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前导读·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5bbd7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5.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399b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8.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80aed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c.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十篇散文。
本单元所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二十四孝图》三篇散文,是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这些文章以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其文学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认知。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一些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鲁迅先生的观点,同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深层次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深层次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激发他们对《朝花夕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核心素养导向下《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8fae9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3.png)
核心素养导向下《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一篇范文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对《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感受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提升人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对作品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朝花夕拾》中汲取灵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精讲篇目,深入分析:选择《朝花夕拾》中的重要篇目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塑造和思想内涵,使学生充分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 对比阅读,拓展视野:将《朝花夕拾》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如《呐喊》、《彷徨》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激发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4. 创意写作,锻炼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朝花夕拾》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创意写作,如改编故事、撰写影评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讨论、发言: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创意写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学素养。
3. 期末考试:设置关于《朝花夕拾》的考试题目,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第二篇范文要想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朝花夕拾》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设计,我们需要先明确3W1H模型,即What(什么)、Who(谁)、Where(在哪里)和How(如何)来进行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教案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fbc5e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a.png)
读书有方法,开卷见朝花——《朝花夕拾》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阅读整本书的门径。
2.通过阅读书中精彩片段,感知本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初步了解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解读整本书的门径。
2.感知本书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解读整本书的门径。
教学准备1.《朝花夕拾》读本。
2.浏览目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阅读《小引》,画记有感触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家还记得他吗?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明确: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他见多识广,会捕鸟、会刺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有很多念念不忘的人和事,伴随着他的成长岁月——多年后,他把其中最有趣的、总让他回忆的人和事写进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二、课堂活动读前热身:了解“整本书阅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语文课上接触到读“整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的书?要读哪些整本的书?要怎样来读整本的书呢?我们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1.为什么要读整本书?读一篇课文和读整本有什么区别?仅仅是篇幅的差距吗?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
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
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致单调。
——叶圣陶读整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2.初中时期我们将要读哪些书呢?你了解这些书吗?跟同学简单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
3.了解整本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材的“阅读指导”部分,理解归纳精读、略读、浏览各自的特点、具体方法。
《朝花夕拾》导读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导读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7afab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33.png)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导读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导读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撰写的一本回忆散文集,里面的10篇散文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在描写个人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作品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10篇文章,有的重写人,有的重叙事,有的重议论,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但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激增,很多学生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阅读经典;另一方面,由于该作品年代久远,背景生疏,部分词语晦涩,表达寓含深意,让人望而却步。
自然,《朝花夕拾》与当代七年级学生产生了隔阂。
语文七上统编教材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精讲篇目,放在第三单元的首篇,并在单元末专项设置了“名著导读”环节——“《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一,第三单元集中选取了两篇叙事写人的文章,重点训练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是否是在引领我们把控刚入校不久的七年级学生的阅读重点与难度;二,教育部希望切实加强名著阅读的指导,提升阅读经典的时效。
指导思想:对于整本书的阅读,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阅读《朝花夕拾》,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
2.使用圈点勾画、跳读法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3.感受鲁迅的思想,激发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内容”和“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66e9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b.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涵。
(2)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视频短片,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 视频中可以展示鲁迅的照片、故居、作品手稿等,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配上解说词,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学生可能会回答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读过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f62c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7.png)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名著《朝花夕拾》,具体章节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详细内容包括:1. 阅读文本,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2. 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探讨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
3. 例题讲解:挑选文本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
a. 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b. 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感情如何?a.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b. 这些人生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本内容,绘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b. 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思维导图:以文本内容为主线,展现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b. 作文: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目,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例题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4. 作业设计:思维导图和作文的布置。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1a225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3.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创新与思考”为主旨,旨在了解散文的创新思维和技巧,探索人性的深度,通过思考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中真实和虚幻的表现形式,探究思维和语言方面的技巧2)感知不同的个体记忆和经验对文化和社会的贡献,并了解文化价值和意义3)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和基本特征,解读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2)也及读入: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让学生感受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思维训练:让学生完成一些列的思维训练和思考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讨论,并使用思维导图和报告方式总结,推动思想和观念的分享5)个性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文章的情感,完成一篇散文,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文学品味。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音响、麦克风3.制作思维导图工具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和表现的评价和反馈,多级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和表达方面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文化意识,培养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的同时,还能够感受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
