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苏州大学半导体工艺复习期末复习

苏州大学半导体工艺复习期末复习

半导体工艺期末复习针对性总结第一部分:论述题1、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晶体生长(外延)、薄膜氧化、气相沉积、光刻、扩散、离子注入、刻蚀以及金属化等。

☆2、工艺目的:①形成薄膜:化学反应,PVD,CVD,旋涂,电镀;②光刻:实现图形的过渡转移;③刻蚀:最后的图形转移;④改变薄膜:注入,扩散,退火;3、单晶硅制备的方法:直拉法、磁控直拉技术、悬浮区熔法(FZ)。

☆4、直拉法的关键步骤以及优缺点(1)关键步骤:熔硅、引晶、收颈、放肩、等径生长、收晶。

熔硅:将坩埚内多晶料全部熔化;引晶:先预热籽晶达到结晶温度后引出结晶;收颈:排除接触不良引起的多晶和尽量消除籽晶内原有位错的延伸;放肩:略降低温度(15-42℃),让晶体逐渐长到所需的直接为止;等径生长:提高拉速收肩,收肩后保持晶体直径不变,就是等径生长;收晶:拉速不变、升高熔体温度或熔体温度不变、加速拉速,使晶体脱离熔体液面。

(2)优点:①所生长单晶的直径较大,成本相对较低;②通过热场调整及晶体转速、坩埚转速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可较好控制电阻率径向均匀性。

(3)缺点:石英坩埚内壁被熔硅侵蚀及石墨保温加热元件的影响,易引入氧、碳等杂质,不易生长高电阻率的单晶。

5、磁控直拉技术的优点:①减少温度波动;②减轻熔硅与坩埚作用;③降低了缺陷密度,氧的含量;④使扩散层厚度增大;⑤提高了电阻分布的均匀性。

6、悬浮区熔法制备单晶体:特点:①不需要坩埚,污染少;②制备的单晶硅杂质浓度比直拉法更低;③主要用于需要高电阻率材料的器件。

缺点:单晶直径不及CZ法☆7、晶体生长产生的缺陷种类及影响种类: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影响:点缺陷…… 影响杂质的扩散运动;线缺陷…… 金属杂质容易在线缺陷处析出,劣化器件性能;面缺陷…… 不能用于制作集成电路;体缺陷…… 不能用于制作集成电路。

8、外延生长①常用的外延技术:化学气相淀积(CVD)、分子束外延(MBE)。

②化学气相淀积:通过气体化合物间的化学作用而形成外延的工艺;分类:常压(APCVD)、低压(LPCVD);③分子束外延:在超高真空下(约10−8Pa),一个或多个热原子或热分子束在晶体表面反应的外延技术;优点:(1)MBE能够非常精准地控制化学组成和掺杂浓度粉分布;(2)能够制作厚度只有原子层量级的单晶多层结构。

半导体工艺复习重点2.doc

半导体工艺复习重点2.doc

1、投影式曝光技术(Projection exposure technology)答:投影式曝光是利用投影的方式,将掩模板上图案投影至相距好几厘米的晶片上。

2、化学机械抛光(CMP)答: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是在晶片与抛光垫之间加入抛光液,并持续移动要平坦的晶片面摩擦抛光垫。

3、平衡分凝系数(Equilibrium segregated coefHcient)答:由于晶体是从融体中拉出来的,混合在晶体中(固态)的掺杂浓度通常和在界面处的融体(液体)中的是不同的。

此两种状态下的掺杂浓度的比例定义为平衡分凝系数。

4、磷硅玻璃回流(Phosphorus silicon glass)答:由于低温淀积的磷硅玻璃(掺杂二氧化硅)受热后变得较软易流动,可提供一平滑的表面,所以常作为邻近两金属层间的绝缘层。

此工艺称为磷硅玻璃回流。

5、台阶覆盖(The steps cover)答:台阶覆盖指的是淀积薄膜的表面几何形貌(拓补图)与半导体表面的各种台阶形状的关系。

6、分子束外延生长(MBE)答: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下一个或多个热原子或热分子束和晶体表面反应的外延工艺。

7、MESFET技术(名解)答: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8、晶体中的点缺陷答:任何外来的原子合并到晶格中,无论在替代位置还是在间隙位置,晶格中若有原子丢失产生空位,一个主原子位于规则的晶格位置,并邻近一空位时称为弗兰克缺陷都是点缺陷。

9、退火(anneal)答: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奖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10、非本征扩散(extrinsic diffusion)答:扩散受外界因素,如杂质离子的电价和浓度等控制的而非本征因素,即结构中本征热缺陷提供的空位浓度远小于杂质空位浓度的扩散,称为非本征扩散。

11、BiCMOS 技术答:BiCMOS是一种结合CMOS与双极性器件结构在单一集成电路内的技术。

12、等离子体答:等离子体是部分或完全电离的气体,包含正离子、负离子与一些未被电离的分子。

半导体加工工艺(复习整理)

半导体加工工艺(复习整理)

一、半导体衬底1、硅是目前半导体中用的最多的一种衬底材料2、硅的性能:屈服强度7x109 N/m2 弹性模量 1.9x1011 N/m2 密度2.3 g/cm3热导率 1.57 Wcm-1°C-1 热膨胀系数2.33x10-6 °C-1 电阻率(P) n-型 1 - 50 Ω.cm 电阻率(Sb) n-型0.005 -10Ω.cm 电阻率(B) p-Si 0.005 -50 Ω.cm 少子寿命30 -300 μs 氧5 -25 ppm 碳 1 - 5 ppm 缺陷<500 cm-2 直径Up to 200 mm 重金属杂质< 1 ppb3、硅的纯化SiO2+2C◊Si(冶金级)+2CO、Si+3HCl SiHCl3+H2、2SiHCl3(蒸馏后的)+2H2 2Si(电子级)+6HCl4、直拉法单晶生长(p19):多晶硅放在坩埚中,加热到1420oC将硅熔化,将已知晶向的籽晶插入熔化硅中然后拔出。

