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吸引22.
声门下吸引技术-文档资料
![声门下吸引技术-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a2fcb125727a5e9856a6194.png)
三、注意事项
声门下吸引方法
• 持续声门下吸引 • 间歇声门下吸引 •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 •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 吸引泵(ISU) 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 集器,收集器的另一端连 • 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 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 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间 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歇吸引(吸引间断时间: Q1h-Q4h )。
一、用物准备
• • • • • 简易呼吸器 10ml注射器 负压吸引器 吸痰管 氧气设备
二、操作流程
• 1、由医护三人进行操作,一人操作简易呼吸器, 一人操作气囊,另一人操作吸痰管经鼻/口清除滞 留物。 • 2、操作前至少半小时停止鼻饲,在彻底吸除鼻/ 口腔、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后,将病床摇平或依照 病人病情给予头低足高位(足抬高15度),再次 吸除鼻/口腔分泌物。 • 3、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储氧袋充满。 • 4、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 此技术由医护三人操作,符合呼吸力学原理,结 合气流冲击法(或正压清除法),利用简易呼吸 器间接给予的大潮气量,使肺充分的膨胀扩张达 到饱满,在患者呼气时,借助肺的弹性回缩力将 气囊送入的气体由气管插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 隙由下向上冲出,呼气瞬间在气道在的助力反弹 气流,将气囊上的滞留物吹浮上移至咽部时,用 吸痰管吸引,达到清除气囊上分泌物的技术。
• 缺点:粘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 缺点: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声门下吸引的注意事项
1、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2、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如有喘咳 、反流、血氧下降,应立即停止冲洗。
3、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抽吸痰液。
声门下吸引ppt课件
![声门下吸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4c40ca81c758f5f61f67bc.png)
声门下滞留物的清除-声门下滞留物吸引 目的:避免/减低VAP的发生!
装 置
装 置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声门下吸引的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声门下吸引异常的处理
• 引流不畅
声门下吸引
查房目标
1.了解声门下吸引的定义 2.熟悉声门下吸引的目的 3.掌握声门下吸引的方法及其压力调节 4.掌握声门下吸引异常时处理方法
声门下吸引的定义
• 定义: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 囊套管,可以通过负压吸引直接吸出 积聚在气囊上方的分泌物
声门下吸引的意义
VAP致病因素: 胃肠道滞留物反流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
Thanks!!
检查管道有无受压,反折
调整体位
调整气管套管位置
声门下吸引异常的处理
• 引流不畅
• 滞留粘稠难吸出
按医嘱定期在冲洗管用NS冲洗 每次注入4-6mlNS,立即回抽,可反复 几次 谨记:先打胀气囊,抽吸后,再注NS, 最后一次抽吸完后,将气囊以最小漏 气技术充气。
声门下吸引护理的要点:
• • • • • • 体位护理 手卫生 有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气囊压力 保持管路通畅 观察记录
声门下吸引技术分解
![声门下吸引技术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08d9594524de518964b7dcb.png)
声门下吸引研究发展史
1992年,世界上第一根可冲洗式 气管插管在美国诞生。
导管背侧有一单行腔道,下端开 口于气囊上方,为引流入口。上端 在到达气管导管之前出一导管,可 接注射器或吸引器。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 率高达30%-50%,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 预防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
• 2、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电波形、SPO2及患者的感受。有自 主呼吸的清醒患者,嘱其与操作者配合,避免由于患者对抗而影响吸痰效 果。
• 3、患者的体位对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效果起到一定作用,给予患者平卧或 头低足高位以利体位引流,降低滞留物坠流的机率。
• 4、要选择恰当的操作时机,在进食或鼻饲前完成,能避免食物返流入气 道。
声门下吸引对VAPR 预防作用
常规吸痰管难以到达气囊上方, 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形成的“粘 液糊”。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细菌沿气囊周围下移进入下 呼吸道,降低VAP发生率。
