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史(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人类的会计思想与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产”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其一,是特指生活资料的生产。

生活资料的生产关系着生命的维持,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们一开始便自觉地把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第一历史要务。

为了把生活资料的生产正常进行下去,为了合理安排生活资料的分配和储备,人类便自然而然地要去管理生活资料的生产,要去合计生产和分配事宜,于是,围绕着管理生活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计量、记录行为便产生了。

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是不是人类生产行为一发生马上就产生呢?一方面人类这一思想、行为的发生,需要一个过程,即需要一个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去认识去发现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一思想、行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其二,是指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种的正常蕃衍。

只有当人类生命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得到起码满足之后,人类的生存才能得到保障,也只有当食品吃而有余,余而备用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后,方能杜绝“食人之风”盛行的现象,进而才能解决人种蕃衍和传种接代的问题。

2.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只有当具有上述两方面的含义的生产行为发生之后,人类的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才有可能发生。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的收获大体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正常蕃衍需要的时候,人类关心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的思想才油然而生。

所以说,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是由人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所决定的,社会生产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活动。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只有人类生产行为发生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

第二,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

3.试分析“管算结合,古今一理”这句话的含义。

(一)人类早期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是管理生产、分配、储备以及物品交换的需要。

(二)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算为管用的观点基本确立,《周礼》中叙述的:西周王朝“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明确体现了管的精神。

(三)我国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各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国家财政经济的管理,都体现了“量入为出”的原则,真正体现了会计“管算结合”的精神。

(四)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与控制,也很好地体现了管与算的结合。

4. 如何认识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如何揭示现代会计的本质?
关于会计历史演进的管与算的关系,在史前时代便可以发现,原始人所作出的各种刻划符号,一开始便与管理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进入文明社会后,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逐步构建起来,它体现了官厅会计的历史贡献。

除簿记方法之外,为贯彻"量入为出"之制,统治者组建了财计组织,颁布了财计制度,最终形成了簿记组织、簿记制度与簿记方法相结合的簿记工作格局。

然而,事实上,这时客观上与簿记核算职能并存的还有簿记的监督职能,簿记工作还起着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实现之作用,只不过在此期间簿记的核算职能处于主导地位而已。

由单式簿记阶段演进至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之原因,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货币经济萌芽、演进密切相关。

在单式簿记时代的簿记错误却很多,即使从最近的由佛罗伦萨留传下来的用文字记数的演算,竟错误到3/4至4/5的程度。

所以,韦伯把复式簿记称之为"真正的簿记",它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直到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之后,这种情形才大为改观,家计与公司簿记逐步严格划分开来,理论与实务统一起来,簿记在公司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管与算结合之意义,进而认识到簿记的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同等重要。

在20世纪进入信息经济发展时代之后,人们在管算结合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又逐步体验到算是基础、是手段,管则是目的,管处于主导地位。

正是从现代会计所处的环境出发,从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出发,以及从市场经济下会计所担负的重大经济责任出发,我们认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归纳为反映和控制,而为了达到反映与控制的目的。

现代会计的本质:探讨深入,百家争鸣,白花齐放。

由“Bookkeeping”向“Accounting”
的演变,是近代会计逐步进入现代会计的一个标志。

几个主要学派:(1)会计技术论(2)会计信息系统论(3)会计管理活动论(4)会计控制系统论
5.会计部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会计组织部门产生必须具备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6. “官厅会计”和“官厅会计部门”产生的具体条件或主要标志有哪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已成为国家事务中的一项专门工作,并在国家财政经济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地位;第二,在国家政体中,对会计部门的设置已有了适当的安排,会计官员有了适当的配备;第三,适应奴隶制国家建立之初财政经济收支的特点,在会计事项处理方面,已有一定之规,并采用了一定的会计方法。

7. 简述《周礼》——关于财计组织状况的叙述。

其一,总揽国家财计大权的天官大宰。

周王

六卿天、地、春、夏、秋、冬
天官大宰(亦称冢宰)为天官之长,六卿之首,辅佐周王管理国务大事,总揽国家财政大权。

其二,凡财用必管,总揽财物管理、核算大权的会计部门。

在会计部门中,司会为计官之长,主管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负责组织所属计官的工作。

《周礼》中的会计组织机构比较庞大,司会所属另有四大职能部门,其主管官员分别是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

司书具体主管会计核算,相当于后来的会计主管官员,掌管王朝的整个会计帐簿,是会计部门中的重要职掌之一;职内掌管财物收入帐簿,负责登记、考核王朝的全部财物收入;职岁掌管财物支出帐簿,负责登记、考核王朝的全部支出事项;职币掌管财物结余帐簿,负责登记考核王朝每年结余的财物。