硅锭旋转速度20r/min 坩埚旋转速度10r/min 提升速度:1.4mm/min (φ100mm) 掺杂P、B、Sb、As5、芯片直径增大, 均匀性问题越来越突出6、区熔法晶体生长(p28):主要用于制备高纯度硅或无氧硅。

生长方法:多晶硅锭放置在一个单晶籽晶上,多晶硅锭由一个外部的射频线圈加热,使得硅锭局部熔化,随着线圈和熔融区的上移,单晶籽晶上就会往上生长单晶。

特点:电阻率高、无杂质沾污、机械强度小,尺寸小。

7、二、热氧化1、SiO2的基本特性:热SiO2是无定形的、良好的电绝缘材料、高击穿电场、稳定和可重复的Si/SiO2界面、硅表面的生长基本是保形的、杂质阻挡特性好、硅和SiO2的腐蚀选择特性好。

2、热氧化原理:反应方程:Si(固体)+O2(气体)-->SiO23、含Cl氧化:氧化过程中加入少量的HCl 或TCE(三氯乙烯):减少金属沾污、改进Si/SiO2界面性能(P70)4、氧化中消耗硅的厚度:1umSI被氧化——>2.17umSIO25、热氧化的影响因素:温度、气氛(干氧、水汽、HCl)、压力、晶向、掺杂6、高压氧化:对给定的氧化速率,压力增加,温度可降低;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氧化时间可缩短7、氧化层的缺陷:表面缺陷:斑点、白雾、发花、裂纹体内缺陷:针孔、氧化层错8、氧化诱生堆垛层错:三、扩散1、掺杂在半导体生产中的作用:形成PN结;形成电阻;形成欧姆接触;形成双极形的基区、发射区、集电区,MOS管的源、漏区和对多晶硅掺杂;形成电桥作互连线2、扩散的定义:在高温下,杂质在浓度梯度的驱使下渗透进半导体材料,并形成一定的杂质分布,从而改变导电类型或杂质浓度。

半导体工艺原理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半导体工艺原理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半导体工艺原理测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半导体材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B.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受光照影响。

D.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不受掺杂影响。

答案:D2. 在半导体工艺中,光刻技术主要用于:A. 沉积薄膜B. 氧化C. 刻蚀D. 形成图案答案:D3. 下列哪种掺杂方式可以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A. N型掺杂B. P型掺杂C. 无掺杂D. 以上都是答案:D4. 氧化层在半导体工艺中的作用不包括:A. 保护B. 绝缘C. 导电D. 隔离答案:C5. 扩散工艺在半导体工艺中主要用于:A. 形成晶体管B. 形成绝缘层C. 形成金属层D. 形成氧化层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半导体工艺中,____是形成晶体管PN结的关键步骤。

答案:扩散2. 半导体工艺中的氧化层通常采用____材料。

答案:二氧化硅3. 光刻胶在光刻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

答案:形成掩模4. 离子注入技术可以用于____掺杂。

答案:N型或P型5. 在半导体工艺中,____技术用于去除不需要的材料。

答案:刻蚀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CMOS工艺中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答案:在CMOS工艺中,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开关特性。

N型晶体管(NMOS)在栅极电压高于源极电压时导通,而P型晶体管(PMOS)在栅极电压低于源极电压时导通。

通过控制栅极电压,可以实现晶体管的开关控制。

2. 描述氧化层在半导体工艺中的作用。

答案:氧化层在半导体工艺中主要起到保护、绝缘和隔离的作用。

它可以保护硅片不受化学腐蚀,防止杂质扩散,同时作为绝缘层隔离不同的晶体管或电路元件,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离子注入技术在半导体工艺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离子注入技术在半导体工艺中主要用于掺杂,通过将掺杂原子注入硅片,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类型、浓度和深度,从而制造出具有特定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等。

半导体工艺原理复习资料

半导体工艺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半导体: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二极管、计算机、移动电话等。

导电性可受控制,范围可从绝缘体至导体之间的材料。

N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空穴型半导体)直拉法(CZ)特点:低功率IC的主要原料,占有~80%的市场,制备成本较低,硅片含氧量高影响因素:拉伸速率、旋转速率。

区熔法(FZ)特点:硅片含氧量低、纯度高、成本高、主要用于高功率IC。

难生长大直径硅晶棒。

低阻值硅晶棒、掺杂均匀度较差。

CZ法:成本低、可做大尺寸晶锭、材料可重复使用,更受欢迎FZ法:纯度高、成本高、小尺寸晶锭,主要用在功率器件CZ工艺工程:籽晶熔接,引晶和缩颈,放肩,收尾。

硅片制备步骤:机械加工,化学处理,表面抛光,质量测量硅片制作流程:单晶生长-切断-外径磨削-平边或V槽磨销-切片-磨圆边-研磨-刻蚀-抛光-清洗-品质检测-包装制备流程:整形处理(硅片定位边或定位槽),去掉两端,径向研磨,切片,磨片和倒角(防止产生缺陷),刻蚀(去除沾污和损伤层)腐蚀液:HNO3+HF+醋酸,抛光(去除表面缺陷),清洗(去除残留沾污),包装晶体缺陷(微缺陷)是指任何妨碍单位晶胞在晶体中重复性地出现。

点缺陷(空位缺陷;间隙原子缺陷;Frenkel缺陷);位错;层错。

杂质的作用:调节硅原子的能级。

施主能级杂质能级要么距离导带很近(如磷),是提供电子的;受主能级要么距离价带很近(如硼),是接受电子的。

★第二章扩散:在一定温度下杂质原子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克服阻力进入半导体并在其中做缓慢的迁移运动。

形式:替代式扩散和间隙式扩散,恒定表面浓度扩散和再分布扩散两步扩散工艺:第一步采用恒定表面源扩散的方式,如同淀积在表面,通常称为“预淀积”。

第二步是有限表面源扩散,常称为“再分布”。

扩散方式:气态源,液态源,固态源扩散工艺主要参数:1.结深:结距扩散表面的距离叫结深。

2.薄层电阻Rs(方块电阻)。

3.表面浓度:扩散层表面的杂质浓度。

(完整版)半导体工艺复习题..