声门下吸引对VAPR 预防作用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持续或间断吸引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SSD)
气流冲击法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 3、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 储氧袋充满。
• 4、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轻轻挤压简易 呼吸器球囊,达到球囊送气和患者自主呼吸相协调。
二、操作流程
5、待患者呼吸平稳之后,在患者吸气末时,操作者双手挤压简易 呼吸器球囊(以患者潮气量2~3倍的通气量送气),以使患者肺 部膨胀达到饱满,同时助手将气囊放气,在患者呼气时,使球囊 送入的气体顺从气管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下向上冲出, 将气囊上的滞留物随加大的呼气流速吹飘至咽部,助手将简易呼 吸器球囊复张,即于患者呼气末时立即充盈气囊,防止滞留物向 下坠流入肺内,必须将简易呼吸器的送气,气囊的放气、充气步 骤在一个呼吸周期内完成。
声门下吸引技术
![声门下吸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6b855459b6648d7c1c7468c.png)
二、操作流程
气囊的放气、充气步骤在一个呼吸周期内完成。 • 6、操作者即刻用吸痰管经患者鼻/口腔正常的生 理曲度轻轻插入将滞留物吸出。可反复操作2~3 次,术后将患者体位恢复至半卧位,测量并维持 气囊压力于25~30cmH2O.
三、注意事项
• 1、医护三人全套操作要准确、迅速、配合协调。 若患者滞留物不易吸除,可重复操作2~3次,但 每次要让患者休息2~5分钟并给予适量浓度的氧 气吸入。 • 2、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电波形、 SPO2及患者的感受。有自主呼吸的清醒患者, 嘱其与操作者配合,避免由于患者对抗而影响吸 痰效果。 • 3、患者的体位对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效果起到一定 作用,给予患者平卧或头低足高位以利体位引流, 降低滞留物坠流的机率。
一、用物准备
• • • • • 简易呼吸器 10ml注射器 负压吸引器 吸痰管 氧气设备
二、操作流程
• 1、由医护三人进行操作,一人操作简易呼吸器, 一人操作气囊,另一人操作吸痰管经鼻/口清除滞 留物。 • 2、操作前至少半小时停止鼻饲,在彻底吸除鼻/ 口腔、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后,将病床摇平或依照 病人病情给予头低足高位(足抬高15度),再次 吸除鼻/口腔分泌物。 • 3、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储氧袋充满。 • 4、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
• 缺点:粘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 缺点: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声门下吸引的注意事项
1、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2、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如有喘咳 、反流、血氧下降,应立即停止冲洗。
3、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抽吸痰液。
4、切记冲洗前气道压力充气至25~30cmH2O。 5、记录每日分泌物量,无分泌物引流出或分泌物多 时,定时向附加腔注入NS4-5ml(推注速度不宜 过快,以免引起呛咳) ,检查通畅度和清洗导 管。
声门下吸引
![声门下吸引](https://img.taocdn.com/s3/m/c590234b804d2b160b4ec0c8.png)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呋喃西林、洗必泰、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效果更好并没有明确的推荐
冲洗的量· 速度· 压力
量
每次注入冲洗液量一般 控制在5ml左右。 推注速度不宜过快,以 免引起患者呛咳等不适 吸引压力不宜过大,应 均匀缓慢,避免负压过 大造成粘膜损伤
引流管开口于气囊上 方,气管导管弧形背 侧,若患者取半卧位, 滞留物刚好积聚在引 流管路开口处,引流 较为彻底 30-45°半卧位能显 著降低VAP发生率。
保持吸引管路通畅
记录每日分泌物量,如果 没有吸引出分泌物,可定 时向附加腔内注入NS以检 查其通畅性。 通过改变体位或清除痰痂 ,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
实施声门下吸引的注意事项
•保持气囊压力有效 •选择合适的负压强度 •保持吸引管路通畅 •预防气道粘膜出血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压力过小
不能达到彻底吸引的目的
压力适中
既能保证吸出分泌物又不至于造成气道黏膜出血
声门下-气囊上腔隙冲洗
声门下吸引的引 流管径较小,阻 力较大,滞留物 粘稠就容易堵塞 管路,导致引流 不畅。
通过引流管路将 冲洗液定时、定 量注入气囊上腔 隙,稀释滞留物 ,能更顺畅的将 滞留物吸出。
声门下冲洗液
• • •
预防气道粘膜出血
选择合适的吸引方式及负压对预防 气道粘膜出血很重要。 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可适当降低 负压以保证患者安全。
•
有研究学者认为,声门下间断吸引
气道出血的发生率较持续吸引少。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进行声门下吸引操作 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 后严格洗手,防止交 叉感染。
声门下吸引技术
![声门下吸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05f538ab14e852458fb57ee.png)
.
