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材简介《地理-星球版》作为全新的地理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推广使用。
与传统的地理教材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经验,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教案基于《地理-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季节变化、中国的地理位置等地理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工具辨认出世界地图、亚洲地图、我国地图等,并能灵活运用地图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地理的情感,增强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地球与地图•(1)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五大洲及各洲的名称、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2)教学方法:讲授、绘图、PPT演示、互动问答等。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季节变化•(1)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变化与地区气温的变化、地球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
•(2)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图表演示、实物模型展示、视频播放等。
3. 中国的地理位置•(1)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与邻近国家的关系,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等。
•(2)教学方法:教材解读、地图辨认、剪报展示、小组讨论等。
四、教学评价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 课堂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测验,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2. 作业布置:通过作业布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并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拓展学习,通过参观展览、阅读书籍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地理-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为基础,为教师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授课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反思,并在下一次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授课方式,以提高教学水平。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主要介绍了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要素解读地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于地图的基本要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并能够识别和解读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2.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基本要素。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基本要素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地图样本:准备一些地图样本,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图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上都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地图的基本要素。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通过课件和地图样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基本要素。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并指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地图,检查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比例尺?如何识别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类型?如何进行比例尺的换算?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的理解。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
教材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理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掌握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陆分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大陆和岛屿的区别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理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掌握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大陆和岛屿的概念。
2.教学难点: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地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的图片和地图,以及与海陆分布相关的实例。
2.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地图。
3.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呈现教材中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地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回答有关海陆分布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一、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2.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地图和地理图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1)地球的椭球形状及其推算方法。
(2)地图的投影方法和种类。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模型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3)介绍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种类、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案: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的成因。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亚洲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讲解亚洲的位置、范围,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基本知识。
(3)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分析其成因。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三、教案:第三章《亚洲的国家和地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分布的规律性。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的成因。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1.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
2.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联系。
3.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4.地球上的各类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2.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于:1.学生对于地球的构造、位置、运动等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解。
3.学生对于地球上各类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的认知。
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构造,通过视觉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3.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地球上各类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根据已有知识启发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构造有什么了解?2.让学生讨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情况,带领学生感受日出日落,四季更替。
第二步:探究地球的构造1.引入地球纹理图进行解读。
2.让学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理解地球构造、地球内部结构。
3.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2.研究任务:–研究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告诉同学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3.汇报小组成果。
第四步:案例教学1.播放相关视频,讲解资源分布及利用的案例。
2.让学生思考,分析资源利用的利与弊。
3.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的构造由哪些组成部分?2.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地球上的各类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如何才能合理地利用资源?二、教学反思本课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使得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习,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
具有以下优点:1.取材新颖,内容丰富:教案的选材灵活多变,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能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2. 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能正确使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 地图的类型和绘制方法4. 地图的阅读技巧5. 地图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 地图的阅读技巧四、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 地图的绘制方法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
4.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对地球形状、结构、经纬网和地图的疑问。
教案示例: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教学步骤:(1)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介绍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讲解地球的板块构造,介绍板块的运动和碰撞。
2. 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教学步骤:(1)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包括经线和纬线。
