发现医院存在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医疗设备的故障率较高,影响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
二、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医院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患者信息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患者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患者信息采集、整理和保管的监督和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诊疗流程标准化: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对诊疗过程中操作规范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诊疗流程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诊疗效果。
3. 医疗用品管理规范化:优化医疗用品的采购渠道,建立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人员的责任,加强对医疗用品的储存和使用的监督,确保医疗用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医疗设备维护及时化: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
三、整改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整改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对整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方面的问题,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1. 患者信息管理评估:定期对患者信息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和审核,检查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信息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862d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0.png)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关键要素。
通过对医疗质量的全面评估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对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进行总结分析。
医疗质量分析是对医疗过程、结果、安全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医疗记录、患者问卷调查和损害事件报告等方式进行。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比如直方图、散点图和流程图等。
结果报告则是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以便于决策和改进。
医疗质量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发现医疗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结果,可以发现患者死亡率、复诊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异常情况。
通过分析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医生的态度、沟通技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医疗记录和损害事件报告,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事故等情况。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持续改进是指医疗机构和医生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
它包括改进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控等环节。
改进计划可以根据医疗质量分析的结果制定,其中包括改进的目标、措施和时间表等内容。
改进计划的实施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合作,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改进计划的监控则通过指标的管理和审核来进行,以确保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在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数据的质量是关键,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分析过程需要合理选择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再次,改进措施的制定需要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改进措施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改进过程需要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改进计划和措施。
总之,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医疗质量的全面评估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b90a3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3.png)
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1.引言临床路径是按照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和团队协作的原则,规范化患者治疗过程的一种管理方式。
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是保障患者治疗质量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次汇报旨在分析我院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分析问题2.1临床路径执行率低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我院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平均仅为65%。
这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临床路径未能有效贯彻的问题。
原因可能包括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了解不足、工作量过大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临床实际情况与临床路径不匹配等。
2.2临床路径质量待提高我们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有些临床路径的质量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路径中的一些步骤不够清晰,操作流程不明确,缺乏实质性的检查和干预措施等。
这种情况存在于一些需要特殊关注和处理的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
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3没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在临床路径持续改进过程中,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们的医务人员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我们无法了解临床路径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这使得我们无法及时对临床路径进行调整和改进。
3.改进措施3.1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培训我们需要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临床路径。
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培训。
3.2优化临床路径的设计和更新我们应该积极参考国内外的临床路径设计经验,优化现有临床路径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实际操作情况,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干预措施。
此外,要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更新,与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指南相结合,保持临床路径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3.3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以收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临床路径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开展满意度调查、举办医疗质量研讨会等方式来收集反馈。
同时,也要建立一个临床路径改进小组,负责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口腔科重要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
![口腔科重要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c5b1a5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f.png)
口腔科重要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1. 引言口腔科手术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是口腔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口腔科重要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方案。
2. 重要手术质量指标口腔科重要手术质量指标是衡量手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手术质量指标:- 手术成功率:衡量手术中达到预期结果的患者比例。
手术成功率高表示手术操作准确、技术娴熟。
- 出血量:衡量手术中出血的程度。
控制出血量是手术安全的关键环节。
- 感染率:衡量手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比例。
降低感染率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重要手术安全指标重要手术安全指标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标准。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手术安全指标:- 麻醉恢复时间:衡量麻醉过程中患者恢复正常体能的时间。
控制麻醉恢复时间是麻醉安全的保证。
- 临床用药准确性:衡量手术中使用药物的准确性。
准确用药可以避免药物误用和不良反应。