(完整版)半导体工艺复习题..

填空 20’简答20’判断10’综合50’第一单元1.必定温度,杂质在晶体中拥有最大均衡浓度,这一均衡浓度就称为何?固溶度2.按制备时有无使用坩埚分为两类,有坩埚分为?无坩埚分为?(P24)有坩埚:直拉法、磁控直拉法无坩埚:悬浮区熔法3.外延工艺按方法可分为哪些?(P37)气相外延、液相外延、固相外延和分子束外延4.Wafer 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当前常用的资料有哪两种?晶圆;硅和锗5.自混杂效应与互扩散效应(P47-48)左图:自混杂效应是指高温外延时,高混杂衬底的杂质反扩散进入气相界限层,又从界限层扩散掺入外延层的现象。

自混杂效应是气相外延的本征效应,不行能完好防止。

自混杂效应的影响:○1改变外延层和衬底杂质浓度及散布○2对p/n或n/p硅外延,改变pn 结地点右图:互(外)扩散效应:指高温外延时,衬底中的杂质与外延层中的杂质相互扩散,惹起衬底与外延层界面邻近的杂质浓度迟缓变化的现象。

不是本征效应,是杂质的固相扩散带来(低温减小、消逝)6.什么是外延层?为何在硅片上使用外延层?1)在某种状况下,需要硅片有特别纯的与衬底有同样晶体构造的硅表面,还要保持对杂质类型和浓度的控制,经过外延技术在硅表面堆积一个新的知足上述要求的晶体膜层,该膜层称为外延层。

2)在硅片上使用外延层的原由是外延层在优化pn 结的击穿电压的同时降低了集电极电阻,在适中的电流强度下提升了器件速度。

外延在 CMOS集成电路中变得重要起来,由于跟着器件尺寸不停减小它将闩锁效应降到最低。

外延层往常是没有玷辱的。

7.常用的半导体资料为何选择硅?1)硅的充裕度。

硅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元素,占地壳成分的25%;经合理加工,硅能够提纯到半导体系造所需的足够高的纯度而耗费更低的成本。

2)更高的融化温度同意更宽的工艺容限。

硅1412 ℃>锗3)更宽的工作温度。

用硅制造的半导体件能够用于比锗937℃。

更宽的温度范围,增添了半导体的应用范围和靠谱性。

半导体工艺技术复习题

半导体工艺技术复习题

CK0712半导体工艺技术复习指导考试时间:11月23日(13周周一)下午2:30-5:00, 东九楼B403考试范围:《半导体制造基础》、讲义、作业题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选择、简答、问答考试请携带:钢笔或圆珠笔、铅笔、尺、计算器、橡皮几点注意:1.重点掌握各章节的器件或工艺原理2.公式需记忆,但不超过作业题的范围;以下为复习要点:★首先,各章布置的习题要会做,所有习题都是考试范围。

第一章绪论1.简单叙述微电子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2.解释微电子学、集成电路的概念3.列举出你见到的、想到的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及其主要作用第二章半导体及其基本特性1.半导体、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非本征半导体2.载流子、电子、空穴、平衡载流子、非平衡载流子、过剩载流子3.能带、导带、价带、禁带4.掺杂、正掺杂、负掺杂、施主、受主5.输运、漂移、扩散、产生、复合第三章半导体器件1.描述二极管的工作机理2.描述双极晶体管的工作机理3.描述MOSFET的工作原理第四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述1. 集成电路工艺主要分为哪几大类,每一类中包括哪些主要工艺,并简述各工艺的主要作用第五章晶体生长1.简述晶圆制造过程。

2.简述CZ(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的过程。

3.简述悬浮区熔法(区熔法)的原理4.晶圆切割时的主标志面和次标志面指什么,有何作用?5.识别晶圆标志面。

第六章硅氧化1.硅热氧化的基本模型2.生长氧化层的两个阶段:线性阶段和抛物线阶段3.叙述干氧氧化和湿氧氧化的工艺过程和优缺点。

4.氧化层厚度表征方法第七章光刻1.光刻刻蚀光刻胶(光致抗蚀剂)正光刻胶负光刻胶反应离子刻蚀2.超净间分级3.光刻的最小线宽(临界尺寸)、分辨率、聚焦深度等主要参数的含义与计算4.掩膜材料及制作方法。

5.光刻胶(光致抗蚀剂)的主要成分及它们的作用。

6.描述正性和负性光刻胶在曝光过程中的变化。

7.遮蔽式曝光、接触式曝光、接近式曝光、投影式曝光8.紫外光谱的大致范围是?紫外光曝光光源的种类。

半导体工艺复习整理

半导体工艺复习整理

工艺考试复习:整理者(butterflying 2011‐1‐11) 1.在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一般)晶体管的诞生集成电路的发明平面工艺的发明CMOS技术的发明2.为什么硅是半导体占主导的材料?有哪些硅基薄膜?(一般)硅材料:优良的半导体特性、稳定的电的、化学的、物理的及机械的性能(特性稳定的金刚石晶体结构、良好的传导特性、优异的工艺加工能力、研究最透彻的材料、具有一系列的硅基化合物)(总结:半导体性、电、物理、化学、机械性)硅基薄膜:外延硅薄膜、多晶硅薄膜、无定形硅薄膜、SiO2与Si3N4介质膜、SiGe薄膜、金属多晶硅膜3. 微电子技术发展基本规律是什么?(重要)摩尔定律(Moore’s Law):芯片内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20个月增加1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隔三年翻两番,器件尺寸每三年增加0.7倍,半导体技术和工业呈指数级增长。