17
保持气囊压力有效
注意定时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维持气囊 内压力在25~30cmH2o,Q4h监测一次
.
18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15kpa 15kpa~20kpa 20kpa~25kpa
压力过小 不能达到彻底 吸引的目的
压力适中 既能保证吸出声门 下分泌物又不至于 造成患者气道粘膜 出血
选择合适的吸引方式及负压对预防气道粘膜出 血很重要。
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可适当降低负压以保证患
者安全。
有研究学者认为,声门下间断吸引气道出血的 发生率较持续吸引少。
.
28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进行声门下吸引操作 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 后严格洗手,防止交
叉感染。
.
29
主要内容
概述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临床操作与注意事项 小结
通过引流管路将冲洗液定时、定量注入气 囊上腔隙,稀释滞留物,能更顺畅的将滞 留物吸出。
.
24
声门下冲洗液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呋喃西林、洗必泰、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 效果更好并没有明确的25
冲洗的量·速度·压力
每次注入冲洗液量一般控制在5ml左右。 推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患者呛咳等不适 吸引压力不宜过大,应均匀缓慢,避免负压过大
.
30
小结
根据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量 、性状等选择不同 的吸引方法
保持通畅,避免导管堵塞 冲洗前调节气囊压力在25~30cmH2o 动态评估患者分泌物的颜色 、性状及量
有效的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并发症,预防呼吸 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
31
谢谢!
.
声门下吸引新技术汇报护理课件
![声门下吸引新技术汇报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fea8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9.png)
改进阶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声门下吸引技 术逐渐发展为便携式、无创性,适用 于更多患者群体。
声门下吸引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原理
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导管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吸引导管,确保导管与吸引器连接紧密;其次,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调整吸引压力;最后,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吸引,并注意观察患 者的反应和分泌物的性质。
声门下吸引技术定义
声门下吸引技术是一种通过吸引装置 清除呼吸道中积聚的分泌物的护理技 术。
声门下吸引技术的作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呼吸道 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 量。
声门下吸引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初始阶段
当前应用
最初,声门下吸引技术主要用于机械 通气患者的护理,以清除呼吸道分泌 物。
目前,声门下吸引技术广泛应用于各 类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如昏 迷、长期卧床、呼吸道疾病等。
宝贵的抢救时间。
新技术在声门下吸引中的实践效果与反馈
实践效果
新技术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声门下吸引的效果,减少了呼吸道并发 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患者反馈
患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普遍认为新技术操作简便、舒适度高, 对治疗效果满意。
医护人员反馈
医护人员对新技术的评价也较高,认为新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 全性,减轻了工作负担。
施。
感染风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 对设备进行消毒和维护。
误吸风险
在吸引前确保患者胃内排空或 放置胃管,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
应对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 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
PART 04
声门下吸引技术的护理
![声门下吸引技术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a8ab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4.png)
人工气道与VAP的 相关性?