职内、职币、职岁三职所掌管的帐簿相互参考、相互控制。

三职分掌出纳工作的一个方面,这是当时对财政收支所采用的分权控制方法:以入制出,以出制入,以出入控制结余之财。

其三,采用分仓管理之制的财物出纳保管部门。

周王朝对财物实行分仓管理的制度,小宰中大夫是财物保管部门的首领,以下有大府(下大夫)直接负责,主管国库工作,大府以下设有玉府、内府、外府、酒正、掌皮等部门,这些部门各自主管一个方面。

其四,由地官大司徒兼管的税收部门。

地官主管王朝的商税、农牧赋税,以及其他杂税的征收,下设许多部门分别进行不同类别的管理。

其五,周王朝财计官员设置的总精神,体现了“九府出纳,统由司会监督”的基本宗旨。

《周礼》中的“九府”出纳:职内、职币、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金,这九大部门控制了整个王朝的财物收支,故史家称其为《周礼》“九府”。

“九府”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牵制的关系,九九归一,“九府”统归司会控制,天官控制司会,而周王控制天官,从而由此达到国王控制全国财政经济的目的。

8. 秦汉时期财计管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第一,封建财计组织系统的初步建立。

第二,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管、分算之制的建立。

第三,在秦汉两朝财计组织建设中,从实现经济集权出发,进一步从不同方面构建了相互牵制的关系。

第四,秦汉两朝财政、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为隋唐时代的分部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后“三省六部”组织体制的构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五,秦汉时期会计已成为国家各级财计组织机构中的基本配备,会计工作既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在国家财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9. 简述唐朝时期财计官制的封建状况。

唐朝的官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一体,尚书下设六部。

第一,会计、出纳部门。

户部下设四个部门:户部、度支部、金部、仓部。

户部(本司),职掌范围:其一,负责全国田土、人口的登记统计,编造户籍、计账,作为纳税的依据;
其二,按照户籍计账和纳税名目、标准,负责征收赋税,并将征收的钱粮和财物送交国库。

度支部,掌管全国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是全国最高的会计主管部门,下属有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十六人,书令使三十三人,计使一人,掌固四人,有相当的规模。

金部,掌管全国库藏钱币出纳,为钱、帛出纳的审理部门。

凡钱、帛出纳,必经金部审核原始凭证,审核无误,由金部主管官员签字盖印方可执行。

金部设金部郎中一员,以下还设有员外郎、主事、令史、计史和掌固等官员。

仓部,掌管全国的粮谷出纳和军储出纳,为粮谷出纳的审理部门。

凡粮谷入库和发放,必须经仓部审核原始凭证,审核无误,签章之后方可执行,其属官配备大体与金部相同。

第二,国库组织。

国库组织按钱帛、粟米分为两大仓储部门,即司农、太府二寺。

他们的职责是进行储存保管、验进、验出,以及会计核算。

金、仓二部行使库藏财物出纳之权,而国库组织则具体主管仓储事宜。

从财物保管只能出发,金、仓二部亦属国库组织部分。

从出纳角度讲,太府寺和司农寺亦可列入会计出纳部门。

第三,财计监察组织和审计组织。

唐朝中央政府的审计机构为刑部中的比部,财计监察由御使台中的监察御使执行,建立了审计专职部门,并实行审计监察分工。

第四,州、县两级的财计组织。

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为两级行政最高长官,财计组织方面的设置与中央相对应,县以下设乡、里,乡和里亦有查核户口和催征赋役的职事之分。

里、乡、县、州,以及中央的财计组织构成一个系统。

10.宋朝时期财计组织建设的多次变革给你哪些启示。

1. 宋初财计组织的变化
宋太祖改革中央政治体制,进行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并列的局面,他们各不相属,共同对皇帝负责。

尚书省已成空架子,三司取代户部掌握财计大权,户部也成了一架驱壳。

财计大权集中于三司,宰相不理计政,也不知国家财
计之事,这就需要加强三司机构的建设,从公元960年到1068年的108年间,北宋统治者反复进行了多次改革。

其一,三司组织的初建阶段(公元960—992年)三司独立于二府(政事堂、枢密院)之外,专掌财计,故号称“计省”。

设三司使一员,号称“计相”;副使一员承担实际责任。

三司所属盐铁、度支、户部三大部门,三职相配合,控制全国会计,岁终呈报会计报告,由三司统一勾稽。

其二,总计司设置阶段。

公元993年,宋太宗从健全财计组织系统出发,改三司为“总计司”。

其三,三部使设置阶段。

公元994年,宋太宗又“罢十道左右使,复置三部使”,由盐铁、度支、户部三使分掌税收、会计和赋役户籍。

公元1003年,宋真宗又罢免三部使,复置三司使。

其四,经过上述折腾,依然解决不了事权不一和流弊滋生的问题,大约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又罢除总计司,恢复三司(计省)设置。