-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衡量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比例。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4. 总结分析通过对口腔科重要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口腔科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保证手术的质量,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 出血量的控制和感染率的降低是口腔科手术中的重点工作。
-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是持续改进的目标。
5. 持续改进的方案为了提高口腔科重要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持续改进的方案:-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手术操作的技术能力。
- 强化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口腔科手术的标准化操作指南,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加强团队协作: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共同协作,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 收集和分析数据:建立口腔科手术质量和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收集手术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通用10篇)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ab64f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d.png)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通⽤10篇)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总结是在某⼀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作⽣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作中的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通⽤10篇),欢迎⼤家分享。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1 我们是医务⼯作者,是⽩⾐天使,以后⼯作中要拥有⼀颗爱岗敬业的⼼,要有始终如⼀的踏踏实实的⼯作。
在从现在做起,从⾃⾝做起。
也认识到要重视医疗质量,我作为住院医师结合⾃⼰情况现总结如: (1)要做到病⼈⼊院30分钟内进⾏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24⼩时、危重病⼈6⼩时内完成;⾸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要加强对病历书写的学习。
改正不⾜。
字写的不好,要练字。
(5)24⼩时内完成⾎、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案。
(7)对所管病⼈,每天⾄少上、下午各巡诊⼀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节、转出和转⼊、特殊治疗、病⼈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节和死亡讨论等⼀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菌操作,防⽌医院感染病例发⽣。
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12)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不违背卫⽣法规。
以后要加强对卫⽣法的学习。
(13)加强医患沟通。
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的贡献。
回顾过去所发⽣的⼤⼩医疗事故,哪⼀起不是因为⿇痹⼤意或不按诊疗常规操作才发⽣的呢?因此,在实际⼯作中要防微杜渐,从⼩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的发⽣。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3122f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a.png)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内蒙古自治区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
年月份医疗质量检查整改记录
科室
脑病康复科
外科
骨伤科
心血管病科
妇产科
血液病科
外科
骨伤科
心血管病科
妇产科
血液病科
神志病科
肺脾科
急诊科
老年肾病科
肛肠科
皮肤科
口腔科
耳鼻喉科
手麻科
得分
本月进行医疗质量检查考评,各项医疗工作均能达到医疗质量标准,现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执行不到位,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不规范,没有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存在瞒报和漏报。中医理法变化不准确。
二、整改措施: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内抗菌素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严格按照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加大中医技术的实施和应用。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
年月份医疗质量检查整改记录
科室
脑病康复科
二、整改措施:
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规范中医治疗法则,把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常态化。
神志病科
肺脾科
急诊科
老年肾病科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3201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b.png)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摘要: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文从医疗质量的定义、医疗质量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持续改进的策略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提出了今后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医疗质量;质量分析;持续改进;患者安全一、引言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达到患者满意的程度。
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形象和声誉的体现。
因此,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二、医疗质量分析的流程和方法医疗质量分析是指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的过程。
医疗质量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行动计划四个阶段。
问题定义阶段是指明确需要分析的问题和目标,包括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指标。
数据收集阶段是指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和方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存储。
数据分析阶段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得出结论。
行动计划阶段是指基于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并进行实施和监测。
医疗质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质量管理工具、专家咨询等。
统计分析是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和描述性统计,以揭示规律和问题。
质量管理工具主要包括鱼骨图、流程图、因果图等,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专家咨询是指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评估和解决。
三、持续改进的策略和措施持续改进是指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业务流程的能力和水平,以满足患者需求和社会期望。
持续改进的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团队合作和学习发展等。
质量管理是通过制定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机制,实施全员参与和跟踪监控的方式,开展内部和外部审核,保障医疗质量的稳定和连续改进。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的实践经验总结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的实践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a556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1.png)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的实践经验总结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是医疗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总结一些实践经验,希望对医疗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要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与改进,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医疗机构可以参考国际和国内的质量评估标准,以及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机构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需要全面反映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医疗安全等。
指标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能够准确反映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水平,同时也要具备可操作性,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非常关键。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
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事件报告和医务人员的自评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了解医疗服务质量的具体情况。