人工气道直接损伤咽喉部,破坏 气道的直接防御功能,削弱气道 纤毛清除系统和咳嗽机制。
人工气道本身还抑制吞咽活动,易使 胃液返流,外界的细菌可以绕过上呼 吸道防御系统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Part 2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相关性分析
主要意义介绍
其它
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与VAP相关性
建立人工气道后所造成的VAP,其病源菌多
一
数来源于口咽定植菌的吸入及胃肠道定植菌
逆行吸入。
相关性 分析
二
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常有多量分泌物积
存于气囊上方形成“粘液糊”
三
随吞咽和呼吸动作,气管管径发生变化,分 泌物沿气囊壁流向下呼吸道,若气囊充气不
声门下吸引技术的护理
2024.01.09
目录
CONTENTS
相关定义概述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临床操作与注意事项
小结
Part 1
相关定义概述
VAP介绍 声门下吸引定义 其它
相关定义概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 部感染的病人,经过机械通气治疗48h后 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 通气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
足或气囊漏气,更易发生VAP。
声门下吸引对VAPR 预防作用
预防作用
●常规吸痰管难以到达气囊上方 ,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形成 的“粘液糊”。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在一定 程度上避免细菌沿气囊周围下 移进入下呼吸道,降低VAP发 生率。
声门下吸引的意义
声门下吸引的应急预案
![声门下吸引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0228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f.png)
一、背景声门下吸引是指在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通过特制的气管导管在声门下吸引分泌物,以防止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因此制定声门下吸引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的目的1. 确保患者在声门下吸引过程中的安全。
2. 及时处理声门下吸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3.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1. 声门下吸引前的准备(1)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气道通畅。
(2)检查声门下吸引装置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
(3)熟悉声门下吸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声门下吸引过程中的应急处理(1)吸引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吸引并报告医生。
(2)若吸引过程中出现导管堵塞,立即通知医生,采取以下措施:a. 停止吸引,调整导管位置;b. 使用注射器轻轻抽吸导管,清除堵塞物;c. 如堵塞物无法清除,更换导管。
(3)若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吸引,给予高流量吸氧,并通知医生。
(4)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症状,立即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并通知医生。
3. 声门下吸引后的处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认患者恢复平稳后,方可继续进行声门下吸引。
(2)清理吸引装置,做好消毒工作。
(3)记录声门下吸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吸引时间、吸引量等。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1.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声门下吸引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2. 定期进行声门下吸引操作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 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声门下吸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4. 加强对声门下吸引装置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应急预案的评估1. 定期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收集和分析声门下吸引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3.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确保患者在声门下吸引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声门下吸引操作技术
![声门下吸引操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97987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3.png)
声门下吸引方法
●持续声门下吸引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
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收 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墙式负压 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行持 续吸引。
●间歇声门下吸引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 (ISU)
●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 接,以恒定负压间歇吸引(吸引 间断时间:Q1h-Q4h )。
时,定时向附加腔注入NS4-5ml(推注速度不宜 过快,以免引起呛咳) ,检查通畅度和清洗导 管。