2. 王安石变法的总原则是“理财、整军、富国、强兵”八字,其首当其冲的要务为“理
财”。

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成立“三司条例司”,作为政府财计的最高机关。

王安石亲自主持三司条例司的工作。

11. 封建时代官厅财计组织演进的基本规律。

会计部门是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中,它既是管理经济的专业职能部门,又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得力控制工具。

会计专业职能部门的建设由简单到复杂;由混合到自成系统;由兼职发展到专职;
由对社会经济的一般控制,进展到具有较高的控制水平,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对其影响的必然结果。

会计、出纳与业务的分工,会计与审计的分工,会计与统计的分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历史表明,会计、出纳、业务、保管、统计和审计组织部门,是各自独立的经济工作环节,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制约。

根据它们之间客观存在着的这种关系,建立和健全比较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是必要的。

历史告诉我们,在国家政权机构中,对于财政、会计组织的建设,既要注意适时调整,裁减冗员,又要注意保持这些组织机构的相对稳定性。

历史还表明,治天下者必治财计,治财计则天下必得治;得财计者必然得天下,失财计者必然失天下。

失会计者,失财政;得会计者,得财政。

会计乱,则经济乱,财政乱;会计得治,则经济得治,财政得治。

历史事实告诉人们,理财以安江山,取财以养官吏,生财以筹军饷,余财而兴工程。

要贯彻“量入为出”的财计之制,控制财源流失,防止经济犯罪,便自然而然要充分发挥会计、出纳组织的计算、检核及监督作用。

12. 分析会计环境的影响要素有哪些?
1.政治环境。

政府对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

政治体制不同,会计模式就有很大的区别。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拥有全部的固定资产、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几乎没有企业财产的私人占有权,政府成为了企业所有者和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对企业实行宏观调控,企业会计目标自行决定,但不违反国家法律、政府法规是首要条件。

2.法律环境。

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也是影响会计工作的重要因素。

它既是设置会计组织和配备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的依据,也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秩序靠法律来规范,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群众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靠法律来维护,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也要靠法律来保护。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颁布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有些国家还颁布了商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税法以及投资、保险、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3.经济环境。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没有经济业务活动,它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会计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起来的。

会计既反映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要求,又反映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

经济愈发展对会计的要求愈高,所以,会计人员特别要注意和关心经济环境的变化。

各国不同的经济制度决定企业制度,而不同的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不同的企业会计模式。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就要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同的企业会计制度。

4.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会计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电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设备和收款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改变了会计工具和会计方法,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满足了多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现代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财务会计是传统财务会计的发展;而现代管理会计,则是电子计算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可以说,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会引起会计信息输入、传送和使用方法的变化。

5.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

过去由于长期孤立地上建设项目,很少考虑水源、大气、废物或噪声等环境因素,使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

于是有了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会计、环境审计也应运而生。

自然环境与会计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会对企业的投资效益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推行环境会计已成为国内外会计界的共同目标。

13.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的主要特点各是什么?
单式簿记是“复式簿记”的对称,指采用单式记账法的簿记。

其主要特点是:平时记载现金收付及各种往来账户,而不涉及财产的增减与损益;期末采取实地盘点和估价的方法编制财产目标;确定本期损益的形式是以期末财产总值减去期初财产总值。

复式簿记是“单式簿记”的对称,指采用复式记账法的簿记。

其主要特点是:对每笔会计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反映,并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定期或不定期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期末根据实地清查各项财产的盘存清单与实相符。

14. 简述“大陆式账簿组织”和“英美式账簿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全部经济记录均需集合于分录薄,辅助薄中的资料只有转入分录薄,方可在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分录薄区分借贷归类记入总账,总账中分列资产和负债两大类账户,定期结出各户余额作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书之基本资料;这种以分录薄、总薄为主,以辅助薄为辅的账薄组织,既创自欧洲大陆,又为大陆诸国所习用,故会计学界称其为“大陆式账簿组织”。

汇总登记、化繁为简。

即采取汇总原始凭证记账的办法,取代传统的逐步登录法;分割主要簿、化整为零。

专设一种特殊分录账把很多经济事项的记录从普通分录薄中分割出来,每类经济事项设一特殊分录薄反映;采用多栏式账页;在总账内设置统驭账户,以
统驭明细。

由于这种账簿组织创始于英美两国,加之推行得力,故把此种账簿组织称为英美式账簿组织。

15. 记账符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记账符号是每笔会计记录的耳目。

(2)记账符号是明确记账方向的标号。

(3)记账符号是识别经济事项性质的标号。

(4)记账符号是同类经济事项汇总的标号。

16. 科学、正确的会计记录必须具备的五大要素是哪些?
一要有明确划一的会计记录符号;二要有明确的会计对象;三要有与会计对象相一致的数额与度量单位;四要明确经济责任的承担者;五要有经济事项的发生时间。