可以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排名,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同时还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改进提供依据。
三、持续改进的实施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服务质量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改进机制,确保评估结果能够及时转化为实际行动。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改进流程、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培训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要明确改进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改进的过程应该是逐步的,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患者参与与反馈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的过程中,患者的参与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患者的参与可以增加评估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准确反映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同时,患者的反馈也是医疗机构改进的动力和方向。
医务人员应认真对待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改进相关问题,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年度总结(精选7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年度总结(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6f7a8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4.png)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良年度总结〔精选7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良年度总结〔精选7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良年度总结1一、加强领导,进步对医疗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效劳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效劳态度,优化效劳环境,简化效劳流程,进步效劳质量,满足群众根本医疗需求,实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安康和生命平安。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开展,人民群众的医疗效劳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卫生改革不到位、卫惹事业开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总量缺乏和构造不合理的双重矛盾逐步凸现,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宏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为了实在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效劳工作的满意度,我县从20xx年起,把医疗质量管理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卫生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
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我院专门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详细负责全乡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督导,定期检查、考核和调度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我院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详细抓;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了活动顺利施行。
二、明确主题,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丰富。
今年以来,我院以党和国家的方针、道路、政策为指针,保证医疗平安、强化内涵建立、杜绝医疗过失事故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为重点;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诊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措施,明确主题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引导、带着各科室抓质量,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步推向深化,努力塑造医护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进步的医疗效劳和质量平安要求。
三、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才能和程度医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程度才能得到更新和进步,医疗机构的效劳才能才能不断增强。
产科年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产科年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bba6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2.png)
产科年终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总结一、引言随着20XX年的圆满落幕,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XX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产科在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为孕产妇提供了安全、高效、温馨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医疗质量管理1. 制度建设与完善:我们修订并完善了产科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诊疗规范、操作流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了医疗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通过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
加强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升医疗质量。
3. 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注重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持续改进1. 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诊疗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快速录入与查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偏远地区孕产妇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2. 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并支持医护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诊疗水平。
开展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术、产后出血综合防治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3. 患者满意度提升:通过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等措施,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建立了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深化医疗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 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协作与交流,提升专科协同诊疗能力。
3. 持续关注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引进并推广先进理念和技术。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团队。
(完整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季度总结
![(完整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季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236cc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e.png)
(完整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季度总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季度总结篇一:2015第1季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1第一季度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分析资料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我科成立并加强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完善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制度及流程。
并对我科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评价。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度改进方案,持续改进。
现将我科第一季度总结如下:1.科室管理方面(1)健全和完善了科室必备的质量管理组织。
(2)完善了各项医疗制度并形成了严格的督查奖惩机制, 实施了一系列保证医疗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4)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我省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那么》。
(5)强化了为临床服务的理念,加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宣传和沟通。