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散文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5132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e.png)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79fb63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d.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创作思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的特点,形成对鲁迅成长轨迹的整体认识。
较深入的探究文本内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能够运用品读人物的方法精读文章,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并能够出说自己的体验。
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归纳总结鲁迅的批判精神爱国精神。
3、学生能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泛读和精读结合法、圈点批注法,熟悉精彩片断,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其的情感,赏析《朝花夕拾》中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归纳总结鲁迅的批判精神爱国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教学新课【作者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内容精要】《小引》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鲁迅救的一只小鼠,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墨猴)。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23cc7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6.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精选篇章,具体包括《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文学语言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语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文本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精选篇章及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4. 作品主题及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狗·猫·鼠》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思考。
(2)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语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社戏》,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猫的虚伪、阴险、凶残等形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通过对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善良品质的向往。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9a736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4.png)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简介《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主题。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学生分享对《朝花夕拾》的初步了解和阅读期待。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问题。
第二章:作品梗概与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作品梗概。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2 教学内容:概述《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介绍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朝花夕拾》的作品梗概。
学生阅读选段,了解人物形象。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作品梗概的理解。
收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问题。
第三章:文本分析与解读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文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读成果。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过程。
收集学生的解读成果和问题。
第四章:作品主题与现实意义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启示。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
学生分享对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主题理解和思考深度。
收集学生的感悟和问题。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活动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深入阅读和探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提出拓展阅读和研究的建议。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075901caaedd3383c4d3e0.png)
《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一本散文集,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着导读板块。
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看似随意涂鸦其实雕心刻骨的文字,且能通过这些文字来触摸到先生内心真挚的情感?导读课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名着导读,贵在“导”字,要“导”出兴趣;难在“读”上,通过“导”,落实到生的“读”上。
1.2.3.1.2.3.11.2.引》3.教师之言: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朝花夕拾》中10篇文章的题目名。
(ppt显示)(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娼会(5)无常(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设计意图:出示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小引》中的片段,一来是紧扣名着,二来也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读书要完整,不放过任何文字。
)二、熟悉内容——走进(读进去)教师引言:被鲁迅先生选入《朝花夕拾》的人和事,一定是留存在他记忆中最难忘的,只有如此,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那么,书中都有哪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呢?鲁迅先生说,“带露折花”不能够,老师倒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能够“带露折花”,能捕捉到些许“色香”。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朝花夕拾·小引》1.难忘的事生1生2。
最去”2.生1《父亲的病》再强大,生2:我讲述的是长妈妈。
长妈妈在《朝花夕拾》中出现多次,尤其是鲁迅先生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怀念长妈妈,可见,他对长妈妈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我先读一下《阿长与》的末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在我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少有这样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语句,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长妈妈的感情。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4)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da70d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b.png)
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对长妈妈、藤野先生 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他们 善良、正直的品质,体现 人性的美好。
抒发情感
通过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 对亲人、师长的感激之情 。
12
批判封建礼教,呼唤个性解放
2024/1/28
揭露封建礼教的弊端
01
通过描述封建家庭的繁文缛节、陈腐观念等,揭露封建礼教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2024/1/28
1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学生自主阅读与拓展活动设计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024/1/28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8
3
《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 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
10篇回忆性散文。
2024/1/28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 中国文化和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
这部散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 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 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 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4
教学目标与意义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风格; 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 。
2024/1/28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等课堂活 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 本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往日亲友、师 长的怀念之情;学习鲁迅 正直、善良、真诚的品质 。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总时长
36学时(每学时40 分钟)
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推进课》
![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推进课》](https://img.taocdn.com/s3/m/adffadb584254b35effd3453.png)
思论评展
圈画出作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态度的文句,并说说作者对这本书以及里面的故事持怎样的态度。
圈画出《无常》中无常具有“人性”的文句,谈谈你对无常的认识。
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1、身边之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导入
通过让学生上台完成鲁迅的童年,鲁迅的求学路线,鲁迅身边的人等为主题的思维导图。
在此导图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三大主题环节的推进。
思考一
鲁迅在《藤野先生》《阿长》《范爱农》分别记述了哪些主要事件?