17.分析论述中式会计结算方式的发展历史过程。

中式会计结算方法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盘点结算法运用时期、三柱结算法运用时期和四柱结算法运用时期。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至商代。

盘点结算法是通过盘点库存实物,取得各类财物本期结存之数的一种方法。

时间:西周至中唐。

“三柱结算法”是根据本期收入、支出和结余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入—出=余[或收—付(支)=余] ”的公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方法。

时间:中唐至中华民国。

“四柱结算法”简称“四柱法”,是按照“四柱”特定格式,定期清算账目的一种结算方法。

我国古代的“四柱”系指“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这四大要素,“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我国古代的“四柱清册”,是在“四柱结算法”具体运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会计报告形式。

宋代至明清时期为“四柱结算法”发展和普及运用时期。

“旧管+新收-开除=见在”的公式,在宋代得到普遍运用。

并出现了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见在-旧管”。

在“四柱结算法”的影响之下,我国明末清初,出现了中国固有复式记账法的早期形态——“龙门账”。

也是由于“四柱结算法”和“四柱”式会计报告编制方法的影响,这个时期在民间会计中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法——“四脚账”。

18. 什么是“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简要分析“四柱结算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其一,“四柱结算法”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里程碑。

其二,“四柱结算法”克服了“三柱结算法”的片面性,通过划清旧管财物与新收财物的界线,杜绝了“旧管”与“新收”相混淆的危害。

其三,便于系统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正确计算一定时期财政收支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

其四,“四柱结算法”的发展完善与普及运用,不仅为我国会计分析方法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条件,而为我国由单式记账发展到复式记账奠定了基础。

其五,“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是中国会计对世界会计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它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会计核算,都曾有过重要影响。

19. 分析我国会计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是造成中国会计落后的根本原因。

在封建制时代,我国会计之所以处于进展滞缓状态,正是由于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发展滞缓状态造成的,而社会经济发展的这种滞缓状态,归根到底又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在原因所决定的。

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这种情形不仅使得农业经济禁锢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圈子里,而且使得所谓的工业长期处于低下的、分散的、缓慢延伸的手工业状态之中。

封建经济把农业、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统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使其在自给自足之中,在维护封建秩序之下求得生存。

显而易见,我国封建经济的这种状况,便成为中式会计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桎梏。

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统治延续了一个极其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社会经济结构始终没有发生任何质的变化。

中国封建经济这种迂回、曲折、缓慢进展的状况,自然对这时期的会计发展,起者牵制作用,使得中式会计的发展也必然处于迂回、曲折、缓慢进展的状况之中,而不可能逾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产生任何爆破性质的变化,最终必将导致我国会计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封建“王制”的束缚和封建统治者推行的抑商政策,是造成我国会计落后的主要原因。

“王制”成为历史统治者的传家之宝,是维护封建秩序的道德规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治世标准。

封建统治者的“抑商政策” ,其目的,在于阻止工商业的发展,维护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状况,正是我国民间会计发展滞缓的根本原因。

而民间会计发展滞缓、落后又是造成我国整个会计发展滞缓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三,受封建伦理思想排斥,轻视会计思想的长期存在,是近代我国会计落后于西方的又一主要原因。

从战国至明清,耻言功利之说,鄙视会计的谬论,在社会上给从事财计者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在轻视会计的社会风气盛行之下,几乎无人敢将会计之事、之法笔之于书,几乎无人愿意以传授会计之法为业。

封建伦理的束缚,轻视会计思想的存在和滋长,是阻碍我国会计向前进展的一大障碍。

20. 简述“三脚账”的记账规则。

(1)凡现金收付事项,只记录现金的对方,另一方明确为现金,故略去不记。

(2)凡转账业务,须记录两笔,即同时记入来账(收账)和去账(付账)。

21. 什么叫“合龙门”?“合龙”平衡公式是怎样的?
“合龙门”,又称“轧龙门”或“合龙结算”。

因为“龙门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年终结算之时“进”、“缴”、“存”、“该”四大经济要素的“合龙”方面。

“合龙”平衡公式:进—缴=存—该
变化:收入—(成本+费用+损失)=(资产+债权)—(资本+负债)
[进] [缴] [存] [该]
22. “四脚账”的账簿设置包括哪几个部分?
(1)“流水账”部分:①草流。

即草账,草薄,或曰底薄。

它相当于西式薄记的备忘录,在“四脚账”中依然起原始凭证的作用。

②细流。

是在草流基础上加以整理的序时账,根据不同用途,其下又分设有三种账薄:“日清簿”:为普通序时日记账;“银清薄”:即现金日记薄;“货清薄”:即商品进销日记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