特征尺寸缩小因子,250→180→130→90→65→45→32→22→16(nm)等比例缩小比率(Scaling down principle):在MOS器件内部恒定电场的前提下,器件的横向尺寸、纵向尺寸、电源电压都按照相同的比例因子k缩小,从而使得电路集成度k2倍提高,速度k倍提高,功耗k2倍缩小。

MOS管阻抗不变,但连线电阻和线电流密度都呈k倍增长。

(阈值电压不能缩得太小,电源电压要保持长期稳定)(总结:尺寸、电源电压变为1/k,集成度变为k^2.速度变为k倍。

(掺杂浓度变为k倍)Device miniaturization by “ Scaling‐down Principle”¾Device geometry‐L g, W g, t ox, x j→× 1/k¾Power supply‐V dd→×1/k¾Substrate doping‐N→× k⇒Device speed →× k⇒ Chip density→× k24. 什么是ITRS ?(重要)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技术节点:DRAM半间距Technology node = DRAM half pitch5. 芯片制造的主要材料和技术是什么?(一般)Si材料:大直径和低缺陷的单晶硅生长、吸杂工艺、薄膜的外延生长、 SiGe/Si异质结、SOI 介质薄膜材料和工艺:热氧化、超薄高K栅氧化薄膜生长、互连的低K介质;高分辨率光刻:电子束掩膜版、光学光刻(电子束曝光EBL)、匹配光刻。

半导体器件复习题

半导体器件复习题

半导体器件复习题一、半导体基础知识1、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是一种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锗(Ge)等。

其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掺入杂质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

2、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半导体中有两种主要的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在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相等。

3、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本征半导体是指纯净的、没有杂质的半导体。

而杂质半导体则是通过掺入一定量的杂质元素来改变其导电性能。

杂质半导体分为 N 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

N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二、PN 结1、 PN 结的形成当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接触时,在交界面处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即 PN 结。

这是由于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2、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PN 结正偏时,电流容易通过;PN 结反偏时,电流难以通过。

这就是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是半导体器件工作的重要基础。

3、 PN 结的电容效应PN 结存在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

势垒电容是由于空间电荷区的宽度随外加电压变化而产生的;扩散电容则是由扩散区内电荷的积累和释放引起的。

三、二极管1、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二极管由一个 PN 结加上电极和封装构成。

常见的二极管类型有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

其正向特性曲线存在一个开启电压,反向特性在一定的反向电压范围内电流很小,当反向电压超过一定值时会发生反向击穿。

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包括最大整流电流、最高反向工作电压、反向电流等。

四、三极管1、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三极管有 NPN 型和 PNP 型两种。

它由三个掺杂区域组成,分别是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能引起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半导体工艺总复习

半导体工艺总复习

试问MOS器件制作中用得最多的是哪种方向晶面的材料?双极器件 呢?
(100)晶面:表面陷阱密度和Si/SiO2界面电荷数量较少,MOS器件采用。 (111)晶面:单晶生长容易,扩散结平坦,双极工艺多采用。
制造硅单晶的两种常用方法?
直拉(CZ)法和区熔(FZ)法
请列出二氧化硅在电路制作过程中的六种应用
12
画出N阱和P阱硅栅CMOS基本单元和双极型集成电路中NPN管的剖面结构图。
N阱CMOS基本单元
14
双极型集成电路中NPN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15
写出硅局部氧化(LOCOS)的基本工艺流程,绘出剖面图。 答:a.热氧化生长一层薄的二氧化硅缓冲层; b.淀积氮化硅; c.刻蚀氮化硅,形成氧化窗口; d.湿氧氧化,形成厚的场氧区域,横向的氧化形成鸟嘴结构,通过控制二氧 化硅层和氮化硅层的厚度及湿氧氧化调节可减小鸟嘴尺寸; e.去掉氮化硅层。
硅化物(SALICIDE)自对准工艺
17
N阱CMOS工艺基本流程图
1.在P型衬底上离子注入,形成N阱
2.氮化硅掩蔽进行场氧氧化,形成有源区
18
N阱CMOS工艺基本流程图
3.淀积形成多晶硅栅
4.P+离子注入自对准形成PMOS管源漏区和NMOS管衬底连接区
19
N阱CMOS工艺基本流程图
5.N+离子注入自对准形成NMOS管源漏区和PMOS管衬底连接区
氧化分干氧氧化和湿氧氧化: •采用干氧法生长的SiO2薄膜,其质量最好,但生长速率太慢; •湿氧法生长速率快, 但不够致密,存在较多的位错和腐蚀坑; •干氧氧化用于对氧化层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如MOS管的栅氧,LOCOS工艺中的衬垫氧等。 湿氧氧化用于较厚氧化层的生长,如MOS工艺中的场氧。

半导体工艺原理复习范围

半导体工艺原理复习范围

1.CZ直拉法:把熔融硅沿着垂直方向拉直单晶硅的基本技术称为直拉法2.硅的区熔(float-zone)法:是利用热能在半导体棒料的一端产生一熔区,再熔接单晶籽晶。

调节温度使溶区缓慢地向棒的另一端移动,通过整根棒料生成一根单晶,晶向与籽晶的相同3.分凝系数:晶体是从熔融液中拉出来的,混合在单晶中的掺杂浓度和在固体—液体界面处的液体是不同的。

此两种状态下掺杂浓度的比例被称为分凝系数4.有效分凝系数:固体掺杂浓度与远离界面处熔融液中掺杂浓度的比值5.Bridgman法:一种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用于晶体生长用的材料装在圆柱型的坩埚中,缓慢地下降,并通过一个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在略高于材料的熔点附近。