填写以下表格
思考鲁迅的求学之路,特别是在南京的求学情况,完成以下表格。
检:介绍“跳读”的阅读方法,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推进课》
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
课题
《朝花夕拾主题推进课》
时间
2019.9.20
节次
第1节
主备人
董永斌
来源
语文
课型
主题推进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授课教师
各语文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完成导学案的阅读任务单,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求学之路
3、传统之思
教学反思
2、通过主题推进阅读,在各任务环节的学习后,能够学会典名著的学习方法。
3、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鲁迅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人与事的观点。以及鲁迅评论事物的方法论。
评价任务
1、通过完成阅读任务单,学生可以整体把握全书的脉络结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形象。
2024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
![2024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https://img.taocdn.com/s3/m/8ed18d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b.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引言•《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年回忆类文学作品比较•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引言知识与技能01过程与方法0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朝花夕拾》概述重点篇章导读鲁迅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介绍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02《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是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作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030201《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
作品创作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对人性的深刻关切。
主题思想: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同时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文学地位与影响01020303文本解读与赏析《朝花夕拾》由十篇散文组成,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篇章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叙述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篇章结构灵活多变,既有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时弊的尖锐讽刺,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010203篇章结构分析关键人物形象塑造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独特的讽刺艺术丰富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语言描绘030201艺术特色与风格04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小说集《呐喊》、《彷徨》等《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4篇小说,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理念的《朝花夕拾》导读策略
![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理念的《朝花夕拾》导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3d3726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a.png)
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理念的《朝花夕拾》导读策略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2021年第09期教材编者把《朝花夕拾》作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必读的名著,目的是要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由此足见《朝花夕拾》对开启学生初中阅读之旅的重要性。
采用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多种阅读方法,便于更科学、更深入地把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一、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设定阅读专题,达成学习目标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具有一定难度,书中所反映的生活,虽与初中年龄的孩子基本相当,但时代的隔膜、背景的复杂、语言的障碍、风格的特别,造成一定理解上的障碍。
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和方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来确定阅读的起点,为学生走进文本提供支架。
《朝花夕拾》的表层是作者回忆的故事,深层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导读教学可将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的时候掌握文章大意,在精读时仔细品味、用心思考,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1.制定学习目标与表现标准(如表1)名著阅读学教评一体化在学习目标和表现标准的设定,一方面结合七年级上册教材的要求,如阅读方法有快速阅读和精读,阅读策略要求在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和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的特点进行各个项目的设定,以期学生通过阅读的训练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
为了让学习目标更为精准,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分专题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多向思考,精读原著,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交流、互动,提高阅读经典的能力。
2.制定分阶段专题资料整理与写作任务用目标导向教学论来衡量,教学要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的学生现在位于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是否确信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其中的核心问题或关键问题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制定学习目标与表现标准有助于明确教学指向,规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朝花夕拾.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
![朝花夕拾.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6b748fb0717fd5360cdcc1.png)
《朝花夕拾》中有哪些“温馨的回忆”?
作者对哪些人、哪些事发出了理性的批判?
3、展
一、“温馨的回忆”
1.童年的快乐与烦恼
2.对亲友、师பைடு நூலகம்的怀念
2、理性的批判
1.反封建:封建教育、封建孝道、封建思想
2.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3.《父亲的病》中有力地痛斥了那些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庸医;
3、通过分享交流,在各任务环节的学习后,能够学会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评价任务
1、学生可以整体把握全书的脉络结构,能够说出主要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
2、学生可以对鲁迅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一、导入
同学们童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读完《朝花夕拾》,鲁迅的童年有哪些快乐或烦恼的事?
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鲁迅
温馨的回忆
理性的批判
教学反思
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
课题
《朝花夕拾读后分享课》
时间
2019.9.27
节次
第1节
主备人
周兰
来源
语文
课型
名著阅读分享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授课教师
各语文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完成导学案的任务,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理解鲁迅的思想、情感及观点。
4.《藤野先生》则入木三分地勾勒出昏庸无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5.《范爱农》描写辛亥革命以后的一些情形,把辛亥革命换汤不换药的本质揭示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议展:通读选文,说一说鲁迅童年的的烦恼是什么?请同学发言。
生:好不容易可以去看戏,却被抓来被不感兴趣的古书。
评:对,而且家里就那一本书,可见读了背了很多遍都没有记住,这就是在逼孩子做无用功,而且也不看教育时机,这个时候哪里是可以背书的时候,心都飞了,这不是要把孩子逼疯的节奏么。
“直立着”,站着死,正直的人绝望得走投无路,也要至死不休的正直下去。这是鲁迅在最后写范爱农的伟大以及对他的同情,和鲁迅先生心情的悲凉。
三、思议展:你觉得应该如何阅读整本书?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发学习。
评:ppt图片展示旁批。旁批,不仅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注,更是一遍阅读一遍作批注的意思。
四、检
联系这节课内容,再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课后交。
5、《无常》选段 :爱讲鬼故事的鲁迅
思:鲁迅讲鬼故事仅仅是因为兴趣么?