每月月底均对我科室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响,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第一季度满意度指标汇总第一季度医疗满意度指标变化趋势图(百分比)100999897由上分析得知:第一季度科室医疗质量满意度指标呈波动趋势。
2月份。
医疗满意度上升趋势明显,而3月较2月有所下降,应当具体查找一定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医疗指标情况分析:本季度,我科门诊病人4900人,出院病人410人,死亡人,抢救成功率%,均到达了医疗质量指标水平,并且总体有上升趋势,平均每一患者住院日为天,病床使用率为为平均每位患者人均费用为18230元,药品比例为%,从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的比例及人均住院天数的下降,可以看出,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两者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合理,到达了“以病人为中心“,到达了让利广大患者的根本目的。
“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现有资源利用率,表达技术含量。
2.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方面(2)加强了核心医疗制度的贯彻落实,推行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总结报告范文
![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总结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1cb8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5.png)
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总结报告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总结报告范文篇120xx年我院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按照市卫生局年初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医院年度规划,扎实地开展工作,一年来,医院在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药事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现总结汇报如下:一、综合管理。
1、严格依法、规范执业,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各科建立门诊日志,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按规定上报。
2、明确全院年度工作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考核体系。
院领导班子结构与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3、医护人员执业注册率达%,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4、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医院制定了人才培训计划、措施。
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ic卡管理覆盖率达%。
建立健全了医技人员技术档案。
目前已有xx人已完成在市人民医院务实进修中医。
5、对医疗设备实行科学管理。
建立了医疗设备采购、登记、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医疗设备运行性能良好。
6、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工作人员职责明确。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理及工作人员的防护符合规定。
7、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及时解答患者的费用查询,实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
8、制定了突发重大医疗救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自然灾害救治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认真完成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任务。
二、医疗管理。
(一)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了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了日常医疗质量监管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特别是坚持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坚持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今年xx月——xx月人份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2、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临床医师“三基”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医疗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医疗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总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6ef86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f.png)
医疗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总结分析医疗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总结分析篇一医疗质量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立足之本,质量管理是医疗卫生的核心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本年来,我站结合“医疗安全百日行动”、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医疗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就我站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的具体做法做如下总结:一、健全管理组织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一)本站设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负责完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制定杜绝医疗事故预案,对差错事故,制定质量管理奖惩制度,落实质量管理奖惩办法。
(二)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由站长任组长时时抓。
负责贯彻落实质量管理目标,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工作制度,定期进行科室质量自查,从而做到医疗质量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查。
二、完善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了本站《医疗质量考核细则》、《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考评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我站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三、实行考核评价。
成立质量考评制度,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评价和考核,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加强日常工作质量考评。
由站长负责对医疗、护理、药品、文书书写、院内感染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考核,每月一次。
加强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责任到人。
建立质量分析制度,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因素。
四、严格执行责任追究。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质量考评奖惩制度》并人人签定《责任追究协议书》,每月对工作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对违规操作、出现差错事故、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追究当事人责任,进行现金处罚。
五、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技能训练。
1、加强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一是结合每季度一次的集中业务学习,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增强质量意识,并纳入个人考核项目。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1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cf94fd3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f.png)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1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医疗机构一直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本总结分析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推动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医疗质量指标分析1. 医疗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对各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医疗事故发生率等。
评估了指标的达标情况,与上一年度或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2. 指标变化趋势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分析指标的波动原因,找出影响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
3. 重点指标分析对关键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如手术成功率、麻醉安全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等。
探讨指标不达标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医疗质量问题分析1. 患者投诉与反馈收集患者的投诉和反馈意见,分析投诉的主要问题和热点问题。