简易呼吸器 10ml 注 射 器 负压吸引器 吸痰管 氧气设备
1、由医护三人进行操作,一人操作简易呼吸器,一人 操作气囊,另一人操作吸痰管经鼻/口清除滞留物。 2、操作前至少半小时停止鼻饲,在彻底吸除鼻/口腔、 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后,将病床摇平或依照病人病情给予 头低足高位(足抬高15度),再次吸除鼻/口腔分泌物。 3、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储氧袋充满。 4、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
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球囊,达到球囊送气和患者自 主呼吸相协调。 5、待患者呼吸平稳之后,在患者吸气末时,操作者双 手 挤 压 简 易 呼 吸 器 球 囊 ( 以 患 者 潮 气 量2~3倍 的 通 气 量 送气),以使患者肺部膨胀达到饱满,同时助手将气 囊放气,在患者呼气时,使球囊送入的气体顺从气管 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下向上冲出,将气囊上 的滞留物随加大的呼气流速吹飘至咽部,助手将简易 呼吸器球囊复张,即于患者呼气末时立即充盈气囊, 防止滞留物向下坠流入肺内,必须将简易呼吸器的送 气,
建 立 人 工 气 道 后 所 造 成 的VAP, 其 病 源 菌 多 数 来 源 于口咽定植菌的吸入及胃肠道定植菌逆行吸入。 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常有多量分泌物积存于气囊上 方 形 成“粘 液 糊”。 随吞咽和呼吸动作,气管管径发生变化,分泌物 沿气囊壁流向下呼吸道,若气囊充气不足或气囊 漏 气 , 更 易 发 生VAP。
声门下吸引技术
![声门下吸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5a843b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4.png)
持续负压吸引
用恒定的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黏膜 干燥
出血
影响 局部血供
第七页,共13页。
间歇声门下吸引
适用于声门下分泌物少着 ,能减少气道黏膜刺激 吸引间断时间:Q1h-Q4h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 (ISU)
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 接,以恒定负压间歇吸引
第八页,共13页。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15 kPa
-15~-20 kPa
-20~-25 kPa
压力过小
压力适中
压力过大
不能达到彻底吸 引的目的
2022/1/19 2022/1/1199
既能保证吸出声 门下分泌物又不 至于造成患者气 道黏膜出血
第十页,共13页。
咳嗽反射
心率、血氧饱和 度变化 气道黏膜出血
声门下冲洗注意事项
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塞
负压强度
国外 在预防(VAP)相关指南
持续声门下吸引使用-20mmHg 间断声门下吸引使用-100mmHg ― -150mmHg
国内 没有指南规范
临床使用从-20mmHg ― -150mmHg,其中以60mmHg ― -80mmHg居多
(1mmHg=0.133kpa) 第九页,共13页。
性痰液。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30%-50%
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防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
第二页,共13页。
2022/1/19
声门下吸引的意义
VAP致病因素: 胃肠道滞留物反流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
人工气道建立
破坏咽喉部生理正常防御功能, 削弱气道清除系统和咳嗽反射。
2009年呼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声门下吸引课件(一)
![声门下吸引课件(一)](https://img.taocdn.com/s3/m/e81086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3.png)
声门下吸引课件(一)声门下吸引课件教学内容•声门下吸引的定义及意义•正确的声门下吸引技巧•实际应用场景演示和练习教学准备•PPT或投影仪•演示材料:录音实例及应用场景•白板/黑板和笔•麦克风教学目标•理解声门下吸引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声门下吸引技巧•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和自信地进行声门下吸引设计说明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声门下吸引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有趣的实例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巧。
通过多次练习,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声门下吸引技巧,提高吸引观众的效果。
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话题: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你听过声门下吸引吗?它有什么作用?2.课堂讲解–介绍声门下吸引的概念和意义,解释为什么它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很有效。
–展示录音实例,比较使用和未使用声门下吸引的效果差异。
3.技巧讲解–分析正确的声门下吸引技巧:包括使用声音和节奏的变化、语速和音调的调整、重点词语的突出等。
–提供示范演练,让学生感受正确的声门下吸引效果。
4.实践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如演讲、表演等。
–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进行实践,通过小组表演展示吸引观众的效果,并互相评价和反馈。
5.总结梳理–引导学生总结声门下吸引的关键点和技巧,回顾和强化所学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实践以及小组练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声门下吸引的技巧。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演讲或表演技巧,提高吸引观众的效果。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应该继续运用和完善所学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声门下吸引.