6.光学光刻:将掩膜上的几何图形转移到涂在半导体晶片表面的敏光薄层材料上的工艺过程。

7.替位式扩散:在高温下,晶格原子在格点平衡位置附近震动,基质原子有一定的几率获得一定的能量脱离晶格格点而形成为间隙原子,因而产生一个空位,这样邻近的杂质原子就可以移到该空位,这种扩散机制称为替位扩散8.填隙式扩散:如果间隙杂质原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而不占据格点,这种机制称为填隙扩散9.本征扩散:扩散分布是在扩散系数为常数的情况,只在掺杂浓度低于扩散温度下的本征载流子浓度才发生的扩散为本征扩散10.非本征扩散:杂质浓度大于本征载流子的浓度时,为非本征扩散11.磷硅玻璃流:低温下淀积的磷硅玻璃在加热时会变软而流动,从而形成光滑表面,所以经常采用这种二氧化硅作为相邻金属层间的绝缘体,这种工艺称为磷硅玻璃流12.品质控制图最常用的品质控制图是缺陷图和缺陷密度图,当产品不符合设计规格时,就导致缺陷或欠缺,能够反映缺陷数量或缺陷密度的控制图就是品质控制图13.成品率:达到额定技术要求的器件或电路的百分比1、半导体制造的基本工艺步骤有哪些?氧化,光刻,刻蚀,扩散和离子注入,金属镀膜2、区熔法与CZ法(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区熔法可以生长比直拉法纯度更高的单晶硅b.区熔法可以生长比直拉法更高阻值的单晶锭c.区熔法不需要干锅,所以无污染d.区熔法生产的单晶锭主要用于制造高功率,高电压器件3、简述晶片成形的过程。

最新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期末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最新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期末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最新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期末复习资料知识讲解pn 结二极管的两个基本特性①开关特性②整流特性突变结模型近似①掺杂分布是阶跃函数。

在n 型和p 型半导体的净掺杂浓度皆为常数。

②杂质完全电离。

即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的平衡电子浓度分别为:n n0=N D 和p p0=N A ③忽略杂质引起的带隙变窄效应。

但需要考虑掺杂引起的费米能级变化,对简并态,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分别处于导带底和价带顶。

pn 结平衡能带图接触后平衡态下的费米能级就是上图的E F内建电势差在没有外接电路的情形下,扩散过程不会无限延续下去。

此时会到达一种平衡,即扩散和漂移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应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接触电势差。

由于是自身费米能级不同产生的,因此常称为自建势或内建势电子和空穴的内建电势差大小区别对于同质结,他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对于异质结不一样。

突变结电场强度与电势分布电场分布图大小电势分布图由dx x E x )()(大小求出耗尽区及其宽度,在各自n 区、p 区的耗尽宽度与什么有关?①定义:在半导体pn 结、肖特基结、异质结中,由于界面两侧半导体原有化学势的差异导致界面附近能带弯曲,从而形成能带弯曲区域电子或空穴浓度的下降,这一界面区域称为耗尽区。

②宽度:③关系:pn n p D A p nx x V V N N x x ;单边突变结及其平衡时的能带图外加正偏压、负偏压下的pn结能带图pn结电压与外加偏压关系外加反偏电压V j=V t o tal=V bi+V R;外加正偏电压V j=V total=V bi-V R扩散电流势垒降低,位于中性区或准中性区的多数电子或空穴通过扩散穿过pn结皆产生从n到p或p到n的净电子、净空穴扩散流,相应地皆为从p区至n区的净扩散电流;从n区扩散到p区的电子将成为p区中的过剩少数载流子,将发生远离结区的方向扩散和复合,过剩电子浓度将逐渐减小。

此时,由于中性p区无电场,因此电子主要以扩散方式流入p区,故称过剩少数载流子电流为扩散电流或注入电流。

半导体工艺及芯片制造复习资料简答题与答案

半导体工艺及芯片制造复习资料简答题与答案

半导体工艺及芯片制造复习资料简答题与答案第一章、半导体产业介绍1 .什么叫集成电路?写出集成电路发展的五个时代及晶体管的数量?(15分)集成电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衬底上,完成一定的电路或系统功能。

集成电路芯片/元件数 无集成1 小规模(SSI )2到50 中规模(MSI )50到5000 大规模(LSI )5000到10万 超大规模(VLSI ) 10万至U100万 甚大规模(ULSI ) 大于100万 产业周期1960年前 20世纪60年代前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 20世纪70年代前期到后期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2 .写出IC 制造的5个步骤?(15分)Wafer preparation (硅片准备)Wafer fabrication (硅片制造)Wafer test/sort (硅片测试和拣选)Assembly and packaging (装配和封装)Final test (终测)3 .写出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什么是摩尔定律?(15分)发展方向:提高芯片性能一提升速度(关键尺寸降低,集成度提高,研发采用新材料),降低功耗。

提高芯片可靠性一严格控制污染。

降低成本——线宽降低、晶片直径增加。

摩尔定律指:IC 的集成度将每隔一年翻一番。

1975年被修改为:IC 的集成度将每隔一年半翻一番。

4 .什么是特征尺寸CD ? (10分)最小特征尺寸,称为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 CD ) CD 常用于衡量工艺难易的标志。

5.什么是 More moore 定律和 More than Moore 定律?(10 分)“More Moore”指的是芯片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

从几何学角度指的是为了提高密度、性能和可靠性在晶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特征尺寸的继续缩小。

与此关联的3D结构改善等非几何学工艺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来影响晶圆的电性能。

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原理与

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原理与

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是指将半导体材料加工成各种器件的技术过程。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在电子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原理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原理主要涉及到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1.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半导体材料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电导率。

这是由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决定的。

在半导体材料中,价带是最高的完全占据能级,而导带是最低的未占据能级。

两者之间的能量间隙称为禁带宽度。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取决于禁带宽度的大小。

2. 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半导体器件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沉积、光刻、蚀刻、扩散和离子注入等步骤。