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为改进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2. 医疗缺陷与差错回顾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分析医疗缺陷和差错的类型、原因和发生环节。
3. 医疗流程与环节评估医疗流程的合理性和顺畅性,查找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分析医疗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作情况,提出优化流程的建议。
4. 医疗技术与设备评估医疗技术的水平和应用情况,是否满足临床需求。
检查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医务人员素质分析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探讨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四、医疗质量改进措施1. 优化医疗流程对关键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流程之间的衔接和协作,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
2.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将质量改进纳入日常工作。
3.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能力。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efa1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c.png)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此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医疗机构也积极参与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工作。
本文将对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医疗质量分析1.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质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该体系应涵盖医疗流程、医疗结果、病人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在制定该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是进行医疗质量分析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信息能够被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根据指标要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 问题识别和解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对于这些问题,医疗机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医疗机构应广泛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持续改进1. 改进需求的确定改进需求的确定是持续改进工作的第一步。
医疗机构应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医疗质量分析的结果,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和水平。
2. 改进方案的制定改进方案的制定是持续改进工作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制定改进方案。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机构内部的条件和资源,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改进措施的落实和监控改进措施的落实和监控是持续改进工作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及时调整改进方案,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6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6](https://img.taocdn.com/s3/m/3c307a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0.png)
医疗质量分析和持续改进总结分析6一、在医院医务科、质控办的指导下,按标准规范医疗质量,做了如下工作:1、加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尤其是中医查房,每天一次,对疑难病例,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均有所提高。
2、强化中医病历书写,目前中医病历书写上了一个新台阶,西医生在中医生指导下,能书写比较完善的中医病历,辨证论治有较大的进步。
3、加强业务学习,三基训练考试合格率100%。
二、存在问题1、病历书写不够及时,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病例不多。
2、中医查房不够具体。
三、整改措施1、继续按二甲标准要求,写好中医病历,甲级病历有所提高。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中医辨证水平。
医疗卫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以较低廉的费用为病人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几年来,我院和其他市级综合性医院一样,成为我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形成了独有的中医医疗卫生工作体系,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
在2004年,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收费、降低医疗费用为落脚点,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4.36%,门诊量同比增加12.18%,住院病人同比增加5.41%,剔除工作量增加因素后,同比增加4.85%,而每个门诊病人费用为108.78元,为我市市级9家医院的最低。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2004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做重中之重的工作。
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落实情况及核心制度分析、持续改进
![科室医疗质量落实情况及核心制度分析、持续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778ae58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b.png)
术前讨论制度
患者病情的告知 术前讨论结束,由术者(或一助)向患者或授权委托人告知病情、治疗方案。 告知方案需详细准确、全面真实、用词得当,将手术讨论的基本问题、相关风险、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以及替代方案等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和选择 权。 如患者及家属对术前讨论有异议或有其他要求,需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及时沟通解 决,最大限度降低潜在医疗纠纷的风险。 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手术前1天完成(急诊手术除外),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 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患者术前病情及承受能力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生理、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临床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与禁忌症、拟行术式 及替代治疗方案;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术前准备情况;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具体要求;麻醉方式与麻醉 风险等。 术前讨论的结论包括:临床诊断、手术指征、拟行术式、麻醉方式、术中术后可能出 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特殊的术前准备内容;术中、术后应当充分注意的事项等。由 手术患者的管床医师记录,记入病历的内容由术者签名确认,表示术前讨论完成。
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 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或总值班和分管院 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到 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 时会诊,应由总住院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不得以任何 借口拒绝而延误抢救。同时将情况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在其他医疗 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到达现场,指导抢救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 同意权,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6月医疗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
本月医务科分别组织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医疗安全质量抽查,其中抽查了抽查运行病历110份,出院病历39份;门诊病历27份。
检查工程包括运行病历质量、出院病历质量、门诊病历质量、科室管理质量、临床药品合理应用、危急值专项、临床用血安全专项、医保制度执行等。
检查结果已于OA上发至各科室,并发放不合格质量反馈表11份,督促科室加强整改,在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上进行了通报及质量分析。
一、本月医疗质量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共性问题:出院病历资料打印不及时;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医院评审资料准备不全。
较突出问题:
1、个别外科病历,手术安全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能按照规定执行三方核查(ID00061197,);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签署日期ID0025599。
2、医嘱取消不规范,已执行的医嘱不能取消。
3、会诊病人管理方面:本月共申请急会诊0例,常规会诊病例74例。
完成常规会诊72例,因患者原因取消会诊2例。
会诊超时14例:其中外科3例,口腔科4例,中医科2例,妇产科2例,皮肤科1例,急诊1例,内二科1例,会诊合格率82%。
4、因病历资料打印不及时导致病历召回。
ID00038309,00057770,ID00006593,ID00011006.