![声门下吸引.](https://img.taocdn.com/s3/m/d7bcd909998fcc22bdd10d84.png)
声门下吸引在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声门下吸引的定义
• 定义: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 的气囊套管,可以通过负压吸引 直接吸引积聚在气囊上方的分泌 物
2021/5/29
8
声门下吸引异常的处理
引流不畅
•检查管路有无受压,反折 •调整体位 •调整气管套管位置
2021/5/29
9
声门下吸引异常的处理
滞留粘稠难吸出
•定期用NS4-6ml冲洗,注入后立即回 抽,可反复几次 •警记:先打胀气囊,抽吸后,再注入 NS,最后一次抽吸完后,将气囊以 最小漏气技术充气。
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 间歇吸引
缺点Biblioteka 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2200221/15//259/29
6
2.3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15 kPa
-15~-20 kPa -20~-25 kPa
压力过小
不能达到彻底吸 引的目的
压力适中
既能保证吸出声 门下分泌物又不 至于造成患者气 道黏膜出血
压力过大 •咳嗽反射 •心率、血氧饱和 度变化 •气道黏膜出血
2200221/15//259/29
7
负压强度
国外:在预防VAP相关指南 持续声门下吸引使用-20mmHg 间断声门下吸引使用-100mmhg到150mmhg(
1mmhg=0.133kpa) 国内:没有指南规范:
临床使用-20mmhg到150mmhg,其中以60mmhg到80mmhg居多
声门下吸引
![声门下吸引](https://img.taocdn.com/s3/m/e258b1c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2.png)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 引流。
声门下滞留物的清除-声门下滞留物吸引 目的:避免/减低VAP的发生!
装置
装置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15kpa
-15kpa--20kpa >-20kpa
压力过小
按医嘱定期在冲洗管用NS冲洗 每次注入4-6mlNS,立即回抽,可反复 几次
谨记:先打胀气囊,抽吸后,再注NS, 最后一次抽吸完后,将气囊以最小漏 气技术充气。
声门下吸引护理的要点:
• 体位护理 • 手卫生 • 有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 气囊压力 • 保持管路通畅 • 观察记录
Thanks!!
压力适中
压力过大
不能达到彻底吸 保证吸出声门下 咳嗽反射
引的目的
分泌物,不会造 成气道粘膜出血
心率、spo2变化 气道粘膜出血
声门下吸引的方式
持续声门下吸引
间歇声门下吸引
方 将痰池引流管连 接于负压吸 法 引装置,用恒定负压持续吸引
将痰池引流管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 用恒定负压间歇吸引
我科常用注射器间歇抽吸
优 防止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 点
使气囊上方的黏膜得到充分休息, 气道温、湿度变化小,缓解负压对 粘膜的损伤作用
缺 黏膜干燥、易出血,影响局部 不能保证吸引量,易堵管 点 血供
声门下吸引异常的处理
• 引流不畅
检查管道有无受压,反折 调整体位 调整气管套管位置
声门下吸引异常的处理
• 引流不畅
• 滞留粘稠难吸出
声门下吸引
重症医学科 李少华
1
查房目标
1.了解声门下吸引的定义 2.熟悉声门下吸引的目的 3.掌握声门下吸引的方法及其压力调节 4.掌握定义
气道管理新策略在VAP集束化预防中的应用
![气道管理新策略在VAP集束化预防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d4dd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d.png)
气道管理新策略在VAP集束化预防中的应用一、插管设计1.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研究显示,于气囊上分泌物中滴入美蓝,1 h后行气管镜检查结果发现美蓝已经从气囊上流入到气道中。
对于手术患者或短期插管患者,出现这种微量的气囊上分泌物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或许不可避免。
声门下负压吸引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持续声门下吸引,该方法负压大小无统一标准,建议20 mmHg。
如果持续负压过大,引流会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引起出血、溃疡、坏死、咽部水肿。
另一种是间断声门下吸引,包括间歇负压吸引泵吸引、中心负压吸引,以及注射器手动抽吸,建议负压在100~150 mmHg之间。
间隔时间:国外一般采用每20 s吸引8 s,国内多采用每间隔2 h间断负压吸引。
2016年发表的一项RCT研究证实了间断声门下吸引预防VAP 的效果较好,在空白组和间断声门下吸引(每2 h一次)组中,VAP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6%,两组首次发现VAP的时间分别为6.45天和8天。
之后的Meta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OR值为0.54,提示声门下吸引能够减少近50%的VAP发生,而且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无显著差异。
因此,目前认为声门下吸引能预防VAP。
此外,通过快速气流冲击也可以清理气囊上分泌物。
该方法是在松开气囊的瞬间通过简易呼吸器给予人工气道内较大的冲击气流,此气流除了向肺内流动,还可以反向冲击气囊上分泌物,在清理气囊上分泌物的孔道中,通过注射器可以抽吸出一定量的气囊上分泌物。
如果定时清理,能够减少VAP的整体发生率。