(1)沉积:沉积是将材料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过程。

常用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等。

(2)光刻:光刻是通过光刻胶和光刻机将图案转移到基片上的过程。

光刻胶会在紫外线曝光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图案。

(3)蚀刻:蚀刻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不需要的材料从基片上去除的过程。

常用的蚀刻方法有湿蚀刻和干蚀刻等。

(4)扩散:扩散是将杂质掺入半导体材料中,改变材料的电性质的过程。

常用的扩散方法有固相扩散和液相扩散等。

(5)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将离子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形成特定的杂质区域的过程。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材料的电性能。

二、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应用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在电子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是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将不同的电子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实现了电子元件的微型化和高集成度。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

2. 太阳能电池制造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换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半导体制造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半导体制造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半导体制造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三种重要的微波器件:转移型电子晶体管、碰撞电离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MESFET。

2、晶锭获得均匀的掺杂分布:较高拉晶速率和较低旋转速率、不断向熔融液中加高纯度多晶硅,维持熔融液初始掺杂浓度不变。

3、砷化镓单晶:p型半导体掺杂材料镉和锌,n型是硒、硅和锑硅:p型掺杂材料是硼,n型是磷。

4、切割决定晶片参数:晶面结晶方向、晶片厚度(晶片直径决定)、晶面倾斜度(从晶片一端到另一端厚度差异)、晶片弯曲度(晶片中心到晶片边缘的弯曲程度)。

5、晶体缺陷:点缺陷(替位杂质、填隙杂质、空位、Frenkel,研究杂质扩散和氧化工艺)、线缺陷或位错(刃型位错和螺位错,金属易在线缺陷处析出)、面缺陷(孪晶、晶粒间界和堆垛层错,晶格大面积不连续,出现在晶体生长时)、体缺陷(杂质和掺杂原子淀积形成,由于晶体固有杂质溶解度造成)。

6、最大面为主磨面,与<110>晶向垂直,其次为次磨面,指示晶向和导电类型。

7、半导体氧化方法:热氧化法、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等离子化学汽相淀积法。

8、晶体区别于非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周期性结构,在许多分子间延展,非晶体结构完全不是周期性结构。

9、平衡浓度与在氧化物表面附近的氧化剂分压值成正比。

在1000℃和1个大气压下,干氧的浓度C0是5.2x10^16分子数/cm^3,湿氧的C0是3x10^19分子数/cm^3。

10、当表面反应时限制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时,氧化层厚度随时间呈线性变化X=B(t+)/A线性区(干氧氧化与湿氧氧化激活能为2eV,);氧化层变厚时,氧化剂必须通过氧化层扩散,在二氧化硅界面与硅发生反应,并受扩散过程影响,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生长速率为抛物线X^2=B(t+)抛物线区(干氧氧化激活能是1.24Ev,湿氧氧化是0.71eV)。

11、线性速率常数与晶体取向有关,因为速率常数与氧原子进入硅中的结合速率和硅原子表面化学键有关;抛物线速率常数与晶体取向无关,因为它量度的是氧化剂穿过一层无序的非晶二氧化硅的过程。

半导体复习资料整理

半导体复习资料整理

半导体复习资料整理1.电⼦和空⽳也可以通过杂质电离⽅式产⽣,当电⼦从施主能级跃迁到导带时产⽣导带电⼦;当电⼦从价带激发到受主能级时产⽣价带空⽳等。

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相反的过程,即电⼦也可以从⾼能量的量⼦态跃迁到低能量的量⼦态,并向晶格放出⼀定能量,从⽽使导带中的电⼦和价带中的空⽳不断减少,这⼀过程称为载流⼦的复合。

n型Si 中的杂质离化区2.掺杂浓度和温度对载流⼦浓度和费⽶能级的影响:掺有某种杂质的半导体的载流⼦浓度和费⽶能级由温度和杂质浓度所决定。

对于杂质浓度⼀定的半导体,随着温度的升⾼,载流⼦则是从以杂质电离为主要来源过渡到以本征激发为主要来源的过程,相应地,费⽶能级则从位于杂质能级附近逐渐移近禁带中线处。

譬如n型半导体,在低温弱电离区时,导带中的电⼦是从施主杂质电离产⽣的;随着温度升⾼,导带中的电⼦浓度也增加,⽽费⽶能级则从施主能级以上往下降到施主能级以下;当下降到以下若⼲时,施主杂质全部电离,导带中的电⼦浓度等于施主浓度,处于饱和区;再升⾼温度,杂质电离已经不能增加电⼦数,但本征激发产⽣的电⼦迅速增加着,半导体进⼊过渡区,这时导带中的电⼦由数量级相近的本征激发部分和杂质电离部分组成,⽽费⽶能级则继续下降;当温度再升⾼时,本征激发成为载流⼦的主要来源,载流⼦浓度急剧上升,⽽费⽶能级下降到禁带中线处这时就是典型的本征激发。

对于p型半导体,作相似的讨论,在受主浓度⼀定时,随着温度升⾼,费⽶能级从在受主能级以下逐渐上升到禁带中线处,⽽载流⼦则从以受主电离为主要来源转化到以本征激发为主要来源当温度⼀定时,费⽶能级的位置由杂质浓度所决定,例如n型半导体,随着施主浓度的增加,费⽶能级从禁带中线逐渐移向导带底⽅向。

对于p型半导体,随着受主浓度的增加费⽶能级从禁带中线逐渐移向价带顶附近。

这说明,在杂质半导体中,费⽶能级的位置不但反映了半导体导电类型,⽽且还反映了半导体的掺杂⽔平。

对于n型半导体,费⽶能级位于禁带中线以上,越⼤,费⽶能级位置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生长技术(直拉法(CZ)、区熔法(FZ))。