展: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评:与蒲松龄写聊斋一样,借鬼写人,讽刺那些人格不如鬼格的虚伪的正人君子。
思:对打双引号的句子有什么疑问?
评:是鲁迅常用的自己的典故,是写陈西滢教授写信给徐志摩诋毁鲁迅一生气就会火冒三丈跳起来骂人的事情。鲁迅经常用别人骂他自己的话来反唇相讥对方,此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7、《父亲的病选段》:思过的鲁迅。
思议展:鲁迅为什么觉得自己错了。
生:打扰了其父平静的死亡。
评:虽是别人误导,但却没有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爱听鬼故事的鲁迅。
思议展:哪里可以看出小鲁迅爱听鬼故事?“结束的教训”为什么要单独放一段?
评:后来呢,后来呢 可以看出当时鲁迅听故事已入迷,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的情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一、1、导思议展
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敞开说。
请小组代表发言。
评:我们来看看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接下来你会发现,原来他是这样的鲁迅。
二、2、思展
《猫狗鼠》选段:“爱闹脾气”的鲁迅
思考,从句中哪里可以看出鲁迅是在闹脾气呢?它是怎么闹脾气的呢?
生:骂人呢他
五、整本书阅读布置
分三个礼拜读完,每天找课余时间静心阅读,月末写一份读书专题报告,上课分享。思路和题目可以参考课本58页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拉近与鲁迅的距离
能否学习文本细读
提高文本细读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读前导读: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
┆
┆
伟大而又真实:正直、爱国、有抱负、充满童真、富有同情心
教学反思
单独单独放一段起强调作用。这一段的教训很荒谬,讽刺成年人总是喜欢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给小孩子教训,很倒孩子的胃口,与故事带给孩子的童趣是相违背的。
9、《琐记》选段:爱给人“起外号”的鲁迅。
思展:你认为这一段写得有没有意思?分析一下。
评:对比出了衍太太的人物形象,很有特点,很会耍小朋友玩。
10、《藤野先生》选段:曾经被人歧视的鲁迅。
2、通过图片示范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旁批的重要方法,从而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
3、通过文本细读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
评价任务
1、大部分学生能拉近与鲁迅的距离,爱上《朝花夕拾》。(对应目标1)
2、绝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旁批的读书方法,养成旁批的阅读习惯。(对应目标2)
3、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文段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对应目标3)
评:说对了,一个成语,跳梁小丑。几百年的老屋、豆油灯的微光,这是这是还说这些小丑见不得光偷摸着使坏,飘忽地走着,说他们不光明磊落,吱吱:逞口舌之快,躲在暗处骂人,诋毁人。
注:名人名教授指的是陈西滢这些人。
3、《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富有同情心的鲁迅
思议展:文段哪里体现其同情心呢?
生:长妈妈的名字
评:长妈妈的名字是别人的,连外号都不是。可见其地位之低,和旁人对他的忽略令人惊心。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更可怕了,鲁迅用两段来写她的名字足见鲁迅的对她的不幸的同情,但对她的不争气又感到生气,正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6、《父亲的病》选段:“骂人”不带脏字的鲁迅。
思议展:说一说鲁迅是如何骂人的?
生:“阔的不耐烦”是讽刺其贪婪和虚伪,若是真的不耐烦就别去好了。“不要紧的”、“拿了就钱就走”,已经违背了医生的职业准则了,病因病情都没有没有话,真是拿钱又拿命呀。
评:说得很到位,用药轻重随病人家属的请求,这还是医生么,不应该对症下药么?真是草菅人命的庸医呀。
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
课题
《Hale Waihona Puke 花夕拾》读前导读时间2019.9.10
节次
第1节
主备人
徐振江
来源
原创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授课教师
徐振江
学习目标
1、走进鲁迅,通过选取《朝花夕拾》大部分篇目的经典文段,让学生感受鲁迅的喜怒哀乐,从而拉近学生与伟人之间的距离,起到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乐趣。
思展:鲁迅被人歧视的根源是什么?
评:弱国无国威,弱国子民没有尊严。
11、《范爱农》选段:画圈圈诅咒人的鲁迅。
思展:试着概括一下鲁迅的友谊
由开始的互相互相嫌隙到一笑泯恩仇再到相知恨晚。
可见鲁迅对朋友是很厚道的。
12、《范爱农》选段:伤心太平洋上的鲁迅。
鲁迅是如何写人的?鲁迅是如何写范爱农之死的呢?
评:外貌细节+人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