这种方法要求患者有较高的配合度,部分医院能够获得阳性结果,但由于其操作复杂,具体实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02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项新技术—SUPRAtube,该技术将有很多侧孔的吸痰管置于气囊上,然后进行持续负压吸引,结果发现,此种方法对于局部黏膜的刺激更小,吸引效率更高。
在某些情况下,初始口咽抽吸量在6 h内达到415 ml,尽管患者正在接受标准化的常规呼吸治疗策略。
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应用效果
![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b7450fb0066f5335b812185.png)
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应用效果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6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 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 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标签:气管切开;持续声门下吸引;临床效果气管切开术为临床常用的急救方法,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1]。
但气管切开术会破坏患者呼吸道正常解剖结构,致使分泌物停留于气囊上方,容易引起呼吸机的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V AP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而且容易增加院内感染病死率,根据有关数据显示,V AP的发生率为9%~70%,而其死亡率达到了50%~70%[2]以上,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减少气囊上的分泌物,降低V AP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临床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3]。
鉴于此,笔者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4.3±2.9)岁,APACHE II评分为(24.3±3.2)分,其中高血压颅内出血15例,重型脑挫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3±3.2)岁,APACHE II 评分为(23.5±2.9)分,其中高血压颅内出血13例,重型脑挫伤15例,脑梗死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重症医学科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重症医学科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6abe4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b.png)
重症医学科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气管切开的患者,每日呼吸道所蒸发的水分约为( )A、lOOOmlB、2500mlC、1500mlD、500mlE、2000ml正确答案:A2.移位菌群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属于()A、横向转移B、潜行转移C、淋巴转移D、纵向转移E、血行转移正确答案:D3.关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创腔引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流 5~6 日后,当没有脑脊液流出,即可拔除引流管B、创腔引流的目的是防止形成脑脊液漏C、引流 3~4 日后,当血性脑脊液转清,即可拔除引流管D、术后 48 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略抬高,以期较快引流出创腔内的液体E、术后创腔引流袋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应高于头部创腔水平面正确答案:C4.左心功能不全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心悸B、发热C、咳粉红色泡沫痰D、胸痛E、活动后气短正确答案:E5.患者女性,40岁。
双手掌指关节、近指关节肿胀疼痛3年,伴有晨僵。
查RF(+)。
对其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正确的是()A、鼓励患者用冷水洗浴,增强抵抗力B、缓解期进行适当体育锻炼C、关节功能锻炼从主动活动开始D、活动期应绝对卧床休息E、饭前服药,鼓励多饮水,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正确答案:B6.HFNC的生理学机制为()A、生理死腔冲刷效应B、呼气末正压(PEEP)效应C、维持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D、降低患者上气道阻力和呼吸功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7.在压力支持模式下病人不控制A、呼吸频率B、呼气方式C、潮气量D、吸气时间E、吸气压正确答案:E8.长期卧床的心力衰竭患者,其水肿最易出现的部位是()?A、腹部B、踝部C、腰骶部D、颜面E、胫前正确答案:C9.护士为有机磷中毒患者注射碘解磷定时,患者出现了暂时性呼吸抑制,其原因是A、药剂量过大B、药物中毒C、注射速度过快D、药物浓度过高E、药物的副作用正确答案:C10.肾病综合征患者最明显的体征是A、血尿B、低蛋白血症C、高脂血症D、水肿E、大量蛋白尿正确答案:D11.患者,女性,35 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小结
