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四课《母鸡叫咯咯》教案[2020年最新]
《母鸡叫咯咯》教案
![《母鸡叫咯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9e3dd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d.png)
《母鸡叫咯咯》教案人音版二年级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咯咯哒”中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2/4拍,由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是一首趣味性很浓,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
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下蛋时的啼叫声,形象、有趣。
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下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记易唱,是一首深得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喜欢集体活动、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等等,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点,本课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主题,通过聆听、分辨、模仿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音乐、表现歌曲,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体验实践,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探索兴趣。
由于音乐的独特性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特殊性,要想获得高效的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显然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紧紧抓住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主线,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包括耳朵、眼睛、身体等)来感受音乐。
从而在整个音乐教学环节里,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富有童趣的音乐情境和音乐幻想之中,润物无声地加强了学生对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理解,同时,使“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田。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唱、编创等形式感受歌曲《母鸡叫咯咯》的形象,从而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和思想教育。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体验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增强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探索欲和理解能力。
3.知识与技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难点:能大胆自信地自编动作演唱歌曲,表现出喜悦的情绪。
《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
![《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5b2d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c.png)
《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母鸡叫咯咯》这首儿歌,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记忆歌词。
2. 使学生了解儿歌中描述的母鸡叫声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儿歌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记忆《母鸡叫咯咯》的歌词。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地唱出儿歌的旋律,理解儿歌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儿歌《母鸡叫咯咯》的歌词,以及相关的图片、教具等。
2.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母鸡叫咯咯》的儿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新课教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儿歌的歌词,讲解生词和词义,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儿歌,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地唱出儿歌。
4. 练习演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演唱儿歌,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唱腔问题。
5. 音乐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活动,如角色扮演、舞蹈等,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儿歌的乐趣。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儿歌,进行演唱练习。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母鸡叫咯咯》的歌词记忆任务。
3.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描绘它们的生活场景,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歌词记忆评估:检查学生对《母鸡叫咯咯》歌词的记忆情况,可以通过朗读或演唱来检验。
3. 音乐素养评估:通过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情况,评估他们的音乐感知、表现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动物音乐会”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动物,用歌声或动作展示动物的特点。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进行亲子音乐活动,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3.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母鸡等动物,加深对动物生活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探究歌曲故事情节的《母鸡叫咯咯》教案
![探究歌曲故事情节的《母鸡叫咯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bbbf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4.png)
探究歌曲故事情节的《母鸡叫咯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与理解歌曲故事情节。
2.掌握歌曲《母鸡叫咯咯》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口语交流、团队协作等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探究歌曲故事情节,找出歌曲中的语感和音感。
2.歌曲《母鸡叫咯咯》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掌握歌曲故事情节。
2.如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合作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导入】1.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母鸡叫咯咯》。
你们知道这首歌曲讲的是什么故事吗?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创设情境】2.教师播放歌曲《母鸡叫咯咯》。
3.教师请学生听完歌曲后,与同桌一起讨论歌曲中的故事情节,探究歌曲中的语感和音感。
【理解歌曲】4.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5.教师将学生讨论出的故事情节进行整合,然后由教师逐句解析歌词中的生词、难词。
【学唱歌曲】6.教师带领全班学唱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7.教师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唱歌、配合节奏。
【巩固与拓展】8.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一段描写鸡妈妈带着小鸡去找虫吃的小故事。
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和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9.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编写的小故事,让同学猜猜他们表演的内容。