5、存在医患沟通方面问题的病例较上月明显减少,但个别病例存在以下问题:知情同意书忘记签署沟通时间,ID00049180;有的医生忘记签字,患者先签字。
6、药占比本月为34.94%,控制目标值为40%,降低5.06%;
二、根据信息科本月汇总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本月质量目标已基本完成。
床位使用率为68.9%,低于目标值85%-95%。
主要是由于医院住院患者相对较少,导致床位使用率较低。
药占比本月为34.94%,控制目标值为40%,降低 5.06%;各科室临床医师药占比均不超标。
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质量目标要求。
三、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一)、通过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疗风险意识及医患沟通知识培训,本月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上月明显减少,且没有出现因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医疗纠纷,但个别医生仍存在不够注重沟通细节,如沟通时间及签字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注意加强督导。
(二)、针对手术安全管理方面,本月的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存在手术科室临床医生对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风险评估、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方面,分析原因:主要为外科临床医师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较差。
改进措施:组织对外科系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安全相关制度的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加强监督考核。
(三)关于会诊制度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如下:
1、本月各科会诊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参加会诊较多的科室主要为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其次为口腔科、皮肤科,内科系较少,这与我院收治病人的病种结构特点有关,我院收治病人以内科病人为主,跨专业科室间会诊,也会表现为内科系以外的科室,如康复及中医理疗科室。
2、本月各科会诊完成情况,从海泰电子病历系统统计的数据来看,本月统计数据不是很好,详见下图。
主要表现为常规会诊不能及时完成,经向各相关科室调查分析,得知主要原因为,我院目前刚开始使用海泰病历系统传输会诊信息的1月,个别医生对会诊病例系统操作不熟练,在实际完成会诊后,没有及时从病历系统上提交会诊意见导致,导致全院常规会诊合格率为82%。
会诊次数越多的科室,合格率越高,如康复科、五官科。
而急诊科、内三科仅会诊了1例,因操作不熟练导致没有及时确认,使不合格率偏高。
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通过向相关科室针对性督导,加以改正,使会诊
质量持续改进。
四、回顾今年年上半年的医疗质量统计数据,分析如下:
1、上半年每月平均住院日情况分析:
(1)、全院平均住院日情况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平均住院天数是呈整体下降趋势。
2月份平均住院日低的明显,主要因为春节的原因。
其他月份也呈整体下降趋势。
(2)上半年各病区平均住院日情况:
2、上半年的住院病人的均次费用情况分析:
平均住院费用有波动,但是从整体上看是有明显的下降趋势,7月份和9月份略有增加,分析其原因是因为7月份和9月份收治了多科治疗的病人,并有多发性骨折的病人。
3、
不重视沟通 工作繁忙,沟通走形
沟通不及时 制度不完善
医护人员用专业术语 重病情沟通,轻情感沟
忽视了患者知情权
重医院沟通,轻出院后沟通 考核力度不够
风险防范意识差
理解能力差 请假离
院,
重口头沟通,轻书面沟
沟通内容不全面
医患沟通不到位原因分析
培训效果欠佳
2、加强医患沟通到位的具体措施:①对医护人员加强风险意识培训,医患沟通知识培训;②加强医患沟通制度落实,改进知情同意书模板;③改进沟通方式,讲究沟通技巧,语言通俗易懂,及时有效与患者做好沟通;④职能部门加强对医患沟通的督导检查,加大考核力度。
(二)、违反合理用药的问题,药剂科管理小组已进行具体分析。
加强医患沟通到位的措施
医护人员培训
制 度 落 实
监 督
沟通方式 加强医患沟通培训
改进知情同意书模板
加强制度落实
讲究沟通技巧
职能部门加强督导检查
语言通俗易懂
加强风险意识培训 患 者
沟通方式
及时有效沟通
加大考核力度
(三)、手术安全质量问题分析
本月抽查病历中,外科系病历15份,存在医疗质量问题的3份,占20%,其中手术患者沟通不到位的3例,为没有告知患者可能承担的风险,没有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供患者选择,及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没有及时告知等。
病程记录不及时的2例,手术日期与记录日期矛盾者1例,术前小结对患者病情分析不到位者1例,具体如下图所示:
分析以上问题原因,主要为外科医师责任心不强,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对患者病情没有全面认识,分析不到位,考虑欠周全,预见性较差。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重点督导,加强核心制度落实。
(四)医师交接班本质量问题分析:
本月对医师交接班本进行质量检查,存在问题主要为:未记录交接班记录的4例,记录不规范,未签字的1例;未对重点病人逐一交接的1例。
分析原因主要为医师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重视度不
够,医师责任心不强,风险防范意识差,对病人情况没有全面了解,仅注重早会上口头交接,漏书面交接。
主要改进措施:近期将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核心制度培训、医疗风险防范知识培训,并加强督导考核,使核心制度得以落实到位,医疗质量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