• 声门下吸引能有效地减少VAP的发生。根据患者声门 下分泌物的量、性状等选择不同的吸引方法,对于声 门下分泌物较多且较为粘稠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 引,声门下分泌物较少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 的方式。负压调节在-15~-20 kPa气囊压力保持在 25~30cmH2O,动态评估患者分泌物的颜色、性状 及量,选择合适的冲洗液,做好声门下吸引的护理, 能够有效保证声门下吸引的效果减少并发症,预防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的护理
1了解VAP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原 因 2掌握负压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 和声门下冲洗方法 3小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原无肺部感染的病人,经机 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 • VAP的诊断:1,使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发生 • 2,与机械通气前胸部X光片比较出现肺内侵润 阴影或显示新的炎症病变。 • 3,肺实质体征和(或)条件之一者:血白细 胞升高或降低 •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30%50% • 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防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 的一项。
2018/11/14 2018/11/14
20
2018/11/14 2018/11/14
15
3.4 气囊压力 • 高容低压气管导管 • 定时检查气囊压力 • 压力保持25~30cmH2O
2018/11/14 2018/11/14
16
3.5 保持管路通畅
定时冲洗管路保持管路通畅
2018/11/14 2018/11/14
17
3.6 观察记录
观察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颜色 性状和量,及时记录,评价声门 下吸引的效果。
2018/11/14 2018/11/14
18
声门下冲洗注意事项
1 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 流。 2 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 。如有喘咳、反流、血氧下降,应立 即停止冲洗。 3 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 抽吸痰液。 4 切记冲洗前气道压力充气至 25~30cmH2O。
2018/11/14 2018/11/14
5
2.1 持续声门下吸引
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 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 行持续吸引
方法
缺点
黏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2018/11/14 2018/11/14
6
声门下吸引的方法
1抬高床头30-40º 2气囊压力 保持气囊压力25~30cmH2O,每天监测2~3次( ﹤20cmH2OVAP的高危) • 低容量高压气囊和高容量低气囊分别有80%和15%的患 者发生误吸。 3负压连接 • 连接吸痰机负压标志接口、 • 连接负压吸引管,吸痰管,保 • 证压力在80mmHg左右(80~ • 100mmHg),通过该导管位 • 于声门下区的一个吸痰口进 • 行声门下持续吸引(密闭)
声门下吸引的意义
VAP致病因素: 胃肠道滞留物反流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 人工气道建立
破坏人体正常生理 黏液湖的形成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 流。
2018/11/14
4
2 声门下吸引的应用现状
2.1持续声门下吸引 2.2间歇声门下吸引 2.3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2.4声门下冲洗
2018/11/14 2018/11/14
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8/11/14
12
体位护理
• 抬高床头30º。
2018/11/14
13
3.2严格无菌操作
• 流动水洗手
• 快速手消毒液 • 手套
2018/11/14 2018/11/14
14
3.3 有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 口腔护理 • 负压吸引 • 翻身侧卧
压力过小 不能达到彻底吸 引的目的
-15~-20 kPa
压力适中 既能保证吸出声 门下分泌物又不 至于造成患者气 道黏膜出血
-20~-25 kPa
压力过大 •咳嗽反射 •心率、血氧饱和 度变化 •气道黏膜出血
2018/11/14 2018/11/14
10
2.4 声门下冲洗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 :雷夫诺尔冲洗 呋喃西林 洗必泰 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效果更好并没有确切的推荐,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2018/11/14 7
吸痰 口
负 压 连 接 口
2018/11/14
8
2.2 间歇声门下吸引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ISU)
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 间歇吸引
缺点
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2018/11/14 2018/11/14
9
2.3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15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