【反思总结】10.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11.教师鼓励学生多听歌、多读书,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口语交流情况。
2.学生对歌曲故事情节和语感音感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情况。
4.教学效果和教学难度的评估。
六、教学素材和工具1.歌曲《母鸡叫咯咯》2.教学音乐器材3.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笔、儿童故事书等。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最新《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
![最新《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6de12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8.png)
一、教案简介最新《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母鸡叫咯咯》这首儿歌,掌握儿歌的歌词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儿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母鸡叫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母鸡叫咯咯》这首儿歌的歌词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准确掌握儿歌的节奏。
2. 引导学生体验母鸡叫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母鸡叫咯咯》儿歌歌词单页。
2. 教学用具:录音机、音响设备、PPT投影仪、教学课件。
3.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正常运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母鸡叫咯咯》儿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儿歌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歌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儿歌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3. 学习节奏:教师讲解儿歌的节奏,让学生跟随录音机一起朗读,体会节奏的韵律。
4. 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母鸡叫咯咯》,重点讲解母鸡叫声的特点。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扮演母鸡,其他同学配合代表学母鸡叫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6. 展示环节:每组代表上台展示学母鸡叫声的成果,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儿歌《母鸡叫咯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家长协助学生复习儿歌歌词,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尝试用学到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歌词记忆评估:检测学生对《母鸡叫咯咯》歌词的记忆情况。
3. 歌曲演唱评估:评价学生学唱歌曲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https://img.taocdn.com/s3/m/c326a2fa1a37f111f1855b8b.png)
母鸡叫咯咯一、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四课《咯咯哒》中的表演歌曲,歌曲通过描写母鸡下蛋时的叫声和动作,培养学生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它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2/4拍,歌曲的节奏规整,很形象地模仿了母鸡生蛋时的啼叫声,歌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易唱易记,是一首能博得同学们喜爱的外国民歌。
另外一首表演《下蛋啰》作为聆听教学,它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
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来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表演。
在此,把它作为聆听,目的是希望它活泼诙谐的歌词及旋律与《母鸡叫咯咯》做对比,学习两首歌曲中的不同节奏,从而感受不同国家民歌的不同风格,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听唱方面(1)学会认真倾听歌曲,并主动记忆;(2)能正确熟练的演唱歌曲。
3、能力方面(1)能正确拍出母鸡下蛋时的节奏型,并模仿母鸡的叫声和动态,表现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2)培养学生正确对比分辨不同国家民歌的不同特点;(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情感方面通过歌曲的学习,知道母鸡下蛋的辛苦,激发他们对母鸡的爱,从而喜爱并爱护所有的小动物。
三、教学重、难点1、对比感受两首歌曲中两种表现母鸡叫声的节奏型,能边击边唱。
2、引导学生体会母鸡下蛋时的辛苦,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事物,激发他们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学过程及步骤(一)、谈话1、谈话激趣师(拿出一个鸡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吗?先小组讨论,再引导学生说说鸡蛋有哪些营养?(多媒体展示资料)告诉小朋友鸡蛋里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小朋友们可不能偏食呀!设计意图:教育孩子们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不能偏食,并改掉挑食的坏毛病!2、谈话引课师:谁能说说鸡蛋从哪儿来的?(师引导学生说出母鸡下蛋)师:母鸡下蛋时怎样叫呢?动作怎样?(师生互动)母鸡生蛋的时候很辛苦,指导学生模仿它的动作和叫声。
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
![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a6caa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0.png)
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篇一:《母鸡叫咯咯》教案人音版二年级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咯咯哒”中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2/4拍,由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是一首趣味性很浓,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
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下蛋时的啼叫声,形象、有趣。
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下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记易唱,是一首深得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喜欢集体活动、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等等,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点,本课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主题,通过聆听、分辨、模仿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音乐、表现歌曲,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体验实践,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探索兴趣。
由于音乐的独特性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特殊性,要想获得高效的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显然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紧紧抓住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主线,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包括耳朵、眼睛、身体等)来感受音乐。
从而在整个音乐教学环节里,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富有童趣的音乐情境和音乐幻想之中,润物无声地加强了学生对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理解,同时,使“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田。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唱、编创等形式感受歌曲《母鸡叫咯咯》的形象,从而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和思想教育。
