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自己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能认真聆听本节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3.能对众多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

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学习难点

单一作品的分析(音乐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分为四个历程。

1.【设计环节】第一个历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一部分采用视听的方法,安排欣赏一首电影《十字街头》中的插曲《春天里》,并教唱这首歌曲的片段。简单了解黎锦晖的人物介绍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设置一个问题:中国通俗音乐在这一时期后进入了低落时期的原因。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80年前的音乐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听音乐是不能吸引他们的,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被带入到那个年代的音乐中,对学生理解那一时期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学问题的设置,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

2.【设计环节】第二个历程:新中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欣赏轻音乐作品《青春友谊圆舞曲》。在听音乐的同时,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这首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感情。教师讲解圆舞曲的相关知识,带学生体验圆舞曲的律动感。教师提问:这一时期的通俗音乐为什么被轻音乐所取代。

【设计意图】分析圆舞曲的节奏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圆舞曲能自然而然让人产生律动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神奇之处的兴趣。教师演唱《九九艳阳天》的片段,从歌词表达的意思上说起,由于“大跃进”、“文革”等历史原因,类似于表达爱情的音乐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情调”,所以这类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这样设置是为了强调音乐的时代性。

3. 【设计环节】第三个历程:20世纪80年代的通俗音乐。这一时期,港台音乐、西北地区音乐还有摇滚等各种类型的音乐共同推动了通俗音乐的发展。找学生弹吉他演唱《童年》这首传唱度比较高的台湾校园歌曲。从唱法上、歌词上、音调上欣赏《黄土高坡》这首作品。【设计意图】因为这一时期台湾音乐对内地的音乐影响是非常大的,《童年》、《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些歌曲都是到现在也在传唱的歌曲,安排学生演唱,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知道好的音乐是会一直流传下去。《黄土高坡》成为当时一大批西北音乐的代表,引导学生理解歌词里面所描绘的内容,从而突出通俗音乐的一个特点:充满生活气息。

4. 【设计环节】第四个历程: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通俗音乐。这

一时期的音乐出现百花齐放的盛况。选取六段不同类型的通俗音乐。学生齐唱歌曲《平凡之路》的片段,并为其伴奏。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内容可能是本节课最切合学生兴趣点的,因此我选取了爵士、电音、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RNB、通俗音乐与戏曲音乐的结合、中国原创乐队这六段音乐,把学生带入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中,最后在学生对这些音乐产生极大兴趣的基础上,再安排一首人人皆会唱的歌曲来演唱,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高潮。

5. 【设计环节】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音乐能一直流传下来,而有些音乐则犹如昙花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多听好音乐,面对各种音乐,多一份理性,少一分盲目。

6.【设计环节】学生自己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可根据课上欣赏过的音乐很容易总结出通俗音乐的特点,这同时也是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回顾,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中国通俗音乐》学情分析

在高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普遍都喜欢通俗音乐,但是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只是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甚至有些学生把一些庸俗的音乐也等同于通俗音乐。所以,本节课通过音响及音像资料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的发展与历史时期、社会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推动作品的广泛传播起着重要

的作用。在听音乐的同时提高音乐审美力。由于通俗音乐容易被接受和喜爱,所以有必要鼓励学生演唱,并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演唱的基础上,体验、领会通俗音乐的特点。高中学生都有着较高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中国通俗音乐》效果分析

本堂课的设计充分贯彻了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在音乐的选择、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上,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

由于早期的通俗音乐距离学生比较久远,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视听结合的方法,可以通过剧情的带入,帮助学生理解较早的通俗音乐。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本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唱《春天里》片段时,为了降低难度,只要求学生参与演唱“啷哩个啷”那几句,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表现出活泼轻松的感情;在学生弹唱《童年》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的通俗歌曲一起唱的环节,学生都能积极演唱,并加上简单的伴奏,将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配合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兴奋和成功感。

《中国通俗音乐》教材分析

1.《春天里》

这是贺绿汀在1937年为电影《十字街头》谱写的一首插曲,由著名电影演员赵丹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歌曲一经完成,便广泛流传,成为一首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歌曲。作品旋律跳宕,显示出轻快、活泼的情调,并以快板书式的词语

节律作为全曲的基本节奏型,使曲调与之相配,极为口语化,唱来琅琅上口。里面有一句有特色的衬词“朗里格朗”作为点缀,使歌曲更加轻松、洒脱。歌曲虽有揶揄的口气,却尽可看出曲作者对活泼、乐观、向上情趣的追求。

2.《青年友谊圆舞曲》

这首作品创作于1955年,是一首多年来为广大青年喜爱的舞曲式的短歌。歌曲采用3/4拍子,节奏以每拍一音为主。但每小节经常由较低的第一个音符,用一个大跳或者小跳进入第二个音符,而第二、三个音是同音反复。这样的旋律进行,富于圆舞曲特性,较为贴切地表现了青年们欢乐、激荡的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全曲共六句,第三四句以小节内三个音波浪式的进行为主,节奏虽和前两句相同,旋律进行却起了变化。第五六句则于第一二句旋律进行相同,首尾呼应。

3.《黄土高坡》

这首歌的歌词以超然的大写意手法描绘了辽阔的大西北,从不同角度展露出当代人在今天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的沉痛反思与百感交集的复杂心境。曲调是将陕北信天游音调与西方音乐技法和现代摇滚节奏结合在一起,使之既有豪爽浓郁的西北风格,又有现代生活的气息和丰富的情绪色彩变化。歌曲是单三部曲式,西北音乐中双四度框架音进行的特点贯穿全曲,加之歌词中用“大风”和“日头”这西北地理气候的特征,强化了歌曲的地域性和乡土气。整首歌所表现的是创作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的凝思,是在与自然、社会、时代的深沉契合中产生出的对于祖国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

《中国通俗音乐》评测练习

1.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是()

2.《青年友谊圆舞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首音乐是三拍子,速度较快,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

B.这首是进行曲的节奏,表达了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