(2)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3)教授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3. 地图的类型和绘制方法教学步骤:(1)介绍地图的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讲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比例尺、图例、注记等。
4. 地图的阅读技巧教学步骤:(1)教授如何阅读地图,包括比例尺、图例、注记的识别。
(2)讲解如何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例如地形、气候、人口等。
5. 地图的应用教学步骤:(1)介绍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导航、旅游、规划等。
(2)展示地图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实际作用。
(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地图的经历。
六、气候类型及特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地理模型,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和坐标系3.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1. 半球分区和时区2. 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位置3. 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第三章:气候特点1.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 气候影响因素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2.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3.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世界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和地图的图像、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理模型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2. 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3课时)3. 第三章:气候特点(2课时)4. 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2课时)5.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条件及类型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1. 工业发展条件及类型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3.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八章: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2.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3. 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交通与通信1. 交通方式及其特点2. 交通线路布局及影响因素3.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第十章:区域发展差异1. 区域发展特征及类型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及战略。
天气-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天气-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和分布;3.掌握天气相关专业术语,如气压、湿度、降水量等;4.通过实例练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的天气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3.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1.定义好教学重点;2.准备好课件、实例、资料等教学工具;3.确保教室内环境舒适,有充分的空气流通。
教学过程Part 1. 天气变化原因和影响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展示不同天气造成的影响,例如极端气温、洪水、干旱等。
2.讲解:引导学生讨论天气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与物理规律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3.实践: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天气数据,学会如何根据天气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Part 2. 不同气候类型和分布1.讲解: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以及影响因素。
2.练习: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加深对不同气候类型的印象和理解。
Part 3. 天气相关专业术语、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1.讲解:向学生介绍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等常见的天气专业术语、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践:通过实际观测和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和计量单位,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
Part 4. 科技与天气1.讲解:通过一些案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技术在天气预测和应对自然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和作用。
2.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信息搜集,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科技手段在天气领域的应用和优缺点,提高信息处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评估1.课上随堂测试:通过互动问答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
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等方面。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素养提升 运用地理工具》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素养提升运用地理工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节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素养提升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工具,包括地图、地球仪、地理图表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这一章节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在整个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等内容,为本章节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而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等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分类:按内容、按比例尺等分类。
2.认识地球仪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轴、两极、经线和纬线。
经纬网的用途:确定位置、判断方向等。
3.阅读地理图表统计图表: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
(三)教材特点1.注重实践操作: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理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调综合思维:教材在介绍地理工具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3.紧密联系生活: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接触过一些地图和地球仪的知识,对地理工具并不陌生。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新事物。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范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1【教材说明】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
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
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
(2)使学生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认识1. 陆地的分布2. 海洋的分布3. 经纬网的概念第二课时:经纬网的应用1.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2.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3. 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第三课时:地形区的特点1. 平原的特点2. 山地的特点3. 高原的特点4. 盆地的特点第四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1. 热带气候的特点2. 温带气候的特点3. 寒带气候的特点4. 特殊气候的特点第五课时:半球的分界线1.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 半球分界线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面貌、经纬网的应用、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半球的分界线。
2. 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面貌和地形区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经纬网,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采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特点。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以及经纬网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经纬网的应用,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介绍气候类型的分布;讲解半球的分界线。
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篇一:星球版2012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单元计划篇二: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提纲第一单元地球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1)经线的形状是半圆;(2)经线长度都相等;(3)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度变化规律:东增东经,西增西经,经度最大为180度。