1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体验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增强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探索欲和理解能力。
3.知识与技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难点:能大胆自信地自编动作演唱歌曲,表现出喜悦的情绪。
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_《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设计_《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
![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_《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设计_《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a7b8e810a6f524cdbf853b.png)
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_《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设计_《母鸡叫咯咯》音乐教案《母鸡叫咯咯》培养学生能大胆担任音乐故事表现中的角色,体验新的艺术表演形式。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母鸡叫咯咯》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母鸡叫咯咯》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态,表现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2、能学会唱《母鸡叫咯咯》,并大胆进行表演。
3、能大胆担任音乐故事表现中的角色,体验新的艺术表演形式。
在表演中懂得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能愉快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能自主地创编动作,在表演中表现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好品德,能愉快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走一走听〈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活泼地走进教室,问好。
2、^热情导入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游,去参观一个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家。
请看大屏幕。
二、引导掌握(故事设计)1、练一练。
师: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动物们都伸伸懒腰,醒了。
农场顿时热闹起来了,可小羊仍在恋床。
羊妈妈催促:“小羊小羊,快起来,一(5)班的小朋友要来参观我们的农场了!”我们和羊妈妈一起催催小羊吧。
(唱咩、咩、咩)师:有谁愿意当羊妈妈带着小羊。
(学生表演)师:远处传来了叫声,原来鸭妈妈听说农场今天有许多客人来参观,也带着小鸭来了,他们排得整整齐齐、一摇一晃地走过来,边走边叫。
谁来想学鸭妈妈和小鸭子?(学生跟着老师学小鸭)师:看小鸡也来了。
小羊、小鸡、小鸭都来了,我们互相合作,老师当指挥,一起边唱边表演吧!2、唱一唱师:(放录音《母鸡叫咯咯》)我们来听听、看看。
大家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母鸡是不是在生蛋?生:有,母鸡在生蛋。
师:母鸡生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3、听赏(1)初听师:热热闹闹的农场,又吸引了许多的小动物,你们瞧!(边放录音,边在屏幕上出现小动物)(2)复听师:同学们,咱们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贴在这个空旷的农场里,或贴在头饰上,代表动物们欢迎小朋友来参观好吗?(边听,边画颜色)(3)再听师:同学们,我们分角色各自表演吧!三、课堂小结《母鸡叫咯咯》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自然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认识力度记号,并在歌声中体验、表现喜悦的情绪。
《母鸡叫咯咯》_x《母鸡叫咯咯》教案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母鸡叫咯咯》_x《母鸡叫咯咯》教案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73b6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1.png)
【教案】《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咯咯哒”授课教师:***日期:2023年8月12日课题母鸡叫咯咯授课类型:歌唱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咯咯哒”中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2/4拍,由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是一首趣味性很浓、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
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下蛋时的啼叫声,形象、有趣。
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下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歌曲只用了六个音,易记易唱,是一首深得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抓住上述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
通过聆听、分辨、模仿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音乐、表现歌曲,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体验实践,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探索兴趣。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唱、编创等形式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母鸡的叫声和动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通过情境和律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打击乐伴奏,感受音乐创编带来的乐趣。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母鸡叫咯咯》,能按照节奏读歌词;在编创与活动中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能模唱“re、fa、1a”音高,并能看歌词读节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模仿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课件、钢琴、黑板、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目标引领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母鸡母鸡叫咯咯》教案.doc
![《母鸡母鸡叫咯咯》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d8a138f76c66137ee0619fc.png)
《母鸡母鸡叫咯咯》教案教学目标:一、体验、学唱歌曲《母鸡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达出来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在聆听、模唱、表演、合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三、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用具:多媒体、响板、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游戏;手影、谜语、动作来出题,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动物。
引出神奇农场二、学唱新歌(一)、找母鸡“咒语旋律”:33 33︱35 5︱(二)、扮母鸡1、出示歌曲节奏型××××∣×××∣×××∣×××∣××××∣×﹣∣××××∣××××∣2、随着老师读节奏3、分组扮演角色熟悉节奏(响板伴奏)4、节奏接龙游戏5、随音乐模唱歌曲(三)、唱母鸡1、播放歌曲,学生谈谈感受,找出母鸡报喜动作的乐句2、引导学生编创动作学唱第三乐句,解决歌曲难点3、师生合作演唱表现歌曲(四)、演母鸡1、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速度”与“情绪”2、引导学生体验并模范母鸡下单,处理歌曲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编创歌曲为神奇农场编主题歌曲,并表演神奇农场动物多,有(小鸡)有(小鸭),它们神奇又可爱,听歌就排齐。
小鸭嘎嘎,排队过河;小羊咩咩,伸伸腿;神奇农场真热闹,动物真可爱。
四、总结。
《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
![《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2a15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4.png)