半导体: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二极管、计算机、移动电话等。

导电性可受控制,范围可从绝缘体至导体之间的材料。

N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

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自由电子为多子,空穴为少子,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

自由电子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穴由热激发形成。

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P型半导体(空穴型半导体)即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的杂质半导体。

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

空穴为多子,自由电子为少子,主要靠空穴导电。

空穴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自由电子由热激发形成。

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区熔法(FZ)特点:硅片含氧量低、纯度高、成本高、主要用于高功率IC。

难生长大直径硅晶棒。

低阻值硅晶棒、掺杂均匀度较差。

CZ法:成本低、可做大尺寸晶锭、材料可重复使用。

CZ工艺工程:籽晶熔接,引晶和缩颈,放肩,收尾。

影响因素:拉伸速率、旋转速率。

硅片制备步骤:机械加工,化学处理,表面抛光,质量测量制备流程:整形处理,去掉两端,径向研磨。

硅片制作流程:磨片和倒角(防止产生缺陷),刻蚀(去除沾污和损伤层)腐蚀液:HNO3+HF+醋酸,抛光(去除表面缺陷),清洗(去除残留沾污)晶体缺陷:点缺陷(空位缺陷;间隙原子缺陷;Frenkel缺陷);位错;层错。

杂质的作用:调节硅原子的能级,由于晶体结构的原因,固体中的全部原子的各能级形成了能带,硅通常可以分为三个能带,导带,禁带,价带。

如果所有的自由电子都在价带上就是绝缘体;如果所有的自由电子都在导带上就是导体。

半导体的自由电子平时在价带上,但受到一些激发的时候,如热、光照、电激发等,部分自由电子可以跑到导带上去,显示出导电的性质,所以称为半导体。

施主能级杂质能级要么距离导带很近(如磷),是提供电子的;受主能级要么距离价带很近(如硼),是接受电子的。

N 型硅: 掺入V 族元素--磷P 、砷As 、锑Sb P 型硅: 掺入 III 族元素—镓Ga 、硼B掺杂:改变材料电学性质、制作PN 结、集成电路的电阻器、互联线的目的。

掺杂的主要形式:注入和扩散退火:(热处理)集成电路工艺中所有的在氮气等不活泼气氛中进行的热处理过程。

目的:1.激活杂质2.消除损伤3.结构释放后消除残余应力 退火方式:1.炉退火2.快速退火缺点:清除缺陷不完全,注入杂质激活不高,退火温度高、时间长,导致杂质再分布。

快速退火优点:先熔化、再结晶、时间快,杂质束不及扩散 扩散:在一定温度下杂质原子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克服阻力进入半导体并在其中做缓慢的迁移运动。

形式:替代式扩散和间隙式扩散恒定表面浓度扩散和再分布扩散 F=—Ddd xN F 为掺入量 D 为扩散率 N 每单位体积中掺入浓度扩散工艺主要参数:1.结深:结距扩散表面的距离叫结深。

2.薄层电阻3.表面浓度:扩散层表面的杂质浓度。

.结深:xR jsρ=浓度:][),(21)(20Dt x erfc N t x N =(余误差)费克第一定律:x t x N D t x J ∂∂-=),(),((扩散粒子流密度,D 粒子的扩散系数)杂质扩散方程(费克第二定律):22),(),(x t x N D t t x N ∂∂=∂∂ 费克定律的分析解:1.恒定表面浓度扩散,在整个过程中杂质不断进入硅中,而表面杂质浓度s N 始终保持不变。

余误差:][),(21)(20Dt x erfc N t x N =Dt特征扩散长度2.结深:21221122)]2[ln(2tD t D t D x Bsj N N π==tD A223.简单理论的修正:二维扩散(横向扩散)实际扩散区域大于由掩膜版决定的尺寸,此效应将直接影响到VLSI 的集成度表面浓度的大小一般由扩散形式、扩散杂质源、扩散温度和时间所决定。

固态源扩散:1.箱法B扩散(B2O3或BN源,石英密封箱)2.片状BN扩散(氧气活化,氮气保护,石英管和石英舟,预沉积和再分布)3.片状P扩散(扩散源为偏磷酸铝和焦磷酸硅)4.固-固扩散(乳胶源扩散)测结深:滚槽法、磨角法、断面SEM法测薄层电阻:四探针法、范德堡法杂质浓度分布的测量:电容法、扩展电阻法、剥层法、扫描电容显微法污染控制:颗粒、有机物、薄膜、金属离子污染来源:操作者,清洗过程,高温处理,工具参量控制:温度,时间,气体流量离子注入:将掺杂剂通过离子注入机的离化、加速和质量分析,成为一束由所需杂质离子组成的高能离子流而投射入晶片(俗称靶)内部,并通过逐点扫描完成整块晶片的注入。

掺杂深度由注入杂质离子的能量和质量决定掺杂浓度由注入杂质离子的数目(剂量)决定与热扩散工艺相比有如下优点:(Ⅰ)可在较低的温度(低于750℃)下,将各种杂质掺入到不同半导体中,避免了由于高温处理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Ⅱ)可精确控制能量和剂量,从而精确控制掺入基片内杂质的浓度、分布和注入深度。