5、纬线:纬线特点:(1)纬线的形状是圆;(2)纬线长度不相等;(3)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4)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纬度变化规律: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最大为90度。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8、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9、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五带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0、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p16图1.17)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11、五带的划分(p17图1.19)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范文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范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地理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海陆分布-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海陆分布-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2.能够掌握区分陆地和海洋的方法;3.熟悉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重点1.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是陆地还是海洋;2.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感知五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其分布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播放有关五大洲和四大洋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
2.大声朗读地球仪上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 感性认识环节1.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颜色判断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3.通过实物,让学生感知宇宙中星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
3. 理性认识环节1.通过演示,示范如何通过图例和比例尺进行地图的读取。
2.讲解各洲的位置、大小、人口等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各洲人口、文化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
3.讲解各洋的位置、大小、深度、潮汐、海流等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各洋的特点和作用。
4. 练习环节1.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各洲和各洋名称,进行填空练习。
2.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注,回答一些相关问题。
3.让学生自己画出地图,标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5. 总结归纳环节1.让学生口述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位置;2.让学生口述各洲和各洋的基本情况,并自由发挥,描述各自印象最深的一个洲或洋。
五、教学评估1.布置洲和洋的标记练习;2.分组口述或绘画一张世界地图;3.教学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拓展延伸1.通过资料或电子地图,了解更加详细的五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特点;2.可以了解各洲和各洋的气候、生态等生活相关的情况;3.可以了解星球上的其他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等。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_七年级上册地理星球版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_七年级上册地理星球版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4、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学生思考、回答二、引入新课: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
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三、新课教学1、了解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2、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3、观察地球仪的转动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演示地球自转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4、达标反馈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四、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教案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教案【篇一:星球版2015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单元计划【篇二: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六章亚洲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能力目标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
2.自制投影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哪一洲吗?你知道陆地最低点死海位于哪一大洲吗?所有这些答案都在亚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亚洲。
问:亚洲的全称是?? 答:略[讲授新课]课件:图7.1亚洲的范围及分区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课件: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同学回答)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7篇)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7篇)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
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
(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
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通用9篇)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地球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 地球的自转 教案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一、教学内容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其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几个意义:昼夜交替、时区的划分,特殊日界线的简介。
二、课标要求和分析、课标要求: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课标分析:要求学生学会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意义,并根据所学习的相关内容,能够对地球自转产生现象加以举例和描述。
三、教材分析本章节教材共分成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
第一部分: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包括地球自转的方向,其中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让学生区分其在南半球、北半球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不同,结合活动内容进行学习。
周期,为一天24小时与第二部分昼夜交替可以做承接学习。
第二部分:昼夜交替,包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以及活动,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观察来完成第三部分:时间的差异,本部分内容包括时差的推算、时区的划分、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在讲述之前,要复习加深经度划分这一知识点。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自主举例,说出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2、能够自主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与方向,并说出地球自转的周期(二)、过程与方法1.视屏导入,引趣,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利用《环游地球八十天》引出疑问,为什么温克记得到达伦敦的日期刚好是约定的日子,但是事实是他却提前一天到达伦敦。
2.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多媒体flash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更加立体直观的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结合我们人类一天24h的生活作息时间让学生记忆地球自转的周期。
同时着重区分从南北半球上看地球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如何的3、通过复习经度的划分帮学生建立起时间差异、时区的概念,并通过视屏给大家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5、余留时间,带学生整体复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并学会观察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
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
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
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
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
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
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
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流
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
5、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要勤思考,常体验,在
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我始终觉得自己不太会宽容,对于自己对于别人都是如此。
我始终认为拥有一种良好的品性对于社会有益,当然最得益的还是自己,比如说宽容,它不仅能让社会更和睦,它更能让宽容别人的人保持
内心的平静和愉快,内心不会火冒三丈,不会让那些让人不快的事
主宰自己的心灵。
宽容更容易洗涤掉心灵上的污渍,不宽容的人,
心灵上一定锈渍斑斑,上面每一个污点,都是对别人的恨。
我之所以以宽容为题,是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的职业是和学生打交道,打交道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不愉快的事情,必然有些学生喜
欢你,有些学生讨厌你。
当然,作为老师,也会喜欢一部分学生,
也会讨厌一部分学生,虽说不应该这样,但人之常情,尽管尽量去
克制,但表面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内心一直有所偏好。
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不能给一个学生产生好的影响,那也不要产生坏的影响,这是底线。
多年之后,如果一个人对老师的评
价全是坏的,而这个坏的印象全是你给的,那对我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老是捣乱,下课之后,在我面前做一
些小动作带有挑衅的意思,我该如何面对,一味的纵容绝对不行,
最基本的礼仪每个人都要保持,每个人都不例外,剑拔弩张也不行,只能让师生关系更加破裂,以前试过了。
在每想到更好的办法之前,我通常都是克制,不动声色,因为我知道对那样的学生,我给不了
他好的影响,我也不希望给他坏的影响,我会在他的导学案上写下
这个意思,“以后我们可能形同陌路,你不愿意当年有我这样的老是,作为回报,我也不愿意有你这样的学生,那现在就让我们保持
最基本的师生关系和礼仪,不用在我面前做些小动作或做挑衅状,
这不能证明你有多勇敢,像你这样的学生,还做这么幼稚的事,又
何必呢?”
这样做吧,在我学会更宽容别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