《母鸡叫咯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母鸡的外形特征和习性,了解母鸡的叫声“咯咯”。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母鸡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模仿母鸡的叫声“咯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若干张母鸡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 准备一段关于母鸡叫声的录音,用于让学生模仿。
3. 准备母鸡叫声“咯咯”的玩具或道具,用于增强学生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母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鸡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母鸡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母鸡的特点。
3. 母鸡叫声学习:播放母鸡叫声的录音,让学生模仿并练习,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学生扮演母鸡,其他学生模仿母鸡的叫声“咯咯”,感受母鸡叫声的乐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母鸡的外形特征和叫声“咯咯”。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鸡或邻居的鸡,描述其外形特征和叫声。
2. 录制一段母鸡叫声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母鸡外形特征和习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模仿母鸡叫声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母鸡叫声“咯咯”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度等。
3. 教师应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动物专家或农民来课堂,为学生讲解母鸡的生长过程和养殖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养殖场,亲身体验母鸡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母鸡母鸡叫咯咯》教案.doc
![《母鸡母鸡叫咯咯》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56d9b005acfa1c7aa00cca6.png)
《母鸡母鸡叫咯咯》教案教学目标:一、体验、学唱歌曲《母鸡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达出来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在聆听、模唱、表演、合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三、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用具:多媒体、响板、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游戏;手影、谜语、动作来出题,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动物。
引出神奇农场二、学唱新歌(一)、找母鸡“咒语旋律”:33 33︱35 5︱(二)、扮母鸡1、出示歌曲节奏型××××∣×××∣×××∣×××∣××××∣×﹣∣××××∣××××∣2、随着老师读节奏3、分组扮演角色熟悉节奏(响板伴奏)4、节奏接龙游戏5、随音乐模唱歌曲(三)、唱母鸡1、播放歌曲,学生谈谈感受,找出母鸡报喜动作的乐句2、引导学生编创动作学唱第三乐句,解决歌曲难点3、师生合作演唱表现歌曲(四)、演母鸡1、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速度”与“情绪”2、引导学生体验并模范母鸡下单,处理歌曲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编创歌曲为神奇农场编主题歌曲,并表演神奇农场动物多,有(小鸡)有(小鸭),它们神奇又可爱,听歌就排齐。
小鸭嘎嘎,排队过河;小羊咩咩,伸伸腿;神奇农场真热闹,动物真可爱。
四、总结。
母鸡叫咯咯(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
![母鸡叫咯咯(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d627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9.png)
3.培养音乐交流与合作精神,通过合唱和音乐游戏,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增进集体合作意识,提升团队沟通能力。
4.增强文化理解与尊重意识,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音乐节奏”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并启发他们将这些节奏运用到音乐创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相关的节奏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节奏创作活动。学生通过拍手、敲击乐器,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节奏组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节奏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对节奏的掌握程度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分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
其次,二声部合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挑战。在课堂实践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合唱时会出现跑调或者节奏跟不上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各自声部的旋律,然后逐步进行声部合并练习,以增强他们的和声感。
母鸡叫咯咯(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鸡叫咯咯
授课教师:高静
年级:二年级
【课型】
唱歌综合课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三册第四课《母鸡叫咯咯》
【教材分析】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由带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歌曲
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形象、有趣地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
歌词生动地描绘了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学易记。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歌唱与竖笛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表演、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
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
【教学用具】
多媒体、竖笛、钢琴、响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律动体验:老师以农场管理员的身份做自我介绍,改编《母鸡叫咯咯》的歌词介绍农场,带学生律动。
二、新歌教学部分
(一)找母鸡
1.老师介绍魔法棒——竖笛。
2.“变魔法”、用“咒语”的方式介绍竖笛吹奏姿势。
3.听辨、模唱“咒语旋律” 3 3 3 3 丨 3 5 5 丨。
4.整体感受歌曲,猜猜母鸡去干什么了?
5.听辨“咒语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6.出示课题。
(二)扮母鸡
1.出示歌曲主要节奏型,学生用“咯”朗读。
2/4 X X X X丨 X X X 丨
2/4 X X X 丨 X X X 丨
2/4 X X X X 丨 X - 丨
2.随老师打响板读节奏。
3.分组扮演角色熟悉节奏。
4.随音乐模唱整曲。
(三)唱母鸡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感受,找出表现母鸡报喜动作的乐句。
2.引导学生编创动作学唱第三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3.师生合作演唱表现歌曲。
(四)演母鸡
1.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速度”与“情绪”。
2.通过“母鸡啄米”和“母鸡散步”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用弹性、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鼓励学生模仿母鸡形态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2/4拍的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体验并模仿母鸡下蛋处理歌曲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1.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讨论与妈妈之间的趣事。
并拓展创编歌曲《妈妈笑哈哈》。
3.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力,添加自己想送给妈妈的动作表演。
四、总结与评价
1.学生谈收获。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