对浅结器件的研制更为有利。

(Ⅲ)所掺杂质是通过质量分析器单一地分选出来后注入到半导体基片中去的,可避免混入其他杂质。

(Ⅳ)掺杂均匀性好,电阻率均匀性可达1%。

(Ⅴ)纯度高,不受所用化学品纯度影响。

(Ⅵ)有可能发展成为无掩模掺杂技术特点:横向效应小,但结深浅;杂质量可控;晶格缺陷多离子束用途:掺杂,曝光,刻蚀,镀膜,退火,净化,打孔,切割,改性离子源分类:等离子体型(有掩膜);液态金属(高亮度,小束斑)等离子体:电导率很高的流体电离方式:热,光,电场加速基本原理:杂质原子经高能粒子轰击离子化后经电场加速轰击硅片表面,形成注入层对液态金属要求:Ga In Au Sn1.不与容器钨针反应2.均匀,充分,浸润3.低熔点,低气压 扩散、注入对比 扩散 注入 工艺温度: 高温 常温 浓度和分布控制:较精确 精确 横向扩散: 大 小 晶格损伤: 小 大 工艺自由度: 低 高 工艺成本: 低 高 钨针的作用:形成电压离子束加工方式:1.掩膜(投影)2.聚焦方式(扫描、聚焦离子束) 聚焦方式的优点:不用掩膜、图形灵活 缺点:效率低 离子注入步骤:避免沟道效应的措施:提高样品温度注入损伤:与注入离子的剂量,能量,质量,靶材料等有关。

退火技术:消除注入损伤、实现电激活,分为热退火和快速退火。

热退火(300-1200)注入离子浓度:]2)(ex p[2),(22R R R pp p x Qt x N ∆--∆=π Rp离子注入范围,umRp∆为分散度或离散度 Q 离子束的剂量(原子数/2cm ) 分布函数:])2(2)(exp[)2()2(),(22212210Dt x Dt t x N R R RQ p p p+∆--+∆=π离子注入优点:1.可控性好;2.可以获得任意的掺杂浓度分布;3.注入温度低 表面薄膜技术方式:氧化、淀积、外延、电镀 氧化:硅与氧化剂反应生成二氧化硅。

干氧:二氧化硅膜干燥致密,掩蔽能力强,与光刻胶粘附性好,但氧化速度慢。

(常用) 湿氧:速度快,但二氧化硅疏松,与光刻胶粘附性不好,易脱落。

二氧化硅膜的五种用途:a 杂质扩散掩蔽膜b 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c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d 电容介质材料e MOS 管的绝缘栅材料二氧化硅膜的性质:1.二氧化硅膜的化学稳定性极高,不溶于水,除氢氟酸外,和别的酸不起作用。

利用这一性质可作为优质的掩蔽膜2. 二氧化硅膜的掩蔽性质B 、P 、As 等杂质在SiO2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Si 中的扩散系数。

Dsi > >Dsio2,SiO2 膜要有足够的厚度。

一定的杂质扩散时间、扩散温度下,有一最小厚度3. 二氧化硅膜的绝缘性质,热击穿、电击穿、混合击穿:a.最小击穿电场(非本征)--针孔、裂缝、杂质。

b.最大击穿电场(本征)--厚度、导热、界面态电荷等;氧化层越薄、击穿电场越低。

4. 介电常数3~~4(3.9)硅基底上氧化层的生成量:短时间氧化:X=B/A(t+τ)长时间氧化:X=)(τ+t B X 为硅基上氧化层的厚度 A 和B 为常数τ可通过下式求得: NNKd dD D y1202)2(+=τ D :硅的氧化系数,Ks :表面反应率常数,N0:载体气体中氧分子的浓度,N1:氧化中氧化物的数目 对于线性斜率常数:b aT AB+=')log( 对于抛物线斜率常数:b aT B +=')ln( (T ′=1000/T)第四章 光刻光刻是一种图形复印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精密表面加工技术 三要素:光刻胶、掩膜版和光刻机重要性:是唯一不可缺少的工艺步骤,是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工艺过程:气相成底膜、旋转涂胶、软烘、对准和曝光、曝光后烘焙①、显影②、坚膜烘焙、 显影检查(正胶:先②后①;负胶:先①后②) 目的:在二氧化硅或金属薄膜上面刻蚀出与掩膜版完全对应的几何图形从而实现选择性扩散和金属薄膜布线的目的。

光刻胶要求:分辨高、对比度好、敏感度好、粘滞性好、粘附性好、抗蚀性好、颗粒小 光刻胶成分:树脂、感光剂、溶剂、添加剂 正胶:曝光部分溶解负胶的粘附性和抗蚀性好,但分辨率低涂胶工艺:目的:在硅片上沉积一层均匀的光刻胶薄膜方式:滴胶、匀胶(500~700rpm )、旋转(3000~5000) 要求:厚度1.0um ,均匀性3%以内 对准曝光:接触式,接近式,投影式 目的:达到图形精确转移软烘目的:去除光刻胶中的溶剂,改善胶的粘附性,优化胶的光吸收特性和显影能力,缓解 涂胶时产生的应力,防止曝光时挥发污染设备。

软烘不当的后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光刻胶光敏感度降低;相反刻胶显影选择比下降 曝光后烘培目的:促进关键化学反应,去除溶剂增强粘附性,防止产生驻波效应, 方法:热板,温度高于软烘显影目的:溶解硅片上曝光区域的胶膜,形成精密的光刻胶图形。

方法:正胶显影液: 2.38% 的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 ) 特点:碱性、水性显影液、轻度腐蚀硅 显影后用去离子水洗,N2吹干坚膜烘培目的:使存留在光刻胶中的溶剂彻底挥发,提高光刻胶的粘附性和抗蚀性。

稳固光刻胶,对下一步的刻蚀或离子注入过程非常重要。

方法:热板,温度高于前两次烘焙显影检查常见问题:底部切入、底部站脚、顶部变圆、T 型顶、侧墙角、倒胶 数值孔径:透镜焦长透镜半径*sin n n m A N ≈=θ分辨率:mn k R θλsin *=是光刻中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k 工艺因子 λ光源波长NA曝光系统的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的方法:减小工艺因子k :先进曝光技术;减小光源的波长:汞灯准分子激光(等离子体);增大介质折射率:浸入式曝光;增大θm :增大透镜半径、减小焦距 焦深:22N Aλ=第五章 真空真空的分类:人为真空,自然真空真空区域的划分:粗真空:1×105~ 1×102 Pa 低真空: 1×102~ 